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解析版)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解析版)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解析版)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解析版)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统编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

挖空、知识梳理与过关训练

专题。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01|他空利隹

子路、曾皙(xT)、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日:“以()吾一日长(zhdng)()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日:"千手.(sh8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僮();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shen)()之。

“求!尔何如?”

对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

)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日:“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k©ng)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日:“俘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mCi)()春者,春服既成,M(guan)<()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yf),风()乎殍零(yG(),咏()而归。”

夫子喟(ku1)()然叹日:“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日:“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日:“夫子()何哂由也?”

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隼()求则非那()也与?”

“朱?()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答案】

子路、曾皙(xT)、冉有、公西华仔组()。

子曰:“«()吾一日势(zhdng)()乎尔,斗()吾«()也。

后()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①侍坐(在尊长近旁陪坐)②以(因为)③长(年长)④毋(不要)⑤以(同"已",止)⑥

局(平日、平时)

子路平尔()而对日:“千零(sh6ng)()之国,掌()乎大国之间,

加之以师旅,口()之以外惇();由也为()之,省冬()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岁()也。”

夫子哂(shen)()之。

①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尔,相当于“然”)②千乘(sh^ng)(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③摄(夹处)④因(接续)⑤饥僮(泛指饥荒)⑥为(治)⑦比及(等到)

⑧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⑨哂(微笑)

求!尔何如?

对日:“方()六七十,力口()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

()其礼乐,以佚()君子。”

“赤!尔何如?”

对日:“非曰能()之,愿学焉。室由与事(),如合同(),举字市

(),愿为小相()焉。

①方(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②如(或者)

③如(至于)④俟(等待)⑤能(胜任、能做到)⑥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⑦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⑧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⑨哂(微笑)

“点!尔何如?

鼓瑟布(),铿(kang)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野()。”

子日:“便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日:'医(mCi)()春者,春服既成,M(guan)<()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yf),^()乎殍等(yG(),啄()而归。”

①希(同“稀”,稀疏)②作(起身、站起来)③撰(才能)④何伤(何妨)⑤莫(同“暮”)

⑥冠者(成年人)⑦风(吹风)⑧舞雪(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舞雪”)⑨咏(唱

歌)

夫子里(ku])()然叹日:“吾勺()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目:“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电。笑()o"

日:“未于()何哂由也?”

日:“为国以礼,其言不法(),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那()也与?”

“室用()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喟(叹息)②与(赞成)③也已矣(语气助词连用,相当于''罢了”)

④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⑤唯(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⑥邦(国)⑦安见

(怎见得)

02和叙机以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

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

二、古今异义

1、如会同,端章甫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2、加之以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三、活用现象

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风乎舞零:风,名作动,吹风

3、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作动,落后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注:鼓瑟希,铿尔:鼓,在金文中鼓的写法中本身就有动词“弹奏”的意思,所以不算

活用。)

四、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

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

3、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5、摄乎大国之间状语后置

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健状语后置

7、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

8、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状语后置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

10、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五、重点实词

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

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加之以师旅:力口,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咏而归:咏,唱歌

10、吾与点也:与,赞成

n、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六、重点虚词

1、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2、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而

(1)子路率尔而对日:连词,表修饰。

(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

(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七、一词多义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

(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

2、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

3、如

(1)如或知尔(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礼乐(至于)

4.为

(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

(2)愿为小相焉(做)

(3)赤也为之小(替)

八、文化常识

1.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仁,

政治上主张礼治;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

2.《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录。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六艺:(1)《诗》《书》《礼》《易》《乐》《春秋》。

(2)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4.名:长辈对晚辈说话〃晚辈自称一姓名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对平辈或尊辈一称字字: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5.乘:兵车,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骏乘居右),共七十二人。

春秋时期,万乘为大国,千乘为中等国家,百乘为小国。万乘也指天子、皇帝。

(一人一马为骑,二马为骈,三马为骏,四马为驷/乘。)

6.师旅:军队;五人为伍,(五伍)为行,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师

(一万两千五百人)为军。

7.饥健/凶年/歉岁:泛指荒年。《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瑾。

8.(1)宗庙制度:宗庙制度,简称庙制。是指儒家为已故祖先建立灵魂依归之所设立的次序

和祭祀制度。

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

其次序是: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一世为昭,二世为穆;三世为昭,

四世为穆;五世为昭,六世为穆;单数世为昭,双数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

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

(2)庙号: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

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3)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

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私谥是士大夫或其他有名望的人死后,由其亲友、门人等为之议立的谥号,如陶渊明谥“靖节”

