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一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一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一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一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一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表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公布的考古发掘成果。这可用于印证()坑号发掘器物基本特征3号坑、8号坑铜尊、铜罍、铜瓿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相似3号坑、4号坑玉琮文化因素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壁、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A.古蜀文明曾领先于全国 B.青铜器的使用范围广泛C.多民族文化的统一趋势 D.早期区域文明间的联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周朝初期(中国)。由材料中“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相似”“文化因素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可以判断,西南古蜀文明与全国其他地区文明是有交往联系的,因此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与中原地区的文物具有相似点,说明早期区域文明间的联系,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古蜀文明与其他地方文明的比较,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仅凭材料中的“铜尊、铜罍、铜瓿”不能判断青铜器使用范围广泛,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各民族文化的发展的趋势,且时间上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西周时期,最重要的礼是诸侯册命礼。诸侯虽然可以世袭,但诸侯对周王的臣属关系需要通过特定的册命仪式来予以肯定,诸侯国在最初分封时要经过册封,每一位袭封的诸侯也要由周王重新册命。这表明()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周王朝呈现原始民主色彩C.礼制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统治 D.周制践行了敬天保民观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诸侯虽然可以世袭,但诸侯对周王的臣属关系需要通过特定的册命仪式来予以肯定……每一位袭封的诸侯也要由周王重新册命”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周王重视册封诸侯的礼仪,强化了各地诸侯对周王的臣属关系,体现了周天子通过礼制维护其统治地位,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分封宗法的关系,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原始民主遗存的相关信息,原始民主主要体现在注重人民意志和人民有一定的参政方面,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西周礼制”,材料未涉及敬天保民思想,敬天保民强调“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排除D项。故选C项。3.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如图所示),沿用了商鞅以来推行了100余年的法规制度和标准。这一措施的推行目的是()秦始皇诏一斤铜权秦始皇诏一斤铜权秦始皇诏二斤铜权A.维护生活秩序 B.建立货币体系 C.实现国家统一 D.规范经济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秦朝建立之后,统一度量衡,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是为了规范经济秩序,D项正确;统一度量衡与经济相关,而不是与日常生活直接关系,排除A项;统一货币形态为圆形方孔铜钱,与度量衡无关,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4.汉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变更制度,其五经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博士弟子制度为儒生入仕提供了制度化途径。据此可知汉代()A.儒学发展的动力源于制度建设 B.制度建设与儒学发展产生交互影响C.儒家思想在社会层面影响深远 D.通经成为士人涉足政治的最佳途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其五经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博士弟子制度为儒生入仕提供了制度化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接受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进行制度变更,其五经博士制度和博士弟子制度对儒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可见制度建设与儒学发展产生交互影响,B项正确;制度建设是儒家发展的动力之一,但“源于”是根源、起源的意思,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儒学和制度建设之间的作用,不涉及社会层面,排除C项;通经成为士人涉足政治的途径之一,而非最佳途径,排除D项。故选B项。5.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在两汉时期农业高度繁荣的关中地区出现了“百姓不专农殖,乃无车牛”的情况。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也遭到极大破坏,生产凋敝,田地荒芜。地处边疆的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重要农业区,大部分都成为游牧区。这反映出()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 B.统治者注重保护生态环境C.区域经济差异性较明显 D.游牧文明具有强大的活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中原地区和地处边疆的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地区的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大部分地区沦为游牧区,反映了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时局动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未体现统治者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信息,不能得出“区域经济差异性较明显”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时局动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未体现游牧文明具有强大的活力,排除D项。故选A项。6.江淮以及苏杭地区,战国、西汉曾为瘴气重病区,但至隋唐时,瘴气已经完全销声匿迹。秦汉时,人们认为“南方恶地,疾病流行,环境卑湿”;但在唐人观念中,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白居易曾说“江南好”“能不忆江南?”。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成为经济中心 B.社会医疗技术丰富 C.南方农耕区的拓展 D.唐朝民族政策宽容〖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中国)。据题意可知,隋唐时期江南瘴气重病已经完全销声匿迹,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到了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因此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南方农耕区的拓展,C项正确;南宋时期江南成为经济中心,排除A项;社会医疗技术丰富与题意不符,南方令人向往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而不是医疗,排除B项;民族政策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所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7.朱熹在《童蒙须知》一书中要求儿童: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说话: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祥缓看字;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据材料可知朱熹()A.践行三纲五常思想 B.积极践行格物致知 C.注重儒学的思辨化 D.重视教化的世俗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朱熹在《童蒙须知》一书中,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读书、饮食、礼仪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说明朱熹重视教化的世俗化,D项正确;三纲五常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侧重对儿童道德习惯的培养,非格物致知,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思辨化,排除C项。