2021年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合集6篇_第1页
2021年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合集6篇_第2页
2021年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合集6篇_第3页
2021年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合集6篇_第4页
2021年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合集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合集6篇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板书设计:

一、演替

㊀初生演替

㈡次生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四、教学过程:

K引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

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K板书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K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K板书一、演替的类型

K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1",阅读P79〜P80,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K提示1.因为苔解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

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辞的生长

提供了条件。而苔麻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

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

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

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K板书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K讲述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恢复演替,这是一种次生

演替。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

弃耕后的1〜2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猪毛菜、苦卖菜等杂草占优势;2〜3年后,黄蒿占优

势;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根茎禾草阶

段;7〜8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

针茅群落。这一过程需要经历10〜15年,根据耕作时期长短,土壤侵蚀程度,以及周围原

始物种的远近而有所不同。

K板书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K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2",阅读P81,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K提示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

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

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

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K板书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K讲述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

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

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

3.58X107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

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

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

从20xx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退耕还林。1999年开始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试点,20xx年全面实施,已累计完成

退耕还林3.18X106hm2,荒山造林3.25X106hm2,中央累计投入达232亿元。规划在20xx

年前退耕还林1.47X107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X107hm2«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

增加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8.67X107hm2,防风固沙控制面积

1.03X108hm2«这是50多年来我国涉及范围最广、任务量最大、农民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

设工程。

退田还湖。1998年以来,为治理长江水患,国家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

建镇”的方针。5年来的“退田还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面积由3950

km2“长”到了5100km2,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增长了35%,恢复到60年前的4350

km2»两大湖区为此搬迁的移民相当于三峡移民的1.4倍。两大湖泊的扩容,改善了长江流

域的生态。目前,长江干流水面恢复了1400多km2,增加蓄洪容积1.3X1010m3。这是历

史上自唐宋以来第一次从围湖造田转变为大规模的退田还湖。

退牧还草。从20xx年起,用5年时间,在蒙甘宁西部荒漠草原、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

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6.67X107hm2,约占西部地

区严重退化草原的40%。“退牧还草”将采取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3种形式进行,实行草

场围栏封育,适当建设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饲圈养。力争5年内,使工程区

内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变过牧超载为以草定畜,达到草畜平

衡,实现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

。要点解析

1.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顶极群落才

会中止。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现象就叫演替。如:一块农田,如果人们不去耕耘和种植,任其

自然发展,不用多久,就会长满各种野草。多年以后,农田又会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减少,

各种灌木又繁茂地生长起来。再过若干年,一些高大的乔木也在这里生长起来,灌木又处于

次要地位。经过漫长的时间,最终这块农田演变为一片森林。在不受外力的干扰情况下,它

将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森林群落,而不会被别的群落所取代,成为顶极群落。

2.群落的形成总是从没有生物生长的地段开始的,这种没有生物生长的地段称为裸地。

裸地可分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前者指从来没有生物生长或虽曾有过植物生长,但被彻底

消灭了,没有留下任何植物的传播体及原有植被影响下的土壤。后者指原来有植物生长,因

植被遭受破坏后形成的裸地。这种裸地虽然没有植物生长,但原有的土壤条件没有被破坏或

破坏不够严重,在土壤中还保留了植物的繁殖体,如种子、根、茎等。原有的植物繁殖体和

残存的土壤条件在群落形成过程中将起一定的作用,故次生裸地上群落形成的速度比原生裸

地快。次生演替过程的长短,主要决定于群落受干扰的强度和所持续的时间。例如,森林的

次生演替取决于森林的利用方式,砍伐方式(择伐、皆伐)及其对林内优势树种的苗木、幼树

和地被的破坏程度都为群落的演替造成了不同的条件,影响群落的复生和变化过程。在森林

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动物群落的演替也是十分明显的。

3.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动造成的,与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没有

直接的关系;有些情况下,是群落内物种生命活动的结果,为自己创造了不良的居住环境,

使原来的群落解体,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诱发演替。

4.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决定着群落的外貌和群落的分布,也影响到群落的结构和生产

力。气候的变化,无论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都会成为演替的诱发因素。地表形态(地貌)

的改变会使水分、热量等生态因子重新分配,转过来又影响到群落本身。土壤的理化特性对

于置身于其中的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火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发演替

的因子。影响演替的外部环境条件并不限于上述几种,凡是与群落发育有关的直接或间接的

生态因子都可成为演替的外部因素。

5.人类的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社会活

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促进、抑制、改造和建

设的作用。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等,都可以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人还可以经营、

