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图所示为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2010年到2015年,北京市A.劳动人口数量增多 B.人口密度减小C.老龄人口数量减少 D.乡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增长多2.与2010年相比,2015年北京市A.人口合理容量缩小 B.住房、就业压力增大C.教育、养老负担减轻 D.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答案】1.A2.B【解析】【1题详解】2010年北京市总人口为1962万人,劳动人口数量约为1548万人;2015年北京市总人口为2170万人,劳动人口数量约为1610万人,劳动人口数量增多,A选项正确;人口总数增加,人口密度增加,B选项错误;老龄人占比上升,人口总数增加,老龄人数增加,C选项错误;乡村人数比城镇人口增长少,D选项错误。故选A。【2题详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北京2015年总人口数量增加,人口密度增加,A错误;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人口数量增加,教育、养老负担增加,B对,C错误;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增长多,但城市化水平没有大幅提高,D错误。故选B。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30年来的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3.三十年来人口增速最快的是A.甲 B.乙C.丙 D.丁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人口规模基本不变 B.乙由人口迁入区转变为人口迁出区C.丙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D.丁的人口规模最大【答案】3.D4.B【解析】【3题详解】据图示可知,人口增速最快要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最大,丁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均为正且最大,符合要求,D选项正确;甲、乙机械增长率为负,A、B选项错误;丙自然增长率为负,C选项错误。故选:D。【4题详解】甲的自然增长率降低,机械增长率上升,变化幅度不一样,人口规模发生变化,A选项错误;乙机械增长率为正,变为负,说明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B选项正确;丙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之和为正,则人口为正增长,C选项错误;通过增长率看不出人口数量,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组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率。意在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关键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人口的增长和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有关,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均为正,说明人口在增长。下图中的曲线表示北京市十多年来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和环境用水量(指美化城市环境、协调自然生态平衡等用水)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5.图中表示生活用水的曲线数码代号是A.① B.② C.③ D.④6.下列叙述符合题意的是A.城市化导致①曲线数值逐渐增加 B.人口外迁导致②曲线数值逐渐下降C.回收利用雨水使③曲线数值下降 D.全球变暖导致④曲线快速增长【答案】5.A6.A【解析】【5题详解】读图可知,①曲线一直较高,且在逐渐增加,是生活用水量;②原来较大,呈下降趋势,是工业用水;③是农业用水,因为北京城市化水平高,农业比重逐渐下降;④是环境用水量,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用水量增加较大。故选:A。6题详解】据上题可知,城市化导致市人口数量增加,生活用水量逐渐增加,A选项正确;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工业用水量逐渐下降,B选项错误;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农业用水量下降,C选项错误;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用水量增加较大,D选项错误。故选:A。图示意甲、乙两区域河流水系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小题。7.图中A.甲区域比乙区域的比例尺大 B.乙区域在甲区域的西方C.甲区域比乙区域实地范围大 D.乙区域河流注入印度洋8.图中A.甲区域气候暖湿,适宜水稻种植 B.两区域的内河航运较发达C.乙区域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D.两区域河流以外流河为主【答案】7.A8.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读图定位能力;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概况的对比。【7题详解】、甲乙图幅相同,甲图所跨越的经度和纬度数都比乙图少,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就可以判断出甲区域的比例尺大于乙区域,但所表示的实地范围比乙区域小,因此A对C错;再根据经度数分布规律来判断,甲区域位于东经度,而乙区域位于西经度,但两者经度差大于180度,因此乙区域位于甲区域的东方,B错误;再根据经纬度定位,乙区域海域为大西洋,D错。【8题详解】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甲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冷湿,河水都汇入海洋,为外流河,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河流有半年以上的封冻期,航运不发达,A和B错;乙区域为北美东部地区,不是季风气候,C错;乙区域河流最终流入大西洋,为外流河,所以D正确。下图为汽车工业空间布局演变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9.导致从a到b演变过程的直接原因是A.吸引人才 B.减少运量C.公用基础设施 D.开拓市场10.c阶段给中国区域带来的变化包括A.污染加剧 B.分工专业化C.地价上涨 D.劳动力短缺【答案】9.C10.B【解析】【9题详解】图示工业在a阶段工业集聚,b阶段工业规模日益护扩大,集聚效应更强;工业集聚好处主要是可以充分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因此从a到b演变过程的直接原因充分共用基础设施,C选项正确。【10题详解】C阶段为工业扩散,是由于环境污染、地价上涨、劳动力短缺,造成生产成本上升,从而造成工业由集聚到工业扩散,工业扩散是分工更专业化的企业在一起,B选项正确;污染加剧、地价上涨、劳动力短缺是造成工业扩散的原因,所以A、C、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组考查工业集聚、工业扩散。意在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关键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工业扩散是由于环境污染、地价上涨、劳动力短缺,造成生产成本上升。阿塔卡马沙漠号称是“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然而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2015年10月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生长,形成“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1.