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1页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2页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3页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4页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目标*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声音,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能根据声音的来源不同,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给听到的声音分类,并用合适的词汇来描述听到的声音。*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闪烁的小星星》或其他一段乐及其乐谱)、班级记录表等。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3分钟)1.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教室里还是很热闹的,现在怎么安静下来了?(上课了)2.你怎么知道上课了呀?(听到了铃声)3.新学期的第一课即将开始了。让我们先用热烈的掌声为自己加加油吧!(学生鼓掌)4.下课的吵闹声,上课的铃声,热烈的掌声满着声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声音的奥秘吧!(板书课题)(15分钟)的声音,用刺耳来形容难听或听着让人不舒服的声音。接下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提炼,并记录在班设计意图妙啊!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倾听、感受周围的各种声音,学会辨认和描述听到的声音。(10分钟)1.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知识呢?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知识呢?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2.学生将已经知道的知识和还想知道的知识记录在“对声音问了解学生关于声音的前内容,为本单元后面对声音各个问题的研究活动作铺垫。四、听乐曲(10分钟)1.今天的学习任务大家完成得很不错,老师将一首《闪烁的小星师出示曲谱,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哼唱)掌向下向前伸出,随着音符的高低上下移动),并逐句说一说它3.教师小结: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这些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体验。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件播放《闪烁的小星星》,让学生体验到声音发声的奇妙,引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声音的探究欲。动物发出的高、低声音的分类自然界发出的声音的描述强、弱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悦耳、刺耳【教学反思】阶等知识了解较少,对上课有一定的影响。在以后的空余时间要多补充一些知识,拓宽自身的知识面。第2课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各种发声物体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对比分析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尝试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在观察物体发声的活动中,能用简单图画、文字和动作来描述声音的振动状*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能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在教师准备鼓、钢尺、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音叉、几粒豆子或细沙、装有设计意图(3分钟)1.听听声音: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让我们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2.找出一些发声物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发出声音时的3.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在汇报时可以简单地阐述了解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有认知,至于这些认知是否正确,可以在接下来(20分钟)能用不同的方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5.学生再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找1.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设计意图(1)音叉和鼓的振动现象不明显,有什么办法证明它们也在振动吗?(辅助材料:泡沫粒、装水的水槽、系线的乒乓球)(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放大音叉和鼓的振动现象。说说它们在发声时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吗?(都在振动)产生的”吗?(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2.通过几个探索活动,学(10分钟)1.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声音吗?会怎么样?(声音会停止)动产生声音的吗?让我们拿出一支竖笛,感受生声音的吧!引导学生用证据支持自(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人类自己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振动发出声音的探究的过程由外部的宏也都感觉到了振动现象。但由于前概念的影响,在完成课本中的四个实验后,仍有少部分学生觉得是力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目标*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通过水波、声波的类比,概括出声音的传播方式。*用列举和对比的方法,分析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比较不同物体中声音的传播效果。*描述声音传播的特征,并尝试研究声音在更多物体中的传播现*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地描述声音教师准备音叉、水槽、木质米尺、棉线、记录表、土设计意图(3分钟)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且要靠物质传播。(板书课题)先让学生回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再引导学生去关注声音传播的问题。(20分钟)(1)师生小结传声路线图:闹铃→空气→玻璃→空气→耳朵。声音的变化。(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听不见)能重新听到声音)设计意图1.教学课本中敲击桌面听声音的实验操作。提问:你认为声音能通过桌面传到你的耳朵里吗?让学生阐述他们的理2.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发现:桌面可以传播声音,并且传播声音的1.将击打的音叉靠近水面,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问:音叉振动时引起水面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观察到水面在一圈一圈地向外波动)思考声音的传播路径,然后小组内讨论水是怎样大多数学生对于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的这一观点是留在较浅薄的层面。