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人士大夫在诗词中常表期待归隐田园和山林之意,而诗词中也常言向往寄身江海。但不同于归隐田园的躬行实践,诗人的江海余生,侧重彰显漂泊中的自由洒脱,是对“生活在别处”的浪漫想象。首先,“江海”作为常见意象,除实指江河湖海外,也表心胸开阔、才情过人之意。当江海表隐逸之情时,最典型的表达是终老江海。这非文人骚客的独有想象,孔子就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因失意而欲退隐是文人常态,但终老江海中更重洒脱之意。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便非常典型,因遭遇挫折而想扬长而去。另一范例是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李白与苏轼的想象潇洒且快意,这固然与两人性格有关,但即使柳宗元也曾言“幸因解网入鸟兽,毕命江海终游遨”。显见诗人的江海余生不仅意欲逃离尘劳,更期待寄身江海后的超脱。在这类想象中,“江海”常与“五湖”结合。越王复国后,因其“可与履危不可与安”,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李白尤爱此典,翩然而去的范蠡,实现了他“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理想。范蠡“乘轻舟”而去,故“小舟”“扁舟”也是高频意象。“扁舟”虽自由,却只够容身,不能如陶渊明所言“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但驾扁舟于江海间,不再附着权力体系,也不留恋私人情感。诗人想象“寄余生”的“江海”,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水域,不论人生失意还是功成身退,都能于其中彻底远离尘世纷扰。其次,将江海余生与归隐田园相较,更能显其差异。固然二者都意在脱离仕宦尘劳,不再被其束缚,从而掌握人生自主性。且从可行性言,似乎都可付诸实践。但江海余生中,不论是“江海”“五湖”还是“扁舟”,都非具象所指,也非实际规划。以苏轼为例,他多次表示人生远景是和苏辙“归田”,其言“老去归田只此身”,又说“归田计已决”,后来苏轼也确实在宜兴买地。所以归田操作性强,也不乏陶潜般的践行者。再看“江海寄余生”,则更像是江边那个寂静深夜里倏忽而至的念头,只是暂时忘却营营。即使“归田”也处于想象或设想阶段时,与想象江海也不尽相同。归田想象中常言及农事生产与乡居日常。陆游言“寓世极知均醉梦,余生只合老耕桑”;庾信则言“务农勤九谷,归来嘉一廛”。归隐田园指向避世,但生活居所和行踪依然有迹可寻。而想象江海余生时,生活气息并不浓郁。即使涉及细节,仍重在诗意化,如苏轼“余生寄叶舟。只将菱角与鸡头。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苏轼想象在小舟上食用菱角鸡头,感受明月相照。可见江海余生的日常只是诗意想象的载体。虽然田园牧歌和真实农事生产也相去甚远,但那多源于身份和视角差异下文人的艺术化处理。江海与田园相较,二者一虚一实。同时诗人对归隐田园与江海的归属感也有明显差异。通常前者言“归”田园或“归隐”山林,而想象江海时,苏轼等人言“寄”,更常见的动词则是“去”。“寄”与“去”都表明“江海”给人距离感,以及自身面对江海时的客体状态。“归”与“去”之间,既是诗人现实遭际和诗思的流转,也是对二者心理归属亲疏的差异。“归”田是农耕民族对土地和耕种的天然亲近,当遭遇失意,便想退隐到纯朴安心的山野乡居生活。而“去”江海,则是去他方开启新旅途,同时将现实困境及人世羁绊皆抛之脑后。田园作为可以回归的抚慰身心的温馨家园,是承接失意人生的最后归宿,而江海余生则是舍弃一切决绝而去,从此栖居于随心遨游的诗意远方。与归隐田园相较,江海将生活行迹的稳定性全然打破,不再遵循世俗价值和标准。“散发弄扁舟”,甚至连最基本的形貌礼仪也不复讲究,一切都“由己非由他”。换言之,漂泊江海是想象脱离既有生活轨道和权力体系,并在全新的生活模式中随心所欲。其不仅追求“归田”中心灵的出离和超然,更期待将身心从尘世全然抽离,这与孤身仗剑天涯的侠士殊途同归,皆在踪迹不定的漂泊中获得自由。所以部分言寄身江海的诗词,不仅突显洒脱恣肆,还不免负才任气的不平之意。而想象与现实间判若云泥,真实的渔人生活,除了生存方式迥异,更有漂泊的孤寂。向往江海余生的诗人不可能对此一无所知,正因深谙这不过是臆想的幻梦,才能如此自由放任的快意。这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片刻,因为即使在“江海去”的想象中,依然有诗人囿于尘俗的挣扎。从形式上看,江海余生是安土重迁的陆地生活者对充满流动性的水上生活的诗意化想象,而剥去想象的外壳,实则是文人士大夫对自我心灵的开解和补偿。在想象的过程中,诗人得以暂时抽离,幻想在寄余生的“江海”里,摆脱尘劳缠缚,获得身心的解脱与自由。(选自《古代诗词中“生活在别处”的浪漫想象》,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隐田园和向往江海都是文人士大夫在诗词中的常见表达,两者侧重有所不同。B.终老江海是隐逸之情的典型表达,有洒脱之意,这并非是文人骚客的独有想象。C.“扁舟”空间狭窄,只够容身。