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阳市2024年中招模拟考试(三)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2024年2月7日,河南春晚满怀诚意,带着新春的祈愿,和中华传统文化干杯。这是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巧妙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充满时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的视听盛宴“又一次国朝盛宴”“节目播出后,再次引得不少网友高度评价东方审美天花板。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开篇生肖舞蹈作品《龙舞》是此次河南春晚重点打造的节目之一,以历史悠久的“舞龙”祈福民间习俗为创作基础,融合不同地区非遗高跷、民间舞龙,还有少儿街舞等,以全新视角展示春节社火表演,让观众再次感受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多样性。网友“悦生活”:开场舞先声夺人、震憾恢弘,使中华民族精神图腾得以具象表达。网友“思东”:龙舞九天,气震山河!土金色显得庄重威严,即代表成熟的谷物,也象征着自古以来孕育这片土地的母亲河。黄河若龙,从黄土高原抉沙而下,盘踞在这片中原大地之上,由此孕育出炎黄子孙、华夏文明。民以食为天,民以水为源,百姓祭奠,念国宁,贺困丰。1.请你完成对话。(共6分)小豫:网友们总结得太好了!不过我发现他们的评论中各有一个错别字。小文:是啊,①应该改为②;③应该改为④。我还发现“困”这个字很有意思,它念qūn,意思是一种圆形的谷仓,从造字法来说属于会意字。那么你知道网友说的“贺国丰”是什么意思了吧。(4分)小豫:明白了,意思是⑤。舞蹈中我也看出了原始的生命力,包含着家国安宁、崇敬生命的祈愿。(2分)原创舞蹈《凤鸣朝阳》,浴火涅磐,凤舞九州,舞出中国的极致浪漫!“凤鸣朝阳”取自《诗经·大雅篇》“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舞者以充满张力的舞姿,塑造着极富东方美学中凤凰的形象。2.下面五句话是《凤鸣朝阳》节目的解说词,请选出正确的排序(3分)①《凤鸣朝阳》由河南春晚节目组与舞蹈团队共同创作完成,整支舞蹈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编排完成。②舞者们轻盈的身姿,仿佛化作一只只美丽的凤凰,在晨曦中翩翩起舞。她们的动作时而婉转柔美,时而矫健有力,展现出凤凰的高贵与灵动。③舞台上,光影交错,音乐悠扬,每一个音符都与舞蹈动作完美融合。语文第1页(共6页)④舞者们穿的孔雀服跟真正的孔雀羽毛一样,一根根孔雀羽毛都是手工缝制,其飘逸和灵动性犹如真孔雀。⑤那是对生命的礼赞,以凤之对话承载着吉祥寓意,也象征着对新年无限美好的祝愿重展望。A.④③②①⑤B.①⑤②③④C.②③④①⑤D.①④②③⑤3.请你完成下面的古诗词接龙。(共8分)小豫:《风鸣朝阳》更是得到了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的连续推介,经典动作引起了全网模仿。还是传统文化更有魅力,根植于百姓内心。咱们来个诗词接龙吧,就从《诗经》开始.“①.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小文:“③、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小豫:岑参以春意写冬景,乐观豪迈!听我的:“⑤,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小文.诗中禽鸟成群,春意盎然,挺应景的!春节嘛阖家团圆,没能和亲人团聚的游子、我们也祝福他们“⑦、⑧。(苏轼《水调歌头》)”小豫:虽说没有圆月,但共看河南春晚也是在传递祝福啦!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共6分)河南春晚节目播出后,全网阅读量高达160亿,平台热搜557个,更是登上了全国热搜榜第一的位置。网友“山河无恙”评论说:河南春晚的节目质量真的高到离谱,从内容到形式都很高级,既有河南特色,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彰显了泱泱中华的文化自信。网友“国泰民安”评论说:河南春晚特效炸裂,与时俱进,包罗万象,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本届河南春晚的主题为“齐歌龍咚锵”,请你分析这样命名的妙处。(3分)(2)本届河南春晚创意十足,亮点纷呈。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写一段开场白,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3分)二、现代文阅读(27分)提花灯、执丝扇、嵌花丝……《入梦风华》节目借演员的三次汉服变装,在展示唐制、宋制、明制汉服之美的同时,也科普了竹丝灯笼、缂丝、花丝镶嵌三种国家级非遗,打造了一场“非遗奇遇”。(一)下文是一个传统手艺人的故事,阅读后请完成5~8题。(共16分)精雕细磨华美耀眼①“当当当……”左手用錾子按住银片,右手拿小锤敲击錾子。换了好几种不同型号的錾子后,银片上的图案逐渐清晰起来:戴着帽子的人正策马扬鞭。吴水根拿起银片、在灯光下反复检查后,将银片与其他成品放在一起。②56岁的吴水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8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银饰制作。这门手艺传到吴水根手里时,已是第八代了。③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绕过村口的广场,沿着石板小巷走几步,便来到吴水根的家,他的工作室也坐落于此。推开工作室的门,里面的景象有些出人意料:三张低矮的木桌并排摆放,墨绿色的储物柜堆满了东西,两个对角放着煤气罐,中间的小桌上随意摆放着錾子、剪刀、尺子等工具,地上还有几把小凳子。语文第2页(共6页)④在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简陋房间里,吴水根每天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用心打磨出一件件精美的银饰。做银饰的第一步是熔银子,将装着碎银的碗放在炭火上,高温下,银子熔成了银水。再将银水倒入长方形的凹槽里,稍稍冷却后,用锤子将银条打至筷子粗细。“这时候就可以进行拉丝了。”吴水根介绍。⑤双手拿着擀面杖粗细的木棍,一脚踩着拉丝板,将银条从拉丝板上最粗的孔穿过绕到木棍上,再旋转提拉木棍,银条便逐渐变细。“最细可以到头发丝那么细。”吴水根指着拉丝板上最细的一个孔说,“但是不能一步到位,需要顺着这个孔一步一步拉,否则穿不过去。”⑥“做银饰最基础的就是两样东西:一样是银丝,一样是银片。有了这两样东西,就可以雕刻和装饰图案了。”吴水根银饰制作手艺的精髓也在于此。⑦墨绿色储物柜的下层,堆着不少椭圆形的石块。“这是图案的模具,分为阴阳两面。”拿起一块模具,吴水根掰开向记者介绍,“把银片放进去,一压,图案的大致轮廓就出来了。”像这样的模具,吴水根有上万个,都由他亲自设计制作而成。既有传统的苗族图案,又有现代生活中的时尚元素。⑧“图案雏形出来后,还需要用錾子雕刻,让图案更加清晰。”将压好的银片放到中间的小桌上,吴水根拿起锤子,摸了个錾子开始雕刻图案。不一会儿,一朵太阳花就出现在了吴水根的手中。⑨“可别小看这些餐子,乍看都一样,像普通的钉子,但錾头的纹样大有不同。”