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3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在距今约7000年姜寨遗址的公共墓地里,没有夫妻合葬墓,每个人都单独地按辈分高低、血缘关系远近以及去世的先后顺序埋葬。这反映出()A.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力状况 B.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当时氏族聚落的社会风貌 D.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具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氏族是指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的,按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集体,氏族成员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按辈分高低、血缘关系远近以及去世的先后顺序埋葬体现了以氏族为生产生活单位,以血缘为纽带,身份地位相对平等的氏族聚落的生活风貌,C项正确;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是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特征,排除B项;国家形态初具的标志是城市出现、阶级分化等,在我国大约是在距今五千年前后,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时期外交“是循着由重视道德的作用,而趋向重现实的利益;由崇尚礼、信,而趋向诈伪和计谋的轨迹发展的”。这一变化()A.是应对时局的必然选择 B.表明外交思想日臻成熟C.体现了儒法势力的消长 D.使列国间利益冲突加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趋向重现实的利益趋向诈伪和计谋”和所学可知,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纷争不断,各国竞争日益残酷,其外交经历了道义宣示向功利主义的转变过程,A项正确。忽视道义趋向功利并不意味着外交思想的成熟,排除B项;法家作为一种主要派系是在战国时期出现,排除C项;列国间利益冲突加剧使得外交战略技巧变化,因果倒置,而且外交战略谋划和外交技巧的持续创新顺应时代发展,可以促进由兼并走向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3.在成都至昆明出缅甸达印度途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佛教遗物。其中,在巴蜀地区的乐山、彭山一带有着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风格较浓厚,而这些造像在当时的北方地区尚未发现。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说明()A.西南商路便利文化交流 B.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C.佛教在东汉盛行于四川 D.北方佛教渐趋本土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东汉(中国)。据材料“在成都至昆明出缅甸达印度途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佛教遗物。在巴蜀地区的乐山、彭山一带有着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风格较浓厚”可知,此路线是西南丝绸之路,商路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南宋以后,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四川出现佛教遗物,不能得出佛教盛行于四川,排除C项;唐朝时期佛教本土化,排除D项。故选A项。4.《通典》记载,唐初大理地区“颇解阴阳历数……以十二月为岁首”。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这一变化()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B.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安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有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A项正确;南召位于云贵地区,不属于藏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政策,排除C项;南召属于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与维护中央政权统一安定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为《通典·食货七》所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与唐肃宗乾元三年户口数的变化。它反映出当时()

天宝十四年(755)乾元三年(760)户管户总数891417811933174课户5349280758582不课户35655011174592口管口总数5291930916990386课口82083212370799不课口4470098814619587A.地主豪右公开隐匿大量人口 B.赋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C.众多藩镇迅速摆脱中央控制 D.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唐代天宝十四年朝廷所掌握的课户口数、课户、课口数比乾元三年多,不课户、不课口比乾元三年少,课户课口的大量锐减,据此推知,这必然造成朝廷财政收入的大幅减少,满足不了国家日常开支的需求,租庸调制的瓦解就是必然,从而赋税制度的改革成为必然,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课税和不课税的户数和口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的这种现象主要与土地兼并有关,并非因为地主隐匿人口,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尚未出现藩镇割据,尚没有达到迅速摆脱中央控制的程度,排除C项;土地兼并现象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但据材料无法得知不课税的户口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排除D项。故选B项。6.制作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是李同学在阅读《宋史》某位人物传记时自制的人物大事记时间轴,苏轼曾评价该人物为“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诣,轶后空前。”下列事件中可以列入该时间轴的是()A.真宗景德元年,订立澶渊之盟 B.仁宗皇佑元年,创设族内义田C.高宗绍兴十年,领兵北击金军 D.神宗熙宁二年,推行青苗之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苏轼曾评价该人物为“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诣,轶后空前”,可知这一人物为范仲淹,当时皇帝为宋仁宗,B项正确;订立澶渊之盟为宋真宗在位期间,早于仁宗朝,排除A项;高宗绍兴十年,领兵北击金军是岳飞,排除C项;神宗熙宁二年,推行青苗之法是王安石,排除D项,故选B项。7.明朝建立之初,推行户贴制度。《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下图为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刊印了朱元璋的圣旨,还登记了汪寄佛一家的人口、田地、房屋等项内容。对两则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实录为正史,记载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B.户帖为一手史料,可直接还原全部事实C.两则史料均是口述史料,更具有历史真实性D.两则史料可以互证明朝初年实行的户籍制度〖答案〗D〖解析〗按史料载体划分,《明太祖实录》属于文献史料,户帖属于实物史料,实录中对户籍制度的记载与户帖可以形成互证的关系,反映明朝的户籍制度,D项正确;材料中实录与户帖并未无矛盾之处,且户帖属于实物史料,相较文献史料更具客观性,排除A项;按照史料来源划分,实录与户帖均为一手史料,但是”一手史料可直接还原全部事实”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实录和户帖均不属于口述史料,排除C项。故选D项。8.17世纪后期,广东人鄚玖率族人南迁至湄公河三角洲的河仙,并把此地经营为富庶的小邦(亦称“港口国”)。乾隆年间官方文献评价其“宫室与中国无异,服物制度仿佛前代(明朝)”“其风俗重文学,好诗书……子弟皆彬彬如也”。这体现了()A.清朝开明的民族文化政策 B.双方对中华礼教的认同C.宗藩朝贡体系的深入发展 D.移民社会呈现多元色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后期。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广东人鄚玖率族人南迁至湄公河三角洲的河仙,乾隆年间官方文献评价其“宫室与中国无异,服物制度仿佛前代(明朝)”“其风俗重文学,好诗书……子弟皆彬彬如也”,可见官方对其评价是肯定的,也表现了广东人鄚玖率族人对中华礼教的延续和认同,即反映了双方对中华礼教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清朝的民族政策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富庶的小邦(亦称“港口国”),向清政府纳贡称臣,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移民对中国文化的继承而非多元色彩,排除D项。故选B项。9.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用以筹措赔款。面对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有官员上书提出,“借款一项,吃亏尤巨而久”,且“耗物力于无形之中”,中国应铸造自己的“英镑”和“先令”。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是()A币制差异加剧了债务危机 B.通货膨胀导致国家财富流失C.