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关:古诗鉴赏(含答案与解析)-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_第1页
第8关:古诗鉴赏(含答案与解析)-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_第2页
第8关:古诗鉴赏(含答案与解析)-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_第3页
第8关:古诗鉴赏(含答案与解析)-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_第4页
第8关:古诗鉴赏(含答案与解析)-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第八关:古诗鉴赏(含解析)真题解析(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首联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情。B.颔联中“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C.颈联用“生”“入”三字将“日”与“春”拟人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D.尾联呼应首联,写诗人希望从大雁那里得到友人的消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1.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12.《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泫然有感陆游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②泪自倾。[注]①九域志:北宋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当时的疆域政区等信息。②舆图:地图。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事无成老已成”中“一事无成”与“老已成”有着强烈的对比,暗含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的失望与遗憾。B.“不堪岁月又峥嵘”的“不堪”指不能承受,“岁月又峥嵘”指年华不断流逝,这是诗人因年复一年的蹉跎而发出的感慨。C.“愁生新雁寒初下”是说秋天一到大雁从北地飞来,诗人触景生愁,这个愁与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是一样的。D.颈联意思是说要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恐怕还是需要志在报国的书生的,这是年纪老大而壮心不已的诗人真诚的期盼。14.仔细阅读尾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诗人说自己“行年七十初心在”,这可从他《示儿》中的哪两句诗得到有力印证?(2)“偶展舆图泪自倾”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用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诗或自己的话回答。(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5.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前小序起到交代写作时间、缘由等作用。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表达了忧伤难过的感情、消极避世的思想。C.全词紧扣“月”字来写,情感多次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D.词作表达了作者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也表达出了普天之下所有人的心愿。16.李玉同学准备将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作为毕业赠言送给同桌的刘梅,你觉得是否合适?请说说理由。(2023·甘肃武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乙】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①。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释】①舅姑:公婆。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小文:在唐代,常有士子将自己写的诗文呈给达官贵人,希望得到推荐或者赞誉。【甲】诗就是孟浩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投赠诗,作者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的心愿。小逸:是的,孟浩然志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小文:【乙】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朱庆馀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__,把张籍比作____________,把主考官比作公婆,表面问“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实则在问张水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逸:其实,“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就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小文:有趣的是,张籍收到这首诗后,用一首《酬朱庆馀》作了巧妙回答:“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习题闯关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让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文化自然离不开诗画,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试题。江山秋色图①胡行简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④家。[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1)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连山缥缈树槎牙,江上西风雁影斜”这句诗的画面。(60字以内)(2)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的原因。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宋代〕苏轼惭愧①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②余力染夭红。归去山公应倒载③,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④。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宋代〕辛弃疾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⑤中尘。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注】①惭愧:这里指难得。②化工:天工造物者。③指晋代山简,字季伦。此处用他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而被儿童嘲笑的故事。倒载:倒卧车中。亦谓沉醉之态。④锦薰笼:花名。⑤甑(zèng):瓦制炊具,可以用于蒸饭。3.请根据所写内容判断,下列景物两首词都写到的一项是(

)A.菜地 B.花朵 C.小鸟 D.高山4.两首词都表达了“丰收之意”,但展现“丰收”的写作内容及手法不同,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5.这是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期间写给好友的一首词。划线句子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阵容和_____的追忆,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理想。6.李白的《行路难》中“忽复乘舟梦日边”,与本词“梦回吹角连营”都写到了“梦”。简要说明两位作者借“梦”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诗歌颔联中的“_________”字重在抒情,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____________。

8.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归类摘抄批注诗句炼字(词)

表现状态

表现效果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1)

(2)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争”“啄”

