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共享发展报告_第1页
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共享发展报告_第2页
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共享发展报告_第3页
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共享发展报告_第4页
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共享发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共享发展报告○教育专业委员会课题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验表明,都市圈所具有的极强的经济吸引力与辐射的特性,是推进城市一体化和发挥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自2007年5月杭州经济都市圈建设的启动,为打造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长三角都市经济圈“金南翼”拉开了序幕。而加强杭州都市经济圈内教育事业的合作与共享,实现教育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对提升区域内城市文化品位、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和科技竞争力等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有着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一、杭州都市圈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分析2010年,杭州都市圈依托长三角经济圈,凭借优越的发展区位、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富有活力的体制环境,杭、湖、嘉、绍四地国民生产总值12346.3亿元,占浙江省的45.7%;地方财政收入1138.67亿元,占浙江省的48%。从产业结构看,杭、湖、嘉、绍四地已形成湖、嘉、绍三地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杭州地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等产业结构错位发展的态势。杭、湖、嘉、绍作为土地资源和能源相对匮乏的资源寡地,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经济结构都获得显著发展,正是得益于四地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来崇文重教,人文荟萃,注重教育优先发展,及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一)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分析显然,杭州都市圈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四地教育合作与发展存在着紧密的依存与互动关系。一方面,杭州都市圈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和促进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及教育环境的优化为都市圈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推动都市圈内文化的传承和弘扬。1.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已为杭州都市圈四地政府所共识。而科教兴市是建教育强市的必由之路。为此,杭、湖、嘉、绍四地都将建成优质均衡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作为2015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表1)。表12015年杭州都市圈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学前三年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主要人口受教育年限(年)杭州市98%99%99%以上58%11.5嘉兴市99%100%99%50%10湖州市99%100%96%56%10.5绍兴市98.5%100%99%55%11数据来源:杭、湖、嘉、绍四地“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2.教育经费投入和办学规模。杭州都市圈四地共同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城市化发展的现状。杭、湖、嘉、绍四地教育同样面临完成学校布局调整和薄弱学校改造后,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从跨越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转型的共同问题。表22011年杭州都市圈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经费总投入(千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千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投入比例杭州市192683581237990964.25%嘉兴市7790100483697362.09%湖州市4648631285542661.43%绍兴市9103391522020657.34%数据来源:《2010年浙江省教育经费统计资料》。表32011年杭州都市圈办学规模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高等教育园数生师比学校数生师比学校数生师比学校数生师比学校数杭州市97016.92:140917.63:131712.75:15022.74:16嘉兴市29818.63:120419.22:115713.72:12923.13:110湖州市17618.59:113318.92:112613.82:11520.61:14绍兴市68218.58:141620.48:118714.58:12426.46:16资料来源:杭、湖、嘉、绍四地教育局。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杭州都市圈四地进一步完善各级教育经费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强化各级政府办学的责任,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逐年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努力做到“三个增长”、“两个提高”。通过“示范性强镇”创建、“校安工程”和教育信息化“校校通”等工程实施,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和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形成结构合理,优质教育资源较多,富有活力的教育体系。但从表3可以看出,四地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师比普遍偏高,实施多元而个性化的教育是四地教育未来发展共同面临的,需通过机制和体制创新解决的问题。3.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关系到各地的教育质量。从表5、表6看四地教师学历合格率较高,加大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是四地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表42011年杭州都市圈基础教育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高中职杭州市99.70%99.98%99.76%99.14%94.85%嘉兴市99.13%99.93%99.71%99.23%93.25%湖州市98.76%99.89%99.69%98.79%95.13%绍兴市99.90%99.98%99.87%99.55%94.65%资料来源:杭、湖、嘉、绍四地教育局。表52011年杭州都市圈基础教育阶段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数(单位:人)正高级副高级特级教师杭州市169485194嘉兴市——448944湖州市——210925绍兴市——546355资料来源:杭、湖、嘉、绍四地教育局。