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单选题)1.据史书记载,初行两税法之际,“分命使臣,按地收敛,土户与客户,共计得三百余万”,其中权门豪强所隐占的客户就占了2/5,经检查以后,则“浮浪悉收,规避无所”。这说明此法的推行(
)A.使纳税编户大量增加 B.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C.削弱了地方藩镇势力 D.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2.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李藩为门下省给事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吏曰:‘宜别连白纸(应该另外写奏章)’”。李藩说:“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这体现了(
)A.门下省具有封驳的职权 B.皇权被中枢机构不断削弱C.中央文书行政体制完备 D.门下省内部权力相互制衡3.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取消了长官辟署佐官的制度及九品中正制。同时诏令“外官九品已(以)上,父母及子年十五已(以)上,不得将之官”……“诸州县佐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这些举措(
)A.完善了地方官员的升迁机制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C.推进了都城长安的政治建设 D.促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过渡4.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度是(
)A.世卿世禄制 B.征召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5.隋唐科举制与汉代的察举制的最大区别是科举制为自荐、察举制为他荐,而不在于是否分科取士。关于这一区别,有学者明确指出:他荐则选人权操之于荐主,自荐则选人权操之于中央,这正是科举制行之千余年的奥秘所在。据此可知,科举制(
)A.公正公平选拔了实才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 D.彻底扭转了门第观念6.据《唐摭言》记载:唐高宗咸亨五年,考功员外郎覆试十一人,其中只张守贞一人为乡贡(不经学馆考试而由州县推荐应科举的士子);开耀二年,刘思立所取五十一人,只雍思泰一人为乡贡;永淳二年,刘廷奇取五十五人,只元求仁一人为乡贡。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科举制(
)A.选拔人才的标准十分严格 B.乡贡出身的考生不受重视C.学馆教育在科举中占主导 D.考试选拔程序尚不够完善7.唐朝中后期,品秩较低的翰林学士逐渐取代中书舍人,掌管国家制诏之权。德宗时期,翰林学士陆贽被视为亲信,“虽有宰臣,而谋猷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这一变化(
)A.可有效减少决策失误 B.保证了政治清明高效C.导致中书省不复存在 D.使君主专制得到强化8.唐玄宗以后,“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建中元年(780年)推行两税法之后,“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由此可推测,唐朝中后期(
)A.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 B.唐廷难以有效管控户籍C.大土地所有制受到抑制 D.税制变革制约社会流动9.宋仁宗朝13榜状元有12人出身平民家庭,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登科录载三代仕履完整的进士570人,其中三代不仕者307人,父亲有仕宦者129人,且其官职多属低品,从九品有半数以上。由此可见,当时的科举制度(
)A.完善地方选才制度 B.确保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杜绝了官宦徇私舞弊 D.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变动10.关于隋朝的三省制中尚书省的地位问题,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忌惮尚书省长官的位高权重,长期不设左右仆射,参掌朝政的“五贵”无一是尚书省官员,这使得尚书省全面退出了参与机密、决策的环节。对此观点的合理解释是(
)A.削弱尚书省权力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B.贵族政治传统对隋朝政治的影响C.提高门下、内史两省地位的政治考量D.皇权是中央行政制度的主导因素11.在唐朝,各级考试都由相应级别政府的主要首长主持。县试由知县主持,府试由知府主持,院试由省学政主持,乡试正副主考均由皇帝任命,会试由礼部直接主持。这说明科举制(
)A.彰显了学在官府 B.体现了国家意志 C.凸显了公平原则 D.滋生了结党营私12.唐玄宗在皇宫深处设立翰林院,任职者称为翰林学士,负责起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书。安史之乱后,“深谋密诏,皆从中出”,翰林学士地位愈发重要,侵夺了宰相和中枢机构的部分职权。唐代被翰林学士侵夺职权的机构主要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13.唐代的两税法将租庸调以及户税、地税、青苗钱等合并起来,统一开征两税,纳税项目减少,缴纳时间集中,省去了原来征税过程中的诸多不便。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A.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B.降低了赋税征纳的成本C.促进了整体经济发展 D.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14.唐朝两税法施行之后,租庸调制度并没有一刀切地废止,如按照“人丁”即政府认定的劳动力数量来征发徭役的现象仍然存在。这说明唐朝的赋税改革(
)A.增加了税收名目 B.扩大了征收对象C.加重了人民负担 D.依旧唯丁身为本15.隋朝初年以18~59岁的男女劳动者(当时称为丁)为征税对象,隋文帝开皇三年提高至21岁为丁。隋炀帝即位后又改为男子22岁为丁。并免除妇女奴婢等赋税。由此可以推测出(
)A.隋朝前期的政策成果显著 B.隋炀帝实行轻徭薄赋政策C.隋朝财政收入会大幅减少 D.政策变更是隋速亡的原因16.唐开元十一年(723年),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尚书省仍具有“天下政本”的地位。但是,从高宗、武后时期开始的六部体制独立化和使职化趋势却日益加强。这一发展趋势表明当时(
)A.君主专制统治得到了强化 B.封建政府行政效率提高C.宰辅机构丧失中枢决策权 D.三省分权制衡逐渐完善17.唐朝前期税收由国家统收统支。安史之乱后,政府税收形成两大类目,一类为中央直接收益税,另一类属于中央与地方分享税。780年规定,税收以州为单位划分为留州(留作本州用度)、送使(输送于节度使、观察使府)、上供(上交给中央政府)三部分。唐朝赋税制的变化(
