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 课件 单元一 学前教育概述_第1页
《学前教育学》 课件 单元一 学前教育概述_第2页
《学前教育学》 课件 单元一 学前教育概述_第3页
《学前教育学》 课件 单元一 学前教育概述_第4页
《学前教育学》 课件 单元一 学前教育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一学前教育概述“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

最早解释——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任务一理解教育及学前教育的内涵对教育的理解:一般来说,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具有三层含义1、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3、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这种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具有区别于其他教育的两个方面的特点:1、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性最强的。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的,学校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了入学资格的,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的教育活动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自近代以来成为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并对于其他教育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二、教育的要素:(一)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导,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以下特征:1、主体性2、目的性3、社会性(二)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三)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是教育活动的中介。三者的关系: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其中,教育者是主导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二者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媒介,教育活动就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的特征。2、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的发展,在一定年龄时期,往往反映出一些新的典型特点。这些典型特点的出现,标志着儿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要求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着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和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一方面,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某一方面发展不均衡。另一方面,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2)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对教育要求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1)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2)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要求首先,要树立信心;其次,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5、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的表现从个体的角度看,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2)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6、个体身心发展的整体性(1)个体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2)个体身心发展整体性对教育要求①教学应面对学生的整个身心;②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意识和潜意识、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三)影响人的发展的理论观点1、内发论(1)含义:内发论者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2)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及观点①孟子: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认为人性本善。②高尔顿:优生学的创始人,遗传决定论的鼻祖。③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④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⑤威尔逊:“基因复制”⑥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复演说。2、外铄论(1)含义:也称环境决定论,该理论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2)代表人物及观点①洛克:“白板说”;②华生:教育是万能论;③斯金纳:强化;3.二因素辐合论也称共同决定论,认为生物因素和后天环境、文化因素共同制约着人的发展。代表人物:1)吴伟士(武德沃斯):人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的乘积;2)施太伦:“内在的品质与外在的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学前教育的定义的比较1、黄人颂认为,“学前教育是指从初生到六岁儿童的教育”。2、刘焱认为,“学前教育旨在促进从出生至入小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活动。”。四、学前教育内涵的界定3、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国际学前教育协商会议对学前教育概念对学前教育概念进行了界定:“能够激起出生直至进小学的儿童(小学入学年龄因国家不同而有5—7岁之不同)的学习愿望,给他们学习体验,且有助于他们整体发展的活动总和。”4、梁志燊认为,“学前教育是对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5、郑建成将学前教育定义为“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6、李生兰认为学前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学前教育,随后与初等教育衔接。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都可以称为教育。从狭义上讲,学前教育是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一般来说,学前教育与可分为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其教育对象包括婴儿(0-3岁)和幼儿(3-6岁)。(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1、学前社会教育(1)含义在家庭以外由社会设施或资助,指派专人组织和实施的,以学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实践活动。(2)特征:群体性;目标性;多样性;计划性;2、学前家庭教育(1)含义:在家庭中实施的教育。(2)特征领先性;单一性;终身性;随即性;随意性;(三)学前教育的性质

学前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四)学前教育的特点1、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

2、学前教育的保教结合

3、学前教育的启蒙性

4、学前教育的直接经验性

任务二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教育和生活劳动完全融合在一起,在生产中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教育,教育没有阶级性。

是我国儿童教育发展史上的初期阶段。(二)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教育出现了阶级性,教育方式和内容成人化倾向比较严重。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封建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大发展时期。二、近代社会的学前教育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近代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兴起后,对于兴办学前社会教育提出了社会要求。1、世界上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性格形成新学园。2、学前社会教育的最主要机构——幼儿园也在德国出现,是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勃兰根堡建立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意为儿童的花园,教师是园丁)。因此,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三、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1、学前教育机构规模的扩大化

2、学期教育机构的多样化

3、师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4、学前教育的手段不断现代化任务三学前教育的功能一、学前教育功能(一)概念界定学前教育的功能是教育的功能在学前阶段的应用,是由学前教育的结构所决定的,是客观的。(二)学前功能的类型1.从承受对象的不同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又可以分为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方向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分为学前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3.从作用的层次上划分: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指在教育功能体系中最基本的最能反映教育活动本质关系的功能。教育的衍生功能是指在教育功能体系中因教育基本功能的实现而延展出来的对自然改善和社会进步所发挥的功能。4、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的期望功能——是指学前教育理想的功能,他对个人和社会具有积极的正功能。学前教育的实际功能——是指学前教育事实上对个体与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二、学前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