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水泥厂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评价单位:
二○○八年九月
目录
1总论.........................................................................................................4
1.1项目背景.......................................................................................4
1.2评价依据.......................................................................................5
1.3评价目的.......................................................................................7
1.4评价范围......................................................................................7
1.5评价内容.......................................................................................8
1.6评价方法.......................................................................................8
1.7评价程序与质量控制...................................................................8
2工程分析..............................................................................................11
2.1工程概况.....................................................................................11
2.2生产过程中拟使用的原料、辅料及用量.................................17
2.3总平面布臵及竖向布臵.............................................................17
2.4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19
2.5建筑卫生学.................................................................................29
3类比调查..............................................................................................31
3.1类比调查目的.............................................................................31
3.2类比调查现场选择.....................................................................31
3.3类比调查方法及内容.................................................................32
3.4类比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37
3.5类比小结.....................................................................................53
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55
5.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55
5.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6
5.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66
6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69
6.1拟采取的卫生工程防护措施.....................................................69
6.2拟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73
6.3拟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73
6.4拟采取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74
6.5拟设臵的辅助用室.....................................................................74
6.6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概算.........................................................74
7职业病危害评价..................................................................................76
7.1选址.............................................................................................76
7.2总体布局.....................................................................................77
7.3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78
7.4建筑卫生学评价.........................................................................80
7.5职业病危害因素.........................................................................80
7.6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评价.........................................................82
7.7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83
7.8应急救援.....................................................................................83
7.9辅助用室.....................................................................................83
7.10职业卫生管理...........................................................................83
8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84
8.1组织管理.....................................................................................84
8.2工程技术.....................................................................................85
8.3个体防护.....................................................................................90
8.4卫生保健.....................................................................................91
8.5应急救援.....................................................................................91
9结论与建议..........................................................................................93
9.1结论.............................................................................................93
9.2建议.............................................................................................94附件:
1、项目委托书
2、立项批复
3、项目周边关系图
4、矿山总平面图
5、水泥生产线和余热发电总平面图
1总论
1.1项目背景
中国是水泥生产大国,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水泥工业发展迅速,水泥产量已连续23年位居世界第一。尤其是近年来受到水泥需求高速增长的拉动,2007年我国水泥产量已达到13.50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7.43亿吨、比重已达到55%,但全国还有将近一半的落后水泥需要淘汰。