这一环节通过多种有效的理猜测,并实验验证,最后顺利地得出结论。(10分钟)1.提问: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活动记录发表自己的观点)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能进行沟通,这是为什么?(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借助问题1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声音的传播要借助它周围的物质来进识的应用,旨在说明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5分钟)1.制作“土电话”,并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教师引导学生描绘声音传播的路径:纸杯内的空气→纸杯→棉线→另一端纸杯→纸杯内的空气→人耳。到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效果不同。声波周围物质振动声波声音的传播:发声物体振动→人耳同学们很容易说出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只通过两个小活动就让同学们总结出声音还可以通过第4课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并不多。本课时通过观察鼓膜模型(橡胶皮或气球皮)的振动,来探索鼓膜的作用以及人耳目标*通过观察耳的结构,知道人的耳朵的构成,了解各部分的作用。*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认识耳郭和鼓膜的作用。*在模拟耳郭、鼓膜的实验中,用简单的图示文字来记录和整理实验结*利用模型对科学问题作出解释。*认识到身体器官的重要性,加强保护身体器官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师准备“耳的结构”挂图或耳的结构模型。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3分钟)1.导入:同学们,老师讲话的声音你们能听见吗?(能)为什么能听见?(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那为什么全班的学生都能听见?(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2.提问: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这些声音呢,这主要和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有关?(耳朵)3.声音在耳朵里是怎样传递的?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导入,将声音和耳朵联系起来,聚焦问(25分钟)2.教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追问:你认为这些耳的结构有什么作1.通过观察耳朵的结构称,并对各部分的功能设计意图以用“强”“弱”或“幅度大”“幅度小”等描设计意图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试着说一说鼓膜“鼓膜”的振动情况声音的声音较强时声音较弱时振动幅度小声音的强弱不变声音较远时振动幅度小声音较近时(10分钟)研讨1:1.教师提出问题:根据我们前面的研究,大家对耳的结构和功能2.学生结合观察实验说一说自己对耳郭和鼓膜的(对于耳蜗、听觉神经等的作用,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研讨2:1.先让学生观察听诊器,尤其是听诊器头的薄膜结构,想一想这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进们能听到大小不同的声音时鼓膜所起的作用;验中发现耳郭收集声音【作业设计】A.耳郭B.外耳道C.鼓膜D.听觉神经【教学反思】我们上节课已经了解了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本课在学生理解声音用声波的形式借助物质向各意间发现用扩音器说话时靠近气球皮效果相当好!可以用扩音器代替音叉来完成这个实验。第5课时声音的强与弱1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声音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他们知道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目标*以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分析归纳出物体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关*通过多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的振动情*通过实践探究,寻找事实依据,形成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关联的习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不同物体在发出强难点教师准备钢尺(或塑料尺)、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鼓和鼓槌、设计意图(3分钟)鼓声时,抬高手臂。2.教师指出:我们通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在科学里称为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板书课题)学生进入到情境里,顺利动中。(24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3个探索活动,并思考声音的强弱和2.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声音的强弱和振3.进行探索活动探究振动幅度和声音的强弱到底学课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设计意图条直线,围绕一个点上下摆动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表示振动的幅度不同)1.用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探究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可以在鼓面上放几粒绿豆)(10分钟)研讨1:1.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引导学生交流研讨。2.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研讨2: 观察到物体发出声音时 的振动现象。通过研讨 有利于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当听到强弱不同的声音时,将它与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教学反思】这节课还有一个小小的难点在于同学们把声音的大小说习惯了,很多时候脱口而出就是振幅越大声音越大,老师要讲到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先让同学们理解了,就能避免出现再次说成大小的第6课时声音的高与低1已经开始将听到的声音与物体的振动联系起来。在本课,学生将进一步提高目标*通过对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找到声音高低变化的原因。*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有依据地推测声音高低变化的原因。*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及分析,找到声音高低变化的原因。*乐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勇于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难点教师准备每个小组1个铝片琴、1把口琴、1把钢尺、1本厚的硬皮书、学生设计意图(3分钟)1.很多乐器都能演奏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个基本属性。