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列强侵华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救亡探索-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_第1页
专题04 列强侵华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救亡探索-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_第2页
专题04 列强侵华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救亡探索-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_第3页
专题04 列强侵华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救亡探索-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_第4页
专题04 列强侵华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救亡探索-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列强侵华和农夫阶级、地主阶级救亡探究晚清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经济上: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进一步深化,封建统治者赖以统治的农村自然经济开头解体,同时伴随着列强在华设厂和洋务运动的开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政治上:在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下,清朝统治之下的各阶级开头了抵制和探究,农夫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西方列强的势力。(3)思想文化上:晚清时期的文化开头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先进的中国人开头重新端详自己和世界,了解西方并向西方学习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重难精粹内容17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西方列强侵华18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19农夫阶级的抗争一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精粹17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西方列强侵华1、列强的侵华史(1)鸦片战斗(1840-1842年)缘由:①必定性:政治: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君主立宪制);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英国:领先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展快速;军事: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外交:中国:闭关锁国;英国:为争夺世界市场疯狂扩张。②根本缘由: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③直接缘由(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结果:19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关税要与英国商定;《五口通商章程》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虎门条约》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地永居;中美《望厦条约》建教堂传教;中法《黄埔条约》自由传教。鸦片战斗的影响:①社会性质:中国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斗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进展的道路被迫中断;③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开头解体;④思想:中国人开头睁眼看世界(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畲《瀛寰志略》);⑤社会主要冲突:中国社会主要冲突发生变化中国人民肩负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上即可理解为何鸦片战斗是中国近代历史得转折点)(2)其次次鸦片战斗(1856-1860年)缘由:①根本缘由: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缘由:修约要求遭到拒绝。结果:1858年《天津条约》: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③赔偿英法巨额白银;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1860年《北京条约》:①承认《天津条约》连续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俄国在其次次鸦片战斗中也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影响:①使中国丢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严峻的损害;②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人民抵制;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战斗(1894-1895年)缘由: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华野心蓄谋已久;直接缘由:东学党起义结果:1895年《马关条约》:①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赔白银2亿两;③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办厂: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影响:①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②刺激了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③促进了民族觉醒(清政府被迫进行军事改革;中国的学问界和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开放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何理解甲午战斗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如何理解甲午战斗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政治上,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同时之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经济上,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同时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进展供应了条件。▲思想上,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开放,促进人们思想解放(4)八国联军侵华战斗(1900年)缘由:①根本缘由:为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维护在华利益;②直接缘由:镇压义和团运动。结果:①南方各省都督与列强洽商“东南互保”协议(①中心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②严峻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③肯定程度上保存清政府的实力和中国近代化的成果)②1901年《辛丑条约》:惩办“首祸诸臣”;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2亿两(加剧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使馆区“国中之国”);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全部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严峻破坏中国的主权完整);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影响: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丢失最严峻、赔款数目最浩大的不公平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列强侵华的方式(1)军事侵略:如发动六次大规模侵华战斗(日本全面侵华)(2)经济侵略:甲午战前商品输出为主,如倾销商品;甲午战后资本输出为主,如开厂。(3)政治侵略:如签订不公平条约、扶植代理人、建立伪政权。(4)文化侵略:如传教、奴化教育。列强侵华的影响(1)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与破坏。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逐步把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严峻毁坏了中华文明遗产,使中国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列强侵华客观上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同时,也唤醒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意识。迁移拓展:多角度生疏甲午中日战斗的影响(1)加深了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转变了世界格局: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殖民主义体系在亚洲取代了宗藩关系体系,远东以及国际格局发生变化。(3)促使中华民族觉醒:甲午中日战斗的失败,不仅赐予中国沉重一击,同时也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维新与革命这两股力气成为甲午中日战斗以后推动中国变革的重要力气。例题呈现:“《南京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斗就不惊异了……中国患病的第三次失败是最为耻辱的,由于这次是败在邻近小国的手下……两支军队发生冲突,8月,双方正式宣战,中国军队又轻易被击溃。”其中“第三次失败”使得中国A.丢失了领事裁判权、居住及租地权等特权B.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C.签订《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等商埠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依据“由于这次是败在邻近小国的手下”及所学可知此战役是甲午中日战斗,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因此C正确;A错误,丢失了领事裁判权、居住及租地权等特权是在鸦片战斗后;B错误,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是在其次次鸦片战斗后;D错误,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斗后。精粹18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1.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斗,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2.目的: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3.代表人物:主要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4.