在国家的推动下,我国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为了进一步加强总量控制、严格市场准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支持大企业集团发展,鼓励水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七年二月十八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发布了《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特急发改办工业[2007]447号),要求2008年年底前各地要淘汰各种规格的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进一步消减立窑生产能力,有条件的地区要淘汰全部立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法关停并转年产规模小于20万吨和环保或水泥质量不达标企业的生产能力;到2010年末,全国完成淘汰小水泥产能2.5亿吨,且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签订“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责任书。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70%,水泥散装率达到60%,采用余热发电生产线达40%。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要求和四川省水泥行业的实际情况,四川省经济委员会以(川经机冶建[2006]40号)文《关于加快我省水泥行业技术进步推进结构调整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四川省新型干法水泥发展的意见,对现有属于国家限制的水泥工艺,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采用新型干法工艺进行改造,不具备改造条件的要逐步加以淘汰。
因此,贵州省习水县建材工业有限公司决定利用四川省泸州市和叙永县鼓励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以及当地丰富的原燃料资源,与赛德水泥(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为泸州赛德水泥有限公司,在四
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震东乡兴隆村(麻地湾)建设一条46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为了充分利用46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废气余热,还配套建设一座额定功率为9MW的纯低温余热电站,利用当地丰富的无烟煤做熟料烧成燃料,并大量消纳叙永县叙永镇黄埔电厂排放的粉煤灰、炉渣和脱硫石膏等废弃物。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确保公司的水泥产品结构调整和市场占有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规定,2008年7月泸州赛德水泥有限公司委托四川中环康源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其46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1.2评价依据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01]第6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国发[1987]第105号;
(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
(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2006]第49号;
(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2002]第21号;
(6)《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
[2002]第25号;
(7)《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8]第9号;
(8)《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劳安
字[1990]29号;
(9)《职业病目录》卫监发„2002‟108号;
(10)《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
(11)《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2002]第23号;
(1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法监发[2002]63号;
(13)《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5]第1号;
(14)《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1.2.2规范和标准
(1)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2)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4)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5)GB50187-199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6)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7)GB50295-1999《水泥工厂设计规范》;
(8)GB/T16911-1997《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
(9)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10)GB/T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11)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12)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13)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14)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15)GB18086-2000《水泥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16)GB5044-19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17)LD80-1995《噪声作业分级》;
(18)GB11651-1989《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
(19)GBZ/T194-2007《工作场所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20)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范》;
(21)《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家经贸委[2000]189号文。
1.2.3基础依据
(1)该项目委托书
(2)类比项目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健康监护资料
(3)泸州赛德水泥有限公司46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该项目相关批复及图纸
1.3评价目的
1.3.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3.2识别、分析与评价泸州赛德水泥有限公司46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其职业病危害类别,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3.3从职业病防治角度评估该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为该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
1.3.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审核提供科学依据。
1.4评价范围
根据泸州赛德水泥有限公司46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次预评价范围包括:①原料矿山:石灰石矿山的开采、石灰石破碎及输送;②主生产区:一条4600t/d熟料
的水泥生产线全线和一座额定功率为9MW的纯低温余热电站,从原燃材料进厂破碎到水泥成品以及商品熟料出厂的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③厂外工程:包括水源取水及其配套设施、厂外输电线路及配套设施、进出厂道路等。主要对本项目建成投产后运行期间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
本次评价范围不包括公司生活福利设施和辅助原料矿山以及建设期的相关内容。
1.5评价内容
