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3分)如图是声现象的四个情景,对这些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球反复弹起,这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B.乙图:使用同一小锤,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声的音调不同 C.丙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丁图:利用骨传导可以让所有失去听觉的人重新听到声音2.(3分)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甲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 B.乙图: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从左向右依次敲击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 C.丙图: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波形,说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D.丁图: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出汽车后方的障碍物,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3.(3分)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4.(3分)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B.t=0时刻,A在点O,B在距离O点5m处 C.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5.(3分)小红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把小车放在斜面A点,再移至B点,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sAB=40.0cm 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约为0.27m/s C.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由以上测量数据,即可测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D.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斜面底端移动6.(3分)如图,冰箱中涉及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凝固放热 B.制冷剂通过管子流经冷冻室时会吸热 C.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D.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7.(3分)将盛有水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对烧杯加热相当长的时间,则()A.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也同时沸腾 B.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稍待一会儿试管中的水才沸腾 D.烧杯中的水会沸腾,但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也不会沸腾8.(3分)下列小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甲:纸锅烧水,纸不会燃烧是因为酒精灯的火焰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B.乙:利用纱布袋制作简易冰箱的原理是: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使饭菜周围温度降低 C.丙:将滴有酒精的透明塑料袋(已挤瘪并扎紧袋口)放入热水中,袋子由于酒精液化鼓起 D.丁: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盐搅拌一段时间后,可以在罐底看到水凝固形成的白霜9.(3分)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10.(3分)如图,武汉东湖樱园,夜市中的廊桥流光溢彩()A.小明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明的眼睛 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 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11.(3分)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子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图示“?”应为2.7m C.图示“?”应为2.3m D.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她自己在镜子里的像变大12.(3分)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B.在水下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 C.在电影院里看到银幕上的人物 D.通过放大镜看到报纸上的字13.(3分)如图,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A和B,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纸筒内()A.在取材时,胶片使用的材料是半透明膜;观察时,小明应选择暗的物体做观察对象 B.胶片上所成的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要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才能在胶片上看到清晰的像 D.先拍摄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将透镜和胶片间的距离变大14.(3分)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A.如图甲,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如图乙,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C.如图丙,显微镜的目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像 D.如图丁,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像15.(3分)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判断和操作(每次操作均在如图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B.将蜡烛和光屏对调,透镜位置不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 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小明戴的是近视镜 D.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16.(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17.(3分)小明为了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某类型的眼镜片如图所示,再使光屏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A.眼镜片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B.眼镜片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能矫正近视眼 D.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能矫正远视眼18.(3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光屏上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光屏上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像 C.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光屏上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 D.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光屏上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像二、非选择题(包括8大小题,共46分)19.(4分)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选填“1”、“2”或“3”),分界面为(选填“①”“②”),分界面的方为水。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20.(5分)如图所示,一位身高1.7m的市民正站在2m高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玻璃门上端和下端各有30cm宽的不透光的广告纸挡着。(1)透过玻璃门看到刚到站的地铁属于光的现象;以进站的地铁为参照物该市民是。(2)尽管有广告纸的遮挡,该市民(选填“能”或“不能”)在玻璃门上成完整的像。(3)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面的乘客看到该市民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所成的两个像的位置(选填“重合”或“不重合”)。(4)若该市民以1m/s的速度走向玻璃门,玻璃门中的像会相当于该市民的速度为m/s。21.(2分)在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B如图,画出这个物体所成的像。22.(2分)画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的像的光路图。23.