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热容》说课稿
一、说教材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
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
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
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进一步
由比热容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并联系实际讨
论一些日常现象。
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
象思维能力。并在引导学生在解释一些生活和自然中的相关实例的过程中,获得
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难点:
1、制定实验探究方案;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二、说学情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等效替
代法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
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四、说教法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
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五、说学法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本节课采取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启发、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控制
变量法”,让学生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了解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
操作,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数据信息,学会分析、
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出新
知识,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上的飞跃。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时候有一个梦想:去大海边玩。同学们想去吗?听去过海边的人讲,
海水很凉,砂石很热,你想知道原因吗?
(创设物理情景,在自然导入新课的同时,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
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二、新知探究
(一)、提出问题:生活经验检查
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与水温升高的多少有什么关
系?请你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明。
1、用同样的炉火分别烧一大锅水和一小杯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谁吸热
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
2、把一壶水烧热和烧开,哪种情况需要吸更多的热?
(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
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得出结论: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和升高的温度有
关。
学生得出:对于同一种物质,物体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
的热量一越多
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砂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
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猜想物质吸热可能与物质种类有关,使
探究目标更为显性化。)
(二)、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
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让相同质量的水和砂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它们温度升高
的多少来研究它们吸热能力的差异。
2、实验器材:两支酒精灯、两个金属盘、两个铁架台(带铁夹)、两块石
棉网、质量相同的和、两支、o
(教师引导学生既然物质吸收热量可能与质量、温度变化、物质种类有关,
那么该实验用什么探究方法。)
3、怎样确定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经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间接反映物质吸热多少。
(教师强调:必须保证热源相同且较稳定。体现转换思想)
4、动画播放实验过程
数据记录表
展示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5、分析论证
结论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结论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小结
物体吸收的热量不仅与物体的质量、物体温度的变化有关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6、交流与合作:
提出问题:
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观察表格类比分析
表一:
物质体积质量
水10cm310kg
铁10cm379kg
表二:
物质质量升温吸收
水70kg△tQI
煤油70kg△tQ2
引导学生分析:
表一采用“相同体积比较质量”,即用相同体积比质量,从而引入密度这一
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
表二应采用怎样的方法从热学角度比较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结合表格中的数据谈谈你对比热的理解:
物质质量升温吸热
水1kg10℃4.2xlO4J
水2kg5℃4.2xlO4J
质量为m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了Q的热量?质量为1
千克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t°C,吸收了热量;
质量为1千克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IC,吸收了热量_______O
三、钻研新知
1、意义: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2、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比热容,简称比热,符号:C
3^公式:
4、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5、物理意义: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反映的是物质吸热或放热
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例如:水的比热容为4.2x103
它表示的物理含义:
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引入比热容的概念。在讨论中注意
尊重学生意见,适当点拨,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发现真理。帮助学生正确了解比
热容的含义,认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学会查比热容表,通过读表,发现
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6、练习巩固:主要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的应用事
例,使物理走向社会,及时反馈矫正。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分子热运动》是人教社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册中第十六章《热和能》的第
一节。从所在位置来看,它被直接安排在《机械能》之后,作为内能的基础知识,
讲述了内能的本质,引出一种区别于机械能的另一种主要形式的能量一一内能。
其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验证物质微观世界的分子热运
动本质,二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材一开始复习了本册教材第十一章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接下
来,以香皂的香味引出扩散现象,再由扩散现象引出分子的热运动,体现了“从
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接着用一个简单易懂的演示实验说明了分
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然后,用一句“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
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导出分子间的
作用力。整节内容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根据教材安排及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同时参考初中生特别是我
所在的农村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C
2、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初步认识分子动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渗透物理学的研
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验和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重点是分子的热运动,因为他揭示了内能的本质,将是下一节内能学
