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2021年全国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_第1页
文言文阅读-2021年全国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_第2页
文言文阅读-2021年全国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_第3页
文言文阅读-2021年全国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_第4页
文言文阅读-2021年全国小升初语文真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44文言文阅读

(2021•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小升初语文真题)

阅读直通车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破琴绝弦的“绝”和下面()中的“绝”意思相近(填序号)

A.绝句B.绝妙C.绝技D.断绝

2.伯牙“终身不复鼓”,是因为()(填序号)

A.他觉得世界上没有配得上听他弹琴的人了。

B.他太伤心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C.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真正的知音了。

D.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3.这篇文言文,就是我们熟悉的成语“”的来历,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

【答案】l.D2.C

3.①.高山流水②.挚友、至交的弥足珍贵

【解析】

译文:伯牙弹琴,锤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锦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

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

不息的流水。”锤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

的人了。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意思。“破琴绝弦”

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绝”意思是“断绝”,故D项正确。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答时,学生要认真阅读原文,体会文中人物之间的感情,平时要多做题。子期死了,伯牙又要

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

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他认为至此后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真正的知音了。故C项最符

合。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作答时,学生要结合所学知识回忆出成语,体会人物之间的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高山流

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

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让我

们知道了挚友、至交的弥足珍贵。

(2021•云南省•昭通市小升初语文真题)

课内阅读:阅读古文,完成习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口为设果口果有杨梅。孔指以

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4.原文“”处应该填()

A.未闻孔雀是君子家禽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请在文中方框内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6.请解释下列字句意思。

⑴乃:__________________

(2)示:__________________

(3)此是君家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

A.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直接指出孔君平的错误。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

8.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

绘。

【答案】4.B5.…,

6.①.于是②.给……看③.这是你家的水果。7.ABD

8.孔君平一听,心中一惊,心想:这孩子反应机敏,能言善变,真聪明。目前,我还没佩服过九

岁的孩子,他是其中之一。于是,孔君平开怀大笑,他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厉害,厉害,真是青

出于蓝胜于蓝呀!

【解析】

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

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题详解】

考查了对原文的掌握,结合对原文的诵读填空。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原文为:梁国

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

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答案为B。

【5题详解】

考查了对原文的掌握和标点符号的填空。结合对原文的诵读填空,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即可。

【6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和句子的翻译,“乃”是于是的意思,“示”是给……看意思,“此是君家

果”是指这是你家的水果。

【7题详解】

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完成本题要结合问与答的内容去分析。孔君平看到杨梅就联想到孩

子的姓,而杨氏之子并没有被难倒,以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更妙的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生硬地

回答,而是采用了否定方式,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鸟,杨梅岂是

我家的果”的意思,婉转对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8题详解】

此为拓展题目,结合当时的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注意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

绘。

(2021•山东省•黄泽市牡丹区小升初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9.解释加点的词。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

(2)及日中则如盘盂及:

10.联系课文,翻译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一儿认为

,原因是。(用原文作答)

12.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明白(),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

A.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B.知识是不分年龄的,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

C.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答案】9.①.认为。②.到,到了。

10.①.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②.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11.①.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②.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③.日

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12.①.C②.A

【解析】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

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

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

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

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

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9题详解】

考查字词解释。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以:认为。

(2)及日中则如盘盂: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及:到,到了。

【10题详解】

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孔子不能决也:决:决断、判断。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2)孰为汝多知乎:孰:谁;为:认为;汝:你;多知:知识渊博。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II题详解】

考查对文段的理解。

阅读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可知,这是第一个小孩的观点。理由是:“日

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阅读句子“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可知,这是第二个小孩的观点。理由是:“日初出沧

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2题详解】

考查了对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的掌握情况。《两小儿辩日》通过讲述两小儿辩论太阳距人远近的问

题连孔子也答不上来的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渊博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

我明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故选C;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

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故选A。

(2021•贵州省•黔南州小升初语文真题)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O

13.按原文内容填空。

14.写出“之”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2)一人虽听之。()

