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读写并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学生通过朗读与赏析,深入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3.学生能够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4.学生体会中华儿女的精神和意志,培养爱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赏析其形象。

(2)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2.难点:

(1)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白杨树表达情感和思想。

(2)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欣赏过许多植物的风姿,比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竹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梅的倩影,“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中柳的风韵。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不同的树——白杨树,看看它有怎样的特点和魅力。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散文《白杨礼赞》等。2.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

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并侵犯我方根据地,日寇更是对我方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坚持抗战。茅盾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

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从当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是用笔表达了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

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字音教学

1.展示字词:

开垦(kěn)虬枝(qiú)倦怠(dài)婆娑(suō)

晕(yùn)圈倔(jué)强秀颀(qí)无边无垠(yín)潜(qián)滋暗长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

不折不挠(náo)旁逸斜(yì)出纵横(zòng)决荡锤(chuí)炼

2.讲解字词: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犹豫。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恹恹欲睡:形容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的样子。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

四、整体感知

1.提问:文章多次写到“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要赞美白杨树",这样写是不是略显重复

明确:不重复。“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这些语句贯穿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线索,反复出现更能强调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提问:全文基本都在写白杨树,但第二段却写高原的山峰和麦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象,交代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用“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词语描绘出高原色彩分明、辽阔平坦的特点,用“雄壮伟大”来形容高原,

这些都是褒义色彩的词语,正衬出白杨树的傲然挺立;同时,作者感受到高原的“单调",但有了白杨树就不显单调,这是反衬出白杨树的独特。这样的描写为白杨树的出场铺垫、蓄势,烘托出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氛围。

2.提问: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里

明确: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三个方面。

生长环境:白杨树生长在黄土高原,那里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呈现出雄壮伟大的景象。

外部形态:干笔直、绝无旁枝;枝笔直、紧紧靠拢;叶片片向上;皮光滑淡青色。

内在气质: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团结、坚强不屈、力求上进。

五、深入研读

1.提问: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的

明确:作者用“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词语描绘出黄土高原色彩分明、辽阔平坦的特点,用“雄壮伟大”来形容高原,给人以壮阔的感觉。同时,作者也提到了高原的“单调",为白杨树的出现做了铺垫。

2.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白杨树的外部形态的

明确:作者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外部形态。干是“笔直的”“绝无旁枝";枝是“笔直的”“紧紧靠拢";叶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皮是“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些描写突出了白杨树的挺拔、整齐。

3.提问:作者如何展现白杨树的内在气质

明确:作者通过“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段话,先抑后扬,突出了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它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具有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团结、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品质。

六、象征手法探究

1.提问:文章第七段中四个“难道”句是什么句式要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四个“难道"句是排比、反问句式。第一个“难道”句,引导我们把白杨树与

人联系起来思考,由树及人;第二个“难道"句,引导我们把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句,进一步把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与敌后傲然挺立的抗日军民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句,点明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2.提问:四个反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不可以调换一下顺序

明确:不能调换顺序。作者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反映了一层更比一层深的含义,连贯紧凑,引导读者去思考,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

3.提问:把“四个难道”改成陈述句,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明确:改成陈述句后,语气变得平淡,无法像原句那样层层深入地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也不能展现出气势充沛、酣畅淋漓的效果。原句四个反问构成排比,更能突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白杨礼赞》这篇文章,了解了作者茅盾的相关信息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通过对文章的研读,我们感受到了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以及它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象征手法,明白了作者通过白杨树象征了北方抗日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5-8段。

2.思考白杨树还可以象征什么,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白杨礼赞》,谁能说说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三个方面。生长环境在黄土高原,雄壮伟大;外部形态干笔直、枝靠拢、叶向上、皮光滑;内在气质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

2.提问:文章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

明确: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白杨树来象征北方抗日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二、写作手法分析

1.首尾呼应,反复强调

提问: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些语句中“不平凡"贯穿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线索,反复出现的情感表达,让我们更加直接体悟到作者对白杨的礼赞,与标题相呼应。

2.由整到分,层层递进

提问:请大家分析课文中描写白杨树的段落,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由整到分,层层递进的手法的。

明确:例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段话先总括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外貌形态基本特征,然后自下而上地观察白杨树的“干”“枝"叶”,由平视而仰视,突出白杨树的高大,最后视线拉回到“皮",给白杨树穿上一件富有光泽和色彩的外衣。从整体到局部再聚焦特写的写法让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跃然纸上。

3.欲扬先抑,波澜起伏

提问:文章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中“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是指按下、贬低。这种手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本文中,欲扬先抑的手法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了白杨

树的精神风貌。

4.巧用对比,凸显特征

提问:在第九段中,作者将楠木和白杨树做比较,目的何在

明确:楠木是“直挺秀颀”的,但它没有白杨的坚定与不屈。楠木象征着与白杨对立的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在文章结尾写楠木的目的就是把楠木和白杨树做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表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在结构上与开头呼应。同时,也增加了对反动派的无情嘲讽。

三、托物言志探究

1.提问:回顾课文,再次思考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明确:白杨树象征着英勇不屈的广大抗日军民。白杨的精神——伟岸、正直、质朴、坚强不屈、傲然挺立、守卫家乡、力求上进;北方农民的精神——严肃、坚强不屈、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紧密团结、力求上进。结合特定的写作背景,得出白杨树象征着英勇不屈的广大抗日军民。

2.提问:《白杨礼赞》中作者是如何建立起白杨树和北方广大抗日军民之间的联想的

明确:作者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气质,如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片片向上的叶、光滑的皮,以及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的品质,与北方农民和抗日军民的精神品质相联系,从而建立起联想。

3.提问:托物言志的写法结构是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的写法结构一般为:开头引出物;托物,即描写物,包括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点和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精神;言志,即由物及人升华主旨,包括由物到人、由人到人的精神、由人的精神到人生感悟;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四、语言风格赏析

1.提问: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语言具有阳刚、雄壮的特点。作者把白杨树放在西北高原这一阔大、粗犷的环境中来写,突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强调其“像哨兵似的"傲然”耸立的形象给自己带来的震撼;描绘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笔直"紧紧靠拢”“努力向上"不折不挠”,强调精神,重在神似;直抒胸臆,表达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词语的选用阳刚、大气,长短句结合,富有节奏感,感叹、反问、排比等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2.提问: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例如,“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白杨树比作“伟丈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特点。又如,“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