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课件_第1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课件_第2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课件_第3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课件_第4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必修一简介政治史的知识:政治制度、政治活动、政治人物;政治史的知识结构:1、区域:中国、世界;2、时期:古代、近现代;3、课本知识结构:八个专题(4个中国、4个世界)4、政治史发展历程: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学习政治史的史学方法1、时代观:生产力水平、国情、国际环境;2、阶级观:阶级关系、阶级斗争;3、发展观: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沿革总论1、政体建设的曲折历程古代: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近代: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现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其它制度(如官制、选官制度等)

其发展过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臣民到公民的变化过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把握:1、古代:1840年以前2、政治史的知识:政治制度、政治活动、政治人物3、发展过程及趋势4、历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皇帝制度、郡县制、宰相制、中朝与外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选官制、监察制度、行省制度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史:社会形态的更替:(课本P19)

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原始人群—氏族公社)

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

建立发展强盛瓦解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

1840年(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奴隶社会

形成——

夏朝发展——商朝强盛——西周瓦解——春秋BC2070年-BC1600年BC1600-BC1046年

BC1046年-BC771年

BC770年-BC476年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我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夏:前2070年建立--前1600年)(商:前1600年-前1046年)1.王位世袭制:

(夏)启---“家天下”2.行政管理制度

:(商)内服与外服制度

中央—相.卿士.卜地方—侯.伯3.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占卜.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二)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1.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2)内容: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屏周(实质:贵族政治)

①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②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行.财.军)

③义务:守土.随战.贡赋.朝觐.(3)作用: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扩大区域(4)局限性:诸侯国相当大的独立性,易构成对王室的威胁(5)演变:开始于周武王.西周后期遭破坏.春秋战国瓦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礼记》中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往古的“大同”时代,“天下为公”;现在的“小康”时代,则是“天下为家”。(1)材料中的“大同”、“小康”各指什么时期?(2)“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反映的是哪种政治现象?(3)你认为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为什么?

(1)“大同”指原始社会时代,“小康”指奴隶社会时代。(2)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的禅让制。(3)是历史的进步。上述转变标志着氏族社会的彻底瓦解,奴隶社会的正式建立,它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和阶级对立的产物,其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如何理解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联系这两种制度的纽带是土地和义务。(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井田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3)两种制度都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4)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分封制瓦解.在丧失政治保证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度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最终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瓦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我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前2070年建立-夏-前1600年-商-前1046年)1.王位世袭制:(夏)启-“家天下”2.行政管理制度:(商)内服与外服制度.3.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二)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1.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局限性)2.宗法制:(含义.目的.内容和特点.影响)

(1)含义:以父系血缘亲疏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制度(2)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内容和特点: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②规定大宗与小宗之别③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4)影响:①确保贵族的垄断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②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家庭.家谱.祠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宗法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积极:A、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B、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

C、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消极:1.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2.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3.干部职务终身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思考:如果正妻无子,该如何继承?思考:如果嫡长子死,该如何继承?答:如嫡妻无子,则依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可在妾所生之子中立最年长的一个为长子。长子是家族正统所系,同被称为庶子的其他诸子相比,具有特殊的地位。答:如嫡长子死,则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来继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我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前2070年建立—夏--前1600年--商--前1046年)1.王位世袭制:启---“家天下”2.行政管理制度:中央—相.卿士.卜地方—侯.伯3.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二)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1.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局限性)2.宗法制:(含义.目的.内容和特点.影响)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4.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主要内容:三个制度(见“要旨”P7)(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实质均为等级隶属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我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的统一:1.背景和条件:①周王室衰落.诸侯纷争.分封制崩溃②战国时统一趋势加强:封建经济发展,局部统一加强.

民族初步融合.人民渴望统一.③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强大④赢政雄才伟略2.前221年.统一,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首创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2.中央官制----设三公九卿3.地方行政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三)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加强和完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春秋时期,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本质上反映了----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2、战国时期的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属于----A、卿大夫夺权B、诸侯争霸C、兼并战争3、殿最制是秦朝的什么制度----A、刑法制度B、军事制度C、官吏考核制度4、秦朝法律细密、严苛,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其立法的指导思想是

A、轻其轻罪,重其重罪

B、轻罪重刑

C、量刑适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我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各期措施及其影响--地方制度的演变)汉:

汉初:郡国并存--

王国问题,危及中央集权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武帝:颁布“推恩令”---

分割王国,加强中央集权唐中期:

节度使---

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北宋:

军事1.收夺主要将领兵权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3.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中央派文官当地方官,又设通判监督财政:收夺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元:

行省制度1.地方设行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2.行省以下设路.府.州.县

3.边远地区设宣慰司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③影响深远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①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②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分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古代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我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各期措施及其影响—地方制度的演变)(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各期措施及其影响—中央制度的演变)汉: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武帝:改革官制,中朝外朝制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唐:

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宋:

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分割相权,强皇权元:

设中书省取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元后期相权越来越大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我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各时期的措施及其影响)(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各时期的措施及其影响)(三)选官制度的变化(各时期的措施及其影响)汉:

察举制(以孝廉为标准推举人才);征辟制(征召人才)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门第为标准)隋:

创立科举制度(隋炀帝始设进士科)唐宋元:

继承并发展科举制度(书P15.)评价科举制度(书P15高模P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隋唐至明清——科举制:通过科举考试进行选官的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选官制度。特征:考试(科目为儒学经义)演变:隋开创.唐完备.宋加强.明清僵化.1905年废除.实质:一种将人才诱入最高统治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

的制度。如诗句“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认识(评价):①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统治的阶级基础,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稳定;②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提高行政效率创造了条件;③促成了普遍持久地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了封建教育的发展。④以严格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正公平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有助于社会进步;⑤局限性:考试科目狭隘,尤其明清时的八股取士,不利于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培养,阻碍人们思想和文化的进步;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我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各时期的措施及其影响)(二)君主专制的演进(各时期的措施及其影响)(三)选官制度的变化(各时期的措施及其影响)(四)监察制度秦朝:御史大夫汉朝:刺史制度,御史府宋朝:通判元朝:御史台明清:(中央)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地方)按察使司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我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①原因:明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丞相权势过重,不利皇权集中②措施:1380.杀胡惟庸;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③影响:加强皇权;皇权过于集中(易造成决策失误)2.创立内阁:①原因:废除宰相,皇帝处理全国朝政力不从心②过程:明太祖

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③内阁的地位:不是法定机构,是顾问内侍机构,皇帝决策④影响: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进一步巩固皇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我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二)清朝1.清初:沿袭明制---设内阁.置六部保留传统---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机要皇权受限2.康熙帝:设南书房,三分中枢-

加强皇权3.雍正帝:设军机处(特点.地位和影响)---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王.分.宗“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反映了清朝哪种政治局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探究一:明清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原因1.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时期已进入晚期阶段2.地主阶级的腐朽性以及封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明显暴露,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统治很不稳固3.封建地主阶级要维护其经济政治利益,就要求凌驾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