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研究发现,乳酸不仅人体重要的代谢中间产物和能量载体,还可作为癌细胞的营养来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乳酸增多,但对血浆pH的变化不大C.无氧呼吸时,乳酸是重要的能量载体,细胞不产生ATPD.癌细胞的能量仅来自乳酸,与正常细胞相比代谢减缓2.下列关于泡菜腌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泡菜坛中蔬菜装量不能超过2/3,以防发酵液溢出B.为加快发酵速率,可将蔬菜在开水中浸泡后入坛C.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增加D.发酵时间越长,泡菜中霉菌数量越少3.以下呼吸作用在生活实际当中的应用,解释正确的是A.酸奶“涨袋”是由于乳酸菌呼吸产生大量气体B.伤口用纱布包扎有利于组织细胞有氧呼吸C.用酵母发酵产酒初期可以适当通入空气D.松土可避免植物根系有氧呼吸产生过多CO24.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C.S型菌的DNA经RNA酶处理后,不能使活的R型菌转化成S型菌D.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可推测转化因子存在于S型菌中且有较高的热稳定性5.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下图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B.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C.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D.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有氧呼吸释放CO2的体积6.下列有关动物或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人大量饮用水后,胃肠腔内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增强细胞代谢和收缩毛细血管来增加产热C.花粉等作为过敏原引发的免疫反应,不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记忆性D.胰岛素随体液运输与靶细胞结合后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存在体温调定点。假如人的体温调定点是37℃,当体温高于或低于37℃时,机体能通过相关调节使体温恢复到37℃左右。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并非一成不变,如病菌、病毒感染等不利因素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原(EP),EP会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进而导致发热。(1)维持人体体温的热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2)某人受病毒感染引起发烧,下图是他的体温测量记录,请结合调定点学说回答:①AB段病人常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颤栗等表现,并常伴有“害冷”的感觉,结合资料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甲中BC段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基本等于”)散热量。③CD段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发起攻击,并通过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_快速消灭EP,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体温。综上所述,体温调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8.(10分)“每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这是“状元红”率先提出的消费理念,将积淀了千百年的枸杞药食文化和中国红文化完美结合起来,更增添了品牌的文化魅力和优势。下图为“状元红”枸杞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选料→?→粉碎→灭菌→接种→发酵→过滤→果酒(1)流程中?处的内容应为____________。(2)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合格,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填能、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进行的有关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要提高果酒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哪些条件?__________________。(6)果酒制作是否成功,需发酵后用______来鉴定,在______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色。9.(10分)下图一是一年内Wisconsin绿湾中藻类数量随环境的变化曲线图。图二是美国佛罗里达州银泉的能量流动分析图(其中GP代表总生产量,NP代表净生产量:单位:J/m1.a)。请回答下列问题:(l)据图一分析,Wisconsin绿湾中各种藻类的种群数量变化属于_________类型,就环境因素分析,其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藻类对_________和营养物质等的变化敏感而造成的。(1)科学家对Wisconsin绿湾的调查还发现,藻类某一时刻的生物量比浮游动物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3)根据图二分析,“V”和“X”代表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4)图二中最高营养级和前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银泉的能量输入,除了来自银泉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外,还会来自各条支流和陆地的_________的补给。10.(10分)进食后,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所引起的胰岛B细胞和组织细胞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下图所示。(1)进食后,图中ATP/ADP的比值上升原因是____。(2)简述胰岛B细胞内ATP/ADP的比值上升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过程________。(3)结合图示信息,解释胰岛素所具有的“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功能:________。(4)为研究血浆维生素D3(用VD3表示)与糖尿病的关系,科研人员根据血浆VD3的含量将受试者分为3组,跟踪统计4年后的糖尿病发病率,结果如表。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血浆VD3(ng/mL)|VD3<18.618.6≤VD3<3131≤VD3<50糖尿病的发病率(%)12.44.60.0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胰岛B细胞内Ca2+达到一定浓度后,胰岛素开始释放。请结合上图信息推测血浆VD3在此过程中的相关功能可能是______。11.(15分)近些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回答下列问题:(1)一分子的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A,因此,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2)提取薄荷油常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过程常采用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其原理是____________。在萃取过程中会用到冷凝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确定分离获得的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同时还要进行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测定纤维素酶活力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要分离纤维素酶,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采用____________法;也可以根据____________和分子大小、形状的不同采用电泳方法分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人体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乳酸,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以调节血浆的pH,因此尽管血液中乳酸的含量较多,但对血浆pH的影响不大。【详解】A.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乳酸增多,但血浆中的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血浆pH依旧会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C.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H]和少量的ATP,C错误;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细胞代谢更加旺盛,D错误。2、B【解析】

