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Ⅱ(第7版)习题解析 刘鸿文 第十七章 矩阵位移法;第十八章 杆件的塑性变形_第1页
材料力学Ⅱ(第7版)习题解析 刘鸿文 第十七章 矩阵位移法;第十八章 杆件的塑性变形_第2页
材料力学Ⅱ(第7版)习题解析 刘鸿文 第十七章 矩阵位移法;第十八章 杆件的塑性变形_第3页
材料力学Ⅱ(第7版)习题解析 刘鸿文 第十七章 矩阵位移法;第十八章 杆件的塑性变形_第4页
材料力学Ⅱ(第7版)习题解析 刘鸿文 第十七章 矩阵位移法;第十八章 杆件的塑性变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问答题17.1图示简单杆系中,钢杆①和铝杆②的横截面面积皆为400mm2。钢的弹性模量E1=210GPa,铝的弹性模量E2答案:见题解解析:略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2图示圆钢杆与铝套筒在端截面刚性连接。两者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A钢=1000mm2,A铝=500mm2。已知l=1m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由铝套筒横截面上的应力,可计算出铝套筒的伸长Δl铝=σ铝E铝l,则铝套筒右端的位移u铝=Δ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3横截面面积A=50×20mm2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仿照教材第十七章例17.1的解法,将杆件看作三个单元组成的共线杆系,写出三个杆件单元的刚度阵(三个杆件单元的刚度阵相同),1、2、3、4节点的载荷列阵为F=F1-50×103-50×103F4T,节点的位移列阵为δ=0u2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4图示杆系由钢和铜两种材料制成,A钢=2000mm2,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仿照教材第十七章例17.1的解法。将杆件看作三个单元组成的共线杆系。分别写出三个杆件单元的刚度阵,1、2、3、4节点的载荷列阵为F=F1100×1030F4T,节点的位移列阵为δ=0u2u30.02×10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5在图示结构中,杆件①由钢制成,A1=2000mm2,E1=200GPa;杆件②由铜制成,A2=1000mm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仿照教材第十七章习题17.1题解中的解法。分别写出杆件①和②的单元刚度方程,杆件①的节点载荷列阵为FN11FN21,节点的位移列阵为0u2;杆件②的节点载荷列阵为FN12FN22,节点的位移列阵为0u4,利用刚性杆AB的平衡方程(对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6图示变截面钢轴上的Me2=1.8kN∙m,Me3=1.2kN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仿照教材第十七章例17.2的解法。将变截面钢轴杆件看作①和②两个杆件单元组成。分别写出杆件①和②的单元刚度方程,杆件①的节点载荷列阵为T11T21,节点的位移列阵为0φ2;杆件②的节点载荷列阵为T12T22,节点的位移列阵为φ2φ3,对节点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7两端固定的圆杆如图所示,直径d=80mm,Me2=12kN∙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仿照教材第十七章例17.2的解法。将圆杆件看作①和②两个杆件单元组成。分别写出杆件①和②的单元刚度方程,杆件①的节点载荷列阵为T11T21,节点的位移列阵为0φ2;杆件②的节点载荷列阵为T12T22,节点的位移列阵为φ20,对节点1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8图示杆系中,杆件①为实心钢杆,G1=80GPa,直径d1=50mm;杆件②为空心铝杆,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仿照教材第十七章例17.2的解法。将变截面圆杆件看作①和②两个杆件单元组成。分别写出杆件①和②的单元刚度方程,杆件①的节点载荷列阵为T11T21,节点的位移列阵为0φ2;杆件②的节点载荷列阵为T12T22,节点的位移列阵为φ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9图示简支梁的横截面为圆形,d=50mm,材料的E=200GPa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仿照教材第十七章例17.3的解法。利用梁的单元刚度矩阵K,是个4×4的对称方阵,节点载荷列阵为F=FS11M11FS21M21T,难度:容易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10受弯杆件如图所示,已知单元①的EI=8MN∙m2,单元②的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仿照教材第十七章例17.4的解法。图中是由①和②两个梁单元组成的共线杆系。