驾扁舟于江海上不再依附权力,不再留恋私情。D.较于想象江海,想象田园生活气息更浓郁,相关诗词常言农事生产与乡居日常。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海余生与归隐田园殊途同归,均意在脱离仕宦尘劳,不受其束缚,掌握人生自主性。B.苏轼不仅多次表示“归田”之意,而且有买地之举,可见他想要成为陶潜般的践行者。C.诗人遭遇失意的时候,选择归隐田园,来源于我们对土地和耕种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D.想象与现实毕竟有差别,江海寄余生只是诗意化的想象,诗人也只能获得暂时的自由。3.下列最符合“即使在‘江海去’的想象中,依然有诗人囿于尘俗的挣扎”观点的一项是()A.忘机厌尘喧,浪迹向江海。——岑参《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B.书剑年来违素志,江湖此去寄余生。——李谷《次延兴岛》C.独泛扁舟江海上,信知天地一浮萍。——胡俨《题米元晖画》D.每欲扁舟老江海,不堪五斗尚尘埃。——许景衡《寄邱觉》4.请结合材料的行文思路,填写下面的表格。5.结合材料观点,分析下面这首诗前两句是如何表现作者情感的?世上王安石范蠡五湖收远迹,管宁沧海寄余生。可怜世上风波恶,最有仁贤不敢行。【答案】1.B2.B3.D4.①失意退隐,终老江海中更重洒脱之意;②“江海余生”表面是诗意化想象,实则是文人士大夫对自我心灵的开解和补偿。5.①运用“五湖”与“沧海”意象,表达作者对寄身江海的向往之意。②借助范蠡、管宁隐居避士的典故,引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③“寄”表明“沧海”给人距离感,体现作者舍弃一切决绝而去,尽显洒脱不羁。【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终老江海是隐逸之情的典型表达”错误,原文是说“当江海表隐逸之情时,最典型的表达是终老江海”,前提是“江海表隐逸之情”,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他想要成为陶潜般的践行者”错误,原文是“江海余生中,不论是‘江海’‘五湖’还是“扁舟”,都非具象所指,也非实际规划。以苏轼为例,他多次表示……后来苏轼也确实在宜兴买地。……则更像是江边那个寂静深夜里倏忽而至的念头,只是暂时忘却营营”,可见“想成为陶潜般的践行者”并非苏轼的主观追求,只是暂时忘却营营。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最”“即使”“依然”等词语。A.“忘机”是消除机巧之心的意思,无“挣扎”的描述;B.“书剑”指学文仗剑,表现的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诗人认为这是违背了平时的志向;C.“泛扁舟江海上”并未言及“囿于世俗的挣扎”;D.虽有“扁舟老江海”的想象,但还不得不在世俗中为“五斗米”而痛苦挣扎,与题干要求最吻合。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关于“江海余生”的内涵分析在第二、三、四段,结合“因失意而欲退隐是文人常态,但终老江海中更重洒脱之意”可知,①处填:失意退隐,终老江海中更重洒脱之意;综合“江海余生”的内涵分析和“江海余生”与“归隐田园”的差异得出结论,结合最后一段“从形式上看,江海余生是安土重迁的陆地生活者对充满流动性的水上生活的诗意化想象,而剥去想象的外壳,实则是文人士大夫对自我心灵的开解和补偿”可知,②处应填:“江海余生”表面是诗意化想象,实则是文人士大夫对自我心灵的开解和补偿。【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材料说“诗词中也常言向往寄身江海”“在这类想象中,‘江海’常与‘五湖’结合”,本诗“范蠡五湖收远迹,管宁沧海寄余生”运用“五湖”与“沧海”意象,表达作者对寄身江海的向往之意。②“范蠡五湖收远迹,管宁沧海寄余生”两句用典,借助范蠡、管宁隐居避士的典故,引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③材料说“‘寄’与‘去’都表明‘江海’给人距离感,以及自身面对江海时的客体状态”“江海余生则是舍弃一切决绝而去,从此栖居于随心遨游的诗意远方”,本诗用“寄”表明“沧海”给人距离感,体现作者舍弃一切决绝而去,尽显洒脱不羁。(二)现代文阅读II(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小中医黄昶我第一次见小中医是在他爷爷的铺子里。我辞了工作,搭车回到老家的小镇子上。还未把凳子坐热,母亲就遣我去老中医的铺头捡药。药是我爸惯喝的那一例,他咳嗽已有段时间,除了他自己,全家人都知道是癌。一进门就看到小中医了,他站在朝街心开放的柜台前,吃力地舂打着擂钵,使的是一把拳头大的铜臼杵。身后挂一扇垒到天花板的柜墙,其中填满写有药材名字的抽屉,有几个拉开了忘记推回,迎上窗棂折下的一束光,可洞见尘粉整团整团地往下落。他见客来也不抬头,仍是捣药。我走至离柜台两步远处,问他老中医的去向。他抬头看我一眼,说几日前过了,现在是他来当掌柜。我又问知不知道老中医仍在时给我爸开些什么药,想了想又补上一句,我爸是万福路上卖水泡豆腐的,豆腐李。