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中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1页
九年级初中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2页
九年级初中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3页
九年级初中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4页
九年级初中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初中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01

沁园春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in园春分f©n外妖《尧rdo

成吉思汗han数shu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米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

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

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

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

目。

02

我爱这土地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只因一次

在写自己姓时,刚写出草字头,便想起了蒋介石,顿生厌恶之情,便在底下划了

叉号,从此更名为艾青可见其坚定的政治立场。1932年,正在巴黎留学的作者因

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便急速回国,投入到救亡运动中,却因从事革命文艺创作而

被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但始终没间断创作,狱中创作了《大堰河一一我的保

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1937年写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

年初,又创作了《北方》等诗篇。

写作艺术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

它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诗人的情思

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诗人的想像和诗思的回旋天地也是无限自由、广阔的。但

他没有把诗的篇幅拉长,不让诗的情思散漫开去,而只把诗人对土地广阔而深厚

的爱浓缩在10行诗中,并且取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

写作手法

诗人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

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使

人浑然不觉。诗以“假如”开头,显得新奇,富有独创性,便于化人为鸟,把诗

境诗推词向中虚那拟些的实艺指术(如境杜界鹃。、当鹤然鸽,等诗)。中的“用“鸟嘶哑”,的仅喉是咙泛歌指唱,”具,有是象一征句性引,人不注像目古、

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

的亮点。这是当时悲壮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诗人特殊的个性与气质(艾青自

称是“悲哀的诗人”)以及诗人特殊的表达需要等等,共同作用于鸟儿形象而产

生的审美意象。它大大提升和强化了形象的审美表现力一从中我们不仅能感到时

代的氛围、诗人的个性和气质,更能感到诗人对土地的爱是如此的执著、坚贞和

顽强。

练习

1.全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嘶哑”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噫亮”好吗?为什么?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

面对困难斗争的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噫亮”,虽添了亮色,

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因此用“嘶哑”比用“噫亮”好。

03

乡愁

创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

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

首诗

文章赏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

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

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

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

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

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

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

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

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

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

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

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一一长大后一一后来

——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

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一一长大后的夫妻分离一一后来的母子死别一一现在

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

小时候的邮票一一长大后的船票一一后来的坟墓一一现在的海峡。由此,看到这

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

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它们又是丰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

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

化,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些意象和“这”、“那”这两个

简单的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

的两端紧密融合。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阊奔

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诗歌以时间的次

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舒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

无限的哀愁和无尽的相嗯。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在均匀、整齐的句

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

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诗人用融合了中

国传统审美特征的现代诗语,唱出了诗人心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乡愁》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

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

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

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

0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字词解释:

⑴娉婷(plngting):女子容貌姿态娇好的样子。

⑵鲜妍(yon):光彩美艳的样子。

⑶冠冕(gudnmian):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比喻第一,体面,光彩。

⑷呢喃(ninan):象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

文章整体赏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一至四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构成对称

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

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

动人〃诗的第五节/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收束的乐

章,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你是人间的

四月天”与诗的开篇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回旋而流转,毫无滞涩之感。

作为诗歌最为形式化的表达上,此诗的节奏、韵律与语词的选取都处于语词

的中性状态,没有大红大紫、纯黑纯白的俗艳与锋利,在声音上,也是温和的、

静雅的,甚至走向旖旎和慵懒;十一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

韵”的作用,在诗歌运行的过程中,'‘你"字的每一次出现,就像乐队演奏中的

节点,以“频率”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这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

深层次结合,是一种尚未被人们研究和认识的精妙之处。歌颂四月天,其实都是

在向“你”倾诉,全诗只有一处破折号,这一处破折号写着:“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什么样的希望呢?联系林徽因的知识背景,我们会更加明确这首诗艳

丽的画面背后,有着理性主义表达的节制和书写的雅致,完全能够体现出古典英

国诗歌的高贵气象

语言艺术

《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的语言,画面感极强。不同于当今一些诗歌注重

思想的表达,它还保留着古典诗歌以形象毗类情感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诗歌意

象、思想和语言之间,这首诗追求的是一种整一的感觉,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

象和声音,而是以诉说为主,阅读者在吟诵的过程中参与创作,共同“呈现”意

蕴的面貌,在这里,没有抽象的思想,只有敞开的画面,以形象的语言等待领悟。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温馨柔媚的情调。

