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国家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1页
法治国家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2页
法治国家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3页
法治国家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4页
法治国家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法治国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2.明确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3.阐明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科学精神:探寻法治国家的基本内涵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理解法治中国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树立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3.法治意识:在理解法治国家内涵的基础上,理解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4.公共参与:坚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建设法治国家贡献力量。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明确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难点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增强法治思维。教师准备指导学生阅读《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查找了解法治国家建设的典型案例和文献资料。精选案例,精心制作课件。学生准备学生阅读《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查找了解法治国家建设的典型案例和文献资料。情景导入导入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导入二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与《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一道,勾勒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施工表”“路线图”,标志着法治中国建设驶入“规划引领”快车道。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治中国宏伟蓝图更加清晰,全面依法治国脚步坚实有力。今天我们一起探究法治国家建设。精彩课堂总议题:让法治成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子议题一:知内涵,明道理,什么是法治国家情景材料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同步视频: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情景材料二2018年3月17日上午,经历过无数次历史性时刻的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首次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人民领袖带头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让全面依法治国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2023年3月10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情景材料三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典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善”的基本价值理念和“有典有则”的民事法律体系,既与强制性律典相衔接,实现了惩恶扬善、定分止争的规范功能,又希望通过养民、保民、教民,建立和谐良善的社会秩序。例如,民法典将“保护生态环境”写入总则,有助于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人格权单独入编,是落实宪法关于“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要求,弥补了国外某些民法典“重物轻人”的立法缺陷;对于“霸座”“霸铺”甚至抢夺方向盘等不文明的乘坐行为,以民法的形式明确此类行为的违法性质,依法实施法律制裁。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同步视频:民法典推进依法治国)情景材料四教材第86页“探索与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对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除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外以自己名义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情景材料五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强化党纪政纪观念,按照局“纪律作风提升年”活动安排,2023年4月18日下午,山东省滨州市审计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到山东省鲁北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在监狱管理人员的引导下,首先参观了监狱的学习生活区和监室,现场感受了服刑人员在狱中的生产和生活情景;然后参观了滨州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基地”,观看了监狱宣传片及教育改造片《从心开始》;最后听取了2名服刑人员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思想蜕变,信念滑坡,生活腐化,一步步走向犯罪的过程,剖析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轨迹和思想根源,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和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以及对失去人身自由发自内心的深刻忏悔。警示教育后,党员干部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发人深省,深受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每一步,约束自己的行为,慎用手中的权力,绝不越雷池半步,绝不触碰党纪国法高压线,做一名经得起考验的审计干部。合作探究:法治国家的内涵。学生互动1:观看视频: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描述分享法治中国的样子。教师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学生互动2:结合情景材料二,讨论我国国家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进行宪法宣誓,体现了法治国家具有什么特征?教师精讲: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宪法是根本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宪法进行宣誓的制度突出了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增强宪法意识,运用宪法思维、宪法理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内心深处尊重宪法;有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首先想到宪法,避免出现违反宪法的行为,避免有关机关制定违反宪法的规范性文件。学生互动3:结合情景材料三,讨论什么是良法之治,如何制定出良法?教师精讲: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良法与善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良法要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善治要求把制定的良法付诸实施,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现良法的价值。良法本身不是目的,制定良法是为了发挥法律在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最终达到善治的目标。学生互动4:结合视频内容和情景材料四,讨论回答什么是法治国家,法治如何为公民“撑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教师精讲: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学生互动5:结合情景材料五,讨论对国家权力进行规范的意义。偶有所得教师点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国家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学生互动6:(归纳必备知识)法治国家的具体表现。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及相关材料,探究和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具体表现,认同法治建设,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和信念。子议题二:付实践,见行动,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情景材料一《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中强调,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创了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为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法治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情景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问题·····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实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情景材料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再到党的二十大正式明确提出“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从“宪法实施监督”到“宪法全面实施”,从“健全机制和程序”到“健全体制机制”,再到“健全制度体系”,中国宪法实施进入以“全面实施”为目标,以“实施和监督实施”为内容,以“制度体系建设”为总抓手的历史新阶段,形成了富有中国原创性、独创性的宪法实践,也贡献了宪法实施原理的中国思想和中国方案。合作探究:结合上述情景材料和教材知识,讨论如何建设法治国家。学生互动1:结合情景材料一,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如何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是什么?建设法治国家,离不开公民与社会齐心协力,请以小组为单位,就如何建设法治国家,建言献策。教师点拨: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学生互动2:结合情景材料三,讨论如何推进宪法实施。教师精讲: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宪法权威。”合宪性审查是有关权力机关依据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可能存在违反宪法规定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机关履行宪法职责的行为进行审查,并对违反宪法的问题予偶有所得以纠正,以维护宪法的权威。合宪性审查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违宪问题,目的是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制度功能是推进“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价值要求的实现。学生互动3:结合情景材料二,举例分享我国法律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师点拨: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一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学生互动4:结合情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