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方案_第1页
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方案_第2页
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方案_第3页
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方案_第4页
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方案TOC\o"1-2"\h\u4002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 2210611.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特点 28661.2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 313421第二章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现状 314972.1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的现状分析 338042.2智能制造在乘用车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415152第三章电动汽车技术概述 5252263.1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582353.2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525137第四章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6106414.1电动汽车市场现状与趋势 6288094.2电动汽车产业链分析 713321第五章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融合发展 744175.1智能制造在电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 7285745.1.1产业现状概述 7273745.1.2产品设计环节 831965.1.3生产制造环节 8105665.1.4销售服务环节 8232245.2电动汽车产业智能制造的挑战与机遇 8190425.2.1挑战 8238285.2.2机遇 930428第六章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938706.1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 9174046.1.1概述 9248666.1.2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 9308186.1.3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9165746.2人工智能与技术 9283526.2.1概述 9315266.2.2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 10203876.2.3技术的关键技术 10282366.3物联网与边缘计算 10251896.3.1概述 10267636.3.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0303896.3.3边缘计算的关键技术 1021138第七章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 10131487.1电池技术 10239547.1.1电池类型及功能分析 10153947.1.2电池管理系统(BMS) 1177.2驱动电机与电控技术 11286857.2.1驱动电机类型及功能分析 1175657.2.2电控系统关键技术 11190147.3充电与能源管理技术 12232027.3.1充电设施 128687.3.2能源管理技术 1225421第八章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12158648.1智能工厂规划与设计 12255848.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1383328.3智能制造关键设备与应用 1311741第九章电动汽车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1442059.1电动汽车智能制造流程优化 1434299.2电动汽车智能制造关键环节 1471629.3电动汽车智能制造平台建设 1417777第十章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发展趋势 142261610.1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发展趋势 14126410.1.1智能制造技术不断升级 142193410.1.2智能制造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15322510.2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15981410.2.1电动汽车市场持续增长 151224110.2.2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15632510.3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产业融合发展趋势 152911410.3.1产业融合加速 1513810.3.2产业生态构建 15第一章智能制造概述1.1智能制造的定义与特点智能制造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升级和改造,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满足个性化需求。智能制造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自动化:智能制造通过和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操作,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2)信息化:智能制造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3)网络化:智能制造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设备、系统和人员之间的互联互通。(4)智能化:智能制造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实现智能决策。(5)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关注环境保护,实现生产过程低污染、低能耗。(6)个性化生产:智能制造根据客户需求,实现定制化、柔性化生产。1.2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智能制造将生产过程、设备、产品等要素进行数字化,实现信息流的实时传递和处理。(2)网络化:智能制造将设备、系统和人员通过网络技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工作。(3)智能化:智能制造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优化和决策。(4)集成化:智能制造将不同领域的技术和系统集成在一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5)绿色化:智能制造关注环保,推动制造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6)服务化:智能制造将生产与服务相结合,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7)平台化:智能制造构建开放、共享的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8)标准化:智能制造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推动产业健康发展。通过以上发展趋势,智能制造将为乘用车行业带来更高效、环保、智能的生产方式,助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第二章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现状2.1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的现状分析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乘用车企业纷纷加大智能制造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下是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现状的分析:(1)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乘用车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信息化系统和智能化技术,提升了生产线智能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等,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基础支撑。(2)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乘用车企业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乘用车生产过程更加高效、节能、环保。(3)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逐步建立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逐步建立,涵盖了设计、生产、检测、服务等各个环节。这有助于推动智能制造在乘用车行业的广泛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4)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初见成效乘用车企业加大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了一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智能制造人才。这为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2.2智能制造在乘用车行业中的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的应用案例,展示了智能制造在乘用车领域的实际效果:(1)某知名乘用车企业智能制造工厂该企业投入巨资打造智能制造工厂,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厂内部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2)某乘用车企业大数据分析应用该企业通过收集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大数据,实现了对产品质量的实时监控和优化。通过对生产数据的挖掘,企业能够及时发觉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3)某乘用车企业智能物流系统该企业引入智能物流系统,实现了生产线的物料配送自动化。通过物联网技术,物料配送更加精准、高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4)某乘用车企业智能制造服务平台该企业搭建了智能制造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从设计、生产到售后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平台汇集了大量的智能制造资源,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第三章电动汽车技术概述3.1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简称EV)是指以电能作为动力能源,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轮行驶的汽车。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能效等优点,是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动力系统和工作原理的不同,电动汽车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纯电动汽车(BatteryElectricVehicle,简称BEV):纯电动汽车采用单一的动力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轮行驶。