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兼爱》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_第1页
7.《兼爱》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_第2页
7.《兼爱》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_第3页
7.《兼爱》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_第4页
7.《兼爱》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兼爱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舍掉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创立了墨家学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韩非子《显学》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被誉为“科圣”。墨子其人《墨子》其书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该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即无差别的爱,不分厚薄亲疏。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1.兼爱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即反对一切非正义(侵略)的战争2.非攻反对世袭制度,强调举贤不分门第,不分亲疏贵贱,以贤能为用人标准,没有才能不能做官。3.尚贤墨子十论墨家认为治理天下需要全国上下思想统一,遵从上天意志。尚同即在“尚贤”的基础上,推选贤者仁人上位,要求不论是天子还是平民都要将上天的“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4.尚同墨家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可以支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5.天志提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的生存态度,鼓励人们强力从事、改变现世中的不平等状态。9.非命葬礼不分贵贱,一律“桐棺三寸”,反对厚葬久丧。8.节葬墨家也相信鬼神的存在,认为它们会赏善罚暴6.明鬼墨家认为音乐对生产毫无用处,而且音乐(声)会让人产生淫欲。因此,墨家主张禁止音乐,尤其是一些奢侈浪费的乐器。10.非乐墨家强调节约和勤俭,反对奢侈浪费。他们认为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费会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从而引发社会问题。7.节用一、知人论世1.墨子生平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奴隶制度已经开始崩溃,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礼崩乐坏、王权衰败、生灵涂炭,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恼。墨子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积极寻找着救世的药方,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时代背景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把…作为从“乃”于是治疗一样表顺承,就唯独这样补足音节课文研读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中心句: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是通过已知推出未知,逻辑力量强。比喻论证: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以“喻体”去证明“本体”,生动形象地证明观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课文研读知识卡片——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构成本体和喻体本体和客体(类体)方式比喻(不同性质的事物)比较(性质相同的事物)要求本体与喻体性质不同;只在某一点相似;喻体可以虚构。本体与客体性质相同;相似点多多益善;客体材料客观真实。效果说理形象和具体化说理严密性和逻辑性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同“尝”,尝试宾语前置大臣和儿子君王和父亲使动,使……受损使动,使……得利宾语前置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能不考察混乱产生的原因。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们不互相亲爱。大臣和儿子不孝敬君王和父亲,这就是所说的混乱。儿子只爱自己,不爱父亲,所以使父亲受损而使自己得利;弟弟只爱自己,不爱兄长,所以使兄长受损而使自己得利;大臣只爱自己,不爱君王,所以使君王受损而使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说的混乱。考察宾语前置判断句课文研读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即使慈爱,形作动这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王不慈爱大臣,这也是天下所说的混乱。父亲只爱自己,不爱儿子,所以使儿子受损而使自己得利;兄长只爱自己,不爱弟弟,所以使弟弟受损而使自己得利;君王只爱自己,不爱大臣,所以使大臣受损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互相亲爱。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课文研读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自己家使……得利侵扰封地,家:卿大夫的封地名作动,伤害攻伐封国,国:诸侯的封地

即使天下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也是这样。偷窃者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窃别人家而使自己家得利;抢劫者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伤害别人而使自身得利。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互相亲爱。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别人的家偷窃和劫夺课文研读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纷乱之事具:完备,齐全。具此:全都在这里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侵扰别人的封地而使自己的封地得利;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所以攻伐别人的封国而使自己的封国得利。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了。侵扰课文研读三、文本阅读(二)文意疏通(第二段)

行文思路现象:乱封国与封国相攻封地与封地相篡人与之相盗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起因:亏人自利,自爱而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设问: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设问:设问:是何也?皆起不相爱。分析原因列举事例反面论述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宾语前置同“无”怎么实行考察这是从哪里产生的呢?都起于不互相亲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王像自己一样,怎么实施不孝顺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弟弟、儿子与大臣象自己一样,怎么实施不慈爱的事呢?所以不孝敬不慈爱都没有了。还有偷窃和抢劫的人吗?看待别人的家就像自己的家,谁还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谁还会劫夺财物?所以偷窃和抢劫的人又没有了。看待,对待同“又”像反问句式:还…吗?形作名,孝顺的事课文研读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同“又”“无”)。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安定,太平形作动,发动祸乱侵扰封地攻伐封国还会有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就想自己的封地,谁还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还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封地、诸侯相互攻伐封国的现象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封国与封国不相互攻伐,封地与封地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安定了。课文研读第三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中心观点: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

