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1页
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2页
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3页
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4页
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第一课好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和大家一起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3.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内容

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基本要求

1.学生可听着《玩具兵进行曲》进入教室,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合着音乐走或跳,在学生心中建立走和动是与音乐相关的意识。

2.注意听音乐,复听时,当听到乐曲中有小喇叭和大喇叭出现的声音时用动作表示。

3.还可以想像着玩具兵的样子表演,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做一些木偶兵的面具、长鼻子等饰物,供学生选用。

聆听《口哨与小狗》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音乐,自由想像。谈谈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注意音乐中还出现了什么声音?

2.复听乐曲,这声音出现了几次,为小狗的叫声涂上颜色。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在课本图中大胆添画。

3.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分角色,分别扮演男孩或小狗,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完成歌曲的学习。教师可安排几次范唱,听录音或教师范唱,给学生完整的歌曲感受。

2.学生听范唱时轻轻地拍着手合上歌曲的节拍,心里默唱。

3.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

表演《拉勾勾》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看图与听唱相结合,指导学生看图形谱直观地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可用手指着“金勾勾,银勾勾”唱。

2.教师范唱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师之情动生之情。

3.边唱边表演,也可参考课本中的插图动作。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自编动作,给学生以“自编的动作最好”的意识。

4.这组图示意教师教唱学生模唱,体现课本内容使用的意图,教师可视学生的能力决定模唱的方式或过程。如:听录音拍手,听录音做动作,听教师范唱心里默唱,随教师的歌声轻轻唱,跟着教师的琴声唱。教师注意发现学生唱的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教学建议

1.聆听乐曲时,注意初听的完整性,一定要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学生对乐曲有良好的感受,并能哼出自己喜欢的旋律。

2.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时,要注意完整地感受歌曲。在多次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分句听唱或纠正错误,在完整的听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

3.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动起来听、动起来唱,全身心地感受音乐,感受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

编创与活动

1.通过音乐会的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活动可以个人方式,也可以小组形式,面向大多数展开活动,人人参与,给每个人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

3.教师可设计小礼品给领唱者以鼓励,或全体学生以拍手的方式,反复以的节奏拍手,与领唱者相呼应。

教材分析

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是音乐学科的首要任务。音乐可以给人以广阔的思维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形成创造能力。课本从第一课开始,明显地增大了教学内容的容量,并设计了多方面的创造性练习、游戏,为师生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教师可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灵活地安排每一课的内容,独具匠心地设计每一课,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第一课是启始课,也是孩子们脱离幼儿教育,进入初等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要极为重视第一课,将具有幼小衔接点的第一课上好。教师不要刻意要求学生的纪律,要以你动听入耳的语言,优美的歌喉,大方的仪表,活泼而有艺术性的教室布置,灵活多变的座位排列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快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集中精力主动投入到你设计的教学之中,成功地完成第一课,使学生从第一课开始,喜欢音乐老师,喜欢音乐课。

本课《好朋友》以好朋友为主题安排了两首聆听曲《玩具兵进行曲》和《口哨与小狗》,两首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和《拉勾勾》,并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空间--“我来唱支歌”、“我……”,以音乐会的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认识,相互了解,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并结合活动认识课本中使用的小图标。如:

小耳机小话筒小书本对拍手表示聆听音乐表示唱歌表演表示学知识表示做游戏

孔雀开屏乐徽小电脑表示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表示演奏表示动脑思考

1.管弦乐《玩具兵进行曲》

很多作曲家都写过以玩具兵为题材的儿童歌曲,例如皮埃尔的《玩具兵进行曲》,伊格鲁的《玩具兵阅兵式》,柴科夫斯基的舞剧《胡桃夹子》中的《玩具兵小进行曲》,波埃鲁涅的《玩具兵》等。但是,德国作曲家莱昂·耶塞尔写的这首《玩具兵进行曲》是其中流行最广的一首。

莱昂·耶塞尔生于1871年。《玩具兵进行曲》据说是作曲家回忆起小时候做的一个甜蜜的梦,用梦境里的故事写成。内容是这样的:

晚上,小主人睡觉了,玩具兵们一个个从玩具箱里偷偷爬了出来。他们先排列成整齐的队伍游行,后来又打闹嬉耍。正当天刚蒙亮的时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们惊慌的逃回玩具箱子里。小主人起床,打开箱子一看,玩具们东倒西歪地躺在里面。呵!原来刚才是一场美丽的梦。

这支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C大调,2/4拍。前面有个短小的引子,描写玩具兵正以小喇叭和大、小军鼓为前导开始游行。里面加有木琴和木鱼声,那叮叮笃笃的音响更增加了儿童的乐趣:

第一部分是个单二部曲式。它有一个主题和一个副题,情调明朗活泼,虽然它们的曲调很简单,但是由于作曲家运用了一些适合儿童的配器手法,使乐曲在音色变化上很有新奇感。

(A段主题)

(A段副题)

第一段奏完之后,大鼓“通”的一声,低音号用固定音型的小过门,接乐曲的中段,转到近关系调-F大调上。它也是单二部曲式,主题曲调清新,它是由小提琴来演奏的。反复的时候圆号加入,演奏对位旋律:

B段主题由低音号、长号演奏,显得雄壮而有气势,小号在里面演奏对位旋律:反复时,加进了短笛、木琴、小钟琴,显得活泼风趣。

然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接尾声。在尾声里,作曲家用半音阶快速下行滑音,将玩具兵发现小主人醒了那惊慌失措而迅速地逃回箱子里的动作描绘得十分生动、逼真,乐曲最后用一个长音结束。

2.管弦乐《口哨与小狗》

《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C大调,2/4拍,乐曲前面有一个短小的前奏:

它取自A段的第一乐句,后半部稍有变化。前奏之后,口哨以主奏“乐器”的身份加入,其它高音乐器为之衬托。由于这里用了许多附点音符和三连音,显得十分活泼而富于弹跳性,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小主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经过一段过门,是乐曲的B段。它转到F大调上,这时,口哨停止,主旋律转给低音乐器演奏。因此在音色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描绘了小狗跟随小主人在马路上跑跑跳跳的可爱动作,同时,也描绘了街头喧闹的景象。

再经过一段过门,A段出现。

这支曲子,有的乐队把它改成其它调性来演奏。例如奥斯卡乐队是用G调演奏的,这样,乐曲的B段成了C大调,在广播剧《布克的奇遇》里,由于有一段是写一个少年和心爱的小狗上街散步,因此选了这段音乐配乐,并填上了歌词,使之成为一首歌曲。

3.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你的名字叫什么》是一首天真的富有童趣的创作歌曲,2/4拍,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规整,多为一音一字,词曲结合紧密,以亲切的询问名字的方式,自报姓名,互相认识,作为友谊的开始。这首歌作为起始课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自然的条件,消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陌生感,使学生对音乐课和音乐老师多一份亲切感。

歌曲在课本上采用儿童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配上活泼的插图,使学生看起来亲切,缩短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心理距离。

4.歌曲《拉勾勾》

《拉勾勾》是一首优美的儿童歌曲。3/4拍,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拉勾勾是小朋友的一种游戏,游戏时两个人用自己的小拇指勾在一起,口唱歌谣,表示友谊。作者正是抓住了儿童这一游戏特点,创作了这首歌曲。歌曲的节奏平稳、舒展,三拍子的运用增加了亲切感,旋律主要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使小曲在变化中统一,形成完整的结构。歌曲具有天真的想象力,用金勾勾,银勾勾形容小手指,喻意友谊的珍贵,教育孩子友爱、团结。

歌曲在课本上的呈现方式与第一首歌不同,第一句歌词“金勾勾,银勾勾”采用了图谱,给学生音高的心理暗示。

第二课快乐的一天

教学目标

1.能注意力集中地聆听《快乐的一天》,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学习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能够整齐地演唱《其多列》和《跳绳》,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3.知道音有长短,谈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或乐曲进行击拍,初步做到均匀、准确。