4.教育亮点。教育关乎民生,亦关乎区域发展潜力。毋庸讳言,政府对教育发展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又要不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如何更好地把握教育效率发展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张力,是杭州都市圈教育发展面临的两大主题。杭、湖、嘉、绍四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教育财政成本分担”、“教育结构优化”、“薄弱学校改造”、“城乡教育互助”等教育制度创新,初步构建了社会化、开放式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了都市圈内教育从跨越式发展走向内涵式发展。表6杭州都市圈近年教育发展亮点例举教育亮点/制度创新地区均衡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杭、湖、嘉、绍助学、奖学工程城乡教育一体化校舍安全工程名校集团化工程杭、湖、绍公民并举发展学前教育农村教育“三个倾斜”策略中职学校跨地域招生杭、绍城乡协同发展联盟中招中考制度改革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同城同待遇杭优质普通高中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杭、湖、嘉、绍职业教育内涵提升工程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高教园区建设杭、绍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绍校园安全管理常态化模式优秀社区计划嘉现代学校制度成人双证制教育杭青少年第二课堂课外教育(二)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条件分析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杭州都市圈四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目标。随着杭、湖、嘉、绍四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教育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对教育多样性、选择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人才规格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虽然杭州都市圈四地基本普及了15年基础教育,但面对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对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理念的追求及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中衍生的教育问题,需要四地合作发展。1.杭州都市圈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为教育合作提供了可能性。杭州都市圈的经济建立在内部严密的组织和分工合作基础之上,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域分工合作网络。其标志是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联系便捷,专业化功能区遍布,生态环境良好,分工合作有序,经济运行高效。因此,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处于先导地位的教育事业也必然走向合作。杭州都市圈内各地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发展良好。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市积聚了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具有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在教育合作方面可以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四地在基础教育方面也拥有较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且杭州通过名校集团化,在基础教育制度创新和均衡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杭州都市圈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为教育合作共享提供了必要性。杭州都市圈四地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方面可以互通有无;四地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可以通过巡回示范课等拓宽受益面,促进更多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政策、信息平台的共建可以更好地促进各地的教育事业发展。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加速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教师教育培训力度,改革考试制度,推进素质教育,政策、信息平台的共建共享可以互相借鉴,提高工作推进的效率。3.杭州都市圈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很高的积极性为教育合作提供了可行性。通过多次交流,四地的教育行政部门都有强烈的“机遇共抓、数据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意识。杭州都市圈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年都召开一次碰头会,制订都市经济圈教育发展与合作计划,在教育规划与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教育科研与学科建设、教师培训与“名师论坛”、职业教育与校企合作、第二课堂与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方面陆续开展教育合作。并形成四地相互通报、共同协商、有序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杭州都市圈推进教育合作共享的运行机制及路径杭州都市圈四地地域相邻、文化相融、经济社会联系紧密。四地经济合作的纵深推进,需要文化教育的有序互融,促进都市圈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互补共享。而对“优质、均衡”教育发展模式的共同理解,是四地教育合作的基础。通过四地优势教育资源的流通及优秀管理经验的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杭州都市圈内教育资源流通达到动态均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服务杭州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是四地对“优质教育”的共同追求。(如图1)杭州都市圈优质教育杭州杭州都市圈优质教育杭州湖州嘉兴绍兴优势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图1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交流模型(一)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发展的运行机制要保证杭州都市圈内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可持续进行,需要建立“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发展理念和运行机制。“共赢”的利益共享机制不仅仅是一种分配机制,更是不同行政主体合作促进机制,是都市圈内教育资源配置中各有关主体动态合作、高效运行的重要推进器。