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探究18000字(论文)】_第1页
【成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探究18000字(论文)】_第2页
【成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探究18000字(论文)】_第3页
【成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探究18000字(论文)】_第4页
【成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探究18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页共23页1引言1.1课题背景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获得基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人民维持生存,实现发展的基本保障。就业是安邦之策,关系国计民生。就业是稳定之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就业是发展之要,而发展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让人民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最好的民生,是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维护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REF_Ref15020\r\h[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等一系列重要思想REF_Ref15098\r\h[2]。大学生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是目前就业的两大主要群体之一,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内容,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政府责无旁贷。1.2研究现状1.2.1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研究起步较晚,数量成果较少。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研究角度,也多从就业政策的概念、政策变迁、政策内容、政策类型及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切入,且多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在研究内容上,多注重研究的全面性广泛性,试图涵盖整个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而少有对某项具体政策、某个具体政策环节的精细研究。而且大部分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研究都是一次性研究,没有持续性和追踪性,所以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改进提出的对策不太具有建设性。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不断调整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韦颖认为当前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是以市场分配为主导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模式REF_Ref15395\r\h[5]。黄敬宝认为,2008年以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较少,覆盖面较窄。2008年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就业政策增多,覆盖面扩大。这些政策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但目标定位不确定,可操作性差,配套措施不完善,仍然存在很大局限性REF_Ref15506\r\h[6]。殷志、彭仲生和邹瑾认为,新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完善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制定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改善就业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激励措施;增加就业教育投资,增强创业能力,并形成创业指导和三维检测评估的准则REF_Ref15575\r\h[7]。1.2.2国外研究现状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主导型”就业政策,日本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拥有完善的法律化政策体系。中日两国都经历过大学生就业困难时期,但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持续至今而日本却很快从中脱离。陈臻学者认为其原因有以下三点:日本具有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日本的就业指导体系发达;日本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实习环境,积极承担其社会责任REF_Ref15738\r\h[3]。美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表现出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的特点。洪成文和林成华学者认为,美国采取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从危机应急救济、扩大劳动力需求、改善劳动供给、促进供需匹配等方面推动大学生就业REF_Ref15833\r\h[4]。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国外研究中,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时期政策的研究、不同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政策对比研究、政策影响因素、政治制定、政策评估机制、政策执行过程研究等。比较注重定量研究,重视实验数据及模型的应用并且其研究中不乏政策的追踪性研究。1.3本课题研究的意义近年来,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也更加普及,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教育部指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长35万人。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加之近两年的新冠疫情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面临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成都市政府强化责任担当,通过一系列的鼓励就业创业的政策,增加就业岗位,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但是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和社会形势,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累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毕业季来临之际,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怎么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现实需求,切实帮助成都市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困境,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以及国家在不同时期就业政策的研究,分析了当前成都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能够有效的帮助成都市大学生充分利用就业政策。通过与同为新一线城市地区的政策相对比研究,为对成都市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不足之处提供了经验借鉴并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议。1.4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第一,文献研究法,即根据确定的研究课题,利用CNKI中国知网、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科学认知,奠定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二手数据法,搜集、鉴别、整理、分析那些为其他目的已经收集起来的成都大学生就业相关数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第三,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无锡市、杭州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调查,对比其与成都市高效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找出特殊方面和一般规律。