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巷》教学实录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一《雨巷》教学实录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一《雨巷》教学实录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一《雨巷》教学实录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一《雨巷》教学实录 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雨巷》教学实录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上册《雨巷》教学实录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雨巷》——戴望舒

导语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刚才主持人赖老师很客气,给了我很多的称呼,其实你们猜一猜,我最在意的称呼是什么?

生:老师!

师:你们真聪明!对,我最在乎的称呼是“吴老师"。我认为这个称呼能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让我经历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后,人走茶不凉,甚至弥久愈醇。

师:一篇好的诗文,我一定会强迫自己做到三件事,哪三件呢?(展示)

START

一定要背出来;

一定要读出味道来;

一定要写出东西来。

这是我对于一篇美的诗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初见《雨巷》,被其惊艳,爱不释手;再见《雨巷》,读之悟之,再也忘不了。今天这堂课我就要带领你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来开启一段唯美的诗歌之旅。(板书《雨巷》)这个黑板在晃动,好像以此来说明她也非常地激动。

(生笑……)

美读,走进《雨巷》

师:刚才我已经说了,好的诗文一定要背下来,一定要读出它的味道来,那么老师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呢?下面我就把这首《雨巷》朗诵给大家听,你们只要静静地听就好了,静静地去领受就好了。

(师背诵)

(生鼓掌……)

师:大家感觉怎么样?

生:很有味道。

师:我刚才在进校园的时候看到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唯美”,我就希望我今天这堂课也能够给大家带来这样的感觉——唯美。然后让我们来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吧。你听出了什么?

以“我听出了雨巷的______之美"的句式来回答

生:我听出了寂静之美。

生:我听出了忧愁之美。

生:我听出了朦胧之美。

生:我听出了凄清之美。

生:我听出了孤独之美。

生:我听出了彷徨之美。

生:我听出了神秘之美。

师:神秘之美?我想听听你的解释。

生:我觉得它能让作者在这个地方想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是哪种力量想让他遇到这样一个姑娘?

师:就觉得这首诗歌给我是很神秘的感觉,很多东西我不是很清楚,想要探一个究竟,所以它在我面前展示的是一种神秘之美。这种异样的声音,另外的一种解读,非常好,就是要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刚才还有哪位同学想举手?

生:淡淡的惆怅之美。

师:有没有读到除了刚才说的忧郁、惆怅、彷徨、神秘等等之外的感觉?我希望你们再说一种声音。

生:希望之美。

师:那你怎么听到了希望之美?他们都没有听到。

生:因为他一直说他希望碰到这样一个这样的姑娘。

师:对,因为前面有“我希望逢着”,后面有“我希望飘过”,两处出现了“希望”,对不对?非常好,她不仅告诉我听出了“希望之美”,而且告诉我是从哪里听到的,她是从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当中的两个词反复出现中听到的。眼光非常地犀利,非常地独到,听得也很专心,而且也听得非常好。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让我对大家刮目相看,这种刮目相看不仅仅因为我们的智慧,我觉得更是因为戴望舒的这首诗打动了我们。刚才你们在听我读的时候,应该知道这首诗也打动了谁?

生:吴老师!

师:所以我说语文课跟别的课不一样,是因为我们以这首诗来交流我们的思想情感。我已经说了,我要给大家打开一扇窗,其实这扇窗也包含了大家的思维之窗。然后我们来看“雨巷之美”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概括,这样你们的思维就会更加开阔。(展示)

师:从“雨巷"角度,我听出了?有悠长吗?有寂寥吗?有凄清吗?以此类推,从“我”的角度,我听出了什么?有彷徨吗?有惆怅吗?有迷茫吗?有希望吗?那么“姑娘"的角度,有愁怨吗?他希望逢着一个什么样的姑娘?有芬芳吗?有忧愁吗?有凄婉吗?哪里有?从“表现手法”角度,表现手法就是这首诗我是怎么写的?刚才这位同学看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其实它就是一种写法——首尾呼应、反复回环。有意象吗?题目就是意象。有音韵之美吗?诗歌在句子后面往往会押韵,押韵的话那就有音韵之美,我们读的时候,意象音韵会给我展示一个画面,这个画面是有它的一种氛围的,这叫意境之美。几个角度啊?

生:四个。

师:四个角度,甚至还可以更多。这就是我们在研读诗歌的时候我们要有的思维,所以学语文也是训练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以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与众不同。别人可能就一个角度,我有四个角度,我就比别人胜出了三层,所以我希望在座的人胜出三层。好,这就是我们听出的“雨巷之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生:凄美、感伤。(PPT展示)

师:既然基调是凄美的、感伤的,假如我要你为它配一首曲子,亲爱的,你们配什么样的曲子?