动态

啼莺争树、泥燕剪风的春景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泫然有感陆游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②泪自倾。[注]①九域志:北宋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当时的疆域政区等信息。②舆图:地图。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事无成老已成”中“一事无成”与“老已成”有着强烈的对比,暗含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的失望与遗憾。B.“不堪岁月又峥嵘”的“不堪”指不能承受,“岁月又峥嵘”指年华不断流逝,这是诗人因年复一年的蹉跎而发出的感慨。C.“愁生新雁寒初下”是说秋天一到大雁从北地飞来,诗人触景生愁,这个愁与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是一样的。D.颈联意思是说要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恐怕还是需要志在报国的书生的,这是年纪老大而壮心不已的诗人真诚的期盼。10.仔细阅读尾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诗人说自己“行年七十初心在”,这可从他《示儿》中的哪两句诗得到有力印证?(2)“偶展舆图泪自倾”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用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诗或自己的话回答。1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夜宿七盘岭①沈佺期②独游③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④绿,清夜子规啼。浮客⑤空留听,褒城⑥闻曙鸡。①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②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③游:诗人对流放的婉转说法。④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⑤浮客:游子,诗人自指。⑥褒城:在今陕西汉中北,七盘岭在其西南。夜宿七盘岭,即已过褒城,离开关中,而入蜀境。(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题目中“次”是“停宿”之意,乙诗题目中“宿”是“住宿、过夜”之意,可见两首诗都是诗人漂泊在外时所作。B.甲诗颔联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表现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意境开阔宏大。C.乙诗颔联着一“近”一“低”;写出了夜宿七盘岭所见的景色:月亮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仿佛要流进房门,极写七盘岭之高峻。D.甲诗尾联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梦归故乡,与前面六句所写的明丽的江南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乙诗尾联中“褒城闻曙鸡”一句写出了作者独游失意而夜不成寐的情形。(2)请你谈谈甲诗和乙诗的划线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12.阅读古诗,完成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怎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寄托了诗人怎样的社会理想?13.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早兴①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释】①《早兴》是长庆三年(823),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的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1)【乙】诗从哪里能看出是写的春天景色,试简要分析。(2)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终南别业①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注释】①此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当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之后。别业:别墅。②南山:即终南山。陲,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chuí):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述诗人中年以后信奉佛教。“颇”字点明了其崇佛的虔诚心态。B.颔联写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C.颈联以一“行”、一“到”、一“坐”、一“看”揭示诗人心境。D.诗人按照计划出游,而遇见林叟、谈笑间忘记归期,是旅途中唯一的“偶然”。(2)后人点评本诗时,对颔联和颈联赞赏有加,称“第二联奇句惊人”(清代冯班),“五六自然,有无穷景味”(清代查慎行)。请写出颈联的内容,并结合这两联的内容,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诗句内容情感颔联朋友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不求人知,自领其趣。②______颈联①______谒金门·花过雨(南宋)李好古①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②劳苦?谁在玉楼③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注释:①李好古: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②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③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15.联系前后句,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愁 B.欢 C.喜 D.闲16.有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说明事理,别开生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1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乙】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①。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释】①舅姑:公婆。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小文:在唐代,常有士子将自己写的诗文呈给达官贵人,希望得到推荐或者赞誉。【甲】诗就是孟浩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投赠诗,作者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的心愿。小逸:是的,孟浩然志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小文:【乙】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朱庆馀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__,把张籍比作____________,把主考官比作公婆,表面问“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实则在问张水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逸:其实,“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就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小文:有趣的是,张籍收到这首诗后,用一首《酬朱庆馀》作了巧妙回答:“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8.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紧承题目,摹写“梅”“雪”争春之趣态。B.次句写诗人怕得罪“梅”或“雪”,故意回避。C.诗歌第3句说“雪”在色彩洁白方面略胜一筹。D.最后一句表明梅花的芳香比“雪”是有优势的。19.下列对这首诗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物诗,看似咏物,实则寄托着人的情志。B.这首诗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语言通俗而富含哲理。C.全诗用夸张手法写梅争雪斗,让人感到非常有情趣。D.诗歌启示我们,生活中雪和梅各有亮点、相映成趣。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②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③意,粗识轩辕奏乐④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注】①此诗为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琼州海峡返回大陆时所作。②古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风。③鲁叟乘桴:《论语》载,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④轩辕奏乐:《庄子》载,皇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威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20.试品析【甲】首联中“凄凉地”“弃置身”的表达效果。21.【甲】诗颈联、【乙】诗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彭泽解缙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不见陶彭泽①,湓城②起暮鸦。【注】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官彭泽令,故称。②湓城:指九江城。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B.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层次分明。C.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D.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23.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颈联中“添”“泛”二字富有表现力,一个“添”字写出官舍之柳绿意更浓,一个“泛”字写出______。2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偶成朱熹(宋)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两句诗。(2)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道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无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龙标①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释】①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2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是通过对送别场景的记叙和描写,关心友人的同时也体现诗人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B.[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比喻的修辞,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C.[乙]诗李白在漫游和漂泊中度过一生,任侠尚义,交游天下,是重道义和感情的人。D.[乙]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达到了情景相融,妙合无垠的境界。26.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2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长相思•雨万俟咏①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注释】①万俟咏:北宋末南宋初词人。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以诗赋见称于时。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1)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2)赏析“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28.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②,一身都是愁。【注释】①叶丞相:即叶衡。②沙鸥:一种水鸟,羽毛呈白色。(1)下列对两文词句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词中的“愁”,既有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也有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以及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B.甲词“却道天凉好个秋”一句,形似轻松洒脱,实则无法排遣沉重抑郁,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之“愁”的深沉厚重。C.乙词“人言”二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因为愁苦可以变白。D.乙词最后两句表面上看,是词人在揶揄沙鸥羽毛的洁白,皆因愁起。实际上,是对客观现实的反讽。(2)请自选角度赏析《菩萨蛮》中画线的诗句。29.阅读“宋韵在古诗”分类梳理活动中收集到的《春早得雨》,完成探究。春早得雨【宋】陆游稻陂方渴雨,蚕箔①却忧寒。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注释】①蚕箔:养蚕的器具,俗称蚕帘。这里指代蚕。:“朱门”指代①________,杜甫有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②________”,他们似乎不喜欢下雨。:从“稻陂”“蚕箔”可见,诗歌还描写了另一个群体;③________。“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一句,可借鉴白居易《卖炭翁》中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④________,________”句解读。:《春早得雨》应该归到情趣、情怀、哲理哪一类呢?结合词句简要阐述一下吧。: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甲】送苏尚书赴益州[唐]郑惟忠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乙】送别[唐]陈子良落叶聚还散,征禽①去不归。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注:均选自《全唐诗》。①[征禽]远徒的大雁。(1)【乙】诗为什么写“落叶”和“征禽”?(2)如果从这两首诗中选两句,送给即将外出上学的好友,你选哪两句?简述理由。水仙子·山居[明]康海小桥西岸野人家,十里垂杨数亩瓜。春来峥出王维画,那般儿不俊杀,灿疏篱几点桃花。门对青山下,园围绿水涯,窗屯翠竹丹霞。31.下列景物没有在曲中出现的一项是(