吴水根说。三角的、扁平的、圆形的⋯⋯100多种型号的錾子,是吴水根多年来根据工艺需要慢慢制作积累起来的,可以满足几乎所有图案的雕刻需求。这么多錾子,怎样快速选到最合适的呢?“经常用,一看就知道。”吴水根说。⑩在贵州深山的苗乡里,吴水根并非只会“埋头苦干”,他对新的银饰制作技术也有所了解:“现在银饰制作所有环节都能用机器替代了。”吴水根坦言,新技术对传统手工制作确实产生了冲击,但他仍然有自己的底气,“他们要用电脑作图,而我的图案就在脑子里,想到什么立刻就能做出来,这种创造性是无法替代的。”⑪现在,吴水根觉得最难的是手艺的传承。“我手把手带了17个徒弟,但很多人都干别的去了。”吴水根介绍,他的女儿已经成为家族手艺的第九代传人。⑫“现在只要有年轻人愿意来学,我就愿意教!”吴水根一边说一边走出了工作室,来到作品陈列室。在这里,用银子打造的风雨桥、龙船等承载着苗族同胞共同记忆的摆件整齐摆放,在灯光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选自《人民日报》。作者:陈隽逸。有删改)5.小豫和小文跟随记者一起采访了吴水根师傅,被精美的银饰吸引。请梳理吴师傅制作银饰的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4分)6.采访结束后,小豫和小文对第⑤段和第⑩段两处文字素材存疑,请你根据括号内的提示为他们解惑。(4分)(1)新技术对传统手工制作确实产生了冲击,但他仍然有自己的底气。(为什么有底气)(2)“最细可以到头发丝那么细。”吴水根指着拉丝板上最细的一个孔说,“但是不能一步到位,需要顺着这个孔一步一步拉,否则穿不过去。”(从人物的描写的角度分析)语文第3页(共6页)7.小豫和小文想用采访的素材为吴师傅制作一期“工匠精神”系列栏目的纪录片,他们分别选择了第①段和第③段划线句描述的场景作为主要镜头,请你分析原因。(4分)8.纪录片制作完,小豫和小文要为本片命名,小豫选择“传承·坚守”,小文选择“传承·技艺”、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4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9~11题。(共11分)【文本一】让守正有“根”,创新有“魂”文化自信激发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老牌节目《梨园春》对传统戏曲文化、《武林风》对中华武术文化、《汉字英雄》《成语英雄》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到“新秀”《唐宫夜宴》等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弘扬,河南广播电视台的探索实践紧紧围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扎根中国文化的土壤。文化自信让守正有“根”、创新有“魂”。创新绝不等于盲目的标新立异,唯有守正,创新才能行稳致远。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品出了“敬畏”二字、“没有敬畏就没有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弘扬”。《唐宫夜宴》中,14位宫廷乐师从《簪花仕女图》《捣练图》《明皇幸蜀图》等一幅幅古籍名画之间穿行而来;实景版《纸扇书生》途经嵩阳书院、嵩岳寺塔、中岳庙、老君山,一路起舞,兼容并包;国风舞蹈《洛神水赋》,舞者化身洛神,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在水中演绎飞天姿态,跨越1000多年,重现飞天壁画雍容神韵……艺术呈现出新,话语表达更新,内涵意蕴有时代新意,但我们发现、节目中历史传统的厚重底色没有变。守正创新的“根”和“魂”来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因为自信所以自觉,因为自信所以内心笃定、脚步坚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任珊珊。有删改)【文本二】文化节目正在引发“文化热”。“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创作者深入挖掘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创作出穿越时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系列。借助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技术,中国文化与现代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唐宫小姐姐”从古老画卷中走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莲鹤方壶、妇好鸮尊、贾湖骨笛等文化宝藏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厚重、古朴、有距离感的历史文化严肃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传统经典变得美轮美奂,节目也更具沉浸感和代入感。观众发现,节日是传统的,表达是青春的,节目内容是历史的,传播手段是现代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宝藏和深厚的人文滋养。做好传统文化时代表达这篇大文章,需要涌现更多的“寻宝人”“鉴宝人”“守护者”,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之美。(选自《人民日报》。作者:任珊珊。有删改)9.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有敬畏之心,没有敬畏就没有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弘扬。B.用现代艺术和技术制作节目,可以让节目更具沉浸感和代入感,更受大众的欢迎。C.为使艺术呈现出新、内涵意蕴有时代新意,可以适度改变历史传统的厚重底色。D.在传递文化之美时可以采用AR、VR、MR等技术手段,这是为了使厚重、古朴、有距离感的历史文化严肃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美轮美奂。10.请简要分析文本一中划线句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语文第4页(共6页)11.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的理解。(4分)【链接材料】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新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歌曲《借东风》采用影视化+故事化+写意化的形式,再现了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历史“名场面”,呈现诸葛亮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精神品质,深度刻画他胸怀家国天下的精神世界。小豫和小文观看后,想到了许多像诸葛亮一样有家国担当的古代文人墨客。