生:哀伤、忧愁的。

师:如果我要让你们给它画一幅画,亲爱的,你们给它选什么样的颜色?

生:黑白灰,暗色调、冷色调。

师:假如你是一个服装设计师,你给主人公“我”和“姑娘"来设计衣服,你选什么颜色?

生:姑娘白色,“我”灰色。

师:好厉害!说明我们还是很有审美眼光的!所以你看这样的一种基调原来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给他配曲、配画、配服装,那么我们整个脑海里的“雨巷"就立体起来了,就活了。好,我请大家来读这首诗,好不好?你们把书本拿起来,大家要坐端正,把声音传达出来,听到音乐以后大家就齐声朗读。

(生配乐齐读)

师:刚才大家齐读的时候你们的声音比较低沉,那么是不是我们朗读哀愁的、忧郁的诗歌时,都应该压低嗓子来读呢?不是这样的。所以刚才大家齐读的时候,就告诉我你们是这样去理解的,那我必须纠正一下,不是这么去理解的。它一定是有高低起伏的,它应该有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和语气的轻重,还有节拍、押韵,都应该读出来,用我们的声音去传达出来,这样的话才能把诗人的情感给表达出来。刚才大家是齐读,现在我想找一个同学来朗读这里边你最想朗读给我和大家听的那一节。班上有没有哪位同学朗读特别好的,推荐一下。

(推荐学生,进行朗诵)

(生选第二节朗读)

师:边上同学来点评一下,她刚才读得怎么样?

生:读错了,多了一个“的”。

师:除了读错的,其他的,有没有读得好的地方呢?

生:有,感觉挺好的。

师:好在哪里呢?我们不能说你是个好人,但好在哪里我不知道,对吧?

(生笑……)

生:读错了那个字。

师:还在纠缠读错了那个字,可见我们一点污点都不能有,有了的话,我们所有的优点都被别人给抹杀了。

(生笑……)

生:读出了画面感。

师:我来指导一下你的朗读,很爱朗读的一个女孩子,比如说“她彷徨在这"中的“彷徨”,你不能读得很快的,应该读出“彷徨"的感觉,要把这“彷徨”拉长。(师边说边示范)好,这里出现两个反复的“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前面的一个应该是往里面收回来的,第二个要怎么处理?在这个基础上要稍微再低一点,再压一压,再轻一点,感情再浓一点,“冷漠、凄清又惆怅”,最后稍微可以拉一下,因为有三个词出现,你不能三个词读得一样。所以朗读时是不是要高低起伏呀?要快慢呀?要有轻重呀?朗读时我们应该这样去读!来,你再来朗读一遍。

(生第二次朗读第二节)

师:感觉比刚才有没有好一点啦?

生:有,更有感情。

师:那还有什么建议给她?

生:可以读大点声。

师:对,非常好,她说你还可以再大点声音,不要读得这么低,我们让她再试一遍,好不好?声音大一点,但是那种感觉要读出来。

(生第三次朗诵第二节)

师:“冷漠”不要读得那么冲。“冷漠、凄清又惆怅”,这样感觉三个词都不一样啦。我们全部来朗读这一节,好不好?

(生集体朗读第二节)

师:我们读诗歌的时候,你不是你了,你是谁?戴望舒。化我入境,读出字的质感,句的情感,篇的美感,并且做到四个字“声情并茂”(PPT展示并板书)。

品读,感悟《雨巷》

师:首先,一首好的诗文、美的诗文,我们要把它读出来,朗读好来,这样我们才能进入它更深一层的内核。好,接下来,我们来品读、来感悟《雨巷》。

请你找一找:这首诗中描绘了哪两个主要意象?

刚才大家已经找了意象“雨巷”,还有没有?

生:雨巷、丁香、姑娘、油纸伞和颓圮的篱墙。

师:非常厉害,一个不落!这么多意象,哪两个是主要的呀?

生:丁香、雨巷。

师:丁香,你看过吗?

生:看过,白色、紫色。

师:你们是真的看过,还是在图片里看过?

生:图片里。

师:有没有看过真的?

生:有,以前出去玩的时候看过。

师:去哪里还记得吗?

生:在我外婆家那边看过。

师:你外婆那边在哪?

生:四川那边。

师:说实话,我也没见过,我也是在图片上见过,但是真的就这两种颜色,白色和紫色。紫色是意味着什么样的颜色?