故选D项。8.元代,行省长官作为介于府路州县和“腹里”间的地方最高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但部分特定的权力(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中央授权。这表明行省长官()A.由中书省派造 B.权力大而不专 C.威胁中央集权 D.位卑而权力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元代(中国)。根据“地方最高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可得出权力大,根据“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中央授权”可得出部分的权力受到限制,因此体现出权力大而不专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中书省,排除A项;材料中对行省长官权力的限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其地位并不低,只是部分权力受限,排除D项。故选B项。9.徽商黄汴编撰的《天下水陆路程》是明代国内贸易往来的交通指南,徽商程春宇编撰的《士商类要》记载了当时进行商品贸易时各地的水陆行程情况。这类士商用书反映出当时()A.西方测绘技术传入 B.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国内长途贩运发展 D.徽商经济实力雄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天下路程图引》等一类由商人编撰的书籍,介绍了国内主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及所学可知,明末商人在经商的过程中记录了国内主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并且在市面上出版了《天下水陆路程》,适应了当时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的需求,C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西方测绘技术相关信息,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徽商的实力,不能得出徽商实力雄厚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0.雍正时形成规制:凡是臣子奏报一般事务用“疏”,由通政司递交,皇帝的回复则由内阁拟旨;奏报重要事务用“折”,由奏事处递交,军机大臣当面聆听皇帝指示,拟文成旨,由军机处密封直接下发。据此可知当时()A.军机处成为行政中枢 B.文书行政制度发生变革C.内阁的决策权被剥夺 D.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雍正帝时,将一般事务和重要事务分别交给内阁和军机处处理,形成双轨辅政规制,反映出当时的文书行政制度在继承明制基础上发生了变革,B项正确;军机处成为行政中枢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内阁的决策权被剥夺,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1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了两大举措:一是在条约规定港口引入关键的海关系统;二是按条约实行值百抽五税率以及实际执行更低关税的贸易政策。这()A.实现了晚清海关管理的现代化 B.维持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局面C.降低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成本 D.加速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化进程〖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之后,一方面引进西方技术,另一方面中国的关税极低,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这加速了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化进程,D项正确;材料仅说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的举措,没有清政府对海关制度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的问题,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表为部分洋务官员的简介。这反映出洋务运动()人物简介朱其昂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者和初期主要的主持者,创办中国北方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郑观应先后担任过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总办,其著作《盛世危言》主张改良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A.改变了洋务派阶级属性 B.注重培养资本主义人才C.解决了晚清的社会矛盾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人物如朱其昂、郑观应,积累了创办近代企业的经验,直接成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有的认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主张改良,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说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经历洋务运动的一些人物的成就,洋务派阶级属性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历洋务运动的一些人物的成就,强调了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故B项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解决了晚清的社会矛盾”的表达绝对化,夸大了洋务运动的作用,洋务运动没有解决晚清社会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13.据丁守和主编的《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不完全统计,“从1900年至1918年,出版的各种刊物约有七、八百种之多”。其中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刊物”“有关政治法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财政经济、学生、妇女、学术、自然科学”等类刊物。这反映出当时()A.五四运动推动社会解放思想 B.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C.中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新思想在清末民初迅速传播〖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本题时空范围为:1900年至1918年(中国)。格局材料可知,1900年至1918年的中国出现了大量刊物,其中有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刊物、还有其他各个领域的刊物,而刊物大量出现意味着当时社会思想活跃,说明当时的新思想在清末民初传播迅速,D项正确;五四运动的时间是1919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民主共和观念在这个时间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不能用“开始”,排除B项;中国近代并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排除C项。故选D项。14.一位历史学家在描述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状况时写道:“专制与民主的激烈较量,政治分崩离析,割据混战,政局动荡,但社会出现了一些新气象。”该时期是()A.清末新政实行时期 B.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本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根据题干描述的内容“专制与民主的激烈较量,政治分崩离析,割据混战,政局动荡,但社会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推断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列强扶植各自的代理人导致军阀割据,社会局势动荡,同时以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希望通过改组同盟会实行政党政治,但是遭到了袁世凯的镇压。此时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思想解放运动兴起,社会上出现新气象,C项正确;清末新政实行时期,没有出现“割据混战,政局动荡”的现状,排除A项;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仍然实行“封建专制制度”,与材料“专制与民主的激烈较量”的要求不符,排除B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20世纪30年代,福建龙岩县流传着一首民谣:“阿婆苦了几十年,军队来后分了田……香糯酿酒美又甜,酒甜难比有了田;酒甜只能甜一时,有田就能甜年年。”这首民谣的传播()A.