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
-: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己而之细柳军,军士更被甲,锐兵刃,毂弓弩,持
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日:“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
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
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
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
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己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选文】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1宣(3)也,呼而问之:“何
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i宣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1•宣]xaun,遗忘。(4)[成]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孟子辍然中止()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处士笑而然之()何有于我哉?()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多作白能见之D、自是之后
【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已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
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选文】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
世人患(4)作文字少,乂懒读书,每,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
自能见之。”
【注释】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
(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术()过()疵()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3)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
【阅读提示】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
四:墨池之上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
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
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向“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
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3分)
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4分)
(1)a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被:b将军身被坚执锐被:
(2)a或问“三余”之意意: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4分)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五: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选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奔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
(1)[媪卜。,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成()去()方()欲()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日:“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
【阅读提示】
后人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即指此事
六:《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媵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日:“君之病在肌肤,不治
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日:“疾在媵理,
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
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通假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B.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
C.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D.臣是以无请也(“无”通"亡”)
2.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君有疾在膜理(君王)B.扁鹊复见(又,再)
C.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D.司命之所属(类)
3.下面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意思不同的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君之病在肌肤
C.司命之所属I).君子之学必好问
4.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B.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
C.(疾)无奈何也D.(使者)已逃秦矣
5.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是非君子之道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七)不食嗟来之食
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
有饿者蒙袂(m邑)辑屐(ju)(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
食,右执饮,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终不食而死。(选自《礼记.檀弓》(1)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
下面横线上。(2
分)⑵
“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
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4分)【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
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
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嗟来之食】(提示:
答题不超出100字。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
译。)
参考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
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
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4分。故事叙述大致完整得2分,点明出处得1分,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得1
分.)
八:锡饰不辨
[阅读提示]
滥竽充数的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中的南郭先生已成了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的代表人物。其实历史
上这种人已不足为奇,由于他们的浅薄无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明1名医戴原礼尝2至京,闻一医家术3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4求5溢6户,酬
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7去,追而告之曰:“临8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9其故。日:“此古
方尔10。”殊不知古方乃11悻12字,修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13!今之庸14医妄谓15熟谙16
古方,大抵17不辨锡饬类耳!
注释:1明:明朝。2尝:曾。3术:技术。4迎:迎接他出诊的人。5求:上门求诊的人。6溢:
满。7既:己。8临:等到。9叩:问。10尔:同“耳”。11乃:是。12饬:tdng同糖。13嗟
jiG乎:唉,叹词。14庸:平庸,此指无技术。15妄谓:胡说。16熟谙dn:熟悉。17大抵:大都。
[训练]
一、指出下列句子词类活用的现象。
1.见其迎求溢户
2.原礼心异之
二、区别下列各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偶一求药者既去()
1.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叩其故()
2.
叩石垦壤()
殊不知古方乃修字()
3.
殊不沾污()
临煎加锡一块()
4.
有亭毙然临于泉上者()
三、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九:邹与鲁哄
[阅读提示]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反之,推
行暴政,造成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其统治地位一定不会牢固。这就是选文中的百姓“疾视其长上之死而
不救”的原因。
邹与鲁哄1,穆公2问日:“吾有司3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4也。诛之,则不可用诛;不诛,
则疾视5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6则可也?”孟子对7曰:“凶8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9乎沟
壑,壮者散而之10四方者,儿11千人矣;而君之仓廉12实13,府库充,有司莫以告14,是上慢15
而残下16也。曾子17S:'戒之戒之!出乎尔18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19也。君
无万焉20o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21矣。”
注释:1哄:斗,交战。2穆公:邹国国君。3有司:官吏。4莫之死:即莫死之。5疾视:恶狠
狠地看着。6如之何;怎么办。7对:回答。8|X|:荒。9转:抛弃。10之:往。11几:几乎。12
仓縻liu:粮仓。13实:充实。14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15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16下:
下面的百姓。17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18尔:你。19反之:报复在上位的人的机会。20不
尤焉:不要怪罪百姓。21死其长:为他们的长官而死。
[训练]
一、穆公向孟子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孟子是怎样解答的?从中可看出孟子怎样的主张?