2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相关概述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各界的利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REF_Ref16708\r\h[8]。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政府会出台一系列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来促进就业。本章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就业?大学生就业是什么?以及就业政策在本次研究中的定义进行阐述。2.1相关概念2.1.1就业就业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过程,本文中所指的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某种具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国的就业政策和就业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将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逐步过渡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扩大。从微观层面来说,就业是人民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获得生活资料和财富的活动;它受到劳动者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专业技能的影响。从宏观层面来说,就业是国家为了维系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对劳动力资源的调配,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就业体制、就业政策等状况对就业起决定作用REF_Ref17182\r\h[9]。2.1.2大学生就业大学生是指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所接受的是专业化、高层次的教育,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生就业是指大学生完成高等教育后为了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由于现有研究资料中多为大学生就业,所以在本文中提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即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形成,既有社会原因、用人单位原因、高校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原因,所以大学生就业政策应从以上四个方面着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REF_Ref17361\r\h[10]。2.1.3就业政策就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现实中劳动力或潜在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方案及采取的措施REF_Ref17593\r\h[11]。它属于宏观决策,是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系中的重要内容REF_Ref17678\r\h[12],是党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的有关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重大指导原则、措施和办法REF_Ref17724\r\h[13]。就业政策分为狭义就业政策和广义就业政策两种类型。狭义的就业政策主要是指国家针对劳动力市场中出现事业问题和就业困难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旨在回复劳动力供求平和、劳资关系协调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广义就业政策不仅仅包括就业政策的内核——狭义就业政策,还包括其外围——与治理短期和中长期失业有关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本文所研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指为解决首次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实行的狭义就业政策。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政策的演变从1956年我国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化彻底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就业体制都是以国家计划分配为主、毫无灵活性的被动的就业。劳动者无自主择业权,企业无用人自主权,这种僵化的体制一直持续到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目标时才开始有所转变。我国就业政策的演变按照历史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政府规划分配阶段、双向选择与自主选择阶段、多渠道就业阶段。其演变过程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政策的实施必须尊重高校毕业生的利益REF_Ref18024\r\h[14]。2.2.1改革开放-1986:“统包统分”模式的就业政策从改革开放到1986年间,我国实行的仍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的权力凌驾于企业和个人之上,政府剥夺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实行直接管理。计划经济运行机制由三大统一体制构成:统一的资本分配制度、统一的产品调拨制度和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在这种高度集权统一的体制下,劳动力资源按计划配置,通过政府的统一招收和调配实现就业,企业失去了用人自主权,劳动者自身也没有自主择业权。由于政府劳动部门不可能完全了解市场情况,所以经常出现劳动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情况,使得社会生产效率低下。而且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服务业的政策导向,使得劳动力大量资源向重工业倾斜,形成了畸形的就业结构。总体上来说,改革开放初期的就业政策是非常不成熟的“统包统分”模式,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2.2.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阶段:就业政策促进人才和市场的双向选择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第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在全国广泛开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所有制结构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有所有制经济并存转变,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优先发展重工业转向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一些的改变引起了就业制度的变革,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纳入了中央文件。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该规定赋予了企业面向全社会招揽人才,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用人自主权,并且规定劳动者自愿报名,与企业之间实行劳动合同制,开启了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中央秉持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政方针,一面不断落实各类人才政策,一面不断改革人才管理体制,下方权力,给予企业和各事业单位更多的用人自主权,推进人才市场建设,促进人才与市场双向选择2.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以市场为导向实现自主择业的积极就业政策1992年我国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随着经济制度的改革,我国也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就业市场化政策改革,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就业市场化,例如1993年《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劳动体制改革总设想》、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2008年制定的《就业促进法》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REF_Ref18576\r\h[15]。