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作品(美术欣赏)_第1页
外国美术作品(美术欣赏)_第2页
外国美术作品(美术欣赏)_第3页
外国美术作品(美术欣赏)_第4页
外国美术作品(美术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优秀美术作品(美术欣赏)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欣赏外国优秀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岁月里,各国美术家都创

造了许多表现社会生活,表现人生和抒发情感的杰出的美术作品,这些杰作都是全人

的精神财富。通过欣赏,认识各种美术形式,开阔学生眼界,增长知识,增进与世界

人民

的友谊,有助他们的智力开发和创造意识的提高。

《吹笛子的男孩》;

画面色彩以大块的红黑两色表现主体,浅灰色的背景使人物的深色调突现出来,从

单纯中见丰富。整幅画以暖色调为主,色彩对比和谐。画中吹笛的男孩是近卫军鼓笛

的队员的形象,《艮有个性,这是19世纪法国著名油画家马奈的作品。

《金发少女》;

这幅画以其平稳的三角形构图,流畅的笔触和变化微妙的色彩,引入入胜。画中端

坐的白衣少女的形象占了画面的大部分。棕黄色的长发轻柔地披在肩上,在有颤动的

色而又深暗的背景烘托下,形成了一首优美的点、线、面的协奏曲,突出了少女憧憬

美好的未来的可爱形象。充分表现了一位金色年华少女的端庄、秀丽、纯洁的气质,

是19世纪后期法国印象派油画家雷诺阿的作品。

《伏尔加河纤夫》:

我们见到的是油画《伏尔加河纤夫》的局部,画中描绘了几个衣衫破烂、面容憔悴

的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纤夫,在奴隶般沉重劳动中的状态和心绪。特别是通过前面

小伙子的反抗情绪生动地表现了对剥削者的愤怒和抗议,使读者似乎可以听到低沉压

的《伏尔加船夫曲》的歌声。它是俄国“巡回展览派”大画家依•叶•列宾的代表作。

《黄鸟风景》:

这是瑞士著名画家克利的作品。他的画作与儿童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富于童趣。这

幅画以儿童的想象思维充分表达了森林中的小鸟天堂的景象。表现手法无拘无束,富

变化,使人欣赏之后感到轻松活泼,令人寻味。

《摩西》: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雕刻家选择的摩西这

一人物,既体现了他对古代英雄的崇敬,也寄托了他对新时代英雄的期待。他塑造的

西体格健壮,犹如大力士,蕴藏着无穷的精力,头上代表着智慧之光的两只角和那垂

的美髯,更突出了这个神话般的英雄人物的神异与伟大。

《思想者》:

这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雕刻家罗丹的不朽杰作。他用这个形象来象征《神曲》的

作者但丁。这个强有力的巨人,痛苦地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须,嘴咬着自己

粗手,默视着下面发生的悲剧。罗丹在这件作品中,采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表达了

诗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义思想,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极大的同情和关切。在这一-

品中,罗丹运用人体两大块面的形体组合,使整个雕像缩成一团,让人感到他仿佛不

仅是

用脑在进行思考,而是使全身的每块肌肉、每条神经都处在紧张的思索之中。人们从

这一

艺术形象中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不断地受到启迪和鼓舞。

《麝香石竹、莉莉、莉莉与玫瑰》:

这是美国著名油画家萨金特的作品。画面描绘了两位天真无邪、稚趣可爱的小姑娘

正互相朝看装在篮子里的鲜花。身穿雪白透明长裙的小女孩在遍地盛开着麝香石竹、

瑰花的花丛中,活像一对白衣公主。画面色调以冷色为主,色彩单纯却显得丰富,呈

出…片既恬静又多姿多彩的气氛。

《浴》:

这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女画家卡萨特的作品。画家多画母亲与儿童的题材,这幅画描

绘的是母亲正在给孩子洗澡,画面亲切、自然而富有情趣,体现了画家为揭示人物真

而淳朴的内心世界而作出的艺术追求。

《意大利牧童》:

这是德国著名肖像画家伦巴赫的作品。这幅画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贫穷而纯朴的牧童

形象。他们虽一无所有,但生气勃勃,自由自在地躺在山坡上,仿佛在遐想着什么。

家把牧童置于放牧的高坡上,既易于表现他们的身份,也恰当地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

界。

画面左上端的蓝色天空,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也增强了画面的诗意。牧

壮实而有弹性的躯体,健康的肤色、破旧衣衫和赭色土石之间的色彩协调与对比,处

得层次分明,恰到好处。

《天真的岁月》:

这是英国著名肖像画家雷诺兹的作品。画面透过小女孩平视的秀目,把人引向遥远

的遐想,小女孩微微按拢的手指轻靠胸前,裙边下露出侧向而倾斜的双脚,透出了画

家的

巧意。画面朴实无华,画家通过对光和色的刻意追求,使小女孩的皮肤在浓绿深沉的

景下更见细腻娇嫩,突出了天真无邪、稚气可爱的性格。

画家介绍,

米开朗基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

人。生于佛罗伦萨,13岁起学习绘画雕塑。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意大利民族灾

难的

悲剧,表达了人民的痛苦和渴望。著名作品有巨型天顶画《创世纪》、《最后的审判》:

塑《大卫》、《摩西》、《奴隶》等。

罗丹(1840—1917)法国雕塑家。14岁起学习绘画雕塑,他的作品既有现实主义

的深度,又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激情。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手法塑造神态生动,富有

量感的艺术形象。著名的雕塑作品有《铜时代》、《思想者》、《沉思》等。

列宾(1844—1930)俄国画家。他深切同情人民,痛恨反动统治者,他用画笔

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的黑暗统治,歌颂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赞美革命者。代表作有《意

外归来》、《伏尔加河纤夫》、《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等。

雷诺阿(1841—1919)法国印象派中以画人物为主的画家。他擅长画儿童和妇

女,所表现的儿童犹如初放的花朵般可爱。《拿喷水壶的女孩》和《金发少女》等都

是他

的作品。

卡萨特(1844—1926)美国最负盛名的女画家。她的画充满着欢快和温情,她

喜爱的题材是天真的儿童和母子之间的爱。她关心人的精神世界,所以笔下的人物形

更富于个性和感情。《母与子》、《婴儿的爱抚》和《洗澡》都是她的作品。

雷诺兹(1723—1792)是英国肖像画大师,他致力于在肖像画中创造出强壮有

力、精力充沛的完整的人物形象。他经常画儿童肖像。他善于把握人物的精神状态,

到既优雅又动人,充满感情。他曾任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代表作有《母与

子》、《童年》、《奈利•奥勃里安像》、《赫斯费尔勋爵像》等。'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外国优秀美术作品,使学生认识各种美术形式,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

高审美能力。

2.指导学生用语言或文字表达欣赏作品后的感受。

3.确定几幅作为重点欣赏的作品,多加考虑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布置课前阅读,看懂画面内容。欣赏用的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欣赏图片,说明本节课的内容是欣赏外国绘画和雕塑作品。

二、欣赏步骤:

1.引导学生说出即时可以回答的视觉形象。(即:你看到了什么?)

