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02(北京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糖均可作为能源物质,部分多糖不能直接被动物分解利用B.糖原在动物肌肉细胞内分解后可直接参与血糖的调节C.几丁质是甲壳类动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清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D.血糖供应充足时,部分可转化为非糖物质,如某些非必需氨基酸〖答案〗D〖祥解〗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血糖偏高时,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同时,高血糖也能刺激下丘脑的某区域,通过神经控制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血糖偏低时,能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更多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同时,低血糖也能刺激下丘脑的另外的区域,通过神经控制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糖尿病存在Ⅰ型糖尿病,病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存在Ⅱ型糖尿病,病因是胰岛素靶细胞上的受体不足。【详析】A、核糖、脱氧核糖等单糖不能作为能源物质,多糖中的纤维素不能直接被动物分解利用,A错误;B、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参与血糖调节,B错误;C、几丁质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中,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C错误;D、血糖供应充足时,除了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血糖还可合成糖原以及转化为非糖物质,D正确。故选D。2、植物体内的有机酸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而后进入细胞质基质,再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进入到液泡;当液泡中有机酸浓度达到一定水平,会被运出液泡进入降解途径(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B.H+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转运柠檬酸进出液泡的蛋白不同 D.有机酸的产生部位是线粒体内膜〖答案〗D〖祥解〗题图分析,H+进入液泡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故跨膜方式为主动运输,液泡内的细胞液中H+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柠檬酸2利用H+形成的浓度差与H+协同运输出液泡,属于主动运输。柠檬酸3进入液泡顺浓度梯度进行,属于协助扩散。【详析】A、液泡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A正确;B、由题图可知,H+进入液泡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故为主动运输,B正确;C、由题图可知柠檬酸出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进入液泡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据此可推测转运柠檬酸进出液泡的蛋白不同,C正确;D、植物体内的有机酸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产生部位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故选D。3、大部分体细胞内端粒的长度会随着细胞分裂而不断缩短,而端粒酶能延伸端粒DNA,其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端粒酶能够延伸的重复序列是TTAGGGB.大肠杆菌拟核的DNA末端含有端粒C.端粒酶延伸DNA的方向是从3'→5'D.端粒酶通过DNA复制延伸DNA〖答案〗A〖祥解〗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结合题干分析,端粒酶通过酶中的RNA作为模板,合成DNA的序列为TTAGGG。【详析】A、通过图示可知,通过端粒酶中的RNA作为逆转录的模板,逆转录出端粒DNA的重复序列是TTAGGG,A正确;B、大肠杆菌拟核不含染色体,DNA的末端没有端粒,B错误;C、通过图示可知,端粒酶延伸DNA的方向是从5'→3',C错误;D、端粒酶通过RNA逆转录延伸DNA,D错误。故选A。4、已知1控制果蝇眼色和翅长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红眼对紫眼为显性,长翅对残翅为显性.B.眼色和翅长的遗传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控制果蝇眼色和翅长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D.若将亲本替换为纯合红眼残翅和纯合紫眼长翅果蝇,F2表型及比例不变〖答案〗D〖祥解〗根据杂交结果F1全部为红眼长翅,可知红眼、长翅为显性性状,F1两对基因均为杂合。F1与纯合紫眼残翅杂交(测交),后代比例约为8:1:1:8,可知两对基因不能自由组合,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详析】A、纯合红眼长翅与纯合紫眼残翅杂交,F1均为红眼长翅,因此红眼对紫眼为显性,长翅对残翅为显性,A正确;B、F1红眼长翅与纯合紫眼残翅杂交,即F1红眼长翅进行测交,F2中红眼:紫眼≈1:1,长翅:残翅≈1:1,因此眼色和翅长的遗传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正确;C、F1红眼长翅进行测交,F2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个体多,重组表型的个体少,因此控制果蝇眼色和翅长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且发生了互换,C正确;D、纯合红眼残翅与纯合紫眼长翅杂交所得F1进行测交,若发生互换,F2表型为四种,与亲本表型相同(红眼残翅与紫眼长翅)的个体多,重组表型(红眼长翅与紫眼残翅)的个体少,F2表型的比例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5、武昌鱼(2n=48)与长江白鱼(2n=48)经人工杂交可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子代。显微观察子代精巢中的细胞,一般不能观察到的是()A.含有24条染色体的细胞 B.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细胞C.染色体移到两极的细胞 D.含有48个四分体的细胞〖答案〗D〖祥解〗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详析】A、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则精子中含有24条染色体,A不符合题意;B、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将发生染色体两两配对,即联会,B不符合题意;C、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并移向两极,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到两极,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也可观察到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C不符合题意;D、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观察到含有24个四分体的细胞,D符合题意。故选D。6、为了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某小组进行了图1所示实验,将大肠杆菌的培养液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再放4片含氨苄青霉素(Amp)的圆形滤纸片,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抑菌圈边缘的菌落,重复以上步骤,培养至第Ⅲ代,每代均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直径,结果如图2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细菌的抗性出现在接触氨苄青霉素后B.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细菌抗药性越强C.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使细菌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D.可通过提高抗生素浓度避免“超级细菌”的产生〖答案〗C〖祥解〗本实验的思路为:将含抗生素的滤纸片放到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滤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在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若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则随着培养次数增多,耐药菌的比例增大,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平均直径变小。【详析】A、细菌的抗性出现在接触氨苄青霉素之前,A错误;B、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可以反映细菌的抗药性,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其抗药性越弱,B错误;C、抗生素的存在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使细菌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C正确;D、提高抗生素浓度,会加强对细菌抗药性变异的选择作用,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D错误。故选C。