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我们对这

些色彩进行光谱分析会发现,它们给人类视觉所造成的印象都是明亮的,都与人

的温暖的心理感受相关,带给人们一种稳定的、甚至慵懒的感受,按照心理分析

来说,则是一种温润的美感。而且,作者在描写这些美感的时候,又采用了跳动

的笔法,也就是说于变化中、动作中展示色彩,这可以从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中

看到,这样的文字有“点亮、春的光艳、云烟、黄昏、星子在无意中闪、夜夜的

月圆、水光浮动”,在这些词语中,我们仔细体味就会发现,它不是静态的描摹,

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

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从人类的接受心理来说,这样的色彩

点燃恰好是抓住了人类注意力的某些特点:再似乎不注意的地方写下动态的景观,

稍一提神,便豁然开朗,这正是美学欣赏中的恍然一悟。而且,在这样两组文字

中,有一种顺承的关系,第一组纯粹的色彩只有到了第二组跳动的组合中才更生

动,试看这些词:“点亮”突出了“点”这个动作、“春的光艳”显示了“春”的

灿烂和妖烧、“云烟”则直接是状态的描写,若隐若现渺渺茫茫、“黄昏”看似暗

淡实则隐喻了温暖,因为它后面紧跟着的是“风的软”、而“星子在无意中闪”

承续“黄昏”这一意象,突出了“闪”的动态感,给我们一种灵动的审美体验、

在“夜夜的月圆”和“水光浮动”中,以“暗”和“柔”进一步烘托那种微醺的

温暖的感觉。所以,在这样的文本细读中,我们会发现,当单纯的文字组合在某

种一致性的情感脉动中的时候,那些文字就会突破其单一的意义,而获得一种整

体的审美感受。

画面和声音是交织在一起的,在鹅黄和白莲之间有人们笑的声音、风舞动的

声音、雨滴洒落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和阳光一起浮动的流水的声音、树儿花开

的声音以及那春天最不可缺的燕子的声音,在洁白温暖的画面上,这些声音喧闹

起来,但并不觉得杂乱,热闹而不杂乱,一定是和抒情主人公的心情有关,所以,

透过这些表达声音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整首诗歌完整的情绪流,那是欢快的声

音,类似溪水的流动------如同一个场景,春暖花开,但是冰雪还没有完全消融,

溪水在雪下流动,阳光照耀之处,漏出的一线溪流冰澈清凉,在冷与暖的交界处,

这些文字在跳动:“笑声、交舞着变、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

在花前、雪化后、水光浮动、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在梁间呢喃”,这里的每一组

文字都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画面、一是画面的流动,笑是一种形态,要有人来构

成,我们可以想象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白衣少女,那声音可以“点亮”周围的

“风”,而“轻灵”是由声音的“脆质”导向画面的“光艳”,在通感中,“交

舞着变”的是春天的面相,这一组文字中,由对人的怀想引向声音,又借助声音

引向春光,交舞的变是写场景,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开端。接着换了一个场面,其

实是一个黄昏,但是不是凄冷的黄昏,而是温暖微醺的黄昏,在这里,写了“风

吹”、“星闪”和“雨洒”,这些动感的词语引起阅读者对意象的认同,那是一种

湿润的感觉,是早春的感觉,从唯美的角度来说,这一节诗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

转折,但是,也正是在这一转折中,诗的意象才构成了跌宕,不那么单一的灿烂,

就像一幅画,是在鹅黄的飘扬中晕染了蔚蓝的底色,而且动感十足,又轻柔得仿

佛不见。

下面两节转入春天和人的双重赞美,这实际上是诗的主题地呈现,即歌颂心

目中的“你”,把“你”的喜悦和春天的“轻、娉婷;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

揉在一起,那春的特质便是“你”的面貌,于是“你”获得了“鲜妍、天真、庄

严、柔嫩喜悦”的赞美,最关键的两组意象在这里出现“你是夜夜的月圆”和

“你梦期待中的白莲。”说实话,这两种意象与“鹅黄”是由冲突的,在风格上

一个肃穆,一个温馨,其间的差异在过去对此诗的诗评中并没有人注意,唯一合

理的解释是:这是一种期待后的两种呈现,如果进行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会

发现,在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和林徽因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中,其间的曲折

