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一、选择题1.(江苏高考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答案】D【解析】生物竞争也是一种环境因素,A正确;化石是过去生物的遗体、遗迹和遗物,可通过对比了解生物进化情况,B正确;生物也可引起环境的变化,C正确;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错【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属于了解层次。2.(天津高考2)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分化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效率最高D.F1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联会【答案】D【解析】①、②两过程为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分化,A正确。在花药离体培养中,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因此花药离体培养可能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因此B正确。采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成功率高,并且不会发生性质分离,育种年限短,因此选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效率最高,C正确。减数分裂时,发生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即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可以发生联会,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未非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联会。D项错误。【试题点评】本题考查遗传知识在育种中的应用,减数分裂。突出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难度适中。3.(广东高考6)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答案】D【解析】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替代酵母菌的染色体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重组酵母菌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异,A正确;重组酵母菌的性状受其遗传物质的控制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B正确;重组酵母菌的遗传信息和自然状态下的酵母菌有所不同,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C正确;重组酵母菌只是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不能改变酵母菌的进化方向,生物的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环境条件)决定。【试题点评】本题情景比较新颖,以人工拼接的方法产生酵母菌染色体结构变异为背景,考查生物的变异、生物表现型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生物进化的实质等内容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难度中等。4.(海南卷24)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答案】A【解析】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如果两对(或更多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就不会表现出自由组合。从题目可知,发生突变的植株不能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原因最可能是发生染色体易位,使原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了。【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突变,以及染色体变异,同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5.(海南卷23)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率虽然低,却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项正确;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表现型相同,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同,也可能表现型不同,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同,B项正确;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不变,C项正确;种群内个体之间才有基因交流,所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群落,D项错误。【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涉及到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对进化的意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变化与基因频率改变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同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6.(上海卷)29.蜗牛的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l,则A基因的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A.30%,2l%B.30%,42%C.70%,2l%D.70%,42%【答案】D【解析】亲本中AA占55%,aa占15%,所以Aa占30%,自由交配,用哈温定律算,得到A基因频率70%,a基因频率30%,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选D。【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自由交配条件下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和基因频率的计算,难度不大。7.(上海卷二)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10分)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35.目前全球已有。18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类型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所谓“生物类型”是指________。A.品种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36.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的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A.气候变化B.化肥使用C.耕作措施变化D.除草剂使用37.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38.相对于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来说,对除草剂敏感的为敏感性生物类型,那么在原来没有除草剂使用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抗药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与敏感性生物类型个体数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A.无敏感性个体B.抗药性个体多于敏感性个体C.无抗药性个体D.敏感性个体多于抗药性个体抗药性杂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下述几种策略中,可有效延缓抗药性杂草发生的是________(多选)。A.机械除草B.除草剂交替使用C.人工除草D.提高除草剂使用频率【答案】35.C36.D37.B38.D39.ABC【解析】35.18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类型,指的是188种杂草中的324个品种,在遗传上有多样性。36.使用除草剂,实际是对杂草进行选择,具有抗药性的杂草被保留下来,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数量的增加。37.除草剂对杂草进行选择,使能抗除草剂的杂草大量繁殖,相应的抗除草剂基因频率增加,B正确。38.在没有使用过抗除草剂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敏感性个体是突变来的,数量较少。39.机械除草和人工除草不会对杂草的抗药性进行筛选,可以维持抗药性杂草处于较少的状态;除草剂交替使用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杀死同一种杂草,避免对杂草的单一选择,可以延缓抗药性杂草的发生;提高除草剂的使用频率会加快抗药性杂草的选择过程。【试题点评】本题以抗药性杂草为切入点,涉及到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层次、抗药性杂草类型增加的原因、种群水平上解释杂草抗药性及如何延缓抗药性杂草发生的概率等问题,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二、非选择题8.(江苏高考28)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图。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源杂交形成的后代,经方法培育而成,还可用植物细胞工程中方法进行培育。