)A.桃红柳绿 B.青林翠竹C.飞鸟游鱼 D.映天红霞32.这首散曲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写到“人家”,但作者心境不同,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兴隆卫书壁①〔明〕王阳明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②参差暮角催。贵竹③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④连云向晚开。尺素⑤屡题还屡掷,衡南⑥那有雁⑦飞回。【注释】①书壁:指题诗在墙壁上。②野戍(shù):指野外驻防之处。③贵竹:即贵筑(zhú)县,贵州省贵阳市原附属县。④雉堞(zhìdié):有锯齿状垛墙的城墙,可用来作为守御城墙者在反击攻城者时的掩蔽之用。⑤尺素:这里代指书信。⑥衡南:即衡阳之南,相传湖南省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不再南飞。⑦那:同“哪”。雁:鸿雁,传说鸿雁可以传书。33.根据诗歌内容,诗人最不可能看见的景象是哪一项(

)A.高耸的楼台 B.蜿蜒的山路 C.美丽的云彩 D.归来的鸿雁34.“尺素屡题还屡掷”中出现两个“屡”字,却不显得重复。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5.阅读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①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淮上喜会梁州故人②唐•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注释]①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创作的一首怀古抒情诗,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②韦应物在江淮一带做过县令和刺史,这首诗是他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喜遇梁州故人时所作的。下面是同学们关于“浮云”意象的探究卡片,请你认真阅读,补全卡片。古诗中的“浮云”意象探究【知识卡片】意象是指诗歌中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蕴含“浮云”意象的古诗文名句集录】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十二章》【探究发现】(1)《登金陵凤凰台》诗中“浮云”与上面集录名句中的_____(填字母)项意象内涵一致,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淮上喜会梁州故人》诗中“浮云”与上面集录名句中的_____(填字母)项意象内涵一致,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36.阅读下面古诗,补全对话。旅次石头岸〔唐〕张祜行行石头岸,身事两相违。旧国日边远,故人江上稀。水声寒不尽,山色暮相依。惆怅未成语,数行鸦又飞。小语:老师,我发现尾联中有一个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1)_______________”,还有一个意象“(2)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读出这首诗的情感。老师:是的。我们还可以通过诗题中“(3)_______________”一词知道诗人身处异乡。他想起“旧国”“故人”,流露出(4)_______________之情。小语:我不理解“身事两相违”这句诗。老师:这就需要了解作者的经历。张祜性格耿直,被他人排挤,最后无奈归隐,所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遭田父泥饮①(唐)杜甫田翁逼②社日,邀我尝春酒。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酉③。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④。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月出遮⑤我留,仍嗔问升斗。注释:①遭:遇;田父:农民;泥:痛饮,②逼:近,③卯:上午五点到七点;酉:下午五点七点。④时:拉拉住胳膊。⑤遮:拦。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概括了本诗的基本内容:“我”被一位农民邀请到他家饮酒。B.前四句写春社将近田家邀“我”喝酒:偶遇时被请到他家从早喝到晚。C.第五、六句写田翁高声叫家人取果品下酒,“我”想要告辞却被拉住。D.后四句写田父一再强留,说喝酒就要不管它几升几斗,“我”很痛苦。3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田父形象。39.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落第①长安常建家园好在②尚留秦③,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归燕词辞工部侍郎章孝标旧垒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④归。连云大厦无栖处,更望谁家门户飞?【注】①落第:科举考试未被录取。②好在:依旧。③秦:指长安。④社前:春社日之前。(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诗第一句透露了家在长安附近的信息,第二句意为“太平盛世落第甚感耻辱”。B.常诗中莺花讥“笑”是诗人的心理想象,“且”字折射出诗人落第后的情感态度。C.章诗一、二句慨叹燕子旧巢零落,同情不知情燕子仍像过去一样在社日前飞回来。D.章诗采用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把自己长安落第的心情寄托在燕归无巢的描写中。(2)两位诗人落第后的心态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乙】出塞王昌龄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40.【甲】诗“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它成为名句的原因。41.【甲】【乙】两诗尾联的抒情手法有何不同,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请具体概括。【甲】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睛,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A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乙】杨望江南·超然台作1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2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3后,酒醒却咨嗟4。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B诗酒趁年华。【注释】(1)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2)壕:护城河。(3)寒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4)咨嗟:叹息、慨叹。42.下面对甲、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词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挂怀。B.甲词中“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C.词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尽。D.词“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作者心旷神怡。43.简析“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的表达效果。44.甲、乙两词都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表现了苏轼人生态度。请结合A、B两处画线句具体阐述。【甲诗】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诗】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①,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②。【注】①梅花南北路:指经过梅岭。梅岭,即大庾岭,山上多梅树,是广东和江西的分界岭。②采薇:采食野菜。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文天祥到了南安军曾绝食八天。4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安军》首联的画面。46.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题型专练第八关:古诗鉴赏(含解析)真题解析(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首联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情。B.颔联中“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C.颈联用“生”“入”三字将“日”与“春”拟人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D.尾联呼应首联,写诗人希望从大雁那里得到友人的消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答案】D【详解】考查诗歌赏析。D.尾联句意: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此句情景交融,风格壮美,诗人用“雁足传书”的典故,传达出淡淡的乡思愁绪。故选D。(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1.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12.《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答案】11.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或;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录象,而“波浪涌起”指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12.[示例一]我推荐古筝。古筝之声古朴、刚劲、悠扬,与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符,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示例二]我推荐编钟。编钟之声庄重、洪亮、悠远,符合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解析】1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波浪”指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洪波”指江河湖海水由高到低剧烈流动扬起的滚滚波涛。