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谈》PPT课件完美版_第1页
《风景谈》PPT课件完美版_第2页
《风景谈》PPT课件完美版_第3页
《风景谈》PPT课件完美版_第4页
《风景谈》PPT课件完美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这次就放过你背一下上阙看万山红遍,继续知道你能背,那就来个才艺吧携来百侣曾游,继续开火车,顺序由你指定万类霜天竞自由,前面两句背一下整首诗茅盾风景谈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赞美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战斗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并发扬他们所代表的伟大的民族精神。2.掌握课文中心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了解六个画面之间的联系。3.掌握课文准确、精炼、生动、含蓄的语言特色。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革命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1916年参加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和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参加“左联”并担任领导工作,1932年完成长篇巨著《子夜》,同时完成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这些作品是茅盾的代表作,是“五四”新文学中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主席,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81.3.27在北京逝世。

走近作者

《风景谈》写于1940.12抗战初期,当时茅盾在香港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38年底应邀赴乌鲁木齐市(旧称迪化)主持“新疆各族文协联合会”工作,并在新疆文学院任教。

1940.5离新疆回内地,途经延安,应朱德邀请到延安参观讲学。本文是1940年年底回重庆后写的。

为了在国统区发表,全篇从谈风景的角度下笔,写得比较含蓄。用一幅幅有特点的风景画来表现解放区军民的战斗生活。

背景探寻生字词注音:即(jì)使摇曳(yè)妩(wǔ)媚掮(qián)着犁黑魆魆(xū)干坼(chè)山坳(ào)掬(jū)起水来怡(yí)然自得荷(hè)枪生字词

汤汤

:大水急流的样子

百无聊赖:一切都不感兴趣;精神无所寄托,非常无聊。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贻笑大方:让有见识的内行笑话。贻,遗留。大方,有见识的内行人。

万籁俱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万籁:

指自然界的各种响。

下笔如有神::形容文章写得好而快。

氛围::笼罩着某种场合的特殊气氛或者情调。全篇共写了几幅画面?六幅画面,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归纳段意:

1(沙漠驼铃):写猩猩峡外沙漠的“风景”,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

2-4(高原归耕、延河夕照):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说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

5-8(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写延安青年的学习与休息,表现高贵的精神境界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

9-10(北国晨号):展现北国清晨山峰上两个战士的雄姿,高度赞扬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伟大中最伟大者。沙漠驼铃月夜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园小憩北国晨号1.请找出具体描写沙漠的语句。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沙漠特点的两个词语。2.找出具体描写驼队语句。课文分析第一幅画面(沙漠驼铃)思:1:沙漠这个大自然是最单调最平板“改变”之巨大,又用一个反问句强调改观后的沙漠就是“风景”。这一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了“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文章具体写沙漠的单调平板,反衬驼队出现后的庄严妩媚。段末的议论,揭示了“沙漠驼铃”这一景观所蕴含的深刻意义。1.请找出具体描写沙漠的语句。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沙漠特点的两个词语。2.找出具体描写驼队语句。课文分析第一幅画面(沙漠驼铃)思考2:这一段写的是猩猩峡外沙漠的景观,并不是延安的风景,为什么文章首段要写并不是延安的风景呢?①无论多么荒凉、贫瘠的地方,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大为改观,这就突出了人主宰自然的伟大力量,表现“人类更伟大”。②在它的基础上,下文逐一展开画面,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呈层层铺垫、环环紧扣的特色。③这样写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

2.作者描绘的第一幅“风景画”有什么特点?其用意是什么?

作者先写沙漠的自然景观。“茫茫一片”“纯然一色”“不见有半间泥房”,“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驼马的枯骨”也只是“偶尔有些”,突出了它的贫瘠荒凉、人迹罕至,说明它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

次写人的活动。“昂然高步的骆驼”(绘形),“腥红的大旗”(绘色),“谐和的合奏”(绘声),使原本是“大自然的最单调钻平板的一面”的沙漠,顿时“改观”,显得庄严、妩媚起来了。

最后通过议论,表达“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一观点。这样就巧妙地自然地“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了”。思考1:“黄土高原”加上引号,前面又用上“所谓”,后面再加感叹号,为什么要这样?课文分析第二幅画面(高原晚归)

黄土高原加上引号是表示它有特定的意义,需要强调,用“所谓”也是为了突出强调,懂得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这“黄土高原”指的是革命圣地延安,感叹号是表示强烈情感的,用在这里是表示一种赞美之情。思考2:画面解读:作者选择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课文分析第二幅画面(高原晚归)