内容(1)为了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2)为了求富,洋务派又开办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3)洋务派还办了培育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5.评价(1)乐观作用: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2)局限性: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平安,抵制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6.失败缘由:洋务派的初衷不是转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定的。7.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贡献(1)思想上: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近代化运动从思想主见转变为实践活动,由军事技术领域进展到经济领域,并为进一步进展到政治领域奠定了基础。(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进展供应了物质条件及管理阅历。(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头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头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育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同学,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头。8.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进展供应了物质条件及管理阅历;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肯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2)政治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头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头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新式学堂,培育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同学,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进展。9.洋务运动的特点(1)目的上,镇压国内人民的抵制,应对外患,维护封建统治。(2)内容上,只片面学习西方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3)结局上,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中日战斗的失败,证明白洋务运动的破产。10.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1)经济上①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进展供应了物质条件及管理阅历。②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肯定的抵制作用,使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2)政治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头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头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育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同学,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进展。迁移拓展: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1)经济上: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进展供应了物质条件及管理阅历;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肯定的抵制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2)政治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头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化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头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新式学堂,培育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同学,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进展。例题呈现:洋务运动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由中心政府自上而下主动推动的变革,而是由一些汉族地方大员自发并各自开放的“自强”“求富”运动,只是少数比较开明官员的实践,没有进展成为整个社会的士大夫的集体自觉行为。材料意在说明洋务运动A.缺乏顶层制度设计 B.管理模式相对落后C.遭到士人集体反对 D.依靠外国科学技术【解析】“它并不是由中心政府自上而下主动推动的变革,而是由一些汉族地方大员自发并各自开放的”说明洋务运动缺乏中心层面的顶层制度设计,故选A项。精粹19农夫阶级的抗争一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1)农夫阶级:太平天国运动(1951——1964年)过程: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对峙);1856年军事全盛(东征西征,北伐——孤军深化失败),天京事变(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沦陷。纲领:①1953年《天朝田亩制度》:主见:“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评价:否定了建地主土地全部制(革命性),反映了农夫追求社会财宝平均的抱负(确定平均主义带有空想性)②1959年《资政新篇》:地位: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进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未反映农夫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失败的缘由:①农夫阶级的历史局限性;②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③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④未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历史意义: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②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心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进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农夫阶级:义和团运动(1898)口号:“扶清灭洋”(“扶清”具有爱国性质,但简洁对清政府生疏不清,放松警惕;“灭洋”表现出盲目的排外倾向,阻碍向西方学习)评价:①乐观性:具有猛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呈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②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挡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迁移拓展:《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例题呈现:孙中山说:“庚子、辛丑以后,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生疏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需用些严峻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伏得住。”在议和过程中,美国就有人认为“一切勿加中国以不公正导致产生新的仇视”。材料意在说明义和团运动A.转变了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B.使西方列强公平地对待中国C.粉碎了列强侵略中国的企图D.增加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解析】由材料“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需用些严峻方法”可知,义和团运动后,西方对中国的侵略方式由强硬变为软硬兼施,故选A项;由所学过的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可知,义和团运动后,西方列强并没有停止对中国的侵略,也并没有公平地对待中国,排解B、C项;材料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后外国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而非强调中国人自己的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排解。1.(2022·湖北·高考真题)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格外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争辩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中西文化沟通的历史与现实 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 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争辩2.(2021·北京·高考真题)读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②“五口通商”中的香港成为贸易中心③天津的口岸贸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④最早开埠的汉口是南北口岸贸易枢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2016·全国·高考真题)甲午中日战斗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肯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定最终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推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救济4.(2016·江苏·高考真题)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5.(2022·北京·高考真题)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精确     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清政府答复称:“查扬子江沿岸地方均属中国要地,中国断不让予或租给他国。”这意味着(