“波浪涌起”展现的是大海波涛汹涌、澎湃的景象,更能够展现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洪波涌起”比“波浪涌起”更具气势。12.本题考查诗歌的主旨。根据乐器的特点与诗文展现的情感主旨来选择即可,如选择编钟,编钟的声音浑厚、庄重;“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实景描写,写观沧海所见;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以及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日月之行……歌以咏志”是虚写,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编钟的声音与诗文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泫然有感陆游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②泪自倾。[注]①九域志:北宋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当时的疆域政区等信息。②舆图:地图。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事无成老已成”中“一事无成”与“老已成”有着强烈的对比,暗含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的失望与遗憾。B.“不堪岁月又峥嵘”的“不堪”指不能承受,“岁月又峥嵘”指年华不断流逝,这是诗人因年复一年的蹉跎而发出的感慨。C.“愁生新雁寒初下”是说秋天一到大雁从北地飞来,诗人触景生愁,这个愁与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是一样的。D.颈联意思是说要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恐怕还是需要志在报国的书生的,这是年纪老大而壮心不已的诗人真诚的期盼。14.仔细阅读尾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诗人说自己“行年七十初心在”,这可从他《示儿》中的哪两句诗得到有力印证?(2)“偶展舆图泪自倾”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用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诗或自己的话回答。【答案】13.C14.(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或: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或:面对地图上朝廷未能收复的失地而流泪,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祖国)的热爱之情。【解析】1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C.表述不准确,“愁生新雁寒初下”中写的是作者因祖国大好山河沦陷,自己年事已高感到忧愁;而范仲淹所写的“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作者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自己在塞外的思归之愁,二者不同;故选C。1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⑴“行年七十初心在”意思是经历过七十年,当初的豪情壮志还存在。指作者想要为国效力,收复失地的壮志依然没有消散;《示儿》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并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因此这两句都能体现出陆游的爱国之志,报国之情选择其一即可。⑵“偶展舆图泪自倾”是指诗人打开地图,看到祖国大好山河沦陷在异族统治之下,不禁热泪倾流。表达了陆游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收复失地的渴盼;《我爱这土地》,诗人在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的初期,祖国的半壁河山沦陷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山河破碎,沦陷区的人民被迫流亡他乡,啼饥号寒,挣扎在死亡线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艾青写出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切热爱。结合上述内容回答即可。(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5.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前小序起到交代写作时间、缘由等作用。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表达了忧伤难过的感情、消极避世的思想。C.全词紧扣“月”字来写,情感多次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D.词作表达了作者苏轼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也表达出了普天之下所有人的心愿。16.李玉同学准备将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作为毕业赠言送给同桌的刘梅,你觉得是否合适?请说说理由。【答案】15.B16.合适。诗句意思是“希望你我二人平安健康,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年年一起欣赏明月”,同时表达了思念和祝愿。【解析】15.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B.有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诗人由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领悟到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事事顺意的道理,启示我们要豁达乐观地面对人生的苦难,带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故选B。16.考查诗句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婵娟”指的是月亮。“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由此可知,适合作为毕业赠言送给同桌。(2023·甘肃武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乙】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①。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释】①舅姑:公婆。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小文:在唐代,常有士子将自己写的诗文呈给达官贵人,希望得到推荐或者赞誉。【甲】诗就是孟浩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投赠诗,作者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的心愿。小逸:是的,孟浩然志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小文:【乙】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朱庆馀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__,把张籍比作____________,把主考官比作公婆,表面问“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实则在问张水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逸:其实,“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就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小文:有趣的是,张籍收到这首诗后,用一首《酬朱庆馀》作了巧妙回答:“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答案】从政(当官/求仕/希望得到举荐)新妇(新娘)夫婿(新郎)我的作品是否符合主考官的要求?(我能考上吗?)【详解】考查诗歌鉴赏。第一空,甲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意为: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作者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举荐,从政当官的心愿;第二至四空,乙诗大意: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丈夫一声: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据此可知,诗人朱庆馀把自己比作新娘,把张籍比作夫婿,把主考官比作公婆,表面问“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实则在问张水部自己是否能一举夺魁取得优异成绩。可据此作答。习题闯关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让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文化自然离不开诗画,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试题。江山秋色图①胡行简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④家。[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1)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连山缥缈树槎牙,江上西风雁影斜”这句诗的画面。(60字以内)(2)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的原因。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宋代〕苏轼惭愧①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②余力染夭红。归去山公应倒载③,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④。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宋代〕辛弃疾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⑤中尘。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注】①惭愧:这里指难得。②化工:天工造物者。③指晋代山简,字季伦。此处用他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而被儿童嘲笑的故事。倒载:倒卧车中。亦谓沉醉之态。④锦薰笼:花名。⑤甑(zèng):瓦制炊具,可以用于蒸饭。3.请根据所写内容判断,下列景物两首词都写到的一项是(