教学内容

聆听《快乐的一天》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可引导学生谈上学第一天的感受,完整地初听音乐,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分辨每一首小曲让你想到了什么,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2.复听时,让学生自由想像,创编动作表现每段音乐的内容,鼓励学生创编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表演《其多列》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前应启发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上学路上的愉快心情。再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2.提示学生用轻松而欢快的声音演唱,注意要清楚地唱好一字一音的歌词。结尾的“其多列”应唱得更为轻柔、亲切。

3.用小声吟唱歌词的方式,唱准第二段歌词,教师可教唱其他几段歌词,也可以让学生自编歌词。

4.可边唱歌曲边做动作,以动作记歌词是低年纪学唱歌曲的好办法。

编创与活动

1.以“快乐的一天”为题,说一句话:“你去做什么?”学生随意创编一句话,节奏自行掌握,时值准确即可。

2.下图以小人图形谱代替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及其时值:

下面的图表,为课本中四行小人图形谱的节奏谱,应读为:

3.教师可指导学生依次读准确,然后分两小组同时读,再交换。还可以让学生重新排列读。

表演《跳绳》

教学基本要求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2.启发学生理解“小绳子,很灵巧”的含义,演唱时声音要轻快而有弹性。

3.在教师创设的民主氛围中理解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自编动作表现歌曲。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表现。

4.在学会第一段歌词后创编第二段歌词。可分组进行,只要学生创编的有道理,就可以让学生在大家创编的歌词中选择二、三段演唱,并加以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注意:教学中千万不可出现“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的限定式语言,这与“你想怎样做”、“你要怎样做”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相悖。

创编与活动

1.用画图形的方式感受长短。红绸舞红绸飘动长;乒乓球跳动短。以生活经验让学生感知长短,为过渡到音乐中时值长短的感知做铺垫。

2.教师可指导学生把红绸和乒乓球涂上颜色。以红绸的线和乒乓球的点,从视觉上感受长与短。

教学建议

1.歌曲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范唱。因为这对于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完整的艺术形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生动的范唱,有可能给学生留下毕生都值得回味的印象。因此,教师要以自己声情并茂的演唱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殿堂。

2.在唱歌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范唱、手势、表情的提示,随时纠正学生唱歌时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姿势,提醒学生不要大声喊叫,克服、耸肩、伸颈等毛病,做到轻松、自然、愉快地歌唱。

教材分析

1.小组曲《快乐的一天》

《快乐的一天》是编者为了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编排的一组专题音乐欣赏。它由“早早起”、“上学去”、“来学习”、“做游戏”、“静静睡”等五首不同情绪的音乐小品组成。课本中配以相适应的五幅插图,生动地展示出小学生在“快乐的一天”中的学习和生活。并通过对这五首小曲的欣赏,使学生能初步地借助作品的艺术形象来感知音乐,体验听音乐的乐趣,并初步感受、听辨表现欢快、活泼和温柔、宁静等不同情绪的乐曲。

2.歌曲《其多列》

歌曲《其多列》是云南哈尼族的一首儿歌,2/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轻快、活泼,旋律多为级进,节奏变化不大,简单上口,便于演唱。这首歌是孩子们结伴上山砍柴、拣竹叶的路上唱的。

歌曲《其多列》在课本上采用了小人图形谱示意节奏,山坡示意旋律的起伏的呈现方式,不仅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而且有一定的趣味性。

附:歌曲《其多列》动作说明

基本动作:双腿一拍一次上下颤动。

第一段做法:第1-4小节,手拉手,眼视第8点。第5-8小节,以脚跟为轴向反方向转作对称动作〔图1〕。

第二段做法:第1-2小节,腿为基本律动,双手在三位做一拍一次向右摆动。腿向下颤动时,手腕带动手臂向右摆。动作不要太大〔图2〕。第3-4小节,腿的动作不变,双手在一位向右摆动〔图3〕眼视下方。第5-8小节,如〔图3〕手臂动作不变,以左脚掌为轴,向左自转一圈。

第三段动作:第1-2小节,腿为基本律动,手臂为背书包状〔图4〕,眼视第1点。第3-4小节,动作不变,身体由第2点一拍一次转动拧身至第8点〔图4〕,第5-8小节做第1-4小节的对称动作。3.歌曲《跳绳》

《跳绳》是一首活泼短小的创作歌曲,2/4拍,宫调式。歌曲的节奏规律性强,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组成,旋律以跳进为主,活泼、跳跃,结合生动的歌谣体歌词,形象地刻画了小朋友喜爱小绳的心情,表达了小朋友每天跳小绳为建设祖国而锻炼身体的决心。歌曲约创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多年来深受儿童们喜爱的一首歌曲。

歌曲《跳绳》第一句采用了小铃图形谱示意旋律的高低。歌曲的第二段词未出全,是为学生留下了编创歌曲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动脑编创合适的词演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于哈尼族和哈尼族音乐

哈尼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哀牢山区的新平、镇源、墨江、元江、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江城等县。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文字。1957年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创建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千百年来,哈尼族人民为了开拓祖国边疆山区不断进行辛勤劳动,辟梯田种稻谷,掘坡地植茶林。红河西岸哀牢山麓遍布梯田,高望数百级,从河谷到山巅,宛如天梯,宏伟壮观,他们在梯田养鱼,成为鱼米之乡。绿春县茶厂制“滇绿”,畅销内地,哈尼族居住的西双版纳的南糯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产地。哈尼族种植麻、棉、靛草,自织自染。红河自治区首府个旧市是举世闻名的锡都,据查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就已产锡。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十月节和六月节。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节就是过新年,节期5-6天,多至半月。六月节在红河地区称“苦扎扎”,一般在6月24日前后,节期3-6天。此外,便和汉族一样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哈尼族的民间文学以创世史诗《奥色密色》为代表作。

哈尼族的民间音乐丰富,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器乐。

哈尼族民歌的种类

(1)哈尼,亦称“拉巴”,是古老的叙事歌。逢年过节,接亲嫁女,丧葬祭祀或朋友聚会时演唱,内容广泛,有12篇,包括人类起源、哈尼族历史、四时节令、农事活动、处事哲理、宗教信仰等。以叙事性的唱述和哲理性的短歌说明哈尼族所遵奉的规矩和道理。演唱形式有一人主唱、听众帮腔和二人对唱、听众帮腔两种,基本的音乐结构由衬词的引句、一个或若干个变化重复的乐段、众人的帮腔组成。一曲多词,反复吟唱。曲调庄重、平稳,富有内在激情,与哈尼族语言音调紧密结合,似说似唱,吟唱性强。

(2)阿哧,亦称“阿茨”、“阿其”。有“玩的歌”之意。主要为爱情内容,有的涉及劳动等其他社会生活内容。传统的歌词极为丰富,亦可触景生情即兴编唱。演唱形式有男女对唱和独唱,亦有用民间乐队伴奏的男女领唱、众人帮腔等形式。后一种往往形成自由的多声部。在山上大声唱的叫“赤玛”、“阿其左”,中声唱的叫“啰白”、“阿其俏”,均类似山歌。曲调高亢嘹亮,句尾常用拖腔,上下句一起一伏,形成对比。

大声唱和小声唱的阿哧曲调多数不同。也有同一曲调分大声、小声唱的。阿哧大都有固定的引句,有时全曲的高音就在引句中出现。引句所用的衬词,大多没有具体含义,只起开腔助兴的作用;有的则用美丽的姑娘、英俊小伙之类的词句开头。澜沧江以西地区爱尼人的“呆航彻”(草坪上唱的歌),属青年男女夜间聚会、选择情侣时唱的情歌,深情优美,有《普确香》、《社里罗哎》、《噶萨指》等曲目。