就是由南朝宋时的诗人颜延之私定的

(4)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汉武帝即位

的那年(公元前140年),称为建元元年。新君即位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9.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统称。会,诸侯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后来两君相见也叫会。同,

众诸侯规定时间朝见天子。春季朝见天子曰朝,秋季曰觐(jin)。

10.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盥gudm:洗(手、脸)

11.相:在祭祀或盟会时主持礼赞和司仪的人,主持礼赞的有分为大相和小相,卿大夫主持礼赞,

称为大相,士主持礼赞,称为小相。

12.莫春:莫,通〃暮〃,暮春,指农历三月。农历年分十二月份,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

每三个月为一季,即孟、仲、季。春季三月,农历一月为孟春,农历二月为仲春,农历三月为

季春/暮春。

13.冠者/弱冠/及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童子:未成年男子。

03过近3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文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冠者: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冠礼,束发、力口帽,表示成人。

B.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

C.沂:沂水。此水因有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入浴。

D.舞零:祭天五谷丰登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古人行零时要伴以音乐和舞

蹈,故称“舞零”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

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

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

时知识的积累。

D项,“古人行零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零,”错误,舞零是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

故选D。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牛章甫B.戴瑟希C.风乎舞零D.可使有勇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活用的类型,掌

握判断的方法,再审读选项仔细比对。

A项,名词用作动词,穿好礼服。穿好礼服戴好礼帽。

B项,名词用作动词,弹奏。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

C项,名词用作动词,吹风。在舞零台上吹吹风。

D项,形容词作名词,勇气。就可以使那里人人有勇气。

故选D。

【点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

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来推断。它包

括: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意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动

词为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等。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乘:车辆

B.也及三年比及:等到

C.舍瑟而作作:起

D.吾与点也与:和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

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

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D项,与:赞成。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啊。

故选D。

【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

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

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

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

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

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

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

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几个结构相同或

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

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4.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早实以蕃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答案】C

【详解】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虚词在句

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并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

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例句中的“以”,介词,因为。

A项,动词,用、做。句意: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B项,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且”。句意:结果早并且多。

C项,介词,因为。句意: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D项,连词,表示顺承。句意: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故选C。

【点睛】文言虚词要“三抓”,“三抓”是指:(1)抓重点。《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

共18个,一定要个个落实,从常用意义和非常用意义方面比较区别,把握常用意义和用法,

照顾特殊意义和用法,可以采用多义比较的方法,同类集中。(2)抓课文。虚词的考查方式,

多为选择题,每个选项两个句子,一般必有一句出自课本。根据这一特点,考生应立足课本,

结合经典例句,归纳整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3)抓落实。对于典型用例,经常复习,防

止遗忘。比如该题中每组中有一句话出自课本,必须将课内的文言文抓实了。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如会同,端卓带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风乎舞零D.鼓瑟希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

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

定其活用类型。

A项,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名词活用为动词,此处为“戴着礼帽”。

B项,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相。

C项,风,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吹风。

D项,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

故选Bo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

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

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6.联系全文,下列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B.吾与点也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D.夫子哂之

【答案】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

认真阅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语句,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看每个选项是从哪方面来写的,

最后对照原文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恰当的选项。

A项,意为: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直接表明孔子的评价。

B项,意为:我赞同曾皙的观点。直接表明孔子的态度。

C项,意为: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是孔子为了让众弟子各抒己

见,打消顾虑所说出的话,体现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D项,意为:孔子听了,微微一笑。表现孔子对子路的言论不以为然。

故选C。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吧之哂:笑B.以俟君子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D.吾与点也与:赞成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

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作答本题时要注意

结合上下文理解实词的意义,或者是用代入法将加点的实词带入句中去理解,或者以字形推断

字的词性和意思。

c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句意:和他们三人(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不同。

故选C。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盾则日(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

B.夫之吧之(笑)加之以师旅(加到……上)

C.靖章甫(端正)舍瑟而作(起)

D.吾与点也(赞成)异乎三子者之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

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

c项,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这里作动词用,穿着礼服。句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故选C。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加之以用旅(侵略)②匚匕及三年(等到)③如拿回(古代诸侯相见和共同朝见天子)④冉有、

公西华侍半(陪侍长者闲坐)⑤道者•五六人(戴帽子的人)⑥宗地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

位的处所)⑦因之以以簟(泛指荒年)

⑧以俟君子(品德学识高尚的人)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⑥⑦D.②④⑤⑧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

