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神经系统第一节概述1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2
第四节传导通路本章节内容第三节周围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分布
脑中枢神经系统(CNS)脊髓脑神经(12对)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按与中枢神经
连接部位不同)内脏
内脏感觉神经
神经
内脏
交感
运动
副交感
神经
概述一、神经系统的分布
周围神经系统:内脏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内脏运动神经又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概述神经系统由神经组织组成。神经组织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6
(一)神经元的结构1、胞体:
(1)、细胞膜能接受刺激,传导冲动。(2)、胞核大而圆,色浅呈空泡状,核仁大而明显,胞核位于胞体中央。(3)、胞质内有尼氏体(嗜碱性,是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和神经原纤维。(4)、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5)、主要位于大脑和小脑的皮质、脑干和脊髓灰质以及神经节内。72、突起:
①树突:
1~多个。功能是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入胞体。
②轴突:一个。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二)、神经元分类1、形态分类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2、功能分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9(三)、神经胶质细胞特点:数量是神经元的5-10倍有突起,无树突和轴突无传导冲动有分裂能力功能:支持,保护,分隔,营养神经元分4类:(1)星形胶质细胞,在物质交换中起媒介作用,参与构成血-脑屏障。(2)少突胶质细胞,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构成。(3)小胶质细胞,来源血中单核细胞,有吞噬能力。(4)室管膜细胞,形成脑室和中脑水管的膜。10(四)、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突起(轴突)及其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根据是否有髓鞘,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11(四)、神经纤维1、有髓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突起(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与神经膜构成。2、髓鞘和神经膜都有节段性,段与段之间的狭窄部称郎飞结。3、神经纤维的髓鞘是由神经膜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构成。4、无髓神经纤维是由较细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无髓鞘,不分节段,传导慢。12两种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故速度快。无髓神经纤维:无髓鞘和郎飞结,故其传导为非跳跃式,速度慢。13(五)、神经末梢概念: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与全身各种组织或器官内而形成的结构。分类感觉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有被囊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等运动神经末梢: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内脏运动神经末梢(五)、神经末梢1、感觉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有被囊的神经末梢:感受冷、热、痛的刺激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感受触觉感受压觉本体感受器15感觉神经末梢1.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冷、热、痛等刺激2.触觉小体:触觉4.肌梭:感受骨骼肌长度变化3.环层小体:压觉和振动觉2、运动神经末梢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内脏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神经肌突触)分布到骨骼肌、支配肌细胞收缩分布到心肌、平滑肌及腺细胞,支配肌细胞收缩及腺细胞分泌(五)、神经末梢17运动终板(神经肌肉接头):分布于骨骼肌内,是效应器,支配肌纤维的收缩运动神经末梢概述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1.灰质与皮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标本上显示色泽灰暗,称灰质;在大脑和小脑表层形成的灰质层,称皮质。概述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2.白质与髓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色泽白亮,称白质;在大脑和小脑深层形成的白质层,称髓质。概述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3.