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程 B.有利于推动土地革命开展C.宣传了减租减息的政策 D.符合土地改革政策的需要〖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福建龙岩县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土地革命实施的情况,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当地的践行,该民谣的传播证实了土地革命的成功,有利于推动土地革命的开展,B项正确;1927年北伐战争结束,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而此时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排除C项;土地改革是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16.1936年8月,中央委员会在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并转全体国民党员的信中,批评了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和不抵抗行为,并重申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反映了当时的()A.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重 B.斗争策略中出现“左”倾错误C.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实现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变〖答案〗A〖解析〗1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之际,面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和不抵抗行为”,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说明以大局为重,A项正确,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排除C项;1935年初遵义会议的召开,表明由幼稚走向成熟,排除D项。故选A项。17.抗战时期,在解放区没收日伪财产归根据地革命政权所有,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还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组织。这些措施()A.体现新民主主义经济特点 B.为土地革命提供有利条件C.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得益于国民革命顺利推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没收日伪的财产,同时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坚持了混合所有制的新民主主义经济,C项正确;材料既有工商业又有农业,故为土地革命提供有利条件,说法片面,排除B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政治方面,而材料反映中共在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国民革命时间是1924—1926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8.1949年,人民政府用查封、逮捕等手段打击银元投机活动,后来又指导各地集中时间、集中物资统一向市场抛售,平息投机资本制造的涨价风潮。这些措施()A.是计划经济的重要内容 B.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C.为实现工业化扫清障碍 D.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提到的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是稳定物价,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B项正确;“一五”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的,此时中国还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为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9.1964年,毛泽东提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之后国务院决定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这说明三线建设()A.以应对国防威胁为主要目的 B.改变了分布不均的工业布局C.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 D.受到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年(中国)。据“毛泽东提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之后国务院决定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材料可知,毛泽东提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说明三线建设的目的是应对国防威胁,A项正确;改变了分布不均的工业布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三线建设针对的是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而不是科技发展,排除C项;三线建设是受到国际趋势的影响而采取的措施,不是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排除D项。故选A项。20.周恩来在某次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据此可知,周恩来的这段话体现的方针是()A.“亲、诚、惠、容”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边倒”〖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内容出自1955年的万隆会议,体现的是“求同存异”方针,这一方针赢得了与会国的一致好评,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B项正确;“亲、诚、惠、容”是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了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而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一边倒”的方针主要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1.20世纪六十年代初,袁隆平根据玉米、高粱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先例,大胆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通过对470多个不同品种测交,直到1973年成功培育出南优二号,并试种、推广。由此可见,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观条件是()A.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B.改革开放的成效显著C.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D.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观条件是指自己精神(心理)方面的条件,包括智力和知识结构等等。主观条件强调的是个人因素,故袁隆平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其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综合国力落后于西方,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得益于改革开放,排除A项;时间上不符合改革开放,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严重恶化,D项说法不符实际,排除D项。故选C项。22.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所有制变化情况。据此,以下推论正确的是()A.集体企业的数量变少而且效益下降 B.国有企业通过改革规模在扩大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形成 D.非公有制经济比例在不断缩小〖答案〗C〖解析〗由图片看出,2002年改变了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出现了公有制经济、个体等私营经济并存局面,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形成,C项正确;从图片数据看不出集体企业的数量和效益,排除A项;从图片数据看不出国有企业的规模,排除B项;由图片看出,2002年与1978年相比,非公有制经济比例扩大了,排除D项。故选C项。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和发展过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B.学习借鉴中体西用C.推陈出新独辟蹊径 D.兼容并包多元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和发展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符合中国国情并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发展创新的理论,A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过不断实践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并没有借鉴“中体西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历了长期的实践,符合中国国情,并不是“推陈出新独辟蹊径”“兼容并包多元发展”,排除CD项。