关于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的影响 B.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C.处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 D.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12.2015年10月,“沙漠花海”出现时A.秘鲁渔获量增加 B.秘鲁沿海海鸟数量减少C.秘鲁沿海地区对流活动减弱 D.秘鲁附近上升补偿流增强【答案】11.D12.B【解析】【11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阿塔卡马沙漠地处南美洲西海岸,位于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很少;沿岸附近有秘鲁寒流流经,有减湿作用,D正确;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区(或离岸风区),C选项错误;气流干燥,加剧干旱,所以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疏;该地自然植被为荒漠,受人类影响较小,A选项错误;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该地降水是增多的,B选项错误。故选:D。【1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有非常大的关系,正常年份,南太平洋的东侧由于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在南美洲的西岸,形成离岸流,进而又产生冷水上泛,导致该海域气温较低,气流多以下沉为主,降水较少;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导致降水较多,C、D错误;秘鲁沿岸水温升高,秘鲁渔获量下降,海鸟数量减少,A错误,B正确。故选:B。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个方面。图甲表示各类城市用地付租能力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乙表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3.图乙中,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条件 B.交通运输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预14.若在乙的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高档商场,最好选在A.①处 B.②处C.③处 D.④处【答案】13.B14.C【解析】【13题详解】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二是交通通达程度,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越高。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是因为道路沿线地租水平较高。故选:B。【14题详解】高档商场应建在商业区,商业区的布局一般布局在交通便利市中心,①②③④四处中③地位于市中心,C选项正确;①地位于城市外围,应为工业区,A选项错误;②地地租相对较低,不是商业区,B选项错误;④地靠近风景区,应为高级住宅区,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组考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意在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关键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交通通达程度,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越高。市中心一般为商业区,风景区附近一般为高级住宅区。下表为世界三个农业区的相关资料。读表完成下面小题。15.甲地区农业区域类型最可能A.大牧场放牧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热带迁移农业16.有关三地农业发展的推测,合理的是A.甲地农业生产制约因素是耕地少 B.乙地农业单产高,但商品率低C.丙地交通较为落后 D.三个农业区科技水平高【答案】15.C16.B【解析】【15题详解】根据表格甲地区年降水量较多,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高。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量较少,故A错误;季风水田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故B错误;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地广人稀地区,商品率和机械化水平较高,故C正确;热带迁移农业为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16题详解】读图甲地区为商品谷物农业,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为水源不足,故A错误;乙人口密度大,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应为水稻种植业,单产较高,故B正确;丙地气候干旱,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商品率较高,应为大牧场放牧业,交通便利,故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水稻种植业科技水平低,大牧场放牧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科技水平较高,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点睛】亚洲季风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每户耕种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农民凭自己劳动能够完成农活。日本机械化水平较高。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读下列两幅图,回答下列小题。17.甲、乙两工业区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A.农产品资源丰富 B.廉价便利的水运C.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D.工业区内矿产丰富18.与乙工业区相比,目前甲工业区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A.劳动力紧缺 B.水资源不足C.环境污染严重 D.地价上涨过快【答案】17.B18.C【解析】【17题详解】甲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乙地区位于西欧,农产品单一,A选项错误;甲地处于长江中下游,乙位于莱茵河流域,都有廉价便利的水运,B选项正确;乙地位于西欧,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短缺,C选项错误;据图示可知,甲地矿产资源缺乏,D选项错误。故选:B。【18题详解】甲地在中国,劳动力丰富,A选项错误;甲地靠近长江,水资源丰富,B选项错误;甲地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环境污染严重,C选项正确;甲地处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地大物博,地价上涨与西欧相比,地价上涨缓慢,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组考查区位条件分析。意在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关键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甲地处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乙地区位于西欧莱茵河流域。(二)双项选择。