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_第1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_第2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_第3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_第4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一课

课题:认识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练习一的第1、、2、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统计,初步认识表,掌握数的统计

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教师带领同学们统计事物的数量,初步体验数据

收集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解决问题:认识统计和统计表,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与人

合作的能力。

2、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统计,初步认识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

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图片。2、学生:水彩笔。

教学过程:

导入: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大家做新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

种颜色合适呢课件出示颜色方块(红黄蓝白卜你最喜欢哪种颜色?

指名学生回答。可是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在班里如何调查呢?(预设:举手投票、画对钩、画圆圈、打正

字等)

经过调查,喜欢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的人数分别为9人、6

人、15人、8人。刚才大家当了一个小统计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

关统计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探究新知:

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

刚才大家准确的数出了我们班最喜欢的颜色的人数,但想要非常

清楚地看到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必须借助于统计表或统计图。(出

示统计表)我们还可以用涂小格的形式把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表示出

来。让学生自由发言怎样来涂统计图,做完后告诉学生这就是统计图。

说出,统计图比统计表更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来。

问:1、全班共有多少人?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

3、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什么颜色合适?全校都选这种颜色做校

服合适吗?为什么?

4、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信息?

课堂练习

练习一第1题。

学生完成表格(1),教师巡视指导。

分发表格(1)

课外计算机篮球舞蹈乒乓球

其他

小组小组小组小组小组

人数

1、在自己最喜欢的课外小组栏里打上“忧

2、各组收表格,整理数据,填写第1题的表格。

收齐表格先分类整理,然后数出每一类的人数。

3、学生根据填写的表格,回答后面的问题。

4、你不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练习一第2题。

出示春夏秋冬的图片。问:你最喜欢什么季节?学生填写表格

(2),教师巡视指导。

分发表格(2)

季节春夏秋冬

人数

收集整理与表格方法相同。

课堂小结

2

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会了统计,还认识了统计表和统计图。希望大家在生

活中做一个有心的人,把我们今天学的数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5、6题。

板书:

统计

数据收集整理

统计表

统计图

反思: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直

接关系到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收集和整理数据时,往往要把数据进

行分类和计数。在教学中,先让他们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分一分、

数一数的愿望。再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计数,提高收集信息和计

数的效率。

第二课

课题: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2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体会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深入认识条形

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

合起来,巩固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

数学思考: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体会统计的意义。

解决问题: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

代表一个单位或两个单位),认识统计表,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和练习,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用正字法收集信息和整理数据。

2、掌握“以一当二”的表示方法,会画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统计图等。

学生:彩笔、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硬币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学校将要举行讲故事大赛,二(1)班要从两位同学王明明和陈

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么选出一位选手来呢?(投票)

如果让你当记录员的话,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录他们的票数

呢?板书:记录数据方法。

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投票正在进行,到底谁是大家心目中的故事大王呢?

1、让学生想一想,说说自己统计数据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提

到书中的方法,可让学生先看书,学着做一做。

2、介绍正字记录法。同学们跟着老师做:画一笔表示一票,画

完“正”字表示几票?看看书上,王明明记了几个正字,共多少票?

3、比较一下,哪种记录方法更方便清楚呢?

4、学生回答例2后面的问题,从表中你还能看出什么?

5、小结:画正字,一笔代表一个单位,画完一个正字代表五个

单位。

二、课堂作业

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请四名同学做记录员,其他同学用开火车的方式说出自己最想去

的地方。数据收集完毕制成统计表,根据统计表还能制成统计图,这

样看起来就更加直观了。

从这个统计图中还可以看出什么?

完成第6页第7题。

4

1、王爷爷是个《电视报》销售员,他将一周的销售情况制成了

一个统计图,想请你帮他分析分析,再给他提一份建议。出示例7统

计图。

2、这个统计图的每一格表示一份《电视报》,请你统计一下他每

天销售的份数。

3、问:哪天卖的《电视报》数量最多?哪天最少?

4、问:你还能发现什么?人能提出什么建议?

5、如果每个小格表示两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样表示?