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以来,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结构逐渐优化。2012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转变,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新时代下我国的就业政策坚持市场化导向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极大推动了我国就业制度的市场化、体系化、法制化、成熟化。2.3特殊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化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迁总体上来看是“统包统分——供需匹配的人才市场双向选择——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这样一个过程,基本上涵盖了我国到目前为止就业政策的一般性变化。除此之外,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在非典、金融危机、新冠疫情这种特殊时期也有特殊的变化,这种特殊的政策变化是救济性的,其政策目标是为了促进人才市场的供需平衡,帮助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也能够实现高质量就业。对特殊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变化进行研究能让我们明确就业政策的内涵,也能为在以后遭遇突发事件需要调整就业政策是提供一定的借鉴。2.3.1非典时期2003年的非典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商业、旅游业、餐饮业、交通业等行业大受打击,造成了就业岗位的减少,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失业,也加剧了当时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为了抵消非典的负面影响带来的冲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根据人事部《关于做好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工作的通知》以及党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一、各级人事部门进一步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高校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二、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三、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实现多种形式就业。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要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加大从高校毕业生中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力度。五、健全人才市场和优化就业信息服务,为高校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六认真贯彻落实对高校毕业生接受工作的执行规定。2.3.2世界金融危机时期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口下降,实体经济受损,许多中小企业倒闭,就业岗位减少。同时200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559万人,就业矛盾深化。2008年我国出台《就业促进法》,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等就业政策法律化。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表示: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实施更加积极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免费的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服务,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公共服务;广泛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就业能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促进以创业带就业,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外在环境和内在因素两方面同时发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2.3.3新冠疫情时期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使得世界整体经济水平都有所下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冲击,新冠疫情对经济的消极影响必然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减少;但同时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就业岗位需求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020年3月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进一步指导推动各地各高校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网上就业服务、拓宽就业和升学渠道、强化就业困难帮扶等工作,作出部署安排。《通知》指出,要创新推进网上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和升学渠道、关爱和帮扶就业重点群体、要提升就业管理服务水平、各地各高校要强化担当,加强组织领导。2.4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基本概况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同时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阶段,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形势严峻。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十分严峻。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纾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我国政府实施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积极就业政策,从就业岗位供给、就业渠道疏通、就业服务提升等多个方面同时发力突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2.4.1积极拓展政策性岗位政府要用足用好稳就业政策,推动稳就业政策向高校毕业生倾斜,积极拓宽基层就业渠道。各地各高校要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乡村建设行动,做好“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组织招录工作。深入推进大学生征兵工作,重点宣传新激励政策和新体检标准,提高征兵规模中大学生的规模特别是毕业生征集比例。扩大科研助理招录规模,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2.4.2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建立就业岗位拓展新机制,各地各高校要加深与招聘机构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使用多种方式拓宽就业信息来源。拓展新兴领域就业空间,鼓励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多元化多渠道就业。配合有关部门完善社会保障和灵活就业支持政策。持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落地见效,带动更多毕业生实现就业。推进就业实习见习,建立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信息平台,汇集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岗位信息。2.4.3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一方面,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一是要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各地各高校要针对不同年级开展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理性的就业心态。二是要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平台,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提高人岗匹配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三是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援助,开展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另一方面,要完善就业统计评价。健全毕业生就业统计机制,推广使用“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与毕业去向登记平台”,实现部、省、校三级就业数据实时同步共享。推进就业工作综合评价,建立分层分类就业评价指标体系,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大规模跟踪调查。2.4.4加强领导和组织保障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各地各高校要将就业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建立教育部门、高校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机制,促进公共就业政策和服务资源更多惠及高校毕业生。强化就业工作督促检查,各地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就业工作督查、通报、约谈、问责机制。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各地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障,按照有关规定配齐配强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做好就业总结宣传工作。完善就业宣传引导机制,各地各高校要用好各类媒体渠道,宣传推广促就业的好做法好经验。

