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020CCSS35 T/SMA团 体 标 准T/SMA0047-2024轨道交通高压屏蔽线缆及连接器表面转移阻抗测试方法TestMethodforSurfaceTransferImpedanceofHighVoltageShieldedCablesandConnectorsinRailwayApplications2024-08-30发布 2024-09-15实施会 发布T/SMA0047-2024目 次目 次前 言 II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三同轴法测量高压屏蔽线缆的表面转移阻抗 3管中管法测量高压屏蔽连接器或者屏蔽线缆组件转移阻抗 9测试报告 15附录A(规范性)阻抗匹配器 16附录B(资料性)不同负载条件对截止频率的影响 19附录C(资料性)散射参数S21与表面转移阻抗ZT的转换 30附录D(资料性)表面转移阻抗的推荐限值与等级 34IT/SMA0047-2024前 言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上海市计量协会电磁兼容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上海市计量协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凌世电磁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车奇宏散热技术有(上海(上海本文件2024年8月首次发布。IIT/SMA0047-2024轨道交通高压屏蔽线缆及连接器表面转移阻抗测试方法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轨道交通高压屏蔽线缆及连接器的屏蔽效能测试程序和技术方法,测试频率范围为9kHz~30MHz(可根据被测线缆长度和测试装置进行扩展)。本文件规定的测试方法适用于GB/T2900.36-2021中定义的所有类型的车辆,如高速列车、机车、客车、地铁、轻轨车辆、有轨电车和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等。规范性引用文件T-CSAE189-2021 电动汽车高压屏蔽线缆及连接器表面转移阻抗测试方法IEC62153-4-1金属通信线缆试验方法第4-1部分:电磁兼容电磁屏蔽测量的介绍(Metalliccommunicationcabletestmethods—Part4-1: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Introductiontoelectromagneticscreeningmeasurements)IEC62153-4-3 金属通信线缆试验方法 第4-3部分电磁兼容表面转移阻抗三同轴(Metalliccommunicationcabletestmethods—Part4-3: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Surfacetransferimpedance—Triaxialmethod)IEC62153-4-7金属线缆和其他无源器件试验方法第4-7衰减管中管法(Metalliccableandotherpassivecomponentstestmethods—Part4-7: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Testmethodformeasuringoftransferimpedance��andscreeningattenuation��couplingattenuation��ofconnectorsandassemblies—Triaxialtubeintubemethod)IEC62153-4-15金属线缆和其他无源器件试验方法第4-15部分:电磁兼容转移阻抗、屏蔽、耦合衰减三同轴室法(Metalliccablesandotherpassivecomponentstestmethods—Part4-15: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Testmethodformeasuringtransferimpedanceandscreeningattenuation)—orcouplingattenuationwithtriaxialcell)IEC61196-1 1(Coaxialcommunicationcables—Part1:Genericspecification—General,definitionandrequirements)术语和定义GB/T4365—20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T/SMA0047-2024内回路(Innercircuit)由线缆屏蔽层和内导体组成。