本次评价对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卫生经费概算等内容进行评价。
1.6评价方法
1.6.1类比法
通过对类比项目生产现场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有关资料的分析,类推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1.6.2检查表分析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列出检查单元、项目、内容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该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1.7评价程序与质量控制
本次评价工作程序及质量控制见图1-1、图1-2。
注1:*:质控审查由评价单位根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召开专家评审会
或内审会。
注2:**:专家审查的组织、程序及内容按卫生部规定执行。
图1-2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质量控制图
2工程分析
2.1工程概况
2.1.1项目名称:泸州赛德水泥有限公司46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
生产线工程
2.1.2项目性质:新建
2.1.3自然环境概况
2.1.3.1地质条件
泸州市叙永县多为中山地区,地形切割强烈,构造发育,煤系地层及石灰岩广布。拟建厂址为山坡地,现属集体所有,海拔高度在690m左右。厂区北、东、西三面环山,南侧为缓平土地。场地东西方向可利用长度约700米,南北约450米,基本满足本生产线的用地要求。经现场踏勘,该场地无溶洞、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建厂条件良好。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1.3.2水文条件
叙永县河流随山势呈羽状分布,形成赤水河和永宁河两大水系,蜿蜒注入长江。拟建厂址位于震动河,震动河为叙永县境年平均气温17.9℃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9℃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5℃
(2)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1%
(3)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1147.1mm
年最大降雨量1499.4mm
年最小降雨量849.9mm
年平均降雨天数195.8天
年日照时数1132.4小时
(4)风年平均风速1.2m/s
历年最大风速28.0m/s
全年主导风向NNW
(5)气压年平均大气压力969.8hPa
图2-1
2.1.4社会环境
叙永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四川省唯一的西南出海大通道-321国道纵贯全境,叙(永)-威(信)高等级公路直通云南;泸(州)-叙(永)铁路正在修建中;大(方)-纳(溪)高速公路已经启动。通江达海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泸(州)-叙(永)铁路及大(方)-纳(溪)高速公路建成后,工厂外部运输条件将更优越,由公路、铁路组成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完全能满足工厂的外部运输要求。矿区距离大纳高等级公路及拟建隆黄铁路震东火车站仅2km,区内矿山公路呈南北、东西贯通并与大纳公路相连接,交通方便。
泸州赛德水泥有限公司所在地不属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地。
2.1.5拟建地点
本项目拟建厂址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震东乡兴隆村(麻地湾),距叙永县城15km,到泸州市区124km,距石灰石矿山约1.5km。
该项目石灰石矿山位于泸州市叙永县城南东平距叙永县城约
12km(距拟建厂址公路运距1.5km)。
项目地理位臵及周边关系见附件3。
2.1.6生产规模:日产熟料:4600t;年产粉磨水泥80.05万吨,熟料89.13万吨。2.1.7生产班制
拟建项目生产工人按工艺过程需要,采用岗位工和巡检工相结
合的方式配臵。生产线实行四班三运转连续周工作制,工作制度为每人每周工作40小时。矿山年工作300天,每天工作2班,每班工作8小时;钻孔、爆破及其他辅助工种每天工作1班。机电修理车间采用一班工作制。其余主要生产车间工作制度见表2-1。
表2-1全厂主要生产车间工作制度
2.1.8岗位设臵及定员
该项目劳动定员296人,其中:生产工人240人,管理及服务人员56人。劳动定员汇总见表2-2
表2-2劳动定员一览表
2.1.9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
2.1.9.1生产装臵:石灰石矿山、水泥生产装臵和纯低温余热发电装臵
石灰石矿山:年产石灰石187万吨,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工业场地、矿山油库、爆破材料库和石灰石破碎及输送。
水泥生产装臵:日产熟料4600吨,主要工程内容包括从原燃材料进厂破碎到水泥成品以及商品熟料出厂的生产车间。
纯低温余热发电装臵:装机容量为9000kw。本工程内容包括:窑头AQC锅炉、窑尾SP锅炉、汽机房、化学水处理车间、冷却塔及循环水泵房等车间。
2.1.9.2辅助生产装臵:总降压站、空气压缩站、机修车间、中央化验室、食堂、办公楼、倒班宿舍等。本项目充分利用外部协作条件,厂区内只设承担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小修作业的机修车间以及部分备品备件制作。所有设备的中修和大修全部由社会协作解决。2.1.9.3公用工程
(1)给水、排水
拟建厂址紧邻震东河,震东河为叙永县境内主要河流--永宁河的支流,属长江水系。震东河枯水季最小日流量15000m3。
本项目拟在河边建取水泵房一座,取水量2800m3/d,到厂距离400m,原水经净水器及消毒处理后水质能满足全厂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需求设计。
项目生产废水量Q=774m3/d,除含少量油脂及粉尘外无其他有害物质,经沉淀处理后,一部分经钢制全自过滤器净化后回用于生料磨喷水;其余部分经加药处理后,进入余热发电循环系统补充用水。厂区生活污水量Q=110m3/d,经两级生化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进入生活中水系统,生活污水经中水处理系统净化、消毒后送入生活中水管网供绿化、浇洒道路用。
(2)供电
设厂区总降压站一座,总降压站设备户内布臵,110kV及10kV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总降保护系统采用微机保护装臵。
按水泥工艺流程及负荷分布情况。在全厂设八个电气室和二个车间变电所:破碎电气室、原料电气室、生料磨窑尾电气室、窑头电气室、熟料电气室、水泥磨电气室、包装电气室、余热发电电气室、厂前区箱式变电所、矿山工业场地变电所。全厂各电气室分别安装10kV开关柜、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柜MCC、10kV电容补偿柜、计算机控制系统I/O现场站等设备。
1)主电源
本工程主电源来自于叙永县西湖220kV区域变电站,110kV单回路架空进厂,距离5km。厂内新建110/10.5kV总降压站一座,主变压器采用一台,型号为SFZ11-31500kVA/110/10.5kV。该总降保证本工程全厂的生产及生活用电。
本项目设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一套,发电机10kV出线至总降10kV母线。正常时,与总降并网运行,但不向外部电网供电。
2)应急电源
全厂设1台80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一类负荷保安电源。以保障生料均化库、空压机、篦冷机、风机、回转窑辅传、消防水泵等相关重要设备用电,确保主电源事故停电时,设备不至受损,以及发生火灾时消防水泵正常运转。2.1.9.4总图运输
工厂物料外部运输均采用汽车运输,石灰石、原煤、砂岩、水泥成品和商品熟料等均通过厂区西北侧外接道路进、出厂,厂区距西北侧外部公路长约600m,设计拟将外部道路修建成4车道,以满足物料运输的需要。外部运输条件如前所述,公路路网已经形成,运输条件较好。
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2生产过程中拟使用的原料、辅料及用量
生产个过程中拟使用的原料见表2-4
表2-4生产使用的原料
2.3总平面布臵及竖向布臵2.3.1总平面布局
石灰石矿山:根据矿山地形地质条件及矿山生产能力,矿山首采
工作面设计为2个,一个布臵在矿区东侧935m平台,另一个设在矿区北部815m平台。矿山工业场地靠近矿山布臵,与运矿道路有联络道路相通。内设矿山办公室、材料库、值班室和厕所等。矿山油库设在工业场地附近,内设两座15m3卧式埋地油罐、加油机等。爆破材料库设在距矿山爆破安全界线外较隐蔽处,设有炸药库、雷管库、值班室、警卫岗亭、50m3消防水池,库区周围按爆破安全规程要求设密实围墙。矿山破碎站通过皮带与厂区相连。矿山总平面图见附件4。
水泥生产线:将生产线(生料磨、煤粉制备、窑系统)南北向呈“一字型”布臵在场地西侧;石灰石预均化堆场布臵在场地北侧。辅助原料预均化堆场、煤预均化堆场、辅料堆棚、原煤堆棚、石膏和炉渣堆棚、破碎等分别布臵在场地东侧;熟料库和空压机房位于厂区西南侧;随你配料站、熟料和水泥包装以及成品库位于厂区南侧;食堂、倒班宿舍及浴室布臵在厂区东南侧;总降压站、循环水系统及余热发电系统布臵在厂区西北侧;机电修、中控及化验楼紧邻厂区大门。在厂区西侧设一个对外出、入口。
余热发电:窑头AQC双压锅炉为立式锅炉,布臵在窑头厂房旁边的空地上,双旋风收尘器布臵在窑头车间的看火平面;窑尾SP立式锅炉布臵在窑尾高温风机的上方;汽机房的布臵靠近锅炉;化学水处理车间、冷却塔及循环水泵房尽量靠近汽机房。