神经核和神经节: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的部位,称神经核;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的部位,称神经节。概述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4.纤维束与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称纤维束;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状结构,称神经。概述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5.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系统,灰质和白质混杂而成的结构称网状结构,即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神经元胞体散在其中。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胞体聚集形成的结构:灰质:脊髓脑干中枢神经系统称
皮质:大脑小脑
神经核:脑干大脑
小脑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节神经纤维聚集形成的结构:白质:脊髓脑干髓质:大脑小脑中枢神经系统称
纤维束:脑干大脑
小脑周围神经系统:神经
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含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概述四、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反射活动的神经元群,称为
反射中枢。概述1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2
脊髓(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接下端:成人脊髓末端到达L1下缘,新生儿达L3水平。下端变细呈圆锥形,称脊髓圆锥,其末端向下延续为一根细丝,称终丝,稳定脊髓的作用,无神经组织。脊髓(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呈前后略扁,粗细不均的圆柱形
颈膨大颈髓第4节段到胸髓第1节段腰骶膨大腰髓第2节段到骶髓第3节段脊髓(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表面有6条纵沟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2条后外侧沟2条脊髓前后外侧沟内有成排的脊神经根丝出入。前外侧沟
发出31对前根后外侧沟传入31对后根,后根上有膨大的脊神经节。前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成1条脊神经,由椎间孔出椎管脊髓脊髓临床小知识
临床腰椎穿刺,常在第3-4腰椎棘突之间扩展:从胚胎4个月起,脊髓的生长速度比脊柱缓慢,故脊髓长度短于椎管,而其上端连接脑处位置固定,使得脊髓节段的位置由上向下逐渐高出相应的椎骨。腰、骶、尾段的神经根在未出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垂直下行,围绕终丝形成马尾,成年人,一般L1以下无脊髓,只有浸泡在脑脊液中的马尾和终丝。脊髓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一)灰质在横切面上呈“H”形,其中间横行部分,称灰质联合,其中央有中央管,纵贯脊髓全长。每侧灰质前部扩大,称前角;后部狭细,称后角。前后角之间称为中间带。仅见于第1胸节段到第3腰节段的中间带向外侧突出,称侧角。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一)灰质(1)前角--运动神经元,通称前角运动细胞,支配骨骼肌运动;病毒侵犯此处,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2)后角--由中间神经元构成,又称联络神经元,接受后根的感觉神经元。(3)侧角--仅见于第1胸节段到第3腰节段,是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在脊髓骶2至骶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含有副交感神经元,称骶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在脊髓的低级中枢。脊髓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二)白质:位于脊髓的灰质周围。由纵向排列的纤维束组成。
白质以前后外侧沟为界分为3个索:外侧索前索后索脊髓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二)白质
(1)固有束白质内侧紧靠灰质的边缘处。(2)纤维束1)上行(感觉)纤维束:在白质内向上传递神经冲动的传导束。
a.薄束--位于后索,传导同侧第5胸节以下的本体感觉(肌、腱、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和精细触觉。
b.楔束--位于后索,薄束的外侧。传导同侧第4胸节以上的本体感觉。脊髓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二)白质
(1)固有束白质内侧紧靠灰质的边缘处。(2)纤维束1)上行(感觉)纤维束:在白质内向上传递神经冲动的传导束。
a.薄束--位于后索,传导同侧第5胸节以下的本体感觉(肌、腱、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和精细触觉。