研读第三段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wù)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鼓励仇恨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仇恨而鼓励互相关爱呢?所以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天下就会安定,相互仇恨就会发生祸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就是这个道理。判断句:者…也表判断怎么夫子(先生、老师)课文研读本段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天下就会安定和谐。整体感知三、文本阅读(三)梳理文本理清思路段落中心句主要内容(论说了什么,怎么论说的)结构思路①

②③④开篇提出议论的焦点,提出以治理天下为事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分析原因,列举事例,从多方面论述乱“起不相爱”。若此(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类比论证总结假设论证、正反论证得出结论主旨归纳本文认为“乱”起于人们的“不相爱”,人们损人害人以求自爱自利。墨子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从而实现“天下治”的政治蓝图。儒家“仁爱”有差等之爱宗法等级制度、血缘亲疏关系最爱:双亲>民众>万物功利性对等互报道德化不言回报相同:爱具有普遍性、广泛性;人人相爱,关爱民众墨子“兼爱”无差等之爱不受等级、血缘影响,人人平等内涵爱的倾向性(孔子“泛爱众”墨子“兼相爱”)研读探究墨子“兼爱”与儒家“仁爱”有何异同?墨子的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内容有何异同?在儒家心中,君子最爱的首先是双亲,其次是民众,最后是万物。对于民众而言,施以仁德便可,爱留给自己的血亲。爱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而在墨家心中,“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无差等的爱冲破等级的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爱人如己,尤其去爱那些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践踏的人。爱心无垠,善意无穷,关怀最有力量。从这角度而言,墨子进入了一种更为崇高的境界。拓展探究研读探究有人说,读墨子的《兼爱》就像是听老太太说话,有絮叨之感,语言不简洁,你是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的?这是使用了繁复论证的方法。墨子为了把意思说清楚,除了语言浅显外,还不避絮叨。钱振鍠在《名山小言》中说:“文章有为我与兼爱之不同。为我者只取我自家明白,虽无第二人解,亦何伤哉,老子古简,庄生诡诞,皆是也。兼爱者必使我一人之心共喻于天下,语不尽不止,孟子详明,墨子重复,是也。”

这种文风与墨家的思想主张和受众群体有关。墨家主张人人平等相爱,反对侵略战争;强调节俭,反对铺张浪费;注重道德实践,反对纸上谈兵。从这些思想倾向和历史记载的“巨子”事迹来看,墨家代表的是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诉求,他们“传道”的对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种文风既契合他们的功利实用主义思想,也利于作者期待的读者群体接受。有人说,墨子的《兼爱》语言不简洁,有絮叨之感。你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合作探究名家评墨子人称墨子为“天才匠人,孤独侠客”,这种孤独似曾相识。在那个拒绝崇高的时代,拥有高贵理想的人们,孔子、庄子、墨子……无一不是孤独的。孔子游说天下、著书立说,温雅敦厚;庄子超然物外、顺应天理,逍遥无为;而墨子古道热肠、反战爱民,行侠天下。他的孤独别有一番豪气和决绝。现实意义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杀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初步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那么继承墨子“兼爱”思想,对于我们现今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虽然墨子把“天下之人皆相爱”这种超阶级的兼爱主张当作普遍的社会法则,这在阶级社会里是脱离现实、无从实现的天真幻想。但是他提倡的兼相爱交相利、互助共赢的兼爱精神,是现今社会所急需的。世界中国

疫情期间,总共有71个国家向中国提供过物资或现金支持,这其中又有老挝、柬埔寨、缅甸三个东南亚的邻国既提供防控物资支持,又提供其他物资支持。中国世界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一直都处于显学地位。历经千年发展,儒家思想尊为正宗,墨家思想日益式微,“兼爱”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它在当时的社会很难实现,请立足“兼爱”内涵,尝试分析“兼爱”思想在当时社会难以实现的原因有哪些?(1)与时代需求不匹配。当时时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度迅速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