小中医听罢,先不点头,弯下腰去从账桌下拾出一大把单子,扶正眼镜来一张张地看,翻找了十来张后才“唔”地应了一声,问我爸得的是不是鼻咽炎。我想了一会儿,告诉他,是也不是。他没有理会我的哑谜,转身到后面柜墙中抓出几把药材来,嘴里不住念叨:生地四钱、牡丹皮三钱、旱莲草、石斛、蝉蜕、薄荷、桑叶、绿萼梅、甘草……抓到一半,似乎忘记后面是哪一味,又将药方从头到尾背过,背到一半时,竟连药方也忘了:旱莲草、石斛、蝉蜕、薄荷……薄荷……后面是桑叶。我瞟了一眼桌上的单子。是……是,桑叶、绿萼梅、甘草……他嘴里将药方续上,两手在数个抽屉柜中间腾挪推拉了好一会儿,总归是捡齐了。我伸手接过,询完价钱之后取出手机来想要付款,四处都不见收款的二维码。他向我指明柜台上用透明胶布贴好的字条:只收现金。这让我犯难,浑身上下翻找,死活掏不出一张纸币来。他见我难堪,开口说,老头的规矩,没办法……药你先拿回去吧,之后过路顺便给上就行。回到家里,煎上药,我妈陪着我在厨房里看火。我想到药店里发生的事,打听了一些小中医的事。她说,这小孩懂事是懂事,可惜没有灵气,想来是出生那天冻坏了。小中医读书卖力,但就是读不好,老中医想要他学医,他就报了个医科大学,读西医,读了两年实在读不下去了,就回家跟老中医温习他祖上的老本行,据说也一直没学明白,中间换过两次工作,都是半桶水。回忆起他抓药时的窘态,似乎和我妈说的不差,只是看他舂药,又有着几分认真的热诚在里面,这二者一交错,就勾勒出小中医的痛来了。我替他可惜,再想到自己,恐怕还更要不如的:他好歹正在继承家业,我爸的豆腐摊只怕他自己要带到地下去了。印象里我爸跟我提过两次豆腐的事,听来和说来都像是玩笑。他说,等我这代完了,咱家这手艺肯定就要失传了,附近起码三个镇里里外外再吃不到用石膏点卤的老豆腐了。有一次又说,儿子,我辛辛苦苦一辈子供你读大学,就别想着我这豆腐摊了,没劲,既然去了外面,总得给我混出个像样点的名堂来才好。这件事越想就越是头痛,正好火芽连着抖了三下,我妈掀开盖子,说药已经煎好了。自我爸得病以来,我妈细心了不少。无论哪一份药,没有不先过她的嘴的,这次也是,她举碗到嘴边呷了一小口,说味道有些不对。我问她哪里不对,她说较老中医开的更酸一些。她追问,我便说反正只是一些利咽的药,真要不同也不会有大问题。她想了想,将碗取过,拿到洗碗池处倒掉了。过了一会儿,她说以后得换一家中医铺头捡药。傍晚,我取了钱出门去中药铺。走到铺头前,卷闸门拉到一半。想着他应该是去吃晚饭,就在门口抽烟等他。几分钟后,他回来了。我取出烟盒来要给他分烟,他摆摆手说不会抽,只是又直直盯着我擒到身侧的香烟看。我有些不解,又难以开口问他,好在是他先说话。你那个烟灰能给我不。什么?烟灰,我取一些来做药。烟灰也能做药?能的,烟灰也是草木灰……我试过许多次,效果似乎还更好些。我夸他很有创新精神。他说不算创造,什么破烂都可以往肚子里面放,这是我们最为伟大的包容精神。说完又背了一段晦涩的古文: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问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无论什么东西,总归有点用,到了有用的地方,就该有用,这是中医里的学问。我觉得有点绕,便不再接他的话,从口袋里掏出药钱来递给他。他走进柜台里,抓出一大把纸币来给我找钱。等了半分钟,他将药钱递还给我,说找不开。我想了想,说先放你那吧,反正以后也要来抓药,就当预付。他脸上显出喜色,但仍要将钱还我。为什么?我不懂。其实来找我开过药的人,很少有再来的。他伸手挠挠头发,我怕叔叔哪天觉得药不管用了,钱压在这里,你们不好意思要回去。我不敢跟他说他的药甚至没能到病人嘴里,只得哄骗他,说我爸喝了,说喉咙舒服多了,让我多给他抓一些回去。他脸上又显现出新一层的喜色来,说下一剂要给叔叔用些好的药材,白天的那份用的都是劣质旧货,没想到还能这么有效。他急急忙忙往后面抽屉里取药,接着说,很多人都觉得中医无用,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做下去。我对他多了些理解,又认同他的不被认同,问他,那你自己觉得有用吗?他的手僵了一会儿,最后竟停下来,将手扶在头上沉思。等哪天我想好了再告诉你……但我觉得……总归有点用。几天后,我爸去世了。在葬礼上,我最后一次见到小中医。他说,有些事物总归会被淘汰掉,但是淘汰掉的东西不一定就没有用。所有的东西都会是有用的,总会找到那个需要它的地方发挥出作用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烟灰做药”的对话,不仅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还引发了小中医对有用和无用的看法。B.归乡的“我”和留守的小中医境遇类似,因这在交流中对他的处境和医术有着更多的理解和包容。C.小中医先后两次“脸上显出喜色”,前者是源自“我”对他医术的信任,后者是源自“我”对他的同情。D.文中叙写“我”与小中医的三次见面,故事表面重复,实际上详略得当,逐步揭示了小说的主题。7.关于文中开头写小中医为父亲捡药这个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中医念叨药名、重新背药方、忘药方等各种行为,说明他是个医术平平、略显笨拙的人。B.“挂一扇垒到天花板的柜墙”“一大把单子”等细节,彰显出老家这个中药铺曾经生意兴隆。C.“只收现金”这一规矩,表明小中医对祖制的传承,也暗示出意识的保守和经营状况的窘迫。D.