清朝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 D.列强资本输出威胁民族工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年后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但由于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中国归还的借款实际上增多,导致加剧了中国的债务危机,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国借款导致中国债务危机的加剧,而非通货膨胀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贸易问题,排除C项;清政府官员代表的是地主阶级,其观点提出是从维护自身阶级统治的角度来看的,威胁民族工业的发展不是其提出观点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0.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指出“自三代至于近世,道出于一而已”。近代以来,由“道一而已”到逐步承认“道出于二”,进而衍化为以西学为基础的“道通为一”。“道”从普适于“天下”(即全人类)的大方向,缩小为中西学区分下的区域成分,后再重新上升为“世界”通行的模式。这反映出近代中国()A.西学传播渠道得以拓展 B.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程度有限C.中西文化的竟存与融通 D.学习西方借助了已有的知识体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道’从普适于‘天下’(即全人类)的大方向,缩小为中西学区分下的区域成分,后再重新上升为‘世界’通行的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学传入中国,“西学”成为与中国传统思想不同的思想领域,出现“道出于二”现象,随着西学的传播与发展,中学与西学走向融通。近代中国思想领域,出现了“道通为一”的情况,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西学传播渠道,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西学与中学”,而“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程度有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学习西方借助了已有的知识体系”与材料“衍化为以西学为基础的‘道通为一’”的要求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1921年6月,《》杂志指出:“所谓国会省议会县议会,无一不演出种种怪状丑态,简直到了末路了……试问南北各派政党……(哪一派)担当这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大责任呢?”这一评论旨在强调()A.武装斗争是唯一的变革途径 B.中国革命现实的迫切需要C.的民主革命纲领 D.南北混战造成了国家分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21年中国。1921年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百姓困苦。《》杂志批判当时的议会制度和各个党派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要求改革政治,寻求其他的救国道路,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B项正确;“唯一的变革途径”说法绝对,排除A项;1921年7月成立,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的,排除C项;材料提及“南北各派政党”,本意是全国各地的政党,当时国家名义上仍然是统一的,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次战役形势图。该战役()A.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 B.表明主战场发生明显变化C.结束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D.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时空是194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东集团军、中集团军、西集团军、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地区”及所学可知,该战役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江南的大部分地区,并于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C项正确;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是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排除A项;解放战争没有主次战场的问题,排除B项;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13.1951年,上海铁路管理局按照铁道部统一整顿职名的要求,修订一批旧式职名,将杂夫役、小工等改为各种员、工,将旧社会各种“匠”一律改称“工”,并修订一些日、俄语等转译过来的职名。这一举措()A.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要求 B.旨在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C.促进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D.有利于塑造新型劳动者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名称的改变主要是把就社会的等级称呼变为平等称呼,这有利于社会平等,有利于塑造新型劳动者关系,D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1956年,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要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9年新中国获得独立,铲除了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旨在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额,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全国有公私立的保育机构643个,收托儿童31794人。1951年各种类型的保育机构已有18940处(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保育院、幼稚园等),收容儿童共578988人,尤以农忙托儿所和工矿托儿所发展最快。保育机构的快速发展()A.有利于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 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C.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D.推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9年,我国确立了“教育为建设服务,学校为工农开门”的总方针。为了能让更多的女性参加到工农业生产建设中去,特开办了农忙和工矿托儿所,由此可见,保育机构的快速发展利于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因为师资力量的缺乏,更多是一种照看保姆型机构。“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此时并未确立社会保障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15.1981年我国发行的国库券(见图),总金额40亿元,10年还本付息。国库券是实物型的对内国债,一定条件下可以流通转让。1996年国库券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国库券的发行旨在()A.调控计划体制下的国家经济 B.提升城乡居民的投资收益C.弥补经济建设收支的不平衡 D.创新改革开放的货币形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缓解财政赤字和解决资金不足,国家发放国库券,有利于弥补经济建设收支的不平衡,C项正确;国库券的发行旨在弥补经济建设收支的不平衡,不属于调控计划体制下的国家经济,排除A项;国库券的发行旨在弥补经济建设收支的不平衡,“提升城乡居民的投资收益”不属于根本目的,排除B项;国库券不属于货币,排除D项。故选C项。16.1978年.全国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左右。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到2008年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71.21%,且呈现出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布局的趋势。这些变化()A.得益于基层民主的建设 B.缘于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C.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 D.导致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改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78年到2008年,乡镇企业产值增加,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比例增加,且呈现出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布局的趋势,这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基层民主的建设,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排除B项;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没有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17.1959年,美国学者萨缪尔·克莱默在其畅销书中列举了某一古代文明的39个“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学校、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农书”、最早的伊甸园、最早的文字肖像等。