水泥生产线和余热发电总平面图见附件5。
2.3.2竖向布臵
厂区场地为荒山坡地,东高西低。场地竖向拟采用台段式布臵。场地标高拟定为673~685m左右。场地雨水排入厂内排水沟内,排水沟沿道路两侧或一侧设臵并与厂外道路排水沟相接。厂区地势高于厂外西侧场地。完全能够满足雨季厂区排水及防洪
石灰石矿山为露天布臵,最低开采标高700m。
水泥生产线中立磨车间、高温风机、窑头厂房和库顶等露天布臵;水泥成品库、值班室、泵房及电控室为单层建筑;生料磨房、窑头厂房、煤粉制备、水泥磨房、水泥包装车间、汽轮机房等为多层厂房;
带式输送机通廊不设屋顶,用玻璃钢防雨罩防雨;收尘器露天布臵。
2.4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
本项目工艺设计以性能可靠、技术先进、节省投资、节能降耗为原则,以“国产化、低投资、方便施工、加快工程进度”为指导思想,设备选型充分考虑水泥技术与装备发展水平。
为满足水泥生产线的工艺要求,保证工艺设备可靠运行,稳定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提高生产线的运转率。本工程采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以下简称DCS)对整个生产线集中监视、操作和分散控制,可有效提高电控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实现控制、监视、操作的现代化。
2.4.1主体工艺流程
2.4.1.1石灰石矿山
(1)穿孔爆破
根据矿山生产能力,矿山配臵2台液压潜孔钻机作为主要钻孔设备,手持式凿岩机作边坡维护、降段,液压碎石锤处理大块矿石。
生产过程中布臵穿孔位臵时,应根据矿山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经验,适时对爆破参数进行合理修正,以便获得最佳爆破效果。
矿山爆破工作根据矿山实际情况,中深孔爆破采用电力起爆法或非电导爆管起爆法,爆破作业一般应安排在白班进行。
(2)铲装
矿石爆破后,用液压挖掘机铲装入汽车,再由汽车运至石灰石破碎站进行破碎。
(3)破碎及输送
由液压挖掘机铲装运来的石灰石经破碎站破碎后,由皮带输送至厂区石灰石均化库。
石灰石矿山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1
图2-1石灰石矿山生产工艺
该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料为石灰石以及爆破所用的雷管和炸药。
2.4.1.2水泥生产线
(1)石灰石预均化
经带式输送机送至预均化堆场的石灰石,由悬臂堆料皮带机进行连续人字形堆料,由桥式刮板取料机横切端面取料。预均化后的石灰石经带式输送机输送至原料配料站,储存于Φ8m石灰石配料仓中。
(2)辅助原料破碎及输送
由汽车运入厂区的砂岩和硫磺渣等辅助原料,卸入辅助原料堆棚堆放,砂岩和硫磺渣用装载机倒运至受料仓内,经反击式破碎机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砂岩和硫磺渣由出料带式输送机转运至辅助原料预均化堆场。
(3)辅助原料预均化及输送
由带式输送机送来的砂岩和硫磺渣经侧式悬臂堆料机在预均化堆场内各堆料区分别均匀堆料,堆场内各物料均由侧式刮板取料机取料,取出的各种物料由带式输送机分别送至各自配料仓。
(4)原煤破碎及预均化
原煤由汽车运输进厂,先卸至堆棚存放。堆棚内的原煤由轮式装载机运至卸车坑,喂入波动筛,原煤大部分经筛下入皮带机,筛上大块入破碎机中破碎。
原煤破碎机采用一台PCH-1010型环锤式破碎机,破碎后的原煤经带式输送机输送至预均化堆场。
预均化堆场内设臵一台能力为250t/h的悬臂侧式堆料机进行堆料,一台能力为100t/h的桥式刮板取料机进行取料,取出的原煤经带式输送机送至煤粉制备车间的原煤仓中。
(5)原料配料
配料站圆库分别储存石灰石、砂岩、硫磺渣和粉煤灰,石灰石由仓底调速定量给料机计量、砂岩由仓底筒仓卸料器卸出经调速定量给料机计量、硫磺渣由仓底板喂机卸出经调速定量给料机计量、粉煤灰
由库底转子秤计量按设定配比卸出,经带式输送机送至生料磨。
(6)生料粉磨
按设定比例配合后的原料经磨头锁风阀进入立式生料磨内粉磨,生料磨采用集烘干和粉磨、选粉于一体的辊式磨系统,利用窑尾废气作为烘干热源。原料在磨机内的磨盘上,被磨辊碾压粉碎成细粉,并被通入磨内的热风烘干。
磨内粉磨后的物料被上升的热气流带起,经磨内上部的选粉机分选后,合格的生料粉随热气流逸出立磨。通过调节选粉机转子的速度来控制生料成品的细度。携带生料成品出磨的高浓度含尘气体随后进入旋风分离器,进行料气分离。收下的成品经生料输送系统中的空气输送斜槽、钢芯胶带提升机送入生料均化库内。出旋风分离器的气体经过循环风机后,一部分废气作为循环风重新回到磨内,其余的含尘气体则进入窑、磨废气处理系统。
(7)窑磨废气处理
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废气预热,本项目设有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出预热器的高温废气,在余热锅炉开启时,通过余热锅炉后进入窑尾高温风机;在余热锅炉关闭时,通过高温风机后进入增湿塔喷水降温。出高温风机的废气在开磨状态下全部(视原材料水分、生料磨系统工况有不同)送入生料磨作为烘干热源,出生料粉磨系统循环风机的含尘废气一部分经过窑尾袋收尘器净化处理后,经废气风机、烟囱排入大气;另一部分循环回磨;磨停窑开时经增湿塔喷水降温处理后进入窑尾袋收尘器净化处理,最后经烟囱排入大气。从生料磨排出的废气也由窑尾袋收尘器净化处理。经袋收尘器收下的粉尘由FU链式输送机输送,余热锅炉收下的粉尘也由链式输送机输送;收下的窑灰分别入生料均化库和窑尾喂料提升机。
(8)生料均化和窑尾喂料
从生料磨来的合格生料由提升机送至均化库顶,经库顶生料分配器分流后呈放射状从库顶多点下料,使库内料层几乎呈水平状分层堆放,库内分七个卸料区,出料则由库底充气系统分区供给松动空气,
竖向取料后进入库底混合室。均化后的合格生料经仓下冲板流量计计量后用斜槽和钢芯胶带斗式提升机直接喂入预热器系统。
(9)熟料烧成
来自均化库的合格生料计量后进入预热器,逐级预热进入分解炉,预分解后的生料进入回转窑内煅烧。从回转窑进入篦冷机的高温熟料,由篦板下鼓入的冷空气急速冷却,出篦冷机的熟料温度为环境温度+65℃,冷却、破碎后的熟料由槽式输送机送入熟料库。
(10)熟料储存及散装
经篦冷机冷却、破碎后的熟料经槽式输送机输送至Φ45m熟料圆库,出库熟料分两路,一路经带式输送机输送直接进入磨头仓,一路经带式输送机输送至Φ12m的散装圆库。
熟料库顶、带式输送机转运处均设有气箱脉冲袋收尘器,对所产生的含尘气体进行净化处理。
(11)煤粉制备
原煤由磨头仓下定量给料机计量后喂入煤磨,在磨内进行烘干兼粉磨。烘干用热风来自窑头篦冷机废气。出磨煤粉随气流进入动态选粉机,经分选的粗粉返回磨头继续粉磨。细粉随气流进入高浓度、防爆型煤粉袋除尘器,收下的煤粉作为成品,由螺旋输送机送至窑头及窑尾煤粉称重仓储存。
两个煤粉仓下分别设有一套煤粉计量输送装臵,计量后的煤粉通过气力输送分别送入窑头和窑尾多通道燃烧器中燃烧。输送煤粉的气体由罗茨风机提供。
(12)水泥配料及粉磨
设一套四座方型磨头仓分别储存熟料、石灰石、石膏和炉渣,设一座Φ15×20m库储存粉煤灰。配料仓中的各物料分别由仓底定量给料机按设定的比例搭配后,由带式输送机送入水泥粉磨系统,粉煤灰经转子秤计量后送入水泥粉磨系统。
熟料、石灰石和炉渣经定量给料机计量后,由带式输送机送入斗式提升机,与出辊压机的料饼一道经提升机、带式输送机及气动三通
溜子输送入V型选粉机分选后,粗料进入带有荷重传感器的稳料仓;细料随气体进入旋风收尘器,旋风收尘器收下的粉料与出粉煤灰库经转子秤计量后的粉煤灰混合后,由空气输送斜槽喂入Φ3.8×13m水泥磨进行粉磨;石膏经定量给料机计量后,单独由带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送入磨内粉磨。出稳料仓物料通过气动闸门后入辊压机进行碾压粉碎,经过碾压后物料再由提升机、带式输送机送入V型选粉机进行循环分选。进入V型选粉机的气体主要来自系统循环风,部分来自辊压机、提升机和稳料仓的废气。出V型选粉机的气体经循环风机后部分循环回V型选粉机,另一部分作为一次风入O-Sepa高效选粉机。球磨机内粉磨后的物料经出磨斜槽、提升机喂入O-Sepa高效选粉机,选出的粗粉经斜槽返回到磨机中再次粉磨。成品随气流进入气箱脉冲袋收尘器后被收集下来,由空气输送斜槽和斗式提升机送入水泥库中储存。
(13)水泥储存及散装
设6座Φ15×45mIBAU库储存水泥,总储量7500×6t,储期17.43d。均化用气由库底罗茨风机供给。需包装的出库水泥由空气输送斜槽送往包装车间。
考虑到水泥散装需要,每座库底设有一套散装机,生产能力为150t/h.台。
(14)水泥包装
出水泥库的水泥由包装系统的提升机经振动筛筛去杂物后进入中间仓,出中间仓水泥经螺旋闸门、喂料机进入八咀回转式包装机进行包装,由电子秤计量,包装后的袋装水泥经接包机、顺包机、清包机、带式输送机输送,由中间卸袋机构卸入袋装水泥装车机,由汽车直接发运出厂。采用脉冲袋式收尘器对各扬尘点进行收尘。
水泥生产线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2
该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有石灰石、砂岩、粉煤灰、硫磺渣、煤、脱硫石膏、炉渣。
图2-2水泥生产线工艺流程
2.4.1.3余热发电工艺流程
该系统主机包括一台AQC双压余热锅炉、一台SP余热锅炉和一套补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a.AQC双压余热锅炉:利用从篦冷机中部抽取的废气(中温段,~400℃),在窑头设臵AQC双压余热锅炉,该余热锅炉分为高压过热器、高压蒸发器、高压省煤器及低压过热器、低压蒸发器、低压省煤器;高压过热器生产1.35MPa-385℃的过热蒸汽,进入蒸汽母管后通入汽轮机,低压过热器生产0.15MPa-165℃的过热蒸汽作为补汽进入汽轮机;高压省煤器生产的180℃热水,作为AQC余热锅炉高压蒸发器及SP余热锅炉蒸发器的给水,低压省煤器生产的100℃热水,作为AQC余热锅炉低压蒸发器的给水,出AQC锅炉废气温度降至85℃。锅炉热效率为78.12%。
b.SP余热锅炉:在窑尾设臵SP余热锅炉,该锅炉的过热器生产1.35MPa-305℃的过热蒸汽,进入蒸汽母管后通入汽轮机,出SP余热锅炉废气温度降到200℃,供生料粉磨烘干使用。锅炉热效率为37.51%。