习的前提;教学难点:难点让学生明白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如何同时存在的。
二教学方法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制定的三维目标,以及所针对的不同知识要求,我对本
节课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安排:对于“分子热运动”,主要以转换法为主;而在“分
子间的作用力”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类比法。另外,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初中生在
学习方面的主动性还不是十分让人满意,大部分学生只对“有趣”的东西感兴趣,
而且他们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实验探究法
将做为一个常用方法贯穿始终,为每一个知识点铺路。
三说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兴趣,首先,我设计了一些学生实验及学生游戏,让学生积极
参与,一改课本上只有演示实验而无学生实验的现状。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在不
同状态的物质间也有扩散现象”,我在学习了气体、液体、固体间的扩散后安排
了“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学生实验,该实验过程迅速、现象明显,学生乐于动手,
也很容易看到效果,特别是纠正了学生在前面实验中得出的“扩散现象只能在相
同状态的物质间进行”的错误观点;在“探究影响扩散现象的主要因素”时,也
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讲述扩散现象的本质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在教室里传
递不同颜色乒乓球的小游戏,即给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发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让他
们在教室里任意传递。然后,在实验前设置一些悬念,如在进行二氧化氮扩散实
验前,提出问题:“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他会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
让学生进行猜想,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在教学中大量引用生活中
的实例,让学生们感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这
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来。
为了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我在教学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时,运用多媒体课件
展示分子运动的模型;在教学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将课本上的弹簧模型加以改进,
在弹簧中间穿一根紧绷的橡皮筋,这样就把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且与距
离有关的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便于学生理解。
为了让各个内容衔接自然,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利用各个知识内在的联系,
如从扩散现象至分子的热运动时.,用一个“扩散现象是怎么发生的?”问题进行
过渡;二是提出各种提示性的问题:如在讲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时,
提出:“如果分子间没有间隙,扩散现象能发生吗?在讲解分子运动快慢与温
度的关系时,提出:“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系吗?;三是利用教材本身的
一些过渡性语言,如在讲解到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可用”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
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
呢?”进行自然过渡。
四教学过程安排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
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己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具的水分子组成.
[生]我们肉眼看不到,分子体积很小.
[师]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生]我们用显微镜.
[师]这个方法可取,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
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
[生]闻到香味.
[师]为什么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
[生]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二)新课教学
[师]不是气味,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或香皂中跑出来,进入空气
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
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
运动的.
1.扩散现象
[生甲]我们组是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中
水变红.
[生乙]我们组是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
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有红色.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看录像.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
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一天
天过去,发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师]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
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E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举出几个例子.
[生甲]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
[生乙]在花园里闻到花香.
[师]从这些可以看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看投
影.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
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画深.
[生]从投影看出固体也有扩散现象.
[师]固、液、气体都有扩散现象,想想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
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生]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
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蓝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蓝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
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想想议议
[生甲]从前面的几个实验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
[生乙]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扩散进行得快,是由于分子运动得快;
扩散进行得慢,是由于分子运动得慢.
[师]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
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展示扩散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两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进行扩散的.蓝色小球代
表一种分子,粉色小球代表另外一种分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由图可以看到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有时两个分子会撞到一起.正是分
子的无序运动的宏观效果,一种分子混入另一种分子中去,宏观上就是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师]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铅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
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
[生]分子之间有引力.
[师]请看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
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生]这个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师]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
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生]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师]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
缩.请看投影.
