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再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当前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为12千米,仅仅接触地球的表皮。那么人类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呢?目前世界上最深的科学钻探井——前苏联的科拉SG3超深钻井,深12262米。目前世界上最深的科学钻探井——前苏联的科拉SG3超深钻井,深12262米。然而,其深度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哇,好大的西瓜啊!但不知道熟没熟,怎么办呢?
地球的内部又是怎样的?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科学家是靠什么探测到地球内部的结构的?人类无法“钻”到地球内部去探索地球实际的结构,但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人们认识到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做地震波。地震波8分类传播速度所经物质状态共同点横波纵波地震波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纵波(P)横波(S)较慢较快固体固体、液体、气体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级强震,给当地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灾后,从一个架设在马路上的监视器可以清楚地重现地震发生瞬间的情景:大地剧烈晃动,先是上下颠簸、再添加左右摇晃。这使一位当时在一艘等候进太子港的轮船上幸免于难的船员怀疑自己的记忆:当时只感觉到上下颠簸,并没有体会到监视器所拍摄到的左右摇晃。(1)解释材料中船员的记忆是否有误?(2)地震后,为何大地先是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纵波、横波特性(1)解释材料中船员的记忆是否有误?(2)地震后,为何大地先是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纵波速度比横波快。纵波能在液态中传播,横波不能。11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3691215深度:km速度:km/s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横波纵波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3691215深度:km速度:km/s地幔外核内核地壳33km2900km古登堡界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核莫霍界面下地幔上地幔13地幔是固体,外核是液体物质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地壳地幔外核内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思考题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1请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2地壳:固态地幔:熔融状态外核:液态内核:固态15地壳:固态地壳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壳厚薄不一,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约39~41
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5~10千米。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海洋地壳大陆地壳地壳地幔:熔融状态地幔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从莫霍界面至地下1000千米深度为上地幔,1000千米~2900千米范围内为下地幔。上地幔顶部大约60~250千米至400千米深度之间,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岩石圈内核山地海洋岩石圈上地幔地壳软流层莫霍界面平原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分。外核:熔融状态地核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厚度为34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内核:固体金属球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地幔与地核分界线)外核内核液态固态莫霍界面33千米(地壳与地幔分界线)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厚,海洋薄地壳岩石圈上地幔熔融物质下地幔固态物质软流层80-400km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各个圈层既围绕地表可各自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同时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共同促进地球外部环境的演化。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氮气构成有机体的重要元素氧气一切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水汽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大气圈包围着地球,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氧21%氮78%25对流层外大气层热层中间层平流层12km50km85km500km3000km大气圈包围着地球,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26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7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分布:并不单独占有空间,存在于水圈(全部)、大气圈(底部)、岩石圈(上部),但是它非常活跃(底部)大气圈岩石圈(上部)水圈(全部)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29请同学们将各外部圈层的名称填入下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地球的圈层结构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分层岩石圈: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交接过渡的一个圈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纵波横波地震波记忆:一波二面三层四圈当堂检测1.地震发生时,坐在小船上的人()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B.只感到上下颠簸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2.在莫霍界面以下()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当堂检测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回答下列问题。3.图中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4.“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当堂检测读下图,完成下题。5.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6.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7.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水圈的构成要素中,只有地表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当堂检测(2019·武邑中学月考)2016年9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