请阅读以下三个文段,完成12~17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慕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英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戚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12.关于三个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两项是(4分)A.邹忌、辛弃疾、杜甫同样是胸怀家国天下的历史人物,但是文本中他们的结局都令人唏嘘。B.“臣之妻私臣”和“吾妻之美我者”中的虚词“之”意思并不一样。C.“国破山河在”和“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国”都是国家的意思,并无差别。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结构相同,词性相对。E.三个文本的写作手法各具特色:甲文侧重对邹忌言行的描写;乙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梦境与现实交错;丙文情景交融。语文第5页(共6页)13.下列古诗文中的诗句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蕴含的情感不一致的是(2分)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15.齐国最终“战胜于朝廷”,原因有哪些?(2分)16.乙丙两首诗词中都出现了“白发”“白头”的意象,诗人借此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17.结合甲乙丙三篇古诗文中邹忌、辛弃疾和杜甫的言行,分析他们身上体现的家国担当。(3分)四、名著阅读。(5分)18.请中任选一题作答。(1)《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义”在他身上是如何体现的?(5分)A.林冲B.宋江C.鲁智深(2)班级要举办“说领袖人物,悟家国担当”的主题班会,请你帮小豫从《红星照耀中国》中选择一个人物,紧扣班会主题和名著内容准备100字左右的发言稿。(5分)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五、作文。(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题作文。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又是未来篇章的创作者。每一笔挥洒,都是对传统的深深致敬;每一步跨越,都是向创新的勇敢追求。我们的血脉中流淌着时代的智慧,我们的心灵里燃烧着探索的火焰。在继承与创新的交响曲中,我们用时间的丝线,织就了文明的画卷。(1)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才符合时代要求。请围绕“继承”和“创新”写一篇记叙文,回忆传统文化带给你的美好。写作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具体。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写作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语文第6页(共6页)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6分)阅读回答问题。开篇生肖舞蹈作品《龙舞》是此次河南春晚重点打造的节目之一,以历史悠久的“舞龙”祈福民间习俗为创作基础,融合不同地区非遗高跷、民间舞龙,还有少儿街舞等,以全新视角展示春节社火表演,让观众再次感受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多样性。网友“悦生活”:开场舞先声夺人、震憾恢弘,使中华民族精神图腾得以具象表达。网友“思东”:龙舞九天,气震山河!土金色显得庄重威严,既代表成熟的谷物,也象征着自古以来孕育这片土地的母亲河。黄河若龙,从黄土高原抉沙而下,盘踞在这片中原大地之上,由此孕育出炎黄子孙、华夏文明。民以食为天,民以水为源,百姓祭奠,念国宁,贺囷丰。请你完成对话。小豫:网友们总结得太好了!不过我发现他们的评论中各有一个错别字。小文:是啊,①憾应该改为②撼;③抉应该改为④挟。我还发现“囷”这个字很有意思,它念qūn,意思是一种圆形的谷仓,从造字法来说属于会意字。那么你知道网友说的“贺囷丰”是什么意思了吧。小豫:明白了,意思是⑤庆贺粮食丰收。舞蹈中我也看出了原始的生命力,包含着家国安宁、崇敬生命的祈愿。【分析】①﹣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根据字词积累,“震憾”中的“憾”应写作“撼”,“抉沙而下”中的“抉”应写作“挟”。⑤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结合语境可知,“‘囷’这个字很有意思,它念qūn,意思是一种圆形的谷仓,从造字法来说属于会意字”可知,“囷”为会意字,从囗,从禾(粮食),本义为圆形的谷仓。由此可知,“贺囷丰”为“庆贺粮食丰收”之意。【解答】答案:①憾②撼③抉④挟⑤庆贺粮食丰收【点评】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字词,并有意识地进行复习。2.(3分)原创舞蹈《凤鸣朝阳》,浴火涅磐,凤舞九州,舞出中国的极致浪漫!“凤鸣朝阳”取自《诗经•大雅篇》“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舞者以充满张力的舞姿,塑造着极富东方美学中凤凰的形象。下面五句话是《凤鸣朝阳》节目的解说词,请选出正确的排序()①《凤鸣朝阳》由河南春晚节目组与舞蹈团队共同创作完成,整支舞蹈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编排完成。②舞者们轻盈的身姿,仿佛化作一只只美丽的凤凰,在晨曦中翩翩起舞。她们的动作时而婉转柔美,时而矫健有力,展现出凤凰的高贵与灵动。③舞台上,光影交错,音乐悠扬,每一个音符都与舞蹈动作完美融合。④舞者们穿的孔雀服跟真正的孔雀羽毛一样,一根根孔雀羽毛都是手工缝制,其飘逸和灵动性犹如真孔雀。⑤那是对生命的礼赞,以凤之对话承载着吉祥寓意,也象征着对新年无限美好的祝愿重展望。A.④③②①⑤ B.①⑤②③④ C.②③④①⑤ D.①④②③⑤【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①为首句,引出说明对象《凤鸣朝阳》;④承接①,引出舞者穿着;②承接④,讲舞姿;③承接②,形成的画面,舞台效应;⑤对其总结评价。故排序为:①④②③⑤。故选:D。【点评】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3.(8分)请你完成下面的古诗词接龙。小豫:《风鸣朝阳》更是得到了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的连续推介,经典动作引起了全网模仿。还是传统文化更有魅力,根植于百姓内心。咱们来个诗词接龙吧,就从《诗经》开始。“①关关雎鸠,②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小文:“③忽如一夜春风来,④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小豫:岑参以春意写冬景,乐观豪迈!听我的:“⑤几处早莺争暖树,⑥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小文:诗中禽鸟成群,春意盎然,挺应景的!