变化原本是缘于各种风格之间的不同、对话与妥协,在诗歌文本深处,这种隐秘

的心理,不能不说是一种解读的角度。所以,诗歌的第三、第四节隐含的声音远

远比第一、第二节更为隐秘而难猜。

第五节的声音很清晰、很明朗,“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会注意到,在这一

节中,不同的意象得到了统一,“树的花开”、“你”还有“四月天”,他们统

一在“爱”、“暖”和“希望”这三个词中,而“燕”的形象出现了,如果把它

比喻成“家的怀想”-----缘于“燕子”的驻巢本能,可能略显牵强,但是,燕

子的另一种经典意象也可以达到与此同等的归旨,“双飞燕”与“春燕”都是与

爱情相关的意象。“梁间呢喃”才是“诗眼”,声音的秘密便隐藏在这个词组之

中。诗歌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

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可以不断

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05

我看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翻译家。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文章赏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

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生命的春天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

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的欢乐、忧戚之情。

探究:

1.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

力量。)

2.“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明确:交流点拨:春风吹拂下的春水荡漾着青草,一片绿油油的晚春图。)

3.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

八占、、?•

(明确:春风、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06

敬业与乐业

文章分析:

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

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

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一一敬业和乐业。

其中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①(2~5段)有业之必要。

②(6~7段)敬业之重要。③(第8段)乐业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发展中领略乐;

奋斗中感知乐;

竞争中体味乐;

专注中享受乐。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

“安其居,乐其业”的本意:使人民安居乐业。提炼成语:“安居乐业”的

意思: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分析感知:

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1.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

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

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

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

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

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

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鹫,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

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

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

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

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

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

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

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

不败之地。

3、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

道理的?

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接着,更深入一步,

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论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

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

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

想的生活”。

4、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

《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

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5、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

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

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

登天子堂〃。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6、文章的观点如: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

肯牺牲我先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与人生最为重要,又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

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3)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4)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字音字形:

旁鹫(pangwu)

亵渎(xi©du)

敬业乐群(Jingyelequn)

断章取义(dudnzhangquyi)

不二法门(buerfamen)

言行相顾(yanxingxianggu)

强聒不舍(qidngguobushe)

佝偻(gOulou)

蜩翼(tidoyi)

骈进(pidnjin)

生词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得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

扁早。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

者独一无二的方法。

本题主眼:这题目的重点。主眼:主要的着眼点,意即文章的主要内容、主

要观点O

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适,指朝别的路上去。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旁鹫: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意指不专心致志,分心。鹫,追求。

惟其: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

佝偻:鸡胸驼背,一般形容老人。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喧扰。舍,舍弃,放弃。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指困难和阻力重重。

骈进:一同前进,并进。

淘神:使人耗费精神。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征引:1.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2.指推荐选拔人才

容赦:优容赦免,宽大饶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这个

道理的人,喜爱这个道

理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0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写作背景: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

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

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

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

不仅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

度,他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颠倒黑白,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还在于

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

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因此,他盛赞中华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

民的同情和尊敬,愤怒的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

词语解释:

赃物(zdngwfi):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丰功伟绩(fenggongweiji):伟大的功绩。

眼花缭乱(yanhualidoludn):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惊骇(jlnghai):害怕,恐惧。

箱箧(xiangqie):箧:小箱子。箱子。

制裁(zhicai):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荡然无存(dangranwucun):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

消失尽净。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不可名状(bukemingzhuang):名:用语言说出。状:描绘,形容。不

能说出来的。比喻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描绘的。

瞥见(pieJian):一眼看见。

谴责(qibnze):严肃申斥。

08

论教养

作者介绍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

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

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

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

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

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

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

罗斯的知识象征。

基础字词:

贸然(mdo)大发雷霆(ting)恕我直言(shfi)恪守(k©)自持(chi)

矫揉造作(jido)箴言(zhen)絮絮叨叨(xu)

疲惫不堪(kdn)涵养(hdn)自吹自擂(14i)允诺(nub)汲取(ji)

扭捏(nie)嚼东西(jiao)尴尬(gdn)

重点词语:

贸然:轻率的样子。指遇事不经深思熟虑,随便就决定做法。典范:被认

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彬

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

雅。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

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贤达:

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擂,打鼓。恪守:严格遵守。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矫揉造作:形容过

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附庸风雅:为了装点

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的文化活动。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絮絮叨

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随机应变:随着情

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时机,形势。扭捏作态:具有娇揉造作或夸张

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文章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论

说什么是“有教养”。第一层(3〜10):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

事例。第二层(11、12):从正面论说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优雅风度”。

09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整体阅读:

1.着眼中间,瞻前顾后,把握行文思路

(1)思考1—6自然段的内容以及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关联;