(3)思援弓缴而射石。()(4)虽与之俱学。()

15.文中用的手法叙述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

16.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17.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3.诲二人弈专心致志鸿鹄将至非然也

14.①.的②.弈秋的教导③.代指鸿鹄④.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15.对比16.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7.意在说明无论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

【解析】

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他曾经教了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

志,弈秋怎么教,他就怎么做;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飞过来,

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虽然两人一起跟弈秋学习,他却远不如人家。这是因为他不如人家聪

明吗?当然不是啊!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课文的背诵、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

默写。

出自先秦孟子《学弈》。原文: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

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

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

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也。”的意思是: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之:的。

(2)“一人虽听之”的意思是: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教导。之: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

(3)“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是: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

它射下。之:代指鸿鹄。

(4)“虽与之俱学”的意思是: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之:代词,他,指前一个

人。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对比是把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对比手

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文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叙述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运用这种写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更

有说服力。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由文中“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可知答案。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分析。

结合内容可知,本文通过两个学棋者的表现与结果,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的

道理。

(2021•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小升初语文真题)

文言文阅读

论语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②,不亦君子

乎?”

【注释:①说:yue,同“悦”,愉快。②愠:yun,生气,发怒。】

18.这里的“子”指的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

1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

20.这三个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谈了,谈了与朋

友切磋学问,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

21.以下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答案】18.孔子19.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0.①.排比②.反问③.学习方法

21.D

【解析】

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

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诸子百家。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

丘,字仲尼,鲁国瞰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

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

《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

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

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

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排比的修辞功

能可以概括为“增文势”、“广文义”。排比项排叠而出,语气一贯,节律强劲,各排比项意义范

畴相同,带有列举和强化性质,可拓展和深化文意。

反问:(1)反过来对提问的人发问。(2)也叫反诘。修辞格的一种。用否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

表示肯定的意思,或用肯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否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之

中。如“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

仔细阅读文言文内容,可知运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谈论的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谈了与朋友切磋学问;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

是真正的智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中

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

老师了。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

苦功夫。

(2021•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小升初语文真题)

文言文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

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2.解释词语。

诣:乃:

23.请在下面的句子里填上人称。

()为()设果,果有杨梅。

24.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o

25.如果来的客人姓“柳”,杨氏之子会怎么回答?请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说一说。

【答案】22.①.拜访②.于是、就

23.①.杨氏之子②.孔君平

24.总领全文25.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解析】

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

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2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孔君平诣其父”意思: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诣:拜访。

“乃呼儿出”意思:于是便叫他出来。乃:于是、就。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

从“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意思: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

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可知,这里是杨氏之

子为杨氏之子设果,果有杨梅。

【2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全文,起到总起的

作用。

【25题详解】

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阅读文章可知,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而

且妙在不是直接回答,而是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把话的意思表达出来了。如果来

的客人姓“柳”,杨氏之子会说:“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柳”。

(2021•湖南省•娄底市小升初语文真题)

阅读理解。

学弈

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

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

然也。

26.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诲:②惟:③援:④俱:

27.“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也出现了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②一人虽听之。

③思援弓缴市射之。④虽与之俱学。

28.解句子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9.你知道《学弈》中的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26.①.教导②.只③.引、拉④.一起

27.①.的②.指弈秋的教导③.指天鹅④.他,指前一个人

28.①.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②.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好吗?说:不是

这样的。

29.因为他的学习态度不好。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解析】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他曾经教了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

弈秋怎么教,他就怎么做;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飞过来,该怎

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虽然两人一起跟弈秋学习,他却远不如人家。这是因为他不如人家聪明

吗?当然不是啊!