小说从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讲述为父亲治病的经历和小中医的形象,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8.这篇小说多处使用了伏笔,请从文本中举出两例,并简要说明这种手法的好处。9.文中插叙“我”的父亲让“我”继承家业的故事,有何作用?【答案】6.C7.A8.①如“全家人都知道是癌”,为后文“找药方”“葬礼”等情节埋下伏笔;妈妈介绍小中医“没有灵气,读不好书”,为下文小中医说“很少有再来找他”“不知道能不能做下去”等情节埋下伏笔。②伏笔的设置,使小说结构紧凑,情节发展合理;也有助于塑造人物,增强小说的吸引力。9.①情节上,故事发展更合逻辑。与上文“辞职回乡”和下文“我理解小中医”等情节相勾连,让整个情节顺畅自然。②主题上,小说主旨更为凸显。父亲让“我”继承家业的矛盾心理,与小中医的故事相互印证,突显了传统技艺坚守与变革的主题。③效果上,丰富了小说的内容,避免了平铺直叙,能增加阅读趣味。【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C.“后者是源自‘我’对他的同情”说法有误。第二次应是“认可”,不是“同情”,“同情”不会使他露出喜色。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A.“小中医念叨药名……说明他是个医术平平、略显笨拙的人”说法有误。念叨药名可能是许多寻常人也会有的行为,看不出他的医术水平。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文章一开头就说明“药是我爸惯喝的那一例,他咳嗽已有段时间,除了他自己,全家人都知道是癌”。这既说明我们都有意瞒着爸爸,不让他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因此才有后文抓药情节中小中医找药方,“问我爸得的是不是鼻咽炎。我想了一会儿,告诉他,是也不是”的情节。而且,癌症说明爸爸已病入膏肓,而这也让文末“几天后,我爸去世了。在葬礼上,我最后一次见到小中医”的情节变得合理。文中,当提到小中医时,妈妈的评价是“懂事是懂事,可惜没有灵气”“读书卖力,但就是读不好”“都是半桶水”,可以想见许多像妈妈一样的乡亲们,对于小中医的医术并不认可。如此,也就自然地引出了后文小中医说“很少有再来找他”“不知道能不能做下去”等情节。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伏笔的设置,使小说结构紧凑,也让“我”找小中医开药、还钱等情节发展合理;此外,经过一系列的伏笔,小中医的形象也更为饱满,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文章一开头说“我辞了工作,搭车回到老家的小镇子上”,这说明此时辞职的“我”重新面临择业的选择。在这种情境下,父亲让“我”继承家业的故事也就合情合理了。而对“我”来说,继承家业也就是继承了祖祖辈辈以之为业的传统,这与小中医继承老中医衣钵,回归中医传统的处境相似。因此,这部分内容,能够与上文“辞职回乡”和下文“我理解小中医”等情节相勾连,让整个情节顺畅自然。从文章主题来说,文末小中医有关“有用”与“无用”的话,其实是对全文主题的点睛。在学西医与继承中医之间,小中医选择了回归并坚守传统,而对“我”来说,是否要继承父亲衣钵,把祖传的石膏点卤的老豆腐传承下去的思想矛盾,也是对于传统技艺坚守与变革的文章主题的凸显。从表达效果上,在叙述父亲生病、找小中医抓药给予他交流的情节之外,又添加父亲让“我”继承家业的故事,能够丰富小说内容,也让文章产生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加阅读趣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赞》)材料二: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呜呼!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而死于垓下,无惑也。吾观其战于钜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以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既全钜鹿而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故籍虽迁沛公汉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还定三秦,则天下之势在汉不在楚。楚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故曰:兆垓下之死者,钜鹿之战也。(节选自苏洵《项籍论》)材料三:若夫项羽之所以失者,非吝封爵之故。信之说,不如陈平之言之允也。陈平曰:“项王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羽,以诈兴者也。事怀王而弑之,属宋义而戕之,汉高入关而抑之,田荣之众来附而斩艾掠夺之。轻残杀者,大怨在侧而怨不可狎。左顾右盼,亦唯是兄弟姻党之足恃为援。使轻予人以权,己且为怀王,己且为宋义。