二、文中孟子引用了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中内容翻译这句话。
三、解释下列词组。
1.莫之死()
2.如之何()
3.凶年饥岁()
4.莫以告()
四、卜.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诛之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
A.B.
反之而民莫之死也
出乎尔者君行仁政
C.I).
此古方尔人之才行
I-:卖柴翁殴宦者
[阅读提示]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笔下的
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
投无路的情况卜\奋起反抗,怒殴宦者。
尝有农夫以驴负1柴。宦者称宫市2取之,与3绢数尺,又就索4“门户”5,仍邀6驴送柴至
内7。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8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
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9而归,汝尚10不肯,我有11死而已!”遂殴宦者。
注释:1负:驮。2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3与:给。4就索:向他索取。5门户:指门户税。
6邀:强要。7内:宫内。8尔:你。9直:同“值”。10尚:还。11有:只有。
[训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并指出词性。
1.宦者称宫市取之()()
2.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
3.今以柴与汝()()
4.尝有农夫以驴负柴()()
5.我有父母妻子()()
6.我有死而已()()
二、试分析文中的“宦者”和《卖炭翁》中的“宫使”(可从两者的掠夺的程度手段及对人物的描写方
法方面分析)。
三、找出文中表示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词语。
十一: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选文】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3),
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日:“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
以书,遂成大学(5)。
【注释】
(1)[逮]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4)[资]借。(5)[大学]大学问
家。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而()大姓()偿()怪()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以书映光而读之。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I)、以此戒之。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十二:挂牛头卖马肉
[阅读提示]
挂羊头卖狗肉,常被用来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然而文中的“挂牛头卖马肉”,
却被晏子用来比喻灵公表里不一,内外有别的做法,从而告诫灵公宫内宫外要一视同仁,统一执法。
灵公1好妇人而丈夫饰2者。国人尽服之3。公使吏禁之日:“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裳,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4而不止。晏子见5,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
止者,何也?"晏子对日:“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
内勿服,则外莫敢为6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7月,而国人莫之服8o
注释:1灵公:指卫灵公。2丈夫饰:穿男子服装。3尽服之:都跟着穿戴男子服饰。4相望:指
(国人)纷纷埋怨责怪。5见:求见。6为:做,这里指穿。7逾:超过。8莫之服:没有人穿。
[训练]
一、灵公有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翻译晏子的两句话,分析‘'悬牛首于门”和“卖马肉于内”各喻指什么。
三、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B.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C.臣本布衣。
D.刘备,天下枭雄。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公使吏禁之日()
2.使内勿服()
3.女子而男子饰者()
4.相望而水止者,何也()
十三:与陈伯之书(节选)(丘迟《丘司空集》)
【选文】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1),感生平于畴日(2),抚弦登睥(3),
岂不怆恨(4)!所以廉公之思赵将(5),吴子之泣西河(6),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7),
自求多福。
【注稀】
(1)[故国之旗鼓]因为陈伯之原是梁的江州刺史,后来投魏,这封信是丘迟劝他临阵归降,所以说是“见
故国之旗鼓”。(2)[畴日]昔日。(3)[抚弦登障]拿着弓箭登上城墙。弦,弓弦;睥,城墙上的女墙。
(4)[怆恨(liong)]悲伤。(5)[廉公之思赵将]廉颇原是赵将,后来被迫奔魏,但仍思复用于赵。(6)
[吴子之泣西河]吴起治于西河,因为魏武侯听信谗言,西河可能不保,所以吴起望西河而泣下。(7)[规]
打算。
【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见见故国之旗鼓。B、树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每见壁间题字。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
C、思廉公之思赵将。D、之人之情也。
学而不思则罔。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1、填空。
(1)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
(2)“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
3、文中的“将军”指代()
A、廉颇B、吴起C、陈伯之D、丘迟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十四:自护其短(《雪涛小说•知无涯》)
【选文】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某人自护(3)
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
地不有?”
