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苏武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苏武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苏武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苏武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问一问大漠,对苦难的忍耐能持续多久?问一问苍穹,对寂寞的坚守能坚持多长?2000年前,有一个人用19年大好时光演绎了那份坚守,虽凄婉却感动了这片热土千年,他,就是瀚海青天中守望的灵魂,苏武。今天,我们来学习《苏武传》,体会忠诚、胆气、坚忍和顽强的力量。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班固《苏武传》中的爱国与坚守苏武为什么会在北海牧羊?为何会困守十九年?了解《汉书》的相关知识及苏武的生平事迹。鉴赏体会对比手法、语言描写等对人物塑造的作用。掌握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①(虽)才高八斗史学界:与司马迁并称为“班马”;文学界:与扬雄并被称为“班扬”;地理界:与张衡并被称为“班张”;辞赋:九岁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②(却)官卑位低永平五年,有人向朝廷告发班固“私修国史”。皇帝下诏入狱。幸得其弟班超上书申说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将其书稿送到朝廷。汉明帝了解情况后,任命他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图书,先后任郎官、校定秘书、玄武司马(都是下级官吏)。章帝后期,班固辞官回乡为母亲服丧。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③(竟)含冤被害班固从窦宪北征匈奴以后,进入窦宪幕府。此时的窦宪,因平匈奴有功,骄傲日盛,窦氏家族在京城肆意强夺民财,侵害百姓,抢夺民女,甚至谋划杀死皇帝,后被和帝一举铲除。窦宪案发后,当时的洛阳令种兢对班固一家怀有私仇,种兢借机报复,将班固关进监狱拷打折磨,冤死狱中,卒年61岁。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史书:《汉书》辞赋:《两都赋》诗:《咏史诗》父:班彪(史学家,文学家)弟:班超(投笔从戎)妹:班昭(续写《汉书》)西汉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官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的事情)。汉宣帝将苏武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褒赞他爱国忠贞的节操。《汉书》(《前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记录了汉高祖元年至王莽新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性质内容史学价值: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文学价值: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eg:《资治通鉴》。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为人物立传。eg:《史记》。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史书体裁。eg:《通鉴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以国(诸侯国)为主体记载历史,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eg:《战国策》。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都属此体。匈奴的起源和族属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学者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周朝时的猃狁(xiǎnyǔn),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入侵,迫使平王东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汉朝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前127年,派卫青占领河套地区。前121年派霍去病夺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前119年卫、霍分东西两路进攻漠北。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第一部分(1段)缘由: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第1层(2、3):虞常谋反,牵涉苏武第2层(4、5):卫律逼降,苏武不屈第3层(6):流放北海,杖节牧羊第4层(7、8):李陵劝降,完全失败第三部分(9、10段)结局:历尽磨难,终归汉朝第二部分(2--8段)遭遇: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第1段凭借被任用(被动句)做升迁渐渐匈奴屡次互派使者十几批相抵匈奴的最高首领对长辈的尊称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职位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渐渐升到移中厩监。当时汉朝接连讨伐匈奴,屡次互派使者窥探观察对方的情况。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先后十几批人。匈奴使者来汉朝,汉朝也同样扣留他们以相抵。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刚刚被立为单于,害怕汉朝攻击,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把路充国等人都放回汉朝。第1段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第1段赞许做事合乎情理以…的身份出使旄节使者(定语后置句)趁机赠送丰厚的礼物好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招募士卒和侦察兵一同(前往)置办财物渐渐倨傲不是汉所期望的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护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并赠送单于丰厚的礼物,回报他的好意。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常惠等招募士卒和侦察兵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后,置办了一些财物送给单于;单于渐渐倨傲起来,并不是汉朝所期望的。第1段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出使任务是什么?(用原文回答)01“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背景:“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厚赂单于,答其善意”目的:第1段写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作用是什么?02表明苏武出使时严峻的形势,同时交代匈奴尽管后来“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重点字词都是动词,打发派遣适逢投降汉朝陷入而不能脱身以及,连同率领暗地里一起第2段匈奴正要派遣使者送苏武等人返回汉朝,适逢匈奴国内的缑王与原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密谋反叛。