惴惴慄慄,戈戟交于梦寐,抑恶能不厚疑天下哉?然而其疑无救也。为汉王之腹心者项伯也,其兄弟也;追而迫之刭者吕马童也,其故人也。从之于大败之余者三十余骑,而兄弟姻党不与焉。(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汉高帝》)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籍于此A时若急B以军趋秦C及其锋D而用之E可以F据咸阳G制天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暴,残暴,凶残,与《六国论》“暴秦之欲无厌”的“暴”意思相同。B.“而死于垓下”与《谏太宗十思疏》“而况于明哲乎”的“而”用法不同。C.方,正当,与《论语·侍坐》“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方”意思不同。D.爱,喜爱,与《齐桓晋文之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爱”字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没有可以依靠的权位,奋起于民间,三年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颁布政令,自号“霸王”。对此,司马迁赞赏有加。B.苏洵认为,项羽、曹操和刘备三个人在才干、志向和度量方面各有所长,也各有明显的不足,以致于三人最终都没有所成就。C.对于项羽失败的原因,韩信和陈平都进行过相关评价。王夫之认为项羽失败并不是吝惜封爵的缘故,他更认可陈平的说法。D.王夫之对项羽的评价较为中肯,强大的外敌常令他惴惴不安,然而,项羽无所畏惧,即使在梦中也想着挥动戈戟与敌军作战。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2)使轻予人以权,己且为怀王,己且为宋义。14.同是论“项羽之失”,司马迁、苏洵和王夫之的观点有何不同?【答案】10.CEG11.A12.D13.(1)(仅仅)五年,最终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仍没有觉悟,却不肯责备自己,这是错误的。(2)如果轻率地把大权交给其他人,(那么)自己将要成为(第二个)楚怀王,自己将要成为(第二个)宋义。14.①司马迁:自己夸耀功劳,只依靠武力,不效法古人。②苏洵:没有夺取天下的考虑,在钜鹿之战时考虑不长远。③王夫之:轻率地残杀人,猜疑他人而任人唯亲。【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项籍如果这时快速地带领军队追赶秦兵,趁着士气正高之时及时出战,就可以占据咸阳,控制天下。“籍于此时若急以军趋秦”中,“于此时”是介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急”是“以军趋秦”的状语,不能断开,“以军趋秦”是句子的谓语部分,其后C处断开;“而”连接“及其锋”和“用之”,联系紧密,不能断开,后面E处断开;“据咸阳”是动宾结构,宾语后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错误。原文中的“暴”为迅猛。句意: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残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B.正确。原文“而”表转折;“而况于明哲乎”表递进。句意:却死于垓下。/更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C.正确。“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方”是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句意:当项籍过河的时候。/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D.正确。“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爱”为吝惜之意。句意:项王所喜爱、重用的人。/百姓认为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无所畏惧”于文无据。原文的意思是项羽每天惴惴不安、战战栗栗,在睡梦之中也能看到戈与戟相交的战斗情景。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卒”,最终;“亡”,使……灭亡;“自责”,宾语前置,应为“责自”。(2)“轻”,轻率地;“使轻予人以权”,状语后置句,应为“使轻以权予人”;“且”,将要。【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①由原文“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可知,司马迁:自己夸耀功劳,只依靠武力,不效法古人。②由原文“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吾观其战于钜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可知,苏洵:没有夺取天下的考虑,在钜鹿之战时考虑不长远。