春节嘛阖家团圆,没能和亲人团聚的游子、我们也祝福他们“⑦但愿人长久,⑧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小豫:虽说没有圆月,但共看河南春晚也是在传递祝福啦!【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①关关雎鸠(注意“雎鸠”的书写)②在河之洲③忽如一夜春风来④千树万树梨花开(注意“梨”的书写)⑤几处早莺争暖树⑥谁家新燕啄春泥(注意“啄”的书写)⑦但愿人长久⑧千里共婵娟(注意“婵娟”的书写)【点评】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4.(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河南春晚节目播出后,全网阅读量高达160亿,平台热搜557个,更是登上了全国热搜榜第一的位置。网友“山河无恙”评论说:河南春晚的节目质量真的高到离谱,从内容到形式都很高级,既有河南特色,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彰显了泱泱中华的文化自信。网友“国泰民安”评论说:河南春晚特效炸裂,与时俱进,包罗万象,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本届河南春晚的主题为“齐歌龍咚锵”,请你分析这样命名的妙处。(2)本届河南春晚创意十足,亮点纷呈。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写一段开场白,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评析。“齐歌龍咚锵”的“齐”运用历史知识,点明河南是古代齐国之地;“龍咚锵”运用拟声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晚的热闹景象,使人如闻其声。(2)本题考查开场白。根据开场白的特点和材料“河南春晚的节目质量真的高到离谱,从内容到形式都很高级,既有河南特色,又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彰显了泱泱中华的文化自信”“河南春晚特效炸裂,与时俱进,包罗万象,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作答,注意突出河南春晚的特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80字左右。【解答】答案:(1)示例:“齐”点明河南是古代齐国之地;“龍咚锵”运用拟声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春晚的热闹景象,使人如闻其声。(2)示例:各位观众,大家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河南电视台为您精心准备了一台节目,内容丰富、形式高级,特效炸裂,河南特色鲜明。让我们与您一起共度良宵!【点评】解答综合性学习问题,关键在于平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养成从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言的运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5.(16分)提花灯、执丝扇、嵌花丝……《入梦风华》节目借演员的三次汉服变装,在展示唐制、宋制、明制汉服之美的同时,也科普了竹丝灯笼、缂丝、花丝镶嵌三种国家级非遗,打造了一场“非遗奇遇”。下文是一个传统手艺人的故事,阅读后请完成问题。精雕细磨华美耀眼①“当当当……”左手用錾子按住银片,右手拿小锤敲击錾子。换了好几种不同型号的錾子后,银片上的图案逐渐清晰起来:戴着帽子的人正策马扬鞭。吴水根拿起银片、在灯光下反复检查后,将银片与其他成品放在一起。②56岁的吴水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8岁起便跟随父亲学习银饰制作。这门手艺传到吴水根手里时,已是第八代了。③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绕过村口的广场,沿着石板小巷走几步,便来到吴水根的家,他的工作室也坐落于此。推开工作室的门,里面的景象有些出人意料:三张低矮的木桌并排摆放,墨绿色的储物柜堆满了东西,两个对角放着煤气罐,中间的小桌上随意摆放着錾子、剪刀、尺子等工具,地上还有几把小凳子。④在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简陋房间里,吴水根每天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用心打磨出一件件精美的银饰。做银饰的第一步是熔银子,将装着碎银的碗放在炭火上,高温下,银子熔成了银水。再将银水倒入长方形的凹槽里,稍稍冷却后,用锤子将银条打至筷子粗细。“这时候就可以进行拉丝了。”吴水根介绍。⑤双手拿着擀面杖粗细的木棍,一脚踩着拉丝板,将银条从拉丝板上最粗的孔穿过绕到木棍上,再旋转提拉木棍,银条便逐渐变细。“最细可以到头发丝那么细。”吴水根指着拉丝板上最细的一个孔说,“但是不能一步到位,需要顺着这个孔一步一步拉,否则穿不过去。”⑥“做银饰最基础的就是两样东西:一样是银丝,一样是银片。有了这两样东西,就可以雕刻和装饰图案了。”吴水根银饰制作手艺的精髓也在于此。⑦墨绿色储物柜的下层,堆着不少椭圆形的石块。“这是图案的模具,分为阴阳两面。”拿起一块模具,吴水根掰开向记者介绍,“把银片放进去,一压,图案的大致轮廓就出来了。”像这样的模具,吴水根有上万个,都由他亲自设计制作而成。既有传统的苗族图案,又有现代生活中的时尚元素。⑧“图案雏形出来后,还需要用錾子雕刻,让图案更加清晰。”将压好的银片放到中间的小桌上,吴水根拿起锤子,摸了个錾子开始雕刻图案。不一会儿,一朵太阳花就出现在了吴水根的手中。⑨“可别小看这些錾子,乍看都一样,像普通的钉子,但錾头的纹样大有不同。”吴水根说。三角的、扁平的、圆形的……100多种型号的錾子,是吴水根多年来根据工艺需要慢慢制作积累起来的,可以满足几乎所有图案的雕刻需求。这么多錾子,怎样快速选到最合适的呢?“经常用,一看就知道。”吴水根说。⑩在贵州深山的苗乡里,吴水根并非只会“埋头苦干”,他对新的银饰制作技术也有所了解:“现在银饰制作所有环节都能用机器替代了。”吴水根坦言,新技术对传统手工制作确实产生了冲击,但他仍然有自己的底气,“他们要用电脑作图,而我的图案就在脑子里,想到什么立刻就能做出来,这种创造性是无法替代的。”⑪现在,吴水根觉得最难的是手艺的传承。“我手把手带了17个徒弟,但很多人都干别的去了。”吴水根介绍,他的女儿已经成为家族手艺的第九代传人。⑫“现在只要有年轻人愿意来学,我就愿意教!”吴水根一边说一边走出了工作室,来到作品陈列室。在这里,用银子打造的风雨桥、龙船等承载着苗族同胞共同记忆的摆件整齐摆放,在灯光下,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选自《人民日报》。作者:陈隽逸。有删改)(1)小豫和小文跟随记者一起采访了吴水根师傅,被精美的银饰吸引。请梳理吴师傅制作银饰的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①熔银子→②拉银丝→③压模具→④雕刻图案(2)采访结束后,小豫和小文对第⑤段和第⑩段两处文字素材存疑,请你根据括号内的提示为他们解惑。①新技术对传统手工制作确实产生了冲击,但他仍然有自己的底气。(为什么有底气)②“最细可以到头发丝那么细。”吴水根指着拉丝板上最细的一个孔说,“但是不能一步到位,需要顺着这个孔一步一步拉,否则穿不过去。”(从人物的描写的角度分析)(3)小豫和小文想用采访的素材为吴师傅制作一期“工匠精神”系列栏目的纪录片,他们分别选择了第①段和第③段划线句描述的场景作为主要镜头,请你分析原因。