3课后小结
在小结过程中,通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所说明的分子在不停地
做无规则运动,以及分子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通过总结得出分子动理论。
4布置作业课后习题3习题4
五板书设计
分子热运动
一扩散
扩散现象是指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二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内能》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内能是热学中•个重要的概念。教材通过对比、结合学生口常生活等多种形式,从
宏观的机械能拓展到内能,再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在此
基础上讨论内能的改变,进而引出热量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
在分子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还为下一章学习内能的利用打下
基础。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三)教材的处理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组教材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原有的生活经
验、体验等学生资源,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和实验出发,让学生深入浅出的了
解内能和热量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虽然学生已经学
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比较匮
乏。因此,教学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实验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
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从学生的体验、经历和身边的事物来建立和强化内能的
概念,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什么是内能、内能有什么特点、内能是怎样变化
和量度的。
三、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内能和热量。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
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2)通过分析事例,逐步形成用能量的观点看世界的意识。
四、教法学法
教法上主要以谈话法、声解法为主,辅之以演示实验法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体验
乐趣,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学法上综合运用自主学习、观察与体验,小组合作探究等多
种形式的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教学程序
我计划本节课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认识内能——分析类比,建立概念一深化提高,应用概念一感悟收
获,课堂小结一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认识内能
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装有热水的暖水瓶,瓶塞弹起”的视频,再根据这一情景提出三
个问题:(1)瓶塞弹起时是否做了功?(2)能够做功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那
么推动瓶塞做功的能量末自哪里?(3)你还能举出哪些口常生活中,“热”具有能量、
能做功的例子?(如烧开水时锅盖跳动等)
本环节的教学,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瓶内热空气推动瓶塞弹起做功的实验现象和日
常生活里“热”对外做功的现象,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二环节:分析类比,皂立概念
这个环节,我计划安排两个教学活动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个教学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内能概念。
内能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分析两个对比情景
“运动的瓶塞”、“热运动的水分子”和“发生形变的弹簧”、“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水分子”中的
能量,再由学生自主总结并填写对比表格,建立与形成内能的概念。
运动的瓶塞有动能热运动的水分子有分子动能
发生形变的弹簧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有分子势能
宏观现象微观世界
运动的瓶塞具有—能.做无规则运动的水分子具有一能.
发生形变的弹簧具有—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具有一能.
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统称为—能.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统称为—能-
在此突出过程与方法,延伸,观察生活,举例……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内能概念的理解,我把情景一和情景二加以拓展和延伸,让学
生根据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继续分析跳起的瓶塞掉在水平地面上后,弹簧恢复原状没有
形变时,是否具有机械能和内能。分析得出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然
后,再让学生分析冰是否具有内能,得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再追
问学生把冰熔化成水后加热到沸腾的过程中,水的内能怎样变化?初步得出一个物体温
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通过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类比,细致、深入的分析展示出来的物理现象和物
理情景,顺理成章的推理并建立、形成内能的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分
析、推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教学活动是小组合作,归纳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先是小组合作,尽可能地想出各种办法让一段铁丝温度升高,方法最多的小组为获
胜。我深入学生之中,积极的看、积极地听、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根
据需要给学生适时、适当的指导。然后组织展示、交流,引导学生对各小组列举出来的
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通过组内合作讨论,组间相互竞争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中培养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说课中如何说,讲课中如何做?
第三环节:深化提高,应用概念
首先让学生体验对手呵气和搓手时手的感觉,再从能量转移和转化的角度分析它们
分别是通过什么方法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并通过能量流向图建立和形成热量的
概念。
为了进一步触发思维的兴奋点,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动机,打开探究之门,我计划先
组织学生做演示压缩空气做功的实验(这个实验在空气压缩仪里放入半颗火柴头,现象
就会非常的明显和震撼),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得出外界对气体做功,筒
内气体内能的变化。接着让学生猜想,如果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会怎样变化?
