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_第1页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_第2页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_第3页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_第4页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第七章

引言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其中的关键就是要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自身的法律修养,做一个知法守法的良好公民。主要内容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一、法的产生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法是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法律的产生法律产生的根源适应调整经济关系的需要阶级根源:经济根源:适应调整阶级关系的需要社会根源: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需要法的历史类型

法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历史阶段性,表现为不同历史类型。所谓法的历史类型,是指将人类历史和现实存在的各种法律制度,根据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和反映的阶级本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1、奴隶制法律唐律大明律2、封建制法律

3、资本主义法律

4、社会主义法律(二)法律的一般含义

1、词源2、法的基本特征3、法律的本质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词源

《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去之,从去”廌(zhi)(甲古文、金文)

一种能“治狱”、“别曲直”的独角神兽,“性知有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律“律”,“均布也”。一种说法是“律”指界限、规矩、行列,后来具有固定不变、规范、准绳之义;另一种说法是“律”本义表示手握笔写字的状态,春秋以后,法律开始用毛笔抄写在竹简上,这种抄写有法律的竹简就称为“律”。

“法”强调平、正、直“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与“律”连用—

是在清末民初时开始的。古代西方的“法”的含义

——古代的自然主义法学派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宁肯受死而不愿违反雅典的法律,因为他认为,法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引导人们去“和自然相一致地生活”的准则古罗马人眼中的“法”拉丁文“jus”即法,又有权利和正义的含义。法是善良公正的艺术。权利即法律所确定保护的利益。正义即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

2、法的基本特征*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法律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第一个问题:调整对象

法律的调整对象是人的行为或者社会关系。法律是针对人们的行为,而不是未予以外化的某种观念或者思想。人民代表大会现场第二个问题:国家意志的表达主体国家立法机关中国的立法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国家政权由统治阶级掌握,因此法首先和主要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法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和利益及其简单的相加第三个问题:国家意志的表达方式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即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二是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第四个问题:何谓权利、义务?法律为什么要确定以权利与义务为内容?

权利实质上是获得利益的一种资格,义务是一种满足利益实现的负担。国家通过法律对利益的分配来达到调控人们行为的目的,从而来规范整个社会的秩序,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第五个问题:实施的保障:国家强制力—军队、警察、法院、监狱3、法的本质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等法律部门组成。

何谓“法律体系”?何谓“法律体系”?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程序法社会法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母法,其它法为子法。(一)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国家机构和公民基本权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内容最根本

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效力最高(二)行政法

(Administrativelaw)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两个部分。

(三)民商法

(Civilcommerciallaw)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而是以《民法通则》为基本法律,辅之以其他单行民事法律。(四)经济法

(Economiclaw)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五)刑法

(Criminallaw)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六)程序法

(Procedurallaw)程序法是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权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七)社会法

(Sociallaw)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法律适用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一)法律制定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立法活动必须遵守立法程序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公布两方面主体两层含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个人行使权利承担义务(二)法律遵守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三)法律执行◆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法的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四)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

正确、合法、及时、合理和公正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第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第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三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第四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原则。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江泽民论依法治国人性的贪婪和自私决定必须实行法治。不受法律约束的权力将会导致腐败与毁亡,放纵权力对人类自身及后裔都是不好的,是充满灾难的。法律具有巨大的治国安邦功能,能把各种需要和冲突调整起来。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处于从属地位,没有权威,我敢说,这个国家一定要覆亡。——柏拉图柏拉图1、法制和法治“法制”的含义(1)从广义上、静态意义上来理解,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或法律制度的简称。(2)从狭义上、动态意义上来理解,是指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的一种治国方式、原则和制度。★法治是与民主密切相关的,它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有良好的法律,另一方面这种良好的法律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要得到普遍的服从和遵守,核心是依法办事。“法治”的含义2、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十五大报告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战略目标加以规定,第一次正式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法律地位。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高瞻远瞩地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治国方略提了出来,实现了我国法治化进程中质的飞跃。1999年3月15日,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至此,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依法治国原则予以肯定,使这一治国方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中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4、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任务(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三)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四)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五)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六)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1)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前提◆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2)

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关于国家事务的重要主张,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需要全体人民一体遵行的,要作为建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使之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3)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1)明确政府职能范围。(2)建立一整套依法执政,执法必严的高效行政管理体制。(3)严惩违法、渎职及滥用职权者。(4)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完善司法体制,必须做到司法公正、违法必究,实事求是、有错必改,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最高人民法院办公楼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

