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A、夏朝的建立B、商朝的建立C、西周的建立D、秦朝的建立答案:C解析:西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标志着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夏商两朝为奴隶制社会。2、我国古代的“百家争鸣”主要发生在哪个时期?A、战国时期B、秦朝C、西汉D、东汉答案:A解析: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的一种思想文化现象,各种学派纷纷涌现,互相辩论,促进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繁荣。3、题干: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是为了()A.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B.推动民主政治,实现和平建国C.确立中共的领导地位D.解决土地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答案:B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旨在推动民主政治,实现和平建国。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确立了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等原则,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A选项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C选项与会议的主要目的不符,D选项虽然涉及民生问题,但并非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因此,正确答案为B。4、题干:以下关于我国三大改造的表述,正确的是()A.改造的对象是城市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B.目的是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时间跨度为1953年至1956年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C解析:我国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时间跨度为1953年至1956年,C选项正确。A选项只涉及了其中的一部分,B选项虽然部分正确,但并非三大改造的唯一目的,D选项与三大改造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C。5、题干: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埃拉托斯特尼C.普鲁塔克D.塞涅卡答案:A解析:希罗多德(Herodotus)是古希腊的著名历史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历史之父”。他的作品《历史》是西方历史学的开山之作,详细记载了古希腊与波斯之间的战争。6、题干:以下哪场战役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A.克里米亚战争B.美西战争C.日俄战争D.滑铁卢战役答案:C解析:日俄战争(1904-1905年)是日本和俄罗斯帝国之间为争夺远东利益而爆发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导火线之一,因为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克里米亚战争、美西战争和滑铁卢战役都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战争指导原则是()A.短暂的、速决的、进攻的B.长期的、持久的、防御的C.长期的、持久的、进攻的D.短暂的、速决的、防御的答案:B解析: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长期、持久的战争,必须坚持防御为主、持久战为原则。这一战略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8、题干:以下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B.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命运D.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将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答案:D解析:《共产党宣言》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将导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加剧,而非联合。其他选项A、B、C均正确地反映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9、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希罗多德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赫罗多德答案:A解析:希罗多德(Herodotus)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历史学的奠基人,因此被誉为“历史之父”。他的著作《历史》详细记录了希腊与波斯之间的战争,是西方历史学的重要文献。10、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商汤灭夏B.周武王伐纣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商汤灭夏和周武王伐纣是夏商周时期的重大事件,而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是西汉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1、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完成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正确答案为C。12、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A.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B.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台湾、香港、澳门的资本主义制度C.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D.中央政府派驻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根据“一国两制”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行政长官是特别行政区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非中央政府派驻。因此,错误选项为D。13、题干: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唐朝的《千金方》是后世医学的重要著作B.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书籍大量生产C.元朝的郭守敬编制了《授时历》,对后世天文学发展影响深远D.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答案:C解析:A选项,《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而非后世医学的重要著作;B选项,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昇发明的,而非宋朝;D选项,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但并未直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C选项,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是元朝天文学的重要成就,对后世天文学发展有深远影响,故选C。14、题干: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民主观念的普及,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D.使得中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答案:D解析:A选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符合史实;B选项,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符合史实;C选项,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观念的普及,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符合史实;D选项,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但并未使中国完全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因此选D。15、题干: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共有130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C.《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D.《史记》中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答案:D解析:《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有130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由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其记载的历史起自黄帝,止于汉武帝,而非仅限于汉武帝,因此选项D描述不正确。16、题干:以下关于《资治通鉴》的描述,正确的是:A.《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所著B.《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C.《资治通鉴》共有130卷,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D.《资治通鉴》主要记载了从周朝到元朝的历史答案:A解析:《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所著,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共有294卷。选项B、C、D描述均不正确。《资治通鉴》主要记载了从周朝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而非仅限于周朝到元朝,因此选项A描述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时期,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吸引了众多外国商人和使节前来交流。长安城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材料二:宋朝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这些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三: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和海上实力。材料四:清朝时期,我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仍有许多爱国志士为民族独立和富强而奋斗,如林则徐、孙中山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答案】特点:1.政治稳定: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等时期,我国政治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经济繁荣:唐朝、宋朝、明朝等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之一。3.科技创新:宋朝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发明创造,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开放交流:唐朝、明朝等时期,我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促进了国内外的经济、文化、宗教交流。影响:1.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2.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开放交流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3.增强了国家实力:经济的繁荣为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增强了国家的实力。4.为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尽管清朝时期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此期间,我国仍有许多爱国志士为民族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为近代化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要求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首先,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出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特点;其次,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得出宋朝时期科技创新的特点;再次,根据材料三,我们可以得出明朝时期开放交流的特点;最后,根据材料四,我们可以得出清朝时期民族抗争的特点。在影响方面,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世界文明进程、增强国家实力、为近代化奠定基础等影响。第二题【题目】分析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夫子所以不可为名,薄于利者也;可谓士于仁矣,未可以为仁也。仁者必有勇,有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卫灵公》【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请解释孔子对“仁”的理解及其与“勇”的关系。【材料二】“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唐太宗《贞观政要》【问题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简述唐太宗李世民的历史地位及其治国理念。【解答】【问题1解答】孔子认为,“仁”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的道德品质,它不仅体现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还要求个体在行为上能够做到勇敢无畏。然而,孔子同时也指出,虽然勇敢的人可能具备某些道德素质,但仅有勇敢并不能完全体现“仁”。真正的“仁者”应当是既有勇气面对困难,又能以仁爱之心待人处事的人。【问题2解答】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之一,其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期。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减轻赋税、整顿吏治、发展科举制度等,使得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政治清明。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治国理政不能仅靠一时之功,而是要持续不断地努力,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以防止“功成而德衰”。【解析】对于【问题1】,考生需要理解《论语》中的相关章节,把握孔子关于“仁”的定义以及它与其他道德品质之间的关系。对于“勇”与“仁”的关系,考生应该能够阐述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问题2】,考生不仅要熟悉唐太宗的基本史实,还需要理解其治国理念背后的哲学思想和社会背景。通过材料二,考生应能提炼出唐太宗对于统治者的道德要求,以及如何维持长期的稳定与发展。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中国东北,建立了傀儡政权“满洲国”。1932年,中国共产党在沈阳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等民族英雄。材料二: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根据材料一,简述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活动及其意义。(2)结合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答案:(1)活动: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意义:牵制了日本大量侵略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2)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四题题目:分析下列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