7、甲图是帕金森患者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患者常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乙图是某患者用药后的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患者常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可能是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过多导致的B.黑质通过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C.提高脊髓运动神经元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有助于治疗帕金森D.脑内纹状体和黑质之间存在相互抑制关系〖答案〗C〖祥解〗题图分析:图甲中脑内纹状体通过抑制黑质影响a释放多巴胺,而黑质也可以通过抑制纹状体而影响b释放乙酰胆碱,以上两种途径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与甲图比较乙酰胆碱减少,多巴胺增多。【详析】A、据甲图可知,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过多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增强,导致患者发生静止性震颤,A正确;B、据图可知,黑质通过神经元a释放的是多巴胺,多巴胺对于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B正确;C、帕金森病产生的原因是乙酰胆碱分泌过多而多巴胺分泌少,故降低脊髓运动神经元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有助于治疗帕金森,C错误;D、图甲中脑内纹状体和黑质之间相互抑制,为正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8、水稻种子萌发后不久,主根生长速率开始下降直至停止。此过程中乙烯含量逐渐升高,赤霉素含量逐渐下降。外源乙烯和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影响如图。以下关于乙烯和赤霉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烯抑制主根生长B.赤霉素促进主根生长C.赤霉素和乙烯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调节主根生长D.乙烯增强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答案〗D〖祥解〗赤霉素促进麦芽糖的转化(诱导α—淀粉酶形成);促进营养生长(对根的生长无促进作用,但显著促进茎叶的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打破休眠等。赤霉素最突出的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赤霉素可以提高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而生长素直接调节细胞的伸长),对细胞的分裂也有促进作用,它可以促进细胞的扩大(但不引起细胞壁的酸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详析】A、与对照相比,外源施加乙烯主根长度反而减少,说明乙烯可以抑制主根生长,A正确;B、与对照相比,外源施加赤霉素,主根长度增长,说明赤霉素可以促进主根生长,B正确;C、乙烯可以抑制主根生长,赤霉素可以促进主根生长,说明赤霉素和乙烯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调节主根生长,C正确;D、同时施加赤霉素和乙烯,主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减少,与单独施加赤霉素相比也是减少,说明乙烯抑制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D错误。故选D。9、三特异性抗体(简称“三抗”)可靶向治疗小鼠多发性骨髓瘤(MM),显著提高机体对MM细胞的杀伤力,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时给小鼠注射3种抗原可刺激小鼠浆细胞分泌得到三抗B.正常小鼠的组织细胞中也会大量表达CD38C.三抗与TCR和CD28结合可保持较高的T细胞数量和活性D.三抗可缩小MM与T细胞的距离,不影响T细胞的杀伤作用〖答案〗C〖祥解〗题图显示,三抗能结合MM细胞表面抗原CD38,同时结合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28,抑制T细胞死亡,同时结合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TCR,促进T细胞活化产生并释放细胞因子,从而提高机体对MM细胞的杀伤力。【详析】A、三特异性抗体指的是一种抗体,同时给小鼠注射3种抗原可刺激小鼠浆细胞分泌得到三种抗体,A错误;B、小鼠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是癌细胞,其基因发生突变后会合成CD38,正常小鼠的组织细胞中不表达,B错误;C、三抗与TCR和CD28结合后,一方面抑制T细胞死亡,一方面促进T细胞活化,所以三抗与TCR和CD28结合可保持较高的T细胞数量和活性,C正确;D、结合体图,三抗能促进促进T细胞活化产生并释放细胞因子,从而提高机体对MM细胞的杀伤力,D错误。故选C。10、皮质醇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固醇类激素,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控。研究发现,白天皮质醇分泌增多,免疫系统的活跃度降低;夜间皮质醇分泌减少,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分级调节可放大皮质醇的调节效应,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B.皮质醇通过体液定向传送到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后发挥调节作用C.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调节通过信息分子相联系D.皮质醇可能作为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剂〖答案〗B〖祥解〗肾上腺皮质的分泌活动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同时皮质分泌的激素还可以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详析】A、分级调节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保证激素调节的稳定,A正确;B、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不能定向运输,B错误;C、内分泌系统可产生激素作用于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可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内分泌系统,C正确;D、皮质醇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分泌不足可能会引起免疫功能过高导致的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D正确。故选B。11、在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豆科植物柠条常被用来进行人工固沙。在某沙化地区合理种植柠条之后,群落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增加了多种耐旱植物如地锦、胡枝子等,还出现了植食性昆虫蝗虫、蝼蛄,肉食性昆虫园蛛、蜈蚣等。在柠条根系周围的土壤中,还生活着难以计数的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固沙后该沙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会变得更加复杂B.消灭蝗虫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D.柠条根、蜈蚣可作为中药材使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B〖祥解〗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例如保持水土、蓄洪抗旱等。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详析】A、柠条的根系发达,可减轻风蚀和雨水冲刷,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以适更多种生物生存。当更多生物在此地生存后,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会变得更加复杂,A正确;B、能量传递效率不能改变,但是可以改变能量的利用率,B错误;C、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没有微生物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将崩溃,C正确;D、柠条根、蜈蚣可作为中药材使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故选B。12、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工程和临床医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应用。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技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基因重组等原理B.将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直接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C.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可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生物导弹”中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的结合抗原并杀死癌细胞〖答案〗C〖祥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2、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3、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详析】A、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有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利用了下薄膜的流动性,但没有基因重组,A错误;B、将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不能直接用于生成单克隆抗体,B错误;C、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可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正确;D、“生物导弹”的原理是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单克隆抗体只起定位作用不能杀死癌细胞,D错误。