(4)纪录片制作完,小豫和小文要为本片命名,小豫选择“传承•坚守”,小文选择“传承•技艺”、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分析】文章主要讲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水根的故事。吴水根从小跟随父亲学习银饰制作,这门手艺传到他手里已经是第八代。他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的工作室内,每天用心打磨银饰,坚守着传统手工艺。他的银饰制作技艺包括熔银子、拉丝、压模具、雕刻图案等步骤,他还设计制作了上万个图案模具,既有传统苗族图案,又有现代时尚元素。尽管新技术对传统手工制作产生了冲击,但吴水根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底气,他的图案设计不需要电脑作图,而是可以直接在脑子里构思并制作出来。他最难的是手艺的传承,虽然他带了17个徒弟,但很多人都选择了其他职业。他的女儿已经成为家族手艺的第九代传人。吴水根希望有年轻人愿意来学,他就会愿意教,他相信只要用心,银饰制作技艺就能够得到传承。【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做银饰的第一步是熔银子,将装着碎银的碗放在炭火上,高温下,银子熔成了银水。再将银水倒入长方形的凹槽里,稍稍冷却后,用锤子将银条打至筷子粗细。‘这时候就可以进行拉丝了’吴水根介绍”句得出:①处为熔银子。结合“双手拿着擀面杖粗细的木棍,一脚踩着拉丝板,将银条从拉丝板上最粗的孔穿过绕到木棍上,再旋转提拉木棍,银条便逐渐变细”句得出:②处为拉丝。结合“拿起一块模具,吴水根掰开向记者介绍,‘把银片放进去,一压,图案的大致轮廓就出来了’”句可知,③处为压模具。结合“‘图案雏形出来后,还需要用錾子雕刻,让图案更加清晰。’将压好的银片放到中间的小桌上,吴水根拿起锤子,摸了个錾子开始雕刻图案。不一会儿,一朵太阳花就出现在了吴水根的手中”句可知,④处为:雕刻图案。(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句子的赏析。①吴水根师傅有底气的理由是:尽管新技术对传统手工制作产生了冲击,但吴水根师傅的技艺独特,他的图案设计不需要电脑作图,而是可以直接在脑子里构思并制作出来,这种创造性和对技艺的熟练程度是机器无法替代的。这使得他在面对新技术的挑战时仍然保持自信。②在第⑤段中,吴水根师傅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展示他的技艺。他指着拉丝板上最细的一个孔,详细解释了拉银丝的过程,这表现了他的专注和对技艺的细腻把握。同时,他的语言描写“但是不能一步到位,需要顺着这个孔一步一步拉,否则穿不过去。”展现了他在教学时的耐心和细致,这也是他作为一名优秀工匠的品质。(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第①段描述了吴水根师傅制作银饰的过程,他左手用錾子按住银片,右手拿小锤敲击錾子,通过更换不同型号的錾子,银片上的图案逐渐清晰起来。这一场景展现了吴师傅的精湛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第③段划线句描绘了吴水根师傅工作室的环境,三张低矮的木桌并排摆放,工具随意摆放,生活气息浓厚。这个场景反映了吴师傅工作的简朴环境和对手艺的热爱,展示了他的敬业精神和对传统手工艺的坚守。这两个镜头结合起来,不仅展示了吴水根师傅的制作过程和环境,而且体现了他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和对手艺传承的责任感,非常适合用来展现“工匠精神”。(4)本题考查开放性阅读。可以选择“传承•坚守”作为纪录片的名字。因为这个标题既体现了吴水根师傅对银饰技艺的传承,又突出了他坚守工匠精神的信念。吴水根师傅在面对新技术的冲击时,仍然坚持传统手工制作,坚守着对技艺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这种坚守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纪录片想要传达的核心价值观。答案:(1)熔银子→拉银丝→压模具→雕刻图案(2)①吴水根师傅有底气的理由是:他对手艺的热爱,敬业精神,创造性,对手艺的传承。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看,吴水根师傅的话“但是不能一步到位,需要顺着这个孔一步一步拉,否则穿不过去。”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他的专注、敬业和对技艺的细腻把握。(3)第①段和第③段划线句描述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吴水根师傅制作银饰的过程和环境,体现了他的技艺传承和坚守工匠精神,因此适合作为纪录片的主要镜头。(4)可以命名为“传承•坚守”,因为这个标题既体现了吴水根师傅对银饰技艺的传承,又突出了他坚守工匠精神的信念。同时,这个标题简洁明了,富有内涵,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6.(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文本一】让守正有“根”,创新有“魂”文化自信激发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老牌节目《梨园春》对传统戏曲文化、《武林风》对中华武术文化、《汉字英雄》《成语英雄》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到“新秀”《唐宫夜宴》等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弘扬,河南广播电视台的探索实践紧紧围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扎根中国文化的土壤。文化自信让守正有“根”、创新有“魂”。创新绝不等于盲目的标新立异,唯有守正,创新才能行稳致远。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品出了“敬畏”二字、“没有敬畏就没有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弘扬”。《唐宫夜宴》中,14位宫廷乐师从《簪花仕女图》《捣练图》《明皇幸蜀图》等一幅幅古籍名画之间穿行而来;实景版《纸扇书生》途经嵩阳书院、嵩岳寺塔、中岳庙、老君山,一路起舞,兼容并包;国风舞蹈《洛神水赋》,舞者化身洛神,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在水中演绎飞天姿态,跨越1000多年,重现飞天壁画雍容神韵……艺术呈现出新,话语表达更新,内涵意蕴有时代新意,但我们发现、节目中历史传统的厚重底色没有变。守正创新的“根”和“魂”来自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因为自信所以自觉,因为自信所以内心笃定、脚步坚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任珊珊。有删改)【文本二】文化节目正在引发“文化热”。“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创作者深入挖掘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创作出穿越时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系列。