这一古代文明是()A.古代西亚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最早的学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时期,当时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馆”,因为大多数的知识都是记录在泥板上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流行数千年;最早的伊甸园指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等,因此这一古代文明是古代西亚,A项正确;根据材料描述可知,这一文明是古代西亚,BCD项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18.古希腊雕塑在古典时期,崇尚理想化的、英雄史诗般的均衡和静穆;在希腊化时期,则传递出强烈的悲剧色彩,隐喻着对命运无法抗拒的理解。这反映出古希腊雕塑()A.吸收多元文化不断发展 B.重视对民族情感的表达C.逐步反思奴隶制度弊端 D.摆脱城邦制约自由创作〖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不同时期故希腊雕塑风格不同,古典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政治、经济繁荣,此时民众是积极的、乐观、英勇的,反映在艺术上是崇尚理想化的、英雄史诗般的均衡和静穆,而希腊化时期,受到外族入侵与压迫,民主政治衰落,社会经济遭到破坏,民众是悲观的,反映在艺术上是强烈的悲剧色彩,隐喻着对命运无法抗拒的理解,体现了民族情感的表达,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吸收了其他地区的艺术特色,排除A项;材料艺术创作中的悲观色彩是受到外族侵略的影响而非反思奴隶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创作是否受到制约,不能得出摆脱城邦制约自由创作,排除D项。故选B项。19.从12世纪开始,西北欧出现一场广泛的“拓殖运动”,被开垦的大量土地基本上是荒地、森林和沼泽,是封建地产范围以外的土地,这些土地具有“私产”性质。据此可知“拓殖运动”()A.促进了庄园经济的瓦解 B.引发了各国对土地的争夺C.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 D.增强了欧洲封建领主势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2世纪(西北欧)。根据材料“封建地产范围以外的土地,这些土地具有‘私产’性质”可知,大量土地的开垦使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受到冲击,这促进了庄园经济的瓦解,A项正确;“引发了各国对土地的争夺”,不符合史实这时期“拓殖运动”主要促进了庄园经济的瓦解,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业资本,不能推动商业资本的扩张,排除C项;大量‘私产’出现,封建领主势力受到削弱,而不是增加,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0.到15世纪末,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大学具有司法权,在经济上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在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与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这表明,当时欧洲大学()A.设置了完善的课程体系 B.摆脱了对封建领主依赖C.推动了城市的自治进程 D.改变了科学的从属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大学具有司法权,在经济上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在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与各种事务进行管理”可知,15世纪末的欧洲大学具有独立的经济、司法和管理权,说明摆脱了对封建领主依赖,B项正确;当时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学的独立性,非推动城市自治,排除C项;当时大学并未改变科学的从属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21.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此书一经出版,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有人赞誉道:“亚当·斯密博士就是牛顿,政治经济学的牛顿。”这是因为亚当·斯密的理论()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B.得到了充分的社会实践证明C.有利于重商主义发展 D.改变了人对经济规律的认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76年(英国)。根据材料“亚当·斯密博士就是牛顿,政治经济学的牛顿。”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改变了人们对宇宙和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而亚当·斯密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它的理论改变了人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项正确;亚当·斯密的理论属于经济理论,未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改变了人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未体现该理论得到了充分的社会实践证明,排除B项;亚当·斯密的理论有利于自由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22.19世纪上半期,亚洲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斗争的阶段,属于旧式的反抗斗争。19世纪中后期,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以上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亚洲国家民族意识的高涨 B.亚洲地区先进政治人物的推动C.亚洲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 D.民主启蒙思想在亚洲地区传播〖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至20世纪的亚洲。根据材料“亚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从自发斗争走向大觉醒时代”及所学可知,亚洲|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从而推动民族民主运动不断发展,C项正确;“亚洲国家民族意识的高涨”对民族民主运动有推动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A项;“亚洲地区先进政治人物的推动”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民主启蒙思想在亚洲地区传播”对民族民主运动有推动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23.村社是俄国传统的社会基层组织,在该制度下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产品。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部分领导人认为村社是抑制资本主义因素增长的重要力量;农民从个体私利出发,担心市场发展遭受富农剥削,不愿独立生产经营。这可以用来解释苏联(俄)()A.新经济政策最终被废止了的原因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传统思想C.农业集体化快速推广的主要原因 D.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的必要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苏联领导人认为村社有利于抑制资本主义因素,农民不愿独立生产经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制定农业集体化方针,所以,材料可以用来解释苏联农业集体化快速推广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包括农业、工业等多方面,材料强调的是农村,所以,不能解释新经济政策最终被废止了的原因,排除A项;1921年,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项;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也意味着斯大林创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确立,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4.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展现在所有学者面前,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主要得益于()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C.文化多样性得到维护 D.