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投降汉朝,后来又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中。连同卫律所率领的那些被迫投降匈奴的人,暗地里一起密谋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附汉朝。第2段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重点字词第2段适逢平时相熟识,有交情怨恨虞常暗中用弩弓私下拜访希望蒙受,得到财物正赶上苏武等来到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平时与副使张胜相熟识,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非常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朝暗中用弩弓射死他,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汉,希望能得到朝廷的赏赐。”张胜答应了,送了一些财物给虞常。第2段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重点字词第3段只有发动,动手他们逃跑告发与(之)省略句名作状,在夜里被活捉派审理这个案件暴露、泄露把情况告诉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去打猎,只有阏氏和王室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多人想要动手,其中一个人趁夜逃跑,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战斗。缑王等人都死了,虞常被活捉。单于让卫律审理这个案件,张胜听说后,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谈话泄露,把情况告诉了苏武。第3段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第3段牵连被侵犯、侮辱更加对不起牵扯才众多贵族大臣假使“以何”用什么使动用法让…投降苏武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苏武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牵扯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贵族大臣们商议,想要把汉朝的使者都杀了。左伊秩訾说:“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让他们都投降。第3段勾结卫律的部属私候张胜,得到张胜的支持趁单于出猎准备起事被人告发,起事失败简述缑王、虞常谋反的经过。03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第4段听取供词污损了节操,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拔出、拿出抱住扶好坑放同“搯”,叩击,拍打又能呼吸名作动,用车载送意动,认为…豪壮名作状,在早上和晚上问候逮捕监禁单于派卫律召苏武去听取供词。苏武对常惠等人说:“污损了节操,辜负了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苏武拔出佩刀来自杀。卫律大惊,自己抱着苏武,骑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了个坑,放进没有火焰的微火,把苏武放在火坑上,叩击他的背使其出血。苏武已经气绝了,半天才又能呼吸。常惠等人哭了,用车载送苏武回营帐。单于很认为苏武的气节豪壮,早晚都派人问候苏武,而将张胜逮捕监禁起来。第4段苏武自杀的原因是什么?04①手下人张胜勾结匈奴叛乱。(苏武作为代表团的正使,副使出现问题了,这是他的严重失职)②作为汉使,求和的任务未完成,有愧于国家。③处理不好会引发两国的矛盾。(很有可能汉匈之间的战争就会因此而起)在当时的情况下,你是否同意苏武以自杀证明清白、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做法?请简要阐明理由。05示例:不同意苏武的做法。①苏武虽然为了国家尊严,以死来承担责任,大义凛然,但作为大汉使者,他的使命是缓和汉匈关系,谋求两国和平,不能在意外变故发生时选择自杀这种较消极的方式,这有负使命;②在当时汉朝国力相对强盛的情况下,匈奴应该不会与汉朝决裂,虽然叛乱事件牵涉使团,但该事件与苏武并无直接关系,所以苏武应以自己大汉使臣的身份积极、主动地与匈奴沟通、交涉,化解矛盾,完成使命。(若答同意,言之成理亦可)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第5段渐渐痊愈派使者通知会同使…投降趁以后判罪判处判处相连坐(治罪)“谓何”,说什么比画苏武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让苏武投降。用剑斩杀虞常后,卫律说:“汉朝使者张胜谋杀单于的亲近之臣,判处死罪。单于招募投降的人免罪。”举起剑要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判处有关的人相连坐治罪。”苏武说:“我本来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们的亲属,说什么连坐治罪?”卫律又举剑比画着要杀苏武,苏武不动。第5段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第5段背叛幸运地满也会这样滋润白白地通过做,结交为哪,怎么卫律说:“苏先生,我先前背叛汉朝归附匈奴,幸而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称王。有几万手下,牛马满山,富贵到这种地步!苏先生今天投降了,明天也会这样。白白拿身体给荒野做肥料,谁又能知道呢!”苏武不理他。卫律又说:“你通过我投降,我就和你结为兄弟;假如不听我的话,以后即使想再见我,还能得到这个机会吗?”第5段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第5段你“叛”,背叛做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让决定,判定使…斗争你苏武骂卫律说:“你本是汉朝臣子,不顾恩德道义,背叛主上,背弃双亲,在异族那里做俘虏,要见你干什么?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来判定人的生死,你不平心处理,持守公正,反而想借此使汉天子和单于相斗,从旁观看祸败。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想要两国互相攻打,匈奴的灾难,就要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第5段卫律是怎样劝降苏武的?苏武又是如何回击的?06