2.从色调、空间、造型、构图等方面分析作品中各部分共同表现主题的相互关系。

3.师生共同探讨艺术家通过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向学生介绍作者的情况和时代背景。

4.以一件美术作品为例,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即:你为何喜欢这件作

品?)

三、教师就作品的内容、线条、色彩、构图、造型等方面进行小结,开拓学生眼界,

发学生的兴趣。

四、布置学生课余欣赏教材中的作品,以便加深理解。

各种表情的人物形象、美妙动人的山水

(美术欣赏)一课时

教材分析

欣赏各种表情的人物,使学生感到人的情感是随着环境不同而变化的。情感影响着

人的健康、工作和生活,保持愉快的情感有利于健康和学习。图一是反映了一对少数

族的婆孙,见到了开心的事而露出的喜悦表情。图二是三个学生在看表演,看得很入

迷,

其中一个还流露出愉快的笑意。图三的提水姑娘边走边笑,流露出快乐的表情。图四

小男孩在很认真地看着前方。图五、图六的人物都表现了人物的愉快心情,脸上流露

满意的笑容。从愉快的表情中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幸福,喜气洋洋。

欣赏美妙动人的山水画。中国画分山水、人物、花鸟三种。山水画是以自然景物(山、

水、石、树)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绘画,常包含着艺术家对大自然的审美选择和情感抒

发。通过欣赏,不仅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启发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美,

现美和表现美。

山水(中国画)黎雄才作

这幅画的前景是挺拔苍劲的松树,中景有涧溪流水,远景是崇山峻岭。整幅画面有

声有色,气魄非凡。

肇庆七星岩(中国画)钱松晶作

画面描绘的是广东名胜肇庆七星岩,前景是具有岭南特色的红棉树,中景是茂密浓

荫的古榕大树。七星岩的山峰林立于整个画面中,水墨厚重,画风别具一格。

葵林曲(中国画)梁世雄作

画面以广东新会的葵乡景色为题材,葵林耸立,远处有几只运葵的小船。画面清新,

富于诗意。

柳行燕舞(中国画)关山月作

该画以江南水乡为题材.,柳荫成行,四只小船在江湖中迂回,船上站立着钓鱼郎。柳

枝垂下,春燕《舞,画面呈现一派春意正浓的江南水乡景色。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各种表情的人物形象,体会环境能影响情感,美好的情感能促进学习和

健康,从而感受到社会的美。

2,通过对山水画的欣赏,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启发学生到大自然中去

寻求美,发现美和表现美。

教学重难点

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欣赏作品。准备欣赏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说明本课学习内容。

欣赏各种表情的人物形象:

设问:a.图片中的人物各是什么样的表情?愉悦的欢笑表

现在脸匕由哪些器官表达?形状有何特点?(教师简笔示范)

b.他们在做什么?色彩、构图怎么样?

c.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喜欢吗?

2.教师小结:不同坏境使人产生各种表情,美好的情感促进人们的健康和学习,使

我们感到社会生活美。,激发我们去表现,去歌颂,

3,欣赏美妙动人的山水画。

设问:①画面上画了些什么(前、中、远景有什么)?

②它是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出来的?

⑧简述中国山水画的作用与欣赏方法,

④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

4,教师小结:山水画以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它反映了画家对大自然审美的选择利

情感的抒发。通过欣赏。使我们更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我们到大自然中去

表现美。

教学建议

1.由于欣赏作品较多,教学时应有目的地选择几幅,作为重点欣赏。

2.应利用挂图、幻灯和教材进行欣赏,给学生以视觉艺术的享受。

台灯(写生画)一课时

教材分析

台灯是办公室及家庭常用的照明工具,款式多样,造型美观,一支漂亮的台灯,也

是一件很好的装饰品。按发光器具划分,它可分为灯泡与荧光管两类,使用灯泡的台

灯,

灯罩多呈圆柱状;使用荧光管的灯罩多呈长方体。

台灯由灯罩、灯柱、灯座三部分组成各自的形象特点。圆柱体的和六面体的灯罩,由

于角度、位置、距离的不同,均产生透视变化,教学时要讲清一些基本的知识。灯柱

为软管状,可以弯曲,一般比较细长,以方便灯罩的旋转,调整光的角度。灯座多是

个扁而大的六面体,上有开关和指示器,绘画时注意物体的面因角度不同而产生缩小

象。近的边较远的边长,相对的边接近平行,垂直的边永远垂直平行。教学时要从台

灯的

美观外形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台灯的结构、比例和

象特征,并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把它描绘出来。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台灯理解它的造型结构、比例,理解台灯在不同角度下产生的透视变化,并

能用线描画出台灯。

教学重难点

用线描画一支台灯,画出台灯的外形特征和合理的比例。

课前准备

准备造型美观的台灯4支,供学生分组写生用。示范过程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台灯,引起学生绘画兴趣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

观察台灯,师生共同分析台灯的结构。认识台灯因发光器具不同,分为灯泡和荧

光管两种,灯泡或光管放在灯罩内,灯柱把灯罩和灯座连接起来。

2.理解透视现象:台灯在不同角度下产生的透视变化,圆柱状灯罩的罩口成为宽窄

不等的椭圆形;长方形的灯罩呈立方体,仰起时看见光管,它和灯座都有近大远小的

现象。

(幻灯解说)

3.绘画步骤:

①观察并记住台灯特点。

②用辅助线勾出灯罩、灯柱和灯座各部分。

⑧从灯罩开始逐一刻画(注意灯罩、灯柱和灯座的连接及其大致的比例)。

④对照实物修改。

三、分组写生,教师指导并鼓励学生大

胆绘画。

四、小结,

1,表扬细心观察,画出特征的同学。

2.指出绘画时必须表现台灯特点,画出大体比例,注意灯罩、灯柱和灯座的相互连

接。

教学建议

1.在选择款式新颖的台灯供学生绘画的同时,也可选择一些工作台灯,让学生认识

台灯设计的多样性和实用性。

2.用幻灯片把不同角度的台灯投影出来,帮助学生观察、理解透视变化。

人的五官(写生画)一课时

教材分析

改造自然,使世界变得更美好,靠的是人。因此人便成为美术创作经常表现的对象。

本课指导学生观察人的特征,学习人物画法,启发他们用美术形式表现生活,抒发内

心感

受有重要意义。画好人物画离不开对人的五官的生动刻画。例如课本中林墉作品《第

个春节》中的姑娘,由于五官刻画得很形象,使人感到人物在微笑中思索,形态可爱,

深人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本课目的在于指导观察,帮助学生了解人的脸部五官的特

点,

认识由五官运动的变化而引起不同的表情,为表现人物的表情,画好人物画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人的脸部,了解五官的位置及其形状特点,认识五官运动与人物表情的关

系,学会画五官,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教学重难点

抓住五官形状特点,在一个画面上画出眉、眼、嘴、鼻、耳的形象;也可以画一个

头像,仔细画出五官。

课前准备

1.儿童头部五官位置图一幅。

2.五官形象图一幅(正面、半侧面和3/4侧面)。

教学过程

一、出示儿童头像,从欣赏中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请一位同学到教坛前,师生共同分析五官的位置和结构特点(发际到眉等于眉到