——《人权宣言》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费尔巴哈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的违法行为更严重。因为这些违法行为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

——培根《论司法》(5)

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1)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使权力机关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经常化、制度化。(2)充分发挥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切实保障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的法律监督权。(3)进一步完善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机制,切实发挥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的监督职能。(4)高度重视、大力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与制度,包括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的监督等。

★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孟德斯鸠★警察权力可能被滥用,而且如果这些权力被滥用,就没有任何暴君比得上。

——培根

案例:孙志刚命丧收容所案●被害人孙志刚,男,汉族,27岁,湖北省武汉市人,2001年在武汉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结业。

●2003年2月24日受聘于广州达奇服装有限公司。

改变中国法制进程的孙志刚案件

2003年3月17日晚10时许,孙外出上网,途遇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检查身份证,因未带身份证,被作为“三无人员”带回派出所询问。孙的同学成先生闻讯后赶到派出所并出示孙的身份证,当事警官仍拒绝放孙。3月18日,孙被作为三无人员送往收容遣送站。(这里公安派出所民警执法的依据是1982年由国务院颁布实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18日晚,孙因“身体不适”被转往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护站。20日凌晨1时13分至30分期间,孙志刚遭同病房的8名收容人员两度轮番殴打,当日上午10时20分,因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讨论:

1、你如何看待孙志刚的死?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月25日,《南方都市报》以《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为题,首次披露了孙志刚惨死事件。次日,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转载此文,并开始追踪报道。

6月5日上午,孙案开庭。6月9日孙案一审判决:主犯乔燕琴被判死刑,李海婴被判死缓,钟辽国被判无期。其他9名被告人也分别被判处3年至15年有期徒刑。同日,孙案涉及的民警、救治站负责人、医生及护士一共6人,因玩忽职守罪,被分别判处2年至3年的有期徒刑。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

法治观念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二、自由平等观念三、公平正义观念四、权利义务观念案例1:陈某因硕士论文抄袭他人成果受到开除学籍处分

陈某是某高校的在读硕士生,在撰写论文搜集资料的时候,发现网上的一篇论文和自己论文的选题很切合,而且论述得非常好。陈某将该论文掐头去尾,把中间的2000多字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论文中。毕业论文上交后,学校请校外专家评审,陈某抄袭的论文正巧是这位专家的成果,陈某的抄袭被发现。学校给予陈某开除学籍的处分。对此,陈某后悔不已。认为自己虽然是硕士生,但法律知识缺乏,法治意识较为淡薄。如果开始就知道抄袭会产生这么严重的后果,也就不会抄袭了.案例2:女大学生依法维护自己的肖像权

张某是一个女大学生,长得比较漂亮,很喜欢照相。有一次,她在一个照相馆拍了一张艺术照,照得非常满意。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位同学告诉她,她的照片被放得很大,放在照相馆的橱窗内做广告。张某认为照相馆侵犯了她的肖像权,遂向照相馆提出要求:第一,将照片从橱窗撤下,照相馆向她赔礼道歉,并赔偿其精神损失3千元;第二,照相馆与她补签肖像使用协议,使用期2年,使用费5千元。经协商双方同意:照相馆使用其肖像3年,费用3千元。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二、自由平等观念1、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法律不是压制自由的措施,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止运动的措施一样。”三、公平正义观念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理解不同,但追求公平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法律的主要价值目标。现代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法律公正观念。四、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法律权利:是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某种利益或自由。可以做、可以不做、要求他人做、要求他人不做必须做、必须不做法律义务:指法律所规定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所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数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马克思以下大学生的行为合法吗?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某大学生一男生宿舍,多次遭到窃贼的光顾,令同学们深恶痛绝,便设下埋伏,以期抓获小偷,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偷终于被同学擒获,为解心头之恨,同学们你一拳,我一脚,对着小偷一阵猛打,致使小偷上医院治伤花去医药费共计1000多元,小偷为此告到法院,要求打人的学生赔偿损失。

大学生杨某借了600元钱给老乡田某,说好了一个月后归还,但田某到期后不仅不还钱,还多次找借口推托。杨某十分气愤,于是径直到其宿舍将他的电脑搬走,说是抵债。

某大学生甲,在宿舍丢失现金500元,因怀疑是宿舍同学所偷,于是心想:别人偷我的,我也偷别人的,反正这笔钱要想办法弄回来。于是趁宿舍另一同学抽屉没锁之机,盗取500元,结果被发现。ABC案例思考:案例思考:问题讨论:主张权利的道德性

有一名消费者,在书店里买了一本书。买书者离开书店后,发现这本书中间少装订了几十页,于是重返书店要求换书,同时要求该书店支付一元钱的往返乘车费用。书店店员只同意换书,双方对这一元钱的乘车费用彼此与不相让,发生争执,这位消费者遂向法院起诉,要求书店支付一元费用。

问:你对此事有何看法?案例讨论:“杰出科学家”杀人能否法外施恩?