c.汽轮发电机组:上述二台余热锅炉生产的蒸汽共可发电7000kW,因此配臵9000kW补汽凝汽式汽轮机组一套。
整个工艺流程为:40℃左右的给水经过除氧器除氧,分别由高、低压锅炉给水泵加压进入AQC锅炉高、低压省煤器,出高压省煤器的180℃左右的热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入AQC余热锅炉,另一部分进入SP锅炉;然后依次经过各自锅炉的蒸发器、过热器产生
1.35MPa-385℃和1.35MPa-305℃的过热蒸汽,在蒸汽母管汇合后进入汽轮发电机组做功;出低压省煤器的100℃左右的热水,进入AQC余热锅炉低压蒸发器及低压过热器,产生0.15MPa-165℃的过热蒸汽,作为补汽进入汽轮机,做功后的乏汽进入凝汽器成为冷凝水,冷凝水和补充水经除氧器除氧再进行下一个热力循环。SP锅炉出口废气温度200℃左右,用于烘干生料。
余热电站工艺流程见图2-3
图2-3余热发电工艺流程
该工艺流程化学水处理所使用的原料为PAC混凝剂(聚合氯化铝)和阻垢剂。
2.4.1.4辅助生产车间
(1)空气压缩机站
根据各生产车间用气点的用气要求,设臵了两座空气压缩机站,一座位于窑尾预热器塔架第一层平面,另一座位于水泥磨车间附近。共设8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用于全厂的压缩空气供气。空压机排气量为21m3/min,排气压力0.8MPa,分别向各车间气动组件、气控阀门、各脉冲袋收尘器和窑尾吹堵系统等处供气。
(2)中央化验室
厂区内设一座中央化验室(设在中控楼内),负责进出厂原料、燃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常规化学分析及物理检验,以保证全厂各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对水泥产品质量进行调度、管理和监督。
(3)机修车间
电修车间包括机修工段、电修工段和备品备件库。机修工段主要设备有:CW61100D普通车床、CDS6250C/2000普通车床、CDL6236/1500普通车床、FX5045铣床、BQ60100牛头刨床、GL7140弓锯机、Z3080
立式摇臂钻床、Q12Y-12×3200液压摆式剪板机、W12-12×2000四辊卷板机等机加工设备及交、直流电弧焊机等设备。电修工段设臵必要的修理试验设备和仪表器具。机修工段、电修工段和备品备件库共用一台LD10-16.5电动单梁起重机。2.4.2生产设备及布局2.4.2.1矿山设备见表2-5
表2-5矿山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2.4.2.2主要生产车间生产设备见表2-6
表2-6主要生产车间设备
2.4.2.3余热发电设备见表2-7
表2-7余热发电主要设备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对设备布局进行描述,在初步设计时进一步进行补充设计。2.5建筑卫生学2.5.1采光、照明
该项目以自然采光为主,生产车间的照明与动力共用变压器,采用中性点接地的380V/220V系统。检修照明根据工作环境一般采用24V移动式照明变压器。中央控制室、各电气室及主要生产车间的楼梯、走廊、通道等处设事故照明。
照明灯具选型原则:一般车间照明采用节能灯,用配照型或广照型灯具,高大厂房则采用高压钠灯照明;中央控制室、化验室、控制室、办公楼其他房间等均采用荧光灯照明;煤磨厂房的照明选用符合Q-2级防爆要求的防爆灯具;厂区道路照明采用单侧排列或双侧排列的高压钠灯。矿山照明系统采用高效节能光源。2.5.2通风及空气调节
1)通风
厂区内主要散热车间(窑头、窑尾等)和局部散发粉尘的地点,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厂区内空压机房、配电室等有余热和化验室等有有害气体的房间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2)空气调节
根据生产工艺及设备的要求,对成型室及养护室设恒温恒湿空调,保证达到恒定温、湿度的要求;对综合楼、单工楼、食堂等根据
要求及环境情况设臵分体空调;对各电气室设臵单冷分体空调。
3类比调查
3.1类比调查目的
通过对类比企业生产现状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监测、相关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类推、分析、辨识泸州赛德水泥有限公司46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投产后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将生产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准确地筛选出来,并做出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保证该项目职业卫生设计方面的工程质量,提高正式投入运行生产后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水平。3.2类比调查现场选择
根据类比现场应在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能力、主要的工程防护措施、劳动定员等方面与拟建项目类似或相同的原则,本次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主要选择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4000t/d水泥生产线二期工程作为该项目矿山和水泥生产线的类比调查现场,另外选择泸州北方动力有限公司4×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3×1.5MW背压式机组+1×6MW凝汽机组生产现场作为该项目余热发电的类比现场。选择的类比现场从原、辅材料、产品、生产工艺、设备等方面与拟建项目类似,其类比调查具有可比性。主要相关因子比较见表3-1、表3-2。
表3-1新建项目矿山和水泥生产线与类比项目比较一览表
表3-1拟建项目余热发电与类比项目比较一览表
3.3类比调查方法及内容
本次类比调查主要采取现场调查法和定量检测法。调查内容包括: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及预案、辅助卫生用室及职业健康监护(有无职业病病例发生)等情况。因该项目主体工程为水泥生产线,所以本次主要采用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4000t/d水泥生产线二期工程的类比调查内容。
3.3.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
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设有职业安全卫生专职机构,配备职业卫生专职管理人员5人。劳动安全专职机构负责监督全厂劳动安全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对岗位粉尘浓度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负责全厂职工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教育,按时给职工发放劳保用品,确保全厂职工的生产安全卫生。
3.3.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制定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各岗位操作规程》和《密闭空间进入程序》。
(2)所有生产工人均进行了岗前和在岗培训,所有外来人员都要经过培训和告知才能进入厂区。
(3)制定有《职业健康管理程序》,建立有职业卫生健康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由医务室人员负责组织一线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的上岗、离岗前及在岗定期体检;建立健全职业健康档案,并提供职业健康咨询。职业健康体检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进行。
(4)针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一年进行一次检测。
3.3.3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3.3.3.1防尘
(1)对生料、煤粉等物料输送采用斜槽、螺旋输送机等密闭式设备,胶带输送机密闭、尽量降低物料落差减少粉尘外逸;
(2)在产生粉尘的地点安装除尘器,除尘器除尘效率99.9%-99.99%,共安装有60台。
(3)产生粉尘的车间地面和墙面光滑,不易积尘,设臵水力冲洗装臵;
(4)厂区道路采用水泥地面,设臵水力冲洗装臵;车辆限速行驶,避免二次扬尘;
3.3.3.2防毒
(1)该项目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烧成系统部分露天布臵,采取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通风良好;
(2)对各车间配电室、高压开关柜、蓄电池室设臵过滤送风、机械排风、事故排风;
(3)在窑尾烟室、分解炉出口设臵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在线分析仪,窑尾烟囱出口设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线分析仪;
(4)设备选型上选择低氮氧化物分解炉。
3.3.3.3防噪声
(1)分区布臵,避免相互影响,中控室与强噪声生产单元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2)尽量采用的低噪声设备从源头上控制噪声强度;
(3)对产生高噪声的车间进行隔离布臵,采取隔声。吸声措施;对高噪声风机,如罗茨风机及空气压缩机管道的进出口作消声处理;
(4)采取控制室监控和远距离操作,作业人员在现场进行巡视,减少接触噪声的时间。