并通过让学生感受篮球放气过程中球内气体温度的变化来验证猜想。(实验时,把气针
插入篮球,让学生先感受吓篮球内气体的温度,再把气针对着风车的风叶,看到风叶
转动,说明气体对外做功,再让学生继续感受篮球内气体温度的变化)
最后组织学生演示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以及用“冰露”矿泉水瓶分组实验、观
察、体验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该实验中通过做功使内能
变化的两个过程。
知识的应用最终还是要回归现实生活。因此这一环节的教学,借助了学生体验性实
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
品,进行观察、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瓶瓶罐罐皆学问,物理来源于生活,深化和提高概
念的理解与应用。并让他们通过亲历科学实践活动,体会到科学实践活动的魅力与乐趣,
从而乐于参与各种科学实践活动。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谈一谈本节有什么收获或感想?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情
况。通过该环节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实现思维飞跃的舞台,同时也帮助学
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布置课外小实验:自制弹射器
找一段两端开口的小塑料管,从塑料管的一端塞进一个用水浸湿了的纸团(要塞
紧),从另一端推进一个用橡皮塞制成的活塞,一个简易的弹射器就做成了。试试推进
活塞,比比看谁能把纸团弹射得最远。
布置这一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小制作,提高学习兴趣,让学
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并为后面热机的学习做个铺垫。
六、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使学生对功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
书以教学的逻辑线列出了课题“第二节内能”及三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
一、内能
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和做功
三、热量
七、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改提倡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本
节课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本着新课改的思想,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
为主体。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本节教学设计能注重从学生已有的为验、经验出发,让学
生亲历思考和探究概念建立的过程,领悟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并对概念加以理解和应用。
通过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实现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
知识与思维能力得以共同发展。使“物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使学生学会知识,
掌握技能,经历过程,体验方法,勇于探索。
教学方法上,本节教学设计能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
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交互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
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评价,多赏识、多鼓励学生,引
导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
不同答案,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简而言之,教学设计都是课前的设计,而教学过程是富有变化、动态生成的过程,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会产生许多的信息和创新的火花,教师要机智的将有价值的学
生生成性资源作为教学的焦点来重新组织教学。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
化,保护创新火花、激发奇思妙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使物理课堂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构想和设计,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评委给予指正和帮
助。谢谢!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的作用
本课是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三节C能量是贯穿整个
物理教学的一条主线,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
之一。本节内容是对本章及以前所学物理知识从能量的观点进行了一次综
合、深化和再熟悉。教材首先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能量之间的转化,揭示它
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分析一系列熟知的能量转化的事例,指出能量的转
化与守恒。最后阐述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二)学习目标
本节的学习重点是:能量转化与守恒。
学习难点是:对能量转化与守恒的理解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
(2)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建立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思
维方法打基础。
二、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对声、光、电以及机械能的学习,对能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和了解,应该说是比较熟悉了,能量的转化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
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习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导学案、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启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
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四、教材处理
本节教学可分两部分完成:第一,能及能量转化;第二,介绍能量守恒定
律。
1、能的转化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材“想想做做”中的几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实
验所发生的现象,找出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在这些实
验中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各种现象变化常常存在
着能量的转化,对能量转化有一个具体的理解。
2、能量守恒定律
在学生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基础上,讲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时,要突出定律的物理意义,即突出“转化”和“守恒”。要利用“想想
议议”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能量守恒是指自然界所有能量总和守恒,而一
种能量或几种能量在转移和转化时一般是不守恒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说
明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区别,同时要向学生强调定律的普遍性和重要
性。
五、学习程序
(一)导入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中的一组小实验
(二)新课教学
学习互动
互动1:讨论四个小实验中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①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手会感觉到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②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可观察到
温度升高,光能转化为内能。
③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④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总结:说明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各种现象间常常存在着能量的转化。
能量可以反映这种联系。
互动2:“想想议议”学生思考乒乓球弹起后为什么最终静止。