③由原文“项王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轻残杀者,大怨在侧而怨不可狎。左顾右盼,亦唯是兄弟姻党之足恃为援”可知,王夫之:轻率地残杀人,猜疑他人而任人唯亲。参考译文:材料一: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亦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英雄豪杰蜂拥而起,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号称“霸王”。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是很难了。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治好天下。仅仅五年,最终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还没有觉悟,却不肯责备自己,这是错误的。而且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材料二:我曾经谈论过项羽有夺取天下的才干,但是没有夺取天下的思想(智慧);曹操有夺取天下的思想(智慧),但是没有夺取天下的度量;玄德有夺取天下的度量,而没有夺取天下的才能。所以他们三个人,终身都没有所成就。唉,项籍有百战百胜的才能,却死于垓下,就没有什么困惑了。我看他在钜鹿作战时,考虑不长远,气量不远大,不能不惊讶他死于垓下很晚了。当项籍过河的时候,沛公才开始整兵入关,项籍如果这时快速地带领军队追赶秦兵,趁着士气正高之时及时出战,就可以占据咸阳,控制天下。不知道出此计策,却局限于与秦将争一时的存亡,保全了钜鹿之后仍然徘徊在河南、新安之间。等到了函谷关,沛公到咸阳已经几个月了。那秦人就已经顺服于沛公而仇视项籍,所以项籍即使把沛公迁于汉中,最终定都彭城,(还是)让沛公得以平定三秦,天下大势在于汉已不在于楚。楚即使能百战百胜,又有什么好处呢!所以说:钜鹿之战就是垓下战死的前兆。材料三:至于项羽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吝惜封爵的缘故。韩信的说法,不如陈平的说法公允。陈平说:“项王所喜爱、重用的人,不是项氏一族,就是妻子的兄弟,(除此之外)即使有奇才也不重用。”项羽是靠欺诈起家的人。侍奉怀王却杀死了他,在宋义帐下做副将却杀害了他,看到刘邦抢先入关便压制他,田荣的人马前来归附,项羽却杀害、掠夺他们。(像项羽这样)轻率地残杀他人的人,深深怨恨的人在身边,而这些人又不被亲近。(于是)他左顾右盼,发现周围只有自己的兄弟和姻亲值得倚仗并作为辅弼。如果轻率地把大权交给其他人,(那么)自己将要成为(第二个)楚怀王,自己将要成为(第二个)宋义。所以他每天惴惴不安、战战栗栗,在睡梦之中也能看到戈与戟相交的战斗情景,又怎么能够不对天下人抱有深深的猜疑呢?然而他的猜疑并不能挽救他(覆亡的命运)。被刘邦引为心腹的项伯,是他项羽的兄弟;穷追不舍,将项羽逼迫到自刎的吕马童,是他项羽的老朋友。在项羽惨败之后仍然跟随他的有三十多名骑兵,项羽的兄弟和姻亲却没有一个参与其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暮春①陆游憔悴都门白发新,归来一振客衣尘。啼莺妒梦频催晓,飞絮钟情独殿春②。湖上风光犹淡沱③,尊前怀抱颇清真。诗成绝恨知心少,自写吴笺寄故人。【注】①本诗为陆游离开临安,返回山阴故家时作。②殿春:春季的末尾。指农历三月。③淡沱:形容风光明净。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振客衣尘”刻画诗人归来时抖落身上尘土,尽显风尘仆仆之态,暗示在外漂泊的艰辛。B.“啼莺妒梦”运用拟人手法,一个“妒”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啼莺扰梦的厌恶之情。C.诗歌选用了“飞絮”这一典型暮春意象,写其钟情于春,独自飞舞,描绘了春天将尽的画面。D.本诗从诗人自身的状态写起,到自然景色摹写,再到思想情感的抒发,过渡自然,层次清晰。16.作者在本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作者由临安归家,容颜憔悴,白发新生,怀有不受重用、壮志难酬的幽怨;②时光匆匆,春天将尽,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慨叹;③湖上风光明净,诗酒生活恬淡,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纯真;④知音难觅,诗寄故人,流露出乡居生活的孤独。【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厌恶之情”错,“啼莺妒梦”写出了诗人梦中却被莺啼惊破,“妒”字写出了诗人对啼莺惊破梦境的怨恼之情,没有厌恶之情。