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教化》教学课件2_第1页
《礼仪与教化》教学课件2_第2页
《礼仪与教化》教学课件2_第3页
《礼仪与教化》教学课件2_第4页
《礼仪与教化》教学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纪念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鼎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首次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上,设置了一尊国家公祭鼎,习近平总书记和一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一名遗属少先队员共同为该鼎揭幕,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礼

仪与教化第二单元美术的历程第二课夏商周青铜器秦兵马俑汉石雕帛画魏晋绘画古中国的礼仪与教化课程内容人类最早的礼仪是祭祀礼仪,它主要是表达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礼仪起源于祭祀。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礼仪,意思是礼节和仪式。出自《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什么是礼仪什么是教化教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以体化;教以效化;民以风化。也指环境影响。出自《诗·周南·关雎序》。”敎化,通过上行而化成以下。“教化”与“教育”虽仅一字之差,但其手段的高明程度却远非教育可比,它把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有形和无形的手段综合运用起来,既有皇帝的宣谕,又有各级官员耳提面命和行为引导,还有立功德碑、树牌坊、传播通俗读物等多种形式;既向人们正面灌输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达事明理,潜移默化,其效果要比单纯的教育深刻而又牢固得多。

当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者为了社会的安定,必须制订一定的法律和道德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美术是发扬统治者思想的手段,所以阶级社会初期的美术体现了礼仪与教化的功能。青铜器始于夏,盛于商周,至秦汉还有所发展。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烧制温度约在700℃-1200℃.

★主要铸造方法:范模法、失蜡法和错金银等。

青铜器由最初实用器转变成礼器,是权利与地位的象征青铜器礼器水器酒器兵器乐器中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有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和生活用具等车马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

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

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

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后母戊鼎孝仪

大盂鼎·西周

采用大型圆腹鼎的形式,庄重而和谐,纹饰简朴大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完整地记录了周康王册封贵族盂并劝他勤勉于政,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的史实。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国家礼仪

饕餮是传说中一种贪婪无比的凶兽,商代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该纹就与祭祀有关,富有宗教意义。商代青铜器纹样多采用对称的形式,饕餮纹是非常典型的一种,这类纹样反映了一种神秘的、威严的、庄重的气氛。安定而又庄重的线条,对称而又规整的形式。既是服从祭祀的需要,又是适应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需要。青铜器——纹饰鸟纹绳纹鱼纹兽面纹龙纹麟纹蝉纹“鼎”,更是权力的象征。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在祭祀时还特别根据贵族的等级对鼎的数量和形式都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由此可透射出当时统治者的王权意识十分强烈,那时,争战夺取政权称为“问鼎”,而取得了天下则称“定鼎天下”。青铜器更加轻便,精巧,实用。青铜器装饰感强,神秘﹑厚重、权威。青铜器风格趋向俭朴,典雅平和,追求朴素淡雅之美。青铜器造型奇巧,手法趋向写实,纹饰易于理解。西汉长信宫灯大孟鼎(西周)司母戊大方鼎(商)莲鹤方壶(春秋)商代西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即用陶土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其特点可概括为“大”“多”“精”“美”。兵马俑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是秦代写实艺术的完美体现,形体高大,比例匀称,形象生动,神态逼真,可谓千人千面,栩栩如生。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它堪称是一颗异彩独放的明珠,因为它拥有一支二千多年前秦帝国的雄兵——一个由7000多件兵马俑组成的气势磅礴的地下军阵而令全球瞩目,举世震惊。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霍去病墓石雕塑群汉代雕刻艺术珍品。石雕作于西汉元狩六年前后(约公元前117),有象、牛、马、猪、虎、羊、"怪兽食羊"、"人与熊斗"和"马踏匈奴"等16件。一条人生路,一个少年将军走了24年,纵横驰骋,一骑绝尘……忠勇比较”霍去病墓石雕塑”与“秦始皇陵兵马俑”作品名称秦始皇陵兵马俑霍去病墓雕塑作品形式造型手法审美效果作品的功能作品的意义共同点不同点作品名称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石雕造型手法泥塑烧制成陶俑循石造型审美效果整齐,气势宏大;强调整体的气势质朴粗犷;单个作品的力度作品的功能守卫秦始皇的陵墓纪念霍去病的功迹作品的意义显示权利,为死后的生活服务宣扬保家卫国,孝宗皇帝的思想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为统治者服务不同点直接间接

秦崇尚武功,焚书坑儒,高度中央集权。美术作为宣传手段,用于巩固王权。

汉朝初年,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成了主流思想。文、景时期,出现了由无为到有为、由道家到儒家的嬗变的趋势。董仲舒提出和要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忠、孝、义节、勇成了当时倡导的主流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画像石帛画汉代盛行画像石,汉画像是中国古人丧葬风俗和礼节仪式等场境的伴生事象。升仙信仰在两汉时期成为画像砖石墓葬里风靡一时的思想风尚。表现墓主及其亲眷生前生活的再现并有着祈祝和福荫等意义。孝子棺线刻郭巨埋儿南北朝武氏祠汉画像石拓片武梁祠中的伏羲、女娲画像石(东汉)让前来拜祭的子孙对祖先有敬畏之感。面对无可避免的死亡,秦汉时期的人们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灵魂概念。他们认为人死后,其灵魂并不会随之死亡而是脱离了肉体,在另一个世界里永享安宁。这幅“T”型帛画就描绘了墓主人死后灵魂的历程。帛画在空间上分为三层,中间为人世,下部为冥界,顶部为天界,并通过两条蛟龙将三部分联合在一起,主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