杭州都市圈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共同规划教育蓝图,共同创建教育品牌,共同探寻教育大计,实现教育优势互补”为宗旨,根据《杭州都市经济圈发展规划》,按照“积极推动、有机融合、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构建了杭州都市圈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教育发展与合作联席会议为协调组织,制订推进教育合作的工作章程,搭建了各类教育合作平台,加强沟通协调,联手打造强势教育体系,促进杭州都市圈教育的科学协调发展。(图2)杭州都市圈教育专委会育专业杭州都市圈教育专委会育专业委员会决策组织杭州都市圈教育专委会秘书长会议协调组织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工作章程合作章程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项目合作平台图2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运行机制1.成立推进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协调组织杭州都市圈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以及教育资源禀赋的互异性,需要都市圈内各地和辖区内政府的主动介入,成立官方协调组织。通过协调组织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协调,使得都市圈内参与活动的主体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合作,形成都市圈教育资源网络。(1)杭州都市圈教育教育专委会。杭州都市圈四地以共同推进本地区教育规划、教育法治、教育管理以及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组织实施合作共建项目,推进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为目的,由杭州市教育局牵头,会同湖州、嘉兴、绍兴三市,建立杭州都市经济圈教育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四地教育局主管领导及业务处室负责人组成,专委会联席会议主任委员由四地教育局局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分管副局长担任。联席会议实行轮值主持制,执行主席由四地教育局长轮流担任,任期一年,负责召集承办当年教育发展与合作联席会议年会,牵头制定当年工作计划,负责协调当年工作计划的组织实施,与下任联席会议执行主席商定下届年会日期。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由四地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共同主办,轮流承办”原则举办。并根据议定事项设立合作组,由合作组负责具体推进事宜。联席会议设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浙江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中心等方面的资深专家,就区域内的教育规划、教育改革等项目进行前瞻性研究和科学论证。(2)杭州都市经济圈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会议。为进一步加强协调,做好杭州都市经济圈教育合作的各项工作,每年召开一次秘书长会议,负责落实联席会议的决议事项,协调都市圈教育专委会的日常工作。2.制订推进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的工作章程。为促进都市圈内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规范都市圈内各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和确立都市圈教育合作的目标、内容、途径、手段等,将都市圈合作地各主体的权力与义务明晰,于2009年订立了《杭州都市圈教育专业委员会工作章程》,确保杭州都市圈内各地的教育合作活动有序而顺利开展。3.搭建杭州都市圈内各类教育合作平台。从杭州都市圈教育发展的现状看,四地在教育信息交流、教育教学交流、教育问题探讨等方面具有合作交流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打破四地的行政区域限制,搭建推进教育资源优化共享的平台。(1)搭建教育基础设施共享平台。对于有资源利用价值的、共享性较高的基础设施,如图书馆、校外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实现共享,提高教育基础设施的整体利用效率。(2)搭建教育教学交流平台。教育教学活动是教育合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四地对教育热点问题的探讨、教师教学展示、教育管理经验交流等形式,充分挖掘都市圈内教育教学潜力,发挥其最大价值。(3)搭建教育问题研究探讨平台。2011年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纷纷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杭州都市圈四地就规划的制定和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深入交流和讨论。杭州都市圈内经济社会的转型,必定带来教育发展模式和格局的变化。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共性的教育发展问题。通过热点问题探讨、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等形式,共同促进四地教育发展。(4)搭建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2009年10月28日,由杭州市教育技术中心牵头,设计并建成杭州都市经济圈教育(二)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发展路径都市圈教育合作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共建教育品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先导,以“共享都市圈优质教育”为主题,搭建交流平台为主线,以“共赢”为动力,促进杭州都市圈内各地教育发展水平的共同提升。自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活动开展以来,四地对开展合作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了诸多探索,以推动都市圈内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路径一:杭州都市圈内教育理念互融理念与观念是一切改革的源泉与出发点。教育发展理念是否有前瞻性,将决定教育发展的走向与路径;解决教育内部矛盾的理念是否得当,将决定教育发展的纵深程度与力度。基于此,杭州都市圈通过举办各类研讨会和论坛,实现都市圈内教育理念的互融。(1)举办高端论坛。每年金秋举办的“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作为杭州西博会的注册项目,已成为杭州教育的一大品牌。“中国名师名校长论坛”围绕教育发展趋势,精心选择论坛主题,邀请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体成员参加以“教育改革与创新”、“新中国教师教育60年:理念的转变与模式的创新”、“当代中小学校长的使命与责任”、“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与质量提升”等主题论坛。此外,杭州都市圈还组织校长参加“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论坛成为各地分享区域教育改革经验与模式,搭建区域教育深度对话的渠道与平台。(2)举办专题论坛。特殊教育研讨会、中职学校校长论坛、都市圈学前教育论坛等专题论坛的举办成为探讨教育发展热点和解决方略,商谈教育发展大计的一个平台。(3)开展专题与课题研究。合理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中小学教师干部培训资源的合作共享机制,以供更大范围研训的推广与借鉴,为区域或者更大范围推行课程改革积累经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因此积聚区域间的优质培训资源,联手培养骨干校长、骨干教师的“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合作共享机制实践研究”课题应运而生。路径二:杭州都市圈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杭州都市圈四地拥有较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教育发展各有特色。