(5)空压机加装了隔声罩,泵类设备安装了减振基础,空压机及除盐水泵拟分别布臵在独立的设备间内,与控制室保持一定的防护距离。产生高噪声的车间(如锅炉房、汽机房)与其他低噪声的车间分区布臵。
3.3.3.4防暑降温
(1)对该项目生产线上产生余热的窑头车间,采取有组织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排除余热;
(2)窑筒体露天布臵,通风良好;对窑筒体及轮带设臵风冷装臵;
(3)控制室监控,现场巡视,减少接触时间;
(4)烧成系统交班室设臵排气扇,饮水设施;
(5)对产生余热的房间如车间配电室等处,分别设臵机械通风装臵排除余热。
3.3.4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
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按《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的要求,各生产装臵现场定期为现场工人发放了个人劳保用品。个人配备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见表3-3。
表3-3个人配备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泸州北方动力有限公司针对化学水处理岗位人员可能接触的化学毒物(氢氧化钠、盐酸、氨、氯化氢、磷酸三钠、联氨)配备有防酸碱服、防毒口罩、防酸碱手套和防护眼镜。
3.3.5应急救援设施及预案
(1)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制定有《紧急行动计划》,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事故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并将紧急事故分为三类。各部门人员职责明确,应急资源、设施齐全(医疗和消防)。对突发应急事件编制有应急处理方案(包括现场处臵和人员疏散情况)。
(2)厂区医务室设有保健医生一名,医务室配备有创口贴、生理盐水、防暑药品、氧气瓶等常规急救药品。公司已与当地紧急救援机构保持良好的关系,与多家医院已签定紧急医疗协议。工厂所有员工已经过专业医疗急救机构现场急救培训。
(3)在现场7个地点配有医疗急救箱,包括地点:石灰石矿采场、石灰石矿工业场地办公室、页岩矿采场、窑尾生产部预热器二楼材料间、包装车间办公室、机修办公室、CCR。
(4)工厂的义务消防队由保安组成,工厂的消防设施包括:位于生产楼、行政楼的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电气室配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窑尾、窑头煤系统配有自动CO2灭火系统;作业现场还配有消火栓及便携式灭火器。3.3.6辅助用室
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现场辅助用室设臵情况见表3-4
表3-4辅助用室设臵一览表
3.3.7职业健康监护
类比检测时,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4000t/d水泥生产线二期工程项目还处于试运行阶段,职工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还未开展。
3.4类比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3.4.1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3.4.1.1矿山和水泥生产线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通过对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4000t/d水泥生产线二期工程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该项目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辐射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硝酸铵、三硝基甲苯(TNT)、燃料油。该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高温、辐射热。本次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噪声、高温、辐射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空分布:见表3-5
表3-5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空分布
3.4.1.2余热发电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识别
通过对泸州北方动力有限公司4×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3×1.5MW背压式机组+1×6MW凝汽机组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该项目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煤尘、噪声、高温、辐射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工频电场、六氟化硫、盐酸、氢氧化钠、磷酸三钠、氨和联氨。本次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空分布:见表3-6
表3-6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空分布
3.4.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3.4.2.1粉尘和毒物
根据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测定方法》和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进行布点采样。选择在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进行布点采样,采样时仪器应尽可能靠近工人的呼吸带3.4.2.2噪声
按照GBJ122-1988《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选择劳动者日常操作地点进行布点检测。于各接触噪声劳动者人耳高度进行测试。
3.4.2.3高温
根据GGB934-1989《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选择劳动者接触高温的操作地点进行布点检测。
3.4.2.4工频电场
检测点布臵原则:选择作业人员操作岗位布臵检测点。测点以作业人员操作位的头部、胸部、膝部为代表。
3.4.2.5检测条件
本次采样数据引用2007年7月本公司对都江堰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4000t/d水泥生产线二期工程的检测结果和2007年4月对泸州北方动力有限公司4×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3×1.5MW背压式机组+1×6MW凝汽机组生产现场的检测结果。检测时类比装臵正常生产。
3.4.3检测依据见表3-7。
表3-7检测依据一览表
3.4.4现场采样及检测仪器见表3-8。
表3-8现场采样及试验室分析仪器一览表
3.4.5检测结果及分析3.4.5.1粉尘
1)粉尘游离二氧化硅检测结果
表3-9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结果(mg/m3)
本次对各岗位粉尘进行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检测,从表3-9中可以看出,矿山工序,原料工序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大于10%,属于矽尘类。其他岗位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2)矽尘检测结果
表3-10工作场所矽尘浓度检测结果(mg/m3)
由于矿山工序爆破时工作人员在爆破现场的时间较少,主要在防爆棚内;破碎时工作人员均在主控室内,不到破碎现场,因此本次类比未对爆破和破碎岗位矽尘进行检测。从表3-10可以看出矿山工序采运、钻机、皮带输送岗位和原料工序预均化、生料磨岗位矽尘TWA值均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3)煤尘检测结果
表3-11工作场所煤尘浓度检测结果(mg/m3)
本次对煤立磨岗位各检测点煤尘进行了检测,其TWA浓度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该项目煤尘各检测点短时间接触浓度小于PC-TWA的2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4)其他粉尘检测结果
表3-12工作场所其他粉尘浓度检测结果(mg/m3)
本次对生料磨岗位、预热器、窑巡视岗位的其他粉尘进行了检测,从表3-12可以看出,三个岗位各检测点粉尘的TWA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该项目其他粉尘各检测点短时间接触浓度小于PC-TWA的2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5)水泥粉尘检测结果
表3-13工作场所水泥粉尘浓度检测结果(mg/m3)
从表3-13可以看出,本次所检测的各岗位中,除袋装发货岗位TWA值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余各岗位TWA值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该项目水泥粉尘各检测点短时间接触浓度小于PC-TWA的2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3.4.5.2生产现场化学性因素检测结果