(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3)杂交后代②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答案】(1)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植物体细胞杂交(2)AABBCD1442(3)无同源染色体配对(4)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1)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植物AABB产生AB的配子,植物CC产生含C的配子,结合后形成ABC受精卵并发育为相应的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形成可育的后代AABBCC;还可以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AABBCC的个体。(2)AABBCC产生的配子为ABC,AABBDD产生的配子为ABD,配子结合形成AABBCD的受精卵,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染色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C染色体组和D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四分体,两个A染色体组可形成7个四分体,两个B染色体组可形成7个四分体,共计14个四分体。由于①中有6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7条染色体,共42条。(3)杂交后代②,减数分裂过程中C组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配对而丢失。(4)射线可能会导致C染色体断裂,断裂的部分如果含有抗病基因,抗病基因可通过易位的方式转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试题点评】本题以小麦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为背影材料,考查了育种方案设计、染色体组、减数分裂和染色体变异等知识。内容丰富,综合性强,难度大。要求学生在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准确分析、推理。9.(北京高考30)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1)己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3\*ROMANIII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定律。(3)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影响的结果。(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填选项前的符号)。A.由GGA变为AGAB.由CGA变为GGAC.由AGA变为UGAD.由CGA变为UGA](6)研究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_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_的原因。【答案】(16分)(1)常(2)一对等位孟德尔分离(3)环境因素(4)自发/自然突变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5)d(6)提前终止细胞代谢产仔率低【解析】(1)脱毛、有毛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因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Ⅲ中产生性状分离,且比例接近1∶3,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分离定律(3)Ⅳ组中脱毛纯合个体雌雄交配,后代都为脱毛小鼠,若是由于环境,后代应该会出现有毛小鼠。(4)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为自发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题中已经提示“小种群”,只有基因突变频率足够高,该小种群中才能同时出现几只表现突变性状的个体。(5)模版链G变为A,在mRNA相应的密码子中应该是C变为U。(6)题干说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的蛋白质”,说明蛋白质翻译提前中断了。甲状腺激素受体功能下降,则甲状腺激素失去作用,导致小鼠细胞新陈代谢下降,从而使得皮毛脱落;小鼠代谢率降低,会导致其健康状况不太正常,产仔率低。【试题点评】本题以图表形式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变异和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图表分析能力,难度一般。10.(重庆高考31)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3)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题31图为基因结构示意图),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①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②若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YP酶,则改造后的cyp基因编码区无(填字母)。③若cyp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使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则该基因突变发生的区段是(填字母)。【答案】(1)9 AaBb×aaBb、AaBb×Aabb eq\f(1,8) (2)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 27 (3)①eq\f(3,2) ②K和M ③L【解析】(1)在野生型青蒿的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中,控制各自性状的基因型各有3种(AA、Aa和aa,及BB、Bb和bb),由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基因间可自由组合,故基因型共有3×3=9种。F1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占eq\f(3,8),即P(A_B_)=eq\f(3,8),由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eq\f(3,8)可分解成eq\f(1,2)×eq\f(3,4)或eq\f(3,4)×eq\f(1,2),即亲本可能是AaBb×aaBb,或AaBb×Aabb。当亲本为AaBb×aaBb时,F1中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P(aabb)=eq\f(1,2)×eq\f(1,4)=eq\f(1,8);当亲本为AaBb×Aabb时,F1中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P(aabb)=eq\f(1,4)×eq\f(1,2)=eq\f(1,8)。即,无论亲本组合是上述哪一种,F1中此红秆、分裂叶植株所占比例都为eq\f(1,8)。(2)低温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内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但细胞最终不发生分列,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若四倍体青蒿(细胞内的染色体是二倍体青蒿的2倍,有18×2=36条染色体)与野生型的二倍体青蒿杂交,前者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有18条染色体,后者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有9条染色体,两者受精发育而成的后代体细胞中有27条染色体。(3)①若该基因一条链上四种含氮碱基的比例为eq\f(G1+T1,A1+C1)=eq\f(2,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互补链中eq\f(G2+T2,A2+C2)=eq\f(C1+A1,T1+G1)=eq\f(3,2)。②与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相比,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区是不连续的,由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外显子(图示J、L、N区段)和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子(图示K、M区段)间隔而构成,而原核生物的基因编码区中不存在内含子区段。为了使该基因能在大肠杆菌(原核生物)中表达,应当将内含子区段去掉。③cyp基因中只有编码区的外显子区段能编码蛋白质,该基因控制合成的CYP酶的第50位由外显子的第150、151、152对脱氧核苷酸(3×50=150,基因中的每3对连续脱氧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决定,因此该基因突变发生在L区段内(81+78=159)。【试题点评】此题考查遗传变异部分内容,计算内容均基础、简单,需要思维清楚,此题难度适中。遗传中基础计算仍是教学重点。11.(山东高考27)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_____,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_____条。(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试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1\*ROMANI.若,则是环境改变;=2\*ROMANII.若,则是基因突变;=3\*ROMANIII.若,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答案】(1)28(2)XrYYXRXrXRXrY(3)3︰11/18(4)实验步骤:用M与多只白眼雌果蝇杂交,统计子代果蝇的眼色结果预测:I.子代中雌果蝇全是红眼II.子代全是白眼III.没有子代【解析】(1)正常果蝇是二倍体生物,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已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仍为8条,故此时染色体组数为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随机移向两级,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加倍变为8条。(2)基因型为XrXrY的个体最多能产生Xr、XrY、XrXr、Y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基因型为XRY的个体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必具有亲本红眼雄果蝇(XRY)产生的含XR的配子,该配子与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四种配子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为XRXr、XRXrY、XRXrXr、XRY,其中,XRXr为雌性个体,XRY为雄性个体,根据题干所给图示可知,XRXrY为雌性个体,XRXrXr不育,因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XrY。