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巨量史料展现”“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现在很短时间就能实现”可知,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文化多样性与轻而易举的查阅到巨量史料以及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无必然因果关系,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史料的丰富和深度,不能体现史学理论的成就如何,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学者在研究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知识内容时,拟定了如下目录(部分):“碌碌有为”的宋人第一章北民南迁的耕耘——农业……第二章百工巧匠的智慧——手工业……第三章熙来攘往的贾客——商业贸易第一节互市贸易的商旅——榷场贸易第二节海丝之路的船舶——海外贸易第四章璀璨群星的宋城——城市经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书籍(章节)目录的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历史》一书拟定章节目录。(要求:至少编写三章,每一章需要有两节,合乎逻辑。)〖答案〗(1)作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其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展示书籍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提纲挈领,引导读者快速掌握书的核心内容;帮助读者快速记忆和检索,提高阅读效率;目录设计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等。(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目录: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史:1840—1912年)第一章天朝的危机与政治转型第一节西方的侵略———海陆边疆危机的加剧第二节人民的反抗———社会下层的反抗斗争第三节师夷之长技———政府自上而下的自救第二章经济近代化缓慢转型第一节传统农耕文明受到冲击第二节民族工业艰难起步第三节外来商品和资本涌入第三章西学东渐的深入第一节开眼看世界第二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三节维新思潮兴起与发展第四节三民主义救中国第四章外交制度的转型第一节宗藩外交解体第二节外交近代化起步〖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两宋(中国)。作用:目录的作用可从方便、展示内容、增强读者阅读兴趣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其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展示书籍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提纲挈领,引导读者快速掌握书的核心内容;帮助读者快速记忆和检索,提高阅读效率;目录设计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晚晴(中国)。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编写。首先,依据《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历史》,拟定章节目录,要注意时间节点即1840-1912年。其次,选择内容可以从大变局进行分析,即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军事、教育、科技等角度的变化进行内容的阐述,至少编写三章,每一章需要有两节,如:目录示例:第一章天朝的危机与政治转型第一节西方的侵略———海陆边疆危机的加剧第二节人民反抗———社会下层的反抗斗争第三节师夷之长技———政府自上而下的自救第二章经济近代化缓慢转型第一节传统农耕文明受到冲击第二节民族工业的艰难起步第三节外来商品和资本涌入第三章西学东渐的深入第一节开眼看世界第二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三节维新思潮兴起与发展第四节三民主义救中国言之有理即可,其他从列强侵略的加剧或侵华史、人民的反抗斗争或抗争史、国家出路的探索或探索史等角度进行编写也可以。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统计,世界农产品中食品的贸易数额,19世纪50年代约近400万吨,80年代增加了三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为4,000万吨,后来历经两次大战,大体上也还维持这个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又突增了一倍(详见下表)。1854—1858年~1962—1966年世界农产品(食品)的出口额(单位:百万吨)

1854—58年1884—88年1901—13年1924—28年1934—38年1952—56年1962—66年小麦黑麦大麦燕麦玉米牛肉猪肉羊肉黄油总计2.50.30.30.20.50.030.04—0.033.99.52.01.91.42.50.10.30.20.117.8219.62.35.53.06.80.60.40.20.338.723.81.93.41.68.41.20.60.20.441.517.30.92.60.810.00.90.50.30.633.927.11.35.91.55.30.90.50.40.443.354.44.56.81.322.31.40.80.50.692.6数据来源:R.M.Stern,Kyklos,13,1960,58—61;F.A.O.Tradeyearbook,Vol.22,1968。——摘编自董恺忱《农产品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材料二冷战结束后,世界经贸格局越来越趋向于多极化和区域化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市场,农业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详见下图)。(图)1992—2020年主要经济体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数据来源:由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计算整理所得——摘编自吕屹云、方凯、许思源《近30年以来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并就如何扩大农产品出口提出一条合理建议。(2)根据材料二,任选上图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数据进行解读。〖答案〗(1)因素:工业革命;交通通讯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食品保存技术的进步;世界大战等。合理建议: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降低成本;保持应有的耕地面积等。(2)解读:①中国:中国农产品贸易持续稳定向好。1992—2020年间,中国农产品贸易呈现出小幅波动中上涨趋势,但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比重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温和增长态势。中国农业生产以小农经营为主,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出口农产品在价格、产量上占据优势地位;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大力扶植农产品出口贸易使得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向好。但由于我国农业现代科技水平较低,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以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的不同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农产品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使其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温和增长态势。②金砖国家: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突飞猛进。1992—2020年间,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占比由4%增长到超过10%,逐渐超过了美国,接近欧洲,已成为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一较高下的重要力量,但金砖国家中南非由于耕地面积不足,自然资源匮乏,农业发展相对较弱,影响了金砖国家的整体农产品贸易。③美国: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仍维持较高水平。1992—2020年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额的8%—13.5%,在世界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此时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表现为欧洲和美国双雄争霸的局面。虽然近30年时间里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比重有所下降,但通过科学技术和专业化生产,依托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使得美国农产品贸易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状态。④欧洲发达国家:欧洲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虽总趋势下滑,但仍居首位。欧洲发达国家作为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心,全球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地,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所占比重自1992年后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此趋势一直持续到2008年,2008年后开始止跌反弹,近几年农产品贸易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比重呈现出小幅波动中平稳状态。欧洲地形多为平原,且气候适宜,种植业和畜牧业发达,虽然1992年后欧洲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额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作为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地的核心优势地位还在,近几年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呈现出温和增长态势。