借助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技术,中国文化与现代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唐宫小姐姐”从古老画卷中走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莲鹤方壶、妇好鸮尊、贾湖骨笛等文化宝藏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厚重、古朴、有距离感的历史文化严肃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传统经典变得美轮美奂,节目也更具沉浸感和代入感。观众发现,节日是传统的,表达是青春的,节目内容是历史的,传播手段是现代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宝藏和深厚的人文滋养。做好传统文化时代表达这篇大文章,需要涌现更多的“寻宝人”“鉴宝人”“守护者”,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之美。(选自《人民日报》。作者:任珊珊。有删改)(1)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有敬畏之心,没有敬畏就没有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弘扬。B.用现代艺术和技术制作节目,可以让节目更具沉浸感和代入感,更受大众的欢迎。C.为使艺术呈现出新、内涵意蕴有时代新意,可以适度改变历史传统的厚重底色。D.在传递文化之美时可以采用AR、VR、MR等技术手段,这是为了使厚重、古朴、有距离感的历史文化严肃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美轮美奂。(2)请简要分析文本一中划线句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的理解。【链接材料】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新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分析】文本一强调文化自信对于守正和创新的重要性,指出守正创新不仅要有“根”(即坚守传统文化的基础),也要有“魂”(即创新的灵魂);文本二说明文化节目如何引发“文化热”,特别是“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如何深入挖掘和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第一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第二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第三题考查对材料的深刻领悟。【解答】(1)ABD.正确;C.有误,根据文本一第二段“艺术呈现出新,话语表达更新,内涵意蕴有时代新意,但我们发现、节目中历史传统的厚重底色没有变”可知,节目在创新的同时,历史传统的厚重底色并没有改变,故C项“可以适度改变历史传统的厚重底色”表述错误。故选:C。(2)结合“《唐宫夜宴》中,14位宫廷乐师从《簪花仕女图》《捣练图》《明皇幸蜀图》等一幅幅古籍名画之间穿行而来;实景版《纸扇书生》途经嵩阳书院、嵩岳寺塔、中岳庙、老君山,一路起舞,兼容并包;国风舞蹈《洛神水赋》,舞者化身洛神,以《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在水中演绎飞天姿态,跨越1000多年,重现飞天壁画雍容神韵……”可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唐宫夜宴》《纸扇书生》《洛神水赋》等节目,具体论证了“文化自信让守正有‘根’、创新有‘魂’”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3)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强调了在新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我们可以理解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我们需要坚守其根本,即保持其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的厚重底色,这是对古人规矩的尊重和继承。同时,我们也需要创新,即根据新时代的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使其更具时代感和现代感,这是开自己之生面的体现。通过守正与创新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据此作答即可。答案:(1)C(2)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唐宫夜宴》《纸扇书生》《洛神水赋》等节目,具体论证了“文化自信让守正有‘根’、创新有‘魂’”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3)示例:我们要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和技术相结合,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文本一提到河南广播电视台在节目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守正创新的方式,使节目既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又有时代新意。文本二也强调了文化节目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借助现代技术,让传统经典变得美轮美奂,更具沉浸感和代入感。因此,我们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的方式方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点评】信息筛选与辨析,要研读文章内容,梳理总结,归纳分析。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7.(15分)歌曲《借东风》采用影视化+故事化+写意化的形式,再现了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历史“名场面”,呈现诸葛亮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精神品质,深度刻画他胸怀家国天下的精神世界。小豫和小文观看后,想到了许多像诸葛亮一样有家国担当的古代文人墨客。请阅读以下三个文段,完成问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慕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戚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1)关于三个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两项是ACA.邹忌、辛弃疾、杜甫同样是胸怀家国天下的历史人物,但是文本中他们的结局都令人唏嘘。B.“臣之妻私臣”和“吾妻之美我者”中的虚词“之”意思并不一样。