鼻尖,又等于鼻尖到卜颈;两眼距离等于一只眼,眉到鼻尖长度等于耳朵长度)。

2.观察五官形象图,认识五官的造型和结构。

3.通过幻灯片观察,认识五官变化所引起的人物表情的变化。

4.绘画步骤:(教师示范)

a.观察五官并把它安排在画面中。

b.对照五官逐个进行刻画。

5.欣赏课本图例并作小结。布置作业;画人的五官。

二、分组:同学间相互对着绘画,或用镜子对着自己的脸画出五官。构图要

饱满,若画头像,画纸竖放;单画五官的,画纸竖放或横放都可以。教师鼓励学

生多观察,大胆绘画。

四、小结:

1.张贴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本课所学习的知识。

教学建议

选择有关人物五官的图片、肖像供学生欣赏。

人的表情(写生画)-课时

教材分析

人在改造自然中经历着苦与甜,由于程度不同,个性各异,所以人的表情就十分丰

富,有成功的喜悦,有抗争的愤怒,有挫折的哀伤,也有收获的快乐。优秀的人物美

作品离不开对五官的刻画,例如课本中俄国画家列宾作品《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

的人物,微锁眉心,瞪着眼睛,嘴微弯发出对敌人鄙视的微笑,表示波罗什人的斗争

必胜的决心。虽然人人有五官,天天也见到人的五官,但由于不注意观察,欠缺有关

绘画知识,所以不易画出人物丰富的表情。本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进一步认识五官

运动

的变化会引起不同的表情,为画好人物画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人的五官,认识脸部不同的情绪是通过眉、眼、嘴、鼻的运动表现出来的。

学会抓住五官运动的规律,作适当夸张,画出人的表情。

教学重难点

观察同学或自己的各种表情,并抓住某一表情画出来。

课前准备

1.搜集不同表情的人物作品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各种表情简图。

3.每人带一面小镜。

教学过程

一、从《人的五官》作业评述导入新课。说明人五官运动的变化能产生不同的表情。

二、拿出小镜子对着自己,做出平静、欢乐、愤怒、悲哀的表情,请同学讲出它的特

点:

平静——眉、眼、嘴都平常,没有什么运动。

欢喜——眉、眼略弯,嘴角上翘(眼、嘴器官有所运动)。

愤怒——眉头紧锁低拢,眉梢上提(竖眉),眼睁大鼻孔撑开,两唇咬紧嘴角向下,

口形下弯成新月形。

悲哀——眉梢卜拉,成倒眉状,外眼角下垂,嘴角下弯微微张开,

三、运用各种表情简图进行小结。

四、绘画步骤

1.观察表情,记住特点。

2.iffll出头部。

3,根据观察和记忆画出五官表情。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由于外界事物的影

响及个性各异,因此人物表情经常发生变化。绘画前应认真观察,抓住特点,适当夸

张,使之典型化并画下来。

五、布置作业:观察同学或自己,抓住某•表情画出来。(时间允许,可多作几种不

同表情的描绘)

六、小结;举办展览共同评议,加深认识。

教学建议

1,教师在讲授五官表情运动时,边讲边表演,可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效果极佳。

2.如果学生没有小镜子,可与同桌同学互相观看写生,进一步认识人的表情是由五

官运动变化引起的。

3.鼓励学生在课余多作人物表情练习。

我的同学(写生画)一课时

教材分析

同学是我们在学校中共同生活和学习的伙伴,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性

别、外貌和个性,为同学画一幅全身像留念是很有意义的。但小伙伴不是成年人,他

有自己特定的身高比例和特点,本课目的是在学过人物表情和五官画法的基础上,观

同学们的特征,认识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并运用线条绘画出来。

儿童的身高以头长为标准,由于发育期不同,五年级学生身高约为五个至六个头的

长度,教学时可运用量比方法大概测出。

教学目的

认识儿童的身高比例,运用各种线条,抓住特征,为同学画一张全身像,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育同学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教学重难点

抓住同学的特征,注意全身各部分比例,为同学画一幅全身像。

课前准备

1.动员2—4名同学做模特。

2,儿童身高比例图。

3,收集儿童全身的人物速写或图片,供学生欣赏和观察分析。

教学过程

一、出示儿童全身的人物速写供学生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从人物速写画的分析中,指出画好人物画不仅要刻画五官,还要注意表现人物的

外形特征以及画准人体比例。

2.请•个同学站出来,师生共同分析:人有不同的体形特征(高、矮、胖、瘦),人

体可分头、躯干、上肢、下肢四部分,画好人物还应注意身高及各部分的比例。儿童

高比例是以头长为标准的,五年级学生身高约五个到六个头长(以五个头长为准,则躯

干、下肢、上肢均约为两个头长),绘画全身像,要根据头长定出全身高度,然后绘画。

三、绘画步骤:

1.从观察中找出特征(性别、高、矮、胖、瘦,衣饰和站、坐姿势)。

2.以头长为标准画出全身高度和动态。

3.画出头、躯干和四肢。

4.根据特征进行细致刻画。教师结合线条的表现力进行绘画示范。

四、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张贴学生作业,共同评议,表扬画出特征、比例恰当、构图饱满的同学。

教学建议

1.有美术室的学校,可分四组写生,画两张作业,选一两位同学做模特,使做模特

的同学也有机会去画一张作业。

2.没有美术室的,可让学生站立在教坛上,以大家都能看清楚为准。

鼓手(写生画)一课时

教材分析

鼓手,敲响了前进的鼓点,迎送飘扬的队旗,她激励少先队员奋发向上。本课要求

对一名鼓手进行写生,观察鼓手的基本动作和神态,画出精神抖擞的形象。教学中应

习《我的同学》中有关儿童身高的比例及《人的表情》关于五官运动变化引起不同的

情的知识。

带道具的人物画较之不带道具的人物画难度大些,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手的动作与

鼓的位置,把握相互间的关系才能画得协调、自然。

鼓手打鼓时呈立正姿势,队鼓(圆柱体)佩带在腰腹间,鼓面与水平线呈一定角

度。鼓手执鼓棒的上肢前臂左高右低,手的动作是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夹着鼓棒,右手

向下,左手心向上,具体如课本插图。

由于鼓手前面佩带着鼓,绘画时要考虑构图。人物应偏一些(鼓在右,人在左

……),教学时应以人物动态为描绘重点,同时注意儿童身高比例,手部的动作等相互

系及人与鼓的关系。

教学目的

通过写生,让学生初步学习描绘人物动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能力,教

育学生热爱队组织。

教学重难点

用线描方法给鼓手画个全身像。

课前准备

1.选出2—4名同学做模特,备好鼓、鼓槌。

2.收集少先队出队仪式的图画及鼓手的范画供学生欣赏。

教学过程

一、播放少先队鼓乐队的录音,出示出旗仪式的图片,阐述鼓手有节奏的鼓声,鼓

舞同学们奋勇前进,鼓手的形象令人尊敬,指出本课目的是绘画鼓手。

二、讲授新课:

请鼓手站出来,师生共同分析鼓手形象、动态的特点:

①打鼓时站立或踏步前进。

②鼓是个圆柱体。鼓面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

③鼓在人的前面,佩带在腰腹部之间。

④上肢的动势与鼓的关系:上臂与躯干构成的角度,两肘联线与鼓面比较,前臂的

高低与鼓比较(这是动态的重点)。

⑤打鼓的两只手的姿势:

a.大拇指与合拢的四指夹着鼓槌。

b.右手手心向下,左手手心向右。

⑥复习儿童身高比例。

⑦绘画步骤,

a.用直线定出人体高度、肩宽和鼓的宽度。

b.分出头、胸、腹、上肢和足部的位置。

c.用基本形画出各部分,然后从头开始画。

d,用线刻画细部,注意手部和手部动作的刻画。

三、分组写生,教师指导并强调从整体出发去绘画。

四、作业展览并作小结。

教学建议

1.写生时可能因站立角度不同而产生透视上的困难,教材可改为小号手或敬队礼的

少先队员。提醒学生避开正面姿势。

2,作业除了线描外,也可适当添加一些简单的色彩。

插图(创作画)两课时

教材分析

民间故事、寓言、童话等文学作品,加上生动有趣的插图便会更吸引人,帮助人更

深刻领会作品的内容。

“插图”又名“插画”,即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插图是绘画的一个画种,它的表现

形式多种多样,它的内容受文学作品制约。因便于印刷,以黑白线条表现形式较多,

故而

要强调线条的魅力,强调夸张和变形,以求获得新奇、幽默的趣味效果。要创作好插

图,

首先要熟读文学作品的内容,对作品的内容要有深刻的感受,然后用形象表现出作品

的主

要情节及形象,目的使读者加深对原作的理解,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插图要根据

作品

不同的特点进行表现,如表现神话、童话、寓言等,可以变形、夸张,进行丰富的想

象。

报告文学的插图则要求用写实手法,科技书中插图要求严谨,科学性强,文学作品的

插图

要注意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

本课要求的插图要具有少儿特点,符合作品的主题,因此插图的文学作品,可在语

文课本或学生熟悉的课外读物中选取,让学生熟悉后,选取一个喜爱的故事情节画--

插图。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插图特点和文学作品的关系,并学习为文学作品画一插图。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完成一幅着色的故事插图,画面要求人物的身份、服饰、道具及配景等均要与文学

作品相符。

课前准备

1,欣赏用的插图作品及步骤图。

2.让学生收集熟悉的神话、寓言、童话等故事供学习创作插图之用。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分析插图作品的内容及作用——对故事、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形象加以说明,

加强作品的感染力。

2.分析插图与作品的关系:

插图是用形象表现作品的主要情节及形象,目的是使读者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创作

插图时.,既要尊重文学作品原意,又要发挥视觉艺术的功能,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

如课文中的《神笔马良》插图,表现了他为穷人画仙鹤取乐的情景。画面中的马良全

投入绘画,画中儿条弧线反映了神笔把仙鹤挥动起来的状况,突出了“神笔”的'‘神"

字。

另一幅表现地主到金山去夺宝,马良决不让坏人得逞,手舞画笔画了几道粗犷的弧线,

刮起,浪奔腾,地主和他的船即将卷入大海,画面进一步点出了神笔马良的“神”及

马良

爱憎分明的性格,加深了人们对作品的理解。因此,要画好插图,首先要熟悉文学作

品的

内容,对内容要有深刻的感受,然后再用形象去表达作品中的主要情节及形象,并要

出作品的时代特征。

3.绘画步骤;

(1)熟悉故事,选出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身份、服饰、所处环境和时代特征。

(2)用铅笔定场景位置。画出天空与地平线(室内墙壁地面线),用基本形画出主要

的景物。

(3)定出人物的位置,按人物的大小、前后关系定在画面上。

(4)详细画出各部分。

4,作业要求:本课要求用铅笔完成画稿。

5.学生绘画,教师辅导。

6.小结作'也情况,要求学生下节课带颜

第一节

一、讲评上次草稿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一些与创作插图有关的形象资料(中外人物服饰及建筑图.),讲述插图作品的

主体,要符合内容要求,人物的身份、服饰及配置景物应有时代特点。

2,分析插图颜色的运用。

运用色彩,一般是根据作品的内容决定的,例如课文左上图,色调是黄色,表现了

在炎热阳光下小熊和小朋友开心地吃西瓜的情景,右图用版画形式画的插图,两旁深

色突出了红色的中央及其人物,象征了英雄人物的性格。

从上述分析:

①色彩与作品内容有密切关系,色彩为表达主题而设。

②用颜色衬托主体形象,使其突出,可以运用重色衬出淡色或淡色托出重色。

⑧画面要有主要颜色,其他颜色起衬托作用。

着色步骤:(阅读课文及出示步骤图说明)

a.先着主体的颜色。

b,涂背景。背景与主体色彩应有所区分。

c.刻画细部。

三、学生着色,教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对主题突出,画面主体符合内容要求,配景有时代特征,色彩鲜明

的插图给予表扬。

教学建议

教师应认真帮助学生确定作插图的故事情节。启发形象思维要紧扣情节,特别是细

节,明确后,才会有生动的表现。创作插图对五年级的学生是有难度的,要多鼓励。

对称式纹样(设计)两课时

教材分析

以一条直线为对称轴,如果轴线两侧的纹样为同形、同量、方向相反的图形就叫对

称纹样。它可分为左右对称、上下对称等形式。对称纹样给人以一种规则、整齐和稳

的美感,教材上所选的图例都是优美的对称纹样。

教材中间的两条色带是一个色相的明度推移。色彩明度是指区别色彩的明亮程度,同

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灰暗,同一颜色加白或掺黑调和后,

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作业要求制作单色图案,着色方法就是按色相明度推移

法,

在一色中选择明度差距较大的两三个色,配置运用(颜色深浅不能太接近)。图案的色

设计,要求用最少的色彩,取得最佳效果,并不是用了多种色彩便好。教材中的作品,

是依据一定的组织方法,使其完整地、自然而严谨地适合饰物的外形,并使外形、构

图与

纹样三者有机结合,构成单独的装饰纹样,具有“适合”特征,呈现强烈的装饰美。

因此,

学生在设计对称式纹样时,可任意设计各种外形,配上适合的纹样。纹样要简练、概

括,

并作适当的夸张和变形。如课本左图学生作品的双鱼纹样,把鱼身变为弧线,这就适

合圆

形,把鱼鳞概括为交叉线。又如右上角《装饰包》中的小鸟,夸张了头颈部和尾部,

变成

方形,使小鸟更具装饰美,更显活泼可爱,且达到纹样与外形统一的要求。设计纹样

要省

略不必要的细部(概括),但为了充实形象美的因素,需根据其自身特征进行适度的添

加,

如小鸟身上的点和花纹。

教学目的

学习用对称的法则设计对称式纹样,学会用一种颜色(加白或加黑)的深浅画成。

教学重难点

用对称式设计一幅单独纹样,并用一种颜色的深浅画成。

课前准备

收集用对称式纹样装饰的民间工艺品给学生欣赏,要求学生带直尺、圆规和水粉色。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出示民间工艺品,认识对称纹样及其用途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