(3)然咕差,意为娃娃唱,即儿童歌。内容丰富。有《太阳歌》、《彩虹歌》、《放鸭歌》、《放牛歌》、《阿密册》、《搓泥团》等等。均为较古老的哈尼族民歌,曲调短小,音域不宽,多为歌舞曲。

(4)阿尼托,意为领娃娃歌,即摇儿歌。多由妇女轻声哼唱,旋律娓娓动听,多用相似的乐句反复吟唱。

(5)然咪比,嫁姑娘的歌,系婚礼风俗歌。

(6)迷煞维,丧葬习俗歌,为给父母和德高望重的长辈送葬时不可缺少的礼仪。哭一声唱一段,音调悲切。

(7)莫丕差,又叫贝玛(巫师)调,属祭祀歌。

哈尼族民歌的特点

(1)旋律以级进为主,常伴有二、三、四度或六度下行装饰。也有六、七、八度跳进和个别乐句间的十度大跳。

(2)歌词多为两个字为一组,形成前短后长、前轻后重的节奏;句尾常任意拖长;多采用混合节拍。

(3)曲式多样,有单一乐句的变化重复,有由上下句或多乐句构成的乐段,也有由两个有一定对比的乐段构成的结构。由于一曲多词,演唱时旋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和乐句的扩充或紧缩。

(4)调式色彩多样,以五声为主的各种调式均有。有些民歌旋律由sol、la、do或la、re、mi三音列构成,或由sol、la、do、re或sol、la、do、mi四音列构成。红河地区还有一些极富特色的调式,如:缘春戈奎阿哧音列和红河甲寅煞枝阿哧音列。

(5)演唱的方法多样,既有大、小嗓分别演唱的,也有用大、小嗓结合演唱的,一些地方的颤音唱法,使歌声独具风韵。

哈尼族的歌舞音乐

“哈瑟”、“罗作”流行于红河地区,“哈瑟”意为手舞,以手的动作为主,音乐节奏舒缓适中,旋律优美。“罗作”的跳跃动作较大,音乐节奏紧促,旋律欢快,加上舞者、围观者拍掌击节伴唱,和不时发出的呼喊声,气氛尤为热烈。“哈瑟”和“罗作”均有简短的舞蹈歌曲自由穿插其间。

鼓舞、扇子舞、木雀舞为哈尼族特有,由打击乐伴奏,节奏较为单一,保留了古老的风貌。

得波措:是西双版纳等地哈尼族爱尼人最有代表性的歌舞,有慢速和快速两种,前者比较古老,后者欢快活泼。

竹筒歌舞,流行于澜沧勐海、孟连和景洪等地。由一群妇女拿着一米长的背水用的竹筒顿地击拍,边唱边舞,或齐唱,或一领众和。曲调高亢悠扬。竹筒击节有固定的节奏和变奏两种,兼有大鼓、铓锣、镲等乐器伴奏。

哈尼族的吹管乐器较多,有梅巴(巴乌)、哩噜(草杆)、扎比、俄比、册节(栽秋号)、号翁、切波、期哩、亚加、确孛、葫芦笙等。弹弦乐器有三弦、四弦、口簧等。拉弦乐器有小二胡和坎吉。坎吉构造与小三弦相同。演奏时,置琴筒于两膝间,用马尾弓子演奏。打击乐有鼓、象脚鼓、竹筒、铓锣、镲等。器乐曲多来自民歌和歌舞曲。

第三课祖国您好

教学目标

1.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够以崇敬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同唱一首歌》。能在歌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能按图格拍击节奏,创编节奏、传递节奏。

教学内容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可选用抗战时期的图片、幻灯配合欣赏。聆听后启发学生联想中国体育健儿夺得世界冠军时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联系学校的升旗仪式,说一说国歌响起的时候,你应该做什么?引导学生懂得升国旗时应肃立,敬队礼或行注目礼,神情专注而庄重,表现对祖国的热爱。

2.复听后,说一说,听后的心情是怎样的,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聆听《颂祖国》教学基本要求

1.分初听、复听进行。初听可让学生轻轻拍着手合上音乐,谈一谈,听了这段音乐是想跳舞还是想散步?

2.复听时,启发学生动起来,将自己对乐曲的愉快感受表现在动作上,可以选择课本上的两个动作,也可以自编动作,教师通过学生的动作了解学生对音乐理解的情况,提醒学生动作合上音乐。

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个“传消息”的游戏,即传递节奏的练习。

做法:由每一组的第一个学生开始拍击节奏向后传,拍击时尽量不出声音,由最后一名学生准确地拍击出来,优胜组在自己课本的右下角画一朵大红花。

2.课本上的节奏以拍手图出现,每一长方格表示一小节,其节奏为:每一组都可用这一节奏,看哪一组正确。

3.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创编节奏,创编者由第一人起传,传至最后拍击出来。这样大家会更有兴趣。

表演《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基本要求

1.在完整聆听全曲的基础上,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教师可结合插图介绍关于国旗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知道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知道国旗的含义,以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

2.演唱歌曲要注意音量适中,音与音之间要唱得连贯,后两句要唱得更为亲切、自然,尤其是“亲亲您”要唱得轻而有弹性。

3.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可像唱歌词一样教唱唱名,使学生在有一定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唱唱名,有一些容易唱谱的歌曲,教师都可以这样带着学生唱唱名,慢慢积累熟悉歌曲唱唱名所获得的音高感受。像小孩子不认字,但可以说很多话一样,为学记谱做铺垫。待学生在三年级以后开始学识谱时,会有“水到渠成”的感觉,记谱就会变得很轻松。

编创与活动

这是为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安排拍手、拍腿的示意图。为拍手为拍腿在唱歌过程中,教师可启发学生看课本上的图,第一拍(强拍)拍手,第二拍(弱拍)拍腿,边唱边拍,拍的要自然,拍腿不要用力,感受歌曲的节拍。

表演《同唱一首歌》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可在学生感受歌曲时进行拍手拍腿的动作。第一拍子拍手,第二拍、第三拍拍腿。使学生有一定的节拍意识,学唱便容易得多。

2.在学生多次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注意歌词中“像呀”的“呀”轻轻地带出来,“妈妈”两字要唱得亲切,结尾稍慢一些。

3.歌曲唱完后,便为歌曲填唱新词。这一练习很容易操作,将歌中的空格填上同学的名字,主要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觉得唱起来更亲切,更有兴致。

4.最后启发学生自己编创动作,也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集体编创,一组组展示编创的动作,以表达歌曲的情憾。教师对学生的编创应给予鼓励和积极的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2.第一课时: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编创与活动。

3.第二课时:听《颂祖国》;唱《同唱一首歌》;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写于1935年。本歌为当时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今天仍然不断激励着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奋勇前进。

国歌的歌词是一首激昂奋进的散文式自由体新诗,句子参差不齐,最长一句有十四字之多,聂耳创造性地把它谱写成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组成自由体乐段,采用了主导动机贯穿的发展手法,以引子中的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号角式音调作为发展的基础,贯串全曲,使整个歌曲充满了昂扬、振奋人心的气势。歌曲从前奏开始,引出了后半拍起的急切呐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作者用了突然休止,造成了一种特有的紧迫感,在休止后更突出了“最危险的时候”,紧接引出人们被迫发出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在三次层层向上的激昂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它像一声嘹亮的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和爱国同仁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它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表现了中华民族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革命英雄气概和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

作者介绍

聂耳(1912-1935)作曲家。原名守信,字紫艺,1912年2月14日生于云南昆明市。父聂鸿仪,母彭叔宽,靠行医和经营药铺维持一家八口生计。

聂耳在中小学读书时,已显露他的艺术才能,音乐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学会了笛子、小提琴,喜看花灯和滇剧,他在少年时所获得的民间音乐感性知识,为以后从事音乐创作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1927年秋,聂耳初中毕业,进入云南省第一师范高级部外语组学习,并在共青团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参加革命活动,于1928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处于低潮,年轻的聂耳抱着一种希望革命事业快些推进的心情,于1928年11月应募入伍当兵。在滇系军阀范石生的十六军半年的军营生活,丰富了他的社会生活经验。

