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_第1页
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_第2页
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_第3页
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_第4页
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项目管理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基于项目制治理和技术理性观念。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出现了“泛项目化”倾向,给教育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文章旨在基于当前的教育质量评价实践,探索适用于项目管理模式的教育评价体系,以推动职业教育综合发展思路的形成,指导一线教学实践,形成更加完善的育人格局。【关键词】项目管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教育质量评价对职业教育的开展至关重要,只有形成完善的教育评价思路,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让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现阶段的教育质量,引导学校做好综合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判断、检测和测量的工具。评价作为“指挥棒”,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适应有着显著影响,高职院校在发展当中要立足于课程建设,客观看待项目制的嵌入评估质量的完成,正确认识项目制的特点,保障科学的评价导向,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稳走远。一、研究背景以“项目”为核心的资金运转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不仅提升了中央政府对公共事务的调控能力,还有效释放了基层活力,完善了管理体制。随着项目制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融入和广泛运用,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项目,并制定了遴选、立项、实施、验收和审计的流程,技术和制度层面都具备了完善的框架。自2006年开始,国家逐步选拔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性、骨干性和优质性的“双高项目”,并有计划、有重点地为其提供专项资金和管理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2010年后,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库、数字孪生技术、现代学徒制度、三全育人改革以及“双师”型队伍建设等领域的项目管理。此外,国家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赛项目也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一)过度依赖项目量化评估工具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较为倚赖技术理性作为评价工具的模式,其注重质量的外在形式而较少关注教育的本质内涵。长期以来,项目管理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种实证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推动的质量评价体系已逐渐显露出不足。在新时代,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的学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教育的质量评价更应关注人文性、伦理性、情感性和道德性,而这些方面往往难以被量化工具充分评价和体现。过度依赖技术性评价工具必然会影响对教育内在价值和根本精神的评价。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对烦琐的量表和层层筛查的评估结果感到疲于应对。教师们普遍认为,频繁过量使用量化工具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际上,基于量化工具的评价体系很难充分评价教师的责任心、情感投入以及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念、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因素,也难以通过数字表格来充分衡量教育的互动性。(二)过度关注项目结果,忽视过程质量评价当前许多项目在评价时更注重结果而非过程,常以验收表格和评分作为评价依据。然而,实际上许多项目的创设、立项、考核、验收和评奖的质量标准模糊不清,指标体系不够贴切,评价过程主观性很大,这不仅影响了项目的推进,而且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许多项目虽然获得较高评分,被认为是高质量项目,但实际上却未对教育教学产生明显积极影响,存在空洞发展的倾向。同时,项目符号所蕴含的“交换价值”和“交换思维”限制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和对学生的关注。许多青年教师将精力投入学术论文研究成果的转化,以获取实际利益,而忽视了对学生管理和学校日常事务的关注。这种现实利益导向的评价结果实际上会挤占和压缩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热情。三、基于改进项目管理模式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优化(一)注重定性工具与定量工具的结合使用1.回归职业教育初心,深化教育评价认识教育的本质往往难以通过量化评估方式测量。以项目为核心的质量评价通常偏重于关注结果和历史产出等外在形式,这是量化评估工具的一个无法克服的弊端。只有通过选择适合的测量和统计指标,才能建立可操作的评估体系。因此,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时,需要引入更多的定性指标,关注教育本质的生命关切和人性基础,突显职业教育的灵性与魅力,而不是片面依赖量化工具,教育的活力和生机源于此。教育管理部门和职业院校本身都需要回归初心,关注教育理念的实施、文化氛围的营造、组织效能的发挥以及师生的精神面貌。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都强调了职业院校服务学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引入定性评价工具时,应更加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将这些更加丰富完善的指标纳入现有的项目评价内容体系中,以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来满足教育的根本需求,提升教育教学的活力。2.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考试和职业能力评价方式重视对职业技能人才的职业理想信念、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的评价至关重要。评价不应仅依赖于简单的笔试或口试,还应引入实践操作环节和真实场景模拟,以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对能力。