外回路(Outercircuit)由线缆屏蔽层和测试管的内表面组成。
表面转移阻抗(Surfacetransferimpedance)外回路(由测试管和屏蔽层构成)单位长度感应的纵向感应电压与内回路馈入的电流之比,反之亦(1)
ZU2TI1LT
……………………其中:Z1,Z2——分别为内回路和外回路的特征阻抗;U1,U2——分别为内回路和外回路的电压(下角标:n:近端,f:远端);I1 ——内回路的电流(下角标:n:近端,f:远端);L ——线缆长度,特指被测屏蔽层长度; ——自由空间中的波长。�� ——表面转移阻抗。
图1ZT定义耦合长度(Couplinglength)测试管中的线缆长度。截止频率(Cut-offfrequency)2T/SMA0047-2024表面转移阻抗可测试的上限频率。三同轴法测量高压屏蔽线缆的表面转移阻抗概述测试应在(23±3℃)环境下进行。测试时周边电磁环境不应影响测试结果。(或信号发生器(由金属管和屏蔽层构成)的远端测量感应电压来确定表面转移阻抗(见图1)。本文件描述了采用不同负载条件的测试方法,在对应截止频率以下各方法的测试结果均有效。测试设备测试设备包含以下仪器和部件:(带S参数测试功能和时域分析能力信号发生器应具有与被测线缆相同的特性阻抗,或采用阻抗匹配器进行阻抗匹配。如果测量非常小的表面转移阻抗,必要时可采用功率放大器。接收机带有校准的衰减器,并配有低噪声放大器以测量非常小的转移阻抗。信号发生器和接收机应具有相同的系统阻抗。b)三同轴测试管:测试管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非铁磁性。测试管的壁厚应大于1mm。测试管不应太长,建议为0.5m到1.5m以保证测量表面转移阻抗时有足够高的截止频率。c)阻抗匹配器:初级阻抗:信号发生器的标称阻抗次级阻抗:被测线缆的特征阻抗回波损耗:大于10dB可选设备:上升时间小于200ps的时域反射计(TDR)或带时域分析功能的矢量网络分析仪。校验步骤当使用带有S参数测试功能的矢量网络分析仪时,应建立完整的双端口校准,包括设备连接线缆。进行校正。3T/SMA0047-2024acal
20
-20
(S21
)………………(2)UFUF,calUR,calUF,calUR,calS21
——校验步骤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校验步骤接收机的输入电压;——矢量网络分析仪的S参数。如果采用了放大器,放大器的增益应该在上述提到的频段中进行测试并保存测试数据。(关于阻抗匹配器请参见附录A)测试样品单芯导体屏蔽线缆如图2所示准备单芯导体屏蔽线缆,线缆内导体和屏蔽层构成准同轴系统。测试样品长度不应超过耦合长度的150%。图2 测试样品(单芯导体屏蔽线缆)单芯导体屏蔽线缆的一端匹配一个良好屏蔽的电阻R1,R1的值取决于测试方法,即短路或者等于内回路的特征阻抗Z1。R1的标称电阻值与Z1的误差应小于10%。如果内回路特征阻抗Z1未知,可以通过TDR功能进行测试或者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60rZr
Dln lnd
…………(3) 式中:r——线缆相对介电常数D——屏蔽层内径d——内导体外径mΩ。4T/SMA0047-2024图3 测试管的搭接示意图R2是阻尼电阻,它影响测试截止频率上限(具体参加附录B)。R2值取决于测试方法,即短路模式下R2等于0Ω;在阻抗匹配模式下,R2等于外回路特征阻抗的函数。为了获得最大的截止频率,R2的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RA60lnD 2 dr1r12Amin[2,