1929年5月,他从部队回到昆明,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继续读书。1930年,云南省反动当局大肆镇压革命力量,党的地下组织被叛徒出卖,聂耳在得知可能逮捕他的消息时,于7月离开云南到上海,始作店员,后于1931年春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班(1932年易名为明月歌剧社)。在明月一年多期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惨案”,眼见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工农群众的痛苦生活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深切地感到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他思考着“怎样去作革命的音乐”,创造“能够兴奋起、可以鼓舞起劳苦群众的情绪”的音乐艺术的问题。他意识到明月歌剧社大部分演出节目迎合的是资产阶级的低级趣味,和时代的需要背道而驰。为此,他用“黑天使”的笔名,在报刊上相继发表了《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两篇文章,对黎锦晖的歌舞创作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在文中指出:“香艳肉感,热情流露,这便是十几年来所谓歌舞的成绩。……唉!被麻醉的青年儿童,无数!无数!”“黎锦晖的作品当中,并非全是一塌糊涂;有的却带有反封建的元素,也有的描写出片面的贫富阶级悬殊;然而,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他认为歌舞艺术应该成为帮助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手段,并说道:“我们应该取怎样的手段去寻求一个劳苦大众的救主?!”他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流露了他的爱憎:“你没听见在这地球上,有着无穷的一群人在你的周围呐喊、狂呼:你要向那群众深入,在这里面,你将有新鲜的材料,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喂!努力,那条才是时代的大路!”

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条件,勤奋、刻苦地学习音乐。除了小提琴外,还学习弹钢琴。民乐方面,他原来就会演奏二胡、笛子、京胡、板胡、椰胡、四胡、坠胡、低音大胡琴,常用的弹拨乐器后来都一一学会了,并能做一般的演奏。他也学习阅读古琴谱、昆曲谱、雅乐谱,并对所能得到的民歌、戏曲、中外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的资料进行钻研。同时,还努力学习作曲知识,求知欲望显得十分旺盛,并有飞跃的进步。

1932年8月,聂耳脱离了“明月”,去北京寻找工作未成,又返回上海,入联华影片公司。1934年4月,去百代唱片公司担任唱片录音工作,约八个月后,又入“联华”从事电影音乐创作和配音。

1933年,聂耳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冲破了弥漫于当时社会上的靡靡之音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音乐的包围,创造出反映工农群众心声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踏上了我国革命音乐的光辉道路。

从1933年4月间聂耳为田汉编剧的影片《母性之光》创作的《开矿歌》开始,至1935年4月他出国为止,两年间共创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其中,多数是为当时的一些进步影片写的主题歌或插曲,此外是为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田汉编剧)、话剧《回春之曲》(田汉编剧)等写的歌曲。

1934年初创作的《开路先锋》(孙师毅词)和《大路歌》(孙瑜词),是聂耳所追求的“能够兴奋起、可以鼓舞起劳苦群众的情绪的音乐”的最初的成功之作。前者表现中国工人阶级为推翻“三座大山”,为开辟自由解放道路和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关于后者,聂耳曾经对友人谈过创作意图。他说,在表现筑路工人们艰苦沉重的步伐的同时,更应强调工人们团结作战,负起重担,争取自由解放的那一种朝气蓬勃和胜利乐观的信心。

1932年夏,他乘船路过九江,听到码头工人劳动时的号子声后,激动不已,他写道:“一个群众的吼声振荡着我的心灵,它是苦力们的呻吟,怒吼!我预备以此动机作一曲。”1934年夏产生的《码头工人歌》(孙石灵词)正是劳苦群众英勇的反抗斗争精神对聂耳的教育、启发,并经过他长期酝酿而成的结果。他在创作《新女性》的时候,为了熟悉和了解纱厂女工的生活,每天清晨二三点钟就起床跑十多里路到上海有纺纱厂的地区去了解女工的生活。

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斗争,是聂耳的歌曲创作中的一个重大题材。《毕业歌》(田汉词)以激愤的音调揭示了当时全国人民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它一经问世,就紧扣人们的心弦,掌握了亿万群众。

1934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救国六大纲领”,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国运动,聂耳在这时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前进歌》(田汉词)等,有如战斗的号角,有力地激励着中国人民的斗志。在抗日战争中,这歌声鼓舞着中国人民向侵略者冲锋陷阵,奋勇战斗。1949年9月,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国代国歌。这是对这首歌曲的历史作用的高度评价。

聂耳在短暂的两年创作过程中,主要是创作歌曲,但也做过整理改编我国民族器乐曲的工作,在继承发扬我国民族器乐优秀传统方面作了有意义的实践。他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很受群众喜爱。

1935年4月,为了避免遭受国民党反动派当局的迫害,党组织通知聂耳离开上海。他于4月间到达日本,准备在日本停留一个时期再转赴欧洲考察和继续学习音乐。7月17日,他在日本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被大海吞噬,逝世时才23岁。

田汉(1898-1968)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字寿昌,湖南长沙人。自“五·四”运动起,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早年留学日本,1925年创办进步文艺团体南国社,后积极投入左翼文化运动,对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歌词创作上,他运用主题歌和插曲的形式,和聂耳、星海等合作,通过电影、话剧使这些歌曲广为流传,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争取解放、要求抗日救亡的呼声,同时也给予当时对人民起着腐蚀作用的黄色歌舞以致命的打击。他写的歌词作品(经聂耳谱曲),影响最大的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打长江》、《慰劳歌》及小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等。

小故事:聂耳的耳朵

聂耳是我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他短暂的一生,为祖国和人民的音乐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写过许多电影音乐、器乐曲、歌曲等,在人民群众中得到广泛流传。他写的《义勇军进行曲》,从解放后就成为我国的国歌,他写的《卖报歌》至今受到小朋友的喜爱。聂耳原来名叫聂守信,后来,为什么改名叫聂耳呢?

原来聂耳从小耳朵就特别灵敏。小时候,他非常爱听母亲讲故事。每天睡觉以前,他就坐在床前的小凳上,听着母亲讲各种有趣的民间故事,像《孟姜女》啦,《柳荫记》啦。他常常是听一遍就记住,而且能完整地复述出来。母亲常常夸他说:“你的记忆和耳朵真灵!”

是的,灵敏的耳朵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就像猎人的眼睛同样重要。可聂耳的耳朵为啥这样灵呢?有人曾说他的耳朵是天生灵敏的,但聂耳自己知道:是靠平时刻苦锻炼出来的呀!原来,聂耳从小喜欢留心听各种人物的说话,时间长了,他的耳朵就特别灵敏,对别人讲的东西,常常一听就明白并能学出来。

1931年4月,聂耳来到明月歌舞班担任小提琴乐师。班上学员有广东人、江西人、山东人、江苏苏北人。平时,他们各自讲着自己的家乡话。聂耳一听,立即会从嘴里溜出各地方言,简直一模一样。每逢这时,同班的学员都爱亲切地喊上一声:“耳朵!”

一天,联华影片公司召开同乐会,邀请歌舞班和学员一起参加。总经理知道聂耳向来有“耳朵”的外号,还能学讲各地方言,特地为他安排一个特别节目:“聂耳博士演讲”。

同乐会开幕了。台上一会儿唱歌跳舞,一会儿奏乐演戏,掌声哗哗,笑声朗朗,好不热闹。忽然,报幕员兴高采烈地说:“下面有个精彩节目:‘聂耳博士演讲’。演出者:聂守信。”霎时,观众交头接耳喜气洋洋。这个说:“哈!‘耳朵’上台了。”那个说:“这个特别节目可从没见到过呢!”