读“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9.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有()A.地形 B.交通 C.河流 D.矿产资源20.该城市石化工业区布局不合理,主要原因有()A.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散B.当地石油、天然气资源贫乏C.常年盛行西南风,易造成城市大气污染D.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答案】19.AC20.AD【解析】19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位于河流谷地,城市发展受南北两侧山脉的限制,河流谷地地形平坦,河流可以提供水源,所以城市沿河流延伸,因此说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河流,故答案选AC。【20题详解】石化工业对大气和水源都有严重的污染,该城市石化工业区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散,易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而且该市石化工业区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上游,容易污染城市水源,因此说石化工业区布局不合理,故答案选AD。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读“我国苹果优势产区分布图”,图中甲地苹果有较高的含水量,口感更清脆,乙地苹果在外表色泽上呈全红,回答下列问题。21.与甲地相比,乙地苹果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地形平坦,降水丰富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接近消费市场,技术更成熟D.土地面积大,生产成本较低22.乙地大力种植苹果并发展苹果汁产业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A.地表径流量增大,水质改善 B.带动贸易、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C.缓解当地的土地沙化和盐碱化 D.增加就业,提高收入【答案】21.BD22.BD【解析】【21题详解】乙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该地区气候大陆性较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的合成和积累,品质较好。和甲地区相比,乙地区土地面积较大,生产成本较低。故选BD。【22题详解】乙地大力种植苹果并发展苹果汁产业可带动贸易、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收入。BD对。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题。23.(双选)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城镇用水 B.开发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 D.发展水产养殖24.(双选)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答案】23.AC24.C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23题详解】图示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缺乏,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径流季节变化,保障城镇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故答案选A、C。【24题详解】图示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缺乏,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为了防治土地荒漠化,应该退耕还草,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适度放牧,在绿洲边缘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基本农田,禁止过度樵采等,故答案选C、D。考点: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下图为“珠海市某小区雨水花园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25.小区绿化区及园林水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A增加下渗、净化水质 B.增加生物多样性C.减少地表蒸发量 D.减少地表径流量26.雨水花园规划设计有助于A.提高城市供水能力 B.提高城市防涝能力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加强城市热岛效应【答案】25.AD26.BC【解析】【25题详解】据图示可知,小区绿化区及园林水景增加了绿地面积,从而增加下渗和净化水质,A选项正确;材料中规划绿化区,看不出增加生物多样性,B选项错误;增加绿地面积,从而增加地表蒸发量,C选项错误;地面上的水,通过绿地下渗,从而减少地表径流量,D选项正确。故选AD。【26题详解】据图示可知,雨水花园规划设计增加了绿地面积,从而增加下渗水量,提高了城市防涝能力,B选项正确;并对下渗的水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C选项正确;绿地面积增加,减缓了城市热岛效应,D选项错误;材料中的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具有不稳定,不能提高城市供水能力,A选项错误。故选BC。二、综合题。27.读“土壤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数码代号①土壤②食品③水体④大气填入图中正确位置:ABCD(2)图中的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划分可分为大气污染、污染和污染等。(3)治理土壤污染,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各种,其次要采取措施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能力。(4)图中固体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城市垃圾。处理城市垃圾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应坚持“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的处理方法是法。【答案】(1)④①③②(2)水体土壤(3)土壤污染源容纳净化(4)资源填埋【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土壤污染的关系图,根据因果关系推理。灌溉污水和固体废弃物会进入到土壤中,B为①土壤;农药化肥除了进入土壤外,也会进入到大气中,A是④大气;C影响水生生物、饮用水,故C为③水体;农作物通过④食品进入人体。(2)本题考查环境污染的种类。图中的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划分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3)本题考查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土壤污染是由排放过多的污染物到土壤中,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导致,故治理土壤污染,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各种污染源,其次要采取措施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净化能力。(4)本题考查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与措施。处理城市垃圾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焚烧、发电、填埋等方法相比较,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的处理方法是填埋法。