(3)黑身白眼雌果蝇(aa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RY)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AaXRXr、AaXrY,子二代中灰身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3/4(A_)×1/2(XRXr、XRY)=3/8,黑身白眼果蝇所占比例为1/4(aa)×1/2(XrXr、XrY)=1/8,故两者比例为3:1。从子二代灰身红眼雌果蝇(A_XRXr)和灰身白眼雄果蝇(A_XrY)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果蝇(aa)的概率为2/3(Aa)×2/3(Aa)=1/9aa;出现白眼的概率为1/2(XrXr、XrY),因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1/9×1/2=1/18.(4)本题应从分析M果蝇出现的三种可能原因入手,推出每种可能下M果蝇的基因型,从而设计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分析题干可知,三种可能情况下,M果蝇基因型分别为XRY、XrY、XrO。因此,本实验可以用M果蝇与多只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统计子代果蝇的眼色。第一种情况,XRY与XrXr杂交,若子代雌性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性果蝇全部为白眼,则为环境一起的表型改变;第二种情况,XRY与XrXr杂交,若子代全部是白眼,则为基因突变一起表型改变;第三种情况,,XRY与XbXb杂交,若没有子代产生(XbO不育),则为减数分裂是X染色体没有分离。【试题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减数分裂、遗传规律、伴性遗传及遗传实验的设计和结果分析,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12.(广东高考28)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10。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11。据图11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和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___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一)培育转基因植株:Ⅰ.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______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合植株。Ⅱ.植株乙:_______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植株甲:________维持“常绿”;植株乙:________。(三)推测结论:________。【答案】(1)A(2)替换增加③(3)(一)突变植株y2用含有Y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合突变植株y2(二)能不能维持“常绿”(三)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解析】(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可推测出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发育成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分析图10,B从第六天开始总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因此B代表野生型豌豆,A为突变型豌豆。(2)根据图11可以看出,突变型的SGRy蛋白和野生型的SGRY有3处变异,①处氨基酸由T变成S,②处氨基酸由N变成K,可以确定是基因相应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③处多了一个氨基酸,所以可以确定是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从图11中可以看出SGRY蛋白的第12和38个氨基酸所在的区域的功能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根据题意,SGRy和SGRY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①、②处的变异没有改变其功能;所以突变型的SGRy蛋白功能的改变就是由③处变异引起的。(3)本实验通过具体情境考查对照实验设计能力。欲通过转基因实验验证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的功能,首先应培育纯合的常绿突变植株y2,然后用含有Y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合的常绿突变植株y2,培育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观察其叶片颜色变化。为了排除农杆菌感染对植株的影响,应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常绿突变植株y2作为对照。【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生物体的变异、遗传定律的综合应用、遗传学的探究实验等内容和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13.(浙江高考32)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杆和矮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杆1株(乙)和不抗病高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杆、抗病矮杆、不抗病高杆、不抗病矮杆。选F1中的抗病高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杆植株(丁)。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杆。请回答:(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的特点,该变异类型属于。(2)上述培育抗病高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花药离体培养中,可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根获得再生植株,也可通过诱导分化成获得再生植株。(3)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1中抗病高杆植株能产生种配子。(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与丙植株杂交得到F1的过程。【答案】(1)表达有害性基因突变(2)诱变育种基因重组胚状体(3)4(4)【解析】(1)叶绿素是相关基因表达的结果,白化苗是由于其叶绿素相关基因发生缺失所引起的,说明该植株的叶绿素相关基因无法正常表达。植物缺乏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这种变异属于有害的变异。由于基因的部分发生缺失而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2)这里的育种运用了射线,导致植株的基因型发生改变,这种育种方式为诱变育种;后面的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加倍,属于单倍体育种;利用不同表现型的植株杂交得到优良性状的后代为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发生重组,所以其原理为基因重组。花药离体培养所利用的技术手段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种技术手段的途径有二:①通过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和根,形成再生植株;②通过诱导分化成胚状体,获得再生植株。(3)乙和丙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其中抗病高杆个体的基因型有AaBb,这种基因型个体能够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4)如图(注意亲代,子一代,配子,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等)【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表达,遗传规律在育种中的应用。题目比较常规,难度不大。14.(高考全国新课标卷31)一对毛色正常的鼠交配,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基因的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交配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交配,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1)如果每窝子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的比例均为,则可推测毛色异常是性基因突变为性基因的直接结果,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清洁服务外包协议
- 建筑行业临时用工劳动合同
- 国际油气贸易合同文档
- 环保产业投资协议书
- 出借咨询与服务协议
- 在线医疗咨询平台推广合作协议
- 销售承包的合同
- 太阳能光伏发电投资合同
- 汽车租赁行业车辆保险责任免责协议书
- 2025年激光隧道断面测量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详尽多应用版)钢结构工程合同范本(完整版)
- 设备维保的维修流程与服务流程
- 隔膜计量泵维护检修规程培训
- 桌游店创业计划书
- 《生物制品技术》课程标准
- 心血管内科高血压一病一品
- 颈动脉斑块预防课件
- 七年级历史上册-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教材必考知识点教案(人教部编版统编版)
- JB T 7946.1-2017铸造铝合金金相
-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驱动因素探究文献综述3100字】
- 20cr球化退火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