教师实验:乒乓球在地上弹起来,最终会静止。通过讨论小球的运动过程,
提示学生机械能减少了,是不是能量丢失了?实际上是通过摩擦把机械能
转化为内能。从而引出能量守恒定律。
互动3:能量守恒定律。
讲解守恒定律的内容时,要突出定律的物理意义,即突出“转化”和“守恒”。
互动6:动手动脑学物理
(1)通过这道题可以锻炼学生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人自身的能量转化
和守恒的问题。
(2)通过讨论“永动机”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引
导学生分析这种构思不能实现,因为要想使机器持续不断地做功,就要消
耗能量把流到低处的水抽回到高处。显然,这种“永动机”是违反能量守
恒定律的。
(三)课堂练习
写出下列10个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或能量的转移关系。
①木炭燃烧发出光和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②冬天双手互相摩擦感觉
暖和。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用钢锂铿工件,工件发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④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工
作。水能转化为电能⑤点燃爆竹后,爆竹腾空而起。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⑥给蓄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⑦热水瓶中的水蒸气把瓶塞冲起。内能转化为动能⑧风吹动帆船前进。
风能转化为动能
⑨人跑动时,身体发热出汗。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⑩一杯热水慢慢变凉。
热传递
(四)学习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它的内容是:能量既不会
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
变。
(五)布置作业
1、你尽可能多的说出发生在你身边的能量转化。
(六)板书设计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1、能量的转化
2、能量守恒定律
《热机》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热机》,下面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
思这六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热机》编排在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热机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一个重
要实例,是十三章内能知识的应用与深化。教材这样安排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
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计划用一个课时完成。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
②知道四冲程热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热机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人类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节能、
环保意识。
4)教学重点:热机的工作原理、能量转化过程。
5)教学难点: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
二、说教法
在处理本节课教学时会采用多媒体教学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尝试以由学生自学
发现、教师结合多媒体选讲、学生观察教师归纳三个环节为主的教学方法,力争使教学效果
达到最佳。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九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可以分析一些简单直观的现
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引导和点拨,本节内容中的汽油机工作过程利用动画展示,这样
比较直观形象,既弥补了学生空间想象的不足又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2.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学生观察图片、动画,听从教师讲解,通过对图片、动画的观察、讨论、归
纳得出结论,应用多媒体演示和汽油机模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联系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复习改变内能的2种方式,根据“内能对外做功,实现能量转化”
的物理规律,引入热机的概念。
2.新课教学
1)用课件创设情景,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动态观察、探究分析而后教师讲授内燃机,讲
明是根据气缸内燃料的不同将其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介绍汽油机的构造和一个冲程的概
念,目的是使学生在观察动画时能更清楚的了解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中各部分
构造的运动情况。
这一环节的教法原则是,把握好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分析,师生共同探究讨论,适时调
控时间,适时启发引导,形成既有学生自主学习、又有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2)多次动画演示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进气门、排气门的开关
情况、活塞上下运动情况,演示结束后教师引导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描述一个工作循
环的过程,并分析归纳出热机的工作原理,讨论以下问题:
(1)汽车在开动前,是如何使内燃机起动的?
(2)在四个冲程中,哪些冲程发生了能量转化?
(3)哪个冲程使汽车获得了动力?
结合这三个相关问题强调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了解汽油机的实际应用,
以此强化学以致用的观点。
在这一过程中,我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以问题开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
观察、探究,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分析,提倡合作学习,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在全班发表意见,
老师点评归纳出“活塞对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推动活塞作功,内能转化为机
械能”的知识要点。
在学生观察柴油机工作过程的图片后,组织学生讨论比较
生活中大型载重汽车都用柴油机,这和汽油机工作过程和结构的
大同小异之处,目的让学生体会生类比法的科学方法观察、分析
问题,破解问题。这一环节的教学要点是,讲清“压缩气体达到
燃点,柴油雾状喷入燃烧”的过程,以便于学生理解比较。
3)练习
通过对概念和图片的认知来巩固和强化学生对于内燃机知
识的掌握。
(1)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如右图其中的
冲程;它将能转化成能。
(2)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
<,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有个冲程,活塞往复运动
次,曲轴转动周。
4)小结
以提问形式,让学生自主归纳本节知识,老师引导梳理,共同归纳本节课知识,得出
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大同小异之处
5)作业
(1)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构造、工作过程、用途来说)
(2)完成本节课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
(3)完成配套练习。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由课件结合课本来上,在最后用一页幻灯片给出板书,结合教师讲解把学生在上
课归纳得到的知识形成体系。
热机
1.热机定义:
2.汽油机、柴油机的四冲程及工作原理
1)吸气冲程
2)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排气冲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的知识要点是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其中的能量转化,在探究中要留足时
间让学生更清晰的理清四冲程汽油机或柴油机的各冲程特点及能量转化情况。
《热机的效率》说课稿
1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了解热机的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泾.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意识.
2重点难点
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效的途径.
3教学过程
3.1-:复习提问:什么是机械效率
教学活动活动1
【活动】-:新课引入.