……………(4)式中:D——测量管的内径;d——线缆屏蔽层的外径;——内回路的相对介电常数;2——外回路的相对介电常数。多芯导体屏蔽线缆图4 测试样品(多芯导体屏蔽线缆)5T/SMA0047-2024测试布置方法A:内回路匹配且外回路有阻尼电阻在方法A中,内回路端接一个匹配的终端(负载)电阻(R1=Z1),在外回路近端测试管与线缆屏蔽层短路,在外回路远端通过阻尼电阻连接到接收端。如果内回路的特性阻抗与信号发生器阻抗不同,方法B:内回路端接终端(负载)电阻且外回路无阻尼电阻该方法与方法A类似,区别在于没有采用匹配电路和阻尼电阻,因此有更高的测试动态范围。方法C:(不匹配)-无阻尼电阻短路在方法C中,内回路和外回路都在一侧短路,即阻尼电阻和内回路终端(负载)电阻被短路取代,并且不采用匹配电路。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适用于测量非常低的表面转移阻抗值。测试装置三个测试装置原理框图如图5所示。被测线缆一端应连接到信号发生器(或矢量网络分析仪)端,(由测试管和屏蔽层构成)远端测量感应电压。测试方法A:内回路匹配且外回路有阻尼电阻6T/SMA0047-2024测试方法B:内回路端接终端(负载)电阻且外回路无阻尼电阻测试方法C:(不匹配)-无阻尼电阻短路图中:ZG——信号发生器阻抗;Z1U1——内回路输入电压;U2——外回路输出电压;UR——外回路电压;LC——耦合长度;R1——终端(负载)电阻;R2——阻尼电阻;I1——内回路中的输入电流。图5 三同轴法测量屏蔽线缆表面转移阻抗的测试装置测试步骤UF,measUUF,measUR,measameas
20
20
(S21)
…………(5)式中:UFUR,measS21
——测试步骤提供的电压;——测试步骤接收器处的电压;——矢量网络分析仪的S参数。测试结果表面转移阻抗计算7T/SMA0047-2024测试的衰减值根据以下公式转换得到表面转移阻抗(具体细节请参考附录C):A:ameas
acal
(a
pad
10log10(Z0))Z1TZR1(Z0R2)10{T
}20 ………………(6)Z0LC对于测试方法B:RZ
{ameasacal}ZT1 0102LC
20 ……………(7)对于测试方法C:CZZ010T 2LC
ameasacal20
………………(8)
Z0Z1ZTameasacalapad
——系统阻抗(通常为50Ω);——内回路特征阻抗;——表面转移阻抗;——测试的衰减值;——测试设备无法消除的连接线缆衰减值;——匹配电路的衰减值;——耦合长度;——内回路中的终端(负载)电阻;R2 ——外回路中的阻尼电阻。截止频率截止频率长度乘积根据以下公式给出(详细过程请参考附录B):对于测试方法A:fcutLC80MHzm (9)例如耦合长度为1m的被测样品,对应的表面转移阻抗可测试上限频率为80MHz。对于测试方法B:fcutLC30MHzm
………………(10)对于测试方法C:
fcutLC25MHzm
………………(11)8T/SMA0047-2024fcutLC
式中:——表面转移阻抗可测试上限频率;——耦合长度。管中管法测量高压屏蔽连接器或者屏蔽线缆组件转移阻抗概述测试应在(23±3℃)环境下进行。测试时周边电磁环境不应影响测试结果。管中管法测试对象为高压屏蔽连接器或者由屏蔽线缆及连接器组成的屏蔽线缆组件。(屏蔽连接器或屏蔽线缆组件(这种测试步骤再现了连接器的实际应用场景。没有连接线缆的单独连接器测试是毫无意义的。测试设备测试设备包含以下仪器和部件:矢量网络分析仪(带有S参数测试功能)或满足以下要求的信号发生器和接收机系统:信号发生器应具有与被测装置相同的特性阻抗,或采用阻抗匹配器进行阻抗匹配。如果测量非常小的表面转移阻抗,必要时可采用功率放大器。接收机带有校准的衰减器,并配有低噪声放大器以测量非常小的转移阻抗。信号发生器和接收机应具有相同的系统阻抗。三同轴测试管(对于尺寸较大的连接器或线缆组件,可以用三同轴测试室取代三同轴测试管)1)三同轴测试管或三同轴测试室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非铁磁性。三同轴测试管或三同轴测试室的壁厚应大于1mm。三同轴测试管或三同轴测试室不应太长,建议为0.5m到1.5m以保证测量表面转移阻抗时有足够高的测试截止频率。射频延伸管(管中管)射频延伸管的材料应具有非铁磁性和良好导电性。射频延伸管与三同轴测试管构成的回路特性阻抗应设计为50Ω。射频延伸管壁厚应大于169T/SMA0047-2024测试适配器外壳的材料应与实际应用中保持一致。例如,如果被测连接器是应用在牵引逆变器端口处,那么测试适配器外壳的材料应该与牵引逆变器箱体的材料一致。