3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及就业现状分析3.1成都市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人数也逐年递增,不断再创新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把“稳就业”摆在了“六稳”之首,把“保居民就业”摆在了“六保”之首。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其特殊性,关系到万千家庭的希望和幸福。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每年四川省政府和成都市政府都会在中央文件的指导下,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形势和就业状况制定一系列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本章从多个角度梳理了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3.1.1运用各项政策扩大就业成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加,对就业岗位的需求也随之上涨,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吸纳大部分就业人员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形势并不乐观,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就业市场供需平和,成都市政府实施了以下政策,以增加就业岗位。(1)扩大基层单位岗位供给。扩大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招录的规模;扩大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人数,宣传好、落实好基层就业、考研加分、学费补偿贷款等优惠政策。(2)扩充公益性岗位,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招用高校毕业生;增加就业见习岗位,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发见习岗位招募应届高校毕业生,对于吸纳应届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补贴。3.1.2鼓励创新创业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包括在拓展就业方面除了除了扩充现有岗位外,还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不仅是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驱动力转变的的要求,更是纾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破解就业难题的重要手段。根据《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以享受到创业优惠政策、工商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就业优惠政策和人事代理优惠政策。成都市政府对有意愿的高校毕业生,不仅提供了创业培训补贴、贷款贴息、创业指导补贴等鼓励措施,对于创业吸纳就业的还有额外的奖励。成都市政府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自主创业比赛,为有意向创新创业的在校生或高校毕业生提供项目推广、资金支持及项目孵化等一系列服务。3.1.3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颁布实施,为开展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工作提供了理论来源和指导方向。虽然我国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程度很高,但长期以来,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脱离企业实际需求,以致达不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这为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成都市政府与高校联合,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创业培训、技术技能培训,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还发布了成都就业创业“机会清单”,通过编制发布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成都市新职业岗位需求目录、成都市产业功能区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人才需求清单、成都市众创空间及创新创业政策清单,全面释放城市就业创业场景和机会,帮助高校毕业生找到适合的工作。3.1.4优化就业服务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5号)中明确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成都市政府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搭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服务网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及时有效的工作需求信息、就业政策、招聘会信息等,扩大就业相关信息的传播范围。密集组织网上招、线下招、校园招、等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搭建用人单位与高效毕业生的沟通桥梁。通过“天府招聘云”平台,汇集、发布发布各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信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键求职”服务。3.1.5保障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部署做好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大就业权益保障,建立困难家庭毕业生、边远地区和三四线城市帮扶清单,提供优先援助”。成都市制定实施了《成都市促进就业专项行动计划》,着力解决企业稳岗压力大、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针对城乡低保、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等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和残疾毕业生,成都市开展了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和托底安置,并将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从1200元/人提高至1500元/人而且在离校前给予一次600的就业机会补助。3.2当前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3.2.1就业情况成都市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是新一线城市,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重心。根据成都市人局调查,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5.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03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03%,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编制发布《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2020)》《2019年成都市人才资源状况报告》,梳理发布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629类人才需求清单;创新建立“天府招聘云”平台,实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享岗位资源、各类人才“一键求职”;完成大运会首批次专业人才招募。