1:热机是冈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
2活动2【活动】
三:新课教学
(1)热机的能量损失
教师:一辆汽车从身旁驶过,有时根据人的嗅觉就能知道它的发动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这是为什么?
学生:因为它们排出的气体的味道不同。
教师:说得很对。但你们想过没有,H时}的气体中仍有汽油或柴油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汽油或柴
油并未完全燃烧。
教师:既然燃料没有完全燃烧,就说明有一部分能量被白白地损失掉了。板书:
一、热机的能量损失
1.燃料未能完全燃烧
教师:再想想,除此之外还有些什么损失?
学生:排出的气体中还具有内能.
教师:有人曾用汽车的尾气加热饭菜就说明了这一点.除此之外,气缸壁等也会传走一部分内能。
板书:2.废气和散热带走一部分内能
教师:以上这些都是没有转化成机械能的内能.那么曲轴获得的机械能是不是全部做了有用功?
学生:不是,有一部分要传给飞轮以维持其继续转动.
教师:除此之外,由于各零部件之间有摩擦,曲轴还需克服摩擦做功。
板书:3.克服摩擦做功
(2)热机的效率
由于以上原因,真正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只占燃烧燃料所能提供能量的一部分。所占比例的大小,也就成
了热机性能的标志.为此,我们再介绍一个新的概念:
板书:二、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由于损失的原因比较多,所以热机的效率一股都较低。(参阅课本中的几种热机的效率,内燃机的能流图以
及火电站的能流图)
教师:热机是人类使用的主要动力机。尽管它的效率还不高.我们仍然离不了它,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改进
和提高它的性能。经过上面的分析,雌归纳一下改进热机的总体设想?
板书:三、如何提高热机的效率
学生: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板书)
学生:减小各部分之间的摩擦.(板书)
教师:让其尽可能完全燃烧,可通过改善燃烧环境,调节油、气比例等来实现,为了减小摩擦需要经常保
养机器,适当调节各零部件间间隙,并注意保持润滑等.另外还应下决心关停一些冒黑烟、耗能大的热机,
以提高热机的整体水平。
提高热机的效率,并非易事,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甚至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不过我们相
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能源的不断开发,热机的性能一定会得到较大提高。我们也期待着
现在的青年中能涌现出更多瓦特式的人才,为人类研制出更新更好的热机。
活动3【活动】四:小结活动4【活动】五:布置作业
通过阅读教材,巩固所学内容。
第2节热机的效率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第2节热机的效率
1一:复习提问:什么是机械效率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二:新课引入.
1:热机是冈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自机械一样也白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2
活动2【活动】三:新课教学
(1)热机的能量损失
教师:一辆汽车从身旁驶过,有时根据人的嗅觉就能知道它的发动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这是为什么?
学生:因为它们排出的气体的味道不同。
教师:说得很对。但你们想过没有,其旺的气体中仍有汽油或柴油味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汽油或柴
油并未完全燃烧。
教师:既然燃料没有完全燃烧,就说明有一部分能量被白白地损失掉了。板书:
一、热机的能量损失
1.燃料未能完全燃烧
教师:再想想,除此之外还有些什么损失?
学生:排出的气体中还具有内能.
教师:有人曾用汽车的尾气加热饭菜就说明了这一点.除此之外,气缸壁等也会传走一部分内能。
板书:2.废气和散热带走一部分内能
教师:以上这些都是没有转化成机械能的内能.那么曲轴获得的机械能是不是全部做了有用功?
学生:不是,有一部分要传给飞轮以维持其继续转动.
教师:除此之外,由于各零部件之间有摩擦,曲轴还需克服摩擦做功。
板书:3.克服摩擦做功
(2)热机的效率
由于以上原因,真正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只占燃烧燃料所能提供能量的一部分。所占比例的大小,也就成
了热机性能的标志.为此,我们再介绍一个新的概念:
板书:二、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由于损失的原因比较多,所以热机的效率一股都较低。(参阅课本中的几种热机的效率,内燃机的能流图以
及火电站的能流图)
教师:热机是人类使用的主要动力机。尽管它的效率还不高.我们仍然离不了它,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改进
和提高它的性能。经过上面的分析,雌归纳一下改进热机的总体设想?