“剑斩虞常已”、“举剑欲击之”、“复举剑拟之”(杀虞常,降张胜,吓苏武),“副有罪,当相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①恐吓:“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这是张胜自己的行为,跟我与国家没有关系。“本无谋”的言外之意是,汉朝是清白的,这体现了苏武始终把汉朝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苏武答:卫律是怎样劝降苏武的?苏武又是如何回击的?06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卫律见威胁无效,只得以己为例,企图以荣华富贵打动苏武,苏武却不屑一顾,置之不理。②利诱:③逼迫:“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卫律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恐吓“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出对其为人的鄙夷。当卫律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表现出苏武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第6段不可威逼而致屈服告诉,报告囚禁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名作动,下咬,嚼同“毡”把……当作(省略)流放贝加尔湖公羊名作动,生子分开,离析…之后同“弆”jǔ,收藏野生果实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威逼而致屈服,报告了单于。单于更想让他投降了。于是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地窖中,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降大雪,苏武躺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去,几天都没有死。匈奴人视之为神。于是把他转移到北海边上荒无人烟的区域,让他放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他回来。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囚禁到其他地方。苏武到北海后,匈奴断绝了他的粮食供应,他就挖野鼠穴中藏的草实充饥。第6段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第6段名作动,拄、执拿着旄节上的牦尾全部脱落用绳系在箭上射猎过了结网用檠矫正盛酒酪的器皿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困顿供给年丁灵他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寝卧和起身都拿着,旄节上的牦尾全部脱落了。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打猎。苏武能结网,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用檠矫正弓弩,於靬王很喜欢他,供给他衣食。这样过了三年多,於靬王病重,赐给苏武牛马、盛酒酪的器皿、帐篷。於靬王死后,他的手下迁走了。这年冬天,丁令人偷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人了困顿。第6段苏武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样对待他的?07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他手握旄节这个国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艰苦求生。①囚禁地窖,断绝饮食②流放北海,孤独饥寒③公羊生子,无尽绝望用艰苦的物质条件和无尽的精神折磨,来消磨苏武的斗志。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08不矛盾。苏武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使命和行为准则。自杀以避免给国家带来羞辱引刀自刺,坚决不投降①被匈奴审讯时②被卫律审讯前③摧毁苏武肉体顽强求生,不可磨灭的爱国情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第7段出使第二年访求音节助词趁机一向关系很好劝说尊称,您一心向往,想以礼相待受苦同“无”哪里“现”当初,苏武与李陵都做皇帝的侍从。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不敢访求苏武。过了很久,单于派李陵到北海,李陵为苏武置办酒席,安排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和您一向关系很好,所以派我来劝说您,单于对您一心向往,想以礼相待。您终究不能回国,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有谁知道您对汉朝的信义呢?第7段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第7段奉车都尉大哥皇帝的车子殿阶(被)判决跟随祭祀省略句,状语后置上船追捕表修饰逃跑前些时候您的大哥做奉车都尉,跟随皇帝到雍城的棫阳宫去,扶着皇帝的车子下殿阶,撞在柱子上把车辕折断了,被判决为‘大不敬’,用剑自杀了,皇上赐给二百万钱安葬他。您的弟弟苏贤跟随皇帝去祭祀河东后土,一个骑马的宦官和黄门驸马抢着上船,把驸马推人河中淹死,宦官骑马逃跑了,皇帝下诏派苏贤去追捕,没有抓到,他因害怕而喝毒药自杀了。第7段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第7段对去世的委婉说法你妻子改嫁妹妹何必久久的使……受苦刚刚超过精神恍惚痛心自己我临来时,您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您的妻子还很年轻,听说已改嫁了。只剩下两个妹妹和你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现在又过去了十多年,是生是死都不知道。人生如朝露般短暂,为什么要这样久久地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好像发狂一样,痛心自己对不起汉朝,加上老母被关押在保宫。您不肯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的我?第7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第7段年纪老法令没有定规同“无”全家杀尽同“无”还宾语前置希望说栽培,提拔被动句亲近之臣以身许国贡献、献出即使指刑戮确实侍奉再说皇上现在年纪老,法令没有定规,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就有几十家,(即便回国也是)安危无法预知,您还为谁守节呢?希望您听我的话,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们父子没有什么功业德行,全靠皇帝的栽培,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上的亲近之臣,常常希望以身许国。现在能有机会献出自己的生命,即使被杀,也确实心甘情愿。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孩子侍奉父亲一样,孩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怨恨的,希望您你不要再说了!”第7段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第8段一定料想,断定尽,结束献出状语后置感叹罪行严重,无以复加沾湿了衣襟同“诀”,辞别、告别李陵与苏武喝了几天酒,又说:“请您一定听我的话!”苏武说:“我料想自己早已是该死的人了!您如果一定要逼我投降,那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我就在您面前死去!”李陵见他极其真挚诚恳,感叹道:“唉,义士!我李陵和卫律的罪行严重,无以复加!”于是泪水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离开。……第8段