创新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0条措施,筹集2.38万个岗位专项吸纳大学生就业。根据成都市人社局数据,2018年全市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36个,2019年全市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400个,自2018年以来,成都市每年新增吸纳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人数都超过七万人。3.2.2就业倾向根据《2020年成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直至2020年底共有在蓉高校65所,在校学生103.9万人,其中本专科学生92.7万人,硕士研究生9.4万人,博士研究生1.7万人。[[]成都[]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2020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成都日报,2021-03-27(003).]]4当前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问题分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近年来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府、四川省政府的各项大学生就业政策,为成都市高校及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服务,主要从扩大岗位供给、鼓励创新创业、提升就业能力、优化招聘服务、保障困难家庭毕业生等五个方面入手努力解决成都市大学生就业难题。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成都市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方面又迎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4.1成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本身问题4.1.1鼓励政策申请程序复杂一些创新创业鼓励政策的申请程序繁琐,申请条件苛刻。比如大学生个人创业贷款担保政策,根据成都市人社局局2019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创业就业的通知》,申请个人小额担保贷款手续需要出具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等还款能力证明文件贷款用途中的相关协议、合同;担保材料,涉及抵押品或质押品的权属凭证和清单,银行认可的评估部门出具的抵(质)押物估价报告。除了书面材料以外要有抵押物,包括动产、不动产抵押,定期存单质押、有价证券质押、流通性较强的动产质押,符合要求的担保人担保。对于刚毕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个人很难提供满足这些条件的担保材料,所以在成都大学毕业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几乎很难满足申请条件,从而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4.1.2成都部分大学生就业政策可持续性不强在大学生的基层就业方面,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四川省政府和成都市政府颁布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岗位,鼓励大学生去到基层就业,减小了就业压力。但是这种政策是在大学生毕业规模扩大,社会总体就业水平降低的形势下,颁布的措施。成都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实施的短期内确实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招揽了部分人才,但是却不注重人才的后续发展,以成都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为例,该政策的目标一是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二是为基层偏远艰苦地区招揽人才。该政策的内容包括扩展就业岗位和提供补贴两个方面,对人力资源的开发部分缺失。例如,“村官计划”中大学生的培训仅仅包括时长为一天半的岗前培训和当地党委政府自发组织的培训REF_Ref25764\r\h[18]。成都市基层就业政策中并没有对服务期满即将离开基层就业岗位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规定,大学生在基层服务期满后,不一定具备再就业的能力,会影响基层就业的效果。4.1.3成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制定没有充分切合市场需求成都每年有几十万的大学生但是基层单位和事业为能够提供的岗位很有限,大学生的就业主要还是靠中小微企业吸纳,但是中小企业却不是成都市大学生就业的首选。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中,对吸纳了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的优惠鼓励政策是:民营企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稳定就业满12个月后按4000元/人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岗位补贴,另给予不超过12个月的社保单位缴费部分全额补贴。该政策从经济角度减轻中小微企业的负担,但是这些资金对于维持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一个企业维持运营都成问题,何谈增加就业岗位呢。所以对于中小微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鼓励政策,应该更多切合实际,不但是是从资金方面加强支持力度,在技术方面也要予以支持。4.2成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4.2.1就业政策执行主体对政策认识不足由于在成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宣传不到位,所以会出现政策主体对政策认识不足的情况,从而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最接近大学生群体,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就业机构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首要引导作用。高校的就业工作与就业政策的实施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高等院校在执行就业政策时,多侧重于职业能力培训却很少进行政策宣传和政策解释,结构就是大学生无法深入有效的理解和应用就业政策。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了解大学生就业政策,但是他们对各个就业部门如何合作没有明确认识和措施。这些因素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政策执行效力。4.2.2成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调整不及时国家和政府虽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但是由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反馈、评估机制的不健全,使得政策没有适应环境变化,调整不急,造成政策僵化和公共资源的浪费。如根据《西南民族大学2019年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毕业生认为对创业帮助最大的在校活动,前三名分别社会实践活动,占比64.29%;顶岗,占比28.57%;学生社团活动,占比21.43%。而对于当前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学校提供的创业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SYB创业培训等项目,仅占比9.52%REF_Ref26080\r\h[22]。从这个统计数据可看出政府现有的创业培训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影响不大,执行效果不显著,确实需要政府在大学生创业培训方面深入调研,通过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评估系统,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对政策进行修正。4.2.3就业政策执行机构工作人员综合能力不足政策执行人员是就业政策最直接的实施者,是最接近大学生群体,对政策效果产生最直接影响的人。落实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政策执行人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第二类是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对于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自身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能给高校毕业生提供的指导相对有限。以“村官计划”为例,据调查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大多都是文秘性质的工作,而且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因为不具备农业学知识都面临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他们自身的专业技能得不到发挥,导致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意愿降低,就业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就是高等院校工作人员在就业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问题,成都市政府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了一系列的就业创业培训,比如岗前培训、脱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但是这些培训只注重大学生的技能提升,往往忽视了政策解释环节而且还存在技能过时的问题。高校就业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了解不深,政策解释不明就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理解和应对政策REF_Ref26149\r\h[19],学生对技能培训产生抵触或者敷衍了之,导致就业政策效果不佳。