板书:三、如何提高热机的效率
学生: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板书)
学生:减小各部分之间的摩擦.(板书)
教师:让其尽可能完全燃烧,可通过改善燃烧环境,调节油、气比例等来实现,为了减小摩擦需要经常保
养机器,适当调节各零部件间间隙,并注意保持润滑等.另外还应下决心关停一些冒黑烟、耗能大的热机,
以提高热机的整体水平。
提高热机的效率,并非易事,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甚至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不过我们相
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能源的不断开发,热机的性能一定会得到较大提高。我们也期待着
现在的青年中能涌现出更多瓦特式的人才,为人类研制出更新更好的热机。
活动3【活动】四:小结活动4【活动】五:布置作业
通过阅读教材,巩固所学内容。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串联和并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
三节的内容,第五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基础,第三节《串联和并联》又是以后学
习电学的重中之重,在这节中能否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及按要求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
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基本理念,我确立以下为本节
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
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
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
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动手实验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根据上课实际情况确定规范画
出并联电路、动手连接并联电路是这节课的难点。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电源、开关三个、小灯泡两个
和导线若干),制作示教板两块(一块串联、一块并联,连线图都不可见),市场上小彩灯一
串,以备教学使用。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特色,为了充分体现《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入理解交流与合作的研究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教学原则。本节课采用以设疑、启发、科学探究相结合为主,以演示、理论讲解为辅的教
学方法;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知道简单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并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但他们的
知识仅限于•个用电器,同时学生对电学学习早有期待心理,认为电学中实验很有趣,都想
动手去实验,有很强的动手意愿。
(二)学法指导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将学生学习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并根据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以实验、观察、思考、交流、分析、归纳等为主要学习方
法。在整节课中让学生自己想“探究”、想“成功”,并能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地探索学习,
达到“学会”。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引入
同时展示示教电路板(一串小灯泡看不到导线)和一串市场中卖的小彩灯(只取红色)
第一次合上开关两灯亮,分别摘下一个灯泡再合上开关,小灯泡亮,小彩灯不亮,观看学生
表情后不失时机的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看到两种电路的演示,同学们有什么想法、想知道什
么?
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疑惑。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即而进入主动思考
过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电流的特点探究
先提问:如果给你两盏灯、一个开关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用电器都工作吗?有几种接
法?
在连接电路前先强调电学安全操作要领,同时教给学生一个接线柱接两根线的方法,也是暗
示学生采用并联这种方式(采用启发法),让学生带上问题去连接,实验过程有创造性也有
竞争性,学生实验能否成功,只需由灯发光来表明,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上充满
了成功的喜悦。
完成连接后再展示实物图,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连接的实物画出电
路图,这样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思想,学生采用串联这种简单方法使灯泡发光,他就能画出简
单的电路图,采用并联的方法使灯发光说明他能力强,他的电路图就有一定难度。而不是采
用先设计电路图再连接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同时也训练了根据实物图画电路
图的能力。通过电路图的观察学生讨论得出串并联连接特点,这样直观易懂。
接下来让学生利用上节知识标出图5.3/和图5.3-2中电流的方向,同时请两位同学在
黑板上标出,师生共同分析电流流向,得出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再讲解干路和支路
(三)串、并联用电器的关系的探究
学生对串、并联有了初步的理解,再不失时机的设置障碍,激发更强的求知欲。
展示:一块示教板,上面两个灯并列摆放,连接线看不到,
现在学生无法从连接方式判断串并联电路,从而继续激发学生兴趣、疑虑。让学生作出猜想,
并说明猜想的理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通过这个过程引入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关系的探究,此时可利用刚才连接好的方式探究有利
于节省时间,同时也让开始没有连接并联的这些学生尝试根据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突破连
接并联电路这个难点,学生在实验中得到结论,然后再利用探究的结论上台判别示教板上的
用电器是串联还是并联,使其知识得到巩固,同时告诉学生仅凭元件摆放的位置是无法判别
串并联的。
全体学生参与游戏巩固新知
游戏:伸出双手,握紧拳头再伸出大小母指,以拳头为用电器,以大小母指为导线,先组成
两个用电器串联,再扩展到三个,然后组成两个用电器并联,再扩展到三个,这一游戏既巩
固串并联的连接特点,又把串并联得以扩展,同时也体现了合作意思。
(四)串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探究
练习:生活中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1)上课前展示的两串灯;(2)红绿灯;(3)大彩灯;(4)路灯;(5)教室灯
设问: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可老师有个疑问:路灯是并联的能同时亮和同时灭,进行
整个控制,教室里的灯是并联的,可它又能分别控制,这是为什么呢?
