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_第1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_第2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_第3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_第4页
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六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学试卷(考试时间:下午2:30——4:0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相应试题的答案填入下表)1.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汾河河里所有的鱼 B.一个校园中的全部柳树C.太行山上所有的鸟 D.一块草地上全部的生物2.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调查森林中乔木和灌木的种群密度时,乔木的样方面积一般大于灌木B.调查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时,应在静置的培养液上、中或下部随机取样C.标记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的个体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D.进行湖泊中水莲的数量调查时,样方应设置在近岸浅水、分布较密集的区域3.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按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由快到慢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 B.甲>丙>乙C.乙>丙>甲 D.丙>甲>乙4.下图是某种昆虫在双因素影响下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图中所示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和湿度)外,还应该有生物因素B.相对来说,环境温度越高,该昆虫生活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也越大C.从图中可知影响该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最适温度可能在32.5℃左右D.该昆虫在相对湿度为90%和温度为32.5℃的条件下,其种群数量变化按指数方式增长5.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恒定体积的培养液中,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可使用血细胞计数板B.6h前种群数量因种内斗争激烈而增长缓慢C.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12h后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6.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以下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生物群落中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B.在华北地区春天开放的花多数是风媒花,不少植物的果实有翅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分枝发达,一般有巨大的叶片,以争夺阳光D.草原上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7.蝴蝶为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有14000多种蝴蝶幼虫嗜食叶片,成虫大部分吸食花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16平方米草地上有8只蝴蝶可以表示蝴蝶的种群密度B.诱捕某种蝴蝶的雄性个体,会降低该种蝴蝶的种群密度C.蝴蝶属于初级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若调查一长方形地块中某蝴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可用等距取样法取样8.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9.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间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1.31.451.10.950.650.330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B.若该地区为草原,甲为兔子,则乙可能是牛C.甲乙两种群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D.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10.我国古书早有“旱极而蝗”的记载,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场所,在干旱的年份,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阴湿多雨的环境易使蝗虫间流行疾病,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蝗虫间的流行疾病能影响其种群密度B.阴湿多雨环境中蝗虫的K值大于干旱环境C.调查蝗虫卵的密度能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D.合理灌溉和引入青蛙等天敌可以防治蝗害11.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B.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增加D.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12.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存在硫细菌,该细菌能利用氧化硫化物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生活在热泉附近的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硫细菌为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硫细菌是生产者,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B.直接或间接以硫细菌为食的生物都属于分解者C.能量能随着硫元素的循环而被生态系统循环利用D.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13.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草原生态系统与沙漠生态系统相比,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强C.该区域内生物种类及其数量不随气候周期性变化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14.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鸟的食物为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若保证养活同样多的鸟所需的互花米草数量与原来的数量之比为()(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A.9∶7 B.8∶5 C.11∶3 D.3∶815.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狼根据鹿留下的气味去猎捕鹿B.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光波长的刺激才能萌发C.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16.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关于生态足迹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大B.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C.与食用蔬菜相比,食用牛肉可以减少生态足迹D.研究生态足迹有助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7.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动物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C.为提高生物多样性而进行的生物引种均为有害的D.模拟鸟类外形的原理研制出的飞机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8.某同学设计了下图三个实验装置验证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将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含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B.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C.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后,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D.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唯一因素19.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自生原理 B.协调原理 C.循环原理 D.整体原理20.“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并清除其他树种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湿地公园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得分。请将相应试题的答案填入下表)21.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1和2可分别表示某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2可以表示“J”形增长曲线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D.1可表示一定时间内,一定体积培养液中酵母菌呈现“S”形增长22.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对野生动物与植物种群不能进行开发利用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高23.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食物网中,碳以CO2的形式被循环利用B.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C.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24.人口剧增带来了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众多世界性难题,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有()A.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产作物品种B.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粮食资源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25.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原因包括()A.复杂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高B.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包含着复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D.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可由食物链中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5分)26.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错带,公园内既有森林,又有草原。请回答:(1)调查公园草地上跳蝻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取样时要做到_____,其目的是_____。(2)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法,若要预测鼠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通常要调查鼠种群的_____,但决定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有_____。(3)若鼠迁入一个理想环境,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则λ应符合的条件包括_____。将鼠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这种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模型。(4)鹰捕捉鼠,如果鹰的数量下降,一段时间内,鼠种群数量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是_____。(5)在公园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27.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图1为实验流程,图2为根据实验测得数据绘制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本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①将A、B、C三支试管放置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从第一天开始取样计数,连续十天;②用无菌吸管从静置培养瓶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少许;③加入血细胞计数板中,再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两个错误。a._____;b._____。(2)若本实验使用的是如下规格的血细胞计数板,该计数板上有_____个计数室;若制备装片时将清洁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先在计数室上滴一滴酵母菌液,静置5min再盖上盖玻片,测量的结果会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如图表示一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酵母菌有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为18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_____个。(4)分析图2实验数据得知,在0~7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_____增长;超过7d之后,由于_____等原因,酵母菌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28.下图表示我国湿润的森林地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1)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称为_____。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_____状况。在水平方向上,群落中的生物常呈_____分布。(2)有四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的主要筑巢高度不同,表明群落内具有明显的_____,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_____、_____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高峰期和取食地点,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对环境_____的必然结果。(4)与森林一样,海洋中生物的分布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如海洋上层多为绿藻,中层多为褐藻,下层多为红藻。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随着水体深度的增加,水域中所分布的藻类植物的种类也就随之出现差异。29.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请回答:(1)山西省为产煤大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_____,采取的措施还包括_____(答两点)。(2)某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沼液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鱼塘,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该生态工程建设中,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遵循_____原理。(3)在上述的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饲养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4)在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选择符合要求的植物,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说明:第30题有A和B二小题,请任选一题作答。30.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1)图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2)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填字母),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____的能量。(3)蚕同化的能量D=_____之和(填字母)。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4)蚕沙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蚕沙中的碳元素只能以_____形式流向鱼。向鱼塘中少量投入蚕沙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5)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不但促进了物质循环,还提高了能量_____。(6)若蚕D中能量为1.5×109kJ,D1中能量为1.4×109kJ,其天敌同化的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蚕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7)某种鱼雌性个体较小,雄性个体较大,雌性个体以吸取雄性个体鳃内血液为食而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