C.“国破山河在”和“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国”都是国家的意思,并无差别。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结构相同,词性相对。E.三个文本的写作手法各具特色:甲文侧重对邹忌言行的描写;乙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梦境与现实交错;丙文情景交融。(2)下列古诗文中的诗句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蕴含的情感不一致的是B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3)翻译下面的句子。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齐国最终“战胜于朝廷”,原因有哪些?(5)乙丙两首诗词中都出现了“白发”“白头”的意象,诗人借此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6)结合甲、乙、丙三篇古诗文中邹忌、辛弃疾和杜甫的言行,分析他们身上体现的家国担当。【分析】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想要对我有所求。”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人不偏爱大王,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国内的百姓没有人不对大王有所求。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乙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丙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伤感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多个月战火连续不断,长久不息,家书珍贵,一信难得,足矣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白了头发,越搔越稀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文言词语、修辞方法、写作手法。根据各知识点的掌握作答。A.有误,邹忌的谏言被齐威王称“善”并被采纳,辛弃疾“可怜白发生”、杜甫“白头搔更短”的结局令人唏嘘;BDE.正确;C.有误,“国破山河在”中的“国”指国都,“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国”指国家。故选:AC。(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白发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A.相同,句意为“思忖茫茫宇宙,苍茫大地,我真是生不逢时,于是悲从心生,泪下如雨”,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B.不相同,句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介绍。C.相同,句意为“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表达了作者期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D.相同,句意为“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心中升起思念之情,还没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收复异族刻石燕然,不知何时才能归家”,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重点词有:令,政令;若,像;市,集市。句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写邹忌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英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想到“王之蔽甚矣”,巧妙向齐王进谏,可见邹忌忠君爱国,善于进谏,让齐王领悟到自己大受蒙蔽,于治国不利;由“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齐王从善如流,虚心纳谏;由“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可知,齐国群臣吏民积极响应国军的号召,勇于提出谏言。这三点使齐国最终“战胜于朝廷”。据此作答即可。(5)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乙词中,词人心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却壮志难酬,只能叹息“可怜白发生”,“白发”这一意象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丙诗中,诗人看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荒芜景象,想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忧国思亲,故而“白头搔更短”。诗人借“白头”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甲文中,邹忌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英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想到“王之蔽甚矣”,于是入朝向齐王进谏言,讽谏齐王广开言路。由此可知,关心国事,勇于进谏,体现出邹忌的家国担当。乙词中,辛弃疾赋闲在家,回忆起军营生活、战斗生活,想着杀敌报国,从而“了却君王天下事”,体现出辛弃疾的家国担当;丙诗中,杜甫看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荒芜景象,想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忧国忧民,故而“白头搔更短”,体现出杜甫的家国担当。据此作答即可。答案:(1)AC(2)B(3)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4)示例:①齐国有忠君、善谏的邹忌让齐王领悟到自己大受蒙蔽,于治国不利;②齐国还有从谏如流的齐王听得进谏议,并立即广开言路,收集意见;③齐国还有真心爱国、积极响应君王号令的群臣吏民及时提出建议,助力治国理政。(5)示例:乙词中“白发”这一意象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丙诗中“白头”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情怀。(6)示例:甲文中,邹忌关心国事,勇于进谏,体现出他的家国担当;乙词中,辛弃疾赋闲在家,念念不忘杀敌报国,体现出他的家国担当;丙诗中,杜甫忧国忧民,致使白头越搔越短,体现出他的家国担当。