【注糅】
(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护]掩盖,遮掩。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而()啖()去()欲()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仕于南方。B或曰:啖菱须去壳。
不得已而从仕。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
C前山后山,何地不有。D仕于南方。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尝射于家圃。
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4、翻译文画横线的句子。
5、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十五:蒲留仙写书(邹强《三借庐笔谈》)
【选文】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1)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
磁罂(2),中贮苦茗,具淡巴菰(3)-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
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己。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戴(4)o故笔法超绝。
【注释】
(1)[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2)[罂(ying)]大腹
小口的瓶或罐子。(3)[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4)[藏(chan)]完成。
【练习】
1、解释文中带点的词。
居()于()置()
语()是()方()
2、比较下列各组词的不同意义。
①为为村中童子师()②故故笔法超绝()
凡为足下道者()温故而知新()
3、用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
4蒲松龄“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提示】
本文叙述了蒲松龄先生写《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
十六:螳螂捕蝉(《说苑》)
【选文】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日:“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福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
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
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
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日:“善
哉!”乃罢其兵。
【注释】
(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儒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儒子,
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4)[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5)[务欲]心
想要。(6)[前利]眼前的利益。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伐()旦()子()延()
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字:句:()
(2)如是者三旦。字:句:()
3、为卜.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
(1)[]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2)[]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4、填空。
(1)《螳螂捕蛇》写了和两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螳螂捕蝉》写了、和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阅读提示】
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
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十七: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颜之推《颜氏家训》)
【选文】
夫学者,所以求益(1)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2)长者,轻慢同列(3)。人疾之(4)
如仇敌,恶之如鸥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注释】
(1)[求益]求得长进。(2)[凌忽]欺侮和轻视。(3)[同列]同辈。(4)[疾之]怨恨他。
【练习】
1、下列各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学者,所以求益耳。B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问姓名于士大夫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
C所以求益耳。D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
以刺刀攫其首。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卜八:蛛与蚕(《雪涛小说•蛛蚕》)
【选文】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1),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
丝,乃丧厥(2)妪。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日:“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
(3),天子衮龙(4),百官绒绣(5),孰非我为?汝乃相(6)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
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日:“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
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注释】
(1)[经纬]织物直线叫经,横线叫纬。(2)[厥]义同“其"。(3)[文章]指带花纹的织品。(4)[衮
(gtin)龙]龙衣,古时帝王的礼服。(5)[级(fU)绣]祭祀时穿的礼服。(6)[柑(xiao)腹]空腹。
【练习】
1、在文中找出两个第二人称代词:、。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各指代什么。
口吐经纬()遂为文章()
3、解释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1)我所吐者,遂为文章()(2)为人谋则为汝自谋()
4、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
(2)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
(3)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5、蛛和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蛛:
(2)蚕:
6、作者在文的态度是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
答:
【阅读提示】
本文以利世不利己的蚕和利己不利世的蜘蛛相对比,讽刺了那些自私自利的人。
卜九:答谢中书书(节选)(陶弘景《陶隐居集》)
【选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2),沈鳞竞跃。实是欲界(3)之仙都。自康乐(4)以来,不复有能与(5)
其奇者。
【注释】
(1)[交辉]交相辉映。(2)[颓]坠落。(3)[欲界]佛家有三界之说,欲界即指人间。(4)[康乐]指
谢灵运。他曾袭封康乐公。(5)[与]这里指欣赏、进入某种境界(这里是江苏茅山风景)。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俱()沈()竞()复()
2、下列句中“之”字不解释为"的”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B、实是欲界之仙都。
C、照以海滨之月。D、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3、在文中找出描写动景的句子。
4、在文中找出议论的句子。
二十: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选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白魏郡无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
事扶风班彪(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
百家之言。
【注释】
(1)[扶风班彪]扶风人班彪,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草创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徒焉()师事()辄()遂()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求补出省略成分)。