教育资源在数量、质量、分布、流动和开发潜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将各地的“优势”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补和共享,是杭州都市圈四地的共同目标。(1)特殊教育领域教育教学合作。杭州聋人学校向湖州市招生、杭州都市经济圈特殊教育研讨会、聋校学科教研活动、聋校校长、骨干教师教学研讨会等活动全面开展,有效促进了四地特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2)学校合作共同体建设。2010年,以杭州高级中学和安吉中学结成互助共同体为代表的基础教育学校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两地学校共建、教师交流、学生互动进入实质性阶段。(3)区域教育合作协议。2010年,安吉与西湖区教育部门签订教育全面合作协议,主要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学校结对共建、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四个方面和建立教育合作工作机制、互派干部交流学习、举办校长论坛、开展友好学校结对活动、组建跨地区教育共同体、加强教科研合作、加强两地学生互动交流等10项措施等具体内容,协议为两地教育合作不断走向深入作出了许多制度性的安排。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双方互派学校管理干部交流学习,组建4对以上的友好学校,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教师交流研讨活动和1次学生联谊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中小学生“走近西湖亲近竹乡”活动等。逐步使两地教育合作从行政推动走向双方学校共同融入,合作内涵从单纯教学交流推进到双方合作的更广领域。(4)浙派名师教学展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课程改革的生力军。杭州都市圈拥有优质师资资源,如西湖区就有建特级教师工作室21个,首席教师工作室80个。为在教育合作中能发挥两室在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方面的作用,杭州都市圈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举办名师课堂展示活动,鼓励名师走出去,展示浙派名师的个性和风采,在帮助对方同时实现自身的不断完善与进步。(5)共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资源。杭州都市圈共同编制《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地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指南》,并印刷了3000册《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地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指南》发放给学生,探索都市经济圈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资源共享机制,为四地青少年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路径三:杭州都市圈内优势教育项目共创随着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项目的深入,对资优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深层次问题的探讨成为杭州都市圈教育探讨的热点话题。(1)共同打造杭州都市圈名师工作室。杭州都市圈四地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名优教师,其中特级教师就有三百多名。四地成立了杭州都市圈名师工作室,探索杭州都市圈内教师培训模式,共同研讨教育教学问题。(2)组织首届长三角学生社团领袖论坛。为积极响应长三角地区教育联动发展战略,加强长三角地区学生社团的校际交流与合作,搭建长三角地区青少年相互学习,增进友谊的平台,探索中学生社团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使命,2011年5月28日(3)组织首届杭州都市圈优秀学生干部夏令营。2012年将举办首届杭州都市圈四地优秀学生干部夏令营,促进杭、湖、嘉、绍地区优秀学生干部的交流和学习,增进四地青少年学生的友谊,加强四地共青团、学生会工作。路径四:杭州都市圈内优秀教育品牌引领杭州都市圈集结了一批信誉高、品质好的教育资源。杭州名校集团化的推进也为教育品牌的建设和扩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名校集团化及其派生模式作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形式在杭州都市圈内得到了有效推广。(1)高校与地方合作办学。为发挥杭师大在师范教育领域的优势,推动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杭师大与桐乡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设杭师大附属桐乡市实验中学。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在附属品牌、教学科研、教师教育基地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杭师大依托附属桐乡市实验中学的桥头堡作用,布局嘉兴地区,拓展在当地的教育和其他领域的各项合作,提升杭师大在当地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实施服务社会的使命。(2)优秀教育品牌辐射杭州都市圈。杭州崇文实验学校的新班级教育模式已经研究了近10年,它涉及课程设置、教学协同、家校合作、学生评价等各个方面,成为杭州教育的品牌。2011年德清莫干山外国语小学和杭州崇文实验学校结合而成的杭州市崇文新班级实验小学,实现杭州都市圈优质基础教育和杭州先进学校的接轨办学和资源共享。(3)优秀科研成果向杭州都市圈推介。2011年6月3日三、杭州都市圈教育合作的未来展望杭州都市圈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地带,全面加快杭、湖、嘉、绍四地的同城化进程,促进四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互补共享,是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然而,要促进杭州都市圈内四地教育在更高层次是上的融合,要利用好杭州都市圈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已开展的合作项目,推进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提高利用率。(一)进一步建立杭州都市圈教育深度合作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县为主”的教育发展模式。在现有的政绩评价机制和激励制度下,地方利益成为地方政府的必然主张。因此,在教育改革发展已进入深水区的情势下,杭州都市圈要有破解行政分割导致的协调困难的勇气,建立畅通的资源建设渠道,共同探讨目前困扰教育发展的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升学考试制度、教师流动制度等方面的难题。可开展诸如杭州都市圈内校长异地培训和挂职机制等教育领域深度合作项目,真正实现都市圈内教育良性发展。(二)利用杭州都市圈地域文化优势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讨杭州都市圈文化同根同源,文化氛围浓厚。而区域教育文化也需要地域文化的滋养。文化作为传统承传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长期积累的产物,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成的,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一个学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同时,以民营经济发展和R&D投入见长的杭州都市圈在充分调动区域内经济组织要素的积极性,理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