故选A项。24.2023年1月,由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对于提升当地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这反映出中国()A.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B.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C.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对于提升当地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当代世界的国际上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落后国家与地区提供援助,具有人文关怀,A项正确;非洲与中国不是“临近地区”,无法体现“睦邻友好关系”,排除B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而是主要体现了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排除C项;中国不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五代承唐,仍有书院的创设,但和唐一样,数量少、规模小,仅仅是书院发展的最早期形态。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承前启后,上承唐代,下启明清,书院在这一时期成为一个普遍性的教育组织。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宋元书院教育注重明辨义利的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义以导利,要求见利思义。同时书院在教育思想中是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即要求个人始终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上大都把以“四书五经”的经学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同时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之际,虽然朝代变更,宋元分属不同政权,但对书院在教化民众,从而稳定家族,并最终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都有着相同的认识。因此,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材料二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这些文件统称《奏订学堂章程》。颁布后,在朝野的合力推动下,新式学堂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塾,最终成为定局。传统风俗教化也转变为社会教育,普及识字,推广新知。而全盘接受西式教育体制及其知识系统,导致中国的知识体系前后两分。因操之过急,以及官绅趁机渔利,期间也出现名实不符等诸多弊端,加重了民众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各地毁学风潮此起彼伏。——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元时期书院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发展兴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式学堂存在的弊端。〖答案〗(1)特点:①进入发展和成熟期,承上启下,日益完善与规范;②课程以儒学经典为主,注重儒学价值观的培养;③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体现学术自由;④承载着教化民众的功能。原因:①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②重文轻武,崇尚文治;③社会相对稳定;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⑤理学的兴起与发展;⑥民间重学风气的推动。(2)弊端:全盘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和内容;操之过急,滋生腐败,名实不符;加重了民众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承前启后,上承唐代,下启明清”可知,进入发展和成熟期,承上启下,日益完善与规范;依据材料一“宋元之际,虽然朝代变更,宋元分属不同政权,但对书院在教化民众,从而稳定家族,并最终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都有着相同的认识”可知,承载着教化民众的功能;依据材料一“课程设置上大都把以‘四书五经’的经学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同时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可知,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体现学术自由;依据材料一“书院在教育思想中是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即要求个人始终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可知,课程以儒学经典为主,注重儒学价值观的培养。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科举制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到宋元时期科举制得到发展和完善;宋朝统治者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定重文轻武,崇尚文治的国策,大力发展文治;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国家进入稳定时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大力发展文治,促进了教育发展,再加上民间重学风气的推动,以及理学的兴起与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促进了宋元时期书院教育的发展和兴盛。【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弊端:依据材料二“全盘接受西式教育体制及其知识系统,导致中国的知识体系前后两分”可知,全盘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和内容;依据材料二“因操之过急,以及官绅趁机渔利,期间也出现名实不符等诸多弊端”可知,操之过急,滋生腐败,名实不符;依据材料二“加重了民众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各地毁学风潮此起彼伏”可知,加重了民众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末,清朝为了谋求封建统治的安全,采用了铁路这个近代交通运输工具。它建筑铁路,没有外国资金、技术的支持,便寸步难行。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建筑中国铁路的权益。英国早在开平矿局修建唐胥铁路时,就通过矿局聘用英人金达当工程师,实现了把势力“楔形打入”的计划。英国利用金达在铁路上的职位推销英国材料,规定投标者所提供的钢轨等主要材料,必须有“伦敦验钢工师”的“验单”,才属有效。——摘编自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材料二高铁作为中国名片,国之重器,国家大力实施高铁“走出去”战略,中国高铁在国际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伴随着我国动车组自主制造能力趋向成熟,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动车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随之提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参与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阿富汗、格鲁吉亚等国的铁路建设。——摘编自林晓言《中国交通运输发展(1978—20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清政府修筑铁路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家大力实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意义。〖答案〗(1)背景: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②清政府统治危机,进行洋务运动,自强求富;③两次工业革命后,铁路成为重要交通运输工具;④列强为方便殖民扩张,争夺中国铁路资源。