小结统计图一格可以表示一份也可以表示两份或更多的份数。

三、抛一抛,填一填。

抛硬币20次,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各多

少次。

正面朝()

正面朝上

上次

反面朝()

反面朝上

上次

1、学生动手操作,填写统计表。

2、认真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数据,每一笔代

表一个单位;在制作统计图时,一个格子可以代表一个单位,也可以

代表两个单位,甚至可以代表更多的单位。

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一定能发

现它,运用它,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3、4题。

板书:

统计

数据记录方法:画“正”字

一笔代表1个单位,一个正字代表5个单位。

统计图的一小格可以代表1个单位,也可以代表2、3个或更多

5

的单位。

反思:

多让学生交流统计方法。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会利用什么统计方

法,如何操作。如果教科书中的方法学生没有想到,可以让他们看看

书上的插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整理的,并让他们照书上的方法

再做一做。完成以后把学生的各种记法以及画“”的记法进行比较,

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哪种记法既清楚又方便。但在交流中,

我会引导学生在多种统计方法中选取比较方便清楚的,让学生自己交

流比较,选择出合适的统计方法。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三课

课题:平均分(1)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例1和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的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

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数学思考:在具体情境中分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平均

分”的含义,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解决问题: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

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

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平均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学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18个圆片。

教学过程:

6

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班来了几个客人,我们有一些礼物,要分给客人,

你能不能帮老师分一下?怎样分才好呢?板书:平均分。

探究新知: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今天我们班来的客人有3位,只有

6颗糖果,你打算怎样分给他们呢?

出示课件:6颗糖果,3个小朋友。同桌讨论怎样分,还可以用

小圆片分分看。

学情预设:(1)分成三份。1颗;1颗;4颗。

(2)分成三份。1颗;2颗;3颗。

(3)分成三份。2颗;2颗;2颗。

问:这样的分法,你们同意吗?为什么?每个人分的同样多应时

平均分。

课堂练习:

一、完成第8页“做一做

第1小题引导学生观察4幅图,说出每幅图的意思,再判断哪些

是平均分。

第2小题要求学生数出每一份有几片树叶,强调每一份同样多才

是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分苹果。将18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以

小组为单位,用圆片代替苹果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学生动手。

2、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第9页“做一做’3练习二第1题。练习二第3题。

联系生活,运用“平均分”

1、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

2、我当设计师,设计我们班16名同学参加广播操比赛的队形。

课堂小结: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分东西的事情吗?说一说是怎样

7

分的。

板书:

平均分

糖果6;2221每份分得

枫叶16:4444同样多,

苹果18:666>叫平均分

酸奶10:55J

反思:

本节课,我们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各种生活情境,先

通过观察初步感受“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放手让学生动手分

一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除法打好基础。在此过

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合作得非常好,特别是分一分时,学生

都有自己的分法,体现了分法多样化,但最后还是觉得用乘法口诀最

快最方便,这一思维的提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增强了学生应

用数学的自信心。

第四课

课题:平均分(2)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二的5〜9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

得结果同样多。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3、通

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思考:通过操作实践,理解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

多。

解决问题:理解知道总数和每一份数求份数的平均分,并学习解

决这一类问题。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

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8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出示教材第10页分果冻的情境图。

2、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3、汇报,交流信息。

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看到这个画面,你们想知道什么?

板书:能分成几份?

2分组讨论能分成几份。

3学生动手分一分,如果每份分2个,8个果冻能分成4份,如

果每份分4个,8个果冻能分成2份。(8里有4个2,8里有2个4)

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再让学生分分看。这两个小题有什么相

同点和不同点?

第2题,A、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B、问:从图上你

能得到什么信息?C、学生独立完成“圈一圈D、小组交流分的过程

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把4个杯子圈在一起……”

2、完成练习二第5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图意。学生试着分一分。学生

交流分的结果和方法。

教师:本题是求16里面有几个4.

3、练习二第6、7题。

4、练习二第8题。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数一数,共有多少张画片,你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简便的方法

数出结果。问:如果每6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多少个风筝?

学生试着分。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方法可以多样,可以在书上

圈一圈,可以用乘法口诀。

5、练习二第9题。(1)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分一分。(2)小组

9

交流分法。(3)全班交流。

6、平均每只猴子分得()个桃子。如果再来两只猴子,平均

每只猴子分得()个桃子。

课堂小结:

1、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的知识,解决了很多

问题。我们学习平均分的例子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

板书:

平均分(2)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16个杯子,每2个装一盒,可以装(8)盒;平均分

每4个装一盒,可以装(4)盒一

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2)盒

反思: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老师要紧密联系学

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学

习兴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

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题,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

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乐学,更好地掌握平

均分,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第五课

课题:除法(1)