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憔悴都门白发新,归来一振客衣尘”写出了诗人回到山阴故家时的状态,“憔悴”“白发新”写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艰辛,此时陆游离开临安,返回山阴故家,怀有不受重用、壮志难酬的幽怨。颔联“啼莺妒梦频催晓,飞絮钟情独殿春”写出了暮春时节,春天将尽的画面,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慨叹。颈联“湖上风光犹明净,尊前怀抱即澄清”写出了诗人回到故家后,看到湖上风光依旧明净,在酒杯前襟怀开阔、心绪安宁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回归故家后对美景的喜爱和内心的安宁、恬静。尾联“诗成绝恨知心少,自写吴笺寄故人”写出了诗人在故家写好诗,却无人知心的遗憾,表达了诗人知音难觅的感伤,流露出乡居生活的孤独。(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讲解修辞时,房老师使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引导学生理解用夸张、比喻及反问的修辞手法,批判秦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2)和谐美好的生活是人们的普遍追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美好情景。(3)“帆”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寄予作者丰厚的情感。如“____________”,再如,“____________”。【答案】①.奈何取之尽锱铢②.用之如泥沙③.浴乎沂④.风乎舞雩⑤.归帆去棹斜阳里⑥.孤帆远影碧空尽(沉舟侧畔千帆过,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锱铢”“沂”“雩”“棹”“畔”。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花朵的香味,多半来自花瓣。香味其实是一类挥发性小分子化合物。随着花朵的绽放,这些化合物源源不断地挥发到空气中,就有了我们闻到的花香。花香各异,其实就是花朵中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不同。值得一提的是,(甲),如大王花、韭菜花等,不仅不香,还有点臭()这是它们挥发出的含硫化合物的气味。花香除了跟花自身有关,也会随环境变化。一般来说,环境温度越高,化合物挥发越快,花香也越浓。有些植物的花香可以用来提神助眠,有些花瓣可以用来提炼精油香水,还有些花瓣可以用来驱虫防腐。很多花的挥发性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薰衣草中的薰衣草酮可以起到镇静、放松的作用。我们既可以分析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采用人工合成进行规模化生产;还可以提取这些化合物做原料,生产相关产品。所以,花香产生的化合物既可能是生物资源,也可以给化工行业提供很多启发。愉悦心灵、启发思维其实只是鲜花给人类的意外之喜。对花朵本身来说,(乙):一是生存,二是繁衍。有些植物的气味会让天敌“闻”而却步,减少了采食者,植物得以更好地生存;绝大多数植物的花香则会招来更多的昆虫、鸟类等取食花蜜或者花瓣,同时也把花粉带给同类花朵,帮助授粉、繁衍。花朵的香味,其实都靠基因调控。不同物种的基因不同,产生的化合物就有差异;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基因不一样,产生的化合物浓度也存在不小的差异。为了培育香气宜人的鲜花,科研人员会对花卉进行杂交或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基因编辑,从而选育出花型、花色、花香最佳的新品种。在日常生活中,想要延长鲜花的花期,尽量长时间地享受花香,可以通过降低温度、使用营养液的方法来实现。想要长期留住花香,提取汁液、制作花茶、阴干保存都是不错的方法。18.你认为文中括号处应该使用破折号还是冒号?请说明理由。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其错误类型,并说明原因。21.请在(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分别用一个疑问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并使之构成整句,每句不超过10个字。【答案】18.此处应用破折号。括号后面的句子应是对前句的补充说明,冒号用于“分项列举”或“提示上文、总结下文”,破折号则用于对上文补充说明。19.①“愉悦心灵”照应上文花香的“提神助眠、提炼精油香水、驱虫防腐等方面的作用”,“启发思维”照应上文“花香的化合物给化工行业带来的启发”。这是着眼花香对人类所起的作用。②“只是”一词表明还有更重要的,引出对花朵自身的两个作用的介绍。20.①成分残缺,在“合成”后边加“的方式”。②不合逻辑,应是先“提取”后“分析”,将“既可以”后面的内容与“还可以”后面的内容交换位置。21.①花香并不一定都是香味②香味起着两方面的作用22.①花朵的香味从何而来?②花朵的香味有何作用?