纯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能效等特点。(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ElectricVehicle,简称H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同时采用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协同工作,以达到降低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的目的。(3)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luginHybridElectricVehicle,简称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外部充电功能,可以单独使用电能行驶一定里程。(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CellElectricVehicle,简称FC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采用氢燃料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将氢气与氧气反应产生电能,驱动电动机行驶。3.2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动力电池技术: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功能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安全性。当前动力电池技术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动力电池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提高安全功能和寿命。(2)电动机技术:电动机是电动汽车的驱动部件,其功能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动力功能和效率。电动机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输出功率、降低损耗、提高效率和可靠性。(3)电控技术:电控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控制中心,负责协调电动机、动力电池和其他部件的工作。电控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和可靠性。(4)充电技术:充电技术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发展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当前充电技术主要包括交流充电、直流充电和无线充电等。充电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充电速度、降低充电成本和保证充电安全。(5)智能网联技术:智能网联技术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行驶安全性和效率。智能网联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通信速度、降低延迟和保证信息安全。(6)轻量化技术:轻量化技术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有效降低电动汽车的能耗,提高续航里程。轻量化技术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新型轻质材料、优化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第四章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4.1电动汽车市场现状与趋势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我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当前,电动汽车市场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我国电动汽车市场销量逐年攀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达到120万辆,同比增长40%。(2)产品种类丰富: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产品种类逐渐丰富,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3)企业竞争激烈:国内外众多汽车企业纷纷进入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知名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从市场趋势来看,电动汽车产业将呈现以下特点:(1)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高。(2)产业链整合加速:电动汽车产业链涉及多个领域,如电池、电机、电控等。产业链的整合,企业间的竞争将从单一产品转向整个产业链的竞争。(3)国际化趋势明显: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国际知名企业也将进入我国市场,推动产业国际化进程。4.2电动汽车产业链分析电动汽车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整车制造企业,以及下游的销售和服务商。以下对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分析:(1)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电动汽车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功能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安全性。电机和电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电动汽车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驱动系统。(2)中游整车制造企业:电动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负责将上游零部件组装成完整的电动汽车。国内外众多汽车企业纷纷加大电动汽车的研发投入,推出了多种类型的电动汽车产品。(3)下游销售和服务商:电动汽车销售和服务商负责电动汽车的销售、维修、充电等业务。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也在不断完善。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以下挑战:(1)产业链配套不完善:虽然我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但产业链配套仍存在不足,如充电设施建设滞后、零部件供应不足等。(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电动汽车产业链涉及多个技术领域,我国在部分核心技术方面仍存在差距,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企业的纷纷进入,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以应对竞争压力。第五章智能制造与电动汽车融合发展5.1智能制造在电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5.1.1产业现状概述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推动电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智能制造在电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涵盖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5.1.2产品设计环节在电动汽车产品设计环节,智能制造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设计: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实现电动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的三维建模,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2)仿真分析:利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对电动汽车的各个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优化设计参数,提高产品功能。(3)虚拟样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电动汽车的虚拟样机,进行功能测试和评价,降低开发成本。5.1.3生产制造环节在电动汽车生产制造环节,智能制造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化生产线:采用、自动化设备等,实现电动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2)智能物流:通过物流系统与生产线的无缝对接,实现零部件的智能配送,降低库存成本。(3)质量监控:利用传感器、视觉检测等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产品合格率。5.1.4销售服务环节在电动汽车销售服务环节,智能制造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营销: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需求,实现精准营销。(2)远程诊断: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电动汽车的远程诊断和故障预警,提高售后服务质量。5.2电动汽车产业智能制造的挑战与机遇5.2.1挑战(1)技术挑战:电动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如数字化设计、自动化生产、物联网等,技术门槛较高。(2)人才挑战: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人才,成为制约电动汽车产业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3)安全挑战:电动汽车产业智能制造过程中,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5.2.2机遇(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智能制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市场需求: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3)产业协同:电动汽车产业与智能制造产业的相互融合,促进了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智能制造在电动汽车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面对挑战与机遇,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应加大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力度,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第六章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6.1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6.1.1概述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业互联网通过将人、机器、资源和信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大数据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基础,为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6.1.2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技术、平台技术和应用技术。