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和读写法(教材第13页例4和“做一做’及练

习三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学生已愫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

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让学

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和写法和读法。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

10

平均分的意识,在做中学,领悟除法的意义。

解决问题:理解除法的意义,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情境图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教材第13页情境图。

2、提出问题:L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

个盘子放几个?请同学们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

个地分,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地分或三个三个地分。但无论怎么分,结

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放()个竹笋。

(2)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探究新知:

1、引入除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

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一

起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

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

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介绍除号。

(2)学生练习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十二除

以四等于三。

11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课堂练习:

1、课本第13页“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

报。(4)小结。

2、挑战园地:(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2)第

二关:(练习三第2题加、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

视。(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

然后交流。

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我们今天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还学会了除法算

式的写法和读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地学习除法,大

家能够像今天一样表现出色!

板书:

除法(1)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12+4=3

除号

读作:十二除以四等于三

反思:

本课教学,从学生已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出发,

依据例题帮熊猫分竹笋的活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每盘放几个”的问

题。在这个基础上,以“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激起学

生学习新计算方法的欲望,进而引入除法运算,列出算式,教学效果

非常好。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

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领悟除法的意义。

12

第六课

课题:除法(2)

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和读写法(教材第14页例5和“做一做”及练

习三的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

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

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在做中学,

领悟除法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情境图和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境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

列出算式。

(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探究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3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

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境,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是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

都可以用余波未平为计算?让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课堂练习: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

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读题,再让学生填写算式,最后

让学生对照题目主一说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还有哪些体会?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可以用除法

算式来表示,同时学习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一定要记牢。

板书:

除法(2)

20+4=5

III

被除数除数商

反思:

本课教学,利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

探索,呈现熊猫分竹笋情境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信息,弄明白要

分多少竹笋,分的要求是什么。接着,让学生借助平均分的结果,说

说20+4=5的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

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

的发展。

14

第七课

课题:除法练习

教学内容:除法的含义和读写法(教材练习三的7〜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的会除法的意

义。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煌抽象思维能力,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在做中学,

领悟除法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

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

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

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想一想,你们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5

课堂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8题。

(1)老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3)引导学生比较两个除法算式,它们所表示的两种分法有什

么不同。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么想的。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全班汇报交流。

5、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7题。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独立思

考完成。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过程,结果可以用除法

算式来表示,同时复习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学得非常好,

今后要继续努力。

板书:

除法

平均分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反思:

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从身边去发现除法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练习中,通过让学生看图,进一步理解图意,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重点区别两种不同的分法。

16

第八课

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1)

教学内容:课本第18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

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

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培养观察、比

较、抽象思维、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

意识。

数学思考: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

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

诀求商的简便。

解决问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情感与态度:用丰富、生动的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算法,促进学生逐步树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

情境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探索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索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

17

分,那该怎样想呢?

(1)学生交流想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5、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小结。

课堂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8页“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每

个小朋友分几个气球”的问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巡视指

导。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题。

学生观察黄瓜苗栽到花盆里的情境图,收集信息。

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填写除法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可

以用哪句口诀想出商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按题中版式铁路网卡片,供组织送信游戏用。注意让每个学生手

中都有卡片,全员参与送信。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哪几封信进了1

号箱”,使学生感知送进2号箱的算式,都可以用2的口诀相出商。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都学会了哪些本领?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还知道同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

道除法算式的商。大家非常聪明,希望继续努力。

板书: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2+3=4

18

三(四)十二,商是4。

(2)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12-4=3

三(四)十二,商是3。

反思:

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议一

议的活动中,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

的多样化。最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最为简

便,促使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理解,沟通了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

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九课

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2)

教学内容:课本第19页例2,练习四第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

方法解决问题。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3、

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思考: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

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同一句口诀可以求两道算式的商。

解决问题: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情感与态度:用丰富、生动的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算法,促进学生逐步树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求商的方法。

19

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意识和

能力。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说给

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A、每笼4个包子,做了6笼,一共做了多少个包子?

B、一共做了24个包子,每笼4个,做了几笼?