)A.菜地 B.花朵 C.小鸟 D.高山4.两首词都表达了“丰收之意”,但展现“丰收”的写作内容及手法不同,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5.这是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期间写给好友的一首词。划线句子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阵容和_____的追忆,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理想。6.李白的《行路难》中“忽复乘舟梦日边”,与本词“梦回吹角连营”都写到了“梦”。简要说明两位作者借“梦”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7.诗歌颔联中的“_________”字重在抒情,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____________。

8.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归类摘抄批注诗句炼字(词)

表现状态

表现效果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1)

(2)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争”“啄”

动态

啼莺争树、泥燕剪风的春景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泫然有感陆游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②泪自倾。[注]①九域志:北宋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当时的疆域政区等信息。②舆图:地图。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事无成老已成”中“一事无成”与“老已成”有着强烈的对比,暗含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的失望与遗憾。B.“不堪岁月又峥嵘”的“不堪”指不能承受,“岁月又峥嵘”指年华不断流逝,这是诗人因年复一年的蹉跎而发出的感慨。C.“愁生新雁寒初下”是说秋天一到大雁从北地飞来,诗人触景生愁,这个愁与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是一样的。D.颈联意思是说要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恐怕还是需要志在报国的书生的,这是年纪老大而壮心不已的诗人真诚的期盼。10.仔细阅读尾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诗人说自己“行年七十初心在”,这可从他《示儿》中的哪两句诗得到有力印证?(2)“偶展舆图泪自倾”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用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诗或自己的话回答。1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夜宿七盘岭①沈佺期②独游③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④绿,清夜子规啼。浮客⑤空留听,褒城⑥闻曙鸡。①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②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③游:诗人对流放的婉转说法。④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⑤浮客:游子,诗人自指。⑥褒城:在今陕西汉中北,七盘岭在其西南。夜宿七盘岭,即已过褒城,离开关中,而入蜀境。(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题目中“次”是“停宿”之意,乙诗题目中“宿”是“住宿、过夜”之意,可见两首诗都是诗人漂泊在外时所作。B.甲诗颔联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表现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意境开阔宏大。C.乙诗颔联着一“近”一“低”;写出了夜宿七盘岭所见的景色:月亮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仿佛要流进房门,极写七盘岭之高峻。D.甲诗尾联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梦归故乡,与前面六句所写的明丽的江南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乙诗尾联中“褒城闻曙鸡”一句写出了作者独游失意而夜不成寐的情形。(2)请你谈谈甲诗和乙诗的划线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12.阅读古诗,完成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怎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寄托了诗人怎样的社会理想?13.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早兴①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释】①《早兴》是长庆三年(823),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的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1)【乙】诗从哪里能看出是写的春天景色,试简要分析。(2)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终南别业①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注释】①此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当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之后。别业:别墅。②南山:即终南山。陲,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chuí):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述诗人中年以后信奉佛教。“颇”字点明了其崇佛的虔诚心态。B.颔联写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C.颈联以一“行”、一“到”、一“坐”、一“看”揭示诗人心境。D.诗人按照计划出游,而遇见林叟、谈笑间忘记归期,是旅途中唯一的“偶然”。(2)后人点评本诗时,对颔联和颈联赞赏有加,称“第二联奇句惊人”(清代冯班),“五六自然,有无穷景味”(清代查慎行)。请写出颈联的内容,并结合这两联的内容,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诗句内容情感颔联朋友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不求人知,自领其趣。②______颈联①______谒金门·花过雨(南宋)李好古①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②劳苦?谁在玉楼③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注释:①李好古: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②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③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15.联系前后句,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愁 B.欢 C.喜 D.闲16.有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说明事理,别开生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1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乙】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①。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释】①舅姑:公婆。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小文:在唐代,常有士子将自己写的诗文呈给达官贵人,希望得到推荐或者赞誉。【甲】诗就是孟浩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投赠诗,作者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的心愿。