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讲亚非拉的血泪与抗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瓦解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第32讲亚非拉的血泪与抗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瓦解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第32讲亚非拉的血泪与抗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瓦解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2讲亚非拉的血泪与抗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瓦解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第32讲亚非拉的血泪与抗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瓦解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复习方略1.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在亚非拉的殖民扩张,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2.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3.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4.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1.三个大洲: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2表现:(1)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3)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新兴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问题3.影响:(1)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对世界的影响;(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1930197019201950185019002000巴黎和会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联合国成立二战一战欧日崛起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国家资义福利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经济大危机罗斯福

新政IMFWBGATT→WTO柯立芝繁荣滞胀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第二次

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新中国

成立中共成立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特社义道路八国联军侵华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苏东剧变中国崛起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巴黎公社勃列日涅夫改革新经济

政策世界殖民

体系建立阶段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项目早期殖民侵略(16C—17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760s—1850s)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60s—20C初)殖民政策殖民方式殖民措施殖民表现特点影响资本主义阶段:国际关系:世界联系:世界格局:宗主国:殖民地:项目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时间20世纪上半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下半期背景典型事件斗争方式特点影响材料一:海外扩张和殖民活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加速了欧洲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内部的政治、经济格局也随着海外扩张的发展而逐渐变化,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葡萄牙、西班牙虽然曾经一度独领风骚,但是17世纪却不可拯救地衰落下去,而新兴的殖民主义国家英国、荷兰、法国等则日益壮大为资本主义的强国和全球殖民化过程的主力军。——摘编自赵林《西方文化概论》【探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强的殖民扩张对欧洲发展产生的影响。1.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影响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先后推动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崛起,引起了国际格局的变化。材料二: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后掀起第二次殖民高潮,列强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等方式向西亚、东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为经济附庸。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探究】根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的因素。1.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影响表现: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素: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西方列强掀起了第二次殖民高潮。材料四:马克思在谈及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曾提出了殖民主义具有双重历史使命的著名论断,即“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革命奠定物质基础”。【探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内容,试分析马克思的观点。1.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影响1.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影响马克思的观点是正确且深刻的。一方面,列强侵略破坏了亚非拉的领土、主权完整和独立,是造成其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另一方面,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入亚非拉,对其原有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近代化进程。但需强调西方列强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就其主观动机而言,列强不希望殖民地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压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其社会的向前发展。相对于它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产生的消极作用来看,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无疑是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的。因此,只有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取得民族独立,殖民地才能富强起来。材料一:亚洲资产阶级的首次革命虽然失败了,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场革命风暴中愈挫愈奋的革命志气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永远是亚洲人民的革命遗产,永远鼓舞着亚洲的爱国志士,为亚洲的今天和明天而奋斗不息!——摘编自才家瑞《“亚洲觉醒”的内涵及该时期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与特点》【探究】根据材料一,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2.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中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是人类宝贵的遗产。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使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国内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国际问题,即民族殖民地问题。——摘编自《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及其影响。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在殖民地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西方先进思想传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渐觉醒和发展。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不少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或联合或争夺,领导了民族解放运动,民族解放运动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席卷全球,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已经开始。——《世界史研究》【探究】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有何重要意义。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特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意义:推动了民族解决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材料三:甘地自小受印度传统文化熏陶,也受到印度教中有关“非暴力”“宽容”等思想影响,他把基督教中对恶人“忍让”的教义与印度教中“以德报怨”的思想结合起来,逐步形成甘地主义。甘地主义主要包括宗教化的真理观、印度自治论、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策略、手工纺织的经济思想、社会“托管”的社会理论、甘贫乐道的生活原则、难能可贵的独特品格、民族统一阵线策略思想等。核心是真理和非暴力,信条、纲领、策略路线三位一体,指导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摘编自尚劝余、尚沫含《中国的甘地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材料】根据材料三,概括甘地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特点: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吸收了外来文化;宗教色彩浓厚;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成因: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民族矛盾尖锐;印度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印度传统文化、西方宗教和民主思想的影响;甘地的个人经历与爱国情怀。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经济得到发展。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韩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七十年代的奇迹”;(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沙特向拉伯由“骆驼加帐篷”的农牧业国家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印度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摘编自《亚洲经济导论》【材料】根据材料一,概括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加坡、韩国出现“七十年代的奇迹”的共同原因。4.发展中国家成就及面临挑战特点: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各国发展不平衡。原因:①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机会,吸引外资。②根据国情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或不断进行产业升级)。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或发展外向型经济)材料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根据材料二,指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4.发展中国家成就及面临挑战挑战:发达国家占主导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但与发达国家之间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4.发展中国家成就及面临挑战【问题】任选图示中的某一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时段内容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4.发展中国家成就及面临挑战示例: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一战与十月革命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亚非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意识必醒,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具有范围广、领导政党多元、目标更高等特征。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影响国际秩序。1.(2019·课标全国Ⅰ)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D【解析】据材料“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结合所学可知,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A项;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北美也有非洲和欧洲移民,排除C项。2.(2022·全国甲卷)表1表1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进口货物占总货物的价值比(%)1664-16701731-1740年胡椒20.14.3茶叶0.029.26咖啡0.635.35棉纺织品62.5965.35C【解析】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咖啡的主要产地是南美的巴西、哥伦比亚和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等,棉纺织品、胡椒和茶叶主要产自亚洲的印度和中国等地,18世纪中后期,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取代西班牙、荷兰等国,成为海上“日不落”帝国,亚洲大量的特产和手工制品可以直接运往欧洲,推动了欧洲人消费结构的变化,C项正确。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