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高低。(板书课题)以上一节课和本课之间的联系自然而然地引入,体现了知识间的连贯性。(20分钟)1.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铝片琴,让学生先敲击铝片琴上的铝2.仔细观察铝片琴上的铝片,看看能不能发现高低不同的声音设计意图1.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口琴,让学生吹奏口琴,使它发出不同2.打开口琴的外罩,观察口琴的簧片,思考声音的高低和簧片有1.教师出示一把钢尺,提问:我们是如何让它发出声音的?再继续提出本课研究的核心问题: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3.设计实验: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钢尺发出的声1.前两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与物体的长短、薄厚等方面有关系,为后面预测钢尺发出声音部分的长短与发出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作2.活动三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形图是分析实验数据的方法之一。(15分钟)研讨1:1.引导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从钢尺的长度变化、研讨2:1.引导学生将3个实验中物体发声高低与振动快慢之间建立联研讨3:引导学生推测课本第15页三幅图中发声物体的声通过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尝试用科学知识现学以致用。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第7课时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从而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但对于具体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高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归纳出弦乐高低变化的规律。*完成关于音高与长短、粗细、松紧的猜测*通过让弦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探究影响弦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养成仔细观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乐于合作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教师准备不同弦乐器演奏的视频资料,弦乐名曲欣赏的音频或视频资料,教学课件,吉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5分钟)1.播放几段不同弦乐器(如吉他、古筝等)的演奏音频让学生感受乐曲之美。提问:刚才播放的声音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学生回答:二胡、古筝、吉他……)什么共同特点?(都是靠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3.教师适时用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弦乐器的图片以及这些弦乐4.聚焦问题:这些乐器的弦发出高低不同关呢?(板书课题)生活中提取有意义的问念目标。设计意图6.教师根据讨论的结果概括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琴弦的粗细、应注意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这些影响因素)(25分钟)1.让每个小组选一种弦乐器,分组探究影响弦的音高的因2.实验要求:(1)仔细观察、思考,完成你的预测。(2)根据预测在选定的乐器上反复弹拨,验证预测。(3)根据实验结果,完成记录单3.组内交流,选代表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教师点评。小组1:与弦的粗细有关,弦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小组2:与弦的松紧有关,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小组3:与弦的长短有关,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4.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影5.提问:如果我们要使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应该依据什么原学生1:改变弦的粗细,弦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细,发出学生2:改变弦的长短,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短,发出学生3:改变弦的松紧,弦越松,发出的声音越低;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6.教师小结:粗——声音低弦的粗细.松——声音低紧——声音高长——声音低活动二:设计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影响弦的音高的因素和变化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设计能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提怎样让弦的音高发生连续、有规律的变化?究过程:提出问题→进行预测→设计研究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不是最重要的目的,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第8课时制作我的小乐器1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声音的几种属性(特别是物体发出高低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且利用了具有代表性的发声乐器——弦乐器来探究发出声音高低的秘密。本课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进一步理解物目标*知道自制小乐器的发声原理,认识到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根据要求设计小乐器,提出一些合理的、有创意的观点。*使用口述、图示、实物展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想*在制作、评价小乐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敢于质疑的科学精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如何改变物体的属性,让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有教师准备设计意图(3分钟)1.教师用课件展示几种不同的乐器,问:这几种乐器你们都认识吗?它们发出声音的高低是怎样控制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前面几节课的内容回答)2.教师:我们研究了乐器的发音秘密,知道了乐器发出高低不同否自己设计制作出一个小乐器呢?(板书课题)力,会将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二、设计与(24分钟)1.教师给学生介绍各种小乐器,为学生设计和制作小乐器给予的,它们的发声原理是什么)2.提出任务:根据你了解的乐器的发声原理,自己设计、制作小3.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制作小乐器?用什么方法让材料发出声音?怎样让材料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画出小乐检验学生对声音的认识,丰富学生对声音的理解,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设计意图二、设计与4.