5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成功实施地区的经验借鉴杭州市与无锡市和成都一样,同为新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成都市2019年新增吸纳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7.7万人,值得一提的是,截止2017年杭州市连续三年吸纳高校毕业生超过七万人,2018年突破八万人。相比之下,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吸引人才方面效果更好,是值得借鉴的。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在监督反馈方面,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政策监督机构,政策反馈不到位,政策效果也就无从保证。而无锡市以“无锡标准”构建了科学合理、及时高效的就业政策评估体系,使无锡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能够及时的做出调整,大大的提高了政策效果。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可以从无锡市和杭州市的就业政策内容和执行过程中吸取成功经验。5.1杭州市的就业政策经验借鉴5.1.1就业政策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杭州市为深入实施创新强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就业政策:2018年杭州发布《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杭州市大学生企业实训实施办法》、2019年杭州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2020年杭州发布《杭向未来-大学生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所有这些就业政策文件出台为杭州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引方向,吸引集聚了各类人才来杭创新创业,2018年接收浙江省外生源毕业生27960人,优化了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生态环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使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实现了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5.1.2经验借鉴从政策执行内容来看:(1)杭州市政府通过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如2020年的“杭州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2)杭州市制定了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营造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氛围,2018年杭州市新增吸纳高校毕业生突破8万人,同比增长2.63%。省外生源来杭就业逐年提升,2018年接收浙江省外生源毕业生27960人,同比增加5.93%,连续两年保持增长。从政策执行方面来看:(1)杭州市就业政策执行的重点紧紧围绕政策执行机构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包括政策指导、创业驱动、就业促进服务。杭州市政府制定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广泛吸引人才,通过举办人才招聘会,构建长江三角洲企业和人才的交流平台。(2)在就业指导服务方面,简化手续流程,让大学生“最多跑一次”,创新就业服务方式,扩大了公共服务的范围,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便利。5.2无锡市的就业政策经验借鉴5.2.1就业政策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压力加大形势,无锡市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无锡市政府特近年来发布了许多关于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政策文件,2016年《无锡市创业引领工程实施计划》,2017年《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开发或工作的实施意见》,2018年《关于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人才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2019年《关于金发<“太湖人才计划”优秀大学生“锡引”工程>实施办法》,2020年《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来锡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这些政策文件进一步集聚优秀大学生来锡发展,为无锡市大学生就业,人才引进指出了行动的方向。5.2.2经验借鉴从无锡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内容上看:(1)无锡市的大学就业政策特别注重对人才资源的吸引、保持以及政策执行的落实。无锡市对政府对优秀大学生“锡引”工程进行优化升级,创新推出《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来锡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从无锡高质量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现实需求出发,吸引了海内外优秀学子REF_Ref27749\r\h[20]。(2)通过构建集就业信息共享、求职招聘、人岗匹配为一体的“云招聘”平台,在各个高校与企业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搭建高校和企业间的供需平台,优化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从无锡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执行上来看:在就业政策评估反馈方面,从2015年起,无锡市就开始探索通过采集宏观指标数据、微观调查数据,构建就业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无锡标准”并不认为工资是评判就业质量的唯一标准,职业安全、劳动关系、就业公平等都是影响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无锡标准”构建了科学合理、及时高效的就业政策评估体系,使无锡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能够因势利导,及时的做出调整,大大的提高了政策效果。2019年无锡市政府引领大学生创业4225人,开发青年(含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3160个,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率和服务率均为100%,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98.88%,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5.2%,全市全年引进各类人才8.09万人,其中引进大学生5.25万人。