故选C。13、乙醇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下表列出了乙醇在实验中的作用,其中错误的是()选项实验乙醇的作用ADNA粗提取与鉴定溶解DNA,初步分离DNA与蛋白质B菊花的组织培养工作台、手部、外植体的消毒C绿叶中的色素的提取溶解绿叶中的色素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洗去浮色〖答案〗A〖祥解〗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1、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要用到酒精,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盐酸一起制成解离液对材料进行解离,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还需要用酒精洗去卡诺氏液;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色素;4、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组织培养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5、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6、证明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需用95%酒精对绿色叶片进行酒精水浴脱色,便于碘液染色等;7、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研究中,收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防止诱虫器中小动物尸体腐烂。【详析】A、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向滤液中加入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就是粗提取的DNA,A错误;B、70%的酒精可导致蛋白质变性,用于实验室和日常消毒,菊花的组织培养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避免杂菌的污染,B正确;C、由于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酒精(无水乙醇)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作为有机溶剂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C正确;D、脂肪鉴定实验中,染色后滴加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D正确。故选A。14、葡萄桑葚复合果醋含有大量有机酸,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其工艺流程为:原料清洗→搅拌、榨汁→酶解→过滤→酒精发酵→加入活化的醋酸菌→醋酸发酵→过滤→消毒→装罐→成品果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解步骤,可用果胶酶处理以提高出汁率B.酒精发酵步骤,可利用人工筛选的优良酵母菌种C.醋酸发酵步骤,低氧可促进醋酸菌的生存和繁殖D.消毒步骤,可使用巴氏消毒法杀死绝大部分微生物〖答案〗C〖祥解〗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30℃、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果醋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细胞,适宜温度为30~35℃,需要持续通入氧气。【详析】A、制作果汁时,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和澄清度,A正确;B、酒精发酵步骤,可利用人工筛选的优良酵母菌种,有利于同步发酵,B正确;C、醋酸菌是好氧菌,醋酸发酵步骤,充足的氧气可促进醋酸菌的生存和繁殖,C错误;D、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该法在杀死细菌的同时也能保证果汁的营养价值,D正确。故选C。15、地木耳是一种可食用耐旱蓝细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为探究盐胁迫对地木耳的影响,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光转化效率下降B.地木耳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进行光转化C.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可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D.野生地木耳比人工培养地木耳能更好的适应盐胁迫〖答案〗B〖祥解〗该实验中NaCl浓度和地木耳种类为自变量,光转化效率为因变量,在相同浓度的NaCl浓度下,野生地木耳比人工培养地木耳光转化效率高。【详析】A、由图可知,随着NaCl浓度升高,两种地木耳的光转化效率均下降,A正确;B、地木耳是一种可食用耐旱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B错误;C、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可在体内发生转化,可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C正确;D、由图可知,在相同浓度的NaCl浓度下,野生地木耳比人工培养地木耳光转化效率高,说明野生地木耳比人工培养地木耳能更好的适应盐胁迫,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70分)。16、蟹-稻复合生态系统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引入螃蟹种群后形成的以蟹、稻为主导生物的蟹-稻共生生态系统,为探究该养殖体系的优势,科研人员选取多个池塘进行实验。(1)中华绒螯蟹是杂食性动物,喜食水生植物、鱼等动物,对腐臭的动物尸体也很爱食,该蟹-稻复合生态系统中全部生物构成,中华绒螯蟹所属的成分为。(2)为确定中华绒螯蟹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池塘中华绒螯蟹的生物积累量。(3)实验塘于6月投放中华绒螯蟹蟹苗,10月份收获成蟹,调查各食物种类的生物量结果如下,请回答:10月收获期各组分生物量稻田单作生态系统蟹-稻复合生态系统总生物量8674.9025123.66水生植物生物量占比7.91%5.81%鱼类生物量占比0.27%0.12%中华绒螯蟹生物量占比—0.20%其他59.56%58.69%水稻生物量占比32.26%35.18%①加入中华绒螯蟹后,蟹-稻复合生态系统中总生物量。②加入中华绒螯蟹(“能”、“不能”)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你的判断依据是。③从中华绒螯蟹的食性分析,蟹-稻复合生态系统中水稻生物量增加的原因。(4)爱国诗人陆游爱吃蟹,写有“蟹肥暂擘馋涎堕”的诗句。为提高中华绒螯蟹的产量,养殖人员往往会投放玉米碎屑等饵料,未被食用的饵料会随定期排放的废水进入周围水体,引发水体的富营养化。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应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答案〗(1)群落消费者、分解者(2)上一营养级(食物)(3)升高(高于稻田单作生态系统)能收获了中华绒螯蟹,水稻生物量增加中华绒螯蟹食用水生植物,减少其与水稻的竞争;食用腐臭的动物尸体,促进物质循环(4)定期适度捕捞中华绒螯蟹;对废水中饵料进行处理后再排放;按需投放饵料;定期合理投放幼蟹〖祥解〗种群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个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总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单向流动: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一般不能逆向流动。这是由于生物长期进化所形成的营养结构确定的。如狼捕食羊,但羊不能捕食狼。逐级递减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后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能量在沿食物网传递的平均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详析】(1)群落: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中华绒螯蟹是杂食性动物,喜食水生植物、鱼等动物,因此属于消费者,又由于其对腐臭的动物尸体也很爱食,因此也属于分解者。(2)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因此要调查中华绒螯蟹的投放量,应该调查其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3)由表格可知,加入中华绒螯蟹后,蟹-稻复合生态系统中总生物量升高了。由表格可知,加入中华绒螯蟹后水稻生物量占比为35.18%,比之前升高了,并且同时可以获得0.2%的中华绒螯蟹,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中华绒螯蟹是杂食性动物,喜食水生植物,减少与水稻竞争,食用腐臭的动物尸体,可以促进物质循环。(4)为了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可以定期适度捕捞中华绒螯蟹;对废水中饵料进行处理后再排放;按需投放饵料;定期合理投放幼蟹。17、科研人员发现植物的细胞呼吸除具有与动物细胞相同的途径外,还包含另一条借助交替氧化酶(AOX)的途径。(1)交替氧化酶(AOX)分布在植物细胞线粒体内膜上,它可以催化O2与[H]生成,并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以热能形式散失,生成ATP所占的比例。在寒冷早春,某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会,利于提高花序温度,吸引昆虫传粉。