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

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①师旅:侵略的军队;译为:把侵略的军队加在这国家上。

⑤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译为:五六个成年人。

排除①⑤。

故选B。

【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

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

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

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

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

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

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

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几个结构相同或

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

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二、情景默写

10.(2023春・浙江杭州•高一校考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

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

(2)《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

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3)《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

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答案】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莫春者春服既成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章甫、莫、既、毋。

11.(2023春•广西玉林•高一校联考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

“,”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这个国家的百姓变勇敢并守规矩。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两句,孔子先从自己谈

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对待学生的态度。

(3)“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赤)

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或会同之事,他说“,

【答案】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馍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旅”“健”“毋”“端”“甫”“焉”o

12.(2023春•四川眉山•高一校考期中)回顾课内背诵篇目,填写下列情景默写。

(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

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

(2)《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

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3)《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问题,他想通过军事强国来达到

“,”的目的。

【答案】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甫”“乎”“尔”“毋”“以”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13.(2023春•山东荷泽・高一统考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弟子面对孔子的问志,其不同的言谈和神态体现

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体现出子路性格的直率;“,”两句体

现出冉求的谦虚;曾皙通过“,,”的回答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中

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景象,体现出性格洒脱与谦恭。

【答案】(子路)率尔而对(日)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浴乎沂风乎

舞雪咏而归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率”“礼”“俟”“沂”“拿“咏”0

三、文言文阅读

(2023春・河北衡水•高一河北饶阳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日:“求!无乃尔是过

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①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瞿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日:“去于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

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见出于押,龟玉毁于楼中,

是谁之过与?”

冉有日:“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②,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日:“求!君子疾夫

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

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

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而在芾覆■之内也。

(选自《论语•季氏第十六》,有删改)

[注]①东蒙:山名,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②费(bi):季氏的私邑,在今山东费县。

材料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

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日: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

如?”对日:“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合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日:“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日: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日:

“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日:“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日:“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日:“夫子何哂由也?”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

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

为之大?”

(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既A来B之C则D安E之F今G由H与I求J也K相L夫M子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要祭祀五谷神和土地神。社稷也就

成了国家的象征。

B.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也可指学者或老师。材料一的“夫子”是指季氏,材料二则

是孔子学生对他的尊称。

C.萧墙,面对国君宫门的小墙。一名“塞门”,又称“屏”。这里比喻内部。成语“祸起萧墙”

即出于此。

D.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是指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是指

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通过写孔子谴责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明确表达了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

者爱人”的政治思想。

B.材料一第二段中,孔子通过引用与拟人的修辞对企图推卸攻打颛臾责任的冉有进行批

驳: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失职就要追究责任。

C.材料二孔子“哂由”既有子路“率尔而对”的因素,也有子路在治国方略中将“方”置于“勇”

后的原因。

D.《季氏将伐颛臾》写出了孔子对弟子爱深言切的一面,而《侍坐》写出了孔子循循善

诱、诲人不倦的一面。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

18.孔子认为季氏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4.CFK15.A16.B17.(1)我听说拥有邦国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

的大夫,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2)(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

为政的才能不一样。”18.①先王封国,不可伐;②邦域之中,不必伐;③社稷之臣,不

当伐。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使他们来了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现在仲由和冉求呀,你们两个人辅佐季孙氏。

“既来之”和“则安之”结构一致,两个“之”分别是“来”“安”的宾语,宾语后断开,所以CF两处

断;

“也”在句中属于表停顿的语气词,K处断开。

故选CFKo

15.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社,指谷神,’稷,指土地神”错误,“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故选Ao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拟人的修辞”错误。第二段中没有用拟人的修辞对冉有进行批驳,而是用的比喻。“危而不

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兜出于神,龟玉毁于梗中,是谁之过与?”

两句都是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

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虎兜出于押,龟玉毁于梗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

季氏比作虎兜,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兜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

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兜、龟玉的看守者,虎兜出神伤人,龟玉毁

于梗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指

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尽责。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有国有家者”,拥有邦国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患”,怕,担心;“寡”,

少。

第二句中,“鼓”,弹奏;“希”通“稀”,稀疏;“舍”,放下;“作”,站起;“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句,乎三子者之撰异;“撰”,才能。

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冉有、季路前来告诉老师“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对此孔子一开始就用“无乃尔是

过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接着陈述理由。

由“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可知,从前先代的君王让颛臾做东蒙山的主祭者,是先王封

国,不可伐;

由“且在邦域之中矣“可知,颛臾在鲁国的邦域之中,不必伐;

由原文“是社稷之臣也”可知,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再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将栗对颛臾用兵。”孔子说:“冉

求!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从前先代的君王让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而且它地处鲁国

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是季孙大夫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这么干。”孔子说:“冉求!