【点评】翻译句子的原则是“信”“雅”“达”,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再次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解释;最后要注意语句的流畅。四、名著阅读。(共5分)8.(5分)《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义”在他身上是如何体现的?A.林冲B.宋江C.鲁智深【分析】《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作品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解答】本小题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的把握和对人物的理解。舍生取义及“勇武阳刚”之气。《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便是一群这样的血性男儿。在他们看来,是好汉,就得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力和气概,就得有舍生取义的勇武气概。例如,林冲“看顾”李小二,使李小二免送官司。答案:示例一:B.宋江和晁盖意气相投,兄弟情深。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宋江冒着风险给晁盖通风报信。后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挟宋江,并威胁宋江要告发晁盖等人,为了顾及兄弟们的安全,宋江怒杀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从此亡命江湖。当兄弟遇到危难,宋江显得有情有义,施以援手,让人动容。示例二:C.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后来到相国寺,被安置在相国寺的菜园子里,与林冲偶遇并结为兄弟。等到林冲误入白虎堂被刺配沧州道时,鲁智深一路尾随,在危急关头救下林冲,并且狠狠地教训了董超、薛霸。林冲将身后事全部托付给鲁智深,鲁智深临危受命,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然后一路护送,一直把他送到目的地。鲁智深对林冲的舍身相助,就是因为兄弟之情。【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9.班级要举办“说领袖人物,悟家国担当”的主题班会,请你帮小豫从《红星照耀中国》中选择一个人物,紧扣班会主题和名著内容准备100字左右的发言稿。A.毛泽东B.周恩来C.朱德【分析】《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作者还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这种为了他人、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就是英雄精神。【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表达能力。根据要求,从给出的名著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紧扣“说领袖人物,悟家国担当”的班会主题,结合名著内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发言稿。言简意赅,表达清晰流畅。如:毛泽东。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展现了一位领袖的非凡魅力和坚定信念。他领导红军战胜艰难险阻,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有家国担当,学习先辈精神,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答案:示例一:周恩来。周恩来同志是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早年留学海外,寻求救国真理,后投身革命,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创建红军。他智慧过人,领导才能卓越,始终坚守信仰,矢志不渝。周恩来同志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示例二:朱德。他早年投身旧军阀,后弃暗投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领导了南昌起义。朱德同志以坚毅不拔的意志、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红军的中流砥柱。他始终心系国家,情牵人民,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朱德同志的担当精神,激励着我们新时代青年要勇于担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和力量!【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五、作文。(共50分)10.(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题作文。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又是未来篇章的创作者。每一笔挥洒,都是对传统的深深致敬;每一步跨越,都是向创新的勇敢追求。我们的血脉中流淌着时代的智慧,我们的心灵里燃烧着探索的火焰。在继承与创新的交响曲中,我们用时间的丝线,织就了文明的画卷。(1)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才符合时代要求。请围绕“继承”和“创新”写一篇记叙文,回忆传统文化带给你的美好。写作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充实具体。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写作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在审题立意方面,首先要抓住关键词“继承”与“创新”,明确这两者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立意应围绕个人在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在选材构思上,可以从自己的实际经历出发,选择一个具体的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切入点,如书法、茶艺、传统手工艺等。通过叙述自己如何学习、实践并尝试在这些传统领域中融入新元素的过程,展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体现出对创新的追求。文章可采用倒叙或顺叙的方式,先描述一个具体的传统文化活动场景,再回溯自己是如何被这一文化所吸引,如何开始学习并渐渐深入其中,最后描述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的经历和成果。重点要放在自己的感受与成长上,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新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