【26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

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

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

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诲:教导。惟:只。援:引、拉。俱:一起。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多义字。

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

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

确的答案。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之”,的。

②“一人虽听之。”意思是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之”,指弈秋的教导。

③“思援弓缴市射之。”意思是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之”,指天鹅。

④“虽与之俱学。”意思是虽然两人一起跟弈秋学习。“之”,他,指前一个人。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

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好吗?说:不是

这样的。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对主题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两人中,其中一人学习专心致志,另一人三心二意,虽然两人一块学习,但是学

习效果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021•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小升初语文真题)

阅读空间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目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0.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以:去:

汝:知:

3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朗读该句的语气应该是()

A.疑问、幸灾乐祸、冷嘲热讽。

B.反问,带有嘲讽,表现出小孩子的机智可爱。

32.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的角度

分析,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33.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明白(),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

A.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B.知识是不分年龄的,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

C.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答案】30.①.认为②.离③.你④.知识“知”为古字,“智”为今字。31.

B

32.①.形状②.温度

33.①.C②,A

【解析】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

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

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30题详解】

考查了对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的理解。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以”是认为的

意思,“去”距离;

“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说你智慧多呢?“汝”是你的意思。“知”知识“知”为古

字,“智”为今字。

[31题详解】

考查了对短文中句子的朗读情况的掌握。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

智慧多呢?”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表现出了两个孩子对孔子“不能决也”的嘲讽,因此要读出

反问和嘲讽的语气,表现出小孩子的机智可爱。

【32题详解】

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太阳的形状的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苍苍凉凉”;一儿从太阳的温度的

角度来看,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他们看太阳的角度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不同。

【33题详解】

考查了对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的掌握情况。

《两小儿辩日》通过讲述两小儿辩论太阳距人远近的问题连孔子也答不上来的故事,说明为了认

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渊博的人

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明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

就不一样;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

该实事求是。

(2021•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区小升初语文真题)

阅读《学弈》,回答问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

也。

3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事硬的一项是()

A.惟/弈秋之为听。B.为/是其智弗若与?

35.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弈秋,军国之善弈者也。

(2)思掾弓缴而射之。

36.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

A.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B.只有细心观察才能有独特的发现。

【答案】34.B35.①.全国②.引、拉36.A

【解析】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

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

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

吗?说:不是这样的。

【3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

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A句子意思为:只听弈秋的教导,“惟”属于状语,划分正确。

B句子意思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所以正确划分应为:为是/其智弗若与?

所以选B。

【3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字词意思的能力。

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说出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分析单

个字的意思。

(1)整句意思为: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通国:全国。

(2)整句意思为: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援:引、拉。

【36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中心思想回答问题的能力。

这篇文章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

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

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2021•山东省临沂市临沐县小升初语文真题)

文言文阅读。

七步诗

文帝①尝令东阿王②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

汁。其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注释】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②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

37.解释加点的字词。

(1)文帝学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2)不成者行木渚()

(3)澧菽以为汁()

(4)箕在釜下修()

38.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39.在文中给画线句子断句,只断两处。

【答案】37.①.曾经②.死刑③.过滤④.同“燃”,燃烧

38.相煎何急39.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解析】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

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

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3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重点字词解释。注意理解与区分古今义。

(1)“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翻译为: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

一首诗。“尝”是“曾经”的意思。

(2)“不成者行大法”翻译为:作不出诗的话,就要动用死刑。“大法”是“死刑”的意思。

(3)“漉菽以为汁”翻译为: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漉”是“过滤”

的意思。

(4)“箕在釜下然”翻译为:豆秸在锅底下燃烧。“然”同“燃”,“燃烧”的意思。

【3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识记能力。完成此类题目不难,需要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本题根据短文内容可知这是讲述了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其中“相煎何急”成语出自“相煎何太

急”,意思是煎煮得为什么那样急,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3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

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

习惯句式等断句。

句子“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意思是: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

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故按照题干要求把句子断两处,正确断句是: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2021•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小升初语文真题)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曰:非然也。

40.根据原文补写句子,写在文中横线上并标上标点符号。

4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4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使弈秋净二人弈(教诲)B.通国之雪弈者也(好)

C.弗君之矣(不如)D.非然也(这样)

43.仔细观察,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是()

A.夫战,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

4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以下哪句话所讲的道理和本文一样?()

A.言必行,行必果。B.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C.满招损,谦受益。D.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不能两成。

【答案】40.为是其智弗若与?