小逸:是的,孟浩然志在求仕,却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小文:【乙】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朱庆馀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__,把张籍比作____________,把主考官比作公婆,表面问“我的眉画得浓淡可合时兴”,实则在问张水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逸:其实,“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就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小文:有趣的是,张籍收到这首诗后,用一首《酬朱庆馀》作了巧妙回答:“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8.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紧承题目,摹写“梅”“雪”争春之趣态。B.次句写诗人怕得罪“梅”或“雪”,故意回避。C.诗歌第3句说“雪”在色彩洁白方面略胜一筹。D.最后一句表明梅花的芳香比“雪”是有优势的。19.下列对这首诗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物诗,看似咏物,实则寄托着人的情志。B.这首诗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语言通俗而富含哲理。C.全诗用夸张手法写梅争雪斗,让人感到非常有情趣。D.诗歌启示我们,生活中雪和梅各有亮点、相映成趣。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乙】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②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③意,粗识轩辕奏乐④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注】①此诗为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琼州海峡返回大陆时所作。②古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风。③鲁叟乘桴:《论语》载,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④轩辕奏乐:《庄子》载,皇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威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20.试品析【甲】首联中“凄凉地”“弃置身”的表达效果。21.【甲】诗颈联、【乙】诗尾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彭泽解缙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不见陶彭泽①,湓城②起暮鸦。【注】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官彭泽令,故称。②湓城:指九江城。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B.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层次分明。C.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D.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23.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颈联中“添”“泛”二字富有表现力,一个“添”字写出官舍之柳绿意更浓,一个“泛”字写出______。2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偶成朱熹(宋)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两句诗。(2)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道理?【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无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龙标①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释】①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2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是通过对送别场景的记叙和描写,关心友人的同时也体现诗人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B.[甲]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比喻的修辞,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C.[乙]诗李白在漫游和漂泊中度过一生,任侠尚义,交游天下,是重道义和感情的人。D.[乙]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达到了情景相融,妙合无垠的境界。26.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2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长相思•雨万俟咏①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注释】①万俟咏:北宋末南宋初词人。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哲宗元佑时以诗赋见称于时。但屡试不第,于是绝意仕进,纵情歌酒。(1)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2)赏析“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28.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①赋[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②,一身都是愁。【注释】①叶丞相:即叶衡。②沙鸥:一种水鸟,羽毛呈白色。(1)下列对两文词句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词中的“愁”,既有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也有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以及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B.甲词“却道天凉好个秋”一句,形似轻松洒脱,实则无法排遣沉重抑郁,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之“愁”的深沉厚重。C.乙词“人言”二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因为愁苦可以变白。D.乙词最后两句表面上看,是词人在揶揄沙鸥羽毛的洁白,皆因愁起。实际上,是对客观现实的反讽。(2)请自选角度赏析《菩萨蛮》中画线的诗句。29.阅读“宋韵在古诗”分类梳理活动中收集到的《春早得雨》,完成探究。春早得雨【宋】陆游稻陂方渴雨,蚕箔①却忧寒。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注释】①蚕箔:养蚕的器具,俗称蚕帘。这里指代蚕。:“朱门”指代①________,杜甫有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②________”,他们似乎不喜欢下雨。:从“稻陂”“蚕箔”可见,诗歌还描写了另一个群体;③________。“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一句,可借鉴白居易《卖炭翁》中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④________,________”句解读。:《春早得雨》应该归到情趣、情怀、哲理哪一类呢?结合词句简要阐述一下吧。: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甲】送苏尚书赴益州[唐]郑惟忠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乙】送别[唐]陈子良落叶聚还散,征禽①去不归。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注:均选自《全唐诗》。①[征禽]远徒的大雁。(1)【乙】诗为什么写“落叶”和“征禽”?(2)如果从这两首诗中选两句,送给即将外出上学的好友,你选哪两句?简述理由。水仙子·山居[明]康海小桥西岸野人家,十里垂杨数亩瓜。春来峥出王维画,那般儿不俊杀,灿疏篱几点桃花。门对青山下,园围绿水涯,窗屯翠竹丹霞。31.下列景物没有在曲中出现的一项是(