测试适配器外壳的厚度应大于1mm,其转移阻抗相当于被测连接器的转移阻抗才能够忽略。匹配头以及它与测试适配器外壳的连接应该与实际应用保持一致。图6 测试适配器可选设备:上升时间小于200ps的时域反射计(TDR)或带时域分析功能的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样品屏蔽连接器当测量屏蔽连接器的表面转移阻抗时,测试布置如图7所示。带有射频延伸管的被测装置应置于测(或矢量网络分析仪另外,测试样品与射频延伸管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0mm,这样能够减小裸露在外的连接线缆的屏蔽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10T/SMA0047-2024图7 测试样品(屏蔽连接器)屏蔽线缆组件当测量屏蔽线缆组件的表面转移阻抗时,测试布置如图8所示。连接线缆不应被延伸管屏蔽,这样测量的结果就是连接线缆、连接器与其测试适配器之间、连接器与连接线缆之间的表面转移阻抗总成。图8 测试样品(屏蔽线缆组件)校验步骤测试连接线缆校验当使用带有SUFUF,calUR,calacal
20
-20
(S21
)…………(12)11T/SMA0047-2024式中:UFUR,calS21
——连接线缆校验过程中提供的电压;——连接线缆校验过程中接收器处的电压;——矢量网络分析仪的S参数。如果采用了放大器,放大器的增益应该在上述提到的频段中进行测量并保存测试数据。(匹配电路剩余转移阻抗校验如图9所示,连接线缆通过终端(负载)电阻R1与其特性阻抗Z1匹配。在没有测试样品的条件下,图9 剩余转移阻抗校验UF,calUF,calUR,calan20log10
20
(S21
)……………(13)式中:UFUR,calS21
——剩余转移阻抗校验过程中提供的电压;——剩余转移阻抗校验过程中接收器处的电压;——矢量网络分析仪的S参数。衰减值水平应该比正式测量值大10dB。射频延伸管和连接线缆连接带来的剩余转移阻抗ZTr根据以下公式得到:RZ
{an}ZTr1 0102
………………(14)式中:12T/SMA0047-2024——终端(负载)电阻;Z0 50)。测试布置三同轴法描述了三种不同的测试方法(见4.5.2):测试方法A:内回路匹配且外回路有阻尼电阻;测试方法B:内回路端接终端(负载)电阻且外回路无阻尼电阻;测试方法C:(不匹配)-无阻尼电阻短路B测试装置根据方法B测量转移阻抗的测试装置如图10(或矢量网络分析仪(或矢量网络分析仪馈电并形成干扰电路,在外回路的远端测量感应电压。屏蔽连接器表面转移阻抗测试装置屏蔽线缆组件表面转移阻抗测试装置13T/SMA0047-2024图中:Z1——连接线缆的特性阻抗;U1——内回路中的输入电压;U2UR——外回路中的电压;——终端(负载)电阻;I1——内回路的输入电流。图10 管中管法测量屏蔽连接器及屏蔽线缆组件表面转移阻抗的测试装置测试结果UF,measUUF,measUR,measameas
20
20
(S21)
……(15)式中:UFUR,measS21
——测试过程中提供的电压;——测试过程中接收器处的电压;——矢量网络分析仪的S参数。对于屏蔽连接器,测量的衰减值根据以下公式转换得到表面转移阻抗:RZ
{ameasacal}ZT1 0102
20
……(16)对于屏蔽线缆组件,测量的衰减值根据以下公式转换得到表面转移阻抗:RZ
{ameasacal}ZT1 010 202LC
……(17)式中:
Z0ZTZTrameasacal
——系统阻抗(通常为50);——转移阻抗;——剩余转移阻抗;——测试步骤中测量的衰减值;——测试步骤中测试设备无法消除的连接线缆衰减值;——终端(负载)电阻;——耦合长度;注1——屏蔽连接器的转移阻抗与长度无关,因此转移阻抗单位为mΩ注2——屏蔽线缆组件的转移阻抗与长度有关,因此转移阻抗单位为mΩ/m14T/SMA0047-2024测试报告a)委托方或用户名称;b)测试机构名称;测试日期;测试设备信息;e)辅助设备信息;f)被测样品信息;g)测试软件信息;h)i)测试布置照片;j)限值及性能判据;k)测试结果;测试结论;测试环境温度。15T/SMA0047-2024附录A(规范性)阻抗匹配器阻抗匹配电路的设计概述阻抗匹配电路应采用一个串联电阻Rs和一个并联电阻Rp的双电阻电路(对于某些阻抗组合,例如50/75,可使用商用适配器)。2Z11Z2Z11Z2Z1RSZ1