b.楔束--位于后索,薄束的外侧。传导同侧第4胸节以上的本体感觉。脊髓(2)纤维束1)上行(感觉)纤维束c.脊髓丘脑束--位于前索和外侧索前部,分别称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觉、温度觉及粗触觉冲动。d.脊髓小脑束--位于外侧索周边的后部和前部,分别称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以调节肢体运动。脊髓二、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2)纤维束2)下行(运动)纤维束皮质脊髓束--位于外侧索和前索,脊髓内最大的下行纤维束。起自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的运动神经元,下行至延髓下端,大部分纤维交叉到对侧的脊髓外侧索,成为皮质脊髓侧束;下行过程中止于前角运动细胞;小部分不交叉的纤维,沿脊髓前索下降,形成皮质脊髓前束,下降过程中也陆续交叉到对侧,止于颈部和上胸段的脊髓前角细胞。
皮质脊髓束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脊髓的功能传导功能:脊髓白质是脊髓传导功能的主要结构。为上下行传导通路的中继站,枢纽;反射功能:为肌肉、腺体和内脏反射的初级反射中枢。躯体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牵张反射:腱反射、肌紧张)
内脏反射:排便反射
排尿反射脊髓脊髓总结表12-1.脊髓灰质的结构与功能结构功能前角主要参与躯干和四肢的运动支配后角参与感觉信息的中转侧角C1-L3侧角:脊髓交感神经中枢,支配血管、内脏及腺体的活动S2-4:脊髓副交感神经中枢,支配膀胱、直肠和性腺灰质连合灰质前连合:主要为左右相互交叉的痛、温觉纤维及一部分触觉纤维灰质后连合:连接两侧后角脊髓总结表12-2脊髓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结构功能上行纤维束1.薄束与楔束传导深感觉、皮肤的精细触觉至薄束核和楔束核,进而传至大脑皮层2.脊髓小脑束将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深感觉信息经小脑传至大脑皮层,与运动和姿势的调节有关3.脊髓丘脑束感觉传导通路的重要部分,传入后根的痛温觉、触压觉分别经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上传至丘脑,进而上传至大脑皮层下行的纤维束1.皮质脊髓束将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冲动传至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和肢体运动2.红核脊髓束将红核发出的冲动传至脊髓前角的,支配屈肌的运动神经元,协调肢体运动3.前庭脊髓束将前庭外侧核的冲动传至脊髓中间带和前角底部,主要兴奋躯干和肢体的伸肌,调节肢体平衡4.网状脊髓束-----5.顶盖脊髓束----6.内侧纵束----脑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脑脑干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小脑脑的分部脑干脑桥中脑延髓端脑小脑间脑(一)脑干脑脑干的外形脑干的内部结构脑干的功能脑桥中脑延髓脑干外形腹侧面背侧面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51-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Ⅵ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前庭蜗神经
Ⅸ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1.脑干的外形(1)腹侧面延髓:锥体锥体束
锥体交叉橄榄脑1.脑干的外形(1)腹侧面
脑桥:基底沟
延髓脑桥沟内:
外展神经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基底部与小脑中脚
交界处:
三叉神经脑中脑:
大脑脚脚间窝
动眼神经脑1.脑干的外形(1)腹侧面1.脑干的外形(2)背侧面延髓:菱形窝下部内:
髓纹
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
最后区
闩
后正中沟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脑1.脑干的外形(2)背侧面脑桥:第4脑室的上部外侧缘-左右小脑上脚
和中脚,下脚一部分正中沟
内侧隆起
蓝斑面神经丘
界沟
前庭区外则隐窝脑1.脑干的外形(2)背侧面中脑上丘—视觉反射中枢下丘—听觉反射中枢
滑车神经脑脑(二)脑干的内部结构:灰质、白质、网状结构1、灰质-神经核2、白质-纤维束3、网状结构-神
经核和纤
维束混合
而成。
脑1.脑干的灰质—神经核
脑神经核神经核非脑神经核脑1)脑神经核:与Ⅲ--Ⅻ对脑神经相连。
脑神经
躯体运动核:动眼神经核(中脑)
运动核三叉神经核、面神经核疑核、舌下神经核内脏运动核:动眼神经副核、迷走神经背核脑神经躯体感觉核:三叉神经桥核感觉核
内脏感觉核:孤束核脑1)脑神经核:2)非脑神经核:组成神经传导通路或反射神经通路的传导中继核。分:薄束核
楔束核
黑质
红核脑2.脑干的白质—纤维束构成。分为:
上行纤维束
下行纤维束上行纤维束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三叉丘系脑-66-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传导牙和口腔粘膜触、压觉的纤维-67-2.脑干的白质—纤维束构成。下行纤维束
皮质核束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3.网状结构脑在脑干中央区纤维纵横交错,内有大量的神经元胞体。共同组成脑干网状结构。(一)、脑干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1)向小脑投射的核团2)中缝核团3)内侧(中央)核群“反应区”4)外侧核群“感受区”3.网状结构(二)功能:1)对睡眠觉醒和意识状态的影响
脑干网状结构通过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和上行网状抑制系统参与睡眠觉醒周期和意识状态的调节。
2)对肌张力的调节3)对躯体感觉的调节4)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3.脑干的功能:(1)传导功能:大脑皮质和小脑、脊髓间相互联系的上、下行纤维束都经过脑干。(2)反射功能:脑干内有重要的反射中枢:
中脑内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脑桥内有角膜反射中枢
延髓内有呼吸和心血管活动反射中枢
脑干又称“生命中枢”(3)网状结构的功能:1)维持大脑皮质觉醒2)调节骨骼肌的张力3)调节内脏活动脑二、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连于脑桥,在脑桥、延髓后方。脑-75-4.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1)不会引起随意运动丧失(瘫痪)。(2)会出现平衡失调
共济失调
肌张力降低-76-三、间脑
大脑半球掩盖了间脑的两侧和背面部分腹侧部露于脑底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5个部分: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下丘脑胼胝体干胼胝体膝胼胝体嘴穹隆视交叉前连合垂体脑桥延髓松果体中脑水管第四脑室丘脑间粘合1、背侧丘脑
间脑
(又称丘脑
)
依进化顺序的先后,背侧丘脑又可分为古丘脑、旧丘脑、新丘脑三个核团。-78-一、非特异性中继核团(古丘脑):为背侧丘脑内进化较古老的部分,包括中线核、板内核网状核。内髓板前核内侧核背外侧核后外侧核腹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腹前核间脑
1、背侧丘脑
-79-二、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
1、腹前核、腹外侧核:接受小脑齿状核、苍白球、黑质的传入纤维,经它们中转后,并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中枢,调节躯体运动。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孤束核发出的纤维
传导头面部的感觉的中继核团。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脊髓丘系的纤维
传导上、下肢和躯干的感觉的中继核团。
2、腹后核:内髓板前核内侧核背外侧核后外侧核腹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腹前核间脑
1、背侧丘脑-80-3、联络核团(新丘脑):前核、内侧核、外侧核的背侧群
与下丘脑、边缘系统有往返纤维联系,在功能上进入高级活动领域,与情感、学习和记忆有关。内髓板前核内侧核背外侧核后外侧核腹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腹前核-81-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下方,分为
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听觉传导中继站。
外侧膝状体:视觉传导中继站。内髓板前核内侧核背外侧核后外侧核腹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腹前核间脑
2、后丘脑
-82-位于背侧丘脑与中脑顶盖前区相移行的部分。包括:松果体
—内分泌腺缰三角
:内有缰核,是边缘系统与中脑的中继站。
缰连合丘脑髓纹后连合腹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腹后内侧核外侧膝状体腹前核间脑
3、上丘脑
-83-位于背侧丘脑与内囊下部之间,包括:底丘脑核
未定带
参与锥体外系功能4、底丘脑间脑
间脑间脑其底面由前向后(1)视交叉(2)灰结节向下移行为漏斗,其末端连有垂体。(3)乳头体
灰结节5、下丘脑-86-(1)与垂体的联系
视上核
—
视上垂体束—
垂体后叶(神经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ADH)。室旁核—
室旁垂体束—
垂体后叶(神经垂体)分泌加压素、催产素等。漏斗核
—
结节垂体束—
正中隆起的毛细血管将神经内分泌
物质(促激素或抑制激素)送至垂体门脉系统,调节垂体前叶(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下丘脑的纤维联系
下丘脑主要功能1)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系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
2)通过与边缘系统的联系,参与对情绪活动的调节3)与体温、摄食、水平衡的调节有关4)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功能。间脑脑
第三脑室位于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位裂隙。第三脑室前借室间孔与左右侧脑室相通,后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脑四、端脑左右两侧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胼胝体为白质纤维束板。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裂隙称大脑纵裂,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的裂隙成为大脑横裂。大脑表面凹凸不平,凹陷处称大脑沟,沟之间的隆起为大脑回。大脑纵裂胼胝体
(一)外形与分叶
3沟:外侧沟(起于半球下面,沿上外侧面斜向后上方)
中央沟(在大脑半球的上外侧面,自半球中点斜向前下)顶枕沟(在大脑半球的内侧面后部,走向后上方,转向向上外侧面)
端脑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一)外形与分叶
5叶:额叶(中央沟前方,外侧沟上方)顶叶(中央沟后方,外侧沟上方)枕叶(顶枕沟以后)颞叶(外侧沟以下);岛叶(外侧沟深面)端脑中央沟外侧沟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顶枕沟顶枕颞叶分界顶叶颞叶枕叶额叶中央沟前后:额叶/顶叶外侧沟上下:额叶、顶叶/颞叶端脑岛叶岛叶——外侧沟的深处端脑-95-大脑纵裂胼胝体大脑横裂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额叶颞叶