(2)意义:①推动我国交通事业发展;②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打开国际市场,优化产业结构;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⑤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⑥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19世纪末”与“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建筑中国铁路的权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根据材料一“清朝为了谋求封建统治的安全,采用了铁路这个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统治危机,进行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根据材料二“采用了铁路这个近代交通运输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后,铁路成为重要交通运输工具;根据材料一“英国利用金达在铁路上的职位推销英国材料,规定投标者所提供的钢轨等主要材料,必须有‘伦敦验钢工师’的‘验单’,才属有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为方便殖民扩张,争夺中国铁路资源【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高铁作为中国名片,国之重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我国交通事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根据材料二“ 中国参与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阿富汗、格鲁吉亚等国的铁路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打开国际市场,优化产业结构;根据材料二“ 伴随着我国动车组自主制造能力趋向成熟,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动车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随之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根据材料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参与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相继援助越南抗击法国、援助朝鲜抗击美国,向周边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各种援助共计约49亿元人民币。60年代,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援助力度不断加大,在这一过程中,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统一战线的思想成为推动中国进行对外援助的内在动力。70年代始,为配合中国外交的“以苏划线”,对外援助逐渐扩展到拉丁美洲及大洋洲,援助国家不断增长,重点援助那些受到苏联侵略、扩张威胁的国家,增强国际反苏力量。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对外援助金额累计超450亿元人民币,且多是无偿援助。——摘编自邵艳平《新中国对外援助研究(1949—1978)》材料二进入新时期,中国一方面继续对友好国家的援助,另一方面增加了对拉美、中东以及部分非洲国家的援助。在经济援助管理体制方面进行调整,引进市场机制,企业逐渐成为对外援助的主体之一,开始要求受援国支付“当地费用”,加强与援助国家的互利合作。对外援助的投资方向上,减少生产性项目的援建,更多援建一些标志性建筑和贴近人民生活的中小型项目,对外人道主义援助的力度也逐渐加大。此外,中国还派遣专家向受援国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受援国人员来华参加学习、培训等。——摘编自韩秀申《新时期我国对外援助发展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新变化。〖答案〗(1)特点:①援助目的以政治安全利益为重点;②受意识形态影响,援助对象侧重于社会主义国家及民族解放运动地区;③援助内容受国际形势影响;④援助金额巨大,且无偿援助。(2)新变化:①援外更加强调“互利共赢”;②援助主体更多样;③引入市场机制;④援外内容更丰富。〖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根据材料一“向周边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各种援助”与“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援助力度不断加大”可分析出,援助目的以政治安全利益为重点,并且受意识形态影响援助对象侧重于社会主义国家及民族解放运动地区;根据材料一“60年代,支持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重点援助那些受到苏联侵略、扩张威胁的国家,增强国际反苏力量”可分析出,援助内容受国际形势影响;根据材料一“对外援助金额累计超450亿元人民币,且多是无偿援助”可分析出,援助金额巨大,且无偿援助。【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根据材料二“加强与援助国家的互利合作”可分析出,援外理性化,强调“互利共赢”;根据材料二“引进市场机制,企业逐渐成为对外援助的主体之一”可分析出,援助主体多样化,引入市场机制;根据材料二“中国还派遣专家向受援国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受援国人员来华参加学习、培训等”可分析出,援外内容丰富化,包括经济援助和技术援助等。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表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公布的考古发掘成果。这可用于印证()坑号发掘器物基本特征3号坑、8号坑铜尊、铜罍、铜瓿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相似3号坑、4号坑玉琮文化因素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壁、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A.古蜀文明曾领先于全国 B.青铜器的使用范围广泛C.多民族文化的统一趋势 D.早期区域文明间的联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周朝初期(中国)。由材料中“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相似”“文化因素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可以判断,西南古蜀文明与全国其他地区文明是有交往联系的,因此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与中原地区的文物具有相似点,说明早期区域文明间的联系,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古蜀文明与其他地方文明的比较,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仅凭材料中的“铜尊、铜罍、铜瓿”不能判断青铜器使用范围广泛,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各民族文化的发展的趋势,且时间上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西周时期,最重要的礼是诸侯册命礼。诸侯虽然可以世袭,但诸侯对周王的臣属关系需要通过特定的册命仪式来予以肯定,诸侯国在最初分封时要经过册封,每一位袭封的诸侯也要由周王重新册命。这表明()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周王朝呈现原始民主色彩C.礼制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统治 D.周制践行了敬天保民观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诸侯虽然可以世袭,但诸侯对周王的臣属关系需要通过特定的册命仪式来予以肯定……每一位袭封的诸侯也要由周王重新册命”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周王重视册封诸侯的礼仪,强化了各地诸侯对周王的臣属关系,体现了周天子通过礼制维护其统治地位,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分封宗法的关系,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原始民主遗存的相关信息,原始民主主要体现在注重人民意志和人民有一定的参政方面,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西周礼制”,材料未涉及敬天保民思想,敬天保民强调“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排除D项。故选C项。3.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如图所示),沿用了商鞅以来推行了100余年的法规制度和标准。这一措施的推行目的是()秦始皇诏一斤铜权秦始皇诏一斤铜权秦始皇诏二斤铜权A.维护生活秩序 B.建立货币体系 C.实现国家统一 D.规范经济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秦朝建立之后,统一度量衡,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是为了规范经济秩序,D项正确;统一度量衡与经济相关,而不是与日常生活直接关系,排除A项;统一货币形态为圆形方孔铜钱,与度量衡无关,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4.汉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变更制度,其五经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博士弟子制度为儒生入仕提供了制度化途径。据此可知汉代()A.儒学发展的动力源于制度建设 B.制度建设与儒学发展产生交互影响C.儒家思想在社会层面影响深远 D.