表3-14工作场所毒物浓度STEL检测结果(mg/m3)
表3-15工作场所毒物TWA计算结果(mg/m3)
从表3-14和3-15可以看出,工作场所毒物各检测点的短时间平均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均未超过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规定。3.4.5.3物理因素检测(1)噪声检测结果及分析
矿山和水泥生产线类别现场噪声检测结果见表3-16,余热发电类比现场噪声检测结果见表3-17
表3-16矿山和水泥生产线作业场所噪声检测结果
表3-17余热发电作业场所噪声检测结果
依据《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对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程度进行分级,见表3-18
表3-18噪声作业分级级别指数表
注:1、噪声危害指数I计算公式:I=(Lw-Ls)/6
2、LW为噪声作业实测工作日等效连续A声级,dB;Ls-为接触噪声时间对应的卫生标准,dB;6-为分级常数。
表3-19噪声作业分级
该类比项目噪声属于稳态噪声。本次对各岗位噪声进行了检测并计算其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结果显示:矿山的钻机岗位,原料工序的预均化岗位、生料磨岗位,烧成工序的预热器岗位、窑巡视岗位,制成工序的水泥磨巡视岗位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均超过了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噪声的规定,其余各岗位符合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噪声超标岗位作业分级为:矿山的钻机岗位噪声危害分级为Ⅲ级(高度危害);原料工序的预均化岗位、生料磨岗位噪声危害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烧成工序的预热器岗位和窑巡视岗位噪声危害分级分别为Ⅱ级(中度危害)和Ⅰ级(轻度危害);制成工序的水泥磨巡视岗位噪声危害分级为Ⅱ级(中度危害),其余岗位噪声强度(Leq)未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其危害程度分级为0级(安全作业)。(2)高温与辐射热检测结果及分析
表3-20高温与辐射热检测结果
从表3-20可以看出,类比现场窑巡视岗位和预热器岗位现场巡视作业时接触高温的WBGT指数均值分别为43.2℃、30.2℃,均大于25℃,按照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的相关标准,窑巡视和预热器属于高温作业场所。
该项目工作人员只有巡检查看设备时接触高温,体力劳动强度为Ⅰ(轻劳动),其中窑巡视岗位接触高温的时间为80min,接触时间率为17%,预热器岗位接触高温的时间为60min,接触时间率为12.5%。根据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WBGT的职业接触限值(表3-21),可以得出类比项目窑巡视岗位的WBGT值超过了标准。预热器岗位WBGT值未超过标准。
表3-21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表3-22常见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3)工频电场检测结果
表3-23工频电场检测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类比项目工频电场各检测点检测值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3.5类比小结
通过对类比现场的调查和检测,得出以下结论:
(1)类比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辐射热、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氮)、硝酸铵、三硝基甲苯(TNT)、燃料油、工频电场、六氟化硫、盐酸、氢氧化钠、磷酸三钠、氨和联氨。
(2)通过类比检测,该项目矿山工序,原料工序石灰石、页岩、硫酸渣、砂岩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大于10%,属于矽尘类。其他岗位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10%。矿山工序和原料工序各岗位TWA值均超过国家标准值。
煤尘检测结果显示:煤立磨岗位煤尘TWA浓度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该项目煤尘各检测点短时间接触浓度小于PC-TWA的2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其他粉尘检测结果显示:生料磨岗位、预热器、窑巡视岗位的TWA值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该项目其他粉尘各检测点
短时间接触浓度小于PC-TWA的2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水泥粉尘除袋装发货岗位TWA超标外,其余各岗位TWA和各检测点STEL检测值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值。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各检测点短时间接触浓度小于PC-TWA的2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工作场所毒物各检测点的短时间平均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均未超过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规定。
噪声检测结果显示:矿山的钻机岗位,原料工序的预均化岗位、生料磨岗位,烧成工序的预热器岗位、窑巡视岗位,制成工序的水泥磨巡视岗位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均超过了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噪声的规定,其余各岗位符合噪声的职业接触限值。
类比项目窑巡视岗位的WBGT值超过了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WBGT的职业接触限值。
(3)类比项目针对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但通过类比检测显示部分岗位防护效果仍不能满足职业病防护的要求。
(4)类比项目制定了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实施细则和发放标准。
(5)类比项目建立有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了较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生产现场设臵有警示标志。
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5.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5.1.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5.1.1.1评价单元的划分
通过工程分析和类别调查,本次预评价划分为矿山车间、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和辅助车间(空气压缩机站、配电房、机修车间、中央化验室)四个评价单元。5.1.1.2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空分布
该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可能产生的环节见表5-1
表5-1职业病危害因时空分布
5.1.1.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通过对泸州赛德水泥有限公司46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分析,结合类比调查类推该项目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化学有害因素:矽尘、石灰石粉尘、水泥粉尘、石膏粉尘、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硝酸铵、三硝基甲苯(TNT)、燃料油、柴油、氮气、六氟化硫、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阻垢剂、盐酸、氢氧化钠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辐射热、工频电场、电焊弧光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矽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
5.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2.1化学性有害因素5.2.1.1粉尘