C、一共做了24个包子,放在6个笼子里,平均每笼做了几个

包子?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仔细观察用了哪些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课堂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9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出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2、完成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读算式说得数,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每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题。

(1)学生先做左边的3个小题,算出得数,并说说你是怎样算

的。

20

让学生观察这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2)学生再做右边的3个小题。算出得数,并说说你是怎样算

的。

学生观察这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第5题。

(1)学生看图编故事。

(2)根据故事收集信息。

(3)提出问题,写出乘法算式,算出积。

(4)根据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说说怎样求商。学生交

流。

5、完成教材练习四第6题。

将题目做成挂图,写有算式的玩具卡做成可以摘取的。

让学生读一道题,口算出结果,并说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诀。算对

了就把玩具卡片摘下来。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坐镇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在大量灵活、多样、

有趣的练习中,巩固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板书: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24+4=624+6=4

四(六)二十四

反思:

本课教学从情境入手,放手让学生探究、研讨,使学生在大量灵

活、多样的练习中,巩固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更加明确乘除法

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放手让学

生独立完成练习,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1

第十课

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21、22页的练习四第7〜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除法知识。2、通过练习提高

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思考: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

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同一句口诀可以求两道算式的商。

解决问题: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情感与态度:用丰富、生动的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算法,促进学生逐步树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

能力。

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

力。

教学准备:

图片、卡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

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A、每笼4个包子,做了6笼,一共做了多少个包子?

22

B、一共做了24个包子,每笼4个,做了几笼?

C、一共做了24个包子,放在6个笼子里,平均每笼做了几个

包子?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仔细观察用了哪些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课堂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9页的“做一做”第1题。

学生口算出结果,并说出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

2、完成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读算式说得数,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每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题。

(1)学生先做左边的3个小题,算出得数,并说说你是怎样算

的。

让学生观察这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2)学生再做右边的3个小题。算出得数,并说说你是怎样算

的。

学生观察这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第5题。

(1)学生看图编故事。

(2)根据故事收集信息。

(3)提出问题,写出乘法算式,算出积。

(4)根据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说说怎样求商。学生交

流。

5、完成教材练习四第6题。

将题目做成挂图,写有算式的玩具卡做成可以摘取的。

23

让学生读一道题,口算出结果,并说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诀。算对

了就把玩具卡片摘下来。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在大量灵活、多样、

有趣的练习中,巩固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板书: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24+4=624+6=4

四(六)二十四

反思:

本课教学从情境入手,放手让学生探究、研讨,使学生在大量灵

活、多样的练习中,巩固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更加明确乘除法

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放手让学

生独立完成练习,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十一课

课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练习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

单位名称。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

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

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

题和习惯。

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解决问题: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情感与态度: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

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

24

教育。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

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

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

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解决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余喜欢哪些小动物?养过蚕宝宝没有?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得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A、每个纸盒放几只?

B、要用几个纸盒?

(3)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4)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把一个数

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第二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

理由。(几个几个地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5)通过解答这两道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和你组

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2、出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

中的问题。

课堂练习:

25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练习五第1题。

(1)请学生读题民,结合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讲题目

的意思,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

的问题。

(3)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2题。

(1)学生仔细读题,指出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

题。

(2)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

(3)学生独立解答。

(4)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

(1)学生读题,说出题目说的是什么事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学生根据题里的数据,独立解答。

(3)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订正评价。

4、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题,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坐镇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只要我们善

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数学问题我们都会解决。

板书:

解决问题(1)

15只蚕宝宝

1、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主放几只?

15+3=5(只)

2、每个纸盒时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15+5=3(个)

反思:

26

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我先提问学生,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

这两个问题吗?先让学生思考、尝试做,再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

意的要求,确定是用除法解决。最后总结归纳用除法解决问题的两种

情况就是:(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

算。(2)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这样便于学生记忆。

第十二课

课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练习五的第6〜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较熟练地解答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会

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求一个因数或被除数和除数。2、使学生逐步养成

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和习惯。

数学思考: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

活中的作用。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解决问题:较熟练地解答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会根据乘除法的

关系求一个因数或被除数和除数。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在交

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提高学生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技能。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法中未知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你们都学会了吗?

2、出示第25页第8题情境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

从图上了解到的信息。

27

3、全班汇报。

探索新知:

学生认真做第25页习题,要求能正确解答这些习题。

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1)6个热气球共有多少人?

(2)平均每个热气球上有多少人、

(3)需要几个热气球?

3、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三个问题吗?

4、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就是求6个

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5、第二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

的理由。(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6、第三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几个几个地

分,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7、通过解答这三道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

的同学讨论讨论。

出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25页练习五第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