1.分析对称纹样的特点:(解释对称纹样)

骨式:

①上下、左右或交叉对称如图:(见下图)

②纹样内容;动物、植物等。

⑧纹样要适形、变形、夸张和适度添加。

④给人以规律、整齐和稳定的美感。

2.绘画方法:

①设计外形

几何形

自然形

②在对称轴一侧设计纹样:•概括•变形、夸张•添加

⑧复印纹样并作修改(用复写或剪贴方法均可)。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本节课要求学生画好单独纹样的草稿。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第二节

一、检查草稿、讲评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出示彩色单独纹样供学生观察分析,出示色相明度推移图,分析着色方法。

①在一种颜色中加上不同分量的白色或黑色,变成无数深浅不同的同类色。

②色彩的配搭不要太接近。

⑧底色深,花纹要浅色;花纹色深,底色要浅,•般先上底色,后着花纹。

2、绘画步骤;

①整理纹样底稿。

②找出一种喜爱的颜色,加白或加黑调出深浅不同的色彩,确定花纹与底色的深与浅。

⑧先着底色,后上花纹。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强调每个颜色分量要调足,绘画要细心。

四、举办作业展览,师生共同评议,最后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知识。

教学建议

设计师需要博学,需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丰富的设计经验(市场需求),才

能设计出高水平的产品。小学生的学习是启蒙期,应通过教学培养设计观念和设计意

识,

即要设计出新的作品,不要摹仿。

小学生年幼,见识少,尽可能多搜集各种具有对称纹样的饰物指导学生观赏,以开拓

设计思路。

平衡式纹样(设计)两课时

教材分析

平衡式纹样是依中轴线两侧的(左右或上下)纹样成异形等量配置的组织方法,有

如衡器的“秤”,它给人以新颖、干衡而富于动态美的感觉。

教材中的纹样均依据一定的组织方法,使其完整地、自然地适合一定的外形,并使

外形、构图与纹样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平衡式纹样。它的外形可以是方形、圆

形、

三角形等。纹样的结构如教材中的骨格,图形的大小虽不等,但感觉上是平衡的。纹

的内容不仅是花卉,也可是动物或其他植物,但外形必须作一定的概括,进行一定的

夸张

和添加,使之具有装饰美。

平衡纹样有相对平衡、相背平衡、S形平衡、涡形平衡等形式。平衡式自由纹样从组

织图形到空间的安排均不受任何制约,只求量的平衡与重心稳定。教材要求的平衡式

样是适合于一定外形的单独纹样。适合的外形可分为儿何形和自然形两大类,本教材

要求是几何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设计时纹样要依饰物外形的空间作拉长或

缩短

的处理,“齐方就圆”或在纹样中添加相同或相异的纹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适

合一

定的外形。平衡式纹样要求纹样与外形适合自然,其次是纹样要完整,具有物象特征,

后要富于装饰美。

本课纹样的着色较为丰富,即在设色时可用一组对比色或近似色(两个颜色),但应

以其中一色为主,一色为次,再加上深浅的变化,即可取得既丰富又调和又有对比的

彩调子,让人感到和谐的美感。

教学目的

学习平衡法则,设计绘制一个平衡式纹样,用两种颜色的不同深浅的色彩画成。

教学重难点

用动物或植物为资料,绘制一个平衡式纹样。

课前准备

一、收集有平衡式纹样的工艺品供学生欣赏。

二、绘制几种平衡式骨格图,供学生参考

三、制作对称式和平衡式纹样挂图,供课堂比较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复习对称式纹样知识,出示平衡式纹样挂图,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分析平衡式纹样的特点:

①中轴线两侧的纹样成异形等量配置,或按衡器“秤”的原理,配置不同形、量的

纹样,但要取得视觉上的平衡。

②纹样内容:动物、植物等。

⑧纹样要适合外形(齐方就圆)变形、夸张和适度添加。

④给人新颖,平衡又富于动态美的感觉。

2,绘画方法: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①设计外形,如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

②设计骨格。

③设计纹样:•适形一一齐方就圆。・变形、夸张。•添加。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作业只要求完成草稿。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要求下一节课带水粉颜色。

第二节

一、检查、讲评平衡式草稿,导入新课。

1.作业必须给人以新颖、平衡又富有动态的美感。纹样要概括,变形和夸张并作适

度添加。

2.出示平衡式纹样着色的挂图,分析设计色彩的方法。

①选择一组对比色或邻近色,以其中一色为主调。

②按需要混入白色、黑色,使色调更加丰富。

⑧底色深,花纹要浅:花纹深,底色要浅,先着底色,后上花纹。

3.绘画步骤:

①整理底稿。

②找出喜欢的一组对比色,确定其中一色为主调色。用黑、白调出明度不同的多种

色彩。

③先上花纹色,后着底色。也可先上底色,后着花纹。

二、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对于配色应给学生多提参考意见,使色彩丰富而统一。

三、作业展览讲评,并作知识小结。

教学建议

运用平衡式和对称式的挂图,在对比中讲解“平衡”只是一种感觉,它们的区别在

于图形内中轴线两侧是等形等量还是异形等量,异形异量,平衡式纹样取得“平衡”

觉是最重要的。

平衡式纹样的设计是在对称式纹样设计之后,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教导学生摆脱“对

称”的束缚。

在教学中强调实用的目的,这会使学生设计思路更易开拓。

贺年卡(设计)两课时

教材分析

在新年里,人们常会送出或收到各种各样精美的贺年卡,用以传递相互祝贺的心意,

增进友谊,本课教材是为了配合新年而教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制作一款贺年

卡,

送给老师、同学和亲友。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贺年卡的设计式样丰富多彩,制作方法和选用的材料也各

有不同,常见的有平面的、立体的和音乐的等多式多样。

贺年卡是祝贺新年的卡片,内容应包括有年份、贺词和装饰图案等,制作时可充分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点碎布、几张彩色纸、一张旧挂历都可以制成精致的

年卡。通过本课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制作贺年卡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的

运用学过的绘画及工艺制作知识技能,设计贺年卡。

教学重难点

设计和制作一款贺年卡,要求画面形象和色彩能反映新年的快乐气氛。

课前准备

收集多款各式各样的贺年卡供学生欣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出示贺年卡,讲解其意义,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贺年卡,认识贺年卡的内容;包括贺词、年份及装饰图案。

2、分析不同形式贺年卡的特点。

①单页卡——两面使用。

②双页卡——双页卡有四面,通常使用三个面。

⑧多页卡,正反折后呈六页,可使用多面。

3.制作方法:

①镂空法——在多页卡的封面上开出多种多样的小洞,使底页的图案显露出来。

②剪贴法——用各种彩色纸,挂历纸剪贴图案、文字。

⑧拼贴法——用多种材料,如羽毛绒、花卉、蝴蝶等物制作图案。

4.设计方法:

①确定单页或双页,横式或竖式。

②确定图案和文字(要求能反映节日气氛)。

③选择适当的制作方法。

三、学生实践,设计贺年卡草稿。教师强调要在贺年卡上写上祝词、年份,绘出美

及时表扬有创意的设计,推动制

四、小结作业情况,要求下节课带水粉色、色纸及有关材料。

第二节

一、检查设计稿,表扬构思新颖,形式内容好的草稿。

二、讲授新课:

1.出示用各种手法制作的贺年卡,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

2,欣赏课文中的贺年卡,分析涂色方法:应有主要的颜色,节日一般多用热色(红、

橙、

黄),并适当用些蓝绿等冷色配合,做到对比中有调和,其次是底色深,图案文字浅色,

底色浅,图案文字深色。

3.运用粘贴方法制作,要保持作品清洁,贴好后压平。用水粉色可适量加白色,使之

涂得均匀。

4,制作步骤:

①根据设计图考虑色彩的配置及制作方

②选择合适的材料•,小心着色和粘贴要求精工细嫩。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四、小结;展览贺年卡,师生共同评议优秀作品,小结贺年卡制作知识。

教学建议

小小一款贺年卡,包含了美术的综合知识技能:设计、材料选择、绘图、制作、书

写等多方面的技能。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大胆设计出新。

立方体、圆柱体(写生画)两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许多物体(如房屋、树木、电冰箱、奶粉罐等)都是由基本的立方体或圆柱

体组成的。要在平面的纸上绘画出物体的立体空间,必须运用透视规律才能把物体的

高、

宽、深度表现出来,因此立方体、圆柱体的结构和透视知识,是美术的重要基础理论

识,必须学好。

本课教材要求学生根据观察、感知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在画立方体的时候,

必须懂得:当六面体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时,这种透视称为平行透视;如果六面体的

一个

角与画者相对而没有任何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这种透视称为成角透视。学习绘画六面

体透视图时要用线把物体画成透明的,使学生理解六面体结构线的透视变化,认识物

透视现象是近大远小。在表现圆柱体时要注意观察和研究圆柱体的放置而产生圆截面

透视变化,(如图一)是直立放置的;当圆柱体倒置在桌面又和画面平行时,圆面的直

与桌面呈垂直状(如图二);如圆柱体横放在桌面上(有深度),柱身边线呈一定的角度

状态时,圆面不是倾斜的,其直径同样与桌面(视平线)垂直(如图三)。画圆柱体的透

视圆形时,要提醒学生:扁圆的两端不是尖的,而是弧线形的。

通过观察、学习,了解立方体、圆柱体的结构和透视现象及其透视规律,画一幅立

方体与圆柱体的铅笔写生画。

教学重难点

画一幅立方体与圆柱体的铅笔写生画,能表现其基本结构与透视现象。

课前准备

石膏立方体和圆柱体教具及其透视图。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作业要求:理解立方体和圆柱体的结构和透视现象。

一、出示石膏立方体,分析它的特点,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画立方体,引出它的透视现象。

①由于距离不同而产生近大远小的现象。

②绘画物体的立体艺术,需要把物象的厚度在平面上表现出来。

2.从观察中理解立方体的透视现象。

①立方体有6个面,有三组方向不同的棱线。

②若立方体一个面与画面平行,就产生了平行透视,其棱线特点,有三组线:垂直

线、水平线、变线,由三组线构成三个面:平行面、水平面、直角面。变线延长相交

于一

点(如下左图)。平行透视的画法:

A通过观察,明确能否见到三个面,直角面在平行面的左方或右方。然后定出六面

体上下左右四点。

B.分出三个面的位置(尽可能比较出透视缩窄的比例),并画出平行面。

C.先画中间的变线,再画余下的两条变线。提醒学生注意:三条变线作直线延长就

相交于一点。

③立方体的边棱与画面构成两种关系:垂直边、成角边。成角边向两个方向消失,便

产生了成角透视(如右上图)。成角透视的画法:

a.通过观察定出六面体高、低、左、右位置。

b,定出画面近向我们的垂直边,并在垂直边底点作一水平线,再确定两条成角边的

倾斜度。

c,按比例画出另外两条垂直线,并根据基底的成角边的走向,画出所有的成角边,要

画长些,是否看到相交于左右两点。

小结:立方体的透视现象是由于画者观察物体时,距离和视点方位不同而产生物体

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出示圆柱体,分析它的透视现象:

①直立的圆柱体的圆面,离视平线越远越圆,越近越扁,与视平线等高,则成一直

线。当视平线通过它的中部时,则看不见上下底的圆面。在视平线上方的圆形边线前

后低,在视平线下的圆形边线前低后高。假如是不透明的圆柱体,只能看见前面的弧

线,

所以上下底圆面的边线成了略弯的弧线。如图:

②当圆柱卧放在桌面上时,产生如下透视变化。

a.横置的圆柱边线与画面平行时,其圆面的透视变化规律是:距视中线越远的圆面

越圆,越近越扁与视中线重合则成一直线。

b.横置的圆柱体其边线与画面成角度时,圆面没有缩窄,而是近处圆截面大、远

处小。圆柱体的画法,一般是用直中求曲、方中求圆,在直线透视中寻找。如图;

小结:柱体是由无数的圆面重叠而成,由于视点方位不同,圆截面变成了椭圆,但它

的两端不是尖的,而是呈弧线形。

三、学生作业:观察纸盒和饮料罐,分别在纸上作平衡、成角透视的立方体和立置、

平置的圆柱体的单个练习,加深对透视现象的理解。

四、评讲:看作业情况,小结表现立方体和圆柱体的结构和透视现象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画一幅立方体与圆柱体石膏模型的铅笔写生画。

一、放幻灯:屏幕显示立方体与圆柱体的透视图,小结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知识,

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实物,确定立方体是哪种透视,圆柱体是怎样放置的。注意两件物体位置的

前后及高低大小的比例关系。

2.绘画方法:边讲边示范。

①确定大体位置(构图)。

②分出立方体和圆柱体的位置。

⑧画出物体结构特点,透视现象。

④根据光线的来源,用铅笔略涂明暗。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启发学生用量比的方法定出物体的比例,注意近大远小

和椭圆最窄两端的画法。

四、评讲:作业展览,小结有关透视知识,表扬优秀作业。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带纸盒和圆柱体的饮料罐回来作观察与绘画练习。