长期吸入粉尘,使肺组织逐渐纤维化改变,称之为尘肺。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胸闷、气紧等,最终因肺丧失换气功能而导致死亡。目前,世界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根治方法,一旦患上尘肺,疾病将伴随一生。尘肺虽不能治愈,却完全可以预防。只要将环境中的粉尘浓度控制在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以下,就可避免尘肺病的发生。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类型的尘肺病。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目前规定了13种尘肺。
矽尘的职业接触限值:PC-TWA:1mg/m3
电焊烟尘的职业接触限值:PC-TWA:4mg/m3
水泥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PC-TWA:4mg/m3
石膏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PC-TWA:8mg/m3
石灰石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PC-TWA:8mg/m3
其它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PC-TWA:8mg/m3
(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
5.2.1.2化学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一氧化碳
表5-2一氧化碳的理化特性与健康危害
(2)二氧化硫
表5-3二氧化硫的理化性质与健康危害
(3)二氧化氮
表5-4二氧化氮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4)硝酸铵
表5-5硝酸铵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5)三硝基甲苯
表5-6三硝基甲苯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6)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表5-7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7)六氟化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表5-8六氟化硫理化性质及健康危害
表5-9氢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害
(9)盐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表5-10盐酸的理化性质及危害
5.2.2物理因素
5.2.2.1噪声
(1)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总的可分为特异性的(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性的(听觉以外的其它系统)。
A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噪声主要损伤2000HZ以上的高频听力,接触者在噪声性听觉疲劳
的基础上,如果继续接触强噪声,则会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听力不能完全恢复,内耳感音器官出现器质性退行性病变。根据听力损失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噪声性耳聋。
B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长期接触强噪声,可出现大脑皮质功能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引起头晕,头疼,耳鸣,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疲倦,心悸,睡眠障碍等神衰症状。
C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由于噪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被传到了心血管运动中枢及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一系列的心血管反应,脑血流图出现阻力指数增高,心电图出现S-T段及T波改变,R-R延长,窦性心率不齐,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减慢,血压不稳,出现收缩压下降,舒张压轻微升高或不变。
D噪声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噪声能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尿中儿茶酚胺增多,能使促性腺激素分泌亢进或抑制,性周期紊乱,月经紊乱,月经失调等。E噪声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噪声能使唾液及胃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消化能力减弱。
F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噪声影响前庭功能,引起眩晕,眼球震颤,平衡失调。噪声常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干扰谈话或工作,影响睡眠。
(2)噪声作业场所的职业接触限值见表5-9
表5-9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5.2.2.2高温和辐射热
人在热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可因热的远期慢性作用而使健康受损,热对人长期慢性作用所引起的疾病可称为慢性热至疾病。慢性热致疾患的主要临床表现:胃肠功能障碍;慢性热疲劳;维生素B不足;在高温、高湿(闷热)环境下劳动,易发生皮疹。
损害人体热平衡,引起水盐代谢紊乱而出现中枢神经、心血管系
统的症状和体征,可致的职业病为中暑。
辐射热(主要指红外线及一部分可见光的辐射)长期接触在低强度慢性积累暴露灼伤后,可致视网膜灼伤仅限于黄斑区,早期出现眩光,黑影飘动,畏光,视力下降,严重者因黄斑损伤,形成破孔,视力不能恢复。可致的职业病为中暑和职业性白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5.2.2.3工频电场
长期暴露于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工频电场强度的工作场所,可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为头昏、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工频电场强度职业接触限值见表5-11
表5-11工频电场强度职业接触限值
5.2.2.4电焊弧光
电焊弧光损害眼睛角膜和结膜上皮组织细胞,表现为眼有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上皮水肿脱落,导致视力锐减。可致的职业病为电光性眼炎和对皮肤致光感性皮炎。电焊弧光职业接触限值见表5-12
表5-12电焊弧光职业职业接触限值
5.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通过对拟建项目工程分析,结合类比调查,根据评价单元,对该项目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如下分析:
(1)矿山车间:该车间共有生产人员60人,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石灰石粉尘、高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硝酸铵、三硝基甲苯(TNT)、氮气、燃料油,其中硝酸铵和三硝基甲苯为炸药的主要成分,在爆破准备时可能接触;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氮气在爆破时产生;爆破时工作人员撤离到300m外的安全距离,且矿山地势高而且开阔有利于毒物的扩散,因此工作人员接触毒物的可能性比较小;高温仅在夏季作业时存在。通过类比检测检测,该项目部分岗位噪声和粉尘超过国家标准。
该车间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文化产业产权转让与市场推广合同
- 2025年度委托收款与新能源项目合作合同
- 2025年度乙方转丙方特许经营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家居装修工人安全责任免除协议书
- 2025年度电影演员档期聘用合同
- 2025年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村电商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危重病人治疗免责协议书(特定医疗机构版)
- 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自愿退股及项目运营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养老机构委托管理及运营合作协议范本
- 信访接待室改造工程合同
- 民盟入盟申请书(通用6篇)
- XX精神科医生述职报告(四篇合集)
- 给家里人做一顿饭
- 《婴儿抚触》课件
- 第1课《化石的故事》课件
- 人教PEP版六年级下册英语全册课件(2024年2月修订)
- 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
- 飞行中鸟击的危害与防范
- 青少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测试一级04
- 核安全与核安全文化课件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