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绥化市一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绥化市一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绥化市一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绥化市一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绥化市一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绥化市一中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为元代的疆域图,下列对于如图中所示地点叙述错误的有①位于浙江行省,中日《马关条约》中被辟为通商口岸②位于江西行省,1872年陈启源在此创办继昌隆缫丝厂③所在的行政区包括西藏和新疆、青海部分地区④所在的行政区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2.“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对于上述毛泽东著作中“两类矛盾”学说理解正确的是A.分清敌我与是非问题是中国建设道路的核心内容B.该学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指导作用C.该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D.该学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3.唐朝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有政策“设计厅”之功能的是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行中书省4.《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5.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 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 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6.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等。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B.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C.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7.下表是《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的地域分布》(单位:%)地区年份1699—17011702—17741804—18061834—18361854—1856欧洲83.645.037.336.328.9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13.346.949.434.728.1非洲、近东、亚洲、澳洲和拉美3.18.113.329.043.0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英国逐渐失去了工业垄断的地位B.国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尚不激烈C.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D.欧洲不再是英国出口的主要市场8.今天下非不稍变旧法也,洋差商局学堂之设,开矿公司之事,电线机器轮船铁舰之用,不睹其变,反以蔽奸。夫泰西行之而富强、中国行之而奸蠹,何哉?上体太尊而下情不达故也。”激发该看法走向初步实践的原因之一是A.鸦片战争的失败 B.英法联军侵占北京C.甲午战争的失败 D.《辛丑条约》的签订9.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式微B.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变动C.受制于北方气候的恶劣D.得力于航海技术的进步10.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友好条约》签订。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南北朝以来,“婚”“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间联姻。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C.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12.“它是一种新的思想意识,直接向资产阶级挑战,它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它在19世纪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文中的“它”是指()A.人文主义 B.自由主义C.社会主义 D.民族主义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1927年2月,卢作孚到北碚出任峡防团务局局长,该局管辖江(北)巴(县)壁(山)合(川)四县团务,局址设在北碚,也称北碚峡防局。后来,他即以北碚作为基地,利用峡防局和由其担任总经理的民生实业公司,在嘉陵江三峡地区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究和社会实践。由于当地是抗战大后方,在其他地区乡村建设运动受日本侵华战争影响而陷入停顿之时,卢作孚推行的乡建运动却仍然能够得以继续进行。另外,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卢作孚从事乡村建设的突出特点,是力图建构一个别具特色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乡村城市化为带动,以文化教育为重点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模式”。他为之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努力,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发起的乡建运动顺利开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卢作孚的历史功绩。14.(20分)材料唐初依靠良性运行的均田制,府兵制亦农亦兵的征点制度方可实施,然而流民客户激增,土地兼并的发展这两者的双重作用之下,均田制难以维持良性运行而崩溃。(天宝)八,折冲诸府至无兵可交。开元十年(722年),诸卫府兵自成丁从军,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杂徭,浸以贫弱,逃亡略尽,百姓苦之。张说建议:请召募壮士充宿卫,不问色役(免除各种徭役),优为之制,逋逃者必争出应募,上从之。旬日,得精兵十三万,分隶诸卫,更番上下。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颁布了《命诸道节度使募取壮丁诏》:宜令中书门下与诸道节度使各量军镇闲剧,审利害,计兵防健儿等作定额,委节度使放诸色征行人内及客户中招募,取丁壮情愿充健儿长任边军者,每岁加於常例,给田地屋宅,务加优恤。——据《全唐文》卷31《玄宗十二》等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据所学内容可知,①是杭州,在《马关条约》中被辟为通商口岸;②位于江西行省,而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是在广东南海;③所在的行政区不包括新疆地区;④所在的行政区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综上所述,②③错误,①④正确。故选C。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应该出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确分析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故正确答案选D。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概况及认识3、A【解析】

唐朝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具有“设计厅”之功能,故A正确;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不符合题意,排除BC;行中书省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唐朝中央政府实行三省六部制”“设计厅”,联系所学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分析解答。4、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列强侵华进入到一个新阶段,C选项符合题意;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始于1842年的《南京条约》,列强势力进入中国内地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掠夺在华矿权是从1885年《中法新约》签订后开始的,ABD三项不符合题意。5、D【解析】

据材料“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也改《户役》为《户口》”并结合所学可知,“役”需要为官方出劳力的事,对“役”的改动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6、B【解析】

根据材料“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结合所学可知该制度为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明确了尊卑等级,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故B项符合题意。A项,宗法制度先于儒家思想产生,排除。C项,宗法制度后来遭到破坏,故排除。D项,宗法制度是社会等级形成的根源,而非表现,排除。7、C【解析】

从表格中的数据变化来看,英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到欧洲以外地区的比例越来越大,增速明显,说明英国越来越依赖于殖民地市场来销售工业品,即殖民地对英国经济发展作用重大。故答案为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确立了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国际市场的竞争状况,排除B项;欧洲仍然占有较大份额,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并联系所学英国在世界各地的殖民扩张情况,比例的变化说明英国越来越依赖于欧洲以外的市场,而这些地方大多是英国的殖民地,据此确定答案。8、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史料与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非不稍变旧法也”、“上体太尊而下情不达”等处可以发现提出看法的人针对的是洋务派观点,造成该思想走向实践的主要从《马关条约》之后,故C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9、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时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而两宋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同时海外贸易发达,出现了两宋“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态势,这一转变说明古代社会经济以及经济依靠的转移。B选项符合题意。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处于强势状态,A选项排除。北方气候的恶劣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航海技术的进步不属于转变的根本原因,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条件,D选项排除。10、C【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7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③错误,①②④均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1、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对世家大族特权的限制,主要是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服务,C正确;隋唐时期的选官方式科举制,AB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的婚姻仍然重视家世,排除。故选C。1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信息“19世纪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再结合“它是一种新的思想意识,直接向资产阶级挑战”的信息可知,它指的是社会主义,故C项正确;AB项都属于资产阶级思想,与题干信息“直接向资产阶级挑战”不符,排除;民族主义自古以来就有,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排除。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原因:卢作孚充分利用北碚峡防局局长身份推行;嘉陵江三峡地区是抗日的大后方,受战争破坏相对较小;卢作孚为乡建运动作了充分的理论探究和社会实践准备。(2)历史功绩:倡导“实业救国”,加快了中国近代化历程;强调文化教育,利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推行的乡村建设运动巩固了抗日的大后方。【解析】

(1)依据材料“卢作孚到北碚出任峡防团务局局长”来看,卢作孚冲利用了其北碚峡防局局长身份推行;依据材料“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探究和社会实践”来看卢作孚为乡建运动做了充分的理论探究和社会实践准备;依据材料“由于当地是抗战大后方”来看嘉陵江三峡地区是抗日的大后方,受战争破坏相对较小,促进了卢作孚发起的乡建运动顺利开展。(2)结合卢作孚经营民生实业公司、从事乡村建设运动、强调文化教育以及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抗日战争等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评述。14、(1)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2)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节度使拥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