李陵,名将李广之孙,曾率军与匈奴作战,经过数日的战斗,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士兵,由于得不到主力部队的支援,矢尽粮绝,不幸被俘,然后投降。汉武帝误信传言,灭李陵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汉昭帝即位后,霍光、上官桀当政,派人劝其归汉,李陵恐再受辱,拒绝归汉,于公元前74年老死于匈奴。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悲剧人物—李陵李陵是如何对苏武进行劝降的?09(1)忠义无人能见,汉朝百姓看不见,天子更看不见,诱使苏武放弃。(2)家人不幸遭遇:①长兄苏嘉(长君),伏剑自刎;②弟弟苏贤(孺卿),饮药而死;③母亲已死,妻子改嫁,妹妹和儿女生死未卜。(3)自己投降的经历。(4)现在的皇帝年老昏庸,法令无常,不值得为他守节。(5)推心置腹,委婉通情: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面对李陵的劝降,苏武是回应态度如何?10苏武对李陵的劝降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苏武采用的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措辞和态度。面对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措辞和态度为何迥然不同?11①身份上:卫律劝降时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软硬兼施;不同的回答,表现了苏武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卫律原是汉使,但已投降匈奴,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李陵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同时与苏武“俱为侍中”“素厚”,是亦敌亦友的关系。②劝降方式: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关系劝降,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文雅方式。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第9段寻求欺骗说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省略句)完全、详尽陈述说明上林苑依照,按照责备看,环顾道歉确实活着汉昭帝即位,过了几年,匈奴与汉朝和亲。汉朝要求放回苏武等人,匈奴则谎称苏武已经死了。后来汉朝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拜见,得以夜里见到汉朝使者,自己详细地陈说这几年的情况。他让使者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猎时,射下一只雁,脚上系着一封用缣帛写的信,说苏武等人在某大泽中。使者大喜,按常惠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环顾左右,大惊,对汉朝使者道歉说:“苏武等人确实还活着。”……第9段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第10段召集会见随行官员死亡相当于“于”,在同“已”总共,一共被扣留总共年出使当初等到单于召集会见苏武的随行人员,除去以前已投降的和已死去的,跟随苏武回国的共有九人。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回到都城长安。……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以壮年出使,等回国时,胡须和头发都已变白了。第10段匈奴与汉已经和亲,为何还要“诡言武死”?12①虽然汉匈之间已经和亲,但匈奴仰慕苏武的气节,仍幻想苏武可以归附,因而不想让他回去。②匈奴长期扣留、虐待苏武本身就是一种不道义的行为,“诡言武死”是为了遮羞。③当时汉朝实力强于匈奴,匈奴“诡言武死”,是害怕汉朝知道真相后报复匈奴。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13最后一句看似平实记述,细细品味却包含着作者的诸多感情。人生不过百年,十九年何其长。苏武“强壮出”,出使时正当壮年,等回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了。作者的叹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为信念坚执如此,却也着实令人敬佩。幸而虽历尽磨难,苏武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且荣归故里,作者的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可以说这句话表达的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心声。的确,真正的忠诚是忠于国家、人民,而非忠于君主一人。汉武帝晚年昏庸残暴,“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苏武自己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这样的君主不仅不值得效忠,反而应被赶下台。而苏武却仍然愿意为其“肝脑涂地”,确实是一种“愚忠”。有人认为,真正的忠诚是忠于国家、人民,而非忠于君主。苏武忠于汉武帝那种“法令亡常”的君主,是一种“愚忠”,不值得提倡。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观点一:同意观点二:不同意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和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因此不愿引起汉匈两国不必要的纷争,甚至愿意牺牲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是对国家、对人民的,因为在封建时代,皇帝即代表着国家。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忍不拔。苏武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君的真君子!威武不屈、贫贱不移,正因为如此,苏武才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他的名字,也成为了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的代名词。1.以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1)语言描写:(2)行动描写:引佩刀自刺。复举剑拟之,武不动。(3)细节描写: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②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③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愿勿言。”①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②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2.对比中凸现人物性格糊涂地帮助缑王谋反,败露后未经受住考验,叛变投降。张胜: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苏武: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苏武: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2.对比中凸现人物性格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李陵: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3.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单于和卫律逼降副使张胜的屈降朋友李陵的劝降幽武置大窖:绝饮食,天雨雪北海无人处:天气寒冷,廪食不至作用:突出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4.详略得当卫律、李凌劝降,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苏武为於(wū)靬(jiān)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详略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