教师指导:(1)制作一个弹拨类的乐器。可以用橡皮筋或者粗细不同的鱼线作为琴弦,加上一些夹出有规律的声音。(2)制作一个敲击类的乐器。可以选择规格相同的碗,并在碗中加入不同量的水来调整(3)制作一个吹奏类的乐器。(10分钟)(1)设计图与小乐器成品相一致。(2)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3)发出的声音接近音阶的变化。(4)能演奏简单的乐曲。(5)制作精美,成本节约。(6)分工合作,卫生整洁。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乐器。生选择使用吸管或者试管制作吹奏类的乐器。经过实验,我发现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第1课时感受我们的呼吸1目标*知道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协同参与呼吸活动。*认识到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空气对生命具有重要意*运用比较的方法,感受呼气、吸气时身体内外部的变化。*建立模型,通过人体呼吸模拟器的变化解释呼吸的过程。*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时是协同合作*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呼吸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推测呼吸时有哪些器官参与以及难点教师准备设计意图(5分钟)1.用课件展示憋气、游泳的图片。提问:你能说说这名同学在做什么吗?(憋气、游泳)你有在水里游泳时憋气的经历吗?说一学生:在水中停止呼吸几秒钟都会让人很难受,自己憋一会儿气就要抬头露出水面呼吸,不然会溺水……参与呼吸吗?(板书课题)3.聚焦疑问:拿出你们的手感受一下,空气是吸入到了胸部还是腹部?(学生进行猜测)谈话引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设计意图(20分钟)1.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吸气和呼气过程,并按照他说的方式试一试。强调:一呼一吸才算一次呼吸家一起说说吧(3)师生共同小结人体的哪些器官参与了呼思考是外力因素促使人体呼吸还是人体自主呼吸)引导学生用感官体验呼“一呼一吸”,同时发现呼吸过程中胸腔与腹部的生可能会发现上述两部测不太符合,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10分钟)1.人体的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记录在班级记录表里,以待引导学生梳理体验活动与模拟实验中获得的信息,形成对参与呼吸的器官及其作用的认识,在此产生进一步的探究兴趣。鼻腔鼻腔口腔肺吸气:胸腔扩张,腹部收缩,膈肌向下呼气:胸腔收缩,腹部放松,膈肌向上其实是学生误把腹部收缩的变化默认为是吸气导致的。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引第2课时呼吸与健康生活1学生在平时锻炼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许多活动会加快呼吸,但对于减缓目标*知道呼吸就是气体在体内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了解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知道人体运动后,呼吸会加快,以便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比较,能对人体运动和呼吸次数的关系进行推理、解释。*体验人体运动后对呼吸次数的影响,能严谨地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能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协作,真实记录。*明白呼吸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树立健康生活的意教学重难点重点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难点教师准备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3分钟)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过程,今天我们先2.思考:一个人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是固定的吗?说说你的理3.聚焦问题:不同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呢?(预设:睡觉时呼吸微弱,跑步时呼吸变快等)活。(板书课题)学到的知识与本课联系起来,体现了课与课之间(25分钟)呼出的气体的成分)第3课时测量肺活量1目标*认识到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知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加大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推测影响肺活量大小的因素。*通过测量肺活量,掌握如何获取合理的数据。*初步学会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反思、评*能以事实为依据,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重点难点教师准备(5分钟)设计意图比较长一些。(用秒表测量时间)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2.通过吹哨子、吹气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方法的不足,从而提出可靠的测量方法。设计意图(15分钟)进行二次吹气。③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剩2.学生测量,教师巡视,及时纠正测量活动中的4.学生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比自己的学会用简易肺活量袋测出准确的肺活量数值,并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认识到自己的肺活量情况,进而了解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10分钟)1.展示学生体育成绩与肺活量测量结果,进行思考:你对自己现(1)结合前两课的知识,说说肺活量大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通过运动可以增加肺活(4分钟)3.认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升呼吸系统功能,保持身体吹哨子→肺活量—→身体越强壮,肺活量越大吹气球第4课时一天的食物1活动中,使学生发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丰富多样的,为后续康生活作铺垫。目标*知道我们一天中所吃的食物非常丰富,这是因为人体要获取各种养料与能量。*知道食物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初步认识到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养料与能重点难点教师准备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3分钟)生记录和统计一天的食(25分钟)一种食物。③按照早、午、晚餐的顺序记录。第5课时食物中的营养1目标*知道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用不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并根据检测现象,推理*通过动手实验,用科学的方法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脂肪,*认识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从中获取该食物*将营养成分、类别等信息扩充到记录表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感受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营养与食物的关系。