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泡菜的制作流程主要是:选择材料、配置盐水、调味装坛、密封腌制;制作泡菜时,需要控制的主要因素有腌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等。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详解】A、泡菜坛中蔬菜装量可以超过2/3,泡菜腌制利用的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一般不会溢出,A错误;B、为加快发酵速率,可将蔬菜在开水中浸泡后入坛,B正确;C、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C错误;D、泡菜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发酵时间越长,泡菜中乳酸菌数量会越少,亚硝酸盐的含量也会减少,D错误。故选B。3、C【解析】

利用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对稻田举行定期排水,防止水稻幼根因缺氧而腐烂;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详解】A.乳酸菌为厌氧性细菌,无氧呼吸不产生气体,A错误;B.伤口用纱布包扎有利于防止厌氧性细菌大量繁殖,B错误;C.用酵母发酵产酒初期可以适当通入空气,增大酵母菌繁殖量,C正确;D.松土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D错误;故选:C。4、D【解析】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由于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32P直接标记,B错误;C、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RNA酶不能水解DNA,因此S型菌的DNA经RNA酶处理后没有发生变化,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C错误;D、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且在死亡小鼠中分离出S型细菌,由此可推测转化因子存在于S型菌中且有较高的热稳定性,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D【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装置1中放置NaOH可吸收环境中的CO2,装置2中烧杯中为蒸馏水对CO2没有吸收作用。由于有氧呼吸时种子吸收O2量等于CO2的产生量,无氧呼吸过程中种子只释放CO2而不吸收O2,因此装置1中气体体积变化只会来自于O2的消耗,装置2中气体体积变化只会来自于无氧呼吸产生CO2量的变化。【详解】若装置l的红色液滴左移,说明呼吸过程消耗氧气,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消耗氧气的体积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故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若装置l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由于有氧呼吸时种子吸收O2量等于CO2的产生量,无氧呼吸过程中种子只释放CO2而不吸收O2,因此装置1中气体体积变化只会来自于O2的消耗,C正确;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说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体积大于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故该体积是呼吸作用释放C02的体积减去呼吸消耗的氧气体积,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测定呼吸类型的装置,综合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有一定难度。6、A【解析】

体温调节的过程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参与调节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无机盐调节也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有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激素既不作为细胞结构,也不能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只是调节细胞代谢活动。【详解】A、当正常人大量饮用水后,胃肠腔内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增多,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正确;B、毛细血管收缩可以减少散热,而非增加产热的途径,B错误;C、过敏反应属于非首次免疫,是特异性免疫,机体对过敏原具有记忆性,C错误;D、胰岛素等激素既不作为细胞结构,也不能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错误。故选A。【点睛】激素的作用特点:微量高效,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下丘脑病毒感染产生的致热源(EP)使人体体温调定点升高至40℃左右,低于调定点的体温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另一方面传至下丘脑再经传出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和骨骼肌颤栗以增加产热使体温迅速升高基本等于效应T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神经—体液—免疫【解析】