通经成为士人涉足政治的最佳途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其五经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博士弟子制度为儒生入仕提供了制度化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接受儒家学者董仲舒的建议进行制度变更,其五经博士制度和博士弟子制度对儒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可见制度建设与儒学发展产生交互影响,B项正确;制度建设是儒家发展的动力之一,但“源于”是根源、起源的意思,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儒学和制度建设之间的作用,不涉及社会层面,排除C项;通经成为士人涉足政治的途径之一,而非最佳途径,排除D项。故选B项。5.魏晋时期(公元220—420年),在两汉时期农业高度繁荣的关中地区出现了“百姓不专农殖,乃无车牛”的情况。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也遭到极大破坏,生产凋敝,田地荒芜。地处边疆的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重要农业区,大部分都成为游牧区。这反映出()A.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 B.统治者注重保护生态环境C.区域经济差异性较明显 D.游牧文明具有强大的活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中原地区和地处边疆的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地区的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大部分地区沦为游牧区,反映了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时局动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未体现统治者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信息,不能得出“区域经济差异性较明显”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时局动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未体现游牧文明具有强大的活力,排除D项。故选A项。6.江淮以及苏杭地区,战国、西汉曾为瘴气重病区,但至隋唐时,瘴气已经完全销声匿迹。秦汉时,人们认为“南方恶地,疾病流行,环境卑湿”;但在唐人观念中,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白居易曾说“江南好”“能不忆江南?”。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成为经济中心 B.社会医疗技术丰富 C.南方农耕区的拓展 D.唐朝民族政策宽容〖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中国)。据题意可知,隋唐时期江南瘴气重病已经完全销声匿迹,江南地区已变成为令人向往的地区,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到了隋唐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因此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南方农耕区的拓展,C项正确;南宋时期江南成为经济中心,排除A项;社会医疗技术丰富与题意不符,南方令人向往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而不是医疗,排除B项;民族政策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所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7.朱熹在《童蒙须知》一书中要求儿童: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说话:凡为人子弟必须低声下气,语言详缓;读书:要端正身体,面对书册,祥缓看字;饮食:在长辈面前,必须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据材料可知朱熹()A.践行三纲五常思想 B.积极践行格物致知 C.注重儒学的思辨化 D.重视教化的世俗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朱熹在《童蒙须知》一书中,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读书、饮食、礼仪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说明朱熹重视教化的世俗化,D项正确;三纲五常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侧重对儿童道德习惯的培养,非格物致知,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思辨化,排除C项。故选D项。8.元代,行省长官作为介于府路州县和“腹里”间的地方最高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但部分特定的权力(军队、钱粮)会由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中央授权。这表明行省长官()A.由中书省派造 B.权力大而不专 C.威胁中央集权 D.位卑而权力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元代(中国)。根据“地方最高长官”“具有日常事务的统筹全权”可得出权力大,根据“个别专责的官员提调,其他人不可随意干预,调兵更需中央授权”可得出部分的权力受到限制,因此体现出权力大而不专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中书省,排除A项;材料中对行省长官权力的限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其地位并不低,只是部分权力受限,排除D项。故选B项。9.徽商黄汴编撰的《天下水陆路程》是明代国内贸易往来的交通指南,徽商程春宇编撰的《士商类要》记载了当时进行商品贸易时各地的水陆行程情况。这类士商用书反映出当时()A.西方测绘技术传入 B.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国内长途贩运发展 D.徽商经济实力雄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天下路程图引》等一类由商人编撰的书籍,介绍了国内主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及所学可知,明末商人在经商的过程中记录了国内主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并且在市面上出版了《天下水陆路程》,适应了当时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的需求,C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西方测绘技术相关信息,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徽商的实力,不能得出徽商实力雄厚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0.雍正时形成规制:凡是臣子奏报一般事务用“疏”,由通政司递交,皇帝的回复则由内阁拟旨;奏报重要事务用“折”,由奏事处递交,军机大臣当面聆听皇帝指示,拟文成旨,由军机处密封直接下发。据此可知当时()A.军机处成为行政中枢 B.文书行政制度发生变革C.内阁的决策权被剥夺 D.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雍正帝时,将一般事务和重要事务分别交给内阁和军机处处理,形成双轨辅政规制,反映出当时的文书行政制度在继承明制基础上发生了变革,B项正确;军机处成为行政中枢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内阁的决策权被剥夺,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1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了两大举措:一是在条约规定港口引入关键的海关系统;二是按条约实行值百抽五税率以及实际执行更低关税的贸易政策。这()A.实现了晚清海关管理的现代化 B.维持了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局面C.降低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成本 D.加速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化进程〖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之后,一方面引进西方技术,另一方面中国的关税极低,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这加速了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化进程,D项正确;材料仅说明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的举措,没有清政府对海关制度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的问题,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表为部分洋务官员的简介。这反映出洋务运动()人物简介朱其昂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者和初期主要的主持者,创办中国北方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郑观应先后担任过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总办,其著作《盛世危言》主张改良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A.改变了洋务派阶级属性 B.注重培养资本主义人才C.