)A.桃红柳绿 B.青林翠竹C.飞鸟游鱼 D.映天红霞32.这首散曲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写到“人家”,但作者心境不同,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兴隆卫书壁①〔明〕王阳明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②参差暮角催。贵竹③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④连云向晚开。尺素⑤屡题还屡掷,衡南⑥那有雁⑦飞回。【注释】①书壁:指题诗在墙壁上。②野戍(shù):指野外驻防之处。③贵竹:即贵筑(zhú)县,贵州省贵阳市原附属县。④雉堞(zhìdié):有锯齿状垛墙的城墙,可用来作为守御城墙者在反击攻城者时的掩蔽之用。⑤尺素:这里代指书信。⑥衡南:即衡阳之南,相传湖南省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不再南飞。⑦那:同“哪”。雁:鸿雁,传说鸿雁可以传书。33.根据诗歌内容,诗人最不可能看见的景象是哪一项(

)A.高耸的楼台 B.蜿蜒的山路 C.美丽的云彩 D.归来的鸿雁34.“尺素屡题还屡掷”中出现两个“屡”字,却不显得重复。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5.阅读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①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淮上喜会梁州故人②唐•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注释]①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创作的一首怀古抒情诗,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②韦应物在江淮一带做过县令和刺史,这首诗是他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喜遇梁州故人时所作的。下面是同学们关于“浮云”意象的探究卡片,请你认真阅读,补全卡片。古诗中的“浮云”意象探究【知识卡片】意象是指诗歌中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蕴含“浮云”意象的古诗文名句集录】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十二章》【探究发现】(1)《登金陵凤凰台》诗中“浮云”与上面集录名句中的_____(填字母)项意象内涵一致,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淮上喜会梁州故人》诗中“浮云”与上面集录名句中的_____(填字母)项意象内涵一致,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36.阅读下面古诗,补全对话。旅次石头岸〔唐〕张祜行行石头岸,身事两相违。旧国日边远,故人江上稀。水声寒不尽,山色暮相依。惆怅未成语,数行鸦又飞。小语:老师,我发现尾联中有一个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1)_______________”,还有一个意象“(2)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读出这首诗的情感。老师:是的。我们还可以通过诗题中“(3)_______________”一词知道诗人身处异乡。他想起“旧国”“故人”,流露出(4)_______________之情。小语:我不理解“身事两相违”这句诗。老师:这就需要了解作者的经历。张祜性格耿直,被他人排挤,最后无奈归隐,所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遭田父泥饮①(唐)杜甫田翁逼②社日,邀我尝春酒。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酉③。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④。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月出遮⑤我留,仍嗔问升斗。注释:①遭:遇;田父:农民;泥:痛饮,②逼:近,③卯:上午五点到七点;酉:下午五点七点。④时:拉拉住胳膊。⑤遮:拦。3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概括了本诗的基本内容:“我”被一位农民邀请到他家饮酒。B.前四句写春社将近田家邀“我”喝酒:偶遇时被请到他家从早喝到晚。C.第五、六句写田翁高声叫家人取果品下酒,“我”想要告辞却被拉住。D.后四句写田父一再强留,说喝酒就要不管它几升几斗,“我”很痛苦。3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田父形象。39.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落第①长安常建家园好在②尚留秦③,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归燕词辞工部侍郎章孝标旧垒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④归。连云大厦无栖处,更望谁家门户飞?【注】①落第:科举考试未被录取。②好在:依旧。③秦:指长安。④社前:春社日之前。(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诗第一句透露了家在长安附近的信息,第二句意为“太平盛世落第甚感耻辱”。B.常诗中莺花讥“笑”是诗人的心理想象,“且”字折射出诗人落第后的情感态度。C.章诗一、二句慨叹燕子旧巢零落,同情不知情燕子仍像过去一样在社日前飞回来。D.章诗采用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把自己长安落第的心情寄托在燕归无巢的描写中。(2)两位诗人落第后的心态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乙】出塞王昌龄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40.【甲】诗“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它成为名句的原因。41.【甲】【乙】两诗尾联的抒情手法有何不同,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请具体概括。【甲】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睛,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A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乙】杨望江南·超然台作1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2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3后,酒醒却咨嗟4。