网络技术包括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络等;平台技术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技术包括工业APP、工业互联网安全等。6.1.3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大数据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在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中,大数据技术可应用于生产过程优化、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方面。6.2人工智能与技术6.2.1概述人工智能()与技术是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通过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为乘用车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技术则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6.2.2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在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中,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于智能决策、智能优化、智能诊断等方面。6.2.3技术的关键技术技术的关键技术包括:感知技术、决策控制技术、执行技术等。在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中,技术可应用于焊接、涂装、装配等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6.3物联网与边缘计算6.3.1概述物联网(IoT)与边缘计算是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的重要支撑技术。物联网通过将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融合,实现乘用车行业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边缘计算则可在数据产生源头进行处理,降低网络延迟,提高系统功能。6.3.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在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中,物联网技术可应用于智能监控、故障诊断、远程控制等方面。6.3.3边缘计算的关键技术边缘计算的关键技术包括:边缘设备、边缘计算平台、边缘算法等。在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中,边缘计算技术可应用于实时数据处理、智能决策、设备维护等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技术、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为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第七章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7.1电池技术7.1.1电池类型及功能分析电动汽车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市场上主要有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类型。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率和长寿命等优势,在电动汽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以下对各类电池的功能进行分析:(1)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可达250Wh/kg以上;循环寿命长,可达1000次以上;充电速度快,可在1小时内完成充电;安全功能较好,但存在爆炸风险。(2)镍氢电池:能量密度较高,可达150Wh/kg;循环寿命较短,约500次;充电速度较慢,需数小时;安全功能较好。(3)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较高,可达200Wh/kg;循环寿命长,可达2000次以上;充电速度较快,可在2小时内完成充电;安全功能较好。7.1.2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功能。BMS的关键技术包括:(1)电池状态估计: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准确估计电池的剩余电量、健康状态等信息。(2)充放电控制策略:根据电池的实时状态,制定合适的充放电策略,保证电池在最佳状态下工作。(3)故障诊断与预警:通过分析电池的运行数据,及时发觉电池的潜在故障,并进行预警。7.2驱动电机与电控技术7.2.1驱动电机类型及功能分析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主要有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等类型。以下对各类电机的功能进行分析:(1)交流异步电机:具有较高的效率,可达90%以上;运行稳定,噪音较小;但体积较大,重量较重。(2)永磁同步电机:效率较高,可达95%以上;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但高温下功能易降低。7.2.2电控系统关键技术电控系统是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电机的控制策略、能量管理等功能。电控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1)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矢量控制等,用于实现电机的精确控制。(2)能量回馈控制:在制动过程中,将电机的动能转换为电能,实现能量回收。(3)热管理:通过合理的热管理策略,保证电控系统在高温环境下稳定运行。7.3充电与能源管理技术7.3.1充电设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包括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无线充电等。以下对各类充电设施进行分析:(1)交流充电桩:适用于家庭、公共场所等场景,充电速度较慢,需数小时。(2)直流充电桩:适用于高速公路、充电站等场景,充电速度快,可在1小时内完成充电。(3)无线充电: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充电,适用于停车场、家庭等场景,但充电效率较低。7.3.2能源管理技术能源管理技术是电动汽车能源利用的关键环节,主要负责电动汽车的能源分配、调度、优化等功能。能源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1)能源调度策略:根据电动汽车的行驶需求,合理分配电池、电机等能源的利用率。(2)能源优化策略: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电动汽车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微电网技术:将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储能设备等组成微电网,实现能源的互补与共享。第八章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8.1智能工厂规划与设计智能工厂的规划与设计是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的基础。应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确定智能工厂的总体目标、生产纲领和产品大纲。在规划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设计:将工厂划分为多个模块,实现生产线的灵活配置和优化。(2)高度集成: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工厂内各种设备和系统的集成,提高生产效率。(3)智能化控制: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和算法,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4)绿色环保: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废弃物排放。8.2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设备层:包括各种自动化设备、检测设备、等,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2)控制层:负责设备间的协调控制,包括PLC、DCS等控制系统。(3)管理层:负责生产计划、调度、物料管理等功能,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4)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决策提供支持。(5)云计算与大数据层:实现工厂内外数据的集成和共享,提高决策效率。8.3智能制造关键设备与应用以下是乘用车行业智能制造中的关键设备与应用:(1)自动化生产线:采用自动化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2)工业:应用于焊接、涂装、装配等环节,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3)智能检测设备:对产品质量进行实时检测,保证产品合格。(4)智能物流系统:实现物料自动化配送,降低物流成本。(5)虚拟现实(VR)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仿真等环节,提高研发效率。(6)大数据分析: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支持。(7)云计算:实现工厂内外数据的集成和共享,提高决策效率。通过以上关键设备与应用的整合,乘用车行业将实现智能制造的全面升级,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九章电动汽车智能制造解决方案9.1电动汽车智能制造流程优化电动汽车智能制造流程的优化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应通过数字化设计工具对电动汽车的结构、功能进行仿真分析,实现产品设计的优化。生产计划的智能化调整,依据订单、库存等因素自动调整生产节奏,实现生产过程的均衡。利用智能物流系统,实现物料配送的自动化、精准化。构建智能质量控制体系,对生产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产品质量。9.2电动汽车智能制造关键环节电动汽车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化设计,通过CAD/CAE/CAM等工具进行产品设计与工艺规划;二是智能生产设备,包括自动化生产线、等;三是智能物流系统,实现物料的自动配送与存储;四是智能质量控制,通过在线检测、大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质量控制;五是信息集成与管理,实现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共享与协同。9.3电动汽车智能制造平台建设电动汽车智能制造平台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高度集成,将设计、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深度融合;二是数据驱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三是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四是开放性,支持与第三方系统、设备的无缝对接。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搭建数字化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