解决了晚清的社会矛盾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人物如朱其昂、郑观应,积累了创办近代企业的经验,直接成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有的认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主张改良,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说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经历洋务运动的一些人物的成就,洋务派阶级属性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历洋务运动的一些人物的成就,强调了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故B项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解决了晚清的社会矛盾”的表达绝对化,夸大了洋务运动的作用,洋务运动没有解决晚清社会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13.据丁守和主编的《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不完全统计,“从1900年至1918年,出版的各种刊物约有七、八百种之多”。其中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刊物”“有关政治法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财政经济、学生、妇女、学术、自然科学”等类刊物。这反映出当时()A.五四运动推动社会解放思想 B.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C.中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D.新思想在清末民初迅速传播〖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本题时空范围为:1900年至1918年(中国)。格局材料可知,1900年至1918年的中国出现了大量刊物,其中有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刊物、还有其他各个领域的刊物,而刊物大量出现意味着当时社会思想活跃,说明当时的新思想在清末民初传播迅速,D项正确;五四运动的时间是1919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民主共和观念在这个时间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不能用“开始”,排除B项;中国近代并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排除C项。故选D项。14.一位历史学家在描述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状况时写道:“专制与民主的激烈较量,政治分崩离析,割据混战,政局动荡,但社会出现了一些新气象。”该时期是()A.清末新政实行时期 B.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本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根据题干描述的内容“专制与民主的激烈较量,政治分崩离析,割据混战,政局动荡,但社会出现了一些新气象”推断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列强扶植各自的代理人导致军阀割据,社会局势动荡,同时以宋教仁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希望通过改组同盟会实行政党政治,但是遭到了袁世凯的镇压。此时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思想解放运动兴起,社会上出现新气象,C项正确;清末新政实行时期,没有出现“割据混战,政局动荡”的现状,排除A项;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仍然实行“封建专制制度”,与材料“专制与民主的激烈较量”的要求不符,排除B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20世纪30年代,福建龙岩县流传着一首民谣:“阿婆苦了几十年,军队来后分了田……香糯酿酒美又甜,酒甜难比有了田;酒甜只能甜一时,有田就能甜年年。”这首民谣的传播()A.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程 B.有利于推动土地革命开展C.宣传了减租减息的政策 D.符合土地改革政策的需要〖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福建龙岩县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土地革命实施的情况,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当地的践行,该民谣的传播证实了土地革命的成功,有利于推动土地革命的开展,B项正确;1927年北伐战争结束,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而此时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排除C项;土地改革是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16.1936年8月,中央委员会在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并转全体国民党员的信中,批评了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和不抵抗行为,并重申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反映了当时的()A.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重 B.斗争策略中出现“左”倾错误C.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实现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转变〖答案〗A〖解析〗1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之际,面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和不抵抗行为”,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说明以大局为重,A项正确,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排除C项;1935年初遵义会议的召开,表明由幼稚走向成熟,排除D项。故选A项。17.抗战时期,在解放区没收日伪财产归根据地革命政权所有,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还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组织。这些措施()A.体现新民主主义经济特点 B.为土地革命提供有利条件C.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得益于国民革命顺利推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抗日战争时期,没收日伪的财产,同时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坚持了混合所有制的新民主主义经济,C项正确;材料既有工商业又有农业,故为土地革命提供有利条件,说法片面,排除B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政治方面,而材料反映中共在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国民革命时间是1924—1926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8.1949年,人民政府用查封、逮捕等手段打击银元投机活动,后来又指导各地集中时间、集中物资统一向市场抛售,平息投机资本制造的涨价风潮。这些措施()A.是计划经济的重要内容 B.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C.为实现工业化扫清障碍 D.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提到的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是稳定物价,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B项正确;“一五”计划是从1953年开始的,此时中国还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为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9.1964年,毛泽东提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之后国务院决定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这说明三线建设()A.以应对国防威胁为主要目的 B.改变了分布不均的工业布局C.适应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 D.受到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年(中国)。据“毛泽东提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之后国务院决定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材料可知,毛泽东提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说明三线建设的目的是应对国防威胁,A项正确;改变了分布不均的工业布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三线建设针对的是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而不是科技发展,排除C项;三线建设是受到国际趋势的影响而采取的措施,不是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排除D项。