枕叶顶叶岛叶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端脑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大脑纵裂中央沟额叶枕叶顶叶顶枕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颞叶端脑(二)大脑重要的沟回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前沟间。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由额上沟、额下沟将中央前回以前部分分为三部分。中央后回:中央沟与中央后沟间。缘上回:中央后回后面围绕外侧沟末端的脑回。端脑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叶上有颞上沟和颞下沟将其分为三部分。角回:围绕在颞上
沟末端的脑回。颞横回:颞上回藏在外侧沟内的横行脑回。
-99-半球上外侧面中央前回中央沟中央后回中央后沟顶上小叶顶内沟缘上回角回顶枕沟颞下回中央前沟额上回额上沟额中回额下沟额下回外侧沟颞上回颞上沟颞中回颞下沟枕前切迹额叶: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顶叶:中央后沟顶内沟中央后回缘上回
角回颞叶:颞上沟颞下沟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内侧面中央旁小叶胼胝体距状沟楔叶扣带回钩海马旁回顶枕沟内侧面:在中央可见呈弓状的胼胝体。围绕胼胝体的上方有弓状的扣带回以及扣带回中上方的中央旁小叶。海马旁回前端弯向后上称钩。-101-半球的内侧面中央旁小叶胼胝体距状沟楔叶舌回扣带回海马旁回钩中央旁小叶胼胝体沟楔前叶胼胝体(压部)楔叶顶枕沟距状沟舌回侧副沟枕颞内侧回枕颞沟枕颞外侧回额上回扣带沟扣带回胼胝体干穹窿透明隔胼胝体膝胼胝体嘴前连合终板旁回胼胝体下区钩海马旁回嗅脑沟-102-胼胝体下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钩、齿状回等,加上岛叶前部、颞极共同环行于大脑和间脑交接处的边缘,即边缘叶边缘叶中央旁小叶胼胝体沟楔前叶胼胝体(压部)楔叶顶枕沟距状沟舌回侧副沟枕颞内侧回枕颞沟枕颞外侧回额上回扣带沟扣带回胼胝体干穹窿透明隔胼胝体膝胼胝体嘴前连合终板旁回胼胝体下区钩海马旁回嗅脑沟-103-嗅球嗅束嗅三角前穿质
半球下面嗅球嗅束视神经前穿质视束动眼神经三叉神经脑桥展神经舌下神经锥体锥体交叉垂体嗅三角乳头体大脑脚灰结节滑车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橄榄小脑脑
(1)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个一。左、右侧脑室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2.基底核: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1)纹状体豆状核尾状核苍白球壳尾状核头背侧丘脑壳苍白球功能:具有调节肌张力和协调各肌群运动等作用。2)杏仁体功能:与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有关。基底核:埋藏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3、大脑白质(大脑髓质)1)连合系(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主要为胼胝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大学体育乒乓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版权许可合同》模板
-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知识点
- 武昌理工学院《食品工程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计算机视觉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温州肯恩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超市租赁经营合同
- 2025届福州市重点中学初三年级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天门职业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省池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二模试题 数学 含解析
- 2025温州二模253温州二模英语试卷
- 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第三单元基础达标卷(单元测试)(含答案)
- (二模)乌鲁木齐地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官方答案)
- DB37T 4834-2025高速公路集中养护工作指南
- 2025年土木工程业务能力试题及答案
- 城区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再利用设备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5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全国川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节《制作文创作品》教学设计设计
- DG-TG08-12-2024 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 实时数字孪生数据同步技术-深度研究
- 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Project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