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复习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及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复习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及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复习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及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复习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及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复习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及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历史热点复习

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及文化交流与传播(一)政治制度:1、中央:宋朝:二府三司制;元朝一省二院制。2、地方:宋:地方形成了路、州(府)、县三级制。元:实行行省制,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3、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中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出现财政危机和边疆危机。措施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采取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结果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欠妥当,新法最终被废止。一、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宋)选拔:(1)科举制更为完善,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2)北宋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考核: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监察:“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元)选拔: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监察:监察机构严密,中央设有御史台,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两宋政府颁布了多项行政法律以管理庞大的官僚群体……宋朝科举考试开设明法科,法律成为科考的重要内容。宋朝专门设置审官院负责京官和朝官的考课……宋朝扩大了御史的弹奏权和行政监督权……地方设监司、通判监察体系……皇帝亲自掌握御史的任免权,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还对监察官的职权与活动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历史解释】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1)考核内容较全面:既考察官员政绩,也注重评判官吏的道德才能。(2)考核对象合理分类:不仅中央朝廷的官吏要接受考核,而且对地方官和京官采用了不同的考核体系。(3)考核机构专业化:唐代出现最早的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代由吏部尚书和御史台都御史会同有关部门行使京察和外察之职。(4)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宋代对京官的考核叫磨勘,意为检查复核,以防止申报不实或奖惩升降不妥。1、宋朝的法律: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宋刑统》的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内容略有改变;《天圣令》是以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为蓝本。(三)法律与教化:一、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宋朝的社会教化: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1)背景: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开始,到南宋朱熹集大成,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2)表现:①社会层面:教育、科举、授徒、书院、讲学;②乡里层面:乡约、族规;③家庭层面:家训。(三)法律与教化:一、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3、元朝:①法律: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②教化: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史料:“宋神宗时期,乡间礼仪教化便已初见端倪。陕西蓝田吕家兄弟在家为父丁忧,开创并推广《吕氏乡约》,并制定了以下行为规范: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吕氏乡约》倡导乡民互帮互助,自愿入约,并选出约正监管值守……宋徽宗时期,编订了一部国家礼典《政和五礼新仪》,首次出现了庶人婚仪、冠仪和丧仪,官方开始推动礼仪文化向民间发展。”【历史解释】乡约制度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①由人民公约,而不是官府命令。②中国农村的成训习俗向来是世代相续,口头相传,并不一定见之于文字和契约。③以乡为单位而不是以县为单位。④以聚会形式,使淳厚风俗。(2)作用:①使封建统治者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和要求为广大民众所内化,从而起到了巨大的教化作用。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加强基层社会治理。③传播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02(四)民族关系:1、宋朝:宋与辽、西夏、金民族政权长期并立,各民族间一直存在交往交流交融。一、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四)民族关系:

2、元朝: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一、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民族关系“行汉法”;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边疆治理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蒙古西征】西迁: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东迁: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色目人”。影响:①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②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③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1)政治:“蕃汉分治”、“猛安谋克”为后世因俗而治、发展民兵等,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元朝完成国家统一,开拓疆域;元朝开创行省制度,影响深远。(2)经济:元朝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劝课农桑,推广植棉;出现青花瓷,继续外销;印刷业发展;驿传制度,交通发达;杭州市场发达;取直大运河,开辟长途海运航线;等等。(3)文化:继续发展,元曲、契丹文、蒙古文、八思巴字等;王祯和郭守敬等。(4)民族关系:民族政权间交往频繁,推动民族交融;形成回族的前身——回回;“中国”意识强化等。(5)对外关系:蒙古三次西征,深刻影响欧亚政局;三大发明外传促进西欧社会进步等。【知识拓展】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真题练习】(2023·福建卷)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

)A.不同民族的杂居 B.华夏文化的扩散C.民族隔阂的消解 D.民族习俗的趋同A(五)对外关系:一、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造纸术: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六)赋税制度:一、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宋朝:①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派发各种徭役。②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2、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和两税法,但在税粮外又增设“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历史解释】元朝赋税的特点及原因史料: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某地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特点原因南北异制元朝统治者征服各地的时间不同,只能因时立制,不可能强求统一;元朝疆域辽阔,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风俗习惯不尽一致。商税和盐税较之前有所发展由于商业的繁盛,使商税无论是品类还是数额都有明显增加,成为元朝财政的主要收入之一。赋税征钞元代货币经济发达,国家以钞为法定通货。1、宋朝: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2、元朝: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一、宋元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七)户籍制度:(八)社会保障:北宋时期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影响深远;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一)商业发展:1、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渐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2、官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3、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二)集镇的发展:1、两宋时期: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起来。2、元朝: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三)交通发展:1、国内陆运: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相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2、国内水运: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3、对外交通:陆路:①大都→高丽。②大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利汗国→阿拉伯→欧洲。海路:①登州、明州→高丽、日本。②泉州、广州→东南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