先分别写出单元①和单元②的单元刚度方程,然后对每个节点写出2个平衡方程,将单元刚度方程代入各节点的平衡方程,可以建立整体刚度方程F=Kδ,K是个6×6的对称方阵,F=Fy1M1Fy2M2Fy3M3T和δ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11两端固定的梁如图所示,EI=8移和固定端的约束力。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仿照教材第十七章例17.4的解法。图中是由①和②两个梁单元组成的共线杆系。先分别写出单元①和单元②的单元刚度方程,然后对每个节点写出2个平衡方程,将单元刚度方程代入各节点的平衡方程,可以建立整体刚度方程F=Kδ,K是个6×6的对称方阵,F=Fy1M110×1030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12图示等截面钢梁直径d=50mm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仿照教材第十七章例17.4的解法。图中是由①和②两个梁单元组成的共线杆系。先分别写出单元①和单元②的单元刚度方程,然后对每个节点写出2个平衡方程,将单元刚度方程代入各节点的平衡方程,可以建立整体刚度方程F=Kδ,K是个6×6的对称方阵,F=Fy1M1Fy20-4×1030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13图示钢梁E=200GPa,I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仿照教材第十七章例17.5的解法。图中是由①和②两个梁单元组成的共线杆系,其中梁单元①上作用均布载荷,属于有中间载荷的情形,需将其处理成等效节点载荷,17.117.5计算中间载荷经等效后杆系结构的节点位移和节点载荷,(2)计算有中间载荷作用的两端固定梁的问题。将两种情形叠加,即得到原问题的解。难度:难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14图示连续梁的右端支座C比A、B两支座高δ。若EI为已知,试作梁的弯矩图。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仿照教材第十七章例17.4的解法。图中是由梁AB(记为梁单元①)和梁BC(记为梁单元②)两个梁单元组成的共线杆系。先分别写出单元①和单元②的单元刚度方程,然后对每个节点写出2个平衡方程,将单元刚度方程代入各节点的平衡方程,可以建立整体刚度方程F=Kδ,K是个6×6的对称方阵,F=Fy10Fy20Fy3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15设图示各梁的EI已知,试求各支座约束力并作弯矩图。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图中是由①和②两个梁单元组成的共线杆系。对于仅有节点载荷的情形,仿照教材第十七章例17.4的解法进行求解;对于有中间载荷的情形,仿照教材第十七章例17.5的解法进行求解。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16图示简支工字形截面梁受偏心拉力作用,横截面的尺寸如右图所示。若e=10mm,E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图中简支工字型梁受偏心拉力作用时,是组合变形(拉伸和弯曲的组合)杆的问题。可参考教材第十七章例17.6的解法进行求解。单元刚度矩阵可由式(17.9)中抽掉与扭转变形相关的行和列即可,即抽掉式(17.9)中第三行和第七行及第三列和第七列,得到单元刚度方程为F=Kδ,K是个6×6的对称方阵,δ=00θ1u20θ2T和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17等截面圆杆的Ip=2I=16000mm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参考教材第十七章例17.6的解法进行求解。将等截面圆杆看作由梁单元①(节点1和2之间的部分)和梁单元②(节点2和3之间的部分)两个梁单元组成的共线杆系。其中梁单元②作用有中间载荷,需按第十七章第17.5节所述的方法处理。梁单元①和②都是组合变形(扭转和弯曲的组合)杆的问题。先写出梁单元①和②的单元刚度方程,然后集成整体刚度方程,最后完成求解。难度:难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18图示桁架各杆件横截面面积均为800mm2,且均为钢杆,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静定和超静桁架内力和节点位移的求解。有斜方向的杆(各单元的轴线不重合),需要用到坐标变换,参考教材第十七章例17.7的解法进行求解。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19对弯曲与拉伸(压缩)的组合变形杆件,试证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公式仍为式(17.13),即k答案:略解析:参考教材第十七章第17.7节所述的推导方法可完成证明。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20图示刚架各杆件EI和EA均相等,E=200GPa,A=2000mm2,I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超静刚架问题的求解。