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3)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 阶层 社会进步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形态 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 英雄史观 群众史观人民群众 历史人物 普通个人杰出人物 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④)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④)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生产劳动发展史(3)“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①)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利己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①)A宿命论B英雄史观C唯物史观D诡辩论(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④)A血缘关系B法律关系C思想关系D生产关系(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②)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②)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8)“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②)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 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④)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 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1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④)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 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④)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唯物史观观点(12)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③)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 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13)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④)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 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14)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④)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③)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16)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③)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 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 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1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③)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 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①)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D交换和消费关系(19)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②)A文学艺术 B国家政权 C政党结构 D哲学思想(20)经济基础是指(②)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 D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总和 (21)国家是代表(④)A全国社会成员利益的 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C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 D统治阶级利益的(22)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③)A人口多少 B领土的大小C国体D政体(2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①)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24)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②)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25)社会意识根源于(①)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 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2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②) A地理环境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 D实践活动 (27)生产方式是(④)A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 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28)社会形态是(④)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⑤)A已不存在B越来越激烈C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只存在于人民内部 E总的趋势是趋于缩小,减弱和缓和(30)国家的实质是(④)A全体社会成员的代表B社会各阶级矛盾的调节者C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D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31)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③)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B抽象的人性论C利己主义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2)“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应该理解为(②)A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D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33)“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④)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34)社会进步的内涵是(④)A物质文明的进步 B精神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 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35)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是(④)A自然规律B人的主观意志C阶级斗争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36)社会变革的成功,是以(①)为根本标志的。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政权易手C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D发展高新技术(37)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关系的实质是(②)A生产关系B阶级关系C思想关系D人的自然属性(38)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②) A质变B量变C爆发式飞跃D非爆发式飞跃(39)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是(④)A坚持为现实服务的原则B坚持为政治服务的原则C坚持传统观念的原则D坚持历史主义与阶级分析的原则(40)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是(①)A生产活动B政治活动C精神活动D科学活动(41)杰出人物产生的条件是((③)A社会政治条件与经济条件的统一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C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D个人自我奋斗的结果(4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①)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43)“时势造英雄”说明(④) A英雄的出现是必然的B英雄没有阶级性C英雄都具有历史局限性D英雄的出现是必然与偶然的统一(44)美国经过南北战争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日耳曼人没有经过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俄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再从封建社会通过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历史事实说明(③)A社会形态的更替是没有规律可言的B社会发展是不存在共同道路的C社会发展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D社会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45)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①)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B专指无产阶级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C专指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 D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三、多选择题(1)“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论断基本依据在于(①②③④)A劳动创造了人的天然器官和生产工具B劳动使人们结成社会关系C劳动使人的意识得于形成D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2)唯心史观的错误在于(②③④)A否认阶级斗争 B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D没有找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经济根源(3)马克思一生的两个重要发现是(①②)A历史唯物主义 B剩余价值学说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②③)A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B适度的最优人口状况能够起加速社会发展的作用C人口数量和发展速度不能自发地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D适量的人口可以决定社会性质(5)下面的说法哪些属于唯心史观的英雄史观(①②)A“伟人的历史真正构成了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B“治国”犹如“牧民”C“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D“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6)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有(①②③④)A人类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B人类的劳动带有社会性C人类劳动是有目的的能动的过程 D人类劳动具有继承性(7)劳动在类人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包括(②④)A使类人猿建立自己的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B使猿脑变成人脑,推动了语言和意识的产生C改变了类人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性D使类人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E使类人猿能够离开大森林,到地面生活(8)“人有了物质条件才能生存,人有了精神条件才能生活”的观点(③④⑤)A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 B夸大了社会存在的作用C看到了社会物质条件的作用 D看到了社会意识条件的作用E准确把握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对人的影响(9)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③④)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与宗教C自然科学 D逻辑学和语言学(10)列宁说“民主共和制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这句话应该理解为民主共和制(①②③)A便于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B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C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D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1)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是(①②③④)A法律生产于阶级社会;道德比法律历史悠久B法律具有强制性,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传统、教育等发挥作用C法律只适合违法行为,道德应用于一切不道德行为D法律属于政治上层建筑,道德属于思想上层建筑(12)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①②③④)A经济是基础B政治是经济的反映与集中表现C政治归根到底为经济服务 D经济革命导致政治革命(13)一位日本首相说“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是按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的”。说明(①②③④)A资本主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资产阶级政府只代表部分资产阶级利益C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D资产阶级的权力基础在于金钱(1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公德是(②③)A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B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C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D维护社会秩序的永恒法则(15)阶级生产的直接原因是(③④)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C剩余产品的出现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明(①②③)A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B普通个人的作用C每个人都要有历史责任感D夸大了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17)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它们是(①③)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全国农业合作化的道路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现代化发展道路(18)人民群众是(①②③④)A居民中的大多数 B无产阶级C体力劳动者 D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19)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③④)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C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0)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中介环节有(①②③④)A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B发现新的劳动对象C改进生产工具D提高生产管理水平(21)社会基本矛盾是(③④)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22)唯心史观主要的理论表现为(①②)A宿命论 B唯意志论C激变论 D天才论(23)“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的观点是(②④)A唯物史观B唯心史观C宿命论 D唯意志论(24)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才产生的两大阶级的对抗,所以阶级是(①③)A历史范畴 B政治范畴C经济范畴 D思想范畴 (25)马克思以前的历史观的缺陷表现在(③④)A看不到社会革命的作用B看不到阶级斗争的作用C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D看不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经济根源(26)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是(②④)A二元论的表现B唯心史观的表现 C实用主义的表现D英雄史观的表现(27)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有(②③)A为现实服务的原则B历史主义的态度C阶级分析的方法D政治第一的标准(28)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①③④)A发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B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长期性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D说明了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9)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①②③)A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指挥者 B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者C历史任务的发起者个组织者 D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30)对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正确表述是(①②③)A社会革命是狭义的革命 B社会改革是广义的革命C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社会革命只有暴力革命的形式E社会改革就是为了改变根本的社会制度四、判断说明1.社会历史现象与人的意志和思想密切相关,与自然界发展有本质区别。错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都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都受客观规律的支配。人类社会的历史是自然史的现实组成部分,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虽然要受到人的意志和思想的影响,但人的意志和思想只有在认识和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时,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人类社会归根到底是自然历史过程,与自然界的发展有共同的本质,也有差异的地方,但没有本质的区别。2.国家是社会上不同的集团和阶层的利益和要求的调和者错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它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阶级利益而建立起来的,用于保证统治阶级对社会进行统治的权利组织。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依靠国家这个标志公共权力的暴力机构,使它同时成为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此,国家的实质就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统治的暴力机构,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利益和要求的代表者或者调和者。3.一切社会意识形式都是社会意识形态错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形式从其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另一类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只有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才是社会意识形态,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则是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最明显的特征是非意识形态部分是阶级性的,如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等。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心史观长期占有统治地位是因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斗争不力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没有完整意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的历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历史观方面有些进步的思想家有唯物史观的思想萌芽,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唯物史观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之所以唯心史观占统治地位,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5.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正确生产力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从整个人类历史看,每一代人获得的都是上一代人创造发展的既得的物质力量。每一代人一生下来所接受的就是现存的生产力,不能自由地进行选择。人们只有从现实的生产力出发,并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6.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劳动发展的历史正确因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劳动不仅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人类通过劳动实践与物质自然界相联系,劳动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7.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生产力越发达,社会意识就越先进错误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社会意识产生和变化的根源。但唯物史观同时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社会意识一旦产生,就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的变化,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介才能同生产力发生联系,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