6改进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建议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在解决成都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的实际效果如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就业政策本身和就业政策执行过程。随着成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成都市政府每年都出台了许多就业促进政策,但面对当下的新形势,成都市高校毕业就业政策在政策内容上和政策执行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章结合实际情况与成功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实施经验,为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成都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促进成都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活动,缓解就业压力。6.1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6.1.1提高鼓励政策灵活性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激励、创业鼓励政策标准太过统一化,条件苛刻,手续繁琐,容易打消大学生参与政策的积极性。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制定在保持科学性合理性的同时,应该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简化就业政策执行过程中不必要的程序,充分利用网络服务,创新就业服务方式;适度降低创业鼓励政策中的资金申请门槛,可以采用组合条件的方式提高政策灵活性,强化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向。提高政策灵活性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首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实际收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根据反馈情况,制定合乎大学生利益的就业政策。其次,在就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三方利益,尽量实现利益共通,减少各方利益矛盾,各方在政策执行时才能更尽心尽力。最后,在就业优惠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抓住政策目标的重点,以结果为导向,精简政府机构、简化办事程序,才能更好的为大学生提供公共就业服务。6.1.2提高就业政策的可持续性成都市的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只能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连续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查,不具备长期效益。就业政策应该将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相结合,为中长期内的大目标制定战略规划,能够更好的掌握发展的总体方向,提升政策的总体效益。保持政策连续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健全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培训制度,通过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方案,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培训机制。对于岗前培训应该因地、因问题制宜,以实际情况为导向,使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对于服务期满的基础就业大学生,为其提供实现再就业的渠道和就业信息,应该引导其做好职业规划,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避免出现“期满即失业”的情形。6.1.3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政策的制定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是以需求为导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也不例外,成都市政府制定就业政策也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对于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鼓励政策的制定也应该从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出发,平衡各方利益,才能发挥更好的就业政策效果。第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应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补贴力度,减少中小微企业运行成本,减轻中小微企业扩大规模的压力,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良性循环。第二,对于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为其提供的鼓励政策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资金。在长期内要解决就业问题就要实现中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除了各种就业补贴,中小微企业更需要的是技术支持,可以通过创意项目孵化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等更大的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增强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实现就业政策的可持续。6.2充分发挥就业政策执行机构的作用6.2.1深化就业政策执行主体对政策的认知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宣传是否到位,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有没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政策目标群体对政策的了解、认可程度都极大的影响着政策的实施效果。就业政策执行人员对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了解不够,在执行过程中对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大学生对就业政策不熟悉就自然无法对政策作出回应。要深化就业政策执行主体对政策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对就业政策的熟悉程度和参与度,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要加强基层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的认知,可以通过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加强对政策的认知;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提高高校就业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的认知,才能使大学生能更加了解就业政策。可以对高校就业指导或培训人员集中进行职前就业政策认知培训,让其对大学生就业政策有系统的认知。对于高校开展的各种就业培训可以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将纯技术指导变为“政策解释+技术指导”。6.2.2重视政策执行反馈,及时调整政策成都市就业政策的政策执行反馈机制设置不合理,导致政策调整不及时,造成总体政策效果下降。对此,成都市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就业政策执行监督机构或者外包给专业第三方评估机构,加大监督力度,最大限度保证政策执行过程公开透明,信息流通不受阻碍,提高监督反馈能力。对于反馈的问题应该弄清成因,是由于就业政策不适宜还是因为就业政策执行不到位,如果政策不适宜就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修正,若是就业政策执行不到位就依法对就业政策执行人员进行问责。同时地方政府要不断完善监督问责机制,在加强对政策执行监督的同时建立与之匹配的问责机制[[]费凯月.地方政府政策执[]费凯月.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21(01):67-提高成都高校就业政策执行人员综合能力就业政策执行人员是贯彻落实成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最直接力量,直接关系到就业政策实施程度、就业政策执行的效果。就业政策的执行人员包括两类,一类是基层公务员,第二是高校的就业培训人员。对于基层就业政策执行人员,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各地方党委在进行培训时,应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有帮助、引领大学生进行基层工作的能力;要培养基层干部的管理能力,使其在对基层大学生的工作安排中识人善用,不浪费人才资源。对于高校就业培训人员,除了加强政策知识培训之外,还需要对其自身掌握的就业技能、专业能力进行更新,掌握最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就业知识。

结语本文简述了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变迁,梳理了近年来成都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了近年来成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指出了成都大学就业政策的不足之处。本文运用了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杭州、无锡这两个大学生就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