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阅读提示】
本文叙述了王充求学的故事,其中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十一: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选文】
郑人且(1)有置履者,先自度(2)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3)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
持度。”反归取之。乃反(4),市罢(5),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
信也。”
【注释】
(1)[且]将要。[置]购置。(2)[度(du6)]量度,动词。下文“宁信度(di!)”的“度”是名词,指
量度好的尺码。(3)[至]等到。[之]往,至上(4)[返]同“返”。(5)[罢]结束。
【练习】
1、找出F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同)
②反归取之。(同)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B宁信度
何不试之以足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D先自度其足
遂不得履吾忘其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2)何不试之以足()
(3)至之市而忘操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
②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
答:
【阅读提示】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I日,不思变通,终将•事无成。
二十二:买楼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选文】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1),熏以桂椒(2),缀以珠玉,饰以玫瑰(3),缉(4)以翡翠。
郑人买其梗而还(5)其珠。此可谓善卖楼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释】
(1)[木兰]一种香木。[柜]这里指小匣子。(2)[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3)[玫瑰]一种美石。
(4)[缉]装饰边沿。(5)[还]退还。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为()缀()饰()还()
2、指出下列句中“其”的不同用法。
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②郑人买其梗而还其珠()
③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④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①楚人:
②郑人:
【阅读提示】
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二十三)齐庄公出猎
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日:“此何虫也?”对日:“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
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不量力而轻敌(2)此为人
2、下列各句中的其与“其为虫也”中的“其”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如土石何B、其真不知马也
C、其一犬坐于前D、专其利三世矣
3、翻译:有•虫举足将搏其轮
4、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二十四:予产不毁乡校
[阅读提示]
老百姓议论朝政的好坏,表明他们对国家的关心。同时,当权者也可以从中了解自己的政事如何。历代
贤明的君主都善于听取属下及人民的意见,郑国国相子产就是其中的一个。
郑人游于乡校1,以议执政之善否。然明2谓子产3日:“何不毁乡校?”子产曰:“胡为?夫4人
朝夕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将行之;其所恶者,吾将改之,是吾师也,如之何5毁之?吾
闻为国忠信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譬之若防川也,大决6所犯,伤人必多,吾不能救也,不如小决之
使导7,吾闻而药之也。”
注释:1乡校:郑国都城中一个养老而兼校射的地方。2然明:郑国大夫。3子产:郑国国相。4夫:
发语词。5如之何;怎么能。6大决:河流大的决口。7导;疏导。
[训练]
一、1对待百姓的议政,子产和然明的态度是怎样的?2用一个字归纳他们的做法。
二、解释加点的词。
1.郑人游于乡校()
2.以议执政之善否()
3.吾闻为国忠信以损怨()
4.譬之若防川也()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不毁乡校?
2.是吾师也,如之何毁之?
3.吾闻而药之也。
一、子产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什么方法,因而显得形象贴切,浅显易懂。
二十五:河中石兽
[阅读提示]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
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狮的比重,乂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狮子的相互作
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沧州1南,一寺临河干2,山门圮3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4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5数小舟,曳6铁钳,寻十余里,无迹。
-讲学家设账7寺中,闻之笑曰:“尔辈8不能究物理,是非森柿9,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
重,沙性松浮,湮10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值11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12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
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喷13沙为坎穴14,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
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15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值;求之地中,不更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16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17欤?
注释:1沧州:今河北省沧县。2临河干;临,靠近;干,岸边。3圮:pi,倒塌。4阅:经历。5
棹:(zhao),船桨,此用作动词,戈上6曳:ye,拖着。7设帐:设立讲坛。8尔辈:你们这般人。
9柿:f&i,木片。10湮:yan,沉落。11值:dion,同"解',疯。12河兵:水手。13啮:nife,
啃咬。14坎穴:洞穴。15溯:从下游向上。16但:只。17臆断:主观武断。
[训练]
一、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
因为。
二、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儿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三、分析•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四、翻译第三段。
二十六:良马对
[阅读提示]
怎样评判马的优劣,历来是人们所热衷的话题。爱国名将岳飞对区别良马和驾马,也有自己的标准,让
我们来看看他是否言之有理。
高宗1问岳飞曰:“卿2得良马否?“对曰:“臣3有二马,日略4刍5豆数升,饮泉一斛6,
然非精洁7不受8。介9而驰,初不甚疾,比10行百里,始奋11迅。自午12至酉13,犹可百里。
褫14甲而不息15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16取,力裕17而不求逞,致远18之材也。不
幸相继以19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20不择粟,饮不择泉,揽21辔22未安23,踊跃24
疾驱,甫25百里,力竭26汗喘,殆27欲毙28然。此其寡取29易盈30,好逞易穷31,鸳钝32
之材也。”高宗称善33。
注释:1高宗:宋高宗。2卿:qing,您。3臣;我,岳飞自称。4咯:dan,吃。5刍:chu,草。
6斛:hti,古代十斗为•斛。7精洁:精细清洁。8不受:不吃。9介:甲,披上甲。10比:等到。
11奋:振作精神。12午:午时,相当于今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13酉:y6u,酉时,相当于今下午五
时至七时。14褫:chi,解脱。15息:气喘。16敬:gou,轻易。17裕:充足。18致远:能走远
路。19以:而。20秣:m6,喂。21揽:抓住。22辔:pei缰绳。23安:稳。24踊跃:蹦跳的
样子。25甫:玲,才。26竭:尽。27殆:几乎。28毙:倒下。29寡取:指吃喝得少。30易盈:
容易满足。31穷:力尽。32鸳钝:ntidtin,鸳:劣马,钝:笨拙,此指没才能。33善:好。
[训练]
•、选文中岳七是从哪两方面来说明马的优劣的?他认为“致远之材”和“鸳钝之材”的区别是什么?