(2)明确中间段落部分讲具体的三间精神的小屋的内涵;

(3)概括最后两段的内容,明确总结全文的性质。

2.感悟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胸怀

例如:第一间精神小屋: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

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

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

从中也体现了作者深广的胸怀。

3.针对关键语句,展开联想,反思内化

例如:第二间小屋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

念。文中:“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一一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一句话,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

总结升华:

1.总结本文的表达和主题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

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2.品味写作特点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2)构思新颖独特。(3)语言朴实,意

蕴深厚。(4)文笔细腻。

10

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

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

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

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

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

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

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一词多义

明:

(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

(2)(明媚)至若春和景明

以:

(1)(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2)(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

(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感叹)嗟夫

观:

(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

(1)(直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

成.

(1)(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2)(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空:

(1)(天空)浊浪排空

(2)(消散)长烟一空

通:

(1)(顺利)政通人和

(2)(通向)北通巫峡

和:

(1)(和乐)政通人和

(2)(和煦)春和景明

则:

(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

(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

(2):备齐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6.刻唐贤今人

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9.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

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2.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

人】

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今:准备】

8.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制度】

9.作文【古:写文章今:作文】

10.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12.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14.越明年【古:及,至U;今:越过】

15.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16.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17.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18.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者B)

句式分析

1.倒装句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

与谁归”。)

2.判断句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3.省略句

例:属(zhti)予(yu)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4.状语后置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5.定语后置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宾语前置句

例:吾谁与归?

重点语句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

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

(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阴雨连绵繁密,接连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水浪冲

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

片碧绿,广阔无际。

11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

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

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韩范诸

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

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虚词注解

“而”用法:

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

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

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

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

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

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

n.临溪而渔:【有争议】I.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n.当“临”为介

词时,表修饰

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

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

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

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

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5.山水之乐:助词,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

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

8.宴酣之乐:助词,的

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

乐趣,名词。

6.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

古今异义词

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

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

一词多义

1.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暮而归:回来

2.谓:

太守谓谁:为,是

太守自谓也:命名

3.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

临溪而渔:靠近

4.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

5.乐

山水之乐: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

6.而

溪深而鱼肥;表并列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

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似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状语后置句)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2.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庐陵欧阳修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3.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12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

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

而创作的小品文。

词句注释

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o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e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孥:通“槎”,撑(船)。

7、拥霾(cui)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囊衣:细毛皮衣。鑫:

鸟兽的细毛。

8、雾淞沆扬: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淞,从湖面蒸

发的水汽。沆碰,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

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淞。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10、惟:只有。

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

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1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13、而已:罢了。

14、毡:毛毯。

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6、拉:邀请。

17、强(qia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

地。

18、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

意思是三杯酒。

19、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20、及:等到。

21、舟子:船夫。

22、喃喃:低声嘟哝。

23、莫:不要。

24、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25、更:还。

26、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

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白话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

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

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

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

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

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

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

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13

行路难(其一)

词句注释

⑴樽(zu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

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箧”,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⑶箸(zhu):筷子。

⑷“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

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

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碧,一作“坐”。

⑸“多岐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

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意传》载:宗悉少年时,叔

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

中。

⑻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白狗:一作“白雉”。

⑼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

不如意。

(10)贾生:汉初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⑪拥簪: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折节:

一作“折腰”。

⑫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⑬“有口”句:反用伯夷、叔齐典故。《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

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

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14)“含光”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贵无名,以无名为贵。

(15)云月:一作“明月正

⑯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

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

盛以鸥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又见《国语•吴语》。

⑰陆机:西晋文学家。《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

中,临终叹日:''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⑱李斯: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任秦朝丞相,后被杀。《史记•李斯列传》

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

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⑲,,华亭”二句:用李斯典故。《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

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

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

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⑳“秋风”句:用张翰典故。《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

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茄羹、妒鱼脍,日: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或谓之曰:

'卿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时人贵其旷达。”

白话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礴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

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1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

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

写此诗作答。

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

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后来王

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宝历二年(826年)应召回

京。冬天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

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唬。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

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

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词句注释

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

易,字乐天。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

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

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

二年(826年)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

城,所以说23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6)。

⑷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

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

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

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

叔文、柳宗兀等人。

⑸到:到达。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

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

(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

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

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旁边。

⑺沉舟、病树: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⑻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⑼长(zha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白话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13

水调歌头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

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

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

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

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

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句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

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e):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6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