体温调节的过程:2、识图分析可知,图中AB段表示由于细菌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BC段病人的体温调定点水平约为40℃,此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D段病人大量出汗导致体温调定点下移。【详解】(1)体温调节过程中的产热器官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通过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对于恒温动物来讲,热能用于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2)①根据题意可知,病毒感染产生的致热源(EP)使人体体温调定点升高至40℃左右,图中AB段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的过程,使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觉,另一方面传至下丘脑再经传出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和骨骼肌颤栗以增加产热使体温迅速升高。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BC段病人的体温调定点水平约为40℃,此时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维持体温的稳定。③病毒感染细胞的即靶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然后再通过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快速消灭(抗原)EP,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体温。综上所述,可见体温调节的过程中涉及到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参与,即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作用的结果。【点睛】本题以调定点学说为背景考查体温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体温调节的过程和体温的来源,把握寒冷条件下具体的体温调节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审题获取有效信息,结合题意中的调定点学说理论,分析病菌、病毒感染等不利因素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原而导致体温调定点改变后的调节过程,根据该过程的分析明确体温调节的的机制,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8、冲洗不能因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或因醋酸菌需要在有氧且温度是30~35℃条件下,才能将糖转化成醋酸,而此时发酵罐中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是18~25℃)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增加数量适宜的温度、pH、通气量重铬酸钾溶液酸性灰绿【解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1)由果酒制作过程可知,图中流程中?处的内容应为冲洗、过滤;(2)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合格,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因为醋酸菌需要在有氧且温度是30~35℃条件下,才能将糖转化成醋酸,而此时发酵罐中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是18~25℃。(3)果酒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的,过程中有关反应式:。(4)果酒制作过程中需要先通气后密封,先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增加数量。(5)若要提高果酒的产量,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温度(18℃~25℃5)、pH(偏酸性)、通气量(先通气后密封)等条件。(6)果酒制作是否成功,需发酵后用重铬酸钾溶液来鉴定,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点睛】结合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分析题图是解题的关键。9、波动温度藻类个体小、代谢快、寿命短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5.53%有机物质【解析】

分析表格:图二表示对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能量流动的分析结果,其中Gp表示生物同化的能量,X表示呼吸散失的能量,NP表示每个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表中Ⅰ是生产者、Ⅱ是初级消费者、Ⅲ是次级消费者、Ⅳ是三级消费者,Ⅴ是分解者,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1)从图中看出种群数量呈现波动变化,图中数量的变化在4月份最高,然后不断下降,至7月份达到一个高峰后,种群数量降低,所以可以推测是温度和营养物质发生变化造成的。(1)在某一时刻藻类的生物量比浮游动物少,可能是藻类个体小、代谢快、寿命短。(3)图中Ⅰ、Ⅱ、Ⅲ、Ⅳ都有部分能量传递给Ⅴ,所以推测Ⅴ是分解者,X是呼吸作用过程中以热能散失的能量。(4)Ⅳ是最高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0.88×105,Ⅲ同化的能量是15.91×105,所以二者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0.88/15.91=5.53%,在各条支流和陆地都有有机物质流向银泉,其中也含有能量。【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营养结构;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能量流动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结合表中数据准确答题。10、胰岛B细胞内葡萄糖增加,有氧呼吸增强细胞膜上K+通道关闭,触发Ca2+通道打开,使Ca2+进入胰岛B细胞中,Ca2+促进含有胰岛素的囊泡的形成、运输和分泌(或运输和分泌)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增加了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细胞内的糖原、蛋白质和脂肪合成促进胰岛B细胞吸收Ca2+【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减低。【详解】(1)据图可知,进食后胰岛B细胞的葡萄糖供应增加,首先使细胞内的有氧呼吸过程加强,导致ATP/ADP的比值上升;(2)据图可知,ATP/ADP的比值上升影响图示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Ca2+通道的打开,进入胰岛B细胞后,促进囊泡的形成、运输和分泌;(3)结合图示信息,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降低血糖浓度的途径:增加组织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内葡萄糖合成糖原、蛋白质和脂肪;(4)研究发现,当胰岛B细胞内Ca2+达到一定浓度后,胰岛素开始释放。据图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