同时,针对不同职业领域,制订具体的评价指标,能够确保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例如,针对老年护理专业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应包括静脉注射操作技能、语言沟通技能等,同时也需要通过过程性评价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怀,是否具备人文精神,以及是否能够从患者的需求角度调节自己的操作方法和沟通态度。在综合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可以采用综合考试、实践操作、案例分析、面试技巧等多种形式,综合评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此外,为了更好地反映职场需求和真实工作环境,可以邀请行业内专家担任考官,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为了适应职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职业技能考试和职业能力评价方式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变革,及时更新评价指标和考试内容,确保评价体系与时俱进。在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制订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要。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实际锻炼能力,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二)明确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导向,关注过程质量1.优化项目设置,完善项目引导在当前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中,项目与教育质量之间实际上存在密切的关联。为了完善项目设置,充分发挥项目的优势,并克服项目存在的不足,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需要因势利导,进一步优化项目设置。一方面,应适度解绑项目与教育资源配置、荣誉称号、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关联,避免过度依赖项目评价指标来引导教育发展。应以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为评价导向,而不是以评价为目的来组织教学活动,更加关注教育的本质,使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让教师更专注于教书育人。另一方面,应减弱项目在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减少项目权重占比,减少一线教学和科研工作受到的干扰和侵蚀。教育部门和院校应以公平为基石,进一步优化项目设置。在项目的遴选、立项和资金拨付上,应更加注重富有想象力、创造力,能够促进社会流动、培育更完善的职业人才的项目;要避免竞争意识在项目中过度蔓延,减少教育资源过度集中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分散性,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更多人提供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机会。2.设置差异化评价指标在项目的创设评审和资源配置过程中,教育部门和院校不仅要关注项目的产出和应用,还要关注项目本身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作为教育评价指标。在项目创设阶段,应考虑院校所处区域、院校发展方向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程度,以及学校的办学历史、生源质量等先决条件的差异,从而设置更符合学校和社会需求的差异化目标。教育部门还应向不同院校提供一些补偿性政策,为不同发展条件下的职业院校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机遇,不再单纯以项目数量和拨款金额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而更注重学校在社会层面的贡献,并提高项目本身的质量。在进行教育质量评价时,教育部门应提高指标筛选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确保评审材料受到广泛监督。同时,在项目结项验证上,应加强质量关的把控,避免结项材料与研究内容不符,关注项目的实践成果转化;避免以单纯研究报告或论文数量作为结项的依据,而更关注项目结项的科技转化效率、社会贡献率、人才培养效果和民众满意程度。3.增强职业院校的内生发展动力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项目制教育质量评价主要是一种由外部行政力量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评价机制,属于质量问责制度的一部分,也是当前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种机制虽然适用于更多的公共管理体系,却不能完全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高职院校只有建立起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既有外部监督又有内部驱动力的评价体制,才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和作用。这样的评价体制可以避免职业教育院校仅被动接受评价方案和标准,以及处于被问责和被监督的状态下,从而发挥教育教学的主动性。教育机构作为主要培养人才的文化组织,其内在驱动力在发挥教育作用方面至关重要。教育的本质更多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存在。换言之,培养人才的效果是多种组织文化融合的结果。政府或外部相关组织的评估和监控虽然能发现问题,但无法真正预防和解决问题。最终,问题的预防和解决需要教育机构内部的自觉、努力、自省和体系建设。因此,在评价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时,需要更加关注学校的内在发展动力,注重深层次的文化培育和内部的精神创新;加强对高等职业院校文化、教育理念、信念、价值观及相关制度的建设,使这种文化精神与学校的行为习惯融为一体。增强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及相关利益者对这种评价制度的文化和心理认同,建立内在的约束力,发挥自内而外的引导作用。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更加关注个体的理念、信仰、情感体验、认知和认同等方面的指标;关注学校“文化生态”的形成,并将评价结果与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习惯、信念、行为模式相嵌套,形成高等职业院校内部的“生态圈”,发挥其内在驱动力的作用。4.加强质量评价的多方参与鉴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复杂性以及利益主体的多元性,为改进项目管理评价,需要广泛参考各利益主体的意见。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和学生都应自发参与其中,建立相互信任、自愿担责和自觉遵守规则的文化共识。首先,高职院校应在内部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的文化氛围。其次,政府部门应遵循市场规律,在教育层面发挥调节能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外部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