紫红色的幕布拉开了。聂耳微笑着站在台中央,神态自若,笑着朝大家望了一眼,说道:“今天,我给诸位演个‘三十六行无所不会’的节目。”

“哗……”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聂耳熟练地用平时溜进耳朵的三十六种方言,编成三十六句有趣的话脱口而出,引起大家一阵又一阵的笑声。

会后,总经理为了答谢聂守信,特地送了件礼物,上面系着粉红色的绸带,写上“聂耳博士”四个字。台下观众纷纷叫着:“耳朵、耳朵!”聂耳接过礼物,用各地方言重复地说:“你们硬要把一只聂耳送我,那么就收下了。”从此,聂耳干脆取消了聂守信这个名字,正式改名聂耳了。

2.器乐曲《颂祖国》

《颂祖国》这首器乐曲是根据维吾尔族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旋律改编而成的。60年代曾广为流传于全国各地,现歌词已无从查找。

乐曲的旋律活泼、欢快,流畅上口,其节奏紧凑、舞蹈性强。乐声响起,我们仿佛置身于身着节日盛装、热情洋溢的维吾尔族人民之中,边歌边舞,同声歌颂伟大的祖国。

音乐运用了丰富的音色,在不同的调性上重复了三次,形成了快-慢-快三部分,乐曲结束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

主旋律谱

3.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国旗国旗真美丽》是一首2/4拍,五声C宫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的儿童歌曲。歌曲的旋律流畅、亲切。歌词简洁,多为一字一音,简单易唱。抒发了孩子们赞美与喜爱国旗的真挚情感。

小故事:关于国旗

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政协筹备委员会在1949年6月16日举行第一次会议,会上决定成立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和国歌的方案小组,同年7月根据拟定国旗、国歌、国徽方案领导小组的要求向全国发布关于国旗设计的应征要求:

体现中国特征(如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等);体现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形状为长方型,长周三与周二比,以庄严简洁为主;色彩以红色为主,可用其他配色。

这件事得到亿万民众的关注,仅一个月时间便收到三千多件应征图案。其中有一个名叫曾联松的人,他设计了五颗星的图案,一颗大星,四颗小星。他把五星设计成黄色,体现中华民族黄色人种的肤色特征,与象征革命的红色旗帜辉映协调,他设计用大五角星来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分别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每一个小星都有中心点,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他把五星放在了旗面的左上方,五颗金星,居高临下,普照大地。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重新以法律的形式把国旗确定了下来。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她由红色作底,四颗金黄色的小星环绕着一颗大星。原设计时四个小星代表四个阶级的含义已改变为代表海内外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一颗大星的周围,旗面的大部分面积象征着祖国辽阔的国土,红色则象征着我们的革命政权是由无数革命者的鲜血铸成的。在这面国旗上,凝聚了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愿望、信仰和追求,倾注了中国亿万人民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深情。

五星红旗,象征着革命的胜利,人民的解放,代表着自由、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代表着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和尊严;她是我们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精神的显示,是社会主义祖国大踏步地跻身于世界民族前列的明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如今,能够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升国旗仪式几乎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夙愿。每天清晨,都有无数人聚集在那里,等待着那庄严而神圣的时刻到来。

4.歌曲《同唱一首歌》

《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创作歌曲,3/4拍,宫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节奏舒展,旋律清新,用贴近语言的节奏、韵律发展而成。歌中唱到四名少数民族小朋友,喻示着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祖国,共同歌唱祖国妈妈。

第四课可爱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能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我有一只小羊羔》,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像中的动物神态。

4.认识木鱼、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5.能准确地朗读歌谣,并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教学内容

聆听《三只小猪》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三只小猪》,说一说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小猪。三只小猪好像在做些什么?

2.复听时让学生自编动作表演三只可爱的小猪。看谁能记住小猪叫的地方,随着乐曲学小猪的叫声。

3.三幅动作提示图分别是:

(1)扭着身体学小猪走路;

(2)用手指抵住鼻尖,模仿小猪翘鼻子。

(3)两只手在耳朵上方伸开五指做“扇风”的动作,模仿小猪的大耳朵。

聆听《快乐的小熊猫》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描述清晨的意境和小熊猫愉快劳动的情景。

2.复听时可将音乐分成两部分。“大森林的早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小熊猫打水的时候,你好像又听到了什么声音”。利用音乐中的特殊音响,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3.复听时,让学生跟着音乐表演,乐曲结束了。教师可启发学生创编结尾。编创结尾可分组进行,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利用乐器、人声、拍打动作为乐曲做结尾。

表演《动物说话》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动物说话》。教师可采用录音或自己范唱的形式完成。可根据学生的程度确定感受的次数。可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感受,拍手听、默唱、小声跟唱等。

2.演唱时,教师可以提示:“怎样演唱能表现出你很爱小动物的心情,用你的声音告诉我”。启发学生演唱时投入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可提示学生分角色演唱,叫声要唱得轻快而有弹性。

3.这首歌有四段歌词,编者只选用了三段。教师可启发学生编创歌词,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4.用木鱼为歌曲伴奏,注意看课本上木鱼图后面的圆点,它们有大有小,示意学生敲击的动作有重有轻,要接着歌曲的强弱规律敲击,并要明确打击乐的伴奏地位,学会与歌唱的声音协调起来,不要喧宾夺主。

编创与活动

1.认识木鱼。学习敲击木鱼的正确姿势,要通过学生探索、学习来完成。

(1)知道怎样敲,观察示意图。

(2)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敲,能有几种敲击方法,让学生探索、发现。

2.按节奏和节拍的强弱读歌谣。指导学生读歌谣时,有意识地读出节拍的强弱,做到有感情地读。

3.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音色,表演老鸭和小鸭的叫声。

表演《我有一只小羊羔》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要以完整有感情的范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愿望。

2.采用适合学生演唱的调高进行听唱教学。听唱教学中可提示学生在同音反复处唱得轻松、亲切。

3.唱会歌曲后,跟着老师用唱名唱歌。

4.在演唱中变换演唱形式并编创动作,表达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5.编创歌词,可分小组进行。

编创与活动

认识碰钟,学习敲击碰钟的正确姿势。

(1)观察示意图,知道怎样敲击。

(2)想一想碰钟的声音是长的,还是短的?

怎样能敲出短音。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教学建议

1.本课可按三课时完成。

2.喜爱小动物是儿童们的天性,但要表现小动物需要一定的观察力、表现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动物的神态、动作,并模仿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使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1.轻音乐《三只小猪》

外国器乐曲《三只小猪》是由一支轻音乐队演奏的乐曲,轻松、幽默,不乏谐谑,勾画了三只小猪愉快的生活场景。

乐曲在小猪的叫声中拉开序幕,在电子琴轻轻的主和弦的伴奏下,小猪柔和地欢叫着,短笛奏出了一条欢快、跳跃的旋律:

音乐声中,小猪似乎很内行地在弱拍上应和着。接下来弦乐以小提琴齐奏出第二条风格不同的旋律:

电子琴接着奏出了第三条旋律,好像小猪们欢乐的舞蹈:

小提琴又齐奏出第二主题,在小猪的叫声中结束。

电子琴开始再现第一主题,反复时碰钟加入进来了,然后吉他、电子琴相继演奏第二主题旋律,吉他又接奏出第三主题,小提琴重复第二主题后,再次出现小猪欢快的叫声,好似小猪们在游戏、捉迷藏,一切都是那样惬意。

清脆的短笛再次奏出乐曲的第一主题,轻盈地与曲首相呼应,并在小猪的欢叫声中结束了全曲。

2.管弦乐《快乐的小熊猫》

《快乐的小熊猫》是美术影片《熊猫百货商店》中的一个音乐片断。音乐开始,首先由中提琴奏出的长音和小提琴奏出的碎弓音,渲染了大森林早晨美丽幽静的景色,在弦乐柔美的音响衬托下,竹笛吹出一段节奏自由的旋律,其音调清新,色彩明亮:

这段散板音乐,描写了大自然从朦胧中渐渐醒来,天越来越亮了……

接着音乐出现了轻快跳跃的旋律:

这好像在写小鸟醒来啦,它眨着惺忪的眼睛,转动着小脑袋,唱起了黎明的歌。时间不早啦,该出门了,小鸟拍了拍翅膀飞出了窝:

小鸟飞呀!飞呀!飞到了熊猫百货商店门前的大树上。

经过两小节的过门,引出了一段活泼明快的曲调:

仿佛使人们看见了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熊猫来到水塘边打水,一声大镲响,这是小熊猫把水桶丢进了水塘。然后,由竖琴奏出了一串琶音,表现了水桶在池塘中激起的浪花和水塘里泛起了一圈圈的水波。

接着它俩把水桶提出水面抬起来,此刻单簧管吹出了4小节呆板、滑稽、憨厚的节奏音型,好像两只小熊猫摇晃着胖乎乎的身体在抬水。他们走过树林,走过小桥,小鸟向熊猫问早,小熊猫也回答了小鸟的问候,并说“欢迎大家到商店来买东西。”接着乐队奏出快速的下行跳进的旋律,仿佛是小熊猫急促走进商店的步态,加上最后竖琴的刮奏,形象地表现了小熊猫一溜烟似地走进了商店柜台,开始接待来买东西的顾客。

欣赏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下面程逸汝根据这段音乐所写的诗,配上幻灯增加一些趣味性。1.树林静悄悄,

阳光一道道,

早晨空气多新鲜,

小鸟醒来了。

4.小猴荡秋千,

松鼠蹦蹦跳,

两只快乐的小熊猫,

又点头来又问好。2.拍拍翅膀飞出窝,

小鸟飞呀飞得高,

飞到熊猫百货店,

又唱歌儿又欢笑。5.木桶打满水,

跨上独木桥,

摇摇晃晃朝前走,

清清溪水叮咚跳。3.瞧,那边是谁过来了?

哦,两只可爱的小熊猫,

扛起木桶朝前走,

胖乎乎的身体摇呀摇。6.百货商店柜台里,

站着快乐的小熊猫,

“欢迎大家快快来,

买啥东西任你挑。”

聆听音乐,要以学生的自觉感受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做,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

3.歌曲《动物说话》

《动物说话》是一首歌谣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降E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简单,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旋律较为平和,级进与小跳相结合,采用重复、模进、变化重复的手法,紧密结合了语言的特点,表现了小动物稚嫩的拙态和叫声。乐句间加花伴奏的应用,使歌曲风趣、富于变化,又仿佛是小动物机警的神态。最后8小节尾奏多采用16分音符的节奏和断音奏法,使小动物的形象得到补充,歌曲显得丰满完整。是一首便于表演的儿童歌曲,很有趣味。

4.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

《我有一只小羊羔》是一首美国儿童歌曲,全曲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2/4拍,大调式。这首短小精悍的儿歌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流畅,颇有一气呵成之感。歌曲以为主题,并以为骨干节奏,加之同音重复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小羊羔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性格和形象,表达了小主人公对小羊羔真挚、亲切的感情。

课本上用“羊”的图谱表示音的高低,示意音的高低,直观并增强趣味性。

5.认识木鱼、碰钟,学习演奏方法

木鱼: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木制打击乐器。形似鱼头,以小木槌敲击发音。节奏变化不多。木鱼的音色空洞,声音短促。是节奏性乐器。一般情况下,多配合轻快、活泼的曲调运用。亦可用来模仿马蹄声。

木鱼的大小规格不一,大者发音较低,小者发音较高。在民族乐队中由单个、两个(一大一小)或几个配套应用。学校目前使用的鱼状木鱼是趣味化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演奏时,左手握住“鱼尾”处,右手拿小木槌,轻轻敲击。敲击木鱼时,可让学生在心里读一、二进行练习,敲击出强弱,培养学生二拍子的节拍感。

碰钟:又叫碰铃或星。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打击乐器。形似小碗,铜制,两个为一副。无固定音高。碰钟音色清脆悦耳,声音穿透力强。常配合优美抒情的曲调演奏,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歌舞的伴奏。是色彩性和节奏性的乐器。碰钟余音较长,不宜演奏密集的音型。演奏时,左右手各持一个铜铃的绳柄,将两只铜铃轻轻撞击发音。一般多用于强拍处击奏,节奏变化不多。用碰钟为歌曲《我有一只小羊羔》伴奏时,心里数拍要与歌唱的节拍一致,一小节敲击一次,不要抢拍,并注意倾听碰钟的音色。没有碰钟的学生可先做徒手敲击动作,再轮换敲击,使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

在学习木鱼和碰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其他的演奏方式,怎样用其他方式敲出声音,此做法主要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第五课静静的夜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2.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用画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

3.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4.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内容

聆听《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这首歌曲的旋律流畅,意境安宁。聆听时,可让学生自由地做轻柔的动作,用心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亲真挚的爱心。

聆听、表演《小宝宝睡着了》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小宝宝睡着了》童声合唱曲,可安排在学唱《小宝宝睡着了》之前,使学生对歌曲的意境及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有所感受,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聆听时,建议学生跟着歌声轻柔地拍节拍,体会歌曲甜美的意境。

3.《小宝宝睡着了》采用听唱法教学,教师要提示学生唱得连贯、轻柔,唱准、唱好结束句。可由小组讨论结尾的处理方式,一一试唱各小组的设计,体验创设成果的愉悦。

4.根据这首歌曲的意境,建议碰钟敲击的力度、音色,最后轻轻地为歌曲伴奏。

表演《闪烁的小星》教学基本要求

1.《闪烁的小星》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歌曲,与前面两首歌曲情绪不同,要让学生通过范唱体会歌曲情感,用轻快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2.可以采用启发联想的形式,为学生制造一定的氛围,让学生描述晴朗的夜空,星星、月亮、云彩的美丽景象,启发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教师还可以放映描绘夜空的幻灯,或者把教室用星星装扮起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美感。

3.学唱歌曲前可以提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注意读音的准确,如:“闪”,读shǎn,不要读成sǎn。从小注意讲好普通话。读歌词时要有强弱(可参见第二段歌词的标记)。

4.唱歌时要求学生想到静静的夜,“你演唱的声音应该是怎样的?”使学生体会要用连音断音相结合的方法演唱。歌词要唱得轻快、干净,力度不要强。集体演唱时要想到歌曲的意境及演唱的效果,从小培养学生演唱歌曲要注意情感的表达。

5.歌曲学会后,可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表演动作。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的编创。

6.歌曲学会后,跟着老师像唱歌词一样唱唱名,做音的高低的手势感受音的高低。

《闪烁的小星》的第二段歌词按拍手的标记拍击:拍手拍手心边读边拍,看着歌词的深浅颜色、读出强弱。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结合歌曲《闪烁的小星》安排了学生体验音的高低的空间。在学生随着老师做着高低的手势唱唱名之后,可做此练习。

a.可由一组学生唱着高低不同的唱名,学生画星星。

b.可由学生自己边唱边画星星。

c.可由老师唱do、sol、mi、do让学生画出不同高低的星星。2.音的强弱是本课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理解音的强弱。

a.用比较的方法分辨老虎的叫声、小猫的叫声,说出哪个强,哪个弱。

b.教师可事先预备一个鼓,由学生亲自尝试得出结论用力敲声音大即强,轻轻敲声音小即弱。

c.敲击身边的物品,桌子、桶、盒、瓶子,敲击出强弱两种声音。

d.将学生分成小组,用强弱两种声音自由拍击即定节奏,分组表演给大家看。

3.《星光恰恰恰》是集体舞。编者为学生选编了活泼轻快的一段旋律,作为集体舞的音乐。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感受音乐的活泼、欢快。

a.课本上提供了两种动作,一是走步,二是左右扭动腰臀。八拍为一组动作,前六拍走步,后两拍扭动腰臀。还可以前六拍走步,后两拍做转身跳。

b.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动作,也可以设计行走的队形,同一方向走或对面走。

c.此律动可调剂课堂的气氛,亦可以穿插在每节音乐课中。

教学建议

1.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2.第一课时:聆听弗利斯的《摇篮曲》和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演唱《小宝宝睡着了》。