(6分)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两种固体分别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种物质记录了8min,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1)在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时,应先确定(选填“铁圈A”、“铁夹B”或“铁棒C”)的位置,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2)如图乙所示,物质a的熔化过程持续了min。当物质a的温度为80℃时,物质a(选填“一定”、“不可能”或“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3)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长物质a熔化时间的是(填字母)。A.增加试管中物质a的质量B.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C.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D.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4)对物质b的判断正确的是(填字母)。A.一定是晶体B.一定是非晶体C.可能是晶体24.(9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时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能观察到蜡烛(选填“a”或“b”),便于。(2)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将玻璃板立在纸上,这条直线代表的位置。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3)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薄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若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则从a侧透过玻璃板一定能看到的是(选填序号:①蜡烛b、②蜡烛a的像、③蜡烛b的像、④蜡烛a的像和蜡烛b),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像。(4)如图乙所示,某同学使用厚玻璃板做实验,在玻璃板后看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则该同学所用玻璃板的厚度为mm。25.(8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实验操作规范。(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实验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适当调节,才能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2)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成像原理与(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5cm,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选填“大”或“小”)些。(3)上述实验中,蜡烛依然保持在光具座上的10cm处,将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移至25cm、55cm处,若想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移至cm处。(4)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该眼镜片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5)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将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cm和85cm刻度线处,再将点燃的蜡烛从15cm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5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填“0”“1”“2”或“3”)。26.(10分)图甲是飞架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它创下多项世界纪录。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洋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它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其主体工程由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组成。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港珠澳大桥通车后,时长将会由4小时大幅缩减至约30分钟。请据此计算:(1)港珠澳大桥建成前,从香港驾车至澳门车辆行驶平均速度为50km/h,则大桥落成前(2)若大桥上有甲、乙两辆厢式货车,其长度分别为8m和12m,甲车的速度是30m/s,那么两车同向行驶,从甲车遇上乙车开始到跟乙车错开的时间是多少s?(3)若甲货车仍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又经过4.5s滑行35m车停止(如图乙所示),则该货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3分)如图是声现象的四个情景,对这些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球反复弹起,这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B.乙图:使用同一小锤,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声的音调不同 C.丙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丁图:利用骨传导可以让所有失去听觉的人重新听到声音【答案】B【解答】解:A、正在发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使用同一小锤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故B正确;C、摩托车交支腾声器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D、失去听觉分为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故D错误。故选:B。2.(3分)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甲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 B.乙图: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从左向右依次敲击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升高 C.丙图: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波形,说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D.丁图: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出汽车后方的障碍物,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答案】B【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故A正确;B、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图中的瓶子,瓶内水越少,音调越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降低;C、观察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波形、不规则的,故C正确;D、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出汽车后方的障碍物,故D正确。故选:B。3.(3分)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答案】A【解答】解:若以火车、小明,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故选:A。4.(3分)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B.t=0时刻,A在点O,B在距离O点5m处 C.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B【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而B从距离O点5m处沿正方向开始运动,故A错误;B、由图知,A在O点,故B正确;C、在s﹣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A的斜率大,即有vA>vB,第5s时A、B到O点的距离相同(均为10m)、B相遇。D、由图知,7s内B通过的路程为10m﹣5m=5m,所以A的平均速度大。故选:B。5.(3分)小红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把小车放在斜面A点,再移至B点,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sAB=40.0cm B.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约为0.27m/s C.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由以上测量数据,即可测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D.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斜面底端移动【答案】D【解答】解:A、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4cm,故A正确;B、小车在AC段的路程sAC=80.0cm=0.8m,所用时间tAC=3s,平均速度vAC==≈0.27m/s;C、从图中可知小车在BC段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故C正确;D、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远离斜面底端的方向移动。故选:D。6.