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寓言四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积累词语,理解“庇护、添头"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相关文学常识。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从不同的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你们能想到哪些寓言故事呢?(学生回答,如《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等)今天,我们将学习四则寓言,看看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二、了解作者、作品

作者简介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奴隶出身,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伊索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极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他的故事大多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作品简介

《伊索寓言》原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

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三、指导朗读,读顺词作

字音字形

庇护(bì)爱慕(mù)雕像(diāo)较量(liàng)喇叭(lǎ)粘住(zhān)

词语释义

庇护:袒护,保护。

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虚荣:表面上的光彩。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凯歌: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找一找赫尔墨斯下凡的目的,概括与雕像者发生的三次对话。

明确:赫尔墨斯下凡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他与雕像者的三次对话分别是:问宙斯雕像的价格为一个银元;问赫拉雕像的价格还要贵一点;问自己雕像的价格算添头白送。

赫尔墨斯下凡的目的展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明确:展现了他爱慕虚荣的性格。

他为什么最先挑选宙斯和赫拉的雕像问价,他是怎样想的?

明确:他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赫尔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

明确:不一样。第一问是探询,内心比较平静;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自以为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赫拉雕像价格低,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你认为赫尔墨斯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赫尔墨斯是一个爱慕虚荣、自视甚高的人。

从这则寓言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明确: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

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明确:蚊子向狮子发起挑战,并战胜了狮子,后来却被蜘蛛网粘住。

找出蚊子挑战狮子的描写,蚊子和狮子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蚊子“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勇往直前。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脾气狂躁。

蚊子能打败狮子在于它很好地分清了敌我双方的优势与劣势,懂得扬长避短,勇敢自信地针对敌人的弱点进行进攻。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并能够取胜,这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面对强手和困难,要有自信,毫不退缩,勇往直前。同时,要善于分析问题,学会扬长避短。

找出蚊子和蜘蛛之间的描写,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胜败转化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蚊子“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跌落蜘蛛网中是因为它得意忘形,骄傲自满,被胜利冲昏头脑,结果撞上了蜘蛛网。胜败转化的关键在于蚊子能否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

从这则寓言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明确:①取得一点成绩之后不能得意忘形,要谦虚谨慎,保持清醒,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②要战胜对方必须知己知彼,善于分析问题,学会扬长避短。③面对强手和困难,要有自信,毫不退缩,勇往直前。④面对困难,要学会冷静,不要狂躁。

比较这两则寓言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1)同: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2)异: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把神当做人来写,《蚊子和狮子》则采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②《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蚊子和狮子》主要运用语言、动作描写。

五、课堂小结

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赫耳墨斯有“权力”,蚊子打败了狮子。它们的共同弱点是:爱慕虚荣,骄傲自满,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向我们发出警示。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感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中国古代的两篇寓言《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

二、了解作者、作品

《穿井得一人》

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约公元前239年)。

全书共26卷,分为12纪、8览、6论,共160篇。此书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顾法、墨、名、农各学派学说,后人称它为“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杞人忧天》

作者作品

《列子》又称《冲虚真经》,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即列子)所著,是道家重要典籍。

全书共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共一百四十章。

列子,名御寇,道家学派杰出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列子》,其中寓言故事百余则,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

三、指导朗读,读顺课文

字音字形

溉汲(gàijí)中伤(zhòng)躇步(chú)跐蹈(cǐdǎo)shì然(qǐ)

杞人忧天(qǐ)天崩地坠(zhuì)舍(shì)

重点词语

(一)古今异义

①及其家穿井

古义:挖掘,开凿。今义: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

②国人道之

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③奈何忧崩坠乎

古义:为何,为什么。今义:怎么办。

④有所中伤

古义:伤害,受伤。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⑤因往晓之

古义:开导。今义:知道。

⑥积块耳

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二)通假字

①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释”,解除、消除。

②身亡所寄

“亡”,同“无”,没有。

(三)成语积累

①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②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四、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明确: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浇田、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明确: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挖水井得到一个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明确:有人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丁氏挖水井得到一个人。”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明确:宋国的国君让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明确: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梳理本则寓言结构。

明确:开端(起因):宋之丁氏,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发展(经过):误传: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结局(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穿井得一人》这则故事为何会出现分歧点?

明确:分歧点在于“宋之丁氏"和“传之者”对“穿井得一人"的理解不同:“宋之丁氏”的意思是打井后得到了一个空闲的劳动力;“传之者"则理解为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为什么会造成“穿井得一人”的谣传?

明确:①丁氏对此表述不清楚;②“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出去;③“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传愈广。

从不同角度探讨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告诉我们:①从丁氏的角度:表达必须准确,避免产生歧义;②从“有闻而传之者"角度:不要轻信流言,不要传播未经考查的言论(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③从宋君的角度: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明确: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明确: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明确:那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明确: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其人曰:“奈地坏何?”

明确: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明确: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明确: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梳理寓言《杞人忧天》结构。

明确:故事起因:有个杞国人担心:有一天天崩地陷,自己没有地方可以依靠,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故事发展:有一个热心人听说此事去开导杞人;

故事结局:杞人的担心没有了。

“杞人”为何会有忧天地崩坠的想法?如何看待其人物形象?

明确:(1)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①把天空看作一块大石板一样的物质,因而担心它碎裂崩塌;②忽视了祖辈的生活经验,为一件从未发生的事而操心。(2)人物形象:①消极角度:他是一个毫无根据地瞎担心、患得患失的人;②积极角度:他是一个敢于怀疑、敢于探究、勤于思考的人。

“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他的解释科学吗?对其如何评价?

明确:由表及里,化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热心肠的“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寓言中两个“喜”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前一个“喜"表现了杞人内心的担心解除后的放心、喜悦心情;后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