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B诗酒趁年华。【注释】(1)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2)壕:护城河。(3)寒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4)咨嗟:叹息、慨叹。42.下面对甲、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词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挂怀。B.甲词中“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C.词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尽。D.词“试上”三句,是说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作者心旷神怡。43.简析“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的表达效果。44.甲、乙两词都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表现了苏轼人生态度。请结合A、B两处画线句具体阐述。【甲诗】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诗】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①,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②。【注】①梅花南北路:指经过梅岭。梅岭,即大庾岭,山上多梅树,是广东和江西的分界岭。②采薇:采食野菜。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文天祥到了南安军曾绝食八天。4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安军》首联的画面。46.甲乙两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1)高高的飞来峰上耸立着千丈高塔,听说在晨鸡报晓时分,登上高塔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描绘了一幅气势雄伟、高峻挺拔的山峰晨曦图景。(2)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远大理想。【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颈联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飞来山”“千寻塔”“鸡鸣”“日升”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此外,作答时做到语言简洁优美。示例:飞来峰上一座高高的宝塔巍然矗立,山下传来了阵阵雄鸡报晓声,站在宝塔上,远处一轮红日从云海中冉冉升起。(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领悟。内容上,“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害怕浮云挡住了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最高的地方。情感上,这首诗歌是诗人他初涉宦海之作。当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想要变法革新,于是正好借登飞来峰直抒胸臆,表达自己高瞻远瞩,想要进行变法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2.(1)连绵的山峦上,烟雾缭绕,树木参差不齐,像是一排排齿状的牙齿。江面上吹来了西风,雁群飞过,它们的倒影斜斜地映在江水中。(2)画作展现出万重秋天的美好,显现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佳境。图中还画了许多人物活动情景,使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令观者目不暇接,百看不厌。【详解】(1)本题考查描绘画面。抓住一、二句中景色的特点进行描绘。结合“连山缥缈树槎牙,江上西风雁影斜”可知,诗句的意思是远处朦胧连绵的山峦上树木错杂不齐,江面上西风劲吹,空中飞过阵阵南飞的大雁。这句话通过描绘山峦、树木、江水和候鸟等自然景观,表现了春天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变幻多姿。据此描绘画面。(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的理解与分析。结合“万迭秋光无限好,画图偏在野人家”,参照诗后给出的注释,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一重重的秋光风景无限美好,画中还有山野之人的活动。秋光与山野的烟火气息使画面增加了生趣。再联系前两句中的“连山缥缈”可知,画作展示了万重秋光的美好,一重山色就是一重秋光,一重秋光就是一重美好。除了自然风光以外,画作中还有很多山野之人的活动情景,景与人相融相合,使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这就是诗人喜爱画作的原因。3.B4.示例:第一首“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描写大片麦浪在晴空下翻滚的景象,运用直接描写具体展现了丰收的场景。第二首“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描写饱经世事沧桑的老人们眉头得以舒展,争相谈论着今年风调雨顺,人们在满怀深情地清洗着去年蒸食器具上的灰尘,借人物的行为、情态,及今年和往年的对比,从侧面展现丰收之意。【解析】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时,首先整体要理解诗歌大意,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语句,然后加以分析判断。《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中,“惭愧今年二麦丰”的意思是,难得今年大麦和小麦丰收;“化工余力染夭红”的意思是,天工造化,花朵颜色极为鲜艳;“甚时名作锦薰笼”的意思是,什么时候瑞香花又改名为“锦薰笼”。由以上三个句子可知,词中描写的景物有麦子、瑞花。《浣溪沙•父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