〖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因素:根据材料一“世界农产品中食品的贸易数额,19世纪50年代约近400万吨,80年代增加了三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为4000万吨,后来历经两次大战,大体上也还维持这个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又突增了一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工业革命;交通通讯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食品保存技术的进步;世界大战等角度进行说明。合理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降低成本;保持应有的耕地面积等角度进行合理化建议的提出。【小问2】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当代(世界)。首先,选择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数据,如:中国、金砖国家、美国、欧洲发达国家等。其次,围绕选择国家,根据材料二“1992—2020年主要经济体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趋势、国家的政策、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如:中国:中国农产品贸易持续稳定向好。1992—2020年间,中国农产品贸易呈现出小幅波动中上涨趋势,但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比重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温和增长态势。中国农业生产以小农经营为主,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出口农产品在价格、产量上占据优势地位;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大力扶植农产品出口贸易使得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向好。但由于我国农业现代科技水平较低,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以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的不同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农产品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使其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所占比重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温和增长态势。金砖国家: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长突飞猛进。1992—2020年间,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占比由4%增长到超过10%,逐渐超过了美国,接近欧洲,已成为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一较高下的重要力量,但金砖国家中南非由于耕地面积不足,自然资源匮乏,农业发展相对较弱,影响了金砖国家的整体农产品贸易。美国:美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仍维持较高水平。1992—2020年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额的8%—13.5%,在世界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此时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表现为欧洲和美国双雄争霸的局面。虽然近30年时间里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比重有所下降,但通过科学技术和专业化生产,依托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使得美国农产品贸易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状态。欧洲发达国家:欧洲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虽总趋势下滑,但仍居首位。欧洲发达国家作为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心,全球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地,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所占比重自1992年后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此趋势一直持续到2008年,2008年后开始止跌反弹,近几年农产品贸易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比重呈现出小幅波动中平稳状态。欧洲地形多为平原,且气候适宜,种植业和畜牧业发达,虽然1992年后欧洲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额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作为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地的核心优势地位还在,近几年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呈现出温和增长态势。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在距今约7000年姜寨遗址的公共墓地里,没有夫妻合葬墓,每个人都单独地按辈分高低、血缘关系远近以及去世的先后顺序埋葬。这反映出()A.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力状况 B.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当时氏族聚落的社会风貌 D.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具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氏族是指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的,按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集体,氏族成员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按辈分高低、血缘关系远近以及去世的先后顺序埋葬体现了以氏族为生产生活单位,以血缘为纽带,身份地位相对平等的氏族聚落的生活风貌,C项正确;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是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特征,排除B项;国家形态初具的标志是城市出现、阶级分化等,在我国大约是在距今五千年前后,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时期外交“是循着由重视道德的作用,而趋向重现实的利益;由崇尚礼、信,而趋向诈伪和计谋的轨迹发展的”。这一变化()A.是应对时局的必然选择 B.表明外交思想日臻成熟C.体现了儒法势力的消长 D.使列国间利益冲突加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趋向重现实的利益趋向诈伪和计谋”和所学可知,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纷争不断,各国竞争日益残酷,其外交经历了道义宣示向功利主义的转变过程,A项正确。忽视道义趋向功利并不意味着外交思想的成熟,排除B项;法家作为一种主要派系是在战国时期出现,排除C项;列国间利益冲突加剧使得外交战略技巧变化,因果倒置,而且外交战略谋划和外交技巧的持续创新顺应时代发展,可以促进由兼并走向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3.在成都至昆明出缅甸达印度途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佛教遗物。其中,在巴蜀地区的乐山、彭山一带有着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风格较浓厚,而这些造像在当时的北方地区尚未发现。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说明()A.西南商路便利文化交流 B.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C.佛教在东汉盛行于四川 D.北方佛教渐趋本土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东汉(中国)。据材料“在成都至昆明出缅甸达印度途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佛教遗物。在巴蜀地区的乐山、彭山一带有着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风格较浓厚”可知,此路线是西南丝绸之路,商路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南宋以后,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四川出现佛教遗物,不能得出佛教盛行于四川,排除C项;唐朝时期佛教本土化,排除D项。故选A项。4.《通典》记载,唐初大理地区“颇解阴阳历数……以十二月为岁首”。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这一变化()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B.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安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有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A项正确;南召位于云贵地区,不属于藏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政策,排除C项;南召属于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与维护中央政权统一安定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为《通典·食货七》所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与唐肃宗乾元三年户口数的变化。它反映出当时()