………………(A.1)Z21ZZ21Z2Z1配置如图A.1所示:图A.1
Z2Z1时阻抗匹配电路的电压增益km
kmZ
Z2RPRR
Z
………………(A.3)2P PS 2S电路散射参数S21为:S
2RPZ1Z2
………(A.4)21 (RRZ)(RZ)R2S P 1 P 2 P16T/SMA0047-20242Z11Z1Z21Z1Z2RSZ2
……………(A.5)Z11ZZ11Z1Z2配置如图B.2所示。图A.2
Z2Z1时的阻抗匹配电路的电压增益km为:
km
Z2Z
……………电路散射参数S21为:S
2RPZ1Z2
…………(A.8)21 (RRZ)(RZ)R2S P 2 P 1 P阻抗匹配电路的测量概述((A.3)(A.4)(A.7)(A.8))使用两个相同的阻抗匹配适配器进行测量17T/SMA0047-202450Ω到75Ω的商用同轴阻抗匹配适配器时,可以通过测量连接在一起的两个适配器的散射参数S21来获得一个适配器的衰减。一个适配器的衰减即为S21测量值的一半。使用开路/短路法进行测量ZSZOZSZOjarctanh
……………(A.9)式中 ——阻抗匹配器的波传播常数; ——阻抗匹配适配器的衰减常数; ——阻抗匹配适配器的相位常数(弧度);ZO ——次级侧开路时适配器初级侧的输入阻抗;ZS ——次级侧短路时适配器初级侧的输入阻抗。18T/SMA0047-2024附录B(资料性)不同负载条件对截止频率的影响概述第4章中描述了基于三同轴法测量表面转移阻抗的三种不同测试装置。它们都基于相同的原理,但使用不同的负载条件。以下通过理论方法分析不同测试装置的频率响应及其对截止频率的影响。等效电路三同轴装置的等效电路如图B.1所示.图中:Z1,2——内电路(线缆)和外电路(管)的特性阻抗;——内电路(线缆)和外电路(管)的介电常数;,2——内电路(线缆)的相位常数,分别为外电路(管);LCZTR2fUGU
——耦合长度;——转移阻抗;——内电路(线缆)近端的负载电阻;——内电路(线缆)远端的负载电阻;——外电路(线缆)远端的负载电阻;——信号发生器电压;——外电路远端的电压。
图B.1 三同轴装置的等效电路耦合方程19T/SMA0047-2024在外电路近端(线缆屏蔽层和测量管之间)短路的条件下,B.1-B.8给出了在任何负载条件下内电路和外电路之间的耦合计算公式。U2fUG
L
ZT
g (B.1)g1N
11n2
j{r[cosxcosnx]jnsinnxjsinx
……………(B.2)N{cosxjsinx.[1rw]}{cosnxjvsin(B.3)rw1xL2L1
……………(B.4)12n22
…………(B.5)1 2rZ1wZ1
……………………(B.6)……………………(B.7)vZ2R2f
……………………(B.8)式中:Z1,2——内电路(线缆)和外电路(管)的特性阻抗;——内电路(线缆)和外电路(管)的介电常数;,2——内电路(线缆)的相位常数,分别为外电路(管);,2
——内电路(线缆)和外电路(管)的波长;L——耦合长度;ZTR2fUGU
——转移阻抗;——内电路(线缆)近端的负载电阻;——内电路(线缆)远端的负载电阻;——外电路(线缆)远端的负载电阻;——信号发生器电压;——外电路远端的电压。系数g(见方程式B.2)描述了试验装置的频率响应。低频时,L,系数g等于1。然而,随着频率的增加,系数开始振荡,因此测量结果也随之振荡。表面转移阻抗测量截止频率定义为在无振荡情22况下测量结果偏离性插值3dB时的频率或者换句话说当系数g 或者1/22
时,对应的频率值。20T/SMA0047-2024仿真概述以下研究,通过仿真方法说明了表B.1中不同的测试装置对测试截止频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截止频率主要由系数g的频率特性决定。表B.1 不同参数设置试验装置wR1n/Z1rR1f/Z1vZ2/R2fnr2/r1方法A:内电路与外电路中的阻尼电阻匹配111/20.66(0.45) 0.91c方法B:带负载电阻的内电路和不带阻尼电阻的外电路取决于线缆特征阻抗a1取决于测量管直径b0.66(0.45) 0.91c方法C:(失配)-无阻尼电阻时短路取决于线缆特征阻抗a0取决于测量管直径b0.66(0.45) 0.91ca对于方法B(50不50。bBR2f(50Z2取决于测量管直径。c给出了在不同典型绝缘材料(PEPE、PTFE…)n,n计算公式中的外电路绝缘介质为空气,1。A2r2对于第4章规定的试验方法A,系数vZ2/R2f取决于1/ 2r2