3.第二课时:学会歌曲《闪烁的小星》;探索声音的强弱;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教材分析

1.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2/4拍,五声宫调式。曲调优美抒情,采用了重复乐句与变化结束句的写作手法。词曲结合紧密,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鸟儿、虫儿都进入了梦乡,小宝宝也在悠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了的情景。

2.歌曲《摇篮曲》

《摇篮曲》由戈特(1746-1791)作词,弗利斯(1770-?)作曲。曾一直以莫扎特作曲而流传。自弗里德伦德尔在汉堡的图书馆中发现“戈特的摇篮曲,弗利斯作曲”的最早版本之后,始知并非莫扎特之作,新的莫扎特全集已不收本曲。德国作曲家弗利斯比莫扎特小10岁,生平不详。

摇篮曲是乐曲的一种体裁,有带歌词的摇篮曲,也有根据摇篮曲改编的器乐曲。它具有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抒情,中速,力度稍弱的特点,给人以安静并有一种轻轻摇晃的动感,表现母亲在亲切温柔地摇着摇篮哄婴儿睡觉的情景。

这首《摇篮曲》是一首单乐段的分节歌,全曲旋律流畅,一气呵成,6/8拍,节奏平稳,除结尾一小节外自始至终都用了的节奏,给人以一种平稳的感觉;在旋律上没有大的跳动,以级进的方式上下回旋进行,在平稳的气氛中又造成了一种轻轻的动感,生动地表现了“小鸟早已回巢,花园里多么安静,小羊和蜜蜂已休息,你睡在月光里”那充满着安静、舒适、甜美的意境。

3.歌曲《闪烁的小星》

《闪烁的小星》是一首曲调流畅、轻快从容的法国民歌。全曲音域只有六度,旋律中只使用了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第1-8小节与结束句完全重复,第9-12小节与第13-16小节又是完全重复。优美而平稳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宁静晴朗的夜空中星星熠熠闪烁的景色,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课律动可配合歌曲《闪烁的小星》的学习而安排。主要动作:听着歌曲的录音按拍子一拍子一下转动手腕,模仿和象征小星星的闪烁。

附律动参考动作:

4.表演《星光恰恰恰》

此曲的旋律一共有8小节、4/4拍,D大调。旋律级进与跳进相结合,旋律与节奏配合活泼欢快。适合低年级学生走跳相结合进行律动。

第六课爱劳动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本课主题--爱劳动。

2.以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洗手绢》、《大家爱劳动》,表达歌曲的内容。

3.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4.通过图谱“走”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二拍子的时值。

教学内容

聆听《劳动最光荣》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可采用生动的语言导入《劳动最光荣》的欣赏,可提示:小动物们愉快幸福的生活是怎样得来的?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把你在音乐中感受到的用线条表现在课本上。教师不要限制学生选择填画哪一种线条。

2.复听后可展开讨论,“为什么小动物爱劳动。”“为什么劳动最光荣”,“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怎样劳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理解劳动光荣的道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劳动。

聆听《三个和尚》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音乐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听着音乐想像,“音乐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启发学生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

2.全体学生在复听音乐时随着音乐表演,鼓励学生进入角色,合上音乐的节拍,用自己创造的动作,表现劳动的愉快心情。

表演《洗手绢》教学基本要求

1.歌曲《洗手绢》可采用听唱法教学。教师应注意歌曲范唱在歌曲教学中选择的时机。

2.新课学习可从引导性谈话开始:“你在家是否帮助爸爸、妈妈干家务活?自己能干什么活?”还可以讲一个热爱劳动的小朋友的故事。总之,新课导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3.引导学生用心倾听范唱,体会其演唱的情绪,提示学生以喜悦的心情,明亮的声音演唱《洗手绢》“哎啰”要唱得俏,结束句要唱得干脆利落,轻松柔和。

4.歌曲学会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编词演唱,让学生思考填哪个劳动的词适合演唱以提高学生编唱和表演的兴趣。

5.创编动作表演时,可让学生分角色,并注意语气与动作。6.用木鱼和碰钟为歌曲伴奏,木鱼的节奏是,碰钟的节奏是合着歌曲轻轻地敲。

表演《大家来劳动》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唱《大家来劳动》。

2.指导学生用轻而蕴含力量的声音演唱《大家来劳动》,感受、表现歌曲坚定有力的音调。演唱时要注意强调第一拍,使歌曲更富有动力感。

3.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唱唱名。

编创与活动

1.比较图谱“小人”,掌握“x-”的节奏,两个“走”是两拍,四个“跑”是两拍,一个“走”是两拍。学生可分成三组依次读出,再看教师指挥,形成三声部节奏声势,反复读,看手势结束。为了读的准确可边拍手边读,准确掌握其时值。

2.创造“劳动”的声响,是一种趣味节奏练习。可启发学生想像校园劳动的各种声音,大同学帮助小同学修桌椅的声音:“叮当”“叮叮叮”。同学们在操场上用大扫帚扫地的声音:“刷!—刷!—!”学生在教室里擦桌椅的声音:“擦!擦!”。让学生看图自己安排劳动声音出现的先后,最后汇合在一起,形成多声部的劳动节奏。

3.还可以启发学生创造其他劳动的声音,在创造中获得乐趣,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教学建议

1.本课可按两课时完成。

2.第一课时聆听《劳动最光荣》,唱表演《洗手绢》;第二课时:聆听、表演《三个和尚》,表演《大家来劳动》,编创劳动的节奏,认识“走”。

教材分析

1.歌曲《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光荣》是电影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曾在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中荣获音乐作品奖。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儿童情趣油然而生。开头由器乐引子描绘天慢慢亮了起来,引出孩子们活泼而富有生气的歌声:

这8小节为两个乐句的乐段,是全曲的主题。后面各个段落是主题的变化重复,一共变化重复了三遍,构成了在民歌和民间儿歌中常见的“分节变化重复曲式”。

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让学生想像其欢快的音乐情绪,使学生建立起从小热爱劳动的乐观态度。

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从事电影音乐创作的女作曲家--黄准。她曾先后为《新儿女英雄传》、《女篮五号》、《兰兰和冬冬》、《红色娘子军》以及《北斗》等20多部影片谱写了音乐和插曲。她的作品具有形象鲜明、旋律流畅、富于感染力、易于上口等特点。

2.民乐合奏《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是动画片《三个和尚》的音乐。乐曲以民族乐器的独特音响描绘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经过。音乐主题是从寺庙中的经调演变而来的:使人联想到寺院的钟声、诵经声。二胡吟腔的手法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和尚念经时的生动形象。

在主题音乐下,另一条旋律:同主题形成了复调。全剧没有一句对白,人物的言表心声,均由音乐披露得淋漓尽致:板胡代表小和尚;坠胡代表瘦和尚;北方的管子代表胖和尚。三种乐器轮流演奏,好像和尚们在对话。没水吃了三个和尚均拉长了脸,三样乐器“叽叽喳喳”奏个不停,尾部拖着一个幽默的长音,表示三人争吵不休;而当寺庙着火三人救火时,三种乐器则此起彼伏,抑扬和谐,表现了三人齐心协力扑灭火灾时的忙碌情景。