天宝十四年(755)乾元三年(760)户管户总数891417811933174课户5349280758582不课户35655011174592口管口总数5291930916990386课口82083212370799不课口4470098814619587A.地主豪右公开隐匿大量人口 B.赋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C.众多藩镇迅速摆脱中央控制 D.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唐代天宝十四年朝廷所掌握的课户口数、课户、课口数比乾元三年多,不课户、不课口比乾元三年少,课户课口的大量锐减,据此推知,这必然造成朝廷财政收入的大幅减少,满足不了国家日常开支的需求,租庸调制的瓦解就是必然,从而赋税制度的改革成为必然,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课税和不课税的户数和口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的这种现象主要与土地兼并有关,并非因为地主隐匿人口,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尚未出现藩镇割据,尚没有达到迅速摆脱中央控制的程度,排除C项;土地兼并现象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但据材料无法得知不课税的户口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排除D项。故选B项。6.制作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是李同学在阅读《宋史》某位人物传记时自制的人物大事记时间轴,苏轼曾评价该人物为“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诣,轶后空前。”下列事件中可以列入该时间轴的是()A.真宗景德元年,订立澶渊之盟 B.仁宗皇佑元年,创设族内义田C.高宗绍兴十年,领兵北击金军 D.神宗熙宁二年,推行青苗之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苏轼曾评价该人物为“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诣,轶后空前”,可知这一人物为范仲淹,当时皇帝为宋仁宗,B项正确;订立澶渊之盟为宋真宗在位期间,早于仁宗朝,排除A项;高宗绍兴十年,领兵北击金军是岳飞,排除C项;神宗熙宁二年,推行青苗之法是王安石,排除D项,故选B项。7.明朝建立之初,推行户贴制度。《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下图为徽州府祁门县汪寄佛户帖,刊印了朱元璋的圣旨,还登记了汪寄佛一家的人口、田地、房屋等项内容。对两则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实录为正史,记载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B.户帖为一手史料,可直接还原全部事实C.两则史料均是口述史料,更具有历史真实性D.两则史料可以互证明朝初年实行的户籍制度〖答案〗D〖解析〗按史料载体划分,《明太祖实录》属于文献史料,户帖属于实物史料,实录中对户籍制度的记载与户帖可以形成互证的关系,反映明朝的户籍制度,D项正确;材料中实录与户帖并未无矛盾之处,且户帖属于实物史料,相较文献史料更具客观性,排除A项;按照史料来源划分,实录与户帖均为一手史料,但是”一手史料可直接还原全部事实”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实录和户帖均不属于口述史料,排除C项。故选D项。8.17世纪后期,广东人鄚玖率族人南迁至湄公河三角洲的河仙,并把此地经营为富庶的小邦(亦称“港口国”)。乾隆年间官方文献评价其“宫室与中国无异,服物制度仿佛前代(明朝)”“其风俗重文学,好诗书……子弟皆彬彬如也”。这体现了()A.清朝开明的民族文化政策 B.双方对中华礼教的认同C.宗藩朝贡体系的深入发展 D.移民社会呈现多元色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后期。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广东人鄚玖率族人南迁至湄公河三角洲的河仙,乾隆年间官方文献评价其“宫室与中国无异,服物制度仿佛前代(明朝)”“其风俗重文学,好诗书……子弟皆彬彬如也”,可见官方对其评价是肯定的,也表现了广东人鄚玖率族人对中华礼教的延续和认同,即反映了双方对中华礼教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清朝的民族政策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富庶的小邦(亦称“港口国”),向清政府纳贡称臣,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移民对中国文化的继承而非多元色彩,排除D项。故选B项。9.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用以筹措赔款。面对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有官员上书提出,“借款一项,吃亏尤巨而久”,且“耗物力于无形之中”,中国应铸造自己的“英镑”和“先令”。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是()A币制差异加剧了债务危机 B.通货膨胀导致国家财富流失C.清朝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 D.列强资本输出威胁民族工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年后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但由于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中国归还的借款实际上增多,导致加剧了中国的债务危机,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国借款导致中国债务危机的加剧,而非通货膨胀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贸易问题,排除C项;清政府官员代表的是地主阶级,其观点提出是从维护自身阶级统治的角度来看的,威胁民族工业的发展不是其提出观点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0.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指出“自三代至于近世,道出于一而已”。近代以来,由“道一而已”到逐步承认“道出于二”,进而衍化为以西学为基础的“道通为一”。“道”从普适于“天下”(即全人类)的大方向,缩小为中西学区分下的区域成分,后再重新上升为“世界”通行的模式。这反映出近代中国()A.西学传播渠道得以拓展 B.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程度有限C.中西文化的竟存与融通 D.学习西方借助了已有的知识体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道’从普适于‘天下’(即全人类)的大方向,缩小为中西学区分下的区域成分,后再重新上升为‘世界’通行的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学传入中国,“西学”成为与中国传统思想不同的思想领域,出现“道出于二”现象,随着西学的传播与发展,中学与西学走向融通。近代中国思想领域,出现了“道通为一”的情况,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西学传播渠道,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西学与中学”,而“思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程度有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学习西方借助了已有的知识体系”与材料“衍化为以西学为基础的‘道通为一’”的要求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1921年6月,《》杂志指出:“所谓国会省议会县议会,无一不演出种种怪状丑态,简直到了末路了……试问南北各派政党……(哪一派)担当这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大责任呢?”这一评论旨在强调()A.武装斗争是唯一的变革途径 B.中国革命现实的迫切需要C.的民主革命纲领 D.南北混战造成了国家分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21年中国。1921年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百姓困苦。《》杂志批判当时的议会制度和各个党派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要求改革政治,寻求其他的救国道路,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B项正确;“唯一的变革途径”说法绝对,排除A项;1921年7月成立,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的,排除C项;材料提及“南北各派政党”,本意是全国各地的政党,当时国家名义上仍然是统一的,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次战役形势图。该战役()A.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 B.表明主战场发生明显变化C.结束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D.