4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42.B43.C44.D

【解析】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

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

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

吗?说:不是这样的。

【4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学生注意平时要多读、多背。

结合原文可知,横线处应填上“为是其智弗若与?”,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4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结合句子意思作答。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

着将要有天鹅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根据句子意思可知应划为:一人虽听之/一

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2题详解】

本题考查加点字的字义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

A项,“使弈秋诲二人弈”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诲”指教诲。故正确。

B项有误,“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善”在这里意为擅长。故答案

选B。

C项,“弗若之矣”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弗若”意为不如。故正确。

D项,“非然也”意思是不是这样的。“然”意为这样。故正确。

【4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理解,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是判断句。A、B、D项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相同,都是

判断句。

C项,“甚矣,汝之不惠”是倒装句,状语提前。故选C。

【4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选文主旨的理解,仔细阅读短文分析。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做事只有专心致志才会成功。

A项,“言必行,行必果”意思是说话一定要算数,行动一定要坚决、果断。与本文道理不一

样。

B项,“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意思是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

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比喻做事有阻力,必须努力从事。与本文道理不一样。

C项,“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骄傲自满招来损失,谦虚谨慎得到益处。说的是不能骄傲,要

谦虚的道理。与本文道理不一样。

D项,“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不能两成”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所讲的道理和本文

一样。故选D。

(2021•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宏志实验学校小升初语文真题)

阅读乐园

学弈

弈秋,通国之o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秋;一人虽听之,一心以

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5.按原文填空。

4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_______援:______

虽与之俱学:非然也:

47.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为是其智弗若与?

【答案】45.善奕者也专心致志之为听

46.①.全国②.引、拉③.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④.这样

47.①.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②.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解析】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

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

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说:不是这样的。

【45题详解】

此题考查按原文填空。

根据文言文原文填空即可。需要学生平时做到熟练背诵。

【4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字义。

结合注释可知,通国:全国。

“思援弓缴而射之。”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援:引、拉。

“虽与之俱学”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俱:一起。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然:这样。

【4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

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1)句中重点词语有援:引、拉。之:鸿鹄,天鹅、大雁一类的鸟儿。句意为:另一个人虽然

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2)句中重点词语有弗:不如;句意为: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人吗?不是这样的。

(2021•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小升初语文真题)

文言文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

,一心以为,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o为是其智弗若

与?目:0

48.把古文补充完整。

49.请你分别用一个成语形容学弈的两个人:、。

50.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文中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

51.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图说明什么道理?

52.翻译“为是其智弗若与?”

【答案】48.专心致志听之有鸿鹄将至弗若之矣非然也

49.①.专心致志②.三心二意

50.他们两个人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人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

51.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52.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

【解析】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人下棋,其中一人十分认真,专心,只听弈秋的

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用弓箭将它射下来。虽

然他们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明显不如前者高。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答案是:

“不是这样的。”

【4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补全古文的内容,注意平时对学过的课文及时巩固复习。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课

文内容即可。

【4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中成语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内容以及平时的积累和识记,用一个成语

来形容学弈的两个人。第一个人是非常认真学习的人,可以用专心致志来形容。第二个人是不太认

真,容易分心的人。可以用三心二意来形容。

【5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辨析。根据原文“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是其中一人十分认

真,专心,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

用弓箭将它射下来。所以文中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的原因是他

们两个人学习态度不同,一个人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

[5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主旨和道理的分析和概括,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辨析。本题中作者通过学弈

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像第一个人一样,要认真学习,专心致志即可。

【5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注意翻译出句子中关键词,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写出整句话的内容即可。本

题中“为是其智弗若与?”的意思是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

(2021•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宏志实验学校小升初语文真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浮于,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诊本斗斗,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53?”