写山上的梯田,写山上的植物,是要写黄土高原的特色;穷山秃岭上开出了梯田,黄土高原上种上了庄稼,正好显示了人改选自然的力量。这些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的活动。思考1:描绘“静穆的自然”,描写“弥漫着生命力的人”。这些人是什么人?课文分析第三幅画面(延河夕照)①“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昨天还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说明他们是一群文艺工作者。②他们操着“七八种不同的方音”,“又用同一音调,唱起雄壮的歌曲”说明他们有着同一目标——抗日,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③他们吃的是小米饭和青菜,参加劳动后,手“一律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但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在生产劳动中认识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所以“兴奋地谈话”,发出“爽朗的笑声”,愉快地在河边戏水。④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点困乏、一点厌倦,他们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静穆的自然有了这些弥漫着生命力的人,当然会织成了“美妙的图画”。思考2:在第三幅画中,作者认为公园里的一对和山洞里的一对“颇有点味儿不同”,这里的“味儿”指什么?怎样不同?课文分析第三幅画面(延河夕照)这里的“味儿”指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前者平庸,后者生命力旺盛,明白生活意义,具有高贵精神。1.第一个画面写“沙漠驼铃”,这不是抗日根据地的风景。在结构上,写这一段的目的在于揭示题旨,领起下文。2.第二、三两个画面是写根据地军民的劳动生活,说明人的活动能使自然改观,人类比自然伟大,写到具有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小结思考1:在第1和第4自然段里,作者出赞美人的活动进而赞美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在第6自然段里,作者赞颂的又是什么呢?课文分析第四幅画面(石洞雨景)

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用景物的荒凉衬托人的精神,还写到公园里“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的一对儿”,构成对比,强调“只有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才能主宰自然。思考2:“值得怀念”的是什么?课文分析第四幅画面(石洞雨景)

值得怀念的是在沉闷的雨天、荒山石洞里那一对青年男女促膝读书的情景,作者认为这是“奇迹”,因为它体现了延安青年的高尚情操。思考1:本文所写的自然环境都不美,荒凉的沙漠,贫瘠的黄土高原,原始的石洞等,但在作者的眼中都是一幅幅风景,为什么?课文分析第五幅画面(桃林小憩)

因为,人创造了第二自然。思考2:第五幅画中,“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一句中,“天下最难走的路”是指什么路?

课文分析第五幅画面(桃林小憩)①他们年纪虽轻,但在他们这一代革命青年人来说,经历了诸多生活磨难,走过了曲折的人生道路。

②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阻止全国各地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的爱国青年和文艺工作者,设置了重重关卡,因此爱国青年等人要冒着生命危险,克服自然的、人为的许多困难,来到延安。

思考1:第六幅画(9-10段)行文思路是怎样的?课文分析第六幅画面(北国晨号)

先写景观,再写人的活动,最后议论。

具体说,①总起:第一句话。②听:喇叭声破空而来;③想:贴照相簿上的侧影④看:小号兵和荷枪战士⑤感:民族精神的化身⑥议: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从听到“嘹亮的喇叭声”,而想到照相簿上的号兵的艺术形象,进而披衣出门去看现实生活中的号兵形象,思维活动合乎逻辑,行文自然,层次清晰。思考3:“伟大中之最伟大者”,战士身上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吗?课文分析第六幅画面(北国晨号)

朝霞、山峰、喇叭声,由嘹亮的喇叭声带出画面,塑造了一位小号兵和一位哨兵他们沐浴在霞光之中,屹立在山峰之上,英姿飒爽、严肃、坚决、勇敢、凛然不可侵犯。这两位战士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归纳:第六幅画展现北国清晨山峰上两个战士的雄姿,高度赞扬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伟大中最伟大者。

粉红的朝霞+荷枪的战士→真正的风景。这些画面是否是孤立的?为什么?

不孤立。六幅画面紧紧扣住一个中心,即对延安军民的怀念和对延安精神的赞美。因而是一个整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除猩猩峡的沙漠风光外,其余五幅画面均描写了延安风光,并非漫无边际。

二是六幅画面都不着眼于表现延安的自然风光,而是全力讴歌主宰自然的人,这便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主旋律。

有人认为这六幅画面重复多余,顺序杂乱,你的看法是什么?

不重复。

写不同的人,农民、文艺工作者、青年男女和战士的不同活动——劳动、生活、学习、休息和战斗,反映了延安军民火热的生活和崇高的精神。文本特点1、课文用准确、精炼、生动、含蓄的语言特色,运用了反衬和烘托的手法。2、本文的议论六幅画面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是第一幅画面,说明有了人的活动自然就增色了,第二层是第二、三幅画面,一是延安的农民,他们愉快的劳动、二是知识分子,在生产劳动中生活和人生的意义,表明了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的伟大。

本文借赞美自然风光,热情赞扬了解放区军民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尚情操,抒发了自己热爱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深情。

写作特点:1.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2.夹叙夹议,情景交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