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新课程理念 创设习作评改“一线”_第1页
融入新课程理念 创设习作评改“一线”_第2页
融入新课程理念 创设习作评改“一线”_第3页
融入新课程理念 创设习作评改“一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五条课程基本理念,分别指向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领域,而这五个维度也是考量语文课堂教学关键的要素。基于对“新课标”中课程理念的追问与反思,尝试将其提出的一些新课程理念融入到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以六年级《我的拿手好戏》习作评改教学为例。融入新课程理念,为的是可以更好地创设习作评改的真实“一线”课堂,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作文评改的“一线”,亲身参与,大胆表达与评价,勇敢尝试互评互改,从而了解评价的角度,学会评价,接纳评价,以及根据评价和量规进一步完善习作。一、立足核心素养,优化习作评改教学环节以六年级《我的拿手好戏》习作评改教学为例,并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由教师为主导,以“上帝视角”去进行作文评讲,也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以学生主导,始终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课精心设计了多元互动且“逼真”的四大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走进“拿手好戏”;二、讲评习作,形成量规;三、小试锋芒,习作互评;四、修改片段,再现精彩。例如,在第一个教学环节(“复习导入,走进‘拿手好戏”),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段:“通过批阅你们的习作,老师不禁感慨,你们果真是‘文武双全的‘小状元。‘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弹古筝、下围棋、写书法、学绘画都成了你们的‘拿手好戏,甚至还有‘文人墨客仿写古诗呢,勇气可嘉;各项运动更是十分拿手,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练跆拳道,学舞蹈等等,同学们这堪比古代的‘武状元了不过,有一位同学的‘拿手好戏着实吸引了我的眼球,所以老师在课前就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了……”而在教学的第二、三环节,则更加针对于“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两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第二个环节的“讲评习作,形成量规”。课堂上一再称呼同学们为“小评委”,其实正是在创设一个“评委会现场”。正是在这么一个语境下,通过多次学生上台展示、生生互评,多次点评他人习作,既达到了一种有效沟通。随之推进着“形成量规”这一初步的教学目标;而在分析比较和归纳判断所进行的现场点评,以及最后又按照一定逻辑梳理出所习得的“写作秘诀”,甚至连评价量规也是通过师生一起归纳总结而得出的,而非教师生硬地直接给学生参照物,这更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而在第三环节(“小试锋芒,习作互评”),又一次进行真实习作互评。同桌互评使学生真实交换了习作,不仅仅停留在简单地口头表达点评,而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评委。“评委会”的情境也就由此真实生发出来。学生们开始根据上半节课的教师示范,开始自己独立思考,亲自用笔写上旁批,不仅如此,还给予学生展示旁批、表达点评相应机会,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根据老师提供的点评语言格式,完成自我的“评委发言”。这些课堂情境的创设,其实都是为了进一步搭建语言运用的真实平台,又在多元评价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说前面三个环节实现了三大核心素养,那么第四个核心素养——审美创作其实再每一个环节都有完成。在这种习作课堂,因为创造本身就是审美创造的过程,至于习作评改,那更加需要学生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所以每一个环节的点评和思考其实都意味着一次审美和鉴赏的发生。二、汲取“学习任务群”养分,形成课堂大单元意识“新课标”语境下,学习任务群既是课程结构,也是课程内容,作为课程结构来理解的学习任务群,需要重点把握它的整体性。“新课标”虽未对学习任务群作出明确定义,但在课程理念部分强调“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受此启发,将新课程理念置于教学上,从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中汲取养分,小处着眼则可以从单元要素入手,单元导语入手,至少能具备整体串联的意;如果继续扩大,则可称之为具备“大单元意识”。“大单元”中的单元并非简单的课程中以内容划分的单元,崔允漷教授曾指出:“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由任务来作为驱动,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换言之,以单元主题思想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以“大任务”为统领确定教学逻辑。《我的拿手好戏》所在单元的导语是这样的——“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换成大单元的眼光来看,尤其是在本单元每一节课都是有彼此之间的联系,它们之间联系的纽带也就能从这两句导语里找到答案。这也意味着这两句导语也应是每一节课贯穿的理念,最好还能与之前的课堂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下是学生习作片段以及有着大单元意识的批注:“我闭着眼睛,弹着吉他上的琴弦,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仿佛进入了了音乐的世界里,当我弹院最后的一个音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写出了自己弹吉他的独特感受,若此處借鉴课文《月光曲》中联想或者想象的写作手法,效果更佳)果然音乐的世界总是如此相似的,立足大单元意识,回顾本单元的课文的类似片段:“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忽然,海面上卷起来大风,卷起了巨浪……”(课文《月光曲》节选)本篇学生习作仅仅是闭上双眼沉浸在音乐的世界,若改写,则可以模仿《月光曲》的写法,不仅仅是粗略地写,而是能像皮鞋匠一样,根据音乐的节奏联想到大海的不同场景。借此机会,迁移到小作者的习作中去,则可以利用联想把自己真正的独特感受落到实处,写得更加具体可感以及充满个性化审美特点。三、善用过程性评价,创设习作评改“一线”课堂教学评价也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过程性评价侧重于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且需要“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以本节习作课为例,善用过程性评价对于创设真实的作文评改“一线”的真实情境至关重要。通过互评方式和星级点评,广泛收集学生的习作作业,挑选出适合评改教学的典型习作,这对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增强每一位同学的课堂参与感都有着重要意义。注重“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于是,在小组汇报展示之前就设计好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这一评价工具,以下是习作评价量规表中的几大要素:一、主题鲜明,详略得当(能点明“拿手好戏”是什么;详略处理得当,突出重点);二、多角度描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描写)三、善用修辞,感受独特(活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四、书写、语言格式等(书写工整,语言流畅;格式规范,页面整洁);五、读者感受(能引发读者兴趣,受到读者喜爱)。但在本堂课中,评价量规虽然是提前设计好的,但没有选择直接出示,而是在第二个教学环节(讲评习作,形成量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本篇习作的评价量规,最后把五大要素以补充完善的形式出现。如此一来,量规相当于是“小评委”们自己制定的规则,教师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和组织课堂的作用,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是把课堂创设成评改“一线”的关键一步。出示评价量规后,相当于评价有了依据,“小评委”才会在评价时有据可循。同时,让学生们交换习作,亲自写旁批,这也是模仿老师的一种评改行为。看似有难度,但实际上在这样学生充当小评委互评互改改的热烈氛围中,学生的畏难情绪会大大降低。另外,在第二个教学环节,讲评了习作,形成了量规,同时老师又做出了旁批的示范,所以到了第三个教学环节(“小试锋芒,习作互评”)也并非难事了。况且出示评价量规,以及评级规则,仿佛是真正赋予了学生们评委的权利,而非简单冠以“评委”的头衔。看似无足轻重的一纸量规,它的生成对过程性评价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一线”习作课堂也功不可没。不过,在评价的过程中依然要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分工方式、讨论程序和对不同意见的处理,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时,教师要对同伴评价进行再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评价中学会评价。語文的习作课堂将新课程理念巧妙融入,创设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强、体验感真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