周任有句话说:'展现才能担任职务,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

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栗用那个搀扶的人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

跑出来,(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地,现在不夺取它,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

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栗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

有邦国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不怕人口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如

果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不觉得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

覆的危险。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修治仁义礼乐去招彳来他们,使他们来了以后,就

要使他们安定下来。现在仲由和冉求呀,你们两个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招

彳来他们;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内兴起干戈。我担心季孙氏的忧患,不在

颛臾,而在自家内部。

(选自《论语•季氏第十六》,有删改)

材料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

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

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夹在大国之间,用(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

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有,

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如果让我去治理,

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华,

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

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曾皙,你

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

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

在舞雪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子路、

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只

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

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逊,所以我笑他。”“难道再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

吗?”“哪里见过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国家的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

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

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

(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023春•河南驻马店•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

势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僮;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三,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曾皙日:“夫子何哂

由也?”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节选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材料二: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根脉,陵暴

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问政,孔子日:“先之,

劳之。”请益,日:“无倦。”子路问:“港■于尚勇乎?”孔子日:“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

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日:“千乘之国可使治其

赋,不知其仁。”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材料三:

鲁本公十五年,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卫大子贯耳责作乱,谋入孔悝家迫孔悝于厕强盟

之遂劫以登台。栾宁将饮酒,炙未熟,闻舌I,使告子路。子路将入,遇高柴将出,日:“门已

闭矣。”子路日:“吾姑至焉。”高柴日:“弗及,不践其难。”子路日:“食焉,不睁其难。”

高柴遂出。子路入。及门,公孙敢门焉,日:“无人为也。”子路日:”是公孙,求利焉而逃

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有使者出,乃入,日:“大子焉用孔悝?虽杀之,必或

继之。”且日:“大子无勇,若燔台,半,必舍孔叔。”大子闻之,惧,下石乞、盂原敌子路,

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日:“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孔子闻卫乱,日:“柴也其来,

由也死矣。”

(节选自《左传•哀公十五年》)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谋A入B孔C悝D家E迫F孔G悝H于I厕J强K盟L之M遂N劫0以P登Q台

2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文中指了解,与《阿房宫赋》中“杳不知其所之也”的“知”意思不同。

B.君子指有道德的人,与《孟子三章》中“故君子有不战”的“君子”意思相同。

C.哀公在文中是用谥号称鲁国国君,这种称谓方式和刘邦被称为“沛公”不同。

D.辟,在文中意为躲避,与《鸿门宴》中“臣死且不避”的“辟”字意思相同。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认为,若将一个中等大小的诸侯国交给他,即使外有强敌,内有饥荒,他也能治

理好。孔子嘲笑他自不量力。

B.子路原本性格粗朴,好逞勇斗力,还凭借勇力欺侮过孔子。后来他被孔子倡导的礼折

服,拜人孔子门下当其弟子。

C.子路不顾高柴、公孙敢的劝阻,执意入内营救孔悝,结果卷入孔悝和卫大子之间的争

斗,最终被卫大子属下杀死。

D.子路系好帽带后从容赴死,既彰显了子路作为儒生在王侯权贵面前的不屈气节,也表

现了子路对礼的坚守与践行。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是公孙,求利焉而逃其难。由不然,利其禄,必救其患。

23.在孔子眼中,子路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答案】19.EJM20.B21.A22.(1)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

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义理。

(2)这是公孙敢吧,谋求利益却逃避祸难。我不会这样,食人俸禄,就一定要救援他免于祸

患。23.①不够谦逊。自陈志向时子路不假思索,踌躇满志,孔子认为他不谦让。

②具有政治才能。孔子认为子路可以管理中等大小的诸侯国的政务。

③为人忠勇。卫国发生动乱时,孔子预料到子路会因为效忠孔悝而死。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阴谋进入孔悝家,把孔悝逼到墙角,强迫他盟誓,然后劫持他登上高台。

“孔悝家”作“入”的宾语,“谋”作主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宾语后断句;

“强盟”作谓语,“之”作宾语,省略主语“谋”,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单独成句,前后分别断句。

故选EJMo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了解;知道。句意:没有人了解我啊!/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

B.“,君子噫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孟子三章》中“故君子有不战”的“君子”的意思是“古代

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句意:有道德的人崇尚勇武吗。/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

C.“沛公”是用籍贯来称刘邦。

D.句意:不能躲避祸难。/臣连死尚且不怕。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孔子嘲笑他自不量力”错误。结合“曾皙日:’夫子何哂由也?‘日:’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