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_第1页
专题04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_第2页
专题04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_第3页
专题04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_第4页
专题04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口袋书】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回归教材必备学问名目一、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1、列强发动的侵略战斗①鸦片战斗…………3②其次次鸦片战斗………………4③甲午战斗…………4④八国联军侵华战斗……………42、列强侵略对中国产生的双重影响……………53、列强侵华影响思维导图……………………5二、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2、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斗争思维导图……53、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6①太平天国运动…………………6②辛亥革命………………………6③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8专题四: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复习目标】目标一:把握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的史实完成工业革命的想法资本主义国家在1840年鸦片战斗后,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多方面给中国很大冲击;一方面把中国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另一方面又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目标二:探究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为抵制列强的侵略和救亡图存,近代先后消灭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中国人民反封建、求民主的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一、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1840年前夕的中国已经远远落伍于世界大潮,以英国为首在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英国刚刚完成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实现了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日益扩大的生产力量需要更宽敞的的市场和原料,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的动力,而地大物博的中国力必成为列强侵略的新的目标,闭关锁国的天朝帝国与对外扩张的大英帝国之间的战斗已是不行避开了。学问点一:列强发动的侵华战斗战斗时间侵略国家不公平条约影响侵略特点鸦片战斗1840-1842年英国《中英南京条约》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武力为后盾进行进行商品输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其次次鸦片战斗1856-1860年英、法、美、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半殖民地化进程加快商品输出为主甲午中日战斗1894-1895年日本《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政治上:瓜分中国;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其次次工业革命八国联军侵华战斗1900年英、法、美、俄、德、日、意、奥《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瓜分中国资本输出日本侵华战斗1931-1945年日本日本战败开拓了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以战养战灭亡中国经济危机(一)鸦片战斗(1840-1842年)1.缘由: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开拓市场、拓展殖民地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公平条约,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即协定关税)等。(2)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3)美国、法国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3.影响:(1)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化进程。①自然经济开头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进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②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中国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③西式服饰、生活方式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习俗;④一部分先进的学问分子开头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究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二)其次次鸦片战斗(1856-1860年)1.缘由: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修约”失败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公平条约。(1)《天津条约》(1858年):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2)《北京条约》(1860年):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3.影响(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①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被迫应对变局,一方面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另一方面消灭洋务派并兴起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由此起步;②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工业兴;③西学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中体西用”思想盛行。(三)甲午中日战斗(1894-1895年)1.缘由:(1)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2)1894年,朝鲜爆发农夫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朝鲜。(3)有利的国际环境2.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化中国内地);④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峻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3.影响:(1)对中国的影响:①清政府的“大国形象”扫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洋务运动破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之中;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头军事改革(编练新军);学问界和各阶层民众开放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农夫阶级——义和团运动蓬勃进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实业救国;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进展(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民间设厂限制,鼓舞创办实业)。(2)对日本的影响:日本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占据台湾,获得2.3亿两白银的战斗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快速进展起来,日本很快跻身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3)对朝鲜的影响:清政府战败后,日本将清政府的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了对朝鲜的把握,并渐渐将朝鲜变为自己的殖民地。(4)对远东政局的影响:日本的崛起转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形成了英、俄、日争夺中国的新格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四)八国联军侵华战斗(1900-1901年)(1)缘由:根本缘由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缘由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镇压义和团运动。(2)结果: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3)影响: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问点二: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双重影响(1)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峻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困和落后的根源。(2)建设性(客观影响):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制造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二、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学问点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斗争思维导图鸦片战斗爆发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公平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边疆不断消灭危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乘机发动侵略中国的战斗。中国面临三千年未见的危局,不得不起而挽救……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缘由:(1)根本缘由: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封建剥削,激化了阶级冲突。(2)主要缘由: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激化了中国的阶级冲突(“鸦片战斗的回声”)(3)直接缘由:连年自然灾难;(4)个人因素: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纲领: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全部制、宗法等级制度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否定,强调确定平均主义,是几千年来农夫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带有明显的革命性和落后性。(2)后期:《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进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但迫于当时形势,又未反映农夫阶级的愿望,超越农夫阶级觉悟,故未能实行。3.评价:(1)是历代农夫斗争的最高峰,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2)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汉族官僚势力壮大,中心权力下移。(3)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4.教训:农夫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担当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二)辛亥革命1.背景:(1)政治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加紧侵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峻。(2)经济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展,促使资产阶级力气进展。(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5)实践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6)有利时机:四川发生保路风潮,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2.经过:(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2)成立共和国:1912年1月1日,成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3)颁布宪法:1912年3月,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②内容:主权在民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公平三权分立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责任内阁制由议会多数党组织内阁,把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总统权力受到限制共和代议制议员和总统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③意义: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反对民族分裂的进步意义。④局限: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颜色,损害了立宪的严峻 性。(4)革命失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至此,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最终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辛亥革命的功绩:(1)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化人心。(2)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展制造了条件。(3)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乐观变化,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三)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清末新政(1901-1911年)(1)背景:①清政府在“仇洋排外”的对外战斗中失利。②资产阶级立宪派要求“君主立宪”,革命派势力蓬勃进展。③清政府上下达成全都,不变革就无法连续统治。(2)内容:①改革官制,裁闲散衙门,添新机构。②改革兵制,扩练新军。③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④依法爱护和嘉奖工商业。(3)失败缘由:①清政府掌控全国的力量减弱,执行力下降。②改革缺乏诚意,改革措施滞后,统治者陷于孤立。③革命打断了改革。(4)评价: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然归于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特殊是在政治上进行的预备立宪措施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供应了条件。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