抚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沙漠,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司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人甚至还可

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五、教后感: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

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人

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

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教育学生要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而不是破坏自然。

高中生物教案篇2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

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

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

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

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

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

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

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

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

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

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下表反映了

编者的意图。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

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草履虫是

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类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细胞

开始的?新生儿逐渐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

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

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层

次的递进关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

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

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

可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

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与心肌组织同层次的有上

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一个人、一棵松树或一

只草履虫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关系,以便理解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多

样性。

四、答案和提不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

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

患者

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资料分析

L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

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

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

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

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

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

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

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

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

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

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

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

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

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

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

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

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

(2)死细胞:B、E;

(3)细胞的产物:C、F、Ho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

(3)群落层次。

拓展题

L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

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

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

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

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

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高中生物教案篇3

课题:第4节免疫调节

I学习目标

1.描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

2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II学习重难点

1.介绍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

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

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

III方法指导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知识建构、基础检测、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一、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1.免疫调节是通过来实现的。它是由、和组成的。

2.人体抵抗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组成的。

3.抗原体是指;抗体是指。

4.特异性免疫包括和。前者主要是细胞分泌起作用;后者主要是使宿主细胞裂

解死亡。

5.过敏反应是指,其特点有。

二、【基础检测、巩固练习】

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2.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形成浆细胞

C.形成效应T细胞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3.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

A.浆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抗体

4.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

5.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

6.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

胞器分别是()

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昔酸和核糖体D.核甘酸和高尔基体

7.为使移植器官长期存留,病人要长期使用某种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是()

A.激活免疫系统B.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

C.抑制术后感染C.保证植入器官的血液供应

三、【能力提升】

8.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B健康B生活B

S疫苗S病原体

A健康AA死亡

(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

A鼠则患S引起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

(2)假如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其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

B会。

(3)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可以清除它的是—

高中生物教案篇4

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1.本小节主要讲授“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倍性(二倍体、多倍

体、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2.教材从“猫叫综合征”讲起,介绍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及其对生物体的

影响”。之后安排了“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选做)”的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染色

体结构变异的理解,并学习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的方法。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

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其中后一类变异与人类的生产和

生活关系比较密切,是教材重点介绍的内容。

4.染色体组的概念通过分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而得出。然后,根据生物体细胞中染色

体组数目的不同,区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几种主要类型--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重点

讲述多倍体和单倍体。最后教材用小字讲述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使学生把所学的知

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5.本小节可以为本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识记);(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识记)。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

四、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实施方案:通过挂图、幻灯片、投影片等多媒体教具,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抓住

关键,学会知识。

五、难点突破策略

L难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2.突破策略:通过生殖细胞中的两套不同的染色体,引导学生从全部染色体的许多特

征中抓住共同的关键特征。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具体实例,搞清难点所在。突破难点,理清思

路。

六、教具准备:1.猫叫综合征幼儿的照片;2.精子形成过程的示意图;3.果蝇的精子

与卵细胞图、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知识结构投影片;4.果蝇染色体活动的多

媒体课件。

七、学法指导:本节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与学生谈话,师生互动,共同

归纳总结出应得的结论。

八、课时安排:2课时

高中生物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识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利用、散失;

3、知道合理灌溉在生产和生活这的运用。

【重点难点】

1、重点: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难点:渗透作用的概念;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水分的吸收

1、吸水的器官和部位:主要的吸水器官根;

根尖的结构组成: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图)

吸水最活跃的部位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图)

2、吸水方式: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

如: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茎叶细胞、根冠细胞

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

如:干燥的种子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

3、吸水的原理

(1)吸胀吸水的原理:亲水性物质与水发生结合(结合水)

(2)渗透作用的原理:细胞液与外界溶液通过原生质层发生渗透作用

A、渗透作用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

扩散(如:课本P59图)

B、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需具备两个条件: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C、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理由是:细胞壁一一全透性,水和溶质都可以透过。

原生质层一一主要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间的细胞质一一

选择透过性一一可看做一层半透膜。

细胞液一一具有一定的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通常具有浓度差。

所以: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

细胞液就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4、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细胞图分析、讲述实验)

1)30%的蔗糖溶液一一细胞失水一一发生质壁分离一一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2)清水或低液------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3)所以: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一一失水

可用质壁分离实验验证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可用质壁分离复原实验验证

4)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质壁分离的内因:细胞壁伸缩性质壁分离复原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质壁