生:神秘高贵。

师:这男生很厉害,见多识广,看过很多东西。对,紫色代表着高贵,那白色呢?

生:纯洁。

师:两个合起来。

生:高洁。

师:好,我们大家一起来齐读这三句古诗。(PPT展示)

(生朗读)

师:找共同点。

生:愁。

师:这三句诗里面都各有一个“愁”字,你发现这个花苞好像人很忧愁的时候蜷着的那颗心,所以它是愁的一个象征,刚才我们说了它高洁,那还有什么感觉在里面?

生:愁。

师:所以丁香在古诗中的含义是美丽、高洁、忧愁。(PPT展示)

师:我们换了去吧,我又没见过丁香,四十八个同学,就一个同学见过,我们换我们都见过的什么花?

请你换一换:在描写丁香般的姑娘这一意象时,能不能用别的替代丁香?

生:玫瑰。

师:玫瑰象征什么?象征爱情。但是我们广昌县最有名的花?

生:莲花。

师:你们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学生身处莲乡,却没有第一时间想到换成莲花)。那看到莲花的时候,你会联想到许许多多的有关莲花的诗句吗?

生:《爱莲说》。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这“莲花"可以吗?用它来代替丁香,它美丽吗?它高洁吗?

生:不行,她美丽、高洁,但她不忧愁。

师:我们看到莲花不会想到它忧愁。对,不可以。那再换一个,芭蕉!吴老师你选的这个好像都不可以,为什么芭蕉又不可以?

生:它不高洁。

师:它不高洁,有位同学说芭蕉不高洁。那有忧愁吗?没有吗?

生:有。

师:刚才都说“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有忧愁的;还有林逋说的“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有忧愁,甚至有离愁;还有张说的“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芭蕉有愁。我们常说的“雨打芭蕉”,雨会使人愁,“雨打芭蕉”自然也会使人愁。芭蕉有忧愁,看起来也挺美的,有美丽,但是它没有高洁,没有用过芭蕉来形容高洁的,用芭蕉替换也不可以。这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我们选择的意象一定要和我们表达的感情相和谐,要合拍,所以我们说“象情并茂"(PPT展示并板书),这个“象”就是意象。

师:我们再来换,雨巷可不可以换?

请你想一想:为什么要让“我"和“姑娘”在“雨巷"中而不是别的地方邂逅?“雨巷”象征了什么?

生:不可以。

师:我们换了“雨巷"去,换成车水马龙的大街,行不行?

生:不行,太喧闹了。

师:对,太喧闹了,诗人撑着油纸伞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走,你会觉得他干嘛?好奇怪呀!那我们换成他坐宝马,可不可以?有姑娘曾说“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

生:不可以。

师:也不可以,我们再换,换成灯红酒绿的ktv行不行?

生:不行,太闹了。

师:太闹了,刚才是太快了,速度刷刷刷,都没有那种感觉,看来只能是雨巷,窄窄的,长长的,下着雨,青石板,这个氛围就出来了。好,这又告诉我们境情并茂,这个意境也要和谐,所以雨巷不仅是意象,也传达出了它的意境,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境情并茂"(PPT展示并板书)。所以戴望舒选的都是最佳的,都是非此不可的。那我们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我们选的字词句等等,是不是也应该是这样呀?非此不可的,最能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心境的那个词,对不对?

生:对。

师:我们再来猜一下,让你们猜了好多次了,老师会把上面的板书勾勒成什么?

请你猜一猜:老师会把上面的板书勾勒成什么?

生:伞。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如果我不勾勒成“伞”,可不可以?

生:不可以。

师:真的吗?

生:可以。

师:但是我还是想勾勒成雨伞,我是会画画的,同样也可把它画成一个“雨"字。亲爱的你们,看这里可以(黑板上有勾勒的“伞”图案),看那里也可以(PPT上也有勾勒的“伞"和“雨”图案),把它记在脑海里面。

师:“声情并茂”,“象情并茂”,“境情并茂”,这是这首诗歌给我们的一种感悟,诗歌表现手法的一种感悟,我们在研读诗歌时的一种方法。猜一下老师还会怎么样上下去,还有可讲的吗?

生:有。

请你议一议:有人说它是爱情诗,有人说它是政治诗,还有人说它是哲理诗?你的观点呢?

师:或者你另外再生出第四说。你同意这里的,或者再生出别的,脑筋转一转。我们语文除了情感,还要思维,我们读书,我们上任何一堂课,最重要的是学会思维,是思维的训练。吴老师离开了这个课堂,你们还有如此好的思维,那是我这节课最大的成功,因为给了你们更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刚才好像有个男生说玫瑰,那我想叫他回答一下象征爱情,你觉得它是爱情诗歌吗?