乐曲以简单的三件乐器描绘了生动有趣的三个人物形象,展现了繁忙的挑水灭火的劳动情景,学生可从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绪,想像所表现的不同内容。

3.歌曲《洗手绢》

《洗手绢》是一首具有民间童谣风格的歌曲。曲调短小、流畅,并具有节奏性强、运用衬腔等劳动歌曲的特点。全曲使用素材节省,旋律易唱易记,轻松活泼,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可爱形象。

4.歌曲《大家来劳动》

《大家来劳动》是一首描绘劳动生活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宫调式,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整齐,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旋律铿锵有力,采用重复的手法模仿劳动号子的音调,生动地描绘了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努力劳动的情景。因近些年来,在儿童歌曲中大多常见活泼欢快、优美抒情的歌曲,这种劳动号子般的歌曲在课本中出现的少,孩子们需要通过演唱对这种音乐情绪进行体验。

第七课小精灵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2.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3.用柔和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4.能按节奏创编歌谣。

5.聆听《野蜂飞舞》,想像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教学内容

聆听《小青蛙》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可这样设计导言:种子非常喜欢雨露,盼着喝饱了雨水发芽长大,那么小动物呢?它们也喜欢雨水吗?我们今天就来听一听《小青蛙》这首乐曲。感受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是怎样表现《小青蛙》的。初听全曲。然后提示学生:“在乐曲声中你听到了小青蛙的叫声吗?还模仿了哪个小动物叫声?你知道哪里描绘了青蛙活泼的跳动,哪里描写了茫茫的夜色,还有狂风、云雾,你都感受到了吗?请你再听一次乐曲,当你听到你认为是描写了一定事物的音乐时,用动作来表现。”复听时,让学生听音乐随意做动作,然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用语言描绘成一个简短的故事。

2.教师可提示学生哪两段音乐相近似?然后让学生在空格里填画上颜色。

3.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欣赏童声合唱曲《花蛤蟆》,以扩展学生的视野。

聆听《野蜂飞舞》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能安静地聆听管弦乐曲《野蜂飞舞》。初听可结合课本画面想像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

2.复听时,可以启发学生自己画一画图形谱,如:还可以随着音乐模仿野蜂飞舞的动作,体会音乐表现野蜂飞舞忽上忽下、声音时强时弱的特点。

3.可以讲一讲《萨丹王的故事》,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表演《小青蛙找家》教学基本要求

1.歌曲采用听唱法教学。让学生多听范唱,轻轻地跟着歌声拍手跟唱准确。

2.教师可结合课本中的插图,演讲“小青蛙找家”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范唱,让学生模唱。歌曲的第一句是叙述性的,要唱得轻快。“跳跳,呱呱”的衬词仿佛是小青蛙在急急呼唤,要唱出那种急切的心情,“跳”短促但速度不可加快。“呱”可借助手势——启发学生向上滑,像蛙叫声,要唱得明亮而有弹性,结束句要唱得连贯,一气呵成,表现小青蛙找到“家”后的喜悦心情。

3.歌曲学完后进行游戏的同时可选择几名学生担任伴奏,木鱼为“××”,碰钟为“×—”,注意敲击的声音与唱歌的声音协调。

表演《小蜻蜓》教学基本要求

1.用模唱的方法学会歌曲《小蜻蜓》。

2.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唱得柔和、抒情。注意唱足每个音的时值,更好地体现歌曲的抒情性。(“捕”,读音为bǔ)

3.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从而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4.注意提示学生说出小蜻蜓的身体特征,学会歌曲后,参考动作或自编动作表演《小蜻蜓》。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编动作,并选择创编好的动作,全体同学一齐做。使学生有信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善于动脑编创,激发学生的创编热情。这三幅图是《小蜻蜓》的表演动作图。1.第一个动作:

双手从腰际开始做飞翔的动作,第一拍拍腰,第二拍伸展一次,第三拍再伸展一次。三拍一个动作。2.第二个动作:

双手握拳放在头上,模仿小蜻蜓的大眼睛,身体随着歌曲一小节向左,一小节向右,表现小蜻蜓在寻找害虫。3.第三个动作:

双手交叉搭在肩上,模仿小蜻蜓的翅膀。身体随着歌曲一小节向左,一小节向右,表现小蜻蜓在飞翔。

编创与活动

1.结合本课主题聪明的“小精灵”,启发学生“你喜欢哪一种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2.可让学生先读出课本上的两句歌谣,体会其节奏,再按节奏编创。

3.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编歌谣形成一组,并说给大家听,看哪一组编创的歌谣好。

教学建议

1.本课可安排三课时完成。

2.教学中注意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3.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给学生更多的感受。

教材分析

1.二胡齐奏曲《小青蛙》

《小青蛙》由徐仪作曲。乐曲取材于山东菏泽地区一首民间儿歌《花蛤蟆》。

全曲由三个乐句构成,句间句尾都插入了蛤蟆的叫声。

第一句:四、五度跳进的旋律型,“”的节奏型和句尾的蛤蟆叫,构成了这一句的基本轮廓,把儿童们争着数蛤蟆的神态形象地表现出来。

第二句:反复采用“”的节奏型,模仿蛤蟆叫声的音调与前一句有所不同。第三句:夸张地形容蛤蟆的动作和形状,还不时发出“”的惊奇声。曲尾5小节蛤蟆叫声的音调综合了前两次出现的素材。短短三句,运用了模仿、描绘、夸张和口语,并结合富有儿童特点的旋律,把儿童那种好奇、新异和喜悦的心理状态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胡齐奏曲《小青蛙》的作者正是抓住了民歌《花蛤蟆》的这些特点进行创作的。它的主题:

基本采用了《花蛤蟆》第一句的材料加以器乐化,发展成16小节的两个乐句。它保留了:的节奏型,四、五度跳进的旋律型,并运用升fa音,既突出山东地方音乐的风格特点,又使人感到耳目一新。乐曲的第一部分是单三部曲式结构。主题展现后,变化重复了一遍,随后转入抒情小段,接着又是主题再现。它主要描绘一群可爱的小青蛙在绿色的田野里尽情地唱歌跳舞,生动而活泼。乐曲的第二部分也是单三部式结构。它以紧张而快速的二胡拨弦开始:

音乐把人们带入夜色茫茫的田野。这时天下起了濛濛细雨,然而,小青蛙们却仍在愉快地玩耍。雨越下越大,还夹着狂风。作者为了更形象地表现这一切,试用了二胡新的演奏技巧“双弦半音渐进”:

接着,二胡连续演奏滑音式的“风声”效果,旋律主题转入钢琴伴奏中。浑厚的钢琴低音表现出小青蛙并没有被暴风雨所吓倒,它们时而游入水中。时而蹦上田埂,玩得更加起劲儿了……雨过天晴,二胡长时值的泛音好似雨后那薄薄的云雾笼罩着朦胧的大地,渐渐地云雾散开了,一声鸡叫,划破长空。二胡采用单根弦滑奏,模仿鸡叫声:大地苏醒了,青蛙们终于战胜了狂风暴雨的袭击,又开始欢唱起来。乐曲最后部分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但情绪更加热烈,旋律变得十分花哨。二胡左手弹弦的:节奏和钢琴的节奏形成交叉,模仿敲锣打鼓的欢腾场面。小青蛙们又跳又唱,把喜悦的歌声传遍了四面八方。随着乐声的渐弱,小青蛙们远去了,但依然在歌唱欢舞……乐曲最后以结尾,简单明了,耐人回味。

此曲全长只有3分钟,但上海音乐学院附小的学生们把它演奏得生动活泼,谐趣横生,深受国内外听众欢迎。曲作者徐仪当时还是上海音乐学院本科一年级的学生。她深深了解儿童们的心理状态,用自己那还带着稚气的热情创作了这首乐曲。曲中的小青蛙好比可爱的少年儿童,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