分离复原的内因:细胞壁伸缩性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作用:

①证明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

②证明细胞是否具有活性;

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请设计实验测细胞液浓度大小)

5、巩固练习:课本P62:一、二、四学案P1、2、3、4

新学案P116:例6、11、12P120:1—6、9—14、16P124:8

课练P48:19

二、水分的运输、利用、散失

1、运输:结构导管,

从细胞外一导管的途径:

土壤溶液f成熟区表皮细胞fff导管(通过渗透作用)

土壤溶液一成熟区表皮细胞的细胞壁以及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内层层细胞的间隙f

导管(通过扩散)

2、利用:一般只有1犷5%的水分保留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

命活动。

3、散失:途径:主要通过蒸腾作用

意义:是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重要动力

三、合理灌溉:(详见课本P61内容)

1、概念:

2、原理:

3、意义:

4、巩固练习:课本P62:三

【练习】

1下列某同学画的几个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注明图中各标号所指的结构名称:

1.细胞壁2细胞膜

3.液泡膜4细胞核

5.细胞质6细胞液7.外界溶液

其中2、3、5共同成原生质层。

(2)A-B-C,说明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细胞结构基础是具

有选择透过性的原生质层和一定浓度的细胞液、以及全透性的细胞壁;其外在原因是

由于外界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在原因细胞壁伸缩性(3)若将C细胞放进清水

中,将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不发生,

则说明细胞已死亡。

(4)A-C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变大,吸水能力变强。

2、用2摩尔/升的乙二醇溶液和2摩尔/升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分

离现象,得到其细胞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细胞体积在A“B段的变化说明:在该段时间内水分从细胞渗出,细胞液浓度变

大。

(2)在1分钟后,处于2摩尔/升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其细胞浓度将不变,此时,

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2mol/l的蔗糖溶液。要使该细胞复原,将其置于清水

中。

(3)在1分钟后,处于2摩尔/升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其细胞体积的变化是由于乙

二醇

逐渐进入细胞,引起细胞液浓度变大而吸水。

(4)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生活细胞均可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必须

具有大液泡(原生质层)。

3、下面是用新鲜的洋葱表皮进行的一些实验与结果。请分析回答:

组别处理结果

a①材料置于30%蔗糖溶液中①发生质壁分离

②然后将材料移到蒸播水中②质壁分离复原

b③材料置于60%蔗糖溶液中③迅速发生质壁分离

④然后移到蒸储水中④质壁分离不能复原

c⑤材料置于7%KNO3溶液中⑤开始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d⑥材料放入100℃热水中3分钟后取出重复(a)组实验⑥未发生质壁分离

(1)洋葱表皮细胞在a、b、c三组实验中均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其结构基础是同题1

(2)

(2)a组实验可以说明新鲜洋葱表皮细胞具有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3)出现b、d组实验共同现象的原因是原生质层受破坏,细胞死亡。

(4)c组实验结果说明K+、NO3-可以被主动力运输进入细胞内。

4、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的主要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中细胞液浓度,细胞

失水过度而死亡。

5、在移栽花木时常常剪去部分枝叶,这是为了(D)

A、减少叶的呼吸作用B、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

C、促进植物体的根的吸水D、维持植物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

【教后感】

植物对水的代谢中的运输、利用和散失都在初中的补课上详细讲过,高中这一部分的

重点是放在水的吸收上。主要又水的吸收的两种方式、场所,以及两种吸收方式CELL的特

点,其中以渗透作用最为重要。这里包括渗透作用的原理、条件和植物的渗透作用以及质壁

分离实验的内容。

高中生物教案篇6

辅导教案

基础链接温故知新

一、生物体中的水

1.作为溶剂,水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

2.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叫。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因

一而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都有水的生成,在有氧呼吸中发生在

—过程中,在光合作用中发生在______过程中。

二、水的生态效应

1.水循环:主要路线是从地球表面通过进入大气圈,同时又不断地从大气圈

通过回到地面。

2.酸雨: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

合而形成酸性的产物,使雨水呈酸性。

3.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受到如化肥等无机物的污染,使水生植物大量生长,造

成水中生物死亡的现象。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8类:即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

体、、(包括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击物、

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

一、1.载体

2.渗透失水电子传递碳反应

二、1.蒸发降雨

2.硫和氮

3.化学肥料杀虫剂

聚焦科技扫描知识

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是同步进行并且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对于我国等发展中国家,水

利的开发利用又是必须的,水利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