28.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16年3月22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召开。湄公河三角洲位于该流域的最南端、是越南最富饶的地方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该地区粮食的主要产地。(1)湄公河三角洲河网密布,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2)湄公河三角洲是世界主要的农业产区之一,概述该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_____,其主要生产特点有哪些_____?(3)分析该地区从上年年底到次年4月易发旱灾的自然原因。(4)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地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降水多;地势低平;河水易泛滥分叉。(2)①.亚洲水稻种植业②.精耕细作;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劳动力投入多;单产较高;水利工程量大。(3)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有明显的旱雨两季,这段时间进入旱季;进入春季,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或上游来水少。(4)加强国际合作,争取上游地区开闸放水;开发利用地下水;发展节水型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解析】【分析】本题以湄公河三角洲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河流水系特征、农业地域类型、洪涝灾害的成因、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湄公河三角洲河网密布,该地区位于湄公河下游,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沛;河口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地势低平,容易导致水流分散;且径流量大,易泛滥分叉。【小问2详解】该地区是东南亚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生产特点是:生产方式是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低;劳动集约化程度较高,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受季风气候影响,多旱涝灾害,故水利工程量大。【小问3详解】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上年年底到次年4月进入旱季,降水少,上游来水少;进入春季,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大,使得水资源短缺,出现旱灾。【小问4详解】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上游地区位于我国,先后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 和越南,减轻旱灾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争取相互支援,上游地区开闸放水;开发利用地下水;加强西南季风活动强度变化的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加强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型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9.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概述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特征。(2)圣地亚哥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日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得圣地亚哥附近地区盛产优质葡萄。分析圣地亚哥附近地区形成上述气候特点的原因。(3)1吨核燃料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0吨标准煤,1GW核电比火电1年年减排560万吨二氧化碳。阿根廷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近年来积极发展核电。指出阿根廷积极发展核电的主要意义。(4)“死亡公路”是翻越安第斯山联系智利和阿根廷的主要通道。目前,两国正计划打通安第斯山隧道,建设从圣地亚哥附近港口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铁路,说出通过“死亡公路”翻越安第斯山沿线常见的自然灾害,简述该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答案】(1)地形起伏较大;东西两边为山地;中部为平原。(2)纬度低;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的影响;受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影响;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3)保证能源供给;减轻燃料运输对交通的压力;减少火电对环境的污染。(4)自然灾害: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雪灾、大风等。有利于区域联系;有利于沿线资源的开发。【解析】【分析】据图示可知,西部为安第斯山脉,东北为巴西高原,中部为拉普拉塔平原;圣地亚哥位于南纬30度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位于南美洲的西海岸,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死亡公路”是翻越安第斯山,山区地形崎岖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该区域处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多发地震,途径高海拔地区易发生雪灾、大风。【详解】(1)读图可知,南美洲部分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东北和西部高,中部低,地势起伏大;西部为山地(安第斯山脉),东北为高原(巴西高原);中部为平原(拉普拉塔平原)。(2)圣地亚哥位于南纬30度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南信风带的影响,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位于南美洲的西海岸,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受寒流的减湿作用影响,因此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3)据1吨核燃料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0吨标准煤,1GW核电比火电1年年减排560万吨二氧化碳可知,积极发展核电能减少火电对环境的污染,核电不需要运送大量的原材料,减少对交通的压力,为阿根廷提供电供给保障。(4)“死亡公路”是翻越安第斯山,山区地形崎岖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该区域处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多发地震,途径高海拔地区易发生雪灾、大风。据目前,两国正计划打通安第斯山隧道,建设从圣地亚哥附近港口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铁路可知,加强了圣地亚哥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联系,铁路沿线的资源得到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