(2)进一步研究表明,AOX途径可能与光合作用有关,科研人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①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被分布于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并转变为ATP中的,经过暗反应,能量最终被储存在中。一般情况下,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但光照强度过高时,光合作用减弱。②科研人员将正常光照下发育的叶片分为4组,用AOX途径抑制剂处理A组和C组叶片的左侧,然后将4组叶片离体,叶柄插入盛满水的试管中,左侧置于正常光照下,右侧置于正常光照或高光下(图1),40分钟后测量叶片左侧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图2)。根据组的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在夏季晴天,若树木中层叶片的部分区域被高光照射,叶面出现光斑,则可能会使邻近组织的光合作用减弱。实验说明,AOX途径可以。〖答案〗(1)水下降增加(2)类囊体薄膜化学能糖类/有机物BD提高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利于光合作用进行,在周围受到高光照射的叶片组织中的作用更显著。〖祥解〗1、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统称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黄素、胡萝卜素统称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2、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它部分储存在ATP中。【详析】(1)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交替氧化酶(AOX)催化O2与[H]生成水,并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更多地转化为热能,导致生成ATP所占的比例下降;在寒冷早春,某些植物的花细胞中AOX基因的表达会增加,利于提高花序温度,吸引昆虫传粉。(2)①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并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再经过暗反应,最终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或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②图2显示: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条件下,用AOX途径抑制剂处理A组和C组叶片的左侧,其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分别低于B组和D组,可以推测在夏季晴天,若树木中层叶片的部分区域被高光照射,叶面出现光斑,则可能会使邻近组织的光合作用减弱;而A组和B组的光合色素光能捕获差值明显低于C组和D组的光合色素捕获差值;由此说明AOX途径的作用是提高光合色素的光能捕获效率,利于光合作用进行,在周围受到高光强照射的叶片组织中作用更明显。18、光不但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来源,而且还是植物整个生命周期中许多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信号,如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开花诱导和器官衰老等。I、我国科研人员用拟南芥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发现:赤霉素与细胞内的赤霉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使R蛋白降解,从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伸长、植株增高。(1)用赤霉素处理野生型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后,用蓝光照射,分别检测R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1,实验结果表明:。(2)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被蓝光激活的蓝光受体对赤霉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用药物阻断野生型拟南芥的内源赤霉素合成,然后分三组进行不同处理。一段时间后,将各组拟南芥的细胞裂解,在裂解液中加入表面结合了蓝光受体抗体的微型磁珠。与裂解液充分孵育后收集磁珠,分离磁珠上的各种蛋白,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其中的蓝光受体和赤霉素受体,处理及结果如图2。①据图分析,蓝光受体在条件下才能与赤霉素受体结合。②请判断蓝光受体与赤霉素受体的结合是否依赖赤霉素,并阐述判断依据。II、利用药物阻断拟南芥内源赤霉素合成,利用“磁珠”技术进一步证明了蓝光受体与赤霉素受体结合后,后者便无法与R蛋白结合。(3)相关实验如下表,请完善实验方案(选择下列字母填空)。组别植株处理磁珠抗体抗原-抗体检测预期结果对照组①赤霉素受体的抗体赤霉素受体的抗体,R蛋白的抗体②实验组③④a、黑暗b、蓝光c、黑暗+赤霉素d、蓝光+赤霉素e、有赤霉素受体条带,无R蛋白条带f、无赤霉素受体条带,有R蛋白条带g、有赤霉素受体条带,有R蛋白条带h、无赤霉素受体条带,无R蛋白条带(4)综合上述信息,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模仿野生型植株在黑暗条件下的情况,完善不同植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及相关信号调节通路(任选一个即可)。〖答案〗(1)蓝光受体被激活后,抑制R蛋白降解(2)蓝光否,2组和3组均检测到赤霉素受体(3)cgde(4)〖祥解〗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研究蓝光和赤霉素在调节植物发育中的相互关系,实验的自变量是蓝光和赤霉素的有无,因变量是植物的发育情况。【详析】(1)分析题意,赤霉素与细胞内的赤霉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使R蛋白降解,据图可知,与黑暗相比,蓝光处理后野生型的R蛋白相对含量升高,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经蓝光处理后与野生型在黑暗中的处理结果一致,说明蓝光受体被激活后,抑制R蛋白降解。(2)①据图分析,1组是黑暗条件下,不施加外源赤霉素,2组是蓝光处理,不施加外源赤霉素,3组是蓝光且施加外源赤霉素,结果显示2组和3组的均出现条带,说明蓝光受体在蓝光条件下才能与赤霉素受体结合。②分析图2,2组是蓝光处理,不施加外源赤霉素,3组是蓝光且施加外源赤霉素,两组的自变量是赤霉素的有无,但2组和3组均检测到赤霉素受体,故蓝光受体与赤霉素受体的结合不依赖赤霉素。(3)分析题意,利用药物阻断拟南芥内源赤霉素合成,利用“磁珠”技术进一步证明了蓝光受体与赤霉素受体结合后,后者便无法与R蛋白结合,则实验应用赤霉素处理后,分别在黑暗和蓝光条件下处理,则对照组的植株处理为c黑暗+赤霉素,实验的处理为d蓝光+赤霉素;由于磁珠抗体是赤霉素受体的抗体,而抗原—抗体检测是利用赤霉素受体的抗体,R蛋白的抗体,故预期结果应为对照组g有赤霉素受体条带,有R蛋白条带(无蓝光,不与赤霉素受体结合),实验组为e有赤霉素受体条带,无R蛋白条带(有蓝光,与赤霉素受体结合,无法与R蛋白结合,无R蛋白条带)。(4)在蓝光条件下,野生型植株的R蛋白降解减少,相关基因正常表达,则细胞伸长、植株增高被抑制;黑暗条件下,赤霉素合成缺陷植株R蛋白降解减少,相关基因正常表达,细胞伸长,植株增高被抑制;蓝光条件下,赤霉素合成缺陷植株R蛋白降解减少,相关基因正常表达,细胞伸长,植株增高被抑制,可绘制图形如下:19、聚乳酸是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可用化工方法生产,或用大肠杆菌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我国科研人员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蓝细菌细胞工厂来生产聚乳酸。(1)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养生物,所以用其生产聚乳酸可降低成本。(2)蓝细菌本身不具有聚乳酸合成途径,科研人员计划通过导入相关基因搭建以下代谢通路以合成聚乳酸(如图1)注:实线箭头表示蓝细菌原有代谢通路:虚线箭头表示导入相关酶基因后构建的新代谢通路。①据图可知,引人的酶A催化反应需NADH作为还原剂,但蓝细菌通过反应可以生成较多NADPH,所以科研人员对酶A进行工程改造使其可利用NADPH以提高生产效率。②此外,科研人员还计划敲除酶D基因,其目的是。(3)为了选择最优启动子,科研人员构建了下图所示三种表达载体,并检测了酶B和酶C基因表达情况如图2。综合图1和2可知,Pt启动子是最优启动子,其依据是。(4)科研人员选择L1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并敲除酶D基因,获得工程蓝细菌。然后将其在给予并通入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检测发现蓝细菌细胞工厂已经能生产较高产量的聚乳酸。(5)与原有的生产工艺相比,采用蓝细菌生产聚乳酸在优势是?〖答案〗(1)自(2)光蛋白质阻止蓝细菌合成酶D,抑制丙酮酸生成脂肪,使更多的丙酮酸用于合成聚乳酸(3)L1、L2、L3三种基因表达载体中,L1的酶B和酶C表达量最高,而L1中编码酶B和酶C的基因首端都是Pt启动子。(4)适宜光照CO2(5)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直接利用光能,减少粮食的消耗。〖祥解〗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NADH即还原型辅酶Ⅰ,具有还原性,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NADPH是还原性辅酶Ⅱ,也具有还原性,在光合作用(光反应)中产生。启动子是在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其与RNA聚合酶结合后可以启动转录。【详析】(1)蓝细菌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因此属于自养生物。(2)①蓝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可以产生NADPH,由题干可知,引入的酶A催化反应需要NADH(还原型辅酶Ⅰ)作为还原剂,NADPH是还原性辅酶Ⅱ,也具有还原性,由于酶A是蛋白质,若要使其能够利用NADPH,需要对酶A进行蛋白质工程改造。②由图可知,酶D可催化丙酮酸生成脂肪,若敲除D基因,则酶D缺乏,丙酮酸无法生成脂肪,更多的丙酮酸可用于生产聚乳酸。