2002年5月26日,绍兴县轻纺科技中心董事长丁遐被害,案惊全国。两天后,警方传出消息,初步认定杀害丁遐的凶手系其丈夫——轻纺科技中心原总经理徐建平。案发后,杀人分尸的徐建平出逃外地。6个月后,犯罪嫌疑人徐建平在广东被抓获。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徐建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然而就在一审判决前后,近200人上书法院请求枪下留人。上书人中既有科技工作者,也有官员和普通公民。他们认为,徐建平为中国纺织行业、为地方轻纺科技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应当从轻处罚。一些国内知名媒体和网站纷纷以“科学家杀人能否免死”为题,对徐建平案件的二审审理纷纷作了报道或转载。“科技有功人员犯罪能否网开一面”,在社会上引起热烈的争论。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现今的国际形势变化很快,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民族矛盾、宗教问题等.新的国家安全观首先应该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松花江水污染其次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重要内容。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国防安全法律制度经济安全法律制度网络安全法律制度生态安全法律制度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即使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在通常情况下,法律问题往往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对同一个问题,法律的态度和道德、政治的态度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则可能不一致。二、法律思维的特征

1、讲法律:在处理法律问题时,应该首先以法律为准绳来评价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有时候,我们会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即合理不合法、合情不合法。此时,应以法为先。即使某些法律规定不合理、不合情,也不能漠视、违背法律。我们可以要求立法机关修改这些法规,但是在修改之前,我们应该遵守和执行法律。王斌余杀人案:情与法的冲突王斌余父亲到监狱探望儿子农民工王斌余因父亲腿被砸断急需用钱,便找老板多次讨要工钱,未果。此后他找劳动部门,找法院,都无济于事。最终,走投无路的王斌余又折回包工头家讨薪,被骂成“像条狗”,遭到拳打脚踢。极度绝望和愤怒之下,他连杀4人,重伤1人,后到公安局投案自首。最近,他一审被判死刑。王斌余案的一个焦点问题是,王斌余该不该判处死刑?许多网民和法律界人士认为,不应当对王斌余处以极刑。一些法律学者认为,如权利保障机制低效,民众对有关权力机构失去信赖,致使弱者在走投无路时,往往采取暴力性、“非理性”的行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单方面地严厉追究其刑事责任,是否公平?法律研讨:法律研讨:对此,持相反立场的人则认为,王斌余行为虽有可悲悯之处,但是并不足以免除其死刑。也有人认为,被害人不应当替全社会承受制度性的悲剧。王斌余杀死的并非是欠他工钱的人,而是王斌余的工友和工友的亲属。那些同情王斌余并呼吁免除其死刑的人,是否漠视了他们的生命价值?法律研讨:法律研讨:2、讲证据: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合法。证据必须客观真实,不能捕风捉影和主观臆断。证据只有与案件有实质联系,才能起证明作用。刑讯逼供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证据凡是以刑讯逼供或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必须依法予以排除;对于其他未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收集的证据,必须依法重新收集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后,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根据;对因排除非法证据而达不到起诉条件的,将作出不起诉处理或要求侦查机关撤销案件。

偷拍偷录取得的证据合法吗?根据该规定第68条,偷录偷拍有两种限制:一是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二是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特别是窃听,即便作为侦查机关、军事机关也需要审批,而媒体和个人窃听一般是非法的。目前社会上雇私人侦探,对所谓第三者进行拍照等行为在规则出台后也不会合法。如果偷录、偷拍时没有违反上述规定,即为取证手段合法,所取得的视听资料就可以作为定案的证据。

2002年4月1日,最高法院出台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凡是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没有采取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偷录、偷拍取得的证据也可以在法庭上充当有效证据。许多人据此认为偷录偷拍就此走向合法化。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3、讲程序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程。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法律行为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是合法的。例如交警罚款就要讲程序: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