)A.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表明中央集权逐步弱化C.反映了财政体制逐步完善 D.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18.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在《绚烂辉煌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一书中指出,唐代科举中,进士科最为热门。进士科中有专门的考察诗赋,由此,唐诗成为正式的考试科目,作诗不仅仅是一部分诗人们的事情,而是具有了现实的意义,成为统治阶层共同的教养。这表明科举制(
)A.促进了阶层的流动 B.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提升了民众的教养 D.提高了官员的行政能力19.贞观三年,太宗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何烦简择,以相委付?”唐太宗此论意在(
)A.凸显君主的绝对权威 B.扩大监察官的谏政职能C.降低中书省政治地位 D.激励宰执辅政的积极性20.有学者提出,战国时代是一个上升之途非制度化的时代,养士以“私养”“家养”为主,还不能说政权具有开放性;直至汉朝、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渗透着“私养”“家养”的影子。汉朝政府试图打破“私养”“家养”局面的做法是(
)A.实施察举制和征辟制 B.分封诸侯王出镇地方C.培植宦官以制衡外戚 D.将各州刺史改为州牧21.缪凤林先生在《唐朝的职官与选举制度》一文中提出:“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贵族政治,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这段话意在说明科举制度(
)A.强调血缘,看重门第 B.注重才能,机会均等C.发展教育,扩大基础 D.重视门第,兼顾才能22.唐朝前期,丁男和十八岁以上的中男(21岁为成丁)。各授可传后代的永业田二十亩,死后归还国家的口分田八十亩。还特别规定,老男(60岁以上)、笃疾人、废疾人各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各授口分田三十亩。这些规定(
)A.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B.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C.消除了土地兼并现象 D.体现男女平等和社会公正23.从租庸调制以男丁为征收对象到安史之乱后政府按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将总额分解到各地,主要按田亩征收地税。从“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的转变(
)A.表明封建国家废除了人丁税 B.反映国家对土地所有权控制的加强C.实现了唐朝各地赋税的减少 D.体现了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24.“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对于材料中所提及的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 B.产生于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后C.在封建社会延续了千年之久 D.在唐代选拔人才原则上面向全社会25.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反映出由封建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土地私有的原则变为不干预或少干预的原则。由此可见,两说法的实施将会带来(
)A.唐朝赋税数额的增加 B.土地兼并将更加盛行C.中央集权的程度降低 D.国家的执政能力变弱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初行两税法之际,政府通过派遣使臣按地收敛,统计出土户与客户共计三百余万。其中,权门豪强所隐占的客户占了总数的2/5。经过检查,这些被隐占的客户被悉数收录,规避现象无所遁形,这直接导致纳税编户(即纳税人口)的大量增加,A项正确;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两税法的实施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和税收问题,而非直接针对土地兼并,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两税法的实施与地方藩镇势力的关系。两税法主要是财政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地方藩镇势力的强弱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两税法的实施并未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两税法的改革主要是在税收制度和财政管理上进行调整,并未触及这一根本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李藩为门下省给事中,如果认为诏书有不妥的地方,直接在黄敕上进行批改,当有官吏建议李藩另外写奏章,在白纸上批改时,李藩认为门下省就是负责封驳审议,如果另外再白纸上批改,就成为文状,就不属于对诏书的封驳审议了,所以材料反映了门下省具有封驳的职权,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门下省具有封驳审议的职能,但三省六部制下,完整的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门下省对诏书的封驳,没有涉及文书行政体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门下省封驳的职能,没有涉及门下省内部是否存在相互制衡,排除D项。故选A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把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规定“外官九品以上……不得将之官”“州县佐吏,三年一代,不得重任”,加强了对地方官的管理,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项正确;A项“完善了”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排除A项;推进了都城长安的政治建设和废除九品中正制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举措促进了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过渡,排除D项。故选B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中的“一曰德行高妙……二曰学通行修,……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孝悌廉公”,可以看出当时选拔官吏的标准是德行、学识、才能,注重孝廉,从而推断是汉朝的自下而上的察举制,C项正确;世卿世禄制重视血缘,贵族世袭,排除A项;征召制又名征辟制,是两汉时期一种不通过推荐试用而直接授予官职的选官方式。