(3)由图1可知,丙酮酸在酶A催化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在酶B催化作用下生成乳酰辅酶A,乳酰辅酶A在酶C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聚乳酸,因此酶B和酶C的表达量越高,越有利于聚乳酸的合成。由图2可知,L1、L2、L3三种基因表达载体中,无论是酶B还是酶C的表达量,都是L1最高,而L1中编码酶B和酶C的基因首端都是Pt启动子,因此可推知Pt启动子是最优启动子。(4)由图1可知,暗反应过程中生成丙酮酸可以经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聚乳酸,因此为了使蓝细菌高产聚乳酸,需要给其提供暗反应的原料即CO2,同时由上面分析可知,酶A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需要还原剂NADPH,而NADPH在光反应中形成,因此还需要给蓝细菌以适宜光照,才能有利于NADPH合成,进而促进聚乳酸合成。(5)与化工方法生产聚乳酸相比,利用蓝细菌生产聚乳酸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与用大肠杆菌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聚乳酸相比,利用蓝细菌生产聚乳酸可直接利用光能,减少粮食的消耗。20、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不对称分裂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不对称分裂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形态学意义的细胞质不对称分裂;二是细胞核的不对称分裂。以小鼠卵母细胞为例(如图),减数第一次分裂(MI)中细胞质不对称分裂包括纺锤体在卵母细胞中心或近中心形成,然后向离它最近的细胞一极迁移,形成一个富含肌动蛋白的区域(肌动蛋白帽)肌动蛋白帽区的皮质颗粒密度降低。形成的无皮质颗粒区域是极体的排出位点。MI后期,肌动蛋白帽区向外突出,排第一极体,之后卵母细胞便阻滞在MII中期,新形成的纺锤体定位在肌动蛋白帽区并与细胞表面平行,受精后,纺锤体旋转并排出第二极体,减数分裂结束,这个过程中,卵母细胞中的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以及皮质颗粒等也表现为不对称地向子细胞分配,例如线粒体会向耗能较高的区域运动,最终留在卵细胞内。细胞核的不对称分裂,即卵母细胞在选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偏好性。纺锤体微管存在不对称的酪氨酸修饰,重复序列数目多的着丝粒利用这种纺锤体不对称性使自己更大概率地附着到卵细胞一侧的微管上,从而使相应染色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得到优先遗传。基于芯片技术的大数据分析表明,重组交换率较高的染色体倾向于留在卵细胞中除了染色体非随机分离外,极体和卵细胞中的DNA突变和损伤的发生率是否相同?表观修饰是否相同?这些问题仍不清楚。不对称分裂现象是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典型特征,不对称分裂后的卵母细胞是高度极化的细胞。精卵结合后,细胞重新恢复了对称分裂,但是极性特征却得以保留并影响早期胚胎的极性。(1)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特有的行为有(写出两条)。(2)根据基因分离定律,任何染色体都有的概率被分配到卵细胞或极体。细胞核的不对称分裂(是/否)影响上述概率。根据文中信息,倾向于留在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具有的特点。(3)对文中信息理解正确的包括(多选)。a、肌动蛋白和皮质极性的建立对细胞质不对称分裂有重要意义b、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表现为不对称分配c、线粒体的不对称分布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d、精卵结合会激活卵细胞,以完成第二次不对称分裂e、受精卵有丝分裂是对称分裂,早期胚胎细胞完全一样(4)线粒体疾病是卵细胞线粒体DNA(mtDNA)异常导致的母系遗传病,目前的治疗手段是将患者卵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健康卵细胞中。为避免显微操作对细胞核造成损伤,核移植时需多吸取细胞质,导致突变mtDNA被带入重组卵中,子代仍有患病风险。有人提出“利用极体核移植技术治疗线粒体遗传病的设想,根据文中信息,你是否认同这一设想,并说明理由。〖答案〗(1)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2)相同(50%)是含有重复序列数目多的着丝粒、重组交换率较高(3)abcd(4)不认同。根据文中信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对于遗传物质是有选择性的,留在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极体中的染色体是不同的,这就〖提示〗我们不能轻易地用极体中的遗传物质代替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进行后续的胚胎发育。〖祥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间期都要进行染色体复制;前期都要形成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和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但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等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1)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特有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据此可知,任何染色体都有相同(50%)的概率被分配到卵细胞或极体。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细胞核的不对称分裂会影响染色体被分配到卵细胞或极体的概率。由“基于芯片技术的大数据分析表明,重组交换率较高的染色体倾向于留在卵细胞中除了染色体非随机分离外”“重复序列数目多的着丝粒利用这种纺锤体不对称性使自己更大概率地附着到卵细胞一侧的微管上”可知,倾向于留在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具有的含有重复序列数目多的着丝粒、重组交换率较高特点。(3)a、由“形成一个富含肌动蛋白的区域(肌动蛋白帽)肌动蛋白帽区的皮质颗粒密度降低。形成的无皮质颗粒区域是极体的排出位点”等信息可知,肌动蛋白和皮质极性的建立对细胞质不对称分裂有重要意义,a正确;b、由“卵母细胞中的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以及皮质颗粒等也表现为不对称地向子细胞分配”可知,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表现为不对称分配,b正确;c、线粒体会向耗能较高的区域运动,最终留在卵细胞内,线粒体的这种不对称分布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c正确;d、受精后,纺锤体旋转并排出第二极体,故精卵结合会激活卵细胞,以完成第二次不对称分裂,d正确;e、精卵结合后,细胞重新恢复了对称分裂,但是极性特征却得以保留并影响早期胚胎的极性,故早期胚胎细胞并不完全一样,e错误。故选abcd。(4)不认同。根据文中信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对于遗传物质是有选择性的,留在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极体中的染色体是不同的,这就〖提示〗我们不能轻易地用极体中的遗传物质代替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进行后续的胚胎发育。21、金鱼是原产于我国的观赏动物,在眼睛、体色等方面高度多样。为开发新的培育方法,科研人员探究了金鱼多样性的分子机制。(1)科研人员在野生型金鱼品系的繁育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眼球凸出性状的金鱼,称为“龙睛”。多条龙睛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一代全部为龙睛,推测龙睛为性性状。(2)科研人员推测龙睛性状由9号染色体上一个碱基的突变控制。将某野生型金鱼与龙睛杂交,F1有野生型与龙睛两种表型,对F1两种表型个体进行DNA测序,统计9号染色体每个可能的突变位点上F1两种表型个体与亲代龙睛相应位置的碱基是否一致,结果如图1所示。请据图判断与龙睛性状相关的基因最有可能位于哪一区域,写出判断依据。(3)研究发现,9号染色体上脂质代谢相关的L基因突变,导致其表达产物为截短而失去活性的L酶,形成上述表型。导致L酶失活的L基因的变化有。a、L基因中增添一对碱基b、L基因中缺失一对碱基c、L基因中一对碱基替换d、L基因的启动子突变失效e、L基因中增添多对碱基f、L基因的终止子突变失效(4)常规的金鱼选育以多代杂交筛选为主要方法,耗时长、成本高。科研人员基于上述研究,研发了利用基因编辑系统(能定向敲除某个特定基因)在任意金鱼品系中快速引入龙睛性状的育种方法,流程如图2.①F1中可筛选得到龙睛的原因是。②利用该育种方式,明显缩短了育种时间,这是由于。③金鱼具有“性反转”现象,即不同温度下生长的金鱼性别会不同。请根据以上信息提出F2龙睛繁育的思路。〖答案〗(1)隐(2)位于Ⅲ区。因为F1龙睛个体的Ⅲ区碱基与亲本龙睛基本一致,而野生型个体仅有约一半的碱基与亲本龙睛一致,Ⅰ、Ⅱ区中二者差别不大。(3)abce(4)通过卵细胞带入受精卵的基因编辑系统将来自精子(及卵细胞)的L基因编辑敲除A的卵细胞直接诱导启动胚胎发育,并通过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可快速获得每对基因都纯合的F2个体F2龙睛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培养,获得性染色体组成相同的雄鱼和雌鱼,二者通过杂交繁育后代〖祥解〗1、隐形性状个体间杂交后代只有隐形性状,显性性状个体间杂交,显性杂合基因型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2、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3、通过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卵细胞,完成受精即可在后代中筛选到外源基因所控制性状的后代。卵细胞直接诱导启动胚胎发育,并通过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可快速获得每对基因都纯合的后代个体即单倍体育种。