/ (见第4章公式(3))。r1以下仿真表明,相对于可测量转移阻抗的最大频率,该系数可以保证表面转移阻抗测试截止频率最大化。r1图中不同颜色线对应不同的系数v(vZ2/R2f)。21T/SMA0047-2024仿真参数r1r2n2.3(实体PE)1.00.659图B.2 g的频率响应的仿真说明:v(vZ2/R2f)。仿真参数r1r2n1.6(solidPE)1.00.791图B.3 g的频率响应的仿真说明:v(vZ2/R2f)。22T/SMA0047-2024仿真参数r1r2n1.3(foamPE)1.00.877图B.4 g的频率响应的仿真说明:v(vZ2/R2f)。仿真参数r1r2n5(PVC)1.00.477v
图B.5 g的频率响应的仿真2或vn(两者取最小值),则达到最高测量截止频率(即最短波长)。在图B.222和图B.5中,当vn(=0.659和0.447)达到最高截止频率。但在图B.3和图B.4中,当v1/ 时到最高截止频率。22r2r1图B.6给出了通过迭代计算得出的3dB截止波(L/在该截止波长下系数g变为2r2r1n进行插值。
/ vZ2/R2f的函数。这些曲线近似为线性曲线,可以用直线23T/SMA0047-2024说明:v(vZ2/R2f)黑线对应于指示的插值线。图B6 法A的3dB止长(L/1的真B.2所示。B.2A因子v截止方程v1/2200(fL)3dB r1120-MHzmr1v1135(fL)3dB r180-MHzmr1v1.880(fL)3dB r155-MHzmr1v350(fL)3dB r135-MHzmr1v3.640(fL)3dB r130-MHzmr1r1r11——图63dB截止波长(L/1).23dB截止频率长度乘积。r1r12——图B.6n
r2/
在1条件下简化为n1/ 。如表.2A(v0.71测量E绝缘-介电常数为r22.380MHzm0.5m160MHz。24T/SMA0047-2024图B.7显示了实际测量过程中在不同系数值v条件下衰减归一化电压降测量结果。从表B.2中给出v3MHzm。从测量结果中也可以得到相同结论。
MHzm,v0.71的截止频率-长度乘积为80说明:测试参数r1r2nZ2L2.3(PE)1.00.659测试参数r1r2nZ2L2.3(PE)1.00.6591331.2m图B.7 在方法A的三同轴装置中绝缘介质为固体PE的屏蔽线缆归一化电压测量结果B4.3方法B的试验装置对截止频率的影响。BR2f(系数vZ2/R2f仅取决于线缆屏蔽层和测量管的直径。表B.3 测量管内径为65mm时系数v的典型值屏蔽层直径ammZ2vZ2/R2f8.61212.4212.6981.9614.5901.817.3791.58a线缆屏蔽层的直径为典型的铁路车辆屏蔽高压线缆参数表.3.83dB(L/1的结果,2在该值处,系数g变为1/ 。这些曲线都近似为线性,可以用直线进行插值。225T/SMA0047-2024说明:v(vZ2/R2f)黑线对应于指示的插值线。图B.8 3db止长(L/1的真B.4所示。B.4B因子v截止方程v2.42(fL)3dB5840-MHzmr1v1.96(fL)3dB7149-MHzmr1v1.8(fL)3dB7752-MHzmr1v1.56(fL)3dB8758-MHzmr1B.4B(v1.8PE绝缘-介电常数为2.328MHzm0.5m56MHz。B4.4方法C的试验装置对截止频率的影响CvZ2/R2fBCr为零。26T/SMA0047-2024表.3.93dB(L/1)2该值处,系数g变为1/ 。这些曲线都近似为线性,可以用直线进行插值。2说明:v(vZ2/R2f)黑线对应于指示的插值线。图B.9 3db止长(L/1的真B.5所示。B.5B因子v截止方程v2.42(fL)3dB4931-MHzmr1v1.96(fL)3dB5634-MHzmr1v1.8(fL)3dB5934-MHzmr1v1.56(fL)3dB6234-MHzmr1B.5C(v1.56PE绝缘-介电常数为22.326MHzm0.5m52MHz。B4.5结论27T/SMA0047-2024综上所述,通过三同轴法测量的表面转移阻抗的截止频率-长度乘积由测试负载条件和被测线缆的介电常数确定。表B.6给出了上述因素下三种试验方法的截止频率-长度乘积值。