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时空是194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东集团军、中集团军、西集团军、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地区”及所学可知,该战役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江南的大部分地区,并于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C项正确;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是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排除A项;解放战争没有主次战场的问题,排除B项;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13.1951年,上海铁路管理局按照铁道部统一整顿职名的要求,修订一批旧式职名,将杂夫役、小工等改为各种员、工,将旧社会各种“匠”一律改称“工”,并修订一些日、俄语等转译过来的职名。这一举措()A.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要求 B.旨在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C.促进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D.有利于塑造新型劳动者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名称的改变主要是把就社会的等级称呼变为平等称呼,这有利于社会平等,有利于塑造新型劳动者关系,D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1956年,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要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9年新中国获得独立,铲除了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旨在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额,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全国有公私立的保育机构643个,收托儿童31794人。1951年各种类型的保育机构已有18940处(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保育院、幼稚园等),收容儿童共578988人,尤以农忙托儿所和工矿托儿所发展最快。保育机构的快速发展()A.有利于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 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C.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D.推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新中国初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9年,我国确立了“教育为建设服务,学校为工农开门”的总方针。为了能让更多的女性参加到工农业生产建设中去,特开办了农忙和工矿托儿所,由此可见,保育机构的快速发展利于国家建设战略的实施,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因为师资力量的缺乏,更多是一种照看保姆型机构。“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此时并未确立社会保障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15.1981年我国发行的国库券(见图),总金额40亿元,10年还本付息。国库券是实物型的对内国债,一定条件下可以流通转让。1996年国库券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国库券的发行旨在()A.调控计划体制下的国家经济 B.提升城乡居民的投资收益C.弥补经济建设收支的不平衡 D.创新改革开放的货币形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缓解财政赤字和解决资金不足,国家发放国库券,有利于弥补经济建设收支的不平衡,C项正确;国库券的发行旨在弥补经济建设收支的不平衡,不属于调控计划体制下的国家经济,排除A项;国库券的发行旨在弥补经济建设收支的不平衡,“提升城乡居民的投资收益”不属于根本目的,排除B项;国库券不属于货币,排除D项。故选C项。16.1978年.全国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左右。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到2008年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71.21%,且呈现出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布局的趋势。这些变化()A.得益于基层民主的建设 B.缘于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C.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 D.导致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改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78年到2008年,乡镇企业产值增加,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比例增加,且呈现出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布局的趋势,这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基层民主的建设,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排除B项;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没有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17.1959年,美国学者萨缪尔·克莱默在其畅销书中列举了某一古代文明的39个“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学校、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农书”、最早的伊甸园、最早的文字肖像等。这一古代文明是()A.古代西亚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最早的学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时期,当时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馆”,因为大多数的知识都是记录在泥板上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流行数千年;最早的伊甸园指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等,因此这一古代文明是古代西亚,A项正确;根据材料描述可知,这一文明是古代西亚,BCD项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18.古希腊雕塑在古典时期,崇尚理想化的、英雄史诗般的均衡和静穆;在希腊化时期,则传递出强烈的悲剧色彩,隐喻着对命运无法抗拒的理解。这反映出古希腊雕塑()A.吸收多元文化不断发展 B.重视对民族情感的表达C.逐步反思奴隶制度弊端 D.摆脱城邦制约自由创作〖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不同时期故希腊雕塑风格不同,古典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政治、经济繁荣,此时民众是积极的、乐观、英勇的,反映在艺术上是崇尚理想化的、英雄史诗般的均衡和静穆,而希腊化时期,受到外族入侵与压迫,民主政治衰落,社会经济遭到破坏,民众是悲观的,反映在艺术上是强烈的悲剧色彩,隐喻着对命运无法抗拒的理解,体现了民族情感的表达,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吸收了其他地区的艺术特色,排除A项;材料艺术创作中的悲观色彩是受到外族侵略的影响而非反思奴隶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创作是否受到制约,不能得出摆脱城邦制约自由创作,排除D项。故选B项。19.从12世纪开始,西北欧出现一场广泛的“拓殖运动”,被开垦的大量土地基本上是荒地、森林和沼泽,是封建地产范围以外的土地,这些土地具有“私产”性质。据此可知“拓殖运动”()A.促进了庄园经济的瓦解 B.引发了各国对土地的争夺C.推动了商业资本的扩张 D.增强了欧洲封建领主势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2世纪(西北欧)。根据材料“封建地产范围以外的土地,这些土地具有‘私产’性质”可知,大量土地的开垦使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受到冲击,这促进了庄园经济的瓦解,A项正确;“引发了各国对土地的争夺”,不符合史实这时期“拓殖运动”主要促进了庄园经济的瓦解,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业资本,不能推动商业资本的扩张,排除C项;大量‘私产’出现,封建领主势力受到削弱,而不是增加,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0.到15世纪末,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大学具有司法权,在经济上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在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与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这表明,当时欧洲大学()A.设置了完善的课程体系 B.摆脱了对封建领主依赖C.推动了城市的自治进程 D.改变了科学的从属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大学具有司法权,在经济上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在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与各种事务进行管理”可知,15世纪末的欧洲大学具有独立的经济、司法和管理权,说明摆脱了对封建领主依赖,B项正确;当时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善,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学的独立性,非推动城市自治,排除C项;当时大学并未改变科学的从属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21.