(3分)如图,冰箱中涉及很多物态变化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凝固放热 B.制冷剂通过管子流经冷冻室时会吸热 C.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D.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答案】C【解答】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凝固会放热;B、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汽化吸热,故B正确;C、打开冰箱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冻室的门附近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冰箱冷冻室侧壁上的霜,故D正确。故选:C。7.(3分)将盛有水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对烧杯加热相当长的时间,则()A.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也同时沸腾 B.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稍待一会儿试管中的水才沸腾 D.烧杯中的水会沸腾,但试管中的水不能达到沸点,也不会沸腾【答案】B【解答】解:大烧杯中的水吸收火的热量,能达到沸点,水的温度还低于火的温度,所以烧杯中的水能沸腾,能在烧杯中吸收热量,由于在同一大气压下,试管中的水无法再继续吸收热量。故ACD错误。故选:B。8.(3分)下列小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甲:纸锅烧水,纸不会燃烧是因为酒精灯的火焰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B.乙:利用纱布袋制作简易冰箱的原理是: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使饭菜周围温度降低 C.丙:将滴有酒精的透明塑料袋(已挤瘪并扎紧袋口)放入热水中,袋子由于酒精液化鼓起 D.丁: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盐搅拌一段时间后,可以在罐底看到水凝固形成的白霜【答案】B【解答】解:A、纸锅烧水,纸的温度也是100℃,故A错误;B、利用纱布袋制作简易冰箱的原理是: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故B正确;C、将滴有酒精的透明塑料袋(已挤瘪并扎紧袋口)放入热水中,故C错误;D、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可以在罐底看到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白霜,故D错误。故选:B。9.(3分)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答案】D【解答】解:A、当光线照射到硬纸板上时,需要硬纸板发生漫反射,故A错误;B、根据入射角的定义可知,∠EOM是入射光线与镜面之间的夹角;C、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折,但反射光线是存在的;D、由图可知,会逆着入射光线射出,光路是可逆的。故选:D。10.(3分)如图,武汉东湖樱园,夜市中的廊桥流光溢彩()A.小明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明的眼睛 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 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答案】A【解答】解:A、小张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进入小张的眼睛;B、小郑取下近视眼镜,是因为小郑近视,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此时u>2f,可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故C正确;D、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看外面景物范围的大小变化如图所示:;所以,方框离眼睛越远,故D正确;故选:A。11.(3分)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镜子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B.图示“?”应为2.7m C.图示“?”应为2.3m D.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她自己在镜子里的像变大【答案】B【解答】解: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BC.由题意可知,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5m,则人和平面镜中的像的距离是5m﹣2.4m=4.6m,且人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图中“,故B正确;D.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他的像不会变化,故D错误。故选:B。12.(3分)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A.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B.在水下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 C.在电影院里看到银幕上的人物 D.通过放大镜看到报纸上的字【答案】C【解答】解:A、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岸边的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变高的鱼的虚像;B、潜望镜里是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镜;C、银幕上的画面,屏幕可以接收到就是实像;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故选:C。13.(3分)如图,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A和B,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纸筒内()A.在取材时,胶片使用的材料是半透明膜;观察时,小明应选择暗的物体做观察对象 B.胶片上所成的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照相时,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要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才能在胶片上看到清晰的像 D.先拍摄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将透镜和胶片间的距离变大【答案】D【解答】解:A、在取材时,因为如果用不透明的胶片;为了能在半透明膜上成清晰的像,故A错误;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C、照相机是成倒立,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即镜头离景物的距离要大于2倍焦距;D、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像距应增大,则应将透镜和胶片间的距离变大。故选:D。14.(3分)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A.如图甲,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如图乙,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C.如图丙,显微镜的目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像 D.如图丁,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像【答案】D【解答】解:A、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即折光能力增强,使光线推迟会聚;B、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放大的实像,成正立,故C错误;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这个倒立,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即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选:D。15.(3分)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然后进行了如下的判断和操作(每次操作均在如图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 B.将蜡烛和光屏对调,透镜位置不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 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小明戴的是近视镜 D.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答案】B【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缩小实像,故A错误;B、若保持透镜不动,根据光的可逆性,仍能成倒立,故B正确;C、如果小明戴的是近视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像会远离凸透镜,即向右移动光屏,不符合题意;D、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B。16.(3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答案】B【解答】解:A、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倒立;由图可知,所以f=10cm;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2f>v>f,故B正确;C、当物距u=8cm时,成正立,应用于放大镜;D、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到15cm处的过程中,成实像,物距减小,像变大。故选:B。17.