5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辩斗:沧沧凉凉:

54.①在文中空白处补全句子。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答案】53.①.辩论、争论。②.寒凉。

54.①孰为汝多知乎?②示例: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解析】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

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

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5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词义的掌握。

见两小儿辩斗: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辩斗,争辩的意思。

日初出沧沧凉凉: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沧沧凉凉,清凉,寒凉的意思。

【5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识记及句子的翻译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

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2021•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小升初语文真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之学①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②乎心,布③乎四体④,形⑤乎动静⑥;端而言⑦,蠕而动⑧,一

可以为法则⑨。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he)足以美七尺之躯

哉?

注释:①选自《荀子•劝学》。②箸:同“著”,牢记。③布:分布。引中为表现。④四体:

四肢。⑤形:体现。⑥动静:举止。⑦端而言:说话语意精微。端,同“喘”⑧蠕而动:比喻举

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⑨法则:榜样。曷:同“何”,怎么。

55.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乎耳,箸乎心。___________________

56.“曷足以美七尺之驱哉?”正确的朗读节奏是()

A.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B.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57.“动静”的古今文有什么不同?

古文:;今义:

58.本文拿和进行了对比论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55.“箸”通“著”,意思是牢记。56.B

57.①.文雅;消息②.情况

58.①.君子之学②.小人之学③.B

【解析】

译文:君子的学习,是听到耳朵里,牢记在心里,表现在形体举止上。(他的)语言是精深的,举止

是文雅的,全都可以作为榜样。小人的学习,是从耳朵听进去,却又从口中说了出去。口耳之间仅

仅四寸而已,(不牢记,不实践)怎么能美化七尺的身躯(提高自己的品德)呢?

【55题详解】

本题考查通假字辨析。结合注释分析。

入乎耳,箸乎心:是听到耳朵里,牢记在心里。

“箸”在这里的意思是牢记,通“著”。

【5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结合诗句意思作答。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的意思怎么能美化七尺的身躯(提高自己的品德)呢?结合句意,可知

朗读节奏可划分为: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故选B。

【5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形乎动静:举止是文雅的。故“动静”的古义为文雅。今义是动作或说话的声音;情况。

【5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仔细阅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结合译文可知,本文拿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进行了对比论证,观点鲜明,论证严密。告诉我们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的道理。故选B。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意思是求学为的是将来能将学到的东西付诸实用,读书首先

就要虚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

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

的。

(2021•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小升初语文真题)

小古文阅读。(5分)

凿壁借光

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邑人大④姓文不识

⑤,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⑥问衡,衡日:“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

叹,资给以书,遂⑦成大学⑧。

【注释】①逮:至4;及。②穿壁:在墙上打洞。③映:照耀。④大:大户人家;有钱的人。⑤文

不识:邑人的名字。⑥怪:以为怪;认为是奇怪的。⑦遂:终于。⑧大学:大学问家。

5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邻舍有烛而不逮()逐成大学()

60.联系注释,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61.古文主要写了匡衡的两件事,分别是、。你还知道古代与“凿壁借

光”相似的事例有o

【答案】59.①.的②.sui

60.匡衡于是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61.①.凿壁偷光②.借书苦读③.囊萤映雪、悬梁刺股

【解析】

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于是在墙壁上凿了

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名叫文不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

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并不要报酬。于是匡衡成

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5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

练。

“邻舍有烛而不逮”中“逮”的读音为d3i,意思是到;及。

“遂成大学”中“遂”的读音为sui,意思是终于。

【60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

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中“乃”的意思是于是;“映”的意思是照耀。这句话

的意思是匡衡于是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

[6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古文主要写了匡衡的两件事,一是凿壁偷光,二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

件,勤奋读书的精神。古代与“凿壁借光”相似的事例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程门立雪、闻鸡

起舞等。

(2021•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小升初语文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

也。

62.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标出来。

(1)一心以为(weiwei)有鸿鹄将至

(2)为(weiwei)是其智弗若与

6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石(的)

B.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诲)

C.虽与之俱学(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D.通国之善弈者也(的)

6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其一人/专心致志

C.惟弈秋之为/听

D.为是/其智弗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