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此书一经出版,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有人赞誉道:“亚当·斯密博士就是牛顿,政治经济学的牛顿。”这是因为亚当·斯密的理论()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B.得到了充分的社会实践证明C.有利于重商主义发展 D.改变了人对经济规律的认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76年(英国)。根据材料“亚当·斯密博士就是牛顿,政治经济学的牛顿。”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改变了人们对宇宙和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而亚当·斯密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它的理论改变了人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对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D项正确;亚当·斯密的理论属于经济理论,未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改变了人对经济规律的认识,未体现该理论得到了充分的社会实践证明,排除B项;亚当·斯密的理论有利于自由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22.19世纪上半期,亚洲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斗争的阶段,属于旧式的反抗斗争。19世纪中后期,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以上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亚洲国家民族意识的高涨 B.亚洲地区先进政治人物的推动C.亚洲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 D.民主启蒙思想在亚洲地区传播〖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至20世纪的亚洲。根据材料“亚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从自发斗争走向大觉醒时代”及所学可知,亚洲|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从而推动民族民主运动不断发展,C项正确;“亚洲国家民族意识的高涨”对民族民主运动有推动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A项;“亚洲地区先进政治人物的推动”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民主启蒙思想在亚洲地区传播”对民族民主运动有推动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23.村社是俄国传统的社会基层组织,在该制度下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集体劳动平均分配产品。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部分领导人认为村社是抑制资本主义因素增长的重要力量;农民从个体私利出发,担心市场发展遭受富农剥削,不愿独立生产经营。这可以用来解释苏联(俄)()A.新经济政策最终被废止了的原因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传统思想C.农业集体化快速推广的主要原因 D.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的必要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苏联领导人认为村社有利于抑制资本主义因素,农民不愿独立生产经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制定农业集体化方针,所以,材料可以用来解释苏联农业集体化快速推广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包括农业、工业等多方面,材料强调的是农村,所以,不能解释新经济政策最终被废止了的原因,排除A项;1921年,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B项;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也意味着斯大林创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确立,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4.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展现在所有学者面前,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主要得益于()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C.文化多样性得到维护 D.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巨量史料展现”“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现在很短时间就能实现”可知,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文化多样性与轻而易举的查阅到巨量史料以及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无必然因果关系,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史料的丰富和深度,不能体现史学理论的成就如何,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学者在研究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知识内容时,拟定了如下目录(部分):“碌碌有为”的宋人第一章北民南迁的耕耘——农业……第二章百工巧匠的智慧——手工业……第三章熙来攘往的贾客——商业贸易第一节互市贸易的商旅——榷场贸易第二节海丝之路的船舶——海外贸易第四章璀璨群星的宋城——城市经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书籍(章节)目录的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历史》一书拟定章节目录。(要求:至少编写三章,每一章需要有两节,合乎逻辑。)〖答案〗(1)作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其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展示书籍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提纲挈领,引导读者快速掌握书的核心内容;帮助读者快速记忆和检索,提高阅读效率;目录设计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等。(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2)目录: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史:1840—1912年)第一章天朝的危机与政治转型第一节西方的侵略———海陆边疆危机的加剧第二节人民的反抗———社会下层的反抗斗争第三节师夷之长技———政府自上而下的自救第二章经济近代化缓慢转型第一节传统农耕文明受到冲击第二节民族工业艰难起步第三节外来商品和资本涌入第三章西学东渐的深入第一节开眼看世界第二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三节维新思潮兴起与发展第四节三民主义救中国第四章外交制度的转型第一节宗藩外交解体第二节外交近代化起步〖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两宋(中国)。作用:目录的作用可从方便、展示内容、增强读者阅读兴趣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其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展示书籍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提纲挈领,引导读者快速掌握书的核心内容;帮助读者快速记忆和检索,提高阅读效率;目录设计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晚晴(中国)。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编写。首先,依据《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历史》,拟定章节目录,要注意时间节点即1840-1912年。其次,选择内容可以从大变局进行分析,即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军事、教育、科技等角度的变化进行内容的阐述,至少编写三章,每一章需要有两节,如:目录示例:第一章天朝的危机与政治转型第一节西方的侵略———海陆边疆危机的加剧第二节人民反抗———社会下层的反抗斗争第三节师夷之长技———政府自上而下的自救第二章经济近代化缓慢转型第一节传统农耕文明受到冲击第二节民族工业的艰难起步第三节外来商品和资本涌入第三章西学东渐的深入第一节开眼看世界第二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三节维新思潮兴起与发展第四节三民主义救中国言之有理即可,其他从列强侵略的加剧或侵华史、人民的反抗斗争或抗争史、国家出路的探索或探索史等角度进行编写也可以。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统计,世界农产品中食品的贸易数额,19世纪50年代约近400万吨,80年代增加了三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为4,000万吨,后来历经两次大战,大体上也还维持这个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又突增了一倍(详见下表)。1854—1858年~1962—1966年世界农产品(食品)的出口额(单位:百万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