(3分)小明为了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某类型的眼镜片如图所示,再使光屏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A.眼镜片是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B.眼镜片是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能矫正近视眼 D.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能矫正远视眼【答案】C【解答】解: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镜片时,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是凹透镜。故选:C。18.(3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光屏上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光屏上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像 C.光屏远离透镜移动,光屏上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 D.光屏靠近透镜移动,光屏上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像【答案】C【解答】解:由“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知;当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选:C。二、非选择题(包括8大小题,共46分)19.(4分)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2(选填“1”、“2”或“3”),分界面为②(选填“①”“②”),分界面的上方为水。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大。【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由图可知,∠1等于∠3,②是界面,OA是反射光线;又因为∠6大于∠3,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上方是水;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角变小时,折射角也会减小。故答案为:2;②;上;大。20.(5分)如图所示,一位身高1.7m的市民正站在2m高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玻璃门上端和下端各有30cm宽的不透光的广告纸挡着。(1)透过玻璃门看到刚到站的地铁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以进站的地铁为参照物该市民是运动。(2)尽管有广告纸的遮挡,该市民能(选填“能”或“不能”)在玻璃门上成完整的像。(3)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面的乘客看到该市民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所成的两个像的位置重合(选填“重合”或“不重合”)。(4)若该市民以1m/s的速度走向玻璃门,玻璃门中的像会相当于该市民的速度为2m/s。【答案】(1)折射;运动;(2)能;(3)重合;(4)2。【解答】解:(1)透过玻璃门看到刚到站的地铁,是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门;以进站的地铁为参照物,地铁和市民的位置不断变化,市民是运动的;(2)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尽管有广告纸的遮挡,经玻璃门成像因此该市民能看到自己完整的像;(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完整的像;(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镜中玻璃门中的像会以相对于该市民1m/s×2=4m/s的速度走向玻璃门。故答案为:(1)折射;运动;(3)重合。21.(2分)在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B如图,画出这个物体所成的像。【答案】【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用虚线连接A′。如图所示:22.(2分)画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的像的光路图。【答案】【解答】解:连接AO并反向延长,过A点作主光轴的平行线交凸透镜一点,并延长,即为像点A′,即为物体AB所成的像A′B′23.(6分)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两种固体分别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种物质记录了8min,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1)在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时,应先确定铁圈A(选填“铁圈A”、“铁夹B”或“铁棒C”)的位置,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9℃。(2)如图乙所示,物质a的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当物质a的温度为80℃时,物质a可能(选填“一定”、“不可能”或“可能”)处于固液共存态。(3)下列措施中,一定不能延长物质a熔化时间的是C(填字母)。A.增加试管中物质a的质量B.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C.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D.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4)对物质b的判断正确的是C(填字母)。A.一定是晶体B.一定是非晶体C.可能是晶体【答案】(1)铁圈A;69℃;(2)3;可能;(3)C;(4)C。【解答】解:(1)在安装实验仪器时,应该遵循自下而上的顺序;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5℃;(2)如图乙所示,物质a在第4min~5min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在第2min~7min为晶体熔化过程;物质a的熔点是80℃,可能是固态、液态;(3)A、增加试管中物质a的质量,物质a的升温较慢,故A正确;B、增加烧杯中水的质量,则物质a的升温较慢,故B正确;C、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不会改变熔化时间;D、撤掉酒精灯或用“小火”加热,物质a吸收的热量减少,故D正确;故选:C;(4)晶体在熔化前吸热温度升高,故图乙物质b温度不断升高可能是晶体熔化前,故C正确;故选:C。故答案为:(1)铁圈A;69℃;可能;(4)C。24.(9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时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能观察到蜡烛b(选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将玻璃板立在纸上,这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薄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前面(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若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则从a侧透过玻璃板一定能看到的是②(选填序号:①蜡烛b、②蜡烛a的像、③蜡烛b的像、④蜡烛a的像和蜡烛b),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4)如图乙所示,某同学使用厚玻璃板做实验,在玻璃板后看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则该同学所用玻璃板的厚度为4mm。【答案】(1)b;确定像的位置;(2)平面镜;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前面;反射;②;虚;(4)4。【解答】解:(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蜡烛a像的同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在水平桌面上铺张大纸,将玻璃板立在纸上,这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因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在蜡烛b和玻璃板之间竖直放置一张不透明的白纸;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而平面镜成虚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4)根据像物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的前后两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的2倍×8cm=4cm。故答案为:(1)b;确定像的位置;(2)平面镜;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前面;反射;②;虚;(4)5。25.(8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实验操作规范。(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实验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下(选填“上”或“下”)适当调节,才能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2)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5cm,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右(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大(选填“大”或“小”)些。(3)上述实验中,蜡烛依然保持在光具座上的10cm处,将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移至25cm、55cm处,若想光屏上再次呈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