故选A项。20.周恩来在某次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据此可知,周恩来的这段话体现的方针是()A.“亲、诚、惠、容”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边倒”〖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内容出自1955年的万隆会议,体现的是“求同存异”方针,这一方针赢得了与会国的一致好评,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B项正确;“亲、诚、惠、容”是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了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而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C项;“一边倒”的方针主要体现在新中国成立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1.20世纪六十年代初,袁隆平根据玉米、高粱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先例,大胆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通过对470多个不同品种测交,直到1973年成功培育出南优二号,并试种、推广。由此可见,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观条件是()A.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B.改革开放的成效显著C.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D.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观条件是指自己精神(心理)方面的条件,包括智力和知识结构等等。主观条件强调的是个人因素,故袁隆平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其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综合国力落后于西方,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得益于改革开放,排除A项;时间上不符合改革开放,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严重恶化,D项说法不符实际,排除D项。故选C项。22.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所有制变化情况。据此,以下推论正确的是()A.集体企业的数量变少而且效益下降 B.国有企业通过改革规模在扩大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形成 D.非公有制经济比例在不断缩小〖答案〗C〖解析〗由图片看出,2002年改变了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出现了公有制经济、个体等私营经济并存局面,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形成,C项正确;从图片数据看不出集体企业的数量和效益,排除A项;从图片数据看不出国有企业的规模,排除B项;由图片看出,2002年与1978年相比,非公有制经济比例扩大了,排除D项。故选C项。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和发展过程,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B.学习借鉴中体西用C.推陈出新独辟蹊径 D.兼容并包多元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和发展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符合中国国情并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发展创新的理论,A项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过不断实践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并没有借鉴“中体西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历了长期的实践,符合中国国情,并不是“推陈出新独辟蹊径”“兼容并包多元发展”,排除CD项。故选A项。24.2023年1月,由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对于提升当地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这反映出中国()A.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B.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C.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对于提升当地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当代世界的国际上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为落后国家与地区提供援助,具有人文关怀,A项正确;非洲与中国不是“临近地区”,无法体现“睦邻友好关系”,排除B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而是主要体现了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排除C项;中国不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五代承唐,仍有书院的创设,但和唐一样,数量少、规模小,仅仅是书院发展的最早期形态。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承前启后,上承唐代,下启明清,书院在这一时期成为一个普遍性的教育组织。书院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等都日益完善和规范。宋元书院教育注重明辨义利的价值观,强调以义为本,义以导利,要求见利思义。同时书院在教育思想中是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即要求个人始终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以社会整体利益制约个人利益。课程设置上大都把以“四书五经”的经学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同时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宋元之际,虽然朝代变更,宋元分属不同政权,但对书院在教化民众,从而稳定家族,并最终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都有着相同的认识。因此,宋元统治者都极为重视通过书院对民众进行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教化,并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把统治者的统治意愿转化为被统治者的自觉要求。——摘编自李强《简论宋元时期的书院教育及启示》材料二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这些文件统称《奏订学堂章程》。颁布后,在朝野的合力推动下,新式学堂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新式学堂取代学校、书院、学塾,最终成为定局。传统风俗教化也转变为社会教育,普及识字,推广新知。而全盘接受西式教育体制及其知识系统,导致中国的知识体系前后两分。因操之过急,以及官绅趁机渔利,期间也出现名实不符等诸多弊端,加重了民众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各地毁学风潮此起彼伏。——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元时期书院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书院教育发展兴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式学堂存在的弊端。〖答案〗(1)特点:①进入发展和成熟期,承上启下,日益完善与规范;②课程以儒学经典为主,注重儒学价值观的培养;③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体现学术自由;④承载着教化民众的功能。原因:①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②重文轻武,崇尚文治;③社会相对稳定;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⑤理学的兴起与发展;⑥民间重学风气的推动。(2)弊端:全盘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和内容;操之过急,滋生腐败,名实不符;加重了民众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元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发展和成熟期,承前启后,上承唐代,下启明清”可知,进入发展和成熟期,承上启下,日益完善与规范;依据材料一“宋元之际,虽然朝代变更,宋元分属不同政权,但对书院在教化民众,从而稳定家族,并最终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都有着相同的认识”可知,承载着教化民众的功能;依据材料一“课程设置上大都把以‘四书五经’的经学作为德育课程的主体,同时重视学术争辩和学术交流,允许不同学派进行讲学,体现学术自由”可知,重视学术争辩与学术交流,体现学术自由;依据材料一“书院在教育思想中是以社会群众为价值主体,即要求个人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