二、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日咯刍豆数升,饮泉•斛,然非精洁不受。
B.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
C.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
D.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三、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然非精洁不受()
2.若我事然。()
3.不幸相继以死()
4.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
:十七:胸有成竹
[阅读提示]
大家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一定了解,但未必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读了下面这则短文,你对
这个成语的含义会有进•步理解,同时还能获得其他的启示。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1耳,而节叶具焉2。自3蜩蝮蛇4。以至于剑拔十寻5者,生而有之也。今
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6,执笔熟视7,乃见其所欲
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8,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9,少纵则逝10矣。
[训练]
一、文中用了两处比喻,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比喻义。
二、翻译下列句末语气词,说明其表达的语气。
1.而节叶具焉。()()
2.岂复有竹乎()()
3.少纵则逝矣()()
4.苛政猛于虎也()()
三、解释加点的词。
1.竹这始生,一寸之萌耳()
2.岂复有竹乎()
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4.以追其所见()
四、这则短文对你有何启示
二十八:借书速还(宋濂《黄生借书说》)
【选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1)借于臧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注释】
(1)[假]借。(2)[逾约]超过预定的期约。
【练习】
1、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非学无以致疑”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以致书以观。B、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多以书假余。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①余劝时即嗜学。()
A、嗜好B、喜欢C,特别D,学习
②每假借于臧书之家。()
A、到B、去C、向D、在
③余因得遍观群书()
A、就B、因此C、于是D、因为
1、指出下列句中“之"各指代什么。
①录毕,走送之。()②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
③处士笑而然之。()④学而时习之。()
2、从下列语句可看出人物的什么特点。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二十九)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
如钱。忧
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
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
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廖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
至于既成,其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
至二月而后爆,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
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孺《指喻》)
注释•: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颁):脊骨。③爆(ch6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惧而谋诸医(谋划)B.其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丸刚艮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2)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十.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厘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
日:“吾不能俨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屋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日:.“国亡,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汝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抹,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
馆人供张e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⑦,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
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宋史。文天祥传》)
注释: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②压(yd)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③杆(h6n):保卫。
④法(xu6n)然:水滴卜.的样子。⑤操:同“救”。⑥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⑦兵马司:主管京师治
安的机关。⑧乡机ihn):同“向"。
1.用“I”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书:(2)涕:⑶殊:
3.弘范“使(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选出对画线句子“国亡不能抹,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意思理解正确的一
项。()
A周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B.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C周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D周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5.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弘范敬重天祥的句子。(不少于两句)
6.阅读全文并结合你学过的课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
""一:吴起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日:“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
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
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苏科新版九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鲁科版七年级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二零二五版美容美发行业员工劳动合同终止补偿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病虫害防治设备租赁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镍氢电池产品供应链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门窗行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合同7篇
- 二零二五年度IT行业IT支持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开发合同协议范本4篇
- 2025版农机零部件供应合同协议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沐足行业员工薪酬福利合同范本4篇
- 2024年公证遗产继承分配协议书模板
- 燃气经营安全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JB-T 8532-2023 脉冲喷吹类袋式除尘器
- 深圳小学英语单词表(中英文)
- 护理质量反馈内容
- 山东省济宁市2023年中考数学试题(附真题答案)
- 抖音搜索用户分析报告
- 钻孔灌注桩技术规范
-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二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3 Race to the pole 教学设计
- 供货进度计划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