③花朵的香味如何控制?【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冒号用于“分项列举”或“提示上文、总结下文”等,破折号则用于对上文补充说明。括号后面的句子“这是它们挥发出的含硫化合物的气味”是对前句“还有点臭”的补充说明,故此处应用破折号。【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上文说“有些植物的花香可以用来提神助眠,有些花瓣可以用来提炼精油香水,还有些花瓣可以用来驱虫防腐”,可见,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愉悦心灵”,照应上文花香的“提神助眠、提炼精油香水、驱虫防腐等方面的作用”;上文说“花香产生的化合物既可能是生物资源,也可以给化工行业提供很多启发”,可见,“启发思维”则照应上文“花香的化合物给化工行业带来的启发”。以上是着眼花香对人类所起的作用。②“只是”一词表明还有更重要的,结合下文“对花朵本身来说,……一是生存,二是繁衍”可知,画波浪线的句子还可引出下文对花朵自身的两个作用的介绍,起到“启下”的作用。综上可见,画波浪线的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一处,成分残缺,“采用人工合成”缺宾语的中心词,应在“合成”后边加“的方式”。第二处,不合逻辑,“我们既可以分析这些化合物的结构……还可以提取这些化合物做原料……”不合逻辑,应是先“提取”后“分析”,将“既可以”后面的内容与“还可以”后面的内容互换,即“我们既可以提取这些化合物做原料,生产相关产品;还可以分析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采用人工合成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上文谈论的话题是“花香”,此处承接上文话题保持一致;后文举例说明的是有的花不仅不香,还有点臭,说明花香不一定都是香的,此处可填“花香并不一定都是香味”。乙处,上文“愉悦心灵、启发思维其实只是鲜花给人类的意外之喜”,是说花香对人类所起的作用,结合“对花朵本身来说”“一是生存,二是繁衍”可知,下文应是对花朵自身的两个作用的介绍,故可填“香味起着两方面的作用”。【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和选用句式的能力。题目要求的关键信息共有四点:即“分别用一个疑问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构成整句”“每句不超过10个字”。①据首句“花朵的香味,多半来自花瓣”“花香除了跟花自身有关,也会随环境变化”可知,第一段主要讲花朵的香味来自哪里,运用疑问句可写作:花朵的香味从何而来?②据首句“有些植物的花香可以用来提神助眠,有些花瓣可以用来提炼精油香水,还有些花瓣可以用来驱虫防腐”可知,第二段主要讲花朵的香味的作用,运用疑问句并和上句句式保持一致,可写作:花朵的香味有何作用?③据首句“花朵的香味,其实都靠基因调控”可知,第三段主要讲花朵的香味的控制方法,运用疑问句并和以上两句句式保持一致,可写作:花朵的香味如何控制?综上可写作整句:花朵的香味从何而来?花朵的香味有何作用?花朵的香味如何控制?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对读书来说,书中那些不甚了解的字、词、句就是潜在的“雷”。如果带着“雷”阅读,一方面会影响你对整篇文章或全书的理解,另一方面这些误解可能会一直存在你的脑子里,后来你又会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误解,所以是很危险的。如何清除这些“雷”?这方面,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做法和经验。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 读书排“雷”,明理增智 在阅读的广袤天地里,那些不甚了解的字、词、句犹如隐匿的“雷”,若带着它们前行,不仅会阻碍我们对文章或书籍的准确理解,还可能让错误的认知扎根于脑海,影响日后的知识运用。因此,学会清除读书中的这些“雷”至关重要。 读书排“雷”,是对知识的敬畏,是对真理的追求。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严谨的态度对待阅读,力求清除知识的“雷区”。宋濂幼时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正因为宋濂这种对知识的虔诚和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才为他日后的博学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带着“雷”阅读,犹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难以触及文章的真谛。就如同读《红楼梦》,若对其中的诗词典故、人物关系一知半解,便无法深刻领悟这部巨著所蕴含的家族兴衰、世态炎凉。又好比读哲学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