*认识到人类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教师准备设计意图(3分钟)1.用课件展示平时常吃的食物的图片。回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天中的食物,知道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然后对这些食物进行了分类。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有丰富的营养,这些营4.聚焦主题:食物中到底有哪些营养?今天中的营养”。(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快速形成认知冲突,聚焦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食物中的营养。设计意图(25分钟)标呢?(蛋白质、脂肪……)查资料、做实验……)速掌握正确的检验方法。设计意图(10分钟)1.从一天的食物中,你都获得了哪些营养?2.营养是否越多越好?(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3.请同学们课后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家长咨询:我们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哪些营养需要得多,哪些营养需要得少?并将结果引导学生从“是否有全能的食物”和“我们对营养的需求”两个角度展开思考,为下一节的教学活动作铺垫。油、肥肉、巧克力等一→脂肪白糖、米饭、面包等一→糖类蔬菜、水果等一→维生素调节身体机能蔬菜、水果、食盐等一→无机盐(4)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胡萝卜、西红柿。(答案均不唯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根本不能让学生理解掌握。所以我尝试着把这节课建立第6课时营养要均衡1通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不同种任何一种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因此人要每天吃各种取多种所需的营养成分。但是他们对于不同营养的大致摄入量却不太了解,甚至对于食物的搭配是杂乱的,故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同化与顺应的过程。本节课学生将从对整体的调查研究回到对个体的研究上,用自己一天中的食物搭配与科学的膳食宝塔比较,来了解均目标*知道人体所需的营养种类和数量是有一定范围的,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认识到一日三餐要合理搭配,做到品种多样,保证营养的均衡。*用分析的方法,能处理人体营养需求量与食物量之间的关系。*从阅读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并通过自行分析和集体研讨,达成共识。*有效处理营养需求量和食物量之间的关系,参照“平衡膳食宝塔”科学地搭配菜*将“营养均衡”的理念贯彻到生活中,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根据“平衡膳食宝塔”有效处理营养需求量与食物量教师准备“平衡膳食宝塔”资料与挂图、符合营养均衡的真实食物与图片、教学课件等。设计意图(5分钟)胖、营养不均衡……)5.提问:那怎样搭配食物才能营养均衡呢?(水果蔬肉吃少吃一些;不挑食,不偏食……)同的营养成分。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搭配营(板书课题)以具体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探查学生对于饮食搭配的初始想法。设计意图(20分钟)量最少。(强调每天各种食物的摄入量)的角度对自己的饮食设计意图(6分钟)量超出的食物卡片,对需要修改食物数量或增加食物种类的3.请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对一天的食物如何进行调整的,然后问与讨论,评价学生的前概念是否得到纠正或发展,也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及时评价与反馈。(4分钟)1.提问:关于营养的获取,同学们对日常的饮食有什么建议?好的饮食习惯;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2.拓展:请帮家人设计一份一天的食谱,把食谱中所需的食物列出来,请爸爸妈妈帮忙做,最后请爸爸妈妈根据“平衡膳食宝引导学生将本课时“营养均衡”的理念贯彻落实到生活中,体现学有所用,培养学生健康饮食的习惯。油豆类、奶制品鱼、肉、蛋类食物种类丰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下一层食用量大于上一层【作业设计】B.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多吃些【教学反思】这节课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大家都积极地讨论着一天的食物相关的内容,特别是说到喜欢的食物根据学生们的讨论,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挑食、偏食的习惯。这里我询问了一些同学吃午餐的情况,并让周围的同学进行补充,同学们都积极地评价着他人的午餐习惯,发现了一些同学消瘦或肥胖的原因。1是靠自身的感觉,真正细致的观察很少,大多数学生对于食物在口腔里变化的具体情况清楚的。目标*通过观察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知道食物在口腔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认识到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口腔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牙齿的形状特点,联想牙齿在口腔消化中起到的不同作*通过角色扮演,切身体会牙齿结构及功能,对原有观念进行修正或补*观察口腔里的食物以及牙齿的形状特征,描述食物在口腔发生的变化。*能认真地观察和实事求是地描述,并愿意分享自己的研究结*体会口腔对消化食物的重要作用,有健康生活的意识。重点观察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感受牙齿、舌和唾液难点教师准备设计意图(5分钟)2.食物能给人体提供养料和能量。我们是怎么将食物的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的呢?(学生讨论)3.讲解:食物吃进去后,要经过一些器官的工作才能转变成可以吸收的养料和能量,这一过程叫作消化。进食时,食物首先会经过口腔,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4.聚焦问题:食物在口腔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板书课题)生的思考意识,并认识到口腔是食物在人体中消化的开始。第8课时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1食物的消化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很多学生在前概念里场所,食物的营养都是在胃里被吸收的,所以本目标*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认识到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做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行查阅资料了解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能够对照资料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通过观察比较,能准确说出各消化器官的主要特*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能对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会分享研究结*在探究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关注消化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增强健康生活的意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猜想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和比对消化器官图及进难点体验到食物消化的过程是由多个消化器官共同协作完成教师准备设计意图(3分钟)你的感受,说一说食物进入身体后可能会经历哪些器官,按照书课题)2.