引入开关作用的探究,这个实验探究中串联相对简单一些,但并联就相对难一些了,为了降
低难度,我采用是给出电路图,让学生连接实物进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在并联时,
给予“先摆好器材再连接实物”的友情提示(采用启发法),进一步降低难度。这样学生实
验操作中就能很快探窕出串并联开关的作用。同时也训练了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的能力,近
一步突破连接并联电路这个难点。
(五)巩固练习
题目:判断家用电冰箱中照明指示灯和压缩机的连接方式(用两种方式)。
此题体现了新课标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同时把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关
系和电流特点得以巩固,也告诉学生判断串并联的电路的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充分发表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使整节课的知识得以梳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
信息交流能力。
(七)课后挑战
设计抢答器电路:要求每一组同学按开关相应组指示灯亮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电学部分的第一次探究,要为后两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奠
定基础。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将本节内容设计
为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课堂。通过设问、讨论、探究解疑,循序渐进,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知
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一些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
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学习成就感,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让学生对常见的串并联电路
进行讨论、分析、交流,巩固本节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利用线路板进行实验,实验装置简单、用时短,操作方便、效果明显。
2、实验探究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具有更多的动手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掘学生
潜在的创新能力。
3、用游戏巩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并很好把串、并联电路得以扩展。
4、采用先设疑、讨论,再探窕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能很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意识,
同时也有效的降底了教学难度。
5、课堂练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6、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师生相互交流,互相沟通,合作
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发散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商榷之处:
1、本节课是采用集中探究优势大还是分散探究优势大
2、能否减少探究点,将开关的作用学生动手探究转为教师的演示探究来进一步降低难度。
《串联和并联》教学反思
下面根据我上过的一节《串联和并联电路》课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课后反思体会。
原设计了一节课,通过学生设计电路,然后连接电路,由电路的不同引入串联和并联电路。
在新课进行前提问:有一个电源和两个灯泡,要使两个灯泡同时发光,有几种接法?由于部
分学生参照了书,他们能够按照老师的意图设计山两种不同的电路图,我让学生先在图上标
出电流的方向,观察他们的电流流经的路途有什么不同,然后分别给他们命名为串联和并联。
接着学生试着连接电路,学生在第一次动手连接电路的时候,出现了许多小问题,例如:电
池接反、线路连接松接触不良,灯不亮等,而在连接并联电路时,发现学生对电流的途径还
是不清楚,没有理解分支点和汇合点的意思。
后来参加市局组织的学习,我对本节课有以下想法:1、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观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免疫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东学院《母婴中医护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清三新人教版
-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第二课我们周围的动物教案青岛版
- 甲流乙流培训课件
- 雪佛兰销售培训课件
- 培训课件包教学课件
- 《抗菌药物概论课件》课件
- 小学生比赛课件模板
- 喷塑特殊过程能力确认记录1
- 高一物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 锚索张拉和锁定记录表
- 2016年校本课程--------合唱教案1
- 【原创】《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教学设计
- 《中国药典》规定中药饮片用量
- 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电力建设实施细则
- 初中物理元件实物图及一些常用图形
- 中小学生备战期末迎接期末考试动员班会PPT
- 房测之友BMF用户说明书
- 国自然模板(空白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