表B.6 不同设置中一些典型线缆的截止频率长度乘积绝缘材料介电常数(fL)3dB试验方法A试验方法B试验方法C32MHzm26MHzm(v1.56)(v1.56)28MHzm24MHzmSolidPEr12.380MHzm(v0.71)(v1.8)26MHzm(v1.8)22MHzm(v1.96)(v1.96)21MHzm19MHzm(v2.42)(v2.42)33MHzm28MHzm(v1.56)(v1.56)28MHzm25MHzmFoamPEr11.683MHzm(v0.71)(v1.8)26MHzm(v1.8)23MHzm(v1.96)(v1.96)21MHzm19MHzm(v2.42)(v2.42)30MHzm23MHzm(v1.56)(v1.56)EPRr13.572MHzm(v0.71)26MHzm(v1.8)22MHzm(v1.8)24MHzm20MHzm(v1.96)(v1.96)28T/SMA0047-2024表B.6 不同设置中一些典型线缆的截止频率长度乘积(续)绝缘材料介电常数(fL)3dB试验方法A试验方法B试验方法CEPRr13.572MHzm(v0.71)20MHzm(v2.42)17MHzm(v2.42)27MHzm21MHzm(v1.56)(v1.56)24MHzm20MHzmPVCr1565MHzm(v0.71)(v1.8)22MHzm(v1.8)18MHzm(v1.96)(v1.96)18MHzm16MHzm(v2.42)(v2.42)29T/SMA0047-2024附录C(资料性)散射参数S21与表面转移阻抗ZT的转换散射参数单端口散射参数我们可以通过入射(i)和反射(r)电压、电流和功率波的平方根来描述端口,如图C.1所示。b)图C.1 单端口UUiUr (C.1)IIIUiUr (C.2)RRi rRR0 0U1RI) (C.3)i 2 0U1RI) (C.4)r 2 0UIR0可以视为单端口的可视阻抗。对于实际应用,最好50、75、100、120、150。Vi被定义为进入单端功率的平方根是PUIUR0R0 IPUIUR0R0PiUVi PiU
1(R0URR0UR0
I) (C.6)R0R0T/SMA0047-2024PrUVr PrU
1(R0URR0UR0
I) (C.7)R0入射波和反射波之间的关系可用散射参数表示SR0VrSVi
………………(C.8)双端散射参数和散射矩阵图C.2所示的双端口可被视为两个面对面的单独的单端口。对于两个端口,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特征为Vr1
1U1RU1R0112
I1)R01U1R01R01R01U1R01R01
R02……………………R02Vi2
1(U2R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学校球场施工合同模板(含场地通风与散热)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婚礼现场舞台搭建与灯光音响租赁合同6篇
- 个性化家庭收养协议2024版版
- 二零二五年度履约保证金协议书范本:文化旅游项目2篇
- 医疗器械2025年度原材料供应与加工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智慧农业灌溉增压泵供应与安装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更新项目存量房买卖合作框架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煤矿股权转让及矿山安全生产责任书4篇
- 2025版园艺用树苗买卖合同规范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市场分析预测专家顾问聘请书3篇
- 2024年供应链安全培训:深入剖析与应用
- 飞鼠养殖技术指导
- 坏死性筋膜炎
- 整式的加减单元测试题6套
- 股权架构完整
- 山东省泰安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 注塑部质量控制标准全套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经典例题及配套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银行网点服务礼仪标准培训课件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一数(二)》 北师大版
- 晶体三极管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