讲解: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生活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第1课时让小车运动起来1学生已经见过并体验过各种各样的运动的车辆,对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作为单元教学的起点。目标*认识力的基本作用,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用观察、比较、归纳、演绎的方法,初步感知力与运动的关系。*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体验它的运动,并猜测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设计实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并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在实验探究中,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之间的兴趣。*体会到生活中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动力类型满足不同的生活需求。教学重难点重点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难点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用实验数据阐述教师准备设计意图(5分钟)1.用课件展示各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提问:你认识这些交通工样排的理由以及它们是靠什么动起来的。(板书课题)3.教师指导:以畜力为动力的马车、以人力为动力的推车、自行以太阳能为动力的玩具小车等。以学生熟悉的交通工具为着手点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社会发展带来的便利。设计意图(20分钟)试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1.用课件展示实验装置图,并讲解实验要(1)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2)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呢?4.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2.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学会思考,培养其解决问3.培养学生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的意识,养成认真、严谨的(10分钟)2.教师询问:挂几个垫圈时,刚好使小车运动起来?学生在进行实验后,能用数据作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光有结论。(3分钟)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说明。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动力阻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包括用多大的力能第2课时用气球驱动小车1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玩气球,很多学生都知道放气时气球会运动。部分平时较细心的学生甚至还感受过气球喷出气体的方向和气球运动的方向是相反的。生活中常见的划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目标*知道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知道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用观察、比较、实验、归纳、演绎等方法,理解和认识反冲力的概念和生活应*用气球感知和认识反冲力,画出气球的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大小的关*在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探知真相的意识和方法,体验合作的重要*体会反冲力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利用科学技术改造社会的热情和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组装用气球反冲力作动力的小车,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难点设计实验并用实验数据证明小车运动快慢与反冲力教师准备设计意图(5分钟)1.拿出一个气球,提问:把气球吹足气后放开,它会怎样运动?2.学生根据经验回答。然后自由地玩一玩气球,再谈谈感受:气3.继续提问: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利用垫圈的重力产生拉力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感受到放气的气球也4.学生交流想法。这时学生可能想不到具体怎么用气球做动力驱动小车,或提出的方法不可行,教师不必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气球动力小车。(板书课题)球的反冲现象2.联系上节课利用垫圈的重力驱动小车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将气设计意图(25分钟)等会影响小车行驶的距离)设计意图5.追问:请问大气球和细喷管能让小车行驶得更远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给小组A的同学一定的讨论时间,其他小组也可以的反冲力更大,因此能推动小车行驶得更远;细喷管喷气的时间更长,反冲力作用的时间长,因此小车也行驶得更远。(6分钟)小车在反冲力的推动下向前运动。反冲力越大,动力越足,小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体会反冲力在人们生产(3分钟)产生向前的反冲力推动气球向前运动向后喷气第3课时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根据生活经验,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橡皮筋拉伸后再松手会恢复到原来的状了解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目标*知道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明确概念: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利用分析、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能够理解橡皮筋小车的基本原理并应*设计实验,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安装橡皮筋小车,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难点收集数据说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教师准备实验材料一套、弹簧、钩码若干、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设计意图(3分钟)1.教师出示橡皮筋,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玩橡皮筋时的感觉,并将2.学生玩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并体验拉橡3.教师指出:拉长的橡皮筋在释放后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4.聚焦问题:如何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板书课题)(20分钟)动,橡皮筋应该怎样缠绕?