)A.英国将长江流域辟为殖民地 B.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力力范围C.“门户开放”政策宣告失败 D.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主权完整6.(2011·重庆·高考真题)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当发生在A.1851年 B.1895年C.1898年 D.1906年7.(2022·山东·高考真题)19世纪60~90年月,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头实行“新政”,乐观振兴商务,嘉奖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求富救国 B.实业救国 C.以商救国 D.富民救国8.(2021·天津·高考真题)1864年,李鸿章在一封信中谈到,西方船坚炮利,中国“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仍循数百年绿营相沿旧规,厝火积薪,可危之甚”。由此可见李鸿章A.深恶朝政腐败 B.力图维新救国 C.主见强兵御外 D.开头了解西方9.(2017·全国·高考真题)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加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念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把握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进展10.(2015·江苏·高考真题)某学者说:“农夫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头建筑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缘由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确定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夫造反者”的社会角色11.(2014·海南·高考真题)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恳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头把握国家金融体系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12.(2011·北京·高考真题)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见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13.(2007·上海·高考真题)慈禧曾说:“我原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侮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格外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莫非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A.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14.(2017·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久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把握。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曰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接受李鸿章建议,打算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方案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方案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方案地开放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觉或者很少发觉的和目前特殊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月矿业政策的差异及缘由。(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方案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5.(2016·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见。他认为,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他留意到美国“邦长”(即总统)“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打算,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重视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主见“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推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洪仁玕《资政新篇》(1)依据材料,概括洪仁玕的政治主见及其目的。(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评洪仁玕对西方民主制度的生疏。参考答案1.D【详解】依据材料“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争辩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公使馆人员乐观学习中文,争辩汉学。这可以用来论证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争辩,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公使馆人员乐观争辩汉学,不是中西文化沟通,排解A项;材料只是体现英国公使馆人员乐观争辩汉学,这无法得出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排解B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公使馆人员乐观争辩汉学,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排解C项。故选D项。2.C【详解】通过材料可知,当时主要的通商口岸,尤其是东南地区,贸易往来频繁,说明当时东南地区通商口岸贸易网络最为密集;从地理范围看,天津的口岸贸易在北方居于核心地位。C项正确;香港不属于通商口岸,而且汉口并不是最先开埠的地方,排解A、B、D项。故选C项。3.C【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斗的相关内容。依据所学内容可知,虽然当时中国并没有完成军队的西式改革。由“中国拥有肯定的军备优势”可知他们推断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大成效,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抵制·甲午中日战斗4.A【详解】试题分析:依据表格中“1894——1914年”日本对中国贸易的数字明显呈上升趋势,说明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A项正确;此时,英国仍旧是过激强国,对英贸易比重降低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斗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倾销为主,故C项错误;晚清中国国际地位比较低下,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列强侵华•《马关条约》5.B【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世纪末,英国照会清政府,强调长江沿岸各省只能由英国租押,意味着长江流域成为英国力力范围,B项正确;19世纪末英国未能将将长江流域辟为其殖民地,排解A项;“门户开放”政策是在1899年提出的,排解C项;当时的清政府未能成功维护主权完整,排解D项。故选B项。6.C【详解】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留意这些关键信息: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瓜分中国等,割台湾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排解A。联系史实,开埠胶州,瓜分中国是到了19世纪末,德国在1897年强占胶州湾,所以答案为C。考点: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同学的分析理解力量,解题关键是亲密联系所学史实,要求同学娴熟把握基础学问,学会学问迁移。7.A【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世纪60-90年月洋务运动和1901年“新政”,清政府创办一批近代企业,乐观振兴商务,嘉奖实业,说明清政府期望通过这些措施来挽救统治危机,A项正确;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宣扬的、以进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时间和阶级均不符,排解B项;洋务派“以兵强国、以商求富”达到求富救国的目的,排解C项;清政府的措施不是为了富民而是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排解D项。故选A项。8.C【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可知,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主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自强求富,强兵御外,C项正确;材料表明李鸿章主见强兵御外,未体现其“深恶朝政腐败”,排解A项;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见维新救国,这与材料内容不符,排解B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李鸿章不是最早了解西方的代表人物,排解D项。故选C项。9.A【详解】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国内煤矿企业较之外国煤矿企业的税收要重,洋务运动在开办民用工业的时候,为了削减受到外资企业的压力,李鸿章奏请政府减轻税收,这是利用行政手段来促进经济的进展,增加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念,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加强对开平煤矿的管理,排解B项;这一举措肯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摆脱了列强对中国煤矿的把握”不精确     ,排解C项;材料反映的是开平煤矿的个例,不能说明整个煤矿业的进展状况,排解D项。故选A项。10.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猎取信息的力量。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由于小农经济出身农夫阶级局限性所致,由于农夫阶级不是新的生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成功,故D项正确;“长歌涌入金陵”,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失败的主观缘由,但不是根本缘由,故A项错误;“腐朽享乐”导致内部冲突尖锐,以致发生内讧,这是领导者被成功冲昏头脑,进取心渐渐衰退的表现,但不是根本缘由,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主见确定平均,在当时是根本不行能实现的空想,但这是农夫阶级的局限性的表现之一,故C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1.B【详解】试题分析:材料强调清政府运用民间票号的资金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不能说明其成为国家财政的支柱,洋务派强调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是把握国家金融,1862年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社会主要冲突的阶级冲突,所以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的说法不正确,所以应为解决镇压太平天国的费用问题,所以A、C、D不正确,所以选B考点:18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