是由皇帝直接下诏,指名直接聘请那些有一定才能又不肯出仕的社会贤者、隐居高士、学者名流做官,排除B项;科举制以考试取人,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科举制为自荐”“自荐则选人权操之于中央”可知,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强调科举制与察举制在选官权归属方面的差异,强调科举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而非强调科举制“公平公正”的优点,排除A项;科举制加速社会阶层流动主要体现在扩大选官范围和让寒门子弟有机会进入官场,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C项;“彻底扭转”说法夸大,排除D项。故选B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题干的材料信息可知,在唐高宗时期的几次科举考试中,乡贡出身的考生所占比例极小,这意味着学馆出身的考生在科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学馆教育在科举中的地位,并未着重体现选拔人才标准问题,不能得知选拔人才标准是否严格,排除A项;乡贡出身的考生不受重视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与“侧面反映”的设问要求不相符合,排除B项;材料主要围绕乡贡考生和学馆考生的数量对比,未涉及考试选拔程序是否完善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7.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品秩较低的翰林学士逐渐取代中书舍人,掌管国家制诏之权”可知,翰林学士品秩较低,皇帝更容易控制,翰林学士取代中书舍人掌管国家制诏之权,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D项正确;本题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翰林学士的设立与变化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未体现减少决策失误,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翰林学士的设立与变化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与政治清明不吻合,而且“保证了”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据材料“翰林学士逐渐取代中书舍人,掌管国家制诏之权”可得出,中书省制诏之权逐渐丧失,未体现中书省不复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题干中提到“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说明人口、土地和财富的流动性增加,户籍信息变得不再准确,反映出唐廷难以有效管控户籍。而两税法的推行则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通过不依赖户籍的方式来征税,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人口的流动性问题,而非门阀士族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财富流转较快和户籍问题而非大土地受到抑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流动加快,而非受到制约,排除D项。故选B项。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仁宗时期多数状元出身平民家庭,宋理宗时期登科录中多数进士的三代没有仕宦背景,说明科举制度为平民子弟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变动,D项正确;科举制属于中央政府选拔官员的制度,排除A项;“杜绝官宦徇私舞弊”的说法过于绝对,表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10.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忌惮尚书省长官的位高权重,长期不设左右仆射,参掌朝政的‘五贵’无一是尚书省官员,这使得尚书省全面退出了参与机密、决策的环节”可知,隋炀帝时期,尚书省长官的权力被削弱,这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削弱大臣的权力,隋炀帝不设左右仆射,使得尚书省无法参与机密、决策的环节,这是为了确保皇帝对朝政的绝对控制。因此,这一做法反映了皇权在中央行政制度中的主导地位,D项正确;削弱尚书省权力的目的是加强皇权,不是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皇权对于中央行政制度的影响,不是贵族政治传统对隋朝政治的影响,排除B项;隋炀帝不设左右仆射,使得尚书省无法参与机密、决策的环节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不是提高门下、内史两省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各级考试都由相应级别政府的主要首长主持”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考试主要受各级政府官员的控制,而政府官员与国家意志密切相关,B项正确;学在官府的局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被打破,排除A项;公平是科举制的重要特点,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结党营私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1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负责起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书”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B项正确;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排除A项;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排除C项;枢密院属于宋朝军事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将租庸调以及户税、地税、青苗钱等合并起来,统一开征两税,纳税项目减少,缴纳时间集中,省去了原来征税过程中的诸多不便”结合所学可知,两税法的实行主要降低了赋税征收的成本,简化了流程,减少了行政和人力成本,B项正确;虽然两税法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题干中并未直接提及与农民人身控制有关的信息,排除A项;题干中仅描述了赋税制度的改革,并未直接说明这一改革对整体经济有促进作用,排除C项;虽然唐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题干中并未提及两税法与商品经济之间的直接关系,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可知,唐朝实施两税法征税改变过去“以丁身为本”的做法,确立“以资产为宗”的征收原则,但材料中说明两税法之后,以丁数多寡征发徭役的现象仍旧存在,这无疑增加了当时百姓的负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增加税收名目,排除A项;也没有体现出征收对象的扩大,排除B项;两税法实施后,只是存在以丁身征收徭役的现象,而其它税收的征发转向以资产为主,排除D项。