4、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详析】(1)隐形性状个体间杂交后代只有隐形性状,显性性状个体间杂交,显性杂合基因型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多条龙睛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一代全部为龙睛,推测龙睛为隐性性状。(2)F1龙睛个体的Ⅲ区碱基与亲本龙睛基本一致,而野生型个体仅有约一半的碱基与亲本龙睛一致,Ⅰ、Ⅱ区中二者差别不大。故与龙睛性状相关的基因最有可能位于Ⅲ区域。(3)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即L基因中增添一对碱基、L基因中缺失一对碱基、L基因中一对碱基替换、L基因中增添多对碱基可导致L酶失活的基因突变。故选abce。(4)①F1中可筛选得到龙睛的原因是通过卵细胞带入受精卵的基因编辑系统将来自精子(及卵细胞)的L基因编辑敲除。②A的卵细胞直接诱导启动胚胎发育,并通过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可快速获得每对基因都纯合的F2个体即单倍体育种。③因为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F2龙睛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培养,获得性染色体组成相同的雄鱼和雌鱼两种性别个体,二者通过杂交就会繁育后代。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02(北京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糖均可作为能源物质,部分多糖不能直接被动物分解利用B.糖原在动物肌肉细胞内分解后可直接参与血糖的调节C.几丁质是甲壳类动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清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D.血糖供应充足时,部分可转化为非糖物质,如某些非必需氨基酸〖答案〗D〖祥解〗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血糖偏高时,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同时,高血糖也能刺激下丘脑的某区域,通过神经控制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血糖偏低时,能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更多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同时,低血糖也能刺激下丘脑的另外的区域,通过神经控制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糖尿病存在Ⅰ型糖尿病,病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存在Ⅱ型糖尿病,病因是胰岛素靶细胞上的受体不足。【详析】A、核糖、脱氧核糖等单糖不能作为能源物质,多糖中的纤维素不能直接被动物分解利用,A错误;B、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参与血糖调节,B错误;C、几丁质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外骨骼中,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C错误;D、血糖供应充足时,除了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血糖还可合成糖原以及转化为非糖物质,D正确。故选D。2、植物体内的有机酸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而后进入细胞质基质,再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进入到液泡;当液泡中有机酸浓度达到一定水平,会被运出液泡进入降解途径(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 B.H+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转运柠檬酸进出液泡的蛋白不同 D.有机酸的产生部位是线粒体内膜〖答案〗D〖祥解〗题图分析,H+进入液泡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故跨膜方式为主动运输,液泡内的细胞液中H+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柠檬酸2利用H+形成的浓度差与H+协同运输出液泡,属于主动运输。柠檬酸3进入液泡顺浓度梯度进行,属于协助扩散。【详析】A、液泡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A正确;B、由题图可知,H+进入液泡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故为主动运输,B正确;C、由题图可知柠檬酸出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进入液泡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据此可推测转运柠檬酸进出液泡的蛋白不同,C正确;D、植物体内的有机酸主要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合成,产生部位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故选D。3、大部分体细胞内端粒的长度会随着细胞分裂而不断缩短,而端粒酶能延伸端粒DNA,其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端粒酶能够延伸的重复序列是TTAGGGB.大肠杆菌拟核的DNA末端含有端粒C.端粒酶延伸DNA的方向是从3'→5'D.端粒酶通过DNA复制延伸DNA〖答案〗A〖祥解〗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结合题干分析,端粒酶通过酶中的RNA作为模板,合成DNA的序列为TTAGGG。【详析】A、通过图示可知,通过端粒酶中的RNA作为逆转录的模板,逆转录出端粒DNA的重复序列是TTAGGG,A正确;B、大肠杆菌拟核不含染色体,DNA的末端没有端粒,B错误;C、通过图示可知,端粒酶延伸DNA的方向是从5'→3',C错误;D、端粒酶通过RNA逆转录延伸DNA,D错误。故选A。4、已知1控制果蝇眼色和翅长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红眼对紫眼为显性,长翅对残翅为显性.B.眼色和翅长的遗传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控制果蝇眼色和翅长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D.若将亲本替换为纯合红眼残翅和纯合紫眼长翅果蝇,F2表型及比例不变〖答案〗D〖祥解〗根据杂交结果F1全部为红眼长翅,可知红眼、长翅为显性性状,F1两对基因均为杂合。F1与纯合紫眼残翅杂交(测交),后代比例约为8:1:1:8,可知两对基因不能自由组合,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详析】A、纯合红眼长翅与纯合紫眼残翅杂交,F1均为红眼长翅,因此红眼对紫眼为显性,长翅对残翅为显性,A正确;B、F1红眼长翅与纯合紫眼残翅杂交,即F1红眼长翅进行测交,F2中红眼:紫眼≈1:1,长翅:残翅≈1:1,因此眼色和翅长的遗传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正确;C、F1红眼长翅进行测交,F2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个体多,重组表型的个体少,因此控制果蝇眼色和翅长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且发生了互换,C正确;D、纯合红眼残翅与纯合紫眼长翅杂交所得F1进行测交,若发生互换,F2表型为四种,与亲本表型相同(红眼残翅与紫眼长翅)的个体多,重组表型(红眼长翅与紫眼残翅)的个体少,F2表型的比例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5、武昌鱼(2n=48)与长江白鱼(2n=48)经人工杂交可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子代。显微观察子代精巢中的细胞,一般不能观察到的是()A.含有24条染色体的细胞 B.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细胞C.染色体移到两极的细胞 D.含有48个四分体的细胞〖答案〗D〖祥解〗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详析】A、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则精子中含有24条染色体,A不符合题意;B、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将发生染色体两两配对,即联会,B不符合题意;C、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并移向两极,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到两极,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也可观察到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C不符合题意;D、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观察到含有24个四分体的细胞,D符合题意。故选D。6、为了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某小组进行了图1所示实验,将大肠杆菌的培养液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再放4片含氨苄青霉素(Amp)的圆形滤纸片,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抑菌圈边缘的菌落,重复以上步骤,培养至第Ⅲ代,每代均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直径,结果如图2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细菌的抗性出现在接触氨苄青霉素后B.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细菌抗药性越强C.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使细菌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D.