引导学生动手试一试。设计意图1.提问: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小车会行驶得远一点?2.教师:是不是如你们所说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呢?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验证一下。3.用课件展示实验操作要点,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师(1)如何测量小车的行驶距离?(2)只做一组实验,就能得出缠绕的圈数与运动距离的关系吗?(3)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我们可以设计分别缠绕几圈橡皮筋?(合理设计不同梯度,如1圈、3圈、6圈……)握组装橡皮筋小车的方法,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的关系。(10分钟)(1)橡皮筋缠绕圈数从1、3、6……增加时,小车行驶的距离在(2)发现: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而不是只关注实验结果。在研讨阐述观点时,要用实验取得的证据与实验结论联系起来。(4分钟)1.提问:如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呢?3.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到弹力的例子,如弹弓通过演示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改变橡皮筋的长度可以改变其产生的弹力大小,并体会弹力在生活中的运用。第4课时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道力有大小,本课安排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力的大小是符合他们对力的认识规律的,将为后目标*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知道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作的。*用观察、比较、归纳、演绎的方法,掌握测力计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基于橡皮筋和弹簧的相似性,迁移同化设计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使用方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设计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在实验探究中进一步培养研究的兴趣。*体会到不同测量工具可以解决不同的现实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教师准备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3分钟)得认识了哪些力吗?如何知道这些力的大小呢?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板书课题)通过回顾旧知的方式,帮学知识,并结合科学活动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知识的联系性。(20分钟)1.用课件展示各种类型的弹簧测力计实物图,引导学生找出它3.用力慢慢拉挂钩,看看弹簧怎么变化、指1.通过实物图观察认识弹簧测力计,并学会使设计意图1.用课件展示几幅不同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指导学生观察与指针相平;③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3.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测量各种待测物体重力的大小。先估测2.实测之前先估测,主要的估测能力。实测则是培养学生的测量和(6分钟)1.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和测量实验,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3.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应用弹力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例子通过讨论生活中一些例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弹力的理解。(10分钟)皮筋来代替测力计里的弹簧、加上硬纸板和曲别针,制作一个通过自制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加深对弹簧测力计识,以及对原理的理解。构造: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原理:弹簧受力大,伸长长在制作测力计的拓展活动中,对科学方法的应用是需要考虑进去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引导学直线等多种想法,我都进行了肯定。总的来说这个教学环节还可以讨论得更充分关于量程中的零刻度如何标出,学生没有提出,估计学生第5课时运动与摩擦力1目标*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知道摩擦力是有大小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的方法,探究摩擦力的内在原理和应用空*知道用不同方法科学标准地实证才能得出有效的科学结论。*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关系。*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并进行解释的重要性。*体会生活中摩擦力是无处不在的,科学技术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难点教师准备设计意图(5分钟)1.复习引入:同学们还记得在本单元第1课中我们做的实验吗?(出示班级记录表)为什么当我们挂1个、2个……垫圈的时候小车不动,而增加到第n个时才开始运动呢?2.出示皮球,并演示皮球在桌面上的滚动。提问:皮球在桌面滚4.教师指出:小车需要足够的力才会运动起5.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对摩擦力的科学解释,并思考:在搬运重观事实,在聚焦部分先引出摩擦力的概念,使学生对摩擦力有初步的认识,也为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有更好的实践体验奠定设计意图(24分钟)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经验,直接用垫圈拉动重物,记录纸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伊始古人用滚木运送巨石的实例,改进实1.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滚木在实际运用中的不足:每次都要重复起运动,做成现在汽车的样子)通过三个探索活动,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从而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6分钟)1.各小组之间依据记录单的数据,思考并讨论研讨问题,总结出从而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3分钟)思考:各种交通工具都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呢?之悬浮在空中,行驶时无需接触轨道,也减小了轨道对车身的摩擦力。这两种交通工具使用不同技术方式都减滚动—→摩擦力小第6课时运动的小车1不少学生对能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日概念本身过于抽象,我们要通过观察具有能量的物目标*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知道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知道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