将刚架看作由梁单元①和②两个梁单元组成的非共线杆系。梁单元①是竖直杆,需要用到坐标变换技术,参考教材第十七章例17.8的解法进行求解。图(b)的梁单元①上有中间载荷,需应用等效节点载荷处理技术。难度:难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7.21写出图示刚架的整体刚度方程。设刚架各杆件的EI和EA皆相等,且E=200GPa,A=30答案:略解析:超静刚架问题的求解。将刚架看作由梁单元①、②和③三个梁单元组成的非共线杆系。梁单元①和③是竖直杆,需要用到坐标变换技术,在梁单元②上有中间载荷,需应用等效节点载荷处理技术。难度:难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七章矩阵位移法题型:问答题18.1图示结构的水平杆为刚杆,1、2两杆由同一理想弹塑性材料制成,横截面面积皆为A。试求使结构开始出现塑性变形的载荷F1和极限载荷F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按线弹性小变形问题计算,是一次超静定问题。变形协调方程是∆l2=2∆l1,由于两杆的材料相同,横截面面积相同,由胡克定律∆l=FNlEA可知,FN2=2FN1。当载荷逐渐增加时,杆2横截面上的拉应力首先达到屈服极限,即对应开始出现塑性变形的载荷F1。由于两杆均是理想弹塑性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八章杆件的塑性变形题型:问答题18.2图示杆件的上端固定,下端与固定支座间有0.02mm的间隙。材料为理想弹塑性材料。E=200GPa,σs=220MPa。杆件在AB部分的横截面面积为200mm2,BC部分为100mm2。若作用于截面B上的载荷F答案:见习题答案。0.02mm在杆的底端与固定支座接触之前,载荷F全部由杆件的AB段承担,BC段的轴力等于零,这个阶段,F-δ成线性关系,这个阶段载荷的最大值是杆的底端与固定支座恰好接触时的载荷F1。(2)继续加载,当杆的底端与固定支座接触之后,先按线弹性小变形问题计算,是一次超静定问题,变形协调方程是杆件的AB段的伸长∆l1与杆件的BC段的缩短量∆l2(假设BC段受压)之差等于间隙δ,可以分别计算出AB段的轴力FN1和BC段的轴力FN2,进一步可判断出AB段的应力将首先达到屈服极限,此时对应的载荷为F2,在这个阶段,F-δ也成线性关系,但斜率跟前面一个阶段不同。(3)再继续加载,AB段的载荷保持σsA不变,BC段因仍处于弹性阶段,载荷可以继续增长,直到BC段横截面上的压应力也达到屈服极限时,即对应极限载荷Fp,在这个阶段,F-δ还难度:难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八章杆件的塑性变形题型:问答题18.3试求图示结构开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载荷F1和极限载荷Fp。设材料是理想弹塑性的,且各杆件的材料相同,横截面面积皆为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先按线弹性小变形问题计算,是一次超静定问题。建立协调方程,然后解出三根杆的轴力。根据解出三根杆轴力的大小,判定轴力的绝对值最大的那根杆横截面上的应力首先达到屈服极限,即对应开始出现塑性变形的载荷F1。经分析可知,竖杆横截面上的应力首先达到屈服极限。对于本结构,经分析发现,只要斜杆横截面上的应力也达到屈服应力时,即对应极限载荷F难度:难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八章杆件的塑性变形题型:问答题18.4设材料单向拉伸的应力-应变关系为σ=Cεn,式中C及n皆为常数,且0≤n≤1。若单向压缩的应力答案:见题解。难度:难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八章杆件的塑性变形题型:问答题18.5由理想弹塑性材料制成的圆轴,受扭时横截面上已形成塑性区,沿半径应力分布如图所示。试证明相应的扭矩是T答案:略解析:将截面分层两个区域,在0≤ρ≤c区域内,切应力呈线性分布,即τ=ρcτs,在c难度:一般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八章杆件的塑性变形题型:问答题18.6在图示梁的截面C和D上,分别作用集中力F和βF,这里β是一个正的系数,且0<β<1。试求极限载荷Fp。并问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先按线弹性小变形问题计算,是一次超静定问题。解除支座B的约束,代之以竖直向上的集中力FB,建立协调方程wB=0,然后算出FB,再计算出支座B的弯矩MB、集中力F作用的截面C的弯矩MC以及固定端截面A的弯矩MA。当MB=MC时,此时可以确定出β=β0难度:难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八章杆件的塑性变形题型:问答题18.7图示左端固定、右端铰支的梁,受两个相等的载荷F作用。试求载荷的极限值。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当左端的固定端截面处及两个集中力作用的截面处,这三个截面的任意两个形成塑性铰,梁即丧失承载能力。利用虚功原理,分别计算出现任意两个塑性铰情形的极限载荷,有三种情况,取三种情况结果的最小值。难度:难能力:知识运用用途:作业,考试,自测知识点:第十八章杆件的塑性变形题型:问答题18.8双跨梁上的载荷如图所示,试求载荷的极限值。答案:见习题答案。解析:当左端的固定端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