可通过提高抗生素浓度避免“超级细菌”的产生〖答案〗C〖祥解〗本实验的思路为:将含抗生素的滤纸片放到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滤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在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若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则随着培养次数增多,耐药菌的比例增大,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平均直径变小。【详析】A、细菌的抗性出现在接触氨苄青霉素之前,A错误;B、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可以反映细菌的抗药性,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其抗药性越弱,B错误;C、抗生素的存在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使细菌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C正确;D、提高抗生素浓度,会加强对细菌抗药性变异的选择作用,导致“超级细菌”的产生,D错误。故选C。7、甲图是帕金森患者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患者常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乙图是某患者用药后的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患者常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可能是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过多导致的B.黑质通过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对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C.提高脊髓运动神经元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有助于治疗帕金森D.脑内纹状体和黑质之间存在相互抑制关系〖答案〗C〖祥解〗题图分析:图甲中脑内纹状体通过抑制黑质影响a释放多巴胺,而黑质也可以通过抑制纹状体而影响b释放乙酰胆碱,以上两种途径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图乙表示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与甲图比较乙酰胆碱减少,多巴胺增多。【详析】A、据甲图可知,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过多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增强,导致患者发生静止性震颤,A正确;B、据图可知,黑质通过神经元a释放的是多巴胺,多巴胺对于脊髓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B正确;C、帕金森病产生的原因是乙酰胆碱分泌过多而多巴胺分泌少,故降低脊髓运动神经元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有助于治疗帕金森,C错误;D、图甲中脑内纹状体和黑质之间相互抑制,为正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8、水稻种子萌发后不久,主根生长速率开始下降直至停止。此过程中乙烯含量逐渐升高,赤霉素含量逐渐下降。外源乙烯和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影响如图。以下关于乙烯和赤霉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烯抑制主根生长B.赤霉素促进主根生长C.赤霉素和乙烯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调节主根生长D.乙烯增强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答案〗D〖祥解〗赤霉素促进麦芽糖的转化(诱导α—淀粉酶形成);促进营养生长(对根的生长无促进作用,但显著促进茎叶的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打破休眠等。赤霉素最突出的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赤霉素可以提高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而生长素直接调节细胞的伸长),对细胞的分裂也有促进作用,它可以促进细胞的扩大(但不引起细胞壁的酸化)。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详析】A、与对照相比,外源施加乙烯主根长度反而减少,说明乙烯可以抑制主根生长,A正确;B、与对照相比,外源施加赤霉素,主根长度增长,说明赤霉素可以促进主根生长,B正确;C、乙烯可以抑制主根生长,赤霉素可以促进主根生长,说明赤霉素和乙烯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调节主根生长,C正确;D、同时施加赤霉素和乙烯,主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减少,与单独施加赤霉素相比也是减少,说明乙烯抑制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D错误。故选D。9、三特异性抗体(简称“三抗”)可靶向治疗小鼠多发性骨髓瘤(MM),显著提高机体对MM细胞的杀伤力,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时给小鼠注射3种抗原可刺激小鼠浆细胞分泌得到三抗B.正常小鼠的组织细胞中也会大量表达CD38C.三抗与TCR和CD28结合可保持较高的T细胞数量和活性D.三抗可缩小MM与T细胞的距离,不影响T细胞的杀伤作用〖答案〗C〖祥解〗题图显示,三抗能结合MM细胞表面抗原CD38,同时结合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CD28,抑制T细胞死亡,同时结合T淋巴细胞表面受体TCR,促进T细胞活化产生并释放细胞因子,从而提高机体对MM细胞的杀伤力。【详析】A、三特异性抗体指的是一种抗体,同时给小鼠注射3种抗原可刺激小鼠浆细胞分泌得到三种抗体,A错误;B、小鼠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是癌细胞,其基因发生突变后会合成CD38,正常小鼠的组织细胞中不表达,B错误;C、三抗与TCR和CD28结合后,一方面抑制T细胞死亡,一方面促进T细胞活化,所以三抗与TCR和CD28结合可保持较高的T细胞数量和活性,C正确;D、结合体图,三抗能促进促进T细胞活化产生并释放细胞因子,从而提高机体对MM细胞的杀伤力,D错误。故选C。10、皮质醇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固醇类激素,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调控。研究发现,白天皮质醇分泌增多,免疫系统的活跃度降低;夜间皮质醇分泌减少,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分级调节可放大皮质醇的调节效应,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B.皮质醇通过体液定向传送到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后发挥调节作用C.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调节通过信息分子相联系D.皮质醇可能作为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剂〖答案〗B〖祥解〗肾上腺皮质的分泌活动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同时皮质分泌的激素还可以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详析】A、分级调节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保证激素调节的稳定,A正确;B、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不能定向运输,B错误;C、内分泌系统可产生激素作用于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可产生细胞因子作用于内分泌系统,C正确;D、皮质醇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分泌不足可能会引起免疫功能过高导致的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D正确。故选B。11、在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豆科植物柠条常被用来进行人工固沙。在某沙化地区合理种植柠条之后,群落内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增加了多种耐旱植物如地锦、胡枝子等,还出现了植食性昆虫蝗虫、蝼蛄,肉食性昆虫园蛛、蜈蚣等。在柠条根系周围的土壤中,还生活着难以计数的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固沙后该沙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会变得更加复杂B.消灭蝗虫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D.柠条根、蜈蚣可作为中药材使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B〖祥解〗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例如保持水土、蓄洪抗旱等。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详析】A、柠条的根系发达,可减轻风蚀和雨水冲刷,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以适更多种生物生存。当更多生物在此地生存后,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会变得更加复杂,A正确;B、能量传递效率不能改变,但是可以改变能量的利用率,B错误;C、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没有微生物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将崩溃,C正确;D、柠条根、蜈蚣可作为中药材使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故选B。12、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工程和临床医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应用。