故选C项。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隋两代的统治者都实行的轻徭薄赋政策,减轻百姓负担,统治出现了经济繁荣的现象,隋才有财力修建大运河,A符合材料信息,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隋文帝和隋炀帝,B表述不全面,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事实中也不会出现此问题,排除C项;隋速亡的原因暴政,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从高宗、武后时期开始的六部体制独立化和使职化趋势日益加强,使得权力更加分散,而权力的分散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尚书省地位仍在但六部体制变化,反映出君主对权力的调整和掌控,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机构体制的变化,不能直接得出封建政府行政效率提高的结论,排除B项;宰辅机构在不同时期权力有所变化,但不能说完全丧失中枢决策权,排除C项;材料中重点体现的是六部体制的变化以及对君主专制的影响,并非强调三省分权制衡的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1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可知,唐朝税收本由国家统收统支,地方政府只依法征税、纳税、输税,而安史之乱后,地方政府逐步获得部分支配税收的权力,这表明地方权力扩大,中央集权逐步弱化,这符合安史之乱后的史实,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地方税权的扩大,与农民的人身控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弱化,是对地方势力的让步,而不是财政体制逐步完善,排除C项;“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中提出科举制度“而是具有了现实的意义,成为统治阶层共同的教养”反映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素养,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度促进了不同阶层的流动,没有涉及上下阶层流动,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提升了统治阶层的教养,而非民众的教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是否具体提升了官员的行政能力,也并未提到政府的效率提升等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意思是“朝廷设置中书、门下这样的机要部门,选择人才担任官职,他们的任务和作用其实是很大的。皇上下达的诏书和命令如果不正确,他们必须大胆地指出来。然而近来我却发现他们只会唯命是从,顺水推舟,没有一个人敢直言进谏,朝廷的官员怎么能够有这样唯唯诺诺的作风呢?”等等,因此,唐太宗此论意在强调的是国家治理有赖于严格执行国家制度,从而激励宰执辅政的积极性,D项正确;唐太宗此论意在激励宰执辅政的积极性,未涉及君主绝对权威的凸显,排除A项;唐太宗此论意在激励宰执辅政的积极性,材料内容与扩大监察官的谏政职能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中书省地位变化等内容,无法体现降低中书省政治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2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汉代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即由公卿、列侯和郡国守相通过考察,把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经适当考核,授予官职。征辟指的是对某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名人,皇帝不经官吏荐举,直接征召到朝廷,授以官职。察举制和征辟制为基层布衣提供了跻身统治集团的稳定渠道,使人才可以选择直接为国效力,而不是依附于权臣,A项正确;分封诸侯王、培植宦官不利于布衣参政,均不能体现政权的开放性,排除B项、C项;刺史成为州牧后权力大增,甚至把持向上推举官员的大权,这反而阻塞了地方人才报效朝廷的渠道,排除D项。故选A项。2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题干中“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可知,科举制重视才能,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参加考试的机会均等,B项正确;强调血缘,看重门第是九品中正制的特点,排除A项;发展教育,扩大基础与题干“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不符,排除C项;重视门第与题干“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2.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专用打印机采购销售协议范本
- 2024年个人借款协议模板
- 2024年家用壁纸买卖协议模板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余姚八中高考第四次模拟数学试题试卷
- 2024年企业融资中介协议范本
- 2024无财产瓜分离婚协议示范文本
- DB11∕T 1717-2020 动物实验管理与技术规范
- DB11∕T 1601-2018 毛白杨繁育技术规程
- 2024设备维护与保养协议范本
- 2024年专业收银员岗位聘用协议样本
- 酒店的基本概念
- 重点但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评分细则自评表
- 挂牌仪式流程方案
- 传输s385v200v210安装手册
- 风险调查表(企业财产保险)
- 农业信息技术 chapter5 地理信息系统
-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 必看!设备管理必须要懂的一、二、三、四、五
- 空冷岛专题(控制方案、谐波及变压器容量选择)
- 结合子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槽的夹具设计
- 液氧汽化站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018-07.doc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