生:对。

师:理由何在?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多少年?

生:1927年夏天。

师: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生:1905年。

师:1905年,那也就是22岁,22岁年轻吗?你们多少岁?

生:16岁。

师:16岁,诗一样的年龄,所以今天用诗歌来陪伴你们,那22岁的年轻人对爱情有憧憬吗?

生:有。

师:对另一半有想法吗?

生:有。

师:这就是你的回答是吗?请坐。这是爱情诗,我们说哪一个少男少女不会去憧憬自己的爱情呢?但是我们这个年龄(指16岁),想想而已,想想即可,不要去实践,我们要清楚地知道什么年龄段该做什么样的事情。22岁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所以我们纯粹把它看成一首爱情诗,那个姑娘就是他憧憬的另一半的模样,很美的样子,而且极符合中国的审美观,非常婉约温婉的形象。有没有说它是政治诗的?

生:因为戴望舒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们经历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当时他在上海大学,但是上海大学被解散了,他只能回老家,所以他写这首诗的想法就是把那个结着愁怨的姑娘比作祖国未来的光明,他希望革命成功,因为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使当时的祖国和民族都处于危难之中。

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那一年发生两件重大的历史事件,一个是“四·一二"政变,一个是“七·一五”大屠杀,对不对?所以这两件事让整个中国革命处于一片黑暗和白色恐怖之中。诗人是很激进的,也是革命的,但那个时候他却被迫隐居在松江,在他的朋友家里面,所以那个时候诗人应该是很彷徨,很苦闷的。你很好地联系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把它放这是最合适的地方,结合了昨天的学案,非常好,给你点赞!大家给她掌声,她的想法非常独到,这是我们应该发扬的,应该首肯的。有没有把它看成哲理诗的?

生:有。

师:有,哪个同学来表达一下你的观点?有没有?如果大家还在思索也没关系。好,我们从爱情诗的角度看,姑娘就是姑娘。那么政治诗这个姑娘等于“我”,结合当时他的苦闷、他的彷徨、历史背景和他的经历。那么姑娘是一种理想,象征着他追寻的理想,我们说人生要有理想,这个雨巷悠长悠长,我们人生追求的道路也很长,在这个漫长的雨巷当中和人生之路当中,我们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挫折,但是有关系吗?没关系,只要我们坚持,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乐观,我们还是可以走出人生的“雨巷”。记住这句话“不求好答案,只求会思考"(PPT展示)。只要你会思考,哪怕说得再不吻合,但是只要你会想,以你的阅历来想,那就是最棒的。

请你写一写:

①请你根据《雨巷》内容,改写《青玉案·元夕》最后一句“灯火阑珊处”。

②描述你心目中的“丁香般的姑娘"的形象。

③从“雨巷、丁香、油纸伞、篱墙”4个意象中选择一个,写一首诗。

师:我们今天只做第一题,《青玉案·元夕》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好,前面的我们不修改,我们就改这四个字——灯火阑珊。把“灯火"改成“雨巷”,“阑珊"改成“寂寥”。那我们就换成了第一种。

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雨巷寂寥处。

师:还可不可以换?

生:篱墙。

师:那人却在篱墙颓圮处。还可不可以换?把它换成“丁香”,最好来个有对比的。

生:那人却在丁香芬芳处。

师:还可以换“油纸伞”,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那人却在油纸伞彳亍处。好,这个“彳亍"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的词,在哪里见到?

生:《雨巷》

师:以后一提起《雨巷》,你脑海里面就会闪现出哪个词?

生:彳亍。

师:我们以前学过彷徨、踟蹰等等这些词,今天我们再加上一个词“彳亍”。我还想到,你们讲了《再别康桥》是不是呢?

生:对。

师:那么《再别康桥》可不可以这样换呢?可以,这个我们现在就不换了,大家回家去做这个文字游戏。

师:你们会在心里犯嘀咕,吴老师,你说背出来,品出味道来,好像都做到了,写出来,你做到没?做到了,请看这是我和我的弟子读了《雨巷》后写的诗文:《对话版》(吴品云),《泪中雨巷》(吴品云),《邂逅雨巷》(赖广祥),《走过人生的雨巷》(赖广祥)(PPT展示)

师:我们大家一起分角色朗读《对话版》,“合"大家一起读,“旁白”我来读,“我"叫一个男生读,一个女生读“姑娘”,我们大家一起通力合作,好不好?

生:好。

(师生分角色朗读)

《雨巷》对话版(吴品云)

合: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