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技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基因重组等原理B.将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直接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C.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可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生物导弹”中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的结合抗原并杀死癌细胞〖答案〗C〖祥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2、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3、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详析】A、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有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利用了下薄膜的流动性,但没有基因重组,A错误;B、将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不能直接用于生成单克隆抗体,B错误;C、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可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正确;D、“生物导弹”的原理是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单克隆抗体只起定位作用不能杀死癌细胞,D错误。故选C。13、乙醇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下表列出了乙醇在实验中的作用,其中错误的是()选项实验乙醇的作用ADNA粗提取与鉴定溶解DNA,初步分离DNA与蛋白质B菊花的组织培养工作台、手部、外植体的消毒C绿叶中的色素的提取溶解绿叶中的色素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洗去浮色〖答案〗A〖祥解〗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1、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要用到酒精,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盐酸一起制成解离液对材料进行解离,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还需要用酒精洗去卡诺氏液;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色素;4、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组织培养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5、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6、证明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需用95%酒精对绿色叶片进行酒精水浴脱色,便于碘液染色等;7、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研究中,收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防止诱虫器中小动物尸体腐烂。【详析】A、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向滤液中加入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就是粗提取的DNA,A错误;B、70%的酒精可导致蛋白质变性,用于实验室和日常消毒,菊花的组织培养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避免杂菌的污染,B正确;C、由于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酒精(无水乙醇)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作为有机溶剂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C正确;D、脂肪鉴定实验中,染色后滴加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D正确。故选A。14、葡萄桑葚复合果醋含有大量有机酸,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其工艺流程为:原料清洗→搅拌、榨汁→酶解→过滤→酒精发酵→加入活化的醋酸菌→醋酸发酵→过滤→消毒→装罐→成品果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解步骤,可用果胶酶处理以提高出汁率B.酒精发酵步骤,可利用人工筛选的优良酵母菌种C.醋酸发酵步骤,低氧可促进醋酸菌的生存和繁殖D.消毒步骤,可使用巴氏消毒法杀死绝大部分微生物〖答案〗C〖祥解〗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30℃、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果醋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细胞,适宜温度为30~35℃,需要持续通入氧气。【详析】A、制作果汁时,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和澄清度,A正确;B、酒精发酵步骤,可利用人工筛选的优良酵母菌种,有利于同步发酵,B正确;C、醋酸菌是好氧菌,醋酸发酵步骤,充足的氧气可促进醋酸菌的生存和繁殖,C错误;D、巴氏灭菌法亦称低温消毒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该法在杀死细菌的同时也能保证果汁的营养价值,D正确。故选C。15、地木耳是一种可食用耐旱蓝细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为探究盐胁迫对地木耳的影响,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光转化效率下降B.地木耳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进行光转化C.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可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D.野生地木耳比人工培养地木耳能更好的适应盐胁迫〖答案〗B〖祥解〗该实验中NaCl浓度和地木耳种类为自变量,光转化效率为因变量,在相同浓度的NaCl浓度下,野生地木耳比人工培养地木耳光转化效率高。【详析】A、由图可知,随着NaCl浓度升高,两种地木耳的光转化效率均下降,A正确;B、地木耳是一种可食用耐旱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B错误;C、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可在体内发生转化,可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C正确;D、由图可知,在相同浓度的NaCl浓度下,野生地木耳比人工培养地木耳光转化效率高,说明野生地木耳比人工培养地木耳能更好的适应盐胁迫,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70分)。16、蟹-稻复合生态系统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引入螃蟹种群后形成的以蟹、稻为主导生物的蟹-稻共生生态系统,为探究该养殖体系的优势,科研人员选取多个池塘进行实验。(1)中华绒螯蟹是杂食性动物,喜食水生植物、鱼等动物,对腐臭的动物尸体也很爱食,该蟹-稻复合生态系统中全部生物构成,中华绒螯蟹所属的成分为。(2)为确定中华绒螯蟹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池塘中华绒螯蟹的生物积累量。(3)实验塘于6月投放中华绒螯蟹蟹苗,10月份收获成蟹,调查各食物种类的生物量结果如下,请回答:10月收获期各组分生物量稻田单作生态系统蟹-稻复合生态系统总生物量8674.9025123.66水生植物生物量占比7.91%5.81%鱼类生物量占比0.27%0.12%中华绒螯蟹生物量占比—0.20%其他59.56%58.69%水稻生物量占比32.26%35.18%①加入中华绒螯蟹后,蟹-稻复合生态系统中总生物量。②加入中华绒螯蟹(“能”、“不能”)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你的判断依据是。③从中华绒螯蟹的食性分析,蟹-稻复合生态系统中水稻生物量增加的原因。(4)爱国诗人陆游爱吃蟹,写有“蟹肥暂擘馋涎堕”的诗句。为提高中华绒螯蟹的产量,养殖人员往往会投放玉米碎屑等饵料,未被食用的饵料会随定期排放的废水进入周围水体,引发水体的富营养化。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应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金属晚装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电脑终端控制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漆包绞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二零二四年度健身服务委托合同3篇
- 2024年度酒店业水电供应及维修外包合同2篇
- 2024年度企业运营保密协议样本一
- 2024年度国际会议中心终端机设备租赁合同版B版
- 二零二四年度北京影视制作服务合同
- 2024年家居安全升级防盗窗安装项目协议版B版
- 2024年度市场营销居间合同2篇
- 2024-淘宝商城入驻协议标准版
- 六年级圆与扇形奥数拓展(几何01讲)
- 小学作业设计比赛评分标准
-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全册分单元复习课件(共5个单元)
- 铁路电话区号-铁路专网区号-铁路电话普通电话互打方法
- 融合新闻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详解新修订《公司法》课件
- 《劳模王进喜》课件-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 GB/T 43700-2024滑雪场所的运行和管理规范
- (2024年)部队战备教育教案x
- 人工成本的预算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