2.布置写生物时,为降低难度,圆柱体最好直立放置,若卧放,应以与学生画面平

行为好。

3.透视知识较深,本节内容又较多,对作业不应作过高的要求。若时间不足,作业

不必加上明暗调子。

4.在处理教材时,也可以用逐个解决的办法进行教学,即用一节课教立方体写生,一

节课教圆柱体写生,这样对讲授透视知识会好些。

桌面上的物品(写生画)一课时

教材分析

《桌面上的物品》写生,实质是成组静物写生,是在前课学习了圆柱体、立方体的

基础匕进行的。它非常明显地是按绘画基本技能训练的体系编排的。由于只是学了两

基本形体,所以本课选择写生物品应是立方体与圆柱体结构的。通常家里的桌子,教

里的课桌及图书馆的桌面上常常堆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认真观察一下,物品的堆放

有一定的规律:它们相互之间有大与小,高与矮,多与少,疏与密,乱与齐等的对比

系,在对比中产生多样、统一的美感。所以“静物”成为很多专业画家喜爱的创作题

材,

又因很多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可通过画静物去掌握。故此,它是重要的基础训练。

材右上图,是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用品,这些用品摆放在桌面上,组成了一个稳定的

角形构图;教材中那幅由壶、水果组成的•个活泼的多边形构图,以及学生的作品,

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选择写生物时要注意物件自身的造型美,摆设时又要合乎''变

统一”的法则,并且有意识通过这组物品表现一个主题,将会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充满

好的情趣,在绘画活动中学到基本的美术知识和基本的绘画技巧。

教学目的

通过桌面上的物品,写生学习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表现出物体的形状比例、位置

的相互关系。教育学生养成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画出桌面上的物品,表现各个物体的形比例、位置的相互关系。

课前准备

1.选择与生活、学习有关的物体,如“书包与水壶”、“手提篮与黄瓜”、“茶杯与

茶叶罐”等布置在桌面上,供学生绘画。

2,绘画步骤图,范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写生物品“茶杯与方茶叶罐”。启发学生理解它们是什么形体的,想一想前

课是怎样画立方体与圆柱体的,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桌面上的东西,“茶杯与方茶叶罐”是生活用品,低中有高,大中有小,位置有前

后,给人以节奏的美感,使人感到生活中的乐趣。在你自己的位置上看,它们谁高谁

大,

谁前谁后?茶叶罐是什么透视?

2.桌面上的物品,总有引人注意的地方,例如茶叶罐是什么颜色的,表面有什么装饰

图案?绘画时要仔细刻画对茶杯的结构和外形特征,要引导学生分析。

3.绘画方法:教师出示步骤图,边讲边示范。

①找好位置,确定构图,用直线定位置。

②先从前面主要的物体开始画,画出各物体相互间的比例、位置及透视关系。

③根据美的原则进行深入刻画。

④注意立方体和圆柱体透视变化,检查整体效果。

三、学生练习,用线描表现对象,教师指导,特别要求学生构图饱满,大胆用线,画

出各物体形体特征比例和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

四、小结:展览学生作品,表扬优秀作业,指出存在问题。

教学建议

如没有画室不能分组绘画,可在课室的通道设4张写生台布置物品,供学生写生。

写生物品以两件为宜,过多,难度大

风景(速写)一课时

教材分析

我国地大物博、河山秀丽,各地都有美丽的风光胜景。例如教材中杨柳低垂的湖泊,

使人心旷神怡。右图的古塔显示了我国建筑的精湛技术和高超的艺术水平。绍兴水乡

示了汀南优美的情调,用画笔把美丽的风景描绘下来,实在是•件愉快的事。

自然景物复杂纷繁,画风景必须选取有特色的景物为对象,组织画面时还要有取舍

和概括景物的能力,所以画风景第一步是选景。一般要有一个主要的有特色的景物为

体,如一座塔、•幢房子、一棵大树。第二是取舍,选取一些陪衬的景物,烘托主体,

于景物繁杂,要根据需要进行取舍、组合。第三是构图,突出主要部分、减弱次要部

分,把

主要景物放在画面的视线中心。

画风景速写,可先用基本形勾出大体位置,然后从对画面起决定性的主体开始绘画。

要画出对象的外形特征,还应注意用线条的疏密组成丰富的黑、白、灰色调,画时要

胆,用笔才会流畅,这样方能有速写的韵味。

教学目的

选择校园一角,以较短的时间,用线条把美丽的风景画出来。

教学重难点

用流畅的线条把校园美丽的风景画出

课前准备

1.事前选定校园较美丽而又简单的一角,作为学生练习速写的景点,也可利用春

季旅行布置学生现场速写。

2.风景图片、风景速写若干幅。

教学过程

一、出示风景图片和风景速写给学生欣赏,引起学生绘画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对风景速写进行分析:

①用线条表现景物形象。

②把主要景物放在画面视觉中心,突出主体。

⑧运用疏密相间的线条丰富画面层次。

2.绘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观察景物,找出最美的角度,分析对象的特征及表现方法。

②用铅笔将主要物象的位置安排好。

⑧从主体景物开始,画出物象的外形特征,直至把画面画好。

a.先画对画面起决定作用的景物。

b,根据物体的色彩、形体结构的特点有意识地组织疏密相间的线条丰富画面,主要

景物应详细刻画,远景则要简明、概括,使画面层次分明。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表扬构图好,层次分明,形象准确,线条流畅的作业。

教学建议

专业画家的速写都画得很好,原因是他们有很好的专业技能。但对小学生来说却是

难事。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知识)、难点(技巧),帮助学生解难,这就要多作示

范,

特别是要解决建筑物、树木的表现方法,主次的(远的、近的)表现方法。只要学生懂

得如何画速写的方法,学习便不觉困难,兴趣就来了。

用毛笔、铅笔、钢笔作速写均可,因后面有钢笔淡彩的教材,本课速写最好用钢笔。

风景写生(钢笔淡彩)两课时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景色总是十分迷人的。历代的骚人墨客总是充满激情,用自己喜爱的艺术

形式去表现它。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尘处有人家。停

车坐

爱枫林晚,霜叶红似二月花”,他被LU径白云,人家红叶的迷人秋色所陶醉,写出

了充满感

情,形象具体,色彩艳丽的山水诗。人们往往很想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画下来,但怎

才能把美丽的最有特色的风景画好呢?这就需要学会选材取景。本课重点是教学生运用

取景框帮助选择美丽风景的方法。取景框的制法是在厚纸上挖一个内框约4.5cmX3cm

的方孔即可一,在优美的风景前,用取景框可取得自己满意的构图。如无厚纸,用双手

“框”也可以,假如只凭直觉,没有经验是很难取得好效果的。

作钢笔淡彩,要求用钢笔线条画好画面效果,然后按物体的固有淡淡地平涂一层水

彩,要求明快、清新,既有线又有色。所以着色一定要淡、透明。着色时如感到颜色

量不够,待干后再加上第二遍色,切不可来回涂抹,以免将线条洗掉,弄脏画面。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学会取景,并运用钢笔淡彩的表现方法画一幅风景写生画,提高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钢笔淡彩的方法画一幅风景写生。

课前准备

1.在校园内选定一处有特色的简洁而层次分明的景物供学生写生。

2.布置学生携带铅笔、钢笔和水彩。

3.教师准备钢笔淡彩风景作品和示范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出示钢笔淡彩作品,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钢笔淡彩作品分析。指导学生从作品的选材、构图、表现方法等去认识大自然的

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绘画兴趣;认识钢笔也是绘画工具,知道本课是要求用钢笔淡彩

风景画练习。

2.分析钢笔淡彩的特点:“钢笔淡彩”是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以线为主,色彩辅之。

3.绘画方法:(教师示范全过程)

①取景(运用取景框或用双手做“框”,选取美的构图)。

②用铅笔定位置(画面应有前、中、远景,把主要景物放在中景里,使画面层次多,

立体感强)。

⑧用钢笔线条进行刻画。

④着色。用固有色薄涂。

三、学生集队到指定地点写生,教师指导取风景。提醒学生注意透视现象。本节课

完成用钢笔描绘风景的人体效果。

四、讲评对构图好,层次分明,形象较准确的作业给予表扬。布置学生下节课带水

彩用品。

第二节

一、检查、讲评上次作业,导入新课。

二、讲授钢笔淡彩的绘画方法:

1.用钢笔画好景物,对主要景物作细致刻画,远景处理宜简(前课已完成)。

2.待钢笔画稿干后,观察景物的色彩,以物体的固有色为主,淡淡地涂上色彩,使

钢笔线条显露,如发现颜色分量不够,待颜色干后再涂一次,切不可来回涂抹,以免

线条洗掉或弄脏画面。着色可从远到近(教

师示范)。

三、带队到指定地点,进行风景写生。学生着色,教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张贴学生作业,共同评议。对主体突出、色彩明快、钢笔淡彩特点

强的作业给予表扬,鼓励同学课余多作练习。

教学建议

I.钢笔淡彩,即是钢笔速写加着淡彩。前面已学了速写,本课可算是继续练习,因

此在教学上应把前面画速写存在的问题作为本课讲授解难的主要内容。“淡彩”只要

求学

生按固有色着彩,难度不大。很明显,钢笔速写仍是本课练习的重点。

2.风景写生教学,一般是带学生到现场进行讲授的。假若学生纪律不够好,可采用

在课室讲授完后,再到现场练习。

路与街的风景(写生画)两课时

教材分析

路和街是我们生活环境中常见的风景,它显示出人改造自然的力量,留下了我们前

进的脚印和美好生活的回忆。要画好路与街的风景,重要的是会选景和懂得一些透视

识。上课前,教师要在学校附近寻找简单的路景与街景,它应该是:1.比较简单,没

复杂的房屋。2.近大远小的现象比较清楚。3.写生点附近来往车辆不多,并能容纳

一个

班学生分散绘画。

寻找到合适的路景与街景后,教师最好亲自画一幅街景写生,体验如何表现近大远

小的透视现象,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提高学生绘画的技能。

表现近大远小透视现象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L地面——近宽远窄。2,建筑物一

视平线上近高远低,视平线下则近低远高。3.天空——近宽远窄。教师可让学生观看

贝玛的《树间村道》及教材右上方的路街作为引证,加深对近大远小的理解。还应帮

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知识,明确认识与画面成一定角度的面,距心

点越近就越窄,不能把房子侧面画得像正面一样大。由于透视原理较深奥,所以让学

懂得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基本道理,对景物作认真观察,画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

如果有些学校在附近地区很难找出一条理想的街道,教师可改为校道或村道,指导

学生练习,效果是一致的。

教学目的

通过对路景与街景的写生,复习风景写生和透视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在练习

中运用透视原理,进一步训练其描绘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真选景,安排构图,基本能把路景与街景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画出来。

课前准备

1.教师事前选定透视现象显著的路景与街景的教学景点。

2.写生示范过程图及范作。

3,要求学生带铅笔、水彩或水粉、画板等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出示路与街风景画作品供学生欣赏,导入新课。

二、讲新课:分析霍贝玛《树间村道》。画中地平线在画面1/3处,天空占大部分,

过画面中心位置的“路与树”强调平行透视,表现了无比深远,广阔的乡村风景。是

风景

画成功运用透视的杰作。

1.地面——近宽远窄物体近大远

2.建筑物[小,越远越——近高远低[小,并消失

3.天空1在视平线上——近(高)远(低)

三、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四、绘画步骤:(边讲边示范或讲授完后作完整的示范)

1.通过观察,找出景物的特点,选景、确定构图,理解透视现象。

2.以概括的线条勾出地面的建筑物、树木和天空的轮廓,要区分景物的近大远小。

3,从前面的主体景物开始深入绘画,直至完成。

4.整理。带学生到选定的景点写生,出发前要求学生注意纪律和安全。作业之前要求

学生

先观察,考察好构图才绘画。

6.学生作画,教师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来往车辆,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7.本节只要求学生起稿。对遵守纪律,认真绘画的同学给予表扬,最后集体回校。

第二节

一、检查作业,评讲,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整理画稿。看草稿是否主次分明,中心突出,有无透视错误,省略不必要的细部。

2,着色:(教师示范)

①颜色排放应有规律,可按柠黄、土黄、朱红、大红、赭石到浅绿、深绿、浅蓝、深

蓝、紫色排列,便于分清色的冷暖及明度的

区别。

②着色先涂天空,接着涂地面,然后从远景画到近景,远景要概括地画,为要突出

主体楼房和街道的特色,应该认真细致刻划。

⑧如果是线描作业,则要求线条流畅,注意疏密对比,丰富层次,根据景物特征,运

用不同的线条去表现。

三、继续带队到选定的地点绘画,教师辅导。

四、约余下12分钟时,带学生回课室凭记忆进行整理。

五、张贴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议,表扬优秀作品。指出风景写生,一要选好景,搞

好构图,二要有主次,注意画准透视。

教学建议

1.教学中教师要作完整的画法示范,也可以按两节课分部示范。让学生看到选景、构

图、打稿、着色到完成的全过程。

2.要在讲课、示范中教会学生怎样概括

表现远景、怎样刻划主体。

有趣的纸人(制作)-课时

教材分析

在纸圆锥上通过加添局部造型,运用绘画、剪贴的装饰手段,便可以制成一个活泼

有趣的纸人。制作锥形的纸人,要启发学生在纸锥上想办法,发挥创造力,制作多种

样的形象,使之更丰富更有趣,我国的民间工艺有很多艺术精湛而有趣的人物工艺品,

教学过程中结合讲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制作纸人,先要制作纸锥。纸锥的做法:1.用圆规根据大小需要画出圆圈。2.若要

纸锥下底口径大,则以圆的半径为准裁去30'角的扇形,粘合切口即成。切去部分多,

锥就成高瘦、苗条形;切去的部分小,则纸锥成肥胖或健壮形。3.粘贴成纸锥。接着

挥想象,在纸锥上绘制各类人物脸谱:如古代武将(参照京剧面谱)、小姐、小丑、少

民族等。一般在锥体的顶部绘脸部,其余部分做衣服,还可添加双手及头饰,使之形

更生动。

教学目的

1.通过制作有趣的纸人,培养学生对纸工制作的兴趣。

2,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及设计意识,使手、脑、